靈感範文站

國小數學生本教育骨幹培訓班學習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小數學生本教育骨幹培訓班學習心得

國小數學生本教育骨幹培訓班學習心得(精選多篇)

追尋生本的足跡 開創幸福教育之路

----記國小數學生本教育骨幹培訓班學習感獲

廣元市利州區南鷹國小 張劍雙

自9月開學以來,生本教育隨着暖暖秋風吹到了利州大地。我們學校也在李校長的親自部署下,如火如荼地開展探索適合於我校的生本教育課堂,我有幸作爲首批生本實驗教師,帶着我的新一屆一年級學生,開始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之路。說實話,初遇生本教育,我只是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以學生爲本。這樣的教育理念我並不陌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本教育理論,也強調了不僅要關注教學中認知的發展,更關注教學中學生情感、興趣、動機的發展規律,注重對學生內在心理世界的瞭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性差異,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爲的制約作用。但爲什麼郭思樂教授要提出他的生本教育理論呢?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是什麼樣的?我校開展了近3個月的生本教育實踐,我們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確?帶着這些一連串的問號,帶着學校領導的期望,我誠惶誠恐地開始了美麗羊城的生本教育學習實踐之路。

12月15日,當我來到羊城後,就看到了爲期十五天滿滿的學習安排表:進校聽課、理論講座、課堂模擬、借班上課、論文答辯等等。但我不在乎這些形式,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專門在這些形式中“挑刺”,看看生本教育是否真有那麼神奇,從這點說,我不是個好學生。但經過半個月的學習,我內心經歷了由開始的懷疑----半信半疑----堅信不移的心路歷程。可以說,這次學習是對我以前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的重構,特別是郭教授的一些經典警句,對我簡直就是醍醐灌頂。今夜在回顧翻看學習筆記,更是內心激動澎湃,現把半月來的學習心得加以整理,吸取精華,去之糟粕。

一、 生本教育的核心環節

(一)個人學(獨學)

個人學(獨學),是生本課堂的第一步。學什麼?怎麼學?----自主完成前置性小研究。談到這裏,不得不說前置性小研究,前置性小研究是老師設計的,在設計小研究時,我們要遵循學生生命之“根”和學科知識之“根”,當兩“根”交匯在一塊,就形成了“匯根”(即:慧根),簡單地說,設計前置性小作業的原則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低入的含義是:根本,簡單,開放。根本:是數學學科的金標準,直指學科內容的本質;簡單:就是讓人人會做,但我認爲,簡單也有個度的把握,應簡單到不失去內容的探究價值,如:我在上模擬課內容中的《植樹問題》時,我設計的是三棵樹產生間隔的例子,再讓學生試着畫4棵樹、5棵樹的間隔情況,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最後,郭教授指出了爲什麼不設計兩棵樹的例子?因爲兩棵樹是發現不了規律。可見,簡單承載思想,過於簡單就失去探究的價值。開放,就是可以拓展,能運用,便於總結。

其實在獨學中,還有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和方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嘗試、畫圖、演示等方法技能,還要讓學生養成會整理、會提煉、會質疑的能力。可見,讓學生會獨學,是生本課堂的基礎。

(二)小組學(對學)

在學生獨立完成前置小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就要真正在課堂上開展生本課堂教學。在小組中學習時,要注重突出“幫”學,在小組內交流前置小研究的完成情況,交流時,最好讓要發言的同學把研究單放中間,輕聲細語指着說,學困生爲第一發言人,小組內可以每人交流一道題,也可以每人交流某道題的一種方法。

針對我們一年級做生本,在一開始訓練學生小組學習時,我們要做到各科互相配合(至少語文、數學),採用統一的小組分組,統一的評價標準及機制。在一開始訓練時,要一組一組地訓練,訓練一組,鞏固一組。每天訓練時,要擬定一個訓練重點和目標,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訓練和評價,可以說,評價指向哪裏,學生就會朝向評價的方向努力。

(三)全班學(羣學)

