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育研討會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研討會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教育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一

4月8日,這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一行伴着煙花下揚州。一切都如同想像中的美麗,桃紅柳綠,醉人的春色,更讓我們着迷的是本屆研討會(即第五屆中國兒童閱讀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

總的感覺就是八個字:醍醐灌頂、豁然開朗。這真是“衆裏尋他千百度,募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次的邂逅讓我倍感親切: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之樂樂無窮……我們感受到了母語是溫暖的。“兒童的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認識的課題的主持人徐冬梅老師,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老師,小語教壇名師竇桂梅,當然還有“看雲”、周益民老師等等。聆聽着專家、學者們異彩紛呈的講座和課例,內心漲涌起了無限的遐想:我也要讀書,我也要做一個學生趣味無窮學習的引路人,讓我們也來做一名“點燈人”。

歸來時,我們的包裏已多了許多精美的繪本、兒童文學書籍,當然,我們腦中同樣漲滿了美麗的夢想。

教育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二

爲期一天半的海安“華應龍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結束了,雖然累,但很充實;雖然時間短,但是收穫了很多。華老師的報告並不是單純的理論報告,而是在報告中不時地穿插一些他上課時的例子,讓我們很容易理解。

華老師報告的題目是“融錯課堂,求真育人”,在報告的開始,華老師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

什麼是融錯?

爲什麼要融錯?

怎樣融錯?

老師怎樣才能融錯?

爲什麼說教育即融錯?

華老師在講怎樣融錯時,分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容錯,錯是錯。

容錯,是指寬容、包容、容納孩子們的差錯。一錯當頭,能否容納,取決於一個的見識和胸懷。有容乃大,大者能容。要調整學生對待錯誤的態度,培養學生積極勇敢健康的心態。

第二個階段:溶錯,錯不是錯。

溶錯,是把錯誤作爲一種資源,從外在的表現入手,引導其暴露思維過程,分析其內在機制,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入。這時的錯誤已經不是教學的障礙,而成爲寶貴的教學資源。這樣的資源,有來自學生的,也有來自老師的。

第三個階段:榮錯,錯還是錯。

榮錯是結果,是目標,是結出錯過程的回眸,是對差錯的育人價值的欣賞。因爲學習不是爲了解對一道題,而是爲了做對一個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華老師在講第二個階段舉了一個例子,讓我記憶猶爲深刻。

題目是:排列了很多數字。

問題是:108排在第()行第()列。

生:108排在第()行第()列。我不懂。

師:哪兒不懂呢?

生:說了108排,怎麼還要問第()行第()列?排和行不是一樣的嗎?

師:哈哈,這個“排”是動詞,也就是“寫”的意思。

生:哦,我就是喜歡兩個字、兩個字地讀。

通過這個例子,說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學生的錯誤是千奇百怪的,我們老師必須明白學生的困惑,纔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要準確分析差錯背後的真正原因,就得傾聽學生,瞭解學生的閱讀習慣,瞭解學生的已有經驗,瞭解學生可能存在的思維定勢。

其實在華老師舉這個例子的時候,我也一愣,是啊,都已經說了是108排了,怎麼還問第()排第()個呢?我和學生的思維是一樣的,我也不懂。經過華老師一解釋,我也明白了。

在我們平時地教學中,學生出錯那是經常的事,就像華老師說的一樣,出錯那是孩子們的權利,完全不出錯,怎麼可能呢?可有的時候我們根本就沒有耐心聽學生們的解釋,只怪學生: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會?這麼簡單的題目你們爲什麼會做錯?這道題目都講了好多遍了,你還做錯?……其實,細細想來,孩子們做錯了,肯定有他們的原因,他們也是經過思考後做出來的,只是我們沒有傾聽。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教學生學會傾聽老師的教導,我們老師更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而不是輕易否定學生的發言,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出現錯誤一定有他錯誤的思維過程,如果教師輕描淡寫地一味否定學生的錯誤,學生根本無法扭轉自己的錯誤思維。因此,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老師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描述,使學生充分暴露其錯誤的思維過程,只有究其根源,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

教育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三

20xx年9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xx省組織的中國小生閱讀素養教育研討會,整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閱讀這個概念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最注重的就是興趣,當一個人對閱讀有了興趣,那麼他就會無時無刻不在閱讀。孩子、學生、成人、老人,每個人都需要閱讀,都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讀書需要興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閱讀,縱觀國外的大小圖書館,每天都是人聲鼎沸,來看書的人絡繹不絕,光憑這一點就值得讓我們國人深深的思考。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利用自己的親身體驗,給我們講述了他的特殊的家庭閱讀教育。校長的兒子是一個理科生,對語文沒有太濃厚的興趣,因此校長一家三口制定了一份寒假計劃——每天背誦一篇古詩詞。剛開始校長的兒子對這個計劃沒有什麼興趣,後來在校長的引導下,他們把讀古詩慢慢地演變成了誦讀,再把誦讀慢慢的變成了朗誦,古詩的每字每句就在這個男孩的嘴裏,鏗鏘有力的讀出來,讓人聽了感覺是一種美的享受,最後校長三口人決定利用錄製視頻的形式配樂朗誦古詩詞來評選出家庭中完成最好的那位成員。這樣就讓我們看到了一份非常專業的家庭閱讀作業。這個例子向我們詮釋了家庭閱讀需要一定的氛圍,更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夠愛上閱讀,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對於現代的國小生來說,他們的閱讀並不是爲了考試那麼簡單,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把讀書的目的搞得更加寬泛一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個人素質!

教育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四

新鄭市歷史研討活動於9月20日在苑陵中學舉行,我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教研活動大致流程:一是,教研員趙老師介紹了本期的教研活動計劃,二是,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但歷史教學的樂趣是無窮無盡的,需要我們和學生共同挖掘。爲此,我對如何開展國中歷史教學進行了反思。

結合這次教研活動和平時的教學實踐我發現:歷史課常被學生被視作“副”課,他們認爲學歷史是難記難背難思維、枯燥無味的,很多學生寧可多做一道數理化題目,也不願意花時間在歷史學習上。其實歷史的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較強,但學生卻對對學歷史心生厭倦,興趣索然。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育的功利性,一方面學生覺 得歷史學科只有50分,不及語數外重要;另一方面,教師爲了會考而講,只講考點,這就割裂了歷史的連續性,整體性,湮沒了歷史的趣味性,使歷史成爲片段式的索然無味的知識點。所以要開展好歷史教學工作,教師首先就要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起來。我認爲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情境,探討歷史

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重心是關注學習過程,促進學生髮展。每節課給自己定下三問:課程要達到什麼目標?通過什麼途徑達到目標?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了嗎?從設計課程開始注重過程,精心構思,巧妙設計。

二、組織有意義的課堂活動。

課堂教學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設計,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與歷史對話,師生共同探討,互動學習。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營造出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可體會到角色的轉換,還能培養學習興趣。置身於課堂,學生不僅不會感到緊張、沉悶,反而會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特別是對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在這種融洽的學習環境中,可以增強他們學習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大膽嘗試,從而有效促進能力的發展。

三、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1、教材內容的問題化

國中生有着好奇的心理,因此我們可以“順水推舟”,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將各知識點轉化成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找出答案,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

2、教材內容的結構化

很多學生認爲歷史知識比較繁,導致學生厭學歷史,這就需要我們對教材進行重組,將歷史知識簡單化、直觀化,因此教師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某一課或某一單元歷史知識教學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教師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