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多篇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多篇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1

爲鼓勵探索開展理科實驗教學的新方法、新思路,推動數字化探究實驗在中學理科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師對數字化實驗使用的基本技能,本月9日起,在師大附中,舉行了爲期三天的如何使用中學物理數字化實驗室的培訓活動。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給我們介紹了數字化實驗設備;講解和練習數字化實驗設備的基本使用方法;教材中能夠利用數字化實驗設備進行的教學內容介紹;選擇典型實驗分組進行操作,採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從而體驗研究過程。

數字實驗室由“輸出終端+傳感器+配套教具”組成。數字實驗室克服了傳統實驗儀器和實驗方式的某些弊端,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常規教學、探究性實驗的結合。

在中學物理新課程教材中,不少教學模塊中都有數據採集、分析處理、實驗教學探究等內容的應用,中學物理教師能實際操作數字化實驗儀器,是一項必需掌握的教學技能。

下午培訓機構的教師分別演示了牛頓第三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等用傳統實驗器材做起來現象不是很明顯的實驗,用數字化實驗演示時效果非常明顯,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第二天的實際操作中也是如此,甚至有些較爲複雜的計算過程也都由計算機軟件代替了,爲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探究節省了時間。培訓結束後,與同時培訓的物理老師進行了交流,瞭解一下老師們對數字化實驗的感受。老師們對數字化實驗的感覺總結一下有下面幾點:

(1)數字化實驗室中的傳統測量儀器大多以傳感器測量儀器來代替,而我們的課本上講的都是傳統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如果使用數字化實驗器材如何解決課本和實驗過程中的衝突問題怎麼解決。不過數字化實驗傳感器也有它的獨到之處,比如可以用微電流傳感器來測量閉合線圈切割地磁場時產生的感應電流。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對物理實驗課的興趣。

(2)數字化實驗輸出終端,也就是電腦上帶有做實驗時採集數據的專用軟件,這些專用軟件一般都可以做到只輸入數據就可以得出結論,而忽略了中間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而物理實驗要求注重實驗的過程,所以這種面向結果的實驗器材對學生而言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或者說我們如何更好的利用數字化實驗室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是不久將來所有物理老師要面對的新挑戰。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數字化實驗室有了一些瞭解,我們既需要操作方便,且實驗現象明顯的實驗儀器,又不想拿到的僅僅是面對實驗結果的“傻瓜式”實驗系統,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而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水平是物理教學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們期待數字化實驗室能幫助教師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水平。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2

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爲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這學期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我從中受益頗多。我校重點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現代化入手,強化學校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以信息化推動我校教育現代化。創建過程中我們重視硬件的投入,重視人員的配備,重視設備的管理,重視效益的發揮,使我校的數字化校園創建初具規模。

生活在數字化的年代,我們不能被動保持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後於先進的技術。作爲一位教師,如何駕馭課堂,以及上好每一節課,關鍵在於對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對新課標的理解,對新世紀培養人才的要求的理解,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乎時代要求的人才。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3

20xx年5月22日~5月29日,我們參與了本智數字化管理人才評價系統的第一期培訓。

很有幸自己作爲本智一員,與六家機構和旗下的優秀導師一起共同見證着數字化管理的數字魔力。

集訓開始

從前期對於此次七天集訓的各項準備工作及七天的相關日程設置,無論是本智還是合作方,認證方,都可看出對這次的課程抱有嚴肅的態度和期待的心情。

宋老師和張老師是我們此次七天集訓最主要的講師和考覈人,同樣也是產品最主要的誕生者。從數字化管理的理論選型到測評生成,再從系統形成到解讀落地課程,只有她們真切體會到四年多的不易,也正因爲如此,她們比我們更具有激動而又欣喜的心情。

第一天

第一天的上午,自然是將這個辛苦生出來的孩子好好地向我們在坐的所有夥伴介紹。其中就包括了我前面提到的產品誕生歷程,價值,應用以及目標等。讓我們不僅更清晰產品的情況下,更能通過產品的信息,找到自己對於產品最好的銜接點和突破口,並已然感受到大夥除了做爲我們導師以外的各種迸發的靈感。

