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多篇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多篇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篇1

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已經大三了。以前都是看着學姐學長忙畢業作品,這次也是輪到自己了。從開始的選題到最後的確認,其實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跟老師溝通了很多次,想法也說了很多,老師也給了許多的建議,最終確定下了這個本子。

面試這件事對藝考生來說其實並不陌生。記得高三的時候去校考,爲了一個學校的面試也有等過一整天的時候。只是那個面試是考學校,而我們現在的面試卻是找工作了。我們從小到大就面對着各種各樣的面試,到現在作爲一名應屆畢業生了,所面臨的面試才真正的殘酷起來。一個好的職位往往有許多的競爭者,通過幾分鐘的面試,就決定誰留下來工作。由此可見,一個幾分鐘的面試有多麼重要。面試者想要在幾分鐘內給考官留下好的印象,肯定要下很大的功夫,想很多的辦法。然而有的時候,有的人往往只是注重到了外表,卻忘記了內在。很多人在面試上花很多功夫,變魔術、談理想、唱歌、跳舞等等,只想着在面試時給面試官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因而常常劍走偏鋒,做一些尋常人不敢做的事情。但是一個公司招聘員工,並不是爲了看員工唱歌跳舞變魔術的。真正要的,是應聘者的工作能力。結合現在的情況所以萌生了當初想這個片子內容的初衷。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商討,最終本子確定了下來,接下來是前期工作了。我主要負責的是前期的工作。由於片子需要的演員比較多,所以找演員花費了很長時間。其中也有很多的插曲。本來找好了的演員,又臨時有事來不了了,這是讓我最頭疼的事情。找演員大概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才最終確定下來。然後就是找場地了。因爲對長沙也

不太熟悉,所以我先從學校周邊能用到的拍攝地點先找起。學校的幾棟樓能用到的可以用的我都去看過了,最終確定下來了教學樓和藝術樓以及圖書館的幾間教室。室外的戲也是把特立公園轉了一圈最後發現天氣好公園的人太多可能聲音太雜亂影響後期,所以最後把拍攝地點定到了教學樓前的草坪。演員、場地這些確定下來大概是兩個多禮拜之後的事情了,中間還夾雜的上課什麼的,每天都是下了課再去找的,所以進度有點慢。

之後就是準備道具什麼的。其實我們要準備的道具也不多,一疊a4的紙,幾分面試表,幾支筆,都是些常用的東西不難找,一下就準備好了。然後就是錄音的東西,開始是打算用錄音筆的,到最後發現還沒iphone的錄音好用,而且手機都隨身攜帶不用去借,最後一致決定就用手機錄音了。方便好用,音質也ok。

終於要開拍了。拍攝還是很順利的進行的,因爲找的演員都是很好的朋友,給看過劇本之後也有很好的配合。然後我也擔任起了場記的工作。拍攝基本上都是按照劇本上面來的,只改動了一點點。拍攝進度還是很快的`,利用休息時間前前後後大概只花了兩個多禮拜吧。後面還補了好些鏡頭,花絮纔是最搞笑的。片子拍完之後只剩後期了。後期工作我沒怎麼參與,但是成片剪出來還是感覺差了點什麼。最後在老師的建議下又改動了,在改過之後感覺好一些了。然後再挑毛病,再改,再挑毛病,再改。前前後後改了許多次,纔有了最後的成片。

這次畢業作品大家都很認真的對待,也想對自己的這三年大學生活有一個好的總結吧,所有事情能做到最好絕對不敷衍。我們可能一個鏡頭ng了很多遍,拍了很多遍,只爲達到最好的效果。大學三年啊,就這麼一晃而過了,彷彿昨天才到學校報到,滿心歡喜的找自己的新宿舍,我們還在操場軍訓,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很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宿老師,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和意見,教了我們很多實用的拍攝小技巧等等。這個片子我自己也出演了,我當初想着我們拍畢業作品的時候我也要出演,給我的大學留個紀念。最終我也這麼做了,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當時的心願吧。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篇2