全班學,表面上看好像是課堂展講,但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對學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帶到全班交流。在這一環節,根據不同的課型和內容,學生的展講的方式和側重點是各不相同的。在新授課時,學生展講主要側重於方法探究的過程及方法的多樣性。如: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學生的展講主要放在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的方法及過程上,體現轉化思想的過程。在整理複習課時,學生的展講主要側重於知識的整理過程及整理的方法,使相關知識橫成片,豎成線。如:執教《多邊形的面積》整理複習,學生的展講應放在整理的方法和整理的知識網絡上,在學生頭腦中構建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積這一漸進的知識過程。在評研課時,學生的展講要側重於“評”與“研”,重點是要錯題分享,把自己做出的題要分析錯因,對改正後的題目加以研究,並給同學們誠懇的提醒或建議。

以上無論是何種課型,每個小組展講後都必須要或總結,或點評,或提醒。除此之外,上面的小組在展講時,下面的同學要認真傾聽,待上面的小組彙報完畢時,下面的同學能質疑,會補充,並注重對學生質疑交流的指導和培訓。

(四)教師幫學(點評提升)

在我校前幾個月的生本課堂教學中,我發現,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有時,我們過於的放手,以至於學生討論的主題發生偏離;有時,我們放手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以至於上出的課堂缺乏深度;有時,我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以至於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卻茫然不知。

那麼,在生本教學的課堂中,我們老師的作用還是不可替代的,生本老師的作用主要是:組織作用(使課堂有序進行,確定小組及學生的發言順序);導向作用(使學生的小組交流展示都要圍繞本課的核心問題,抓住重點交流展示);慎重干預作用(當學生交流討論的主題發生偏離時,我們要慎重干預,變“有爲”爲“無爲”)。

以上是生本課堂的四個核心環節。其實,我認爲,如果從學習效度上分析,生本課堂實則是三大核心環節,即:個體學----小組學----全班學。而教師的幫學作用應貫穿在這三個環節之中。學生通過這要的三個環節的學習,相當於對同一內容學生學習了多次,每次的學習都是在前次學習效果上的疊加。試想:通過這四輪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對學習內容及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 前期我校數學生本課堂的幾個誤區。

(一)重演講,輕設計。

在前期的生本課堂教學主題研討中,我校老師都積極參與其中,可以說,我校老師們在生本課堂的探索中,都付出了艱辛和努力。取得了生本課堂上的質的飛躍,短短一學期時間,取得了一年或幾年的成效。但在這次的學習中,使我更加深了對前置小研究的設計,無論是何種課型,學生的獨學、對學及羣學都是圍繞小研究展開的。而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小組合作及小組展示的研討,缺乏對前置小研究設計的研究和探討,因此,在下學期開學初,我們低段數學組必把如何設計根本、簡單、開放的小研究作爲我們的教研主題之一,遵循慧根,讓我們設計的課題與學生的課堂“脈搏”共振。

(二)重結果,輕過程。

在12月17日晚,郭思樂教授在組織學習《生本教育數學骨幹班學習要點》時,向與會的老師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一年級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如:9+5,怎麼教學?要教給孩子什麼?當他把此問題拋出時,我與很多的數學老師一樣,頭腦裏快速的閃出這節課要讓學生學會用“湊十法”解題。但接下來郭思樂教授低沉而簡短的一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他說:我們老師到底是帶着方法(結果)見學生,還是帶着學生尋方法。聽到這句話時,反思自己以前的課堂,有多少次我不是帶着方法及結果去見學生的?這樣做的原理是我的教育觀、學生觀出現了偏離。

(三)重學生,輕老師。

在前期的生本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及我的夥伴們有時是矛盾的。想講而不敢講,不講卻又想講。有時我們想放手,卻又不放心學生;有時我們又情不自禁硬生生地把課堂拉回“師本”;到了最後,有些老師乾脆完全放手,課堂讓學生組織,老師就坐着看學生表演。等等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生本課堂中我們教師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講?應該講什麼?通過這次的學習,我終於堅定:生本課堂中老師的地位不能丟!在生本課堂中,我們教師要“點”在迷茫處,“指”向優化時,“幫”在必要時,控制課堂節奏。我們的老師講,要講在關鍵處,更要不講在關鍵處(在關鍵處應讓學生多探究,多爭辯,然後再提煉總結),應側重於對學生方法的指導,教學重點的精點撥,學習內容的精提煉,學生課堂展講的精點評。