第一天的下午,就開始實打實的專業基礎積累了。好比你要會英文對話,會作曲,你得知道26個字母,熟悉五線譜的音符一樣,基礎是關鍵。於是大夥如學生般靜心地開始從做事能力是a管理能力是b關係能力是c,分別又包含着哪些要素,價值觀又是什麼,壓力指數是因何影響着能力發揮等一項一項從空白開始積累。在介紹到同值不同能力或不同角色的時候,已經有人覺得腦袋不夠用了,但宋老師微笑地說,第一天是最輕鬆的一天。

的確是這樣的,第一天是讓我們所有人對產品及其未來要能用技術幫人服務必須打好的基礎有個立體的展示。第二天開始纔是基礎打好後的第一個應用,人崗匹配。

人崗匹配

人崗匹配,顧名思義就是,崗位要的與人所擁有的潛質,要求相符。但解釋容易,做起來卻是這麼多年來企業一直在摸索的。我們可以憑經驗,憑崗位模型,憑多種日新月異的面試技巧,來做種種評估。但爲何還是總體情況不容樂觀,成本?不穩定?無效?

人崗匹配讓你從一開始就是從價值角度考慮,你是要增值,保值,還是最不願意的成本。將崗位數字化,人數字化,彼此之間的對比和分析,讓匹配來得如此直接和簡單。

課程中主要的內容就是圍繞崗位數字建模,因爲人的數字化已經通過測評軟件直接實現。本智的崗位建模,也不如以往測評諮詢般孤立地看崗位標準,而是結合公司發展階段和公司性質,在這個大背景前提下,再對於崗位的貢獻和能力進行選型,最後與角色進行匹配。

讓你清晰知道是差在哪裏,差多少程度,結合個性因素分析的幾大要素,判斷是否有補差缺失的可能性。甚至可以通過能力直接導出爲了達到這個公司背景下的這個崗位的貢獻要求,你要做點什麼,職責也就出來了。一環套一環。

因爲是第一堂應用課,當然不是教授知識如此簡單。本智的宗旨一直是知識點最簡易,實戰應用纔是關鍵。

於是大量的案例練習,讓我們不停補充着知識中所學不到的實踐經驗。這裏我真的很想感嘆一句,由於實戰是分組,共5組,即便都是能兵強將,但每組的個性都是不同的,團隊的色彩更是五顏六色。也爲我們下一堂團隊盤點拉了個精彩的序幕。

團隊盤點

團隊盤點。比起人崗匹配的技術難度,團隊盤點的確是高了一大節。

對於部門的建模思路可以參考崗位的建模,對於原崗位輸注的貢獻價值,此刻也變爲部門的貢獻價值曲線。但這是堂針對管理者的課。而非僅僅如人崗般人力資源從業者知道人與崗之間的差距即可的。當高層和hr對部門的價值得到確認後,當你勾勒出部門的數字曲線後,你要做的纔剛剛開始。

若部門的業務能力是靠員工,管理能力則是靠管理者。根據團隊的整體情況,你清晰了團隊的能力匹配情況,甚至是管理成本高低。你得繼續,針對能力和管理成本,對應性地進行處理。效率如時間管理、溝通、認可度等,亦或者效能如分工和標準上的問題,還是需要能力對應的提升,又或是你的管理風格的自省。都對團隊整體績效的提升有着關鍵而又明朗地指引。

同樣是分組形式,同樣是熱血沸騰彷彿時間不夠用地實戰和與各組的交戰,團隊間的默契越來越強,成果穩定性係數也越來越穩定。更可貴的是,似乎因爲這種實戰的方式,讓我們對團隊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意義。

人力資源規劃

第三個,也是最難的應用,就是人力資源規劃。講到這裏的時候其實宋老師說,它是源頭,但爲了讓我們能夠更好理解和吸收,所以她採用了倒着講的方式,先從人崗開始。是啊。人力資源規劃豈是一般管理者能做的,即便企業有些在做,無非也就是些數字的統計和核算,依然是拿到人工成本的預算進行人員的規劃和配置,但與企業的目標是否相關,是個成本部門,還是個增值部門,就目前多數企業而言應該真的是例行慣歷的前者。有多少企業會把人當成戰略資源來看呢。