人們熟知蘇東坡的一句詩,“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其實,東坡還說過:“有道而無藝,則物雖形於心,不形於手。”胸中之竹,畢竟不等於手中之竹。王國維所說的大家之作“其辭脫口而出”,白石老人作畫的所謂“一揮”,都是學化於才、熟而能巧的結果。齊白石早年臨摹金農的畫作,惟妙惟肖;爲了畫好昆蟲、魚蝦,他長時間地觀察寫生。老人的畫,那幾片葉莖,看似粗獷隨意,卻搭配得那麼精巧,你要移動一點點都不行。這些,充分說明“大家之能得心應手,正先由於得手應心”。傅山說“寧真率、毋安排”,不是說不要謀篇佈局、意在筆先,其意應是“極有佈置而了無佈置痕跡”,徐青藤的這句話透露了天機,正像韓退之詩中所描繪的那樣:“草色遙看近卻無”。

東坡論書“無意於佳,乃佳耳”。學習書畫的人,沒有不想自己的筆下呈現佳作的。長期艱苦地學習訓練正是“有意於佳”的真實寫照。但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於具備一定水平的書畫家來說,只有在放下思想包袱的前提下,纔有可能意筆交融,心手兩忘,從而造就真正的佳作。“有意於佳”只是基礎,“無意於佳”纔是境界。一個爲獲得更大市場份額而改變初衷討好買主的作者,他丟失了藝術家最爲寶貴的東西,又怎能產生真正的佳作?劉熙載早已指出,“書非使人愛之爲難,而不求人愛之爲難。蓋有欲無慾,書之所以別人天也。”

此外,一件作品的成功往往不在作者的有意處,而在其無意處。戴熙說:“有意於畫,筆墨每去尋畫。無意於畫,畫自來尋筆墨。有意蓋不如無意之妙耳。”陳曼生也說:“凡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見天趣。”有時,有意着力的地方,偏偏導致了天趣的流失,在戰術上,雖屬錦上添花;在戰略上,已是畫蛇添足。

即便是優點,過分地強調或表現得不是地方,也會變質變味。惲南田論畫“習氣者,即用力之過”,強調“寧恆見不足,毋使有餘”,正是這個道理。相反,局部的瑕疵,有時並不妨礙作品整體的成功,恰如黃庭堅所言:“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

中國書畫注重功夫,熬出來的功夫。宜乎日積月累,水滴石穿;最忌淺嘗輒止,一曝十寒。學生抱怨老師:您老是要我夯實基礎,別人的牆已經砌得老高了!他不懂老師對他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

歲月的力量不容忽視,《書譜》所謂“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哲理深刻。以爲別人幾十年走完的路,自己幾年、幾個月就能走完,是幼稚。藝術學習、藝術創作和藝術發展自有其規律,這些規律又是無情的。違背規律的催長、“打造”和走捷徑,只會得到與初衷相反的結果。

從較長的時間看,書畫家們對藝術的追求,好比接力賽,更像是“馬拉松”。起跑時人頭攢動密密麻麻,能跑完全程者卻已不多,能打破紀錄者更是寥寥。那些開始不久就在領跑的選手,往往難以“領”到最後,甚至難以跑到終點。有人說“贏在不該贏的地方,比輸在不該輸的地方,輸得更徹底”,不無道理。

一種藝術風格、一種個人面目的成立,既要得到人們的認可,更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陸游在《學書》一詩中說得好:“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要想真正在藝術上取得成就的人,必須具備這樣的眼光和氣度,不計較一時一事,而能夠“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不懈、自甘寂寞。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篇3

在沒有做畢業設計以前覺得畢業設計只是對這幾年來所學知識的單純總結,但是通過這次做畢業設計發現自己的看法有點太片面。畢業設計不僅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而且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高。通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明白了自己原來知識還比較欠缺。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以前老是覺得自己什麼東西都會,什麼東西都懂,有點眼高手低。通過這次畢業設計,我才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都應該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知識和綜合素質。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