以上是我這個“壞學生”美麗羊城學習的些許感獲。在這次學習實踐中,有太多可見可聞的碩果,如:代表全體數學骨幹學員到朱村國小上彙報研討課,受到了郭教授及全體兄弟學員的好評,更重要的是,被朱村國小六年級三班的同學的自學能力、展講能力、視頻展臺的操控能力等所折服。可以說,這次廣州行收穫是滿滿的。如果有老師要問我:什麼是生本課堂教學模式?我想借用郭教授的話:“生本教育沒有具體的模式”。這個觀點我認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證明:任何教學探索一旦成爲模式,也就是這種模式滅亡的開始。如果還有老師要問:我們學習生本教育的什麼呢?那麼我想告訴大家:我們研究學習生本教育,並不在於我們一定要構建新的教育模式或課堂模式,而是我們要學習生本教育中“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乘着這次羊城學習的翅膀,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努力沿着生本教育足跡,開創屬於自己的幸福教育之路!

(2014年1月5日晚整理於廣元)

第二篇:國小數學生本教育學習反思

國小數學生本教育學習反思

開學初,我有幸成爲一名生本教育實驗教師,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爲我們下發了關於生本教育的相關材料,學習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教學理念。然後通過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查找資料等,嘗試和其他老師一起開始學着上“生本課”。學校每週都進行生本教育講課和交流活動,在5月份,廣州生本實驗教師親自來我校爲我們上了精彩的示範課,並做了相關的報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現結合自己半年來的實踐,淺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老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

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很多時候是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要求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事與願違。“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二、學生們獲得了自主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爲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詳細講解,學生必須注意力集中,坐在那裏聽老師講課,他們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學生們也是應付形式,他們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三、最大的收穫

我們班的同學的變化非常明顯,原來大部分老師都反映我班學生上課不說話,不愛回答問題,自從我們進行生本課堂以後,讓學生們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探究並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爲大家講題之後,他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學習效果有大幅度提高。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孩子們的變化使我更加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孩子解放每個老師。

四、存在的問題

1、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有待於協調。由於小組合作、小組展示等形式更多地運用於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增多。所以我總是感覺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2、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生本教育主張先學後教,學生先學的能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的先學好,爲上課做好準備。

3、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的不充分,在課上交流時總會浪費時間。

4、課堂語言組織的不好。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1、做好前置性預習工作。依據學生實際,設計好前置性學習。建立並使用好預習本,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同時結合小組學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展示自主學習的機會。

2、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本”的課堂實質是學生自我展現的課堂,學生有東西說,生本的課堂纔會精彩,才能顯現其強大的生命力。

3、加強課堂評價。 適當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通過這半年來的學習,令我大開眼界,使我領略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爲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第三篇:國小數學生本教育現場會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國小數學生本教育現場會心得體會

5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生本課堂現場會,在現場會上,我們聆聽了兩位來自三小的教師講授的生本課,下午則由承德市教研室張主任的關於高效課堂的講座。一天的時間可以說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本次培訓的一點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 “有效的課堂”應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在課改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爲嘗試。

首先,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爲“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爲教學、爲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性。

其次,重視課中教學行爲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爲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爲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爲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性呢?我認爲: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係中,纔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爲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儘可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爲學生的忠實聽衆,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纔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纔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爲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進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

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

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爲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第四篇:學生社團骨幹培訓班學習心得

學生社團骨幹培訓班學習心得

這個學期我參加了合肥學院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第九期第十屆業餘團校學生社團幹部培訓班。首先非常榮幸代表我們社聯組織部 參加此次培訓班。本次培訓班有三次報告,同時是在合肥學院新區,雖然我們學院現在在黃山路的老校區,距離中心校區比較遠,但是三次培訓課結束後,我覺得不虛此行。本次培訓班形式多樣,集中學習與分組討論相結合,時間安排緊湊,同時講座的主講水平高屋建瓴,從幾場報告中我得到了很大啓發,爲我自己以後在社聯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兩天裏共安排了三場報告,分別是汪昱書記的《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共青團工作》,伍德勤老師的《漫談社團活動與大學生成才》以及何婷婷老師的重要講話。

