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2022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解讀 篇一

課程目標是對學生學習及發展結果的期待,是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活動設計、學業質量確立的基本方向和依據。結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性質、理念及課程的基本內容,從核心素養視角對課程總目標及學段目標進行表述,爲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一、課程性質

(一)課程概念

首先在課程性質中給出了物理學的概念。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首先概念中將物理學定義成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又將物理學研究的內容分成了三大塊:物質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

(二)研究方法及作用

物理學是通過科學觀察、實驗探究、推理計算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從古代的自然哲學,到近代的相對論、量子論等,物理學引領着人類對自然奧祕的探索,深化着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推動了材料、能源、環境和信息等領域的科學技術進步,促進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學科特點及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自然科學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等特點。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促進人類科學事業的傳承與社會的發展,幫助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自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習;引領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形成科學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

二、課程理念

堅持核心素養導向,注重以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構建目標明確、主體多元、方式多樣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課程評價體系。不僅重視對學生終結性學業成就的考覈和學習過程的評價,而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動機和興趣,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一)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1、內容:義務教育物理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提升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爲宗旨,爲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機會。注重落實物理課程的育人價值,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分析:這段話闡述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也強調了素質教育的幾個基本要求:1)要面向全體學生2)注重課程內容的實踐性3)終身可持續發展

(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1、內容:遵循國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習生長點,以具體事實、鮮活案例、生活經驗和基本概念等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注重時代性,加強與生產生活、社會發展及科技進步的聯繫,凸顯我國科技成就,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

2、分析:這段話強調了物理課程應該以問題爲導向,建設貼近生活的物理情境,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強調了應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樹立科技強國的遠大理想。

(三)以主題爲線索,構建課程結構

1、內容:依據物理學科內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明確物理學習主題。主題內分級呈現,層層遞進;主題間相互關聯,各有側重。注重“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體現物理課程基礎性、實踐性等特點。

2、分析:這部分是新版課標新增的內容,主要強調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教學應注重課程內容間的聯繫,建立大的學習主題。注重學生的發展特點,學習過程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四)注重科學探究,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

1、內容:注重科學探究,突出問題導向,強調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本領和科學思維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鼓勵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及教學資源等的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教學方式,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2、分析: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中應靈活選用教學方式如啓發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完成從逼着學到主動學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突出問題導向,強調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本領和科學思維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五)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

1、內容:堅持核心素養導向,注重以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構建目標明確、主體多元、方式多樣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課程評價體系。不僅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學業成就的考覈,而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機,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2、分析: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爲了使學生全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當然也要堅持核心素養導向,所以物理課程評價體系應從多個方面採用多種方法,不僅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學業成就的考覈,也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建立學科自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機,爲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總之,新版的課程標準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改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 篇二

我從教國中物理近三十年,從剛任教時的純應試式和滿堂灌式教育到至今的應用多功能多媒體式教學,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也在不斷的變化,他(她)們獲得知識的渠道更多,知識的涉獵面更廣。國中階段正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步階段,在學校通過各個學科的學習,通過老師的啓發引導,使他們形成科學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不斷的學習,與時俱進,做好他們的引路人。

暑期我認真學習了物理新課標,課標中將整個國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分爲五大知識板塊:(一)物質、(二)運動和相互作用、(三)能量、(四)實驗探究、(五)跨學科實踐。

我對五大知識板塊總體認識:通過學習我對國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系統又有了新的認識。每個知識塊都要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目標,遵循學生身心規律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減負提質細化育人目標,強化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堅持與時俱進體現課程的時代性。每個知識塊,都分爲一二級主題,並細化到內容要求、活動建議、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等。爲我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更具體、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我對五大知識板塊分塊認識:(一)對“物質”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物質世界,瞭解身邊物質的形態變化,瞭解物質的屬性、結構與物質世界的尺度,初步形成物質觀念,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二)對“運動和相互作用”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運動和相互作用,瞭解身邊的運動形式和相互作用,形成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三)對“能量”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能量,瞭解不同形式的能量,認識能量守恆與轉化的普遍規律,瞭解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能量觀念;發展學生初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對“實驗探究”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體現物理課程實踐性的特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和收集數據的能力、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五)對“跨學科實踐”板塊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旨在發展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度和樂於實踐敢於創新的精神。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保守、不落後在工作中盡力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貫穿新課標中的精神爲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 篇三

