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多篇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多篇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1

11月21日下午,在銅鼓縣一小的階梯教室,我有幸聆聽了全國優秀教師李菊倫,縣優秀教師王東林、何嵐,縣模範班主任李開、吳倍,以及縣師德標兵林加福老師等六位代表他們的成長故事、感人事蹟的“銅鼓縣明師德、鑄師魂、揚師風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

報告會雖不到兩個小時,但卻讓我萌生出許多的感慨。首先,令我感動至深的當屬全國優秀教師李菊倫與縣優秀教師王東林老師的事蹟。幾十年如一日,李菊倫老師癡心一片,紮根在貧困鄉鎮——高橋鄉的偏遠教學點,她甘守清貧,以教爲樂,承載着山裏人的希望,爲了孩子們美好的明天,譜寫着一曲又一曲教書育人的感人篇章。可以說,沒有像李菊倫這樣的好老師,山溝裏就不可能飛出金鳳凰,就沒有山村的新發展。李老師一心爲教,爲了學校的發展,爲了學校的建設,爲了山裏娃,她舍小家爲大家,黨和人民也給予她至高無上的榮譽,我們都應該向她學習。教師是平凡的,平凡中彰顯着偉大。令人肅然起敬的王東林老師,歷經病痛折磨,唯獨放不下的是對教育教學的癡戀。五十多歲的他,仍然以飽滿的熱情辛勤耕耘着自己熱愛着的事業,一如既往的奮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一句“我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真讓我們這些平日抱怨不休的老師臉紅。

聽了先進們的報告,帶給我很多啓示。今天的我,雖然不能像教育精英何嵐老師那樣雖處鄉鎮卻也能出那樣的斐然成績,但我同樣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我也能像李開、吳倍、林加福老師那樣熱愛教育、關愛學生;能像李菊倫老師,王東林老師那樣對教育教學癡心不改。從教二十多年的我,對待教育教學,從不馬虎,不慕名利,癡心耕耘,在三尺講臺。與時俱進,努力譜寫着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新篇章。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今後我將以他們爲榜樣,在教育教學崗位上耕耘不綴,踐行自己的教育格言。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2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佈後,全體教育者掀起了學習熱潮,這不僅是適應時代發展,做好品質教育的需求,更是隨着當今世界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網絡新媒體的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的需求,謀劃自己如何更好的進行學科教學的指南。作爲語文教師,我也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近期又聆聽了陳先雲的講座——《對統編國小語文教科書革命文化內容的基本認識》,溫儒敏的講座——《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通過學習,不僅明確了今後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更爲自己的崇新課堂找到了理論基礎。

一是語文教學要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通過以文化人,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隨着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作爲教育者,必須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精神內涵,通過學科教學優化育人藍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了語文課程的育人的導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性質中強調: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澱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養。語文課程致力於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爲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爲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正是基於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語文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在實際的教學中,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部編教材,加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教育思想,要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特別是要結合部編教材中選編的革命文化內容,引導學生構建家國情懷,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語文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不但要立足文本,還有走出文本,依託文本的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旁徵博引,儘可能的通過革命英雄、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文質兼美的文章等,塑造學生愛國愛黨的美好品質。

當然,作爲語文教師,要將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還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有了這樣的教育情懷,我們才能在語文課堂上按照相關要求落實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3

11月17日我認真聆聽了來自北京市德育專家,全國優秀班主任韓玲老師題爲《直面教育新問題,智慧化解尋對策》的講座。在《直面教育新問題,智慧化解尋對策》這一講座中,韓老師主要從“我的班主任管理之道”和“問題學生的教育”兩方面,一針見血的剖析了當今班主任所面臨的問題。所謂班主任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她指出班級穩定的因素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問題。建議班主任應做好如下五點:

1.開好第一次家長會

2.必須要具備靈活應變的思維能力;

3.忙要忙到點子上;

4.用對方法做對事;