2月初,我們開始畢業設計的選題,我所選的設計題目是《led的封裝》,在指導老師的指點下,寒假裏通過各種渠道立刻着手於資料的蒐集工作中。在我查找資料的過程中,讓我對我所學過的知識有所鞏固和提高,使我學到了新知識,增長了見識。

資料已經查找完畢了,接下來我開始對所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研究。我在電腦中都進行分類的整理,然後針對不同部分的寫作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儘量使我的資料和畢業設計的內容符合,這有利於畢業設計的撰寫。整理好資料後,在老師的指導基礎上,完成了畢業設計的提綱,並及時提交給老師進行溝通,聽取老師的意見。老師的意見總是很寶貴的,可以很好的指出提綱中的不足,以及需要什麼樣的資料來完善文章。

3月初,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我開始着手畢業設計初稿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就及時和指導老師聯繫溝通,請教老師,並和同學互相交流。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困難一個一個解決掉。經過大約兩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完成了畢業設計的初稿。此時我整個人都很累,但同時看着電腦熒屏上的畢業設計初稿,我的心裏是甜的,我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因爲這次畢業設計的製作過程是我的一次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我大學三年所學知識的檢驗。

4月20日我按時提交了畢業設計的初稿,請指導老師審閱、修改。老師將初稿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我時,我才發現畢業設計中得漏洞很多。初稿的寫作顯得邏輯結構有點不清晰,當初總是想到什麼相關的問題就去寫,而沒有很好的分出清晰的層次,讓文章顯得有點凌亂繁雜,這樣的文章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進行畢業設計反覆的修改過程。

我非常耐心的,帶着一個嚴謹認真的態度,進行畢業設計的修改。經過老師的指導,這次思路清晰了很多,經過多次修改,畢業設計基本成形。看着親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裏滿滿的只有喜悅毫無疲憊。

寫作畢業設計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經歷的一段過程,也是我們畢業前的一段寶貴的回憶。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穫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自豪和激動。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子,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去做,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認真嚴謹,有了好的態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開始都覺得畢業設計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大家都難免會有一點畏懼之情,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積累,經過不斷地查找資料後寫作總結,我們都很好的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了畢業設計的寫作,這種收穫的喜悅相信每個人都能夠體會到。

我在這次畢業設計的寫作過程中可謂是獲益匪淺,的收益就是讓我培養了腳踏實地,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寫作中,需要的是耐心,還要用心。每當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或者運行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出現浮躁的情緒,但是我沒有放棄,而是適時地調節自己的心態,最關鍵是在困難面前,理順思路,尋找突破點,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來實現自己既定的目標。越是不懂的東西纔要去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收穫很多,在學習之後你會感覺到很有成就感,這也是我在完成畢業設計之後體會到的。我想這是一次對意志的磨練,也是對我實際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這對我今後走向工作崗位是至關重要的。

畢業設計的順利完成,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錢老師的幫助,感謝您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感謝您的細心指導和關懷。您默默的付出,告訴我們怎樣按要求完成畢業設計相關的工作,認真的讀每一個同學的畢業設計,然後提出最中肯的意見,再次向我的導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另外,要感謝在大學期間所有傳授我知識的老師,是你們的悉心教導使我有了良好的專業課知識,這也是畢業設計得以完成的基礎。

一篇優秀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修改出來的,這需要的是耐心,還要用心。在led封裝調查的過程中,我遇到的問題很多,有些是在自己技術所在範圍之外,每當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或者運行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出現浮躁的情緒,但是我沒有放棄,而是適時地調節自己的心態,在同學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初次的設計。越是不懂的東西纔要去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收穫很多,其中一點就是互相學習是的學習途徑,在學習之後你會感覺到很有成就感,這也是我在完成led的封裝之後體會到的。