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目標,從2011年版課標的“三維目標”到2022年版課標的“素養導向”,完成了由知識、技能學習的課程目標到以課程爲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的跨越轉變。

2002版物理課標,立足學生全面發展,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確定了課程目標,體現了物理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

(一)對核心素養內涵的認識

核心素養是個體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結構化的領域知識和技能,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是一種廣義上的學習結果及其表現水平。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物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這四個方面。其中物理觀念是基礎,科學思維是核心,科學態度與責任貫徹始終,科學探究是學習物理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形成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手段和途徑。

1、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內容的總體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

物理觀念的提出超越了碎片化的知識與孤立的解題技能,是對學生知識理解和能力發展的更高要求。

2、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係的認識方式;是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信息、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和批判,予以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品格與能力。

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3、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指基於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與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科學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4、科學態度與責任

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在認識科學本質和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關係的基礎上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持之以恆的品質,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遵守科學倫理的自覺行爲,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要素。

(二)對課程目標要求的理解

1、物理觀念方面

(1)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

(2)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繫起來,應用物理觀念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物理觀念素養中,特別強調應用這些觀念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和思維加工的過程,促進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內化,形成學科思想,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科學思維方面

(1)會用所學模型解釋物理現象和過程,闡明物理概念和原理,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考慮到國中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發展水平,沒有對建構模型提出更高的要求);

(2)結合課程內容進行科學思維方法的學習,如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比較法、類比法等,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形成初步的科學推理能力(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進行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3)利用收集的證據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分析和解釋,並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

(4)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質疑創新的意識。

3、科學探究方面

(1)基於事實和生活中的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及提出問題的能力;

(2)能基於問題,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會通過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收集信息,初步發展獲取證據的能力;

(3)對收集的信息分析和處理,得出結論,初步形成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解釋的能力;

(4)能用書面或口頭等方式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4、科學態度與責任方面

(1)科學本質觀: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培養親近自然、崇尚科學、樂於思考與實踐、發展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科學態度:科學活動和生活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善於與他人分享與合作,敢於提出並堅持個人見解,勇於放棄或修正不正確的觀點,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

(3)社會責任: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能關注科學技術對自然環境、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遵守科學道德規範,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能關心物理科技發展的歷史和現狀,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內容,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基於“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對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式,儘快適應新時代的育人要求,切實把課程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我們要努力創設整合的、情境化的、開放性學習任務,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轉化爲具象化的個體發展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進行有機聯繫,引導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提升學科素養,塑造科學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讀書心得 篇四

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神祕感,不利於理解,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就需要緊跟新課程標準,合理開展國中物理實驗,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國中生物理思維能力,讓國中生在課堂上可以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

例如,教師在講解國中物理知識《大氣壓》時,由於內容難以理解,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展開實驗,提前準備玻璃杯、塑料卡片等試驗道具,然後將玻璃杯內部裝滿水,等到玻璃杯內部水裝滿後,教師再使用一張塑料卡片將玻璃杯的杯口蓋住,然後按壓卡片將玻璃杯倒置,在此種情況下,教師將手移開之後,玻璃杯口的塑料卡片不會掉落,充分展現出大氣壓的存在,通過物理實驗的觀察,可以有效幫助國中生領會物理知識,提高國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五

2022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提出,不僅僅是一個標準,更爲我們物理教育教學工作者,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是物理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的豐富資源,自新課標提出後,我認真研讀,現針對課程目標有了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

課程目標

考慮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過學段進階式持續培養,因此,在確定物理核心素養時應注重一貫性與發展性。課程目標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課程目標對學習目標、學業要求、學業質量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全部物理課程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物理核心素養從四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分別是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並對每一個維度提出了要素要求。

