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如何寫(多篇)

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如何寫(多篇)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400字 篇一

任何社會都需要核心價值,從當代中國的實際情況看,我們迫切需要提煉出適應時代要求、引領時代發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這主要因爲:一是我國人口衆多,需要核心價值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人心。二是多元價值差異共存,需要核心價值來規範、引領和主導。三是價值缺失和偏離,需要核心價值來培育、強化和糾偏。核心價值包括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風尚三個部分。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後,十八大用三個“倡導”來表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的內容各有側重,又互相聯繫,構成一個整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表述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和行爲準則。國家帶領人民走向富強,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從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方面入手走向全面文明,同時,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五十六個民族都應當是和諧的整體,這是國家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和行爲準則。

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如何寫 篇二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啓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爲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爲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爲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並走向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40餘年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髮展和完善。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各項具體的制度。這些制度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

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爲人民幸福安康、爲社會和諧穩定、爲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

近代以來,中國的國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決定着中國革命的進程必須是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

人民民主專政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什麼?在當時,“人民”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些階級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起來,組成自己的國家,選舉自己的政府。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主要是工人和農民的聯盟。

中國革命分“新民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走,共和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而不是無產階級專政,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不是專政的對象,通過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由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協商建國。新中國成立之後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有一個過渡時期,通過實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從新民主主義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在“一化三改”的過程中,對資產階級進行和平、贖、買,採取讓資本家從公私合營的企業中分得一部分紅利和股息的辦法逐步的向社會主義過渡,農業合作化採取由低級到高級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過程。

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之後,中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該怎樣建設和發展,這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一個新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借鑑外國經驗的同時,也需要總結自己的經驗。1956年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係》、黨的八大確立的黨的正確路線展現了黨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而做的探索,提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全黨的工作中心應該轉向經濟建設、進一步轉移到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方面來。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說:“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志開闢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這是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走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任務,而且強調走這條道路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

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鑑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同志這段簡短精闢的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言書,標誌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確立。

經過改革開放40年,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新判斷,“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我國進入新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我們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充滿了自信。新中國7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髮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爲一種穩定的、科學的、規範的現代制度體系。

<>

新中國70年,在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着中國人民在實踐和理論上不斷創新,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完善和發展,我個人認爲,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科學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探索和基本經驗,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鄧小平同志說,姓“社”姓“資”的問題,要以“三個有利於”爲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作出了科學的定義,糾正了我們以往將計劃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的錯誤認識。

第二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關鍵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一種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種是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在中國,這兩種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這兩種民主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特點和優勢。”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出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十六字方針”,那就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強調“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之後,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莊嚴宣告,“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充分強調了憲法在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那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2014年12月4日是中國首個國家憲法日。2018年3月新修訂的憲法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新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習近平同志進行了憲法宣誓。這是憲法宣誓制度實行以來首次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舉行的憲法宣誓活動。

第三點,“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

鄧小平在毛澤東、周恩來關於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表達了祖國大陸對臺灣人民的思念之情,也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意願。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就臺灣迴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提出了九條方針(葉九條),這九條方針第一次全面地闡述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政策。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慈時說,九條方針是以葉劍英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提出瞭解決臺灣問題的六條方針,這六條方針集中體現了鄧小平運用“一國兩制”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構想。“一國兩制”,就是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1992年,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就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後被稱爲“九二共識”。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充分反映了黨和國家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和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2008年12月,兩岸海、空直航和直接通郵正式啓動,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邁開了歷史性步伐。爲了堅持“九二共識”,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主席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之後兩岸領導人的第一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

“一國兩制”的構想首先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來的,但是付諸實踐首先是被用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香港、澳門先後迴歸祖國,“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變成了生動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英兩國政府舉行香港交接儀式,英國政府把香港交還中國。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兩國政府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香港和澳門迴歸,標誌着外國列強佔領中國國土的時代徹底結束,開創了港澳兩地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通過外交談判並以“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是中國人民爲世界和平與進步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創新,發展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爲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

各國國情不同,每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爲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不可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來抽象評判,不可能千篇一律、歸於一尊。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別的國家有而我們沒有就簡單認爲有欠缺,要搬過來;或者,看到我們國家有而別的國家沒有,就簡單認爲是多餘的,要去除掉。這兩種觀點都是簡單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確的。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應該秉持兼容幷蓄的態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把他人的好東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們自己的好東西,決不能囫圇吞棗、決不能邯鄲學步。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講到,“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爲美好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二者的有機統一。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如同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另一個“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新中國70年,中國人走過了西方國家兩三百年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蹟,這些就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我們堅持制度自信並不是說中國政治制度就完美無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發展了。我們不能自我滿足,更不能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製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制度體系完善和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是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由兩句話組成的,前一句話“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後一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既相互區別,又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豐富了現代化概念的內涵。