各方面工作都做好之後就剩畢業論文答辯了,在未進行之前,我自己感覺論文答辯可能很難,心裏難免有些許擔心。真正經歷之後才發現,任何在你認爲難得事情都是因爲你沒有很好把握或者是準備工作沒有做好。畢業論文答辯稿是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寫的,在答辯的過程中,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雖然開始有些緊張,兩分鐘之後就進入狀態,因爲是自己在講解自己做的東西,感覺輕車熟路,流暢地給老師同學們論述了我的畢業設計。

在整個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做任何事情所要有的態度和心態,首先我明白了做學問要一絲不苟,對於出現的任何問題和偏差都不要輕視,要通過正確的途徑去解決,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找到思路去解決問題的。在工作中要學會與人合作的態度,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做起事情來就可以事倍功半。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篇4

這一個學期的書法與上個學期不同,主要學習的是行書,而且不僅僅是行書的'臨摹,更是在臨了一段時間的帖子後,在其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創作,包括作品的形式與內容。

書法,經過歷代先民或書家的摸索研究、學習實踐,終於確認了表現漢字之美的不外五大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而且總結了一整套的“法”——“筆法”,而這五大書體又離不開線條,線條之於漢字書法確爲關鍵因素,沒有線條即沒有漢字,沒有線條的變化,即沒有漢字美的結體變化,更無美的章法和藝術風格的變化。

不同的書體,有着不同的審美情趣,即便是同一作者所爲,也依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就像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有多面一樣,同一位作者的筆下同樣可以呈現不同種類的書體和麪目繁多的風格情趣。雖然目前只臨摹過蘇軾的行書,但老師建議我們學習兩三個不同書法家的行書字帖,即使是楷書也最好多學習幾種。

學練書法,要練用筆,要練結體。學用筆、學結體,首先需要入帖,先入帖,先繼承,但繼承不是最終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創新,但沒有前面的繼承,又怎樣談創新呢?創新需要出帖,不是一種帖,需多種帖,那就需要學習別人的東西,集多個人的優點,融會貫通,結合自己情況,創出新風格,寫出新特點。

書法的結體,將橫線縮短,豎線拉長,就出現了長體造型的漢字——小篆;將橫線左右拉長,豎線縮短,就出現了扁體造型的漢字——隸書;將線條做對比不大的平正規整組合,就出現了正方型或長方型的漢字——楷書;將線條做不規則的恣肆組合,就出現了形體多變的造型——行書、草書,而且用筆輕重、行筆快慢、用墨濃淡、線條粗細、毫鋒軟硬都對線條、章法風格特點產生影響。

我其實挺仰慕那些卓有成就的大家,在他們的筆下一切內在的東西都是相通的,儘管形式多樣書體各異,但其蘊涵的大的審美氣息卻能一脈貫通,隨意點染都能顯現自己獨有的風神。我想,那一定是書家的內外修養達到了某種較高境界後的自然結果;至於自己目前行書章草魏碑等“不相往來”的格局,也希望隨着技法的日益磨礪、功力的不斷積累,乃至於其他修養的逐步加強而會有所改觀。所以更高層次的書法語言,已經不再是筆法字法的特點,也不是章法墨法的習慣,而是充盈在其中、無處不在的神采和氣息。這些,纔是需要我們用畢生精力去追求的。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篇5

藝術的力量能觸動心靈,開闊思想。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創作總是以我們的生活體驗爲基礎的。作爲藝術創作,它反映一定的主題、思想、情感,而創作主題、情感又來源於生活的積累。任何藝術家在進行創作之前都是經歷了一個深入生活、積累生活、體驗生活的過程,並在生活中選取觸動自己心靈的素材來進行加工和創造。脫離了生活基礎的作品,缺乏深刻的精神體驗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矯情乏味的東西。

