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202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一

本世紀初,我國啓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二十多年過去了,課程改革有了長足進步,社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從國家層面釐清了育人目標,校準了改革方向,優化了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再動員再部署。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一步優化了學校育人藍圖,爲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更加精準的定位和導航。

一、細化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建立高質量育人體系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育人目標,強化課程育人導向。課程育人不是一句空話。學校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重新組合學校的人力、資源、時空、內容等要素,從課程設置、課程結構、課程管理等方面建立系統性、結構性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優化教與學方式,合理統籌課內外學習,有效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提供更加豐富的課程供給,建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育人體系。我們常說,一所好學校就是一個充滿成長機會的博物館。

義務教育階段有9522個學時,每個學時都連接着學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構成學生人生底色的重要時光。不同的學習方式,會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相同的學習內容也會引起學生不一樣的思考,我們的教學就是將知識、能力、體驗、思維、情感、思想方法等等有機融合在一起,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厚重且有力量。促進由教師講、學生聽,一問一答看似“順暢”的課堂學習轉向開放的、有挑戰性的、真實建構的學習過程。

二、做好學段銜接,爲完整的人的培養創造更加通暢的成長環境

新修訂的課程方案立足學段一體化設計,刪除了一些學科間內容簡單重複和交叉現象。特別對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校要做好相應的調整,爲教師提供專業引導。

比如,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都提出,在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和形式上要加大活動和體驗性學習,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我們克服那種以“講授、提要求”爲主的單一方式或路徑,創造更加貼合初入學兒童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教學活動。那些對一年級新生看似“好用”的“立竿見影”的紀律要求,也要轉型爲喚醒學生內在動力、激發好奇心的新型教與學關係,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習慣,逐漸建立起穩定的自主行爲。那種剛入學就比誰認得字多,誰算得快的慣性節奏要慢下來,要將教學的注意力放在觀察學生是如何思考,怎樣才能學會的角度上。

同樣,在“小初銜接”上,各個學段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也更加清晰。這些措施,都將有助於消除或者緩解部分學校搶跑、超前教學、過度訓練等違反人才成長規律的現象發生,學校要抓住這次契機,主動營造積極良好育人生態。

三、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升不同課程對核心素養髮展的貢獻度

注重加強學科實踐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用跨學科的思維培養學生整體認知世界的能力,是這次課程方案修訂重點之一。

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幾個學科簡單相加或輪番上場,也不是各自學科獨立的信息和知識碎片,而是在解決真實問題/任務過程中所需的綜合知識,包括綜合運用知識技能、思想方法以及團隊協作等能力。設計基於真實問題/任務的驅動性問題,並分解成有結構的問題鏈,引發學生一系列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調動生活經驗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意願,是衡量課程方案有效落地的一個重要支點。

組織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是學校課程改革的一個新任務。這涉及到教師教學方式,更涉及到學校治理方式。應對這樣的挑戰,需要建立相應的課程研發機制,引導教師突破學科邊界,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聯合教研,在“共同備課、協商上課”的共建中,開發“主題鮮明、問題真實”的跨學科學習活動。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機遇,也是提高不同學科共同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作貢獻的有效着力點。

202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二

任何一種教育其目的都是培養終身學習者。作爲教師,更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成爲學生閱讀的領航者,不斷提升整體素質,高格局站位帶領孩子的成長。2022年出臺的《新課程標準》讓我對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擁有了深入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在多讀多背、說說寫寫上下功夫,“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因此,引導學生多讀書,進入整本書品讀,對比讀,進行羣文閱讀,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讓孩子理解問題更趨於成熟,才能夠和國中語文做好銜接。

新課程標準2022版心得體會 篇三

今天下午通過對新課標的內容認真學習,我有以下收穫:

1、新課標的修訂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育人導向。最終是要引導學生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關於課程標準主要的變化有: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做”的具體指導。

3、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了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表述爲“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

4、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上提出了教學建議:要制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選擇能引發思考的教學方式,加強綜合與實踐教學,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其中要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數學教學改革推動作用,改進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就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新課標提出評價建議: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評價方式要豐富、維度多元、主體多樣。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着重應用。

新課程標準版解讀版心得體會 篇四

通過和工作室各位老師對國小品德新課標的共同學習、討論,我對《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教學常規工作又有了全新的認識,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基礎,以培養良好品德、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爲依據。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 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延伸;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

沒有實踐作爲依託的議論是空洞無效的說辭,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要求學生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收穫良好的品德。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

我們都知道,童年是一個蘊藏着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不僅僅是未來生活的準備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蘊藏着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作爲一名品社教學的一線教師那就是要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教師的角色和任務的把握,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愉悅健康地成長。

通過這次對於新課標的反覆研讀,我感受到了國小品德課程標準的準確性、人文性、前瞻性,它使我們每位思品教師學有所獲、教有所依,爲創造更爲精彩的思品課堂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 篇五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又一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022年新課標讀後心得體會 篇六

本次線上教研活動對國中生物學科課程標準進行了學習和對雲南省第二次統測理綜生物部分試題進行了分析和評價。使我感悟較深的是初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讓我意識到學習國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重要性,有必要加強初高中一體化教研活動,制定中學生物學6年一體教學計劃。

初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課程性質都強調生物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注重探究與實踐,反應自然科學的本質。要求學生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培養積極的科學態度,提升科學素養。課程理念都指出要以核心素養爲宗旨,課程設計重視循序漸進和有效銜接,以學習主題爲單位構建課程內容體系,學習內容聚焦生物學核心大概念,高度關注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與探究,重視以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初高中教師應當互相關注對方學段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加強初高中一體化教學設計,有利於發揮學科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