在第一天的開班儀式汪書記給出了新媒體的定義:一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依託網絡數字技術。再者,給我們講述了新媒體的特點:互動性、開放性、不受控制性、傳播的迅猛性、受青年輕化,不能全名娛樂。除此之外,汪書記還告知了新媒體技術與環境對高校共青團帶來的挑戰,包括獲取信息的“無主控制性”給高校共青團帶來的挑戰;信息傳播的“虛擬性”給高校共青團帶來的挑戰。另外還有新媒體通訊:團委網站、微博、sns、及時通訊、手機報。最後,汪書記給我們提了三點發展策略:努力創新通過新媒體服務青年大學生的新形式,助推各項共青團工作開展;積極網絡團建的可行性;大力培養青年大學生良好的新媒體素養。

第二場報告是由伍德勤老師主講的。首先,他給我們剖析了大學生社團的內涵及其特徵:組織的自發性;結構的鬆散性;類型的多樣性;目標的趨向性;管理的自主性,活動的開放性。其次,讓我們瞭解了大學生社團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養團隊精神的功能;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培養個性特長的功能;社會服務的功能;構建和諧校園的功能。最後,伍德勤老師給我們列了大學生社團內部管理的六項原則:方向性原則、教育性原則、依“法”治國原則、民主管理原則、自主性原則、責任制。

第三場報告會是由何婷婷老師主講的。與之前的報告會不同的是,何老師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們跟何老師的距離,我們與各個協會的距離)何老師的報告會,沒有冗長的文字描述,只是在幾個實例、幾個笑話 、幾個遊戲中讓我們瞭解報告的主題,讓我們更深切的體會到她所表達的思想。她讓我們承擔起自己在社聯抑或是在協會中的責任,將我們的社團發展成爲品牌社團。

這三場報告會讓我真正認識到了什麼是社團文化、什麼是執行力。並結合我的在社聯的工作,對於如何提高執行力的問題,有了自己粗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加強學習,更新觀念。 日常工作中,我們在執行某項任務時,總會遇到一些問題。而對待問題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面對問題,一籌莫展,不思進取,結果是問題依然存在,任務也不會完成;一種是不怕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千方百計消滅問題,結果是圓滿完成任務。反思對待問題的兩種選擇和兩個結果,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問到,同是一項工作,爲什麼有的人能夠做得很好,有的人卻做不到呢?關鍵是一個思想觀念認識的問題。我們常說,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觀念的力量是無窮的。一些優秀的社團會長也認爲,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就有什麼樣的工作效果。觀念轉變,思想解放具有“核裂變”效應,能夠產生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社團才

能始終保持快速發展,才能始終充滿蓬勃旺盛的精力。綜觀我們合肥學院近年來所取得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正是思想先行、觀念解放的必然結果。實踐證明,如果不是破除了“等靠要”的舊的思想認識,樹立了新的改革創新發展觀念,正確施行了科學的管理手段,就不會有我們我們各個成功社團的今天。由此,我們要認識到,任何一個組織的發展,不僅僅是戰略決策,經營規劃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級人員的執行能力。對待日常工作,不要總是找藉口,要從自身出發,不斷加強學習更新觀念,不斷分析認識提高自己,改變不執行不作爲的不良習慣,自動自發地做好本職工作。

二、提高執行力就要做到誠實做人,認真做事 。我們常說,誠誠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個做人的標準,做事也要有一個做事的原則。但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違章。究其原因,就是一個態度問題,一個責任感強不強的問題,一個做人是否誠實、做事是否認真的問題。聯繫到一些協會“做強做大”的發展格局,就象我們協會一樣,規模越來越大,更需要我們樹立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誠實認真地執行好協會的每一項決策。要時刻牢記執行工作,沒有任何藉口,要視服從爲美德;工作中無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責任,無論在任何崗位,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懷着熱情、帶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盡全力、盡職盡責地做好。要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體現出服從、誠實的態度和負責、敬業的精神。

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一定履行自己的承諾,完成自己的使命,與社聯的兄弟姐妹一起,共築社聯輝煌的明天。