宋老師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的戰略目標,又或者是運營目標,都可以濃縮在人均產值和人力成本兩個指標中。人員配置就是爲了這些目標而服務。當企業戰略目標確定,你的標準已經確定。目標若是源頭的話,配置數量,人才標準,人力成本都會開始分別運轉。而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對應的配置重點也不同。

宋老師先拿個一個最難的初創型企業舉例,由於歷史數據的匱乏,就得先進行行業的對標,如是個高標,人數又希望跟行業差不多,自然人才標準就是精英戰略,而且根據配置的原則,先要根據業務情況,將核心部門的核心崗都定下來,然後人力成本就會出來,看結餘情況考慮輔助崗以及綜合崗。

避免一切人力資源的浪費,用盡每一個人力資源。同時對應的薪酬和績效、招聘標準,若有團隊,現有成員的能力提升培訓等等皆一氣呵成有了方向。以往傳統的人力資源工作,企業目標是一回事,人力規劃是一回事,人員配置又是另一回事,薪酬和績效更是各做各,基本解體。

我覺得這是個最考驗功夫的應用,的確自己在這堂課中受到的震撼和發現的自己不足最強烈。有諮詢經驗或很豐富管理經驗的夥伴們似乎吸收起來特別快,但宋老師已將人力規劃給到最讓我們這些沒有做過管理的有了可以參考的步驟和核心要素。

總結

六天的培訓轉瞬即逝,本就叫着燒腦的大夥,開始面臨最緊張的考試。其實考試在六天的課程中已經進行掉了40%,最後一天則是集會考驗大夥的基礎基本功以及大案例的解析和答辯。大夥如同參加大學聯考的學生,在上午的基礎考時檢查一遍又一遍。的確如此,誰都不願意因爲一點錯誤錯失分數,除清晰研究員的證書意義重大,更不想因爲粗心而喪失好成績。

下午則是宋老師親自出的大案例策劃,我們被重新安排了分組。分組後的結果讓我很期待,因爲不同的組合總能產生更精彩的火花。同時宋老師分配了組長,我們的組長是一個用我們專業話來說a高b高的博士。雖斯斯文文,條理邏輯異常清晰,彷彿很有默契似得,從一開始就衆志成城,到最後由他及另一位很牛的也是我們本智的同事形成戰略高度的規劃,而我跟另兩名夥伴則是負責配置策略後的落地,對團隊進行能力的分析和給到提升解決方案。似乎沒有一個人是空餘在那邊,根據自己所長貢獻着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最後的表現的也是讓老師比較滿意。其他組的夥伴也是亮點無數。

最後一天,告別緊張的考試,我們進行了晚宴。有些學員在感受到管理技術的顛覆震撼同時,帶着不捨和傷感,更多的是滿懷對於我們產品的期待,一同歡笑着,乾杯着。最後在一片祥和氣氛中,戀戀不捨地結束。不同於以上企業培訓,這是種如同在學校同屆同班裏,共同持夢的師生情義。

管理語言蒼白,中國人的表述習慣更容易模棱兩可引起歧義。我一直在想,何時管理也能如體檢般將人體指標化,數字化,科學化。不僅是解析崗位,部門,甚至人力規劃的落地。讓績效變成能力數值,用數字對應數字,清晰明瞭,沒有他意。我很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4

通過主任播放的幾段小視頻,老師們非常直觀的感受到了這種近乎一對一的數字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突出優點。比如說,當堂練習時,學生用5到10分鐘的時間完成教師佈置在平臺上的作業,教師通過軟件及時獲得全班作業情況,包括錯題內容、哪些學生答錯,它能夠做到“即時反饋,自主提升”,教師還可以通過“一對一”方式在網絡上及時與學生交流,而學生也能通過電腦的反饋獲得自己的答題信息,並及時反思進行糾錯,同時還能進行同類題的強化練習。這樣不僅有利於老師佈置分層作業,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還極大的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有利於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以數字化學習爲核心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不同於傳統的學習方式,具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①學習是以學生爲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能滿足個體需要的;

②學習是以問題或主題爲中心的;

③學習過程是進行通訊交流的,學習者之間是協商的、合作的;

④學習是具有創造性和再生性的;