由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成功,中國成爲世界社會主義的旗手,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冷戰結束後,世界社會主義萬馬齊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轉,社會主義優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爲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給世界提供了一條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道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更具有可借鑑性。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彰顯出了重要的世界意義。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 篇三

黨的曾首次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來高度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這是我黨大力弘揚中國夢的時代契機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動力,是與我國的發展緊緊相依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思想,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爲目標,堅持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時代背景下實現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核心的體現。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疑是繼續邁大步子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體現。我國的發展道路,歷來都是建立在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上的,將全民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作爲目標,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實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長期以來都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代接軌,與全球接軌,最終目的就是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宏偉中國夢付諸於實踐中,落實在行動上。我黨成立的出發點便是實現人民的利益,黨和政府的一切行動和政策都是爲了羣衆,讓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護,享有應該享有的福利。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適應當今我國發展趨勢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進程全面鋪展開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是我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摸索形成的,是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強大精神動力。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對我黨長期奮鬥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進一步認知,需要我們不斷鞏固和加強對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政策領悟和形勢分析。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和貫徹我黨的基本路線作爲前提,解放思想,杜絕固步自封,始終做到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求真務實。緊緊依靠羣衆,發揮羣衆精神,不斷推動改革創新。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我們的思想,不斷形成精神共識。要堅持不懈的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武裝自己,大力弘揚黨的羣衆路線的優越性和領導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實質,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學習領悟,增強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個倡導”和實際相結合,做好本職工作,盡好本職力量,真正融入到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隊伍當中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價值準則,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它涵蓋了公民道德行爲各個環節,貫穿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樹立的道德規範和價值追求,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爲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公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主體,這決定了規範公民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基礎地位。只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內化到每個人的心中,外化於每個人的行爲規範,纔可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纔可能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現代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體會。

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承接。

中國從來不缺少有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精神的人,有着“善學者能、多能者成”敬業作風的人,有着“以信立身、以誠處世”誠信品格的人,有着“取人爲善、與人爲善”友善態度的人。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優秀品格,需要今天的我們繼續發揚光大。

當前,社會深刻變革、開放不斷擴大,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增強。但同時,金錢至上、唯利是圖、誠信缺失、人情冷漠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出現了動搖。

歷史證明,一個國家和民族,貧弱落後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信念缺失、精神頹廢。培育和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有着鮮明的現實針對性,順應了時代需要,緊跟了實踐步伐,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良好道德風尚,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也必將有力地助推我區的富民強桂新跨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在於實踐,在於每一個社會成員自覺行動羣衆路線只有人人成爲積極活躍的實踐主體、成爲自覺能動的建設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獲得最富營養的培育沃土,才能生根發芽,才能開花結果。只要每一個公民都努力做到熱愛祖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友愛善良,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一個人人爲國家發展助力、爲民族進步鑄魂的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必定爲期不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和重大戰略任務。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鮮明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用什麼樣的精神旗幟團結帶領全體人民開拓前進、中華民族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作爲一名九三社員,近期對此進行了較系統的學習,通過學習使我較深刻地認識到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它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限度形成社會思想共識,激發社會活力。調動發揮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形成團結和睦、萬衆一心、共創和諧偉業的生動局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四個方面構成,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繫、貫通,是黨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要求有機整合的多元的價值體系,體現社會的多元訴求,貼近百姓,易爲全社會所接受和認同。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於我們更清醒、更堅定地把握和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有利於我們更清醒、更堅定地把握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領導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需要和諧企業,和諧企業離不開和諧社會,作爲基礎產業的電力企業,在實現政府公共政策目標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設和諧的國有電力企業,首先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企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體會。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爲本。這個“人”,是人民羣衆,這個“本”,是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以人爲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爲目標,從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統籌兼顧,妥善處理各方面突出矛盾、協調好各種利益關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面對新階段新任務,下面我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

企業要和諧,首先要發展。通過學習實踐活動,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確保和諧穩定的前提;“又好又快發展”是有機統一的整體,既要求保持企業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大起大落,更要求堅持好中求快,注重優化結構,努力提高質量和效益。當前我局正面臨改革發展,作爲一名九三社員,更應該支持、配合我局的機構改革工作,積極應對當前的困難和挑戰。

2、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關鍵在實踐

科學發展觀的產生,是我黨在多年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得出的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是:堅持以人爲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爲目標,從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出發而謀發展,促進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3、抓發展,實現生產管理和經營機制的和諧

