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一

本次去省城,共聽了11位名師的15節課,節節都很精彩,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了新課標的理念,而且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課堂上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

原本我以爲數學就是枯燥乏味的,從來不知道數學課也可以上的這麼精彩有趣,聽完這些課後,我真是受益匪淺,收穫了不少,也有許多感悟,而我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而這十一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語言幽默風趣又親切,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課堂上注重滲透德育知識,銜接很緊密,我覺得我都被教師深深的吸引着,沒有時間開小差,何況學生呢?教師也將生活和數學緊密的聯繫了起來,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說錢守旺老師在教《百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了一些中國釣魚島時國人抵制日貨後,日本各大商品銷量大減的圖片,不僅引出了百分數,還教育了學生。蔡宏聖老師在講《認識負數》一課時,首先多媒體出示了一組照片,都是中國著名主持人,演員和體育明星,讓學生介紹自己所認識的明星,學生們暢所欲言,其中有個學生說到認識千手觀音,老師就順勢引導說她們都是殘疾人,但是依然樂觀向上,不屈不撓,我們應該向她們學習。除了語言幽默風趣外,教師們主要扮演着引導者的角色,不斷的引導鼓勵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讓學生自己相互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讓學生將這個思維過程,自己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覺得這對學生來說不管是從思維上還是從語言表述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每位名師都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爲宗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回答“沒問題”後老師所說的“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

徐長青老師說“我們要做‘種子教學’而不是‘果子教學’,教育是激勵與喚醒的藝術,真的教學未必從真的答案開始,用‘假’的答案引起學生知識的矛盾和質疑”這就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大家分享一下徐老師的理念:

離開老師還讀書,離開學校還學習;

成長的意義在於經歷而不是得到;

差異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我們不知道學生的明天會怎樣;

學不會是每個學生的權利。

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差異,承認這種差異,並嘗試着去尊重,然後發展差異,讓差異成爲一種資源。帶着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因爲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明天會怎樣!

202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二

2022年4月21日,國家教育部頒佈了最新的課程標準,作爲一名一線語文老師,我也在第一時間學習了語文新課標。我最深的感受是在實踐統編教材的過程中沒有涉及到的課標與往年不同,它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標,就是意味着它將國小六年和國中三年的所有語文教學目標融合在了一起。這種變化也給所有的一線老師提出了一個要求,不管是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教育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全新的站位。

版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三

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爲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爲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爲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在學生畢業時,腦子裏的東西都一模一樣。在近幾年中,尤爲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

課標是“綱”,提綱挈領,讓老師抓住重點;課標是“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通過學習新課標,四學年老師對相應學段的課標要求有了更深、更精準的體會。本次學習對於老師們理解和把握教材及教學理念,有效實施新課程教學意義重大。全面掌握新課標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四年級全體教師將繼續靜下心來研讀新課標,研究新形勢下的教學策略,爲孩子們的終身學習,爲接下來的教學順利進入新課程改革奠基!

體育新課標解讀版的心得體會 篇四

首先,教師無小節,處處爲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心目中的理想良師應該儀表端莊、態度溫和、言談文雅、言行一致,做到“慧於心而秀於行”的境界,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不斷培養自己的氣質,豐富肚中的書墨,這也是一切後話的基底。

其次,作爲優秀教師要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生的求知慾望強,可塑性強,正是受到外來影響最爲突出的時候。在這個期間裏,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爲學生樹立一個標杆、榜樣,這樣纔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學生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材。作爲教師更要樹立高尚品格、良好的形象,這樣才能使教師自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使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成爲每個學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再次,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要回歸到“立人”上,教師的關注點要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那麼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應該清閒地看着,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思考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是否積極正確,應該給予怎樣的引導與鼓勵。

然後,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較高的專業素養。教師之所以能夠“傳道授業解惑也”,主要的原因是教師繼承着前人的文化成果並擁有開拓創新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專業素養過硬,這是一名合格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條件。只有知識淵博,術有精專的教師纔可能受到學生的尊重。常聽人說,作爲老師,想要教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要想學生好學,先得先生好學。”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師教學不能再是一股腦的“傾倒式、獨白式”,不能只停留在對於課本知識的學習。知識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大網絡,由一點可以外延到很多相關的點,教師在課本知識足夠紮實的基礎上,要做一位終身學習者,去了解更多知識,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共同探討中傳道授業,這就要求教師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外延能力,來隨時應對學生的發問,使課程活泛,內容豐富,效果顯著,使學生信服。

最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作爲教師要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要學習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努力做到愛崗敬業,對知識問題小心求證,不誤人子弟。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五