⑤學習是可以隨時隨地終身的。

1、數字化學習要素

數字化學習具有三個要素。

一是數字化的學習環境,也就是所謂信息技術學習環境。它經過數字化信息處理具有信息顯示多媒體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處理智能化和教學環境虛擬化的特徵。它包括設施、資源、平臺、通訊和工具。

二是數字化學習資源。它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材料。包括數字視頻、數字音頻、多媒體軟件、cd—rom、網站、電子郵件、在線學習管理系統、計算機模擬、在線討論、數據文件以及數據庫等等。數字化學習資源是數字化學習的關鍵,它可以通過教師開發、學生創作、市場購買以及網絡下載等方式獲取。數字化學習資源具有切合實際、即時可信;可用於多層次探究;可操縱處理;富有創造性等特點。

三是數字化學習方式。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商討論、合作學習,並通過對資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以及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具有資源利用、自主發現、協商合作和實踐創造幾種途徑。

2、特點編輯

數字化學習改變了學習的時空觀念。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全球共享,虛擬課堂、虛擬學校的出現,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使學習不侷限在學校、家庭中,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進入數字化的虛擬學校裏學習。從時間上說,只通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學習不能獲得夠一輩子享用的知識技能。人類將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所以,數字化學習要求學習者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信息時代,個體的學習將是終身的,個體的終身學習是指學習者根據社會和工作的需求,確定繼續學習的目標,並有意識地自我計劃、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當然,這要求教育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即教育的內涵和功能、培養目標、內容和途徑要轉向爲人們終身學習提供條件。

同時,數字化學習要求學習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只有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夠理解信息帶來的知識並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知識結構。信息素養也是終身學習者具有的主要特徵。我認爲,信息素養包含着三個基本點: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能,指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處理以及呈現交流的技能;對信息內容的分析、批判與理解能力,即對信息的檢索策略、對所要利用的信息源、對所獲得的信息內容都能進行逐一的評估,在接受信息之前,會認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陳述的準確性,識別信息推理中的邏輯矛盾或謬誤,確定論點的充分性;能根據社會需求,整合信息、創造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融入到信息社會的態度和能力,指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具有與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創造力作爲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5

新一論課改對教育現代化提出了強烈的需求。在校園多媒體硬件建設迅速發展的前提下,軟件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及管理成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本文所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包括電子備課庫、課件庫、題庫、案例庫、學籍成績庫、科研成果庫、學生學習社區、教師學習資源庫等。一所學校若具有完備的校園網、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和多媒體教室,但配套軟件資源缺乏或管理不善,會導致設備使用率低下,造成極大的浪費。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就是爲了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從而使學生接受數字化學習生活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學會主動學習;把教師從傳統的、低效的工作狀態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與學,提升專業化水平。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方法

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必須發動學校各個職能部門和廣大教師積極參與,不能依靠少數人。資源庫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隨時充實和更新,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建設的總思路是把任務分解到各年級備課組,以年級爲單位進行資源的積累,按備課組——教研組——教務處——網管中心的順序逐級驗收上傳,由網管中心負責技術處理。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管理

科學管理是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應用效率的保證。爲了有序地進行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應該成立領導小組、管理小組、資源開發小組,各司其職,並建立各種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師培訓體系。

教學資源庫是爲教學服務的,因此要幫助教師瞭解網絡資源的特點、組織形式以及應用網絡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途徑,要加強培訓,使教師掌握通過網絡共享教學資源的方法和課件製作技術,並能熟練運用電子備課系統進行教學設計,有效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絡教學。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系統、新的技術將層出不窮,因此對教師的培訓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學校有必要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滿足教師及時更新知識和技能的需求。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資源門類繁多,我們可以成熟一塊上一塊,不求快而求精,不求全而求特色,切忌形式主義,關鍵在於實用。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中,領導的重視和正確引導會起到決定作用,引入考覈制度則是有待繼續探索的問題。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6

隨着網絡時代的不斷完善,我們每年都要進行網絡學習。爲了給我們這些繼續教育的老師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肇慶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網爲我搭建網絡學習的平臺。

