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1

中華傳統文化是文明的結晶,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爲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爲,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爲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孔子在《論語》這部書中,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普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麼是好事情,什麼事情是壞的。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園長面對老師,尤其女性,要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員工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身爲一名教師,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給學生做出表率,正確引導員學生的行爲,樹立良好的風氣,只有員工心平氣順,工作纔能有積極性,才能達到和諧共處,更好的工作。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2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__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裏,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爲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着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衆。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3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有無窮的底蘊。她源遠流長,即從中國產生人類起就有了中國歷史,也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在中國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時代,出現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兩漢司馬談和劉歆的劃分,諸子主要爲儒、墨、道、法、農、雜、縱橫、名家等,成爲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奠基石,深遠地影響着後來中國文化的發展。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並能啓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我們學習唐詩宋詞,我們誦讀名家經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領悟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源自《周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由此可見一斑。其大意是天體運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強不息;君子的胸懷像大地一樣寬廣,德行像大地一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社會生活都面臨着過度物質化功利化的問題。作爲社會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然而人作爲人的存在,還應是以智慧、德行和審美情趣爲表現形式的文化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以注重心性,長於倫理爲基礎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爲現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啓迪。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衆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則,則視爲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禮儀這四個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鳳。幾個兒女爲了爭奪老人的財產來到了這個節目,老人已經是中重度的老年癡呆。目光呆滯的老人看着幾個兒女在臺上脣槍舌劍,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來,老人是特別可憐的,可是老人的幾個兒女臉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讓人們寒心。難道現實的社會真的事利字當頭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和誰談利益,是你至親至愛的娘啊,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娘是怎麼把你們四個人拉扯大的?孝順孝順,在孝順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做到順呢?

我聽過一句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忠是捨棄小家顧大家的大無畏精神。這個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現在一樣和平,不用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就多關心關心我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但是咱們不能把它們當做累贅,他們是我們的寶貝。最值得珍惜的寶貝。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4

觀看陳大慧老師講的《中國傳統文化聖賢教育》後,感觸很深,同時也深感自己傳統文化知識的匱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觀看,重新接受聖賢教育,重新認識人類的瑰寶——中華傳統文化,這部紀錄片,通過大量的史料和事實,幫助今天的人們,認清楚、想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把已經混亂和顛倒的,善惡、是非、美醜、智愚的標準,通通糾正過來。

在影片中陳老師講到《三字經》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卻很少。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個人性,那個天性,那個人性是本善的,本來就是善的。善是什麼呢?純淨純善,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與生俱來就這樣。就像剛出生的嬰兒,就像一杯清水,無色,無顏色,無味,無味道,無嗅,也無這個氣息,沒有氣味。透明的,這就像人性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樣的我們,現在卻面臨着重重“污染”,翻開報紙,打開網頁,天天充斥着我們視野的是:一件件罪惡的事件,一段段見不得光的醜聞,扭曲的價值觀,罪惡的金錢觀,老無所依,少無所養。爲什麼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現在人們,精神文化卻如此的可怕。陳老師講到“苟不教,性乃遷”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讓他保持他這個純善的人性的話,他那個剛出生的時候、從孃胎裏就帶來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變了,特別是傳統文化匱乏的今天,人們脫離了聖賢教育,拋棄了世界觀、價值觀,放縱了自己,丟失了本性。受電視、網絡、報刊雜誌、周圍的朋友,周圍人的錯誤的價值觀、不道德的價值觀的影響,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這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會噬待解決的問題。

所以,現在的人們更應該接受聖賢教育,改變自己的錯誤價值觀與自私自利,多學習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並且要拋棄一切雜念,真正的理解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實這一過程並不難,只要我們善於學習,接受正確聖賢教育,拋棄太多的物慾和金錢觀,一旦這教育恢復,實現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身心,絕對不難。現在的人慾望太重,每一個人都慾望熾熱,完全糊塗了,慾望把我們的心給包裹住了,像廚房裏的燈泡一樣,被油煙燻黑了,到最後到廚房開燈跟沒開燈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擦燈泡,先擦自己的燈泡,和諧自己的身心,擦一點亮一點,最後身心就光明瞭,一切罪惡、不和諧全都消失了。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5

一、各位老師、義工從自身實踐和落實傳統文化,示範作用好。使每位學員有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有了學習的榜樣,如鞠躬、吃素、講話隨和等。大福地確實是傳統文化的示範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體會。

50多歲了,在部隊25年的時間,接受過黨和軍隊不少教育,也有傳統教育,學習了哲學、政治經濟學,回想起來,這些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影響較大。但社會上和軍隊內部有的現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當的越大,這些理論學習的越多,學習的層次也越高,可貪腐的就越嚴重,可以說理論學習和實踐完全背離。

自己也變得麻木,說麻木是對這些不正常現象思空見慣,從當初的氣憤,到後來的無視,甚至隨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對壞的社會風氣默認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佔點國家的便宜了,比如說:在部隊醫院,酒精、棉球、膠布開始需要什麼拿什麼,沒有感覺到。

但通過短短九天的學習,對自己有了很大的觸動,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學多少爲人民服務的理論,如果潛意識裏(思想深處)不紮根,是無濟無事的。這次學習深入了靈魂,對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無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後必將深入學習和理解、傳播,不斷去落實。二是太上感應篇對我的警示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通過幾天來幾位大師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顧自己前半生的經歷和果報,(好的果報感恩黨和政府好的政策對家人和自己的護佑、聽家長老師的話得好報;聽黨的話得好報,不聽放任自己則有壞的果報)深有感觸,對父母、生靈、聖賢必需有敬畏之心,對自己有緣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證。