通過幾天的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認識到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體學生的文化素養,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遍性教育,是全面的綜合性教育,從而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首先要建立新的學生觀。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因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既相互對立又自成一體,構成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基本矛盾。教師怎樣對待學生,構成了教師的學生觀。對教師來講,樹立正確、科學、合乎社會需要和時代發展要求的學生觀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填鴨式、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折射出教師並沒有以學生爲本,疏忽了學生自由、獨立的思想。學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自己特殊內心世界和獨特創造價值的能動體,認識這一點,對教育就很有啓發。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其次新課標也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樹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確立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後,要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雙向交流和互動的關係,充分發揮情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總之,以人爲本是現代學生觀的顯著特點,也是現代學生觀與傳統學生觀的根本區別。另外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人,也就決定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並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來影響學生,否則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教師應樹立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對教育好學生充滿信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肩負着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

其次,隨着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其課程意識也隋之發生了一系列的轉向。從課程目標意識來看,由單一轉向多元。要培養一個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僅僅有知識的發展是不夠的,教學還應該包括更多的內容。正是由於課程目標的多元化,課程設計,課程內容,課程課時等纔出現靈活,欣欣向榮的態勢。如今,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很少有人把教學目標僅僅限於知識的傳授上,更多地在於掌握一種方法,學到一種態度和精神。從課程內容意識來看,由封閉轉向開放。在新課程內容意識的指導下,教師在把握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創造性地使用課本,表現在:更換內容、調整進度、適當增減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單元,並聯系其他學科中的有關內容進行整合。課程內容走出了課本,走近了科學,走出了學校,走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心靈。從整體上來看,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已逐漸地從被動轉爲主動,從靜態轉爲動態,教學素質相比較以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建設鮮明的符合時代發展的課程意識仍然是一個重要話題,只有當這種課程意識真正地內化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爲,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才能得以實現。

新課程標準2022版心得體會 篇六

新課標聚焦學科的“核心素養”。立足我國義務教育科學教育的現狀,提煉了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髮展要求,調整了課程結構,精簡了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注重綜合性、實踐性。通過今天的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新課標對科學教師在覈心素養的理解、課程內容的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科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認真研讀課標,並在教學實施中切實踐行課程理念,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今後,我將在課堂上不斷促進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鍛鍊與提高,在提高科學探究的效果的同時,找尋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七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那麼義務教育新課標”新“在哪兒?爲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我們又應該如何調整教學活動?有幸聆聽了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組組長崔允漷教授的“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線上講座,結合音樂學科的'變革學習,有以下心得體會。

在這次修訂當中,藝術類課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勵、支持發展素質教育。規定中提到了一到七年級學生要以音樂、美術學習爲主線,並且發展舞蹈、戲劇、影視等專業。八、九年級將進行分項選擇開設,在教學期間重視學生的藝術體驗,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審美。藝術類課程將在1-9年級之間開設,所有課程時間需要達到總課程比例的9%-11%之間。一到七年級學生要以音樂、美術爲主要教學,可以適當融入舞蹈、戲劇、影視。八、九年級學生的課程內容包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應試,學生需要在期間任意至少選擇2項內容。這使音樂從以前的興趣,轉化爲了必修科目。我又研讀了《2022藝術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讓我更加清晰音樂教育的方向。它是根據三大原則去進行修改

1、堅持目標導向

2、堅持問題導向

3、堅持創新導向。

而相對過去新課標主要變化可以分成兩個維度

1、關於課程方案,裏面明確規定;A完善培養目標(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B優化課程設計(音樂融入舞蹈戲曲等)C實施要求(教學改革方面、評價價改革重點)。

2、關於課程標準也說明了:A課程育人導向、B優化課程內容、C研製學業質量標準、D增強指導性、E加強學段銜接。其中課程內容具有具體性和可實施性,對於不同學段的孩子有了更明確的目標。而學業質量,更是引導老師把握教學裏的深度和廣度。課程實施裏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給予了老師們許多教學中好的建議,具體了有效評價。

新課標呈現出來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爲本,我們教育學生不只是爲了升學考試,更重要的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綜合性人才。新課標在強調育人功能的同時,還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告訴我們,要培養的人的全面發展。而強調音樂素養的同時,還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爲綱的理念。新版課標將音樂學科素養凝練爲五個方面:以音樂宙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強調音樂實踐估計音樂創作、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把之前的學科本位轉化爲了學生本位,因爲所有的學習只有真正在學生身上起作用纔算有效。我們之前關注的是老師教什麼,讓學生學什麼的問題,以後我們要關注讓學生如何學,怎麼學會主動學習的問題。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改革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重要。要教好學就必須在教學中用科學、靈活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學重點怎麼突破,教學難點怎麼解決都需要新課程標準的指導和幫助。新課標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音樂教學內容涵蓋樂譜識讀、器樂演奏、聆聽欣賞、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爲主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形式多元化,有利於提升整體音樂教學質量。教學實踐證明,課程標準給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廣活的空間,按新的理念和標準進行教學,定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必須適應形勢,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法,用最優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人格素質。