5.班主任必須要正確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

聽完韓老師的講座,我真是受益匪淺,主要有如下幾點收穫:

1.韓老師說:做教師要有積極的心態,要站得高,看得遠。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對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其教學能力低下對學生學業所產生的影響。是的,教師是一個很謹慎的職業,因爲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要更甚於我們所傳授的知識,而這種無形的知識應該更寶貴,我們應該把培養一個有道德的人放在首位。通過韓老師的講座,我更瞭解了自己的工作是多麼的重要,班主任工作的好壞能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發展和人生觀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學習需要情感的介入。韓老師說到沒有情感介入的學習,是無動於衷的學習,是無效的學習。

很多老師和家長爲了學生和孩子忙得焦頭爛額,卻總是成效不大。我有時也有此困惑,聽了韓老師的這句話,我茅塞頓開。有些學生學習缺少主動性和有效性,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在於缺少情感的介入。這種情感從小的角度說如學生對父母的愛,從大的角度說如周恩來的“爲中華崛起而讀書!”所以情感的教育比知識的授予更爲重要。

3.韓老師從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入手,以身邊一個個鮮活的案例爲素材,從科學、智慧和魅力三個方面詳細地講述了班主任工作實踐中的具體策略,對班主任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意義。韓老師認爲: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是對孩子人格成長的關注,是對學生一生髮展的思考和幫助,班主任工作更應該以人爲本,正確理解學生成長的規律。

而馬金鶴老師做的《讓生命變得高貴》的報告中,提倡我們要做一個有價值的幸福的班主任。精彩的報告讓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茅塞頓開,她從自身的經歷出發,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老師的轉變,又從學校老師機智的處理班級事務中發現,生氣不是老師的專利。我們知道了該如何笑着面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種種矛盾。馬老師還教我們如何在學習中成長。向書本學習,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向專家學習,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藝術;向同事是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藝術,學習他們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學習個案的研究;向學生學習,能夠讓我們走進童心世界;向領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

總之,我覺得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就要善於不斷總結和反思,不斷的學習,爲自己充電,讓自己擁有靈活思辨的能力,做好班主任還需要有一種克服困難的勇氣,需要一顆對待學生真誠坦然的心,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陽光。細節決定成敗,做好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4

這次福州市骨幹班主任培訓,我有幸聆聽了劉曉明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講座。首先是教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其次就是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師心理健康對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已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爲,心理問題已成爲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羣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教師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爲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時刻保存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爲祖國的有用人。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5

數學概念就是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及其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在國小數學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如: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量與計量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統計初步知識的有關概念等(隨着年級的升高會越來越多)。這些概念是“雙基”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基礎知識的起點,是邏輯推理的依據,是正確、合理、迅速運算的保證。因此,學生應該正確、清晰、完整地掌握數學概念。那麼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呢?聽了楊明麗老師的講座後受益匪淺。

一、概念的引入

從實際引入(也可以說是從直觀引入)。國小生認識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像進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學中,教師從比較熟悉的實際事物中,提供足夠的直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看、聽、摸、做等,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引出概念,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採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礎上,以足夠數量的感性材料,組織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邏輯思維活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以便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運用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1)自舉實例。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從具體到抽象又回到具體,符合國小生的認識規律,使學生更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老師們經常使用這種練習方法。如,在學習射線、線段和角後,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這些圖形?

(2)運用於計算、作圖等。掌握概念對計算有指導作用,反之,通過計算對理解和鞏固概念也起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了乘法的運算定律後,就可以讓學生簡便計算一些習題。再如,在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就要求學生能熟練地進行通分、約分,並說明通分、約分的依據;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後,就可以讓學生把小數按要求進行化簡或改寫;學習了線段、射線和角後,教師安排了按要求畫一畫: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畫一個30°的角等。

(3)運用於生活實踐。數學就是服務於生活的,只有讓學生把所學習到的數學概念,拿到生活實際中去運用,纔會使學到的概念鞏固下來,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運用技能。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6

