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羣文閱讀》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羣文閱讀》課心得體會多篇

聽《羣文閱讀》課心得體會篇1

我有幸參加了第三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會。此次活動安排了三天的學習:聆聽羣文展示課;羣文參賽課;聽專家報告,以及參觀特色學校活動。

這次到重慶的學習,讓我這個初出茅廬的求知者受益匪淺,就"羣文閱讀"來說,我從原來的毫無概念到現在有了淺顯的認識。學習回來的這段時間裏,我翻看自己的筆記,回憶聽講座的過程,思考如何整理此次的學習總結

還記得當時的主題"羣文閱讀,行進中的思考……"我們確實是帶着對"羣文閱讀"的疑惑而去,其實我們在收穫的同時也是帶着更大的疑惑而回的……羣文閱讀如何教?它的確是對閱讀教學內容的突破,也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創新與變革,是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一輸入到共同參與,一元與多元的辯證,羣文閱讀是一種形散神不散的教學模式。

如何來學習羣文閱讀?每個人有不同的形式,我們是用"拿來主義",還是另闢蹊徑,還是否定現在的課本教材的單篇閱讀呢?

在王林老師的一席話後,我稍許明白,羣文最重要的是在多文本的比較中發現新的觀念,並非否定現行的教學模式,羣文不是要我們去打翻現在的常規,只是對現在教學的補充,在同步課文的前提下拓寬孩子的閱讀量,閱讀視野,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觀摩課中,李玉貴、祝新華、將軍晶等老師從羣文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理念,給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閱讀課堂。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玉貴老師,她的聲音很輕柔,語速不快,擁有典型的的柔聲細語。課堂上,她與學生的關係迅速拉近,整節課圍繞"我對老人的看法"展開,形式變化多樣,課中,她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意見調查表"讓學生對文章中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學生也在老師不斷的激勵中各抒己見。我真的感覺,一個好的引導者會引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在引導中,李玉貴老師喜歡用"是這樣嗎?他說的對嗎?有沒有別的想法?等等這樣貼切的語言,引導孩子有辯證考慮問的想法,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沒有老師過多的講解,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第二天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羣文參賽課。六位老師各具風采,其中來自河南商丘的曾謹老師讓我印象較深,也許都是河南的老師,讓我們在聽講過程中格外注意,她的選文是小詩,讓孩子通過讀小詩,抓住詩中關鍵詞語來猜小動物的名稱。她整節課幽默風趣,孩子們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課堂氣氛十分溫馨。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參觀了巴蜀國小,聽了一節綜合實踐課"今天我當家",學生動手設計方案,小組出謀劃策,課堂十分活躍,讓學生也在學習中體會生活的點點滴滴,感受學習來源生活,學習服務生活的真諦。

此次學習,帶給我的是全新的認識,每一天的經歷,也都是一筆無形中的財富,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裏,我能和身邊的同伴們一起努力,多讀書,讀好書,上好課每一節課。

聽《羣文閱讀》課心得體會篇2

12月26號,我們全體教師聆聽了來自浙江杭州市天長國小的副校長蔣老師上的一節羣文閱讀觀摩課《草莓》以及關於羣文閱讀的講座《打造語文卓越課堂》。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卻使我大開眼界、收穫頗豐。

上課伊始,蔣老師首先出示了大草莓和小草莓對比的圖片,讓學生們猜一猜在相同價格的情況下,買大草莓的人數和買小草莓的人數,然後針對“選草莓是選大的好,還是選小的好”這個問題,對三篇同樣是寫草莓但是觀點並不一致的三篇新聞進行閱讀。在不同的時間段,孩子們因爲新聞的內容,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蔣老師在課中,通過自讀、默讀、速讀、瀏覽、跳讀等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着痕跡地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了指導,規範孩子們的閱讀方式,有意識地關注孩子們的閱讀速度,並對一些閱讀習慣均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劃句子不如圈重點詞、判斷前後的句子是否是講同一個中心內容、如何用更簡潔的詞語來概括等等閱讀策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整堂課,場內笑聲不斷,在這笑聲中,學生們有所思,我們也是聽有所得。

可以說,羣文閱讀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的一種改變,改變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羣文閱讀的魅力,在我的眼前,如書卷般緩緩展開。回首我們過去傳統的單篇單篇不遺餘力地精講,實在是有種束手束腳的感覺。

羣文閱讀既有益培養學生真實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又有助於幫助學生培養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生學表達、習策略、練思考,師生彼此共成長。