網絡學習爲我們提供了新的人生起點,迎來了新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隨時隨地不受地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識,尋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網絡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着我,影響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日常的教學工作生活中。首先,網絡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它淡化了課堂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距離,擴展了教師的學習空間,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教師與真實世界的接觸與聯繫。物理課堂上,課前我們可以到網絡上搜索資料(包括文本、圖片等),課上再把蒐集到的大量資料與夥伴交流共享。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可以積極主動去探求知識,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慾望,對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爲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搭建平臺,有利於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

其次,網絡學習有利於同行間共同探究問題,網上交流等活動,使業餘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發揮同行間探討的主動性、積極性,網絡的學習能夠給予我一個自主摸索的空間。在網絡學習中我與老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在互動中我學到了一些網絡知識。老師們的答疑解惑讓我在教學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教學技能進步很快,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動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網絡學習讓我體味到了人生從來未有過的快樂與欣喜。

參加網絡學習,對於我們這些平時沒什麼空餘時間的上班族來說,絕不是爲了一時的興趣,更不是爲了完成任務或是趕時髦、裝門面,而是要通過知識的積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爲自己鋪設一條充滿希望和成就的人生之路。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7

在這學期的課程裏我們學習了數字化學習方法與技術。我們還接觸到了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接觸到了開動大腦和啓動記憶等書籍,不但開闊了眼界,還學到了很多知識。

數字化學習是信息時代重要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程比其他學科更有條件爲學生提供數字化的學習環境,讓師生在共建的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展開學習,變革教與學的模式,可以爲師生共同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數字化學習要求師生是互動的,它對我們學生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們要做信息技術教師,用數字化的觀念進行教學,那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能有所啓示,將今日之所學發揮的淋漓盡致。電腦與互聯網的出現和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許多的變化,最爲顯著的是隨着這種新媒體的出現,許多信息的呈現、存儲、交流的方式改變了,我們進入了數字化的時代。

而隨之而來的是便捷、高效,但是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信息不再閉塞,知識界不再疲乏,我們在這豐富的資源中卻更容易迷航。通過上這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老師介紹的思維導圖工具,思維導圖工具幫助我們高效的完成許多任務,因爲它是很接近人腦的工作方式的。如果從一開始我們自己就有意識地訓練,一段時間以後形成了定勢,勢必會幫助我們提高生活效率。

生活在數字化的年代,我們不能被動保持與社會發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後於先進的技術。

數字中國的心得體會篇8

隨着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實踐,“推動信息化更好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的美好願景,正成爲惠及方方面面、人人日常體驗的生動現實。

數字中國建設體現在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意義重大、作用廣泛、影響深遠。與羣衆的生產生活相融合,就會帶來更加便捷的體驗,傳遞着爲民造福的溫度;與高質量發展相融合,就會帶來更強勁的動能,體現着高質量發展的力度;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融合,就會帶來更好的效能,提高治理的效度。

數字中國建設,傳遞惠民溫度。數字化的生命力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廣大羣衆認可、支持、參與,數字化發展的前景就會更加廣闊。從防疫健康碼、餐飲疫情安心卡等數字新招迭出,到政務服務實現掌上“一鍵辦理”,再到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ai 會診等

新模式新技術的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爲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撐,已經成爲提高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數字中國建設,體現發展力度。數字中國建設,直接關係高質量發展。從生產,到管理,再到銷售,新一代信息技術無所不在;從直播帶貨雨後春筍般涌現,到創新驅動轉型的腳步鏗鏘有力,再到智能自動化生產遊刃有餘,新一代信息技術爲高質量發展帶來充足底氣。數據顯示,-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達 35.8 萬億元,佔 gdp 比重達 36.2%,對 gdp 增長貢獻率達 67.7%,數字經濟展現了強勁勢頭和巨大潛力,已經爲高質量發展點燃新引擎。

數字中國建設,提高治理效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深入發展,提升着社會運行的智慧水平,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賦能。不管是搭建疫情防控排查平臺,還是建設“城市大腦”,抑或是加速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中國建設已經融

入治理的方方面面,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能夠讓治理更智慧、更精細、更高效。

數字生活,方便你我;數字經濟,活力滿滿;數字治理,精細高效;數字中國,前景廣闊。隨着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政府改革、經濟發展、社會民生、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新的“超級應用”加速走來,數字中國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以預見,數字賦能,人們的生活將更加便捷便利,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將更加鏗鏘有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