繪畫語言的構成除了視覺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層面上看繪畫語言也是一種精神產物,繪畫本身也傳達了一種觀念,繪畫語言不應僅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將技巧、知識、直覺和感情與材料融合爲一體而形成的。藝術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而油畫作爲繪畫的一個重要門類,它是在二維空間內,通過色彩、線條和形體來模擬客觀事物的形象的。其中油畫創作是每一個從事油畫事業的人,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油畫創作包括許多方面,如創作的來源,立意,題材,畫面構成,色彩,工具用法等等。但歸根結底,我認爲其中最根本的要素,就是創作的來源及創作的意義,我們以生活爲深厚的創作源泉,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源於生活就是要求我們尊重生活的真實,尊重生活的體驗,以生活爲原本,有感而發;高於生活就是要求我們用個人的藝術語言高度概括地表現對生活、對藝術的認識,使我們能夠在普遍的司空見慣的生活中發倔真善美。

藝術創作是人類所涉及的藝術活動的核心部分,在人類社會歷史的長河中,藝術活動從誕生開始,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產生了衆多的藝術門類。每門藝術的創作表現方法各異,但它們對人類的意義卻是具有共性的。它們共同來表現了人類的情感和社會實用功能。藝術即取決於社會和個人,又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產生着重大的影響。

蘇珊·朗格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所以首先,藝術創作是人類抒發情感的需要。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而美術作品中,通過一些形象的反映和色彩的應用,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

人生有順境與逆境,有成功與失敗;有進取的鬥志,也有墮落的頹廢;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而這些種種人生際遇與情感都是藝術永恆的主題。我的油畫創作蝶韻系列靈感便來源於我對青春的理解,也是我對青春理解的一種表達方式。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人生中青春是最最美好的,精彩的階段.的確,我們一生最美好的季節莫過於青春。青春是生命之晨,是日光之黎,充滿了純淨、幻想及和諧。青春像朝露,蒸騰着熱氣,散發着熱量,放射着耀眼的光芒。青春是一股清泉,一種質樸的情愫,一股奔涌而出不可遏制的力量,一種過人的睿智。青春的時光是用金子鑄成的,比什麼都可貴。青春帶給我們的感覺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想抓住,當它悄悄溜走時總是讓人顯得是那麼的無奈。所以人們總是感嘆着生命短暫,青春短暫。但是我認爲青春不僅僅只是人生的一個時期,它並不只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更不只是朱脣紅顏,而是一種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想像、飽滿的情緒。青春的內涵是戰勝膽怯的勇氣、敢於冒險的精神。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我想嘗試通過我的作品讓自己永遠記住這種青春的心態,也希望看畫的人通過我的作品能夠記憶起曾經青春帶給他們的夢。

蝶韻系列兩幅作品主要由人物和蝴蝶組成,畫面籠罩在一種青春氣息很濃的氛圍中,我想擺脫明暗對色彩的束縛,發揮它本身對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影響作用追求鮮豔誇張的色彩刺激。畫面中女孩兒白皙的膚色,清澈的眼神,俏皮的動作,處處體現出青春的美好,在背景色彩上我採用了單純的平塗方式,色彩以亮色爲主,畫面追求色彩的平面性,通過較爲誇張明確的色塊層次來實現畫面的強烈對比,塑造出青春的形象,來透徹的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而蝴蝶則是作爲一種象徵性的符號出現在了每張作品的不同地方。它象徵着青春之旅並不僅僅是鮮花滿地與陽光普照,更多的時候是疾風驟雨,是磨練與洗禮,並不是每一隻蠶蛹都能破繭成蝶的,它們也要經歷風雨,痛苦的掙扎,不懈的努力然後展開那雙美麗的翅膀飛向空中。前方的路程無法丈量,穿越的過程便是追求的證明。

誰勇敢的接受過青春之火的洗禮,誰就毫不畏懼晚年的嚴寒冰霜。青春不僅是年齡,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心態,是一股永不服輸拼搏奮進的精神。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篇6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它以方正端莊的結構、線條優美的造型、風格各異的體勢、內涵深邃的意境,顯示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它雖歷經上下五千年、綿綿日月而不衰,具有亙古不滅的生命力。不僅是華夏文明的國粹,更代表中國的文化精神。