在蔣老師的教學現場,我們親身感受:羣文閱讀教學所呈現的文本數量遠遠超過常規的教學方式,課堂上力倡學生自主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有別於以往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是包容的課堂,是發現的課堂,更是充滿吸引力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將嘗試羣文閱讀的教學,鼓勵孩子從課外閱讀開始,從推薦每一本優秀讀物開始,讓我的孩子們在閱讀的海洋中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聽《羣文閱讀》課心得體會篇3

聶名師工作室“羣文閱讀”專題研討會在xx市第一中學圖書館五樓會議室隆重召開,作爲工作室的一員,從定製研討會的實施方案,到研討會的最終召開,我一直參與其中,可以說整個研討會帶給我的感受是:累着、快樂着、收穫着。

此次研討會以“羣文閱讀”爲主題,羣文閱讀是最近幾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簡單地講,羣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並在閱讀中發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羣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着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後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我市國小中已經開展了兩年有餘,但是在中學教學中還鮮有人嘗試。工作室主持人聶老師一直認爲:教育唯有與時俱進,才能永續經營。現在孩子的語文學習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語文課程框架已經到了必須拉大的時候了。而羣文閱讀恰恰符合這樣的要求,因此,從去年開始,工作室成員在主持人聶老師的帶領下,一直在進行“羣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所以此次研討會實際上也就是把我們的一些實踐成果與全市語文教師分享。

研討會上聶老師首先做了“例說羣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報告。報告從理解羣文閱讀、教什麼――關注議題、用什麼教――關注羣文、怎麼教――關注比較、討論、對話(交流)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嚴謹的語言表述與生動的語文課例相結合,聶老師對於羣文閱讀的深刻理解通過連珠妙語傳達給大家,獲得了與會老師陣陣熱烈的掌聲。在認真聆聽報告的同時,我也在進行思考與反思:聶老師在語文教學上之所以能夠走得那麼遠,那麼高,固然與他對語文教育的熱愛有關,但更多的還是自身孜孜不倦的追求與學習。回想起他辦公室內堆放的的小山一樣的教育教學專著,他葛朗臺似的愛書如命,不就是他一切成績獲得的根源嗎?

聶老師的報告之後,工作室成員陸老師做了一節羣文閱讀課。這節課陸老師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爲例,同時串講《賣火柴的小女孩》、《槍炮國去打糖果國》、《有魔法的大帽子》等三篇童話,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以想象爲主題帶動學生對童話的瞭解。陸老師在這節課上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具體而微的模式,這種模式無論從講課的形式、講課的過程以及講課的結構上都給我們呈現出羣文閱讀的樣子。對於與會的很多中學語文老師來說,這種模式是具體而新奇的,因此在課後的評課環節中,市、區兩級教研員都對陸老師的這節課給予了中肯的評價。因爲見證了陸老師的整個備課過程,所以當這節課在今天最終呈現出來的時候,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從一個單篇的文本到一類文章的閱讀理解中,提煉出一個豐富的,理性的,邏輯的一個概念,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昇華過程。

這種過程最終帶來的是對傳統課文教學痼疾的一種改變,改變教師單位時間內滔滔不絕的“講”,將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學會學習,在才符合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基本原則。羣文閱讀提倡讀整本的書,原汁原味的書,連續性閱讀,不像教材那樣是通過專家修整改編的文本,單篇的文本,就像讓孩子放回了大自然,自由的感受文化的氣息和腳步。所以,我覺得“羣文閱讀”的價值還在於對孩子精神的豐盈和海量信息的獲取。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多的嘗試對孩子進行“羣文閱讀”的教學,從鼓勵孩子課外閱讀開始,從爲孩子推薦優秀讀物開始。爲了我們的共同成長,我將和孩子們一起踏上課外閱讀的快車,攜手感悟更加多彩的世界。

這場研討會從理論與實踐對羣文閱讀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無論是與會專家還是參會老師,都對這場研討會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更讓我感受到在工作室兩年的學習,無論是個人視野還是理論與實踐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一切爲我今後的教學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聽《羣文閱讀》課心得體會篇4

說來我和杭州還真有緣分,兩次學習的地點都是杭州。杭州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乾淨的街道,幽靜的環境,禮讓的車輛,溼潤的空氣……在這樣的城市學習,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教學經驗,風景更是別具一格,心情也十分愉悅。