一、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是在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的,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昇華,蘊含了物理學科核心概念的教育價值,基於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在物理學科體系中所選擇的基本內容,將物理觀念概括爲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

觀念的形成不同於知識的習得,不可能通過淺層次的思維活動和單一的學習方式獲得,這就加強了學習者本人對知識進行思維加工與內化的程度,因此,物理觀念的提出超越了原有對碎片化知識的理解,是對學生知識理解和能力發展的更高要求。

二、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自然界中事物(包括對象、過程、現象、事實等)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性及自然界中事物間的聯繫和相互關係的間接的、概括的和能動的反映。科學思維是複雜多樣的,科學思維的養成也需要經歷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學習、積累過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基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要選擇與學生髮展相匹配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助推科學思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要避免揠苗助長的錯誤教法。

三、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人們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學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以證據爲基礎,運用各種信息分析和邏輯推理得出結論,公開研究結果,接受質疑,不斷更新和深入,是科學探究的主要特點,

四、科學態度與責任

科學態度與責任作爲核心素養,所具有的內涵不僅是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過程中所領悟到的物理學科之於社會發展的意義,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所具備的精神與態度,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處理社會性議題時應採取的理性態度與合理做法,同時,也表達了物理學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崇尚科學、積極探索的內在動力,從而培養出能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的深刻內涵。

對於課程目標的感受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的提出,是在原有三維目標的基礎之上,對於國中物理教學學習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更加體現了對於學生素養的培養,這也就要求我們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斷革新,努力解決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篇六

這個學期我任教期間認真學習《國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結合自己十幾年的國中物理教學工作,對實施新課程談幾點學習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

1、轉變學生觀。過去傳統的教育只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學是圍繞教師轉,教師教什麼學生聽什麼,學生根本沒有主動性,學生缺少體驗。新課程要求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應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特徵,讓他們得以充分發揮,並要轉變傳統的教師中心觀念。

2、教師要增強課程意識。長期以來,課程開發是遠離教師的,教師只是課程的解釋者和實施者,導致教師不關注課程,缺乏課程意識。教師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培養課程意識,主動參與課程的開發。

3、教師要培養實施綜合課程的能力。如:學習到“能源問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廣博的知識,而不能以傳統的分科課程實施方式去解釋和推行綜合課程。

作爲一線的教師,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視課改,注重對新課標、新教材的學習與研究,把握新課改的精髓,纔有可能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平時的教學。

二、教師要用三維目標進行反思教學,促進教與學方式改革。

1、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着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新課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在構建物理課堂教學結構時,應以教學目標爲指向,以科學方法爲指導,創設物理情景,提出適當的問題、開展有控互動的教學程序,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着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例如,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教學中要突出定律建立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感悟到科學的研究方法,瞭解這個定律發現是幾代科學家堅持不懈努力結果,從而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2、要重視實驗和探究教學,多給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三維目標能很好的實驗教學中得到體現。因此,教師平時教學過程中一定重視教材中的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外小實驗),新課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而科學探究是新課程的亮點,教師要把實驗教學作爲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由於各個地方、各個學校實驗器材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教師必須利用身邊器材。

給學生創造條件(如在槓桿的實驗中,我用教室裏的掃把做實驗,在探究流體與流速關係時讓學生自備硬幣和紙張),體現生活中物理實驗的思想。另外教師要將以往的教師演示實驗爲學生的分組實驗,把驗證實驗改爲探究性實驗,其目的是爲了多給學生動手機會和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教師要做好平時的教學工作,特別是要做好備課和上課工作。備課不能只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學生主要圍繞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備學生的知識基礎,備學生的經驗基礎和生活關注點,備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等內容展開的,還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師採取多種教學評價方法,發展好每一位學生。

要改變過去終結性評價的理念,把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不強調它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重視學生在活動、實驗、製作、討論等方面的表現,不要以書面考試作爲惟一評價方式,可以採用檔案袋的方法,採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和家長點評等評價方法,在評價時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總的一句話,評價是爲了激勵學生的發展,沒有客觀、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新課程物理教學的順利實施就沒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