要學好書法,首先要臨帖。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累積有五千多年的優秀遺產,任何書家,都只能在學習和繼承先人的前提下創新自立。學書法,就得臨帖。入門需臨,變體也需臨。

讀帖則是一種心功,這種功夫看似輕巧,實際比手的訓練更難。它是一種默臨、默記,是一種揣摩,是實現從鉤、摹、臨的“入帖”到得其字帖的神韻、勢度、用筆、行氣或結構佈局技巧的“出帖”之道。

鑑於本次開課《泰山刻石研究》,談一下這四周的書法臨帖、讀貼及創作的心得體會。

一、臨帖

中國書法強調內外功結合,內功是基礎,貴在一個“功”字,而外功則是修養。臨帖練字是書法的字內功夫,所謂“筆突萬支”“筆冢成山”,講的就是字內功夫的修煉。在這個階段,學書者通過毛筆這種特殊的書法工具,從文字的點畫俯仰之中,從線條的抑揚頓挫之間,去感受筆情墨趣。這個階段需要較長時間的臨帖習字,反覆揣摩其字形結構方能奏效。經過長時期的練習,從潑墨染翰之中去採擷天地正氣,就會感到一種禪意的祥光在心中漫射開來,從而獲得胸懷的舒展和放達。

四周臨帖的體會:

1、運筆(中鋒、側鋒,露鋒、藏鋒,方筆、圓筆,按筆、提筆)

成熟的藝術往往具有比較嚴苛的規範和普遍適用的方法、技巧。運筆的技術,根據不同的時期、不同流派、書法家的書寫習慣等不同,形成了所謂不同的筆法,“中鋒”與“使其中鋒”本身就是傳統論述中關於筆法的重要核心部分。

2、筆順

談線條、談構型、談布白,同時還要關注筆順。所有的線條不是同時呈現在紙上的,是有先後的呈現,並且這種先後次序不是無關緊要的,不是拆破打散隨便安排都可以的。

3、速度

初臨帖宜緩宜逼真,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書寫的速度,緩慢不羈僅僅在筆畫運行時,更多的時間應該花在下筆和下筆前的準備。古人說凝神斂氣,不是誇張。當你握筆緊張,手都在顫抖,呼吸急促,肺部收縮,如何能寫得好呢?必然不能着急下筆,需要調整好呼吸後,以最放鬆的姿態,自然舒適的寫出這一筆,完結之後,再準備下一筆。久而久之,加上讀書的功夫,最終需要養成的是一種靜氣,自信而淡定。

4、姿態

人可貧,而行爲不可猥瑣,書不佳,唯姿態不肯讓人。字已不佳,更無赴急草率的資笨,更要講求書寫時的姿勢,頭正身直、臀平足安。

二、讀貼

讀帖,可使自己更多地瞭解各家各派書風,從而融會貫通選擇,創立自己的風格。實際上,讀比臨、比寫都要多得多。讀可以“破萬卷”而臨摹再多,於幾千年累積的優秀碑帖,也不過鳳毛麟角,書道中的“厚積”,非同小可。

這段時間從圖書館借閱了大量的書法臨帖,從書寫毛筆字的三要素中體味每一筆在這個字中的行氣、勢度。老師還親自帶我們去岱廟、經石峪考察,觀看歷代書法大家的石刻作品,風格各具特色,獨樹一幟。雖然他們的風格各異,卻是同樣的擁有一種氣勢,磅礴有度,能感覺到是用心寫出來的字。身臨其境,方能感受其神韻。

三、創作

在臨帖與讀貼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字體創作具有自己風格書法作品,通過書法表達一種心聲。