供電企業首先要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供電爲基礎,經營好電網,充分發揮電力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支撐點作用。沒有安全供電做保證,無論從企業,還是社會的角度,談和諧發展都是“無源之水”,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安全監督保證體系,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超前管理。

4、抓隊伍,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和諧,着力提高全體員工素質

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決定的因素,企業發展、各項管理工作要靠人來實踐、來推動。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更加註重人的發展,堅持以人爲本,增強五類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完善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的機制,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加強員工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開展主題教育,激發職工幹事創業熱情,增強員工戰勝困難的信心。員工是企業的發展之本,要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斷激發全體員工的創造熱情,形成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環境,爲每一名員工提供實現個人價值的平臺,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給予的關懷和溫暖,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5、創一流,建設和諧的企業文化。

作爲國有基礎性企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供電企業有責任有義務迎難而上,發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爲履行好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實實在在地服務電力客戶,必須按照國網公司的要求,通過抓好安全、質量、效益指標的同業對標,爭創一流企業。堅持服務理念追求真誠,服務內容追求規範,服務形象追求品牌,服務品質追求一流,讓客戶用上優質、安全的電能;還要抓好窗口優質服務規範化工作,進一步加快營銷服務一體化建設,在企業職工和客戶之間建立起互利雙贏關係,實現企業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和諧發展,樹立國家電網公司優質服務形象。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企業,是擺在我們電力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歷史任務。

作爲電力職工和九三社員,以後要努力提高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性。要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時制宜,突出重點,從基礎工作做起,從具體工作入手,解決實際問題。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立足崗位,自修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不僅要學習瞭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並努力踐行,而且要在社會實踐中牢牢把握辯證的理念,要將樹立和踐行活動貫穿到九三學社的參政議政、社會服務和自身建設等各項工作中,要妥善處理各種關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武裝全國各族人民的頭腦,使中國特色和諧社會早日建成。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 篇六

黨的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爲12個詞24個字,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12個詞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不僅簡明扼要、簡約樸實、簡潔通俗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表達,而且更爲當今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構建提出了新要求。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學習體會:

一、通過精神的學習,進一步理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爲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從個人行爲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爲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係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係的行爲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爲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爲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

二、通過精神的學習,進一步認識到黨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價值和道德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是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它不僅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導我們改造主觀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論指南。無論是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鴻篇鉅作中,還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都蘊含着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道德觀理論。黨的提出的以“三個倡導”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價值和道德理論寶庫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開拓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認識的新境界。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我們更加有效地應對西方錯誤價值觀的衝擊提供了強大理論武器。過去許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這些概念當做資本主義的“專利品”來看待,認爲它們是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其實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認識。一些西方國家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攻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攻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社會主義制度是迄今爲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社會制度,它脫胎於資本主義但又與資本主義有着本質區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繼承和發展人類一切文明精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本質意義上來講,只有社會主義民主、自由和平等纔是真正科學意義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黨的提出的以“三個倡導”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我們更加有效地應對西方錯誤價值觀的衝擊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對進一步促進國家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凝聚全國人民的思想共識將產生十分巨大的作用。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由於近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生活方式深刻變化,這給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活動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人們在思想認識上的多樣性、多變性日益增強,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多彩紛呈。在這種思想多樣、價值多元的條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凝聚全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會形成巨大的價值、共識和思想共鳴,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

三、通過精神的學習,進一步掌握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路徑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集在精神層面,落腳在實踐層面。必須建立國家、社會和個人聯動機制,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遵循認知規律,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着力解決好普及性、操作性、機制性問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爲人們思想的羅盤和座標、行動的指南和歸依。

一要加強宣傳教育促內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應先行。特別是要在全社會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關鍵是要針對不同羣體的特點和實際,有的放矢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三個倡導”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幹部培訓和羣衆普及教育規劃,堅持不懈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是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慶、學習、交流、紀念、實踐等主題教育,增強人民羣衆的情感認同、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增強人民羣衆踐行的自覺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爲人們的思想認識。

二要注重融入貫穿促轉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及黨的建設之中,轉化爲治國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策導向、利益導向和體制機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穿到依法治國的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權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爲人民羣衆的自覺追求和行動。各個行業、社會各方面結合各自職能,建立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章制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爲準則之中,使之成爲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充分發揮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的示範作用,吸引羣衆廣泛參與,推動人們在爲個人謀幸福、爲社會促和諧、爲國家作貢獻的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三要着力養成促外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養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於行,即成爲國家、社會和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黨委和政府應精心設計載體、搭建實踐平臺,引導廣大羣衆立足實際,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開創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生動局面。廣大黨員幹部應發揮先鋒模範和表率作用,爭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公民道德規範的自覺實踐者,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幹部的執行力、制度的約束力,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各種傳播媒介應大力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舉”人人禮敬,使醜惡現象和不良行爲人人鄙視,大力營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輿論氛圍。