三、做踐行傳統文化的使者。

學習傳統文化關鍵再做,不在說。

一是自己要按傳統文化的標準要求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到語善、視善、行善。播種福田。

二是傳播好傳統文化。

三是除正惡,不斷反省自己,懺悔自己,除不作惡。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6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爲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新自己的理論體系,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到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再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黨在堅持根本理論陣地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通過學習《弟子規》、《道德經》等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爲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然而,通過這段時間對《道德經》和《弟子規》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爲,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爲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7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__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裏,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爲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着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衆。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8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爲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有無窮的底蘊。她源遠流長,即從中國產生人類起就有了中國歷史,也有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在中國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時代,出現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觀,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兩漢司馬談和劉歆的劃分,諸子主要爲儒、墨、道、法、農、雜、縱橫、名家等,成爲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論的奠基石,深遠地影響着後來中國文化的發展。

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培養文化氣質,開拓我們的人生境界,並能啓悟生命的智能,發揮理性的功能。我們學習唐詩宋詞,我們誦讀名家經典,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領悟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歡的莫過於源自《周易》的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化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由此可見一斑。其大意是天體運行體現剛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強不息;君子的胸懷像大地一樣寬廣,德行像大地一樣深厚,所以能滋長萬物,承載萬物,容受萬物。

在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的西方社會,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社會生活都面臨着過度物質化功利化的問題。作爲社會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價值觀發生了偏差。然而人作爲人的存在,還應是以智慧、德行和審美情趣爲表現形式的文化存在。從這個意義上看,以注重心性,長於倫理爲基礎特徵的中國傳統文化能爲現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啓迪。

在對待思想文化上,中國傳統文化,是千方百計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衆的思想,與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則,則視爲離經叛道。這使各種新思想新觀點難以發展。在社會矛盾的處理上,中國傳統文化崇高人治。以權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還深深的感受到忠孝禮儀這四個字的重要性,最近北京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吸引了我的眼球,叫做幸福秀,昨天播出的家庭故事叫家有四鳳。幾個兒女爲了爭奪老人的財產來到了這個節目,老人已經是中重度的老年癡呆。目光呆滯的老人看着幾個兒女在臺上脣槍舌劍,自己全然不知。在陌生人看來,老人是特別可憐的,可是老人的幾個兒女臉上冷漠的表情,真是讓人們寒心。難道現實的社會真的事利字當頭嗎?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和誰談利益,是你至親至愛的娘啊,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娘是怎麼把你們四個人拉扯大的?孝順孝順,在孝順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做到順呢?

我聽過一句話,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忠是捨棄小家顧大家的大無畏精神。這個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現在一樣和平,不用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就多關心關心我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知道,老人老了,是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但是咱們不能把它們當做累贅,他們是我們的寶貝。最值得珍惜的寶貝。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9

非常感謝湖北的郭永琴老師及我尊敬的教練,使我有幸於20__年11月7日在湖北天門參加了傳統文化學習,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如此大型的公益論壇,此次論壇的標題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四天的學習,真的感觸特別深,收穫非常大。

__月x日下午從漢口坐火車再轉汽車於晚上七點多到達“茶聖”陸羽的故鄉天門,而我們落座的金穗賓館正好在陸羽大道邊,庭園式賓館,環境非常好。一到天門就聽當地的朋友說天門乃“三鄉寶地”,全國有名的僑鄉,狀元之鄉和棉花之鄉,真是好地方啊!難怪是湖北省四個直轄縣之一,確實有獨特之處。安頓完畢,早早休息,養精蓄銳,迎接明天開始的精彩學習!

第二天早上七點不到就來到賓館旁邊的會議場所天門劇院,已有早到的百姓排好了幾米長的隊伍,每個人都很規矩,不大聲說話,有很多穿唐裝的義工開始爲我們服務,安排好人羣,驗票,問好,態度非常溫和,臉上總掛着舒心的微笑,不斷地說您好,謝謝,並鞠躬。還真有些不習慣,感覺像身處幾千年前的禮儀之邦,不由得內心安寧下來。每個人都很安靜,相互禮讓,沒有擁擠、插隊、吵鬧、浮躁、、、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論壇?什麼樣的環境?帶着疑惑,跟隨義工老師的引領有序的進入會場,並依次坐下來,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個文件袋,裏面備有筆、筆記本、《弟子規》、《愛與感恩歌曲集》、論壇溫馨提示。

不由感嘆會務準備得細緻到位。整個會場充盈着舒緩典雅的音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舞臺上大幅紅底黃字的論壇主題,右邊還有一高大的`古聖先賢孔子像。舞臺兩邊有兩個大屏幕,右邊顯示舞臺全景,左邊顯示音樂視頻,會場兩邊和過道都有不少義工老師笑容可掬的引領人羣有序就座,沒有喧譁,一切是那麼的和諧,井然有序。約莫七點五十分左右會場一樓已坐滿,一穿紅色唐裝的義工老師走上講臺,先深深對觀衆鞠一躬,然後請我們拿出《弟子規》,和她一起念:“弟子規 總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朗朗的讀書聲響起來,充滿整個會場,猶如回到古時的私塾、、、讀完,義工老師感恩大家並再次深深鞠躬,緩緩走下來。緊接着便是論壇溫馨提示的獨白,告知我們會場注意事項且爲我們準備了營養健康的素食中餐及開水、涼水、茶葉水、生薑水、紅糖水等。不由得再次感嘆會務的用心和細心!

中國傳統文化心得及感悟10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__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裏,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爲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着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衆。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標籤: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