書法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筆墨線條造型藝術。我在每次書法創作前,首先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寫內容,然後設計章法,把每個字的寫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慮好以後,再進行對帖臨習,以喚起自己的創作靈感,進入角色,然後把事先選擇好的書寫內容進行作品創作。

畢設創作心得體會篇7

常聽人講論書法時說到“功力”,功力是什麼呢?我認爲,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當你拿到一本生疏的範帖,你可以幾遍就臨摹得形神兼備;當你有一個好的構思,你可以準確地用筆表述出來。總之凡經眼、凡腦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筆去準確表現,這時我認爲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術性的。

“功力”是一切創作的先決條件,你的情感、情緒、審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現,全仰仗這個“功力”。沒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爲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學書歷程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是用於獲取“功力”,其餘纔是創作。“功力”又是無止境的,但她有一個“及格線”,不到“及格線”真正的創作是不存在的。

創作上,現代派書法主要用心在構成上,而古典書法則更多着意於點畫和境界追求。我的創作應該是古典的,但我在構成上想得也比較多。現代派書法,小式的作品田頭多,即使是大件,也不過是小品的放大,整體上線量較少,關係簡單。形象點說,現代派書法像小分隊式的偵察兵,可以遊擊,但集團式的戰役、戰爭搞不了。古典書法陣容較大,但往往卻又太象兵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現代派的一些手法讓兵馬俑活起來,兵力分派勻當,再來個“趙子龍”七出七進,豈不太好看了。

改變抄寫式的書法模式,現在已成爲書法家的共識,但大家又不願意簡單地搬襲現代派方式,因爲它畢竟藝術語言太單薄,聊備一格可以。就像一齣戲,裏面可以有數個丑角,但一齣戲裏全是醜,怎麼看呀!所以我們還得努力,以自己豐厚的“功力”,吸收現代派的構成意識使之成爲古典派的一種創作手段,這種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觀賞性,“戲劇性”衝突更明顯,更輕鬆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賞者的口味,書法的欣賞面會擴大。但這畢竟不是太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願成爲這其中的一個。嶄新的時尚意識、鮮明的個性追求加上古典主義的基因素質,我想這大概可以概括我現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談談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況下,人們用筆較多關注線的自然平向流動,而我則更多關注線的流動中的跳蕩,也就是筆在起落之間的變化。就像山間溪水,它在流動時遇到大障礙會繞過去,一如曲線和結體中的避讓;倘若遇到小石頭,溪水就會跳蕩起來,體現在用筆上,就是輕重、粗細、提按、頓挫,這樣的線變化豐富,活潑而靈動。用筆方面我的另一個關注點是速度,楷書、隸書、篆書運筆速度較爲均勻緩慢,而行草書的用筆則是急緩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發力。我首先注意發力點,發力點有兩個,一個是起筆,一個是轉折,轉折是下一個筆段的起筆。起筆處的變化最爲複雜,形狀變化也最豐富,要求筆尖要靈活,隨時調整到最佳發力狀態。就像籃球運動中的傳球,用的力量是爆發力,這個力量既不可太強也不可太弱,太強則易使隊龍接球時脫手,太弱則容易被奪去。這個“功夫”是“功力”範疇,是要通過訓練獲得的。轉折還是下面筆段的隨機思考的臨時驛站。在整個行草書創作中速度是隨着情緒和開合需要隨時變化的,情緒平靜則線條舒展,線段較長,字的開合較大,有如溪間流水時遇平緩地勢,水流慢下來,緩緩流淌,也如閒庭信步;情緒激盪,心跳加速,筆速也就隨之快起來,線段則短短相加,有時甚至線線疊加,絞纏,如水到陡峭處,水流湍急,時跳時躍,水花四濺,五彩紛呈!一件好的作品,應該是承轉合齊備,就像一部完整的交響樂,欣賞者會隨着音樂節奏的演進而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引起強烈共鳴。這正是行草書的魅力所在,只是藝術家的情感表現所搭乘的載體不同罷了。我多年來傾心於行草書創作,其真正原因即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