四要着力常態促固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關係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基業工程、靈魂工程,必須建立經常化、長效化的工作機制。建立責任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注重加強統籌協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推進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制訂規劃,完善措施,明確責任,紮實推進。建立督查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完善檢查評價推廣體系,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羣衆創造的新鮮經驗,探索基本規律,改進方式方法,指導面上工作,不斷開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局面。建立獎懲機制,加強激勵驅動,褒揚一切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體和個人,使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爲得到伸張和推崇,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爲受到批評和懲戒。

人民有信仰,國家纔有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宣傳活動,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同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和偉大成就聯繫起來,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聯繫起來,我們就能不斷形成更加廣泛的價值認同,不僅爲國家發展助力,更爲民族進步鑄魂。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 篇七

通過近兩個月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自己對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作爲一個八零後的年輕大學生,我也許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奧,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學習政治、學習文化才能更好地爲社會主義的建設做出貢獻。通過學習我認爲自己還要對以下方面進行加強。

一是學習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針,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才能使全國人民有一個共同的精神支柱。當然也是我們年輕人應當充實自己的。很多時候,我們注重於文化學習,從小到大我們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社會的高速發展和進步讓我們留戀於許多的新生事物中,政治思想意識淡薄,通過學習,真覺得其中有深奧的道理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理解,作爲建國六十年後的年輕一代,我們有義務把這些思想傳承下去,爲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做出我們的貢獻,做一名有社會主義信仰的年輕一代。

二是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願望、利益和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當代中國,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黨派、各團體、各階層、各民族團結和凝聚起來,我們年輕人更應當樹立這個理想。有很長時間我們周圍的年輕人有着各種各樣的理想,我也是畫家、音樂家、經濟學家等等都是一個有一個小思維在自己腦海中不斷涌現,通過學習我覺得自己過去的思維比較狹義,所有的理想許多時候是爲了自己個人的價值體現及家人,很小家子氣,今天我感到我們還有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需要我們年輕一代去做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明天需要我們去描繪,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應當成爲我們偉大的理想,年輕就意味着未來的責任。

三是有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是維護國家團結統一、鼓舞各族人民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撐。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的力量源泉。當我們有了信仰和理想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時代精神,我們的黨的前輩不管是老紅軍、八路軍、解放軍、志願軍和新時代的先鋒模範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去發揚光大,想到這些真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我要不懈的努力。

四是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反映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判斷是非得失、確定價值取向、做出道德選擇提供了基本準則。只有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醜,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得體會800字 篇八

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我認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其最爲核心的內容,是最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部分,國人當謹記於心、實踐於行。

作爲每一名中國人,必須要牢記自己在實踐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責任使命,必須自覺的將自己放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之中,努力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爲自己投身於社會熔爐、立足於人羣之中的金言玉律,思想中絕不可存有半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我何干?”的狹隘之思,更不可把自己置身於學習實踐“核心價值觀”之外。戒浮除燥,遠功淡利,淬火良品,求做優民,穩立於愛國平臺之上,安心於敬業沃土之中,高舉起誠信的旗幟,努力營造友善的東方樂土。共同爲重拾並凝聚起中國人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助力加油、貢獻微力、奉獻熱能,合力改變中國人瀕臨“集體無信仰、個人信仰雜”的危險局面,讓更多的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的信仰迴歸到一元化的正軌,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再去追求和張揚個人信仰和價值取向的相對自由。因爲只有人民對於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有了共同的信仰,形成了強大的`國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我們的國家纔會更加有力量。

對於人民來說,國家是什麼?國家是爲保障和增進普遍人權與自由而設立的,由人民授權其以人們同意的方式進行統治。由此可見,國家是人們共同守望着的物質與精神家園、是人們權利和自由得以充分保障的守護神。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自己的國家或者是自絕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必將成爲世界上最孤獨無助的悲催者。作爲中國人,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始終把愛國作爲不二的選擇,無論是做人還是幹事,都要始終依靠並穩立於愛國的平臺之上;無論走到哪裏、面對何人,都要斬釘截鐵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切忌在外族面前不自尊、不自愛,盲目盲從地崇洋媚外,瞪眼胡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在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中,同心助力中國良好形象不斷提升和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