組織部委員檀小芳

2014年5月16號

第五篇: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心得

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心得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學員計曉敏 2014年3月14日,秀洲區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在區教師進修學校進行開班典禮。教育局領導對本屆培訓非常重視。山陳雲副局長不僅參加了開班典禮,而且還親自爲本屆培訓作了第一個講座。下午由區教學能手餘秀鳳老師和我分別作教學經驗和課題研究的介紹。四月份,班主任張菊華老師帶5位區英語教學精英赴杭州參加“浙派名師課堂教學展示”的觀摩活動。回來後,每位老師都撰寫了相應的學習心得。兩位老師在四月份的培訓活動中向全體學員彙報了學習體會。四月份的活動中,上午我們聽取了進修學校金其生書記的講座“任務型教學設計”,下午,我們聽取了區英語教研員湯老師的“國小生英語讀寫技能的培養”的講座。五月四日上午,市教研員張健老師作“規範課堂教學行爲,提高課堂實效性”的講座,下午由南湖區教研員沈冰老師作“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的講座。講座中還進行了互動問答。講座後,學員湯海燕作了“讓交流成爲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主線”的經驗介紹。七月二日,全體學員進行語音和口語能力的技能測試與互評。在短短的一學期中,區國小英語骨幹老師培訓班進行了多次形式多樣的活動,取得很好的預期效果。

首先,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給了全體國小英語老師極大的鼓舞。從山陳雲局長的講座中,我們瞭解到局長對我們的國小英語教育是十分重視的,對於我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也是十分清楚的,對於我們英語老師的努力是肯定的,對於我們的工作是支持的,對於

改善我們的教學環境(提高英語的學科地位,增加英語師資,減少教師任課量)是放在心上的。

其二,聚焦難點,圍繞重點,深入探討,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這幾次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學期的研討重點是國小英語讀寫教學。我所作的課題介紹是“農村國小英語讀寫教學初探”。湯佩奇老師作的講座是“國小生英語讀寫技能的培養”。沈冰老師作的講座是“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這些講座以及講座中的互動和培訓之後的研討,使我們對國小英語讀寫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其三,讓學員唱戲的培訓模式激發了學員的主動性,提高了培訓的效果。從第一次培訓起,班主任張菊華老師就安排學員來給學員們進行講座或介紹。在四次集體培訓中,都有學員的發言和經驗介紹。特別在最後一次語音和口語技能測試中,張老師沒有請專家來進行測試,而是讓所有的學員都來做評委。這樣就使得每個人既是測試者又是被試者。爲了公平公正,學員們必須認真關注被試者的表現。爲了讓自己能夠獲得大家的好評,每一位學員都在認真地準備。在短短的一天中,50多篇文章被學員們說得滾瓜爛熟,聽得真真切切。這樣的培訓模式不僅體現了學員的主體性,而且使得許多優秀的學員脫穎而出,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提高了進一步學習的激情。同時,優秀學員的出色表現爲其他學員提供了學習的榜樣,使培訓班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這種讓學生唱戲的培訓模式已經成了我們這個班的學習風格。

其四,班主任的工作風格和人格魅力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態度。在以往的培訓中,我們往往是聽聽講座、打打盹,很少有學習的壓力。但張老師是一個工作極爲認真的組織者。把學員作爲主體是她特有的工作風格。每次活動前,她總要諮詢學員們的意見。我每次接到她的電話,她總要與我討論很久,最終才定下最適合我們成長的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在培訓當天,張老師總是很早就到,點名工作做得一絲不苟。她總是努力地去了解每一位學員,努力地去記住每一位學員的名字。她總是不斷地鼓勵每一位受訓的學員,給學員們以自我表現的機會。這種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正是我們國小英語教學所需要的。

最後,培訓活動已經在我區國小英語教學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六月份我參加了區教學常規的檢查工作。在聽課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許多老師對我們研討的國小英語讀寫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讀和更深入地實踐。許多教師在課堂中加強了讀寫的訓練,比往年的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的進步。在秀洲新區實驗學校中,我發現湯海燕老師申報的新課題就是研究國小英語閱讀教學的。在我們學校的全區展示中,我們結合培訓的內容進行反覆的磨課推出了兩節讀寫課題研討課。提高教師的各方面素質,爭取多出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也是培訓的目標。在張老師的鼓勵下,我申報了區學科帶頭人,通過努力獲得了成功。還有吳麗豔老師、朱曉華老師、韓瑞珍老師、戰秀娟老師和繆雅文老師獲得了區國小英語教學能手的稱號。

總之,區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的開設對我區國小英語教師

的成長和國小英語教學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我相信,在局領導的重視下,進修學校的支持下,張菊華教師的組織下,後續的培訓工作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