新課程標準2022版心得體會 篇八

暑期參加了河南省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線上培訓會,學習後做如下心得感想。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第1頁共11頁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生活數學,切實提高數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的火光。

2022年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篇九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文本的主旋律,它作爲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也爲語文課堂教學指明瞭方向。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那麼如何將核心素養貫徹落實到我們國中語文學科的教學之中也就成爲了我們必須要探討的話題:

培養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國中語文教材文本中存在大量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需要合理優化文學形象,同時還要強化自身語言表達,確保可以對其相關文化進行有效弘揚,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傳統文化,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

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語文課程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落實到課堂中要對學生進行“讀”的訓練。創設情境分角色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反覆品讀,揣摩人物心理悟讀,分析人物性格,依據標點讀出情感,讓學生在讀中把握語言文字規律,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國中生思維的提升與發展是語文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語文素養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關鍵形式在於“問”。教師爲引入而設計的問題要能快速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主題問題設計要牽一髮而動全身,結尾問題要把學生思維引向更深處。讓學生在問題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組織語言表述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拓寬學習語文的領域,重視跨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同學科,不同內容相互滲透,提高語文實踐能力。跨學科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在語文課文中涉及其他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爲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有計劃地安排實踐活動,鼓勵引領學生大膽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把所學運用於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更豐富的知識。

深挖教材中的資源。教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自己尊重教材,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篇課文,每一頁教學內容,鑽研教材,吃透教材。要精心設計導入方式,把學生帶進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實現在與文本的充分對話中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接受真、善、美的薰陶。每篇課文的作者介紹、和作者有關的故事、本文作者的其他作品等都是可以推薦給孩子閱讀的資源。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是基於學科本質的教學,也是基於學科思維的教學。在教學中,我要着力於構建以學生爲主線的課堂教學體系,也在不斷地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程標準2022版心得體會 篇十

新課程標準首次十分詳細地提出了教師研訓的要求,這說明其理念以及內容確實需要一線教師深入領會,並且做出切實改變,這雖然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因爲理論從建構到真生落地本來就有一個痛苦的適應過程,但是不變的話,孩子卻很難適應“未來已來”的現實

首先,是對語文育人價值的深入理解。語文的育人價值在於“立德樹人”,如何“立德樹人“,課標只給了三個載體,一個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個是“革命文化”,一個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這三個文化,可能就足夠語文老師好好領受了,比如,哪些是屬於優秀傳統文化呢?可能需要一個明確的界定;革命文化,現在一些專家列舉的也是越來越多,我以爲也是需要一個邊界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個制度文化的問題,但可能也需要明晰地界定。

其次,是對核心素養的深入理解。我們讓孩子對中國優秀文化形成自信,首先教師自己就要自信起來;第二,語言運用,教師語言的運用關首先就得過,然後最近出現一些社會新聞語言失誤問題,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些專門搞語言文字的,還出現這樣的問題,你讓語文老師該怎麼過語言關呢?第三,思維能力。首先,什麼是思維,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辯證思維、邏輯思維?思維是一種先驗的能力,語文老師知道不知道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前的中國語文的薰陶作用與思維能力有沒有抵樗?第四,審美創造。這也得看語文老師的藝術造詣了,其實語文老師,在很大程度上,目前還停留在傳授的基礎上,他們很難做到語言的專家、藝術的巧匠。

第三,是對一些新概念的理解。首先是學科實踐。什麼叫學科實踐?要讓孩子像專家一樣的學習語文、探究語文,語文老師是不是也需要像專家一樣的學習語文和探究語文?學科實踐的情境性和實踐性對其主題、內容、過程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語文老師如何培養這樣能力?

再比如任務羣,現在專家、一線教師都已經開始辨析,什麼是任務羣?任務羣與以前的單篇教學有怎樣的區別?與統編版教材的單元主題教學有怎樣的區別?與綜合性學習有怎樣的區別?任務羣到底怎樣設計?是不是嚴格按照語言文字梳理與探究,實用性閱讀與表達等等這樣的任務羣編排?先行語文教材如何切入任務羣?等等,要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

再比如每一個年段的具體要求,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閱讀與鑑賞”是孩子對語言文字文本的體驗方式嗎?是一種活動嗎?那麼感悟呢?體驗呢?鑑賞是不是最高層次的活動等等。

不過,我相信,衆多專家已經在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靜靜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