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篇1

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我也在思考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我也常常把《語文課程標準》拿出來翻看對照自己的教學,看看是否有不對或者不合理的地方。雖然平時常看《語文課程標準》,但總覺得自己瞭解的內容淺之又淺,只能看到表面的內容,並不能觸及到深層次的內涵。

十年發佈一次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於在2022年4月發行了。這一次新課標發佈後,我迫不及待地下載進行瀏覽閱讀,如獲至寶。但是讀後卻有些迷茫,這次的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確實有些大,有些內容更是感覺理解不透徹。幸好,在4月30日上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發起了一場公益直播,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國民主講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

在講座中,鄭教授不僅爲我們梳理了新課標的主要變化,新增加的內容,講解了課程的有關知識,並對命題、質量檢測、教師培訓等內容都給出了建議,讓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更加註重學生作爲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再也不只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與系統性。比如鄭教授所說的核心素養的內容指向變化,從重視學生學習過程轉爲重視學生的應然狀態也就是學習成果,這個嶄新的理念需要我們好好揣摩才能真正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

鄭教授的講座時間很快就結束了,讓我意猶未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我還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爲我所用,用於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篇2

昨天有幸參加了線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的網絡專題培訓。鄭國民教授圍繞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以“價值引領,以文化人”“素養爲綱,任務導向”“立足生活,時間主線”“強調情景,主題統整”四個方面爲主線,闡述了新課標的新變化和新特點。聽後,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

鄭教授的講座,使我對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教師的教法有了新的認識。

1、課程實施增強情境性,實踐性

其實,我們在準備公開課時,往往會讓孩子做很多的實踐準備,比如,蒐集資料、拍照片、帶實物道具,課前小採訪、假期小調查……這些都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情境性和實踐性,新版的課程標準更突出了這個實施特性,這其實是育人核心素養目標的一大展現,也要求學生更高的參與度、更強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審美體驗。這也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轉變觀念,情境性和實踐性不僅僅體現在公開課中,更應該切實融入家常課裏。

2、課程內容的變化帶動教與學的變革

核心素養要求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無一不體現了課程內容的變革。這都帶動着我們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相應地改變。教師的能力要求越高了,我們需要學習和教的內容也更多了。唯有終身學習,纔會適應時代變革。

3、語文學習任務羣

語文學習任務羣的概念讓我認識到語言文字積累、實用性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以及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滲透學習任務羣,不斷地去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閱讀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沁入,提高學生認知理解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通過本次線上學習,我不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語文新課標,並且能精準抓住新課標的重點、難點,尤其是新課標的變化和特點。這對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不斷學習,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努力,積極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篇3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是一切藝術中最廣泛、最複雜、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藝術。”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得好,就要不斷地學習。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爲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今天,在教研室的組織下,我們通過鄭國民教授的直播課,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一、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變化

鄭國民教授先談了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變化,然後分別闡述了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六個方面主要內容和變化。結合今天的講座,我將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2011版目錄對比,做了如下思維導圖:

通過思維導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主要包含六個方面: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與2011版作比較,新增添的內容我在思維導圖中用框架標出來了,分別是課程目標中的核心素養、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

二、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

2022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很明顯的變化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強調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時一定要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做好奠基作用。

(二)堅持課程理念

新版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較2011版均發生了變化。通過學習,我確立了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平時教育要做到以下幾點: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實際生活和實踐活動等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羣,並根據學段特點整體規劃,滿足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髮展要求;在教學內容上突出時代性和典範性,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薰陶感染作用,突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施中要從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少做題、多讀書;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選用恰當的評價方式,加強語文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

三、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平時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第一,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國小語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具體進行語文學習時,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合理優化文學形象,同時還要強化自身語言表達,確保可以對其相關文化進行有效弘揚,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第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進行具體教育工作時,不僅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應用書面表達,同時還可以使其能夠熟練口述自身想法。第三,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時,思維發散能力是其教學活動的重點內容,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綜合考慮相關問題,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還可以有效聯繫現實中的事物。第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美;給學生恰當引導,讓學生學會鑑賞美;最後給學生自由空間,讓學生創造美。

四、重視學生實踐,將語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羣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羣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髮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課本內容創設情境,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聯繫學生生活實踐,進一步深化課堂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展開描寫。我讓學生以此作爲學生擴展寫作的基礎,指導學生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自己《美麗的家鄉》,有效地將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課外。

作爲教師,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讓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篇4

今天,我學習了《國中語文新課標》,感受頗深。就其中的幾點,談談我淺薄的認識。

一、語文學科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文課標》中告訴我們,在語文課程中,應該逐漸改變“告訴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學習從習以爲常的語言現象和事實中發現問題,努力擺脫模式化的套路,尋求語言運用的創新。

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時對學生就放不開手腳,心裏總想着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比如,我在教學生仿句時,總覺得他們寫的不夠完美,不太盡人意,總想把自己認爲所謂的標準答案展示給他們,唯恐他們特別是中下等生答不出來。其實我這麼做事沒啥太大的必要,學生有時思維的跳躍性很大,很有創新能力的。如學生在仿句中這樣寫到“當一個人垂頭喪氣的時候,他忘記了2希望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忘記了學習知識是一種習慣”,“當一個人責怪別人的時候,他忘記了寬容他人是一種習慣”等等,而且有些中下等生寫的也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說,這個時候,老師就不要給學生記什麼所謂的標準答案了,而是順勢積極鼓勵學生,給他們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獲得充分展示自己語文學習成果的機會。

二、突出語文課標的核心目標——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

在語文教學中有時我們會脫離語言文字運用情況,而討論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有時我也會注重這一點。對於文中難理解的語句,總是想方設法給學生講“深”講“透”,而忽視了對本文中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掌握,結果是適得其反。學生不但沒聽懂,而且也不會運用。所以語文的閱讀教學可以從具體語言文字運用現象入手,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品味、咀嚼,來探索文本的意蘊,或者是從整體閱讀的感悟出發,再到語言文字中找出依據。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對文中的美詞、美句、美段進行賞析,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感悟,在書上做好批註,各抒己見,教師對他們的見解以鼓勵爲主,理論聯繫實際,落實到小練筆中,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或者是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重視閱讀

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新課標》中也強調“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要求高度重視閱讀的興趣、習慣、品位、方法和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應該貫穿始終。這樣就有必要對於不同年級段的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和閱讀篇目,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注重積累,注重感悟和整體把握,更要注重語言文字的運用。隨着年齡年級的增長,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下大功夫認真抓好“讀書”這一根本環節。

以上就是我對《國中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篇5

暑假中,爲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力,做一個合格乃至優秀的語文教師,我拿起了《語文課程標準》一書,開始認真學習起來。通過學習,讓我明白: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人格的基礎,語文課程的這種多元功能和奠基的作用,決定了它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作爲語文教師的我們身上的重擔非同一般。爲此,要想教好語文,一定要先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它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依據。下面我想就閱讀方面具體來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而我們有時在教學中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爲講而講”,學生純粹“爲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次我在講一篇遊記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着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爲此,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要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並且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才行。只有孩子們充分地讀,充分地思考了,孩子們讀後纔能有自己的感受,纔能有自己的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課堂纔會有不同的聲音,纔會有精彩的回答,才能各抒己見,有活力。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爲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指明瞭方向,要想把課標裏的內容落實到自己的語文課堂中去,還需自己不斷地學習才行。我們要努力行走在活到老,學到老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