聽完交通安全知識講座我深刻體會到:“珍愛生命,安全出行。”

聽到那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我的心怦怦直跳:去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50萬人,其中中國小生佔了10萬多。而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竟排在了世界第一。我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都在10萬多人,平均每天死亡達300人,這真是一個比戰爭還要無情,還殘酷的數字。山西沁源縣二中900多個學生在公路上晨跑時,一輛大東風帶掛貨車向學生橫衝直撞過來,造成21名師生死亡,18人受傷。當時公路上躺滿了遇難學生的屍體。這一起起慘烈的事故背後,有多少家庭失去了親人,有多少歡樂變成了悲劇,有多少幸福化爲烏有。在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後,是一個個家庭失去了頂樑柱,是一個個白髮人送走了黑髮人,是一個個孩子與父母陰陽兩隔。這些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心有餘悸。

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道路交通事故頻頻發生?據交通警察調查統計,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極少數屬意外原因造成,75%以上的事故是駕駛員或行人的人爲因素造成的。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無證駕車、超載、超速行駛、疲勞駕車、酒後駕車、強行超車、行人不守交通規則等。

我們真應該都來反省一下我們自己和身邊同學的交通行爲,曾經有過的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爲,曾因自己不安全的交通行爲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過一些傷害。我們當中很多人每天好幾趟往返於學校和家庭之間,途中又大多要走馬路,不管步行也好,騎自行車也好,都應避讓來往的車輛。

美好的人生從安全開始,只有保證了健康和安全,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爲了我們大家一定要培養文明交通意識,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始終把交通安全牢記在心,落實到行動,讓交通事故遠離我們。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7

前些天,有幸到xx國際學校聽了一場王教授的精彩講座,我感覺自己收穫頗多。

首先談談關注學生。

這一問題在國小低年級階段表現得尤爲突出。七八歲年齡,正是愛說愛笑愛表現的小孩兒,上課時總想讓老師檢查自己的作業或挑自己回答等等。特別是一些調皮的男孩兒,看似頑劣不已,實則想引起老師的注意,也許是我們忽略了他。

王教授談到課堂上一定要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這實際也是我們課改理念的一條。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關注到孩子的每一節課,關注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這是一個漫長又值得期待的過程。

我們班裏有個個子低低的小女孩兒,剛接班時,我時常看到她上課愁眉苦臉的樣子,下課又開開心心的。瞭解得知,她的學習成績極差,數學多次得“個位數”,認識的字也不多,語文課本根本讀不下來。這算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了。怎麼辦?只能是想辦法激發她對學習的興趣了。課上我有意無意到她身邊的次數多了起來,數學上像計算之類的題目,她雖慢了一些也是能做對的。我尋找着一切可利用的契機來關注她,鼓勵她,讓她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心,並努力縮小我們師生間心靈的距離,使她產生“向師性”。

再者,沉下心來學習基礎知識也很重要。

一個班,如果每節課都熱熱鬧鬧的,活動特別多,那麼這個班的成績不會怎麼好。因爲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沒有機會去真正學習,注意力、記憶力全在那些“合作、交流”上了。針對這個問題,王教授講到要嚴抓書本中的基礎知識,提高課堂效率,每節課對學生的知識掌握進行小檢測,做到堂堂清,天天清,這一點真的是我們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成績的提高在於課堂,而課堂的有效組織在於教師。引導學生向課堂要質量,這仍是我在教學中的努力方向。

聽國小講座的心得體會篇8

xx月xx日至xx日,我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共觀課5節,聽講座3個。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語文視野,讓我看到了專家對課程標準的深刻解讀與實踐。在專家的課堂示範與思想引領下,我只感到學習、提高、修煉教師基本功,是當今教師的必修課。現將這次學習感受表述如下:

一、語文課堂是情智教育。

主要體現在曲曉芸老師所上的觀摩課上。她所執教的是古詩《乞巧》。她的課堂更是“情”的引導,“智”的生成。她的課猶如舞臺上演出的評書,妙語連珠,抑揚頓挫,聲斷氣不斷,課堂中無不體現曲老師尊重學生的情感;既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極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聽者無不感嘆:聽這樣的課真是一種精神享受哇!這也告知我們:語文課不僅要啓迪學生的智慧,還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陶冶。

二: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閱讀

提到閱讀,我們可能會想到我們的語文課本。然而國小六年,學生僅僅讀那薄薄的幾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馬琴老師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中國國小的語文教學實效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們中國的孩子閱讀開始的時間晚;二是中國學生的閱讀量少;三是中國學生閱讀能力不強。因此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條件。她還強調:閱讀要注重質量。好的閱讀可使學生得趣、得益、得言、得法。重在讓學生打好基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應該少一些,而學生的活動要多一些,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活動。

三:教師要永保一顆童心

陳明祥老師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教育工作者,他燦爛的微笑使人感覺在面前的不再是老師,而是最和藹可親的爺爺。他執教的是一節作文指導課,題目是《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在這一節課裏,他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處處表現出童真、童趣、童言、童心。在讓學生聽閆維文的歌《母親》時,陳老師邊唱邊演,那聲音雖有些蒼老卻很入耳,動作雖有些僵硬卻配合協調。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能保存着一顆純潔的童心,是多麼的難得。那麼作爲我們長期與國小生打交道的老師,不是更應該永遠保留一顆年輕的心嗎!只有具備一顆年輕的心,才能真正溶入到孩子中去,做好“孩子王”。

四: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聽到各位教育專家精彩的演講,看到他們讓人動情的觀摩課,我感到自己與他們相差甚遠。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擁有講臺,要熱愛講臺,更要研究講臺,要讓自己的生命因講臺而精彩。那麼我們如何能讓自己的講臺流光溢彩呢?我認爲這需要我們平時多鑽研,多學習。多看別人的公開課是學習;多鑽研教材是學習;與同行之間交流是學習……

五、語文教學的真諦

通過這次學習,我才明晰地找到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學的真諦,那就是“培養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能寫一篇好文章。”這就需要識字與寫字的有效結合,讀說寫的有效結合。語文教學是母語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在語文課中潛移默化,薰陶感染學生,涵養學生性情,陶冶健康個性和健康情操,而並非教兩個生字,熟讀課文,寫兩個千篇一律的作文。

讀,讓學生在教師、文本中進行對話;給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共鳴,進行情感的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說,解放學生的口,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說出內心的體驗,開啓表達的源泉;寫,讓學生將內心的感受與想象,傾注於筆尖,流淌在字裏行間。這纔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是一名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追求、探索。我們當以專家們爲榜樣,加強學習,勇與實踐,敢於創新,善於反思,做一個有心的讀書人,做一個真正能與孩子分享成長快樂的好老師。竇桂梅老師這樣說道:“一個教師在他自身的成長狀態裏可能他懂得了要學習,這就給他帶來了好處和實惠。”“書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麗的容顏。”我們教師本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書本打交道,如果我們離開了書籍,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我想起了陸游在《觀書有感》中寫到的這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書籍就是我們老師的源頭活水。吸納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們都應該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我們應該閱讀各方面的書籍,來擴大我們的知識面,還應該閱讀專業方面的書籍來提高我們的專業水平,更應該閱讀學生這一本本無字的書,來讓我們攀登上教學藝術的巓峯。我們要靠讀書來學習知識、靠課堂來實踐教學、靠反思來積累經驗,在學習、實踐和積累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正如《師曠論學》中師曠說道:“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也就是說學習不分早晚,閱讀也就更不分早晚。

讓我們記住竇桂梅在《在閱讀中經營生活》中寫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爲友,學會在閱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讓我們走進閱讀,走進生活吧!

總之,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專家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範在我的頭腦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時時以學生爲主體,與學生平等對話,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掘引導學生的獨特體驗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學習,我將盡力吸取他們的精萃,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