本次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國小羣文閱讀教學”。在去時的火車上,我就和劉老師探討了這個羣文閱讀,她告訴我,這是最近兩年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我聽了一頭霧水。我之前只是聽說過,自己沒有接觸過,而劉老師的講解也是讓我一知半解。直到我聽到了週一貫教授的講解,我明白了什麼是羣文閱讀。羣文閱讀從根本上說就是組織不同文本一個教學閱讀單位的一種比較閱讀。

我們爲學生提供羣文閱讀,不只是讓學生去讀,而是解決了形的增量,這纔是羣文閱讀的價值所在。

“羣文閱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把怎樣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會問,教材裏不是已經有一組一組的文章了嗎?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在嘗試“單元整組”教學了嗎?你爲什麼還有“另起爐竈”呢?這真是個關鍵問題,在我眼裏,教材裏的一組一組文章,雖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關聯性不大,並且教材的設計本質上還是基於老師的“教”的。

閱讀視野、品味以及閱讀教育理念。因爲我們要儘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也包括爲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新聞報道、說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儘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範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教材體”文章,而“羣文閱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敘述的複雜性。

前蘇聯的克魯普斯卡婭在20世紀初就有一個“石破天驚”的教育觀點:在學校裏往往只發現記憶力:讀課文,講述、背誦。而一個記憶不好的兒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儘管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們的“課文教學”不能否認還是以識記爲主,缺少理解,缺少質疑和發現。我們在課文教學的課堂裏,即使有問題,問題大部分是老師的問題,即使有發現,發現大部分是老師的發現。這不僅是我們的教學操作出了問題,也是由於單篇文章自身的侷限。

當然,有人也許會問,單篇文章的閱讀難道就沒有真問題、沒有真發現了?當然有,但你仔細想想,那些疑問和發現往往是讀者將所閱讀的文章內容,與自己曾經讀過的其它文章、個人的生活經驗或生活情境中的類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種形式)加以連結後產生的,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羣文閱讀”。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的孩子閱讀能力還在發展中,很多孩子在讀一篇文章時還不具備連結其它文章的能力。羣文,橫向的比較性閱讀容易引發高質量的思考。

聽《羣文閱讀》課心得體會篇5

4月20日,陽光明媚,在這美好的這日子裏我很榮幸參加了“焦作市羣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讓我這個年輕教師學到了很多,可謂是收穫頗豐。尤其是來自全市十三位老師的現場課,也使我在教育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禮。

在此之前,對“羣文閱讀”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羣文”,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要呈現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這也僅僅是從字面上瞭解“羣文”。通過這次的聽課,從視覺聽覺都真正的感受了“羣文閱讀”的魅力之所在:

一、“羣文閱讀”是對教師能力的再現。

首先,教師要想教好“羣文閱讀”,必須自己要有巨大的閱讀量,只有先武裝了自己,纔能有條不紊的指導孩子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在此次的聽課中,每個老師都向孩子們推薦了三篇文章,這都是教師平時在課下多閱讀多積累的結果。反之是選不出有代表有意義的文章。其次,教師還要選擇與孩子年齡或學段層次相適應的文章,只有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次研討會上,執教的教師來自不同的教學階段,從低到高,也讓我們從不同視角瞭解到每個階段的羣文閱讀教學目標。再次,羣文課也必須嚴格遵循課程標準。所謂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雖然是羣文但必須按照課程標準來上,只有這樣我們教師才能做到遵循孩子生長髮展規律。最後,羣文課都有自己的主題。教師選擇的每篇課文都是有一定聯繫的,所以在這些文章中提煉出主題,讓生圍繞主題閱讀、思考、完成作業。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主題必須新穎、易懂、易把握。這次學習中每個執教老師的主題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反覆》、《走進神話》、《童年成長》等,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必須學會聯繫,更要留心。

二、“羣文閱讀”是鍛鍊孩子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羣文閱讀”打破了過去只教一篇的教學模式,而向我們展示的是多篇教學。這是對孩子思想上一次扭轉。正如“羣文閱讀”這四個字那樣,就是要求孩子在能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同時這也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考驗。就語文本身而言,就是讓孩子學會語言文字,能夠獨立去閱讀的科目。“羣文閱讀”的過程就是老師把閱讀思路講給大家,孩子按照老師出示的作業,獨立完成其他的文章,這樣也培養了孩子學傾聽、學合作、學記錄的習慣。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三、“羣文閱讀”是教育上的大勢所趨。

隨着教育的發展,南北方的教育交流越來越密切,南方先進的教育思想逐漸流入北方,的確對北方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最主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變。所以就需要教師在不斷的充電學習,適應萬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