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多篇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多篇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一

關鍵詞:國小教育 語文教學 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035-02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質量關乎“百科之母”——語文的基石,也關涉“人生之始”——國小兒童的發展根本。作爲國小職前教師,應當知道語文教育的神聖使命,應當知道語文教師的崇高職責。本課程是《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課程模塊中所規定的國小教師培養課程,是教育學和國小語文教育這一具體學科結緣而生的一種理論性、技能性與實踐性並重的學科課程,是信息化和時代化發展的要求,是爲高等師範院校(系)國小教育專業所開設的、用來培養高素質國小語文教師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同時,也是一門在現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夠體現國小教育專業特色的主幹課程和核心課程。因此,對於承擔《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課程教學的教師而言,需要有科學化的思維、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場,加強對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專門研究。

1 課程內容體系說明

本課程內容共有7章28節,其中涵蓋三個層面的基本內容:第一個層面爲是國小語文教學設計通論(1、2、3、6章),涉及內容包括“國小語文教學設計概說”、“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原理和文化通識”、“國小語文教學設計流程系統”和“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藝術”等;第二個層面是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分論(4、5兩章),其中包括“國小語文模塊教學設計”和“國小語文特殊文體的教學設計”兩個方面;第三個層面是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課程中的拓展性學習內容,即本課程最後一章“名家名師語文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述略(第7章)。

上述內容也可以分爲緒論、總論—分論—總論、補論三部分。

第一章爲緒論,分四個節次,分別概論學科本身的起源流變、學科定位及特定價值、教材資源生成及課程特點、要求,相當於課程譜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說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總論,是從事實層面、價值層面着眼,解決課程內涵“是什麼”和“爲什麼”的問題。

第四章和第五章爲分論,談及五大模塊和特定文體的教學設計,重點轉向技術層面,因爲要解決“怎麼辦”的實際問題。第六章是探究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兩章具體的教學,轉向探究語文教學設計的一般規律。

第七章是補論,原來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師的語文教育主張和教學設計藝術,既是當代語文教學的根基,也是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現實標杆,目的是爲了引導學生汲取本土母語教學的優良傳統和精髓,返本開新,學新知新,啓迪智慧。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課程結構示意圖:

2 教師教學要求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性、技能性與實踐性並重的課程,根據學科教學論的教學實際,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重理論輕實踐,教師把這門課當成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論或教學設計原理來講,勢必會削弱實踐教學和技術操作。二是重實踐輕理論,教師讓學生輪番登臺試講,讓學生自主體驗,但缺乏理論高度。學生很快能成爲一個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爲一個人才的理論功底。三是齊頭並進但淺嘗輒止。從形式上完成了一門課程:記憶幾個概念,背誦幾個原理,實踐課程撒手不管。鑑於以往的教學慣性和教育弊端,我們認爲該課程教學既要注重教學設計基本理論與規律的教學,又要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教學錄像,學習品析精品教學案例,組織進行課堂討論,並通過單項和整體教學設計,不同模塊、不同文體的教學設計以及備課(包括撰寫教案)、說課、講課、評課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語文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因此,本課程應主要結合信息技術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學方法的信息化,採用講授法、討論法、案例研究法、模擬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演練實踐法等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在教師職前教育學科設置上贏得了獨立的一席,在教育實踐中能否站穩,關鍵取決於教育研究和教學成果。要把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置於基礎科學的地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跨學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爲基礎理論,吸收語言學、文章學、修辭學、邏輯學、文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等相鄰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多視角、多側面地豐富和充實自己,在學科整合和“智力雜交”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同時,還要學習國外語文教學的先進經驗,吸收現實語文教學的先進經驗和語文教學研究的優秀成果,運用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等實驗科學的思維方法,利用電化教育、多媒體介質和網絡教育的優勢,形成嶄新的、適切的、高效的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理論體系和應用技術。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國小語文教學設計》之根必須深紮在中國的土地上,體現中國語文教育的特點。發掘和整理語文教育的理論遺產和特色設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只有尊重和研究漢語文教育從古至今的教學經驗,諸如“文道統一”、“讀寫結合”、“啓發誘導”、“口誦心惟”、“知行轉化”、“自力求實”、“情感薰陶”、“讀書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觀地總結語文教育的規律,進而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設計。

3 學習建議

本課程的學習,首先要掌握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即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原理、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流程系統、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主要方法與技巧等等。同時還要很好掌握國小語文課程中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話與習作教學、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模塊教學設計的特點、方法與要求,更要掌握國小語文教材中童話、寓言、神話傳說、古詩文、歌謠與兒童詩之類特殊文體的教學設計特徵與要求。另外,要藉助網絡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資源,蒐集瞭解當代國小語文教學名家名師、各種流派關於語文教學主張、教學設計特點和基本經驗,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吸取其中精華部分爲自己所用,藉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時,要及時完整地完成相關作業和各種訓練項目,如理論分析應用題、案例學習分析題、教學設計和教案撰寫以及說課講課等活動,藉此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具體來講,有如下幾個方面:

(1)重視課程理論的指導意義,整體把握本課程的理論體系和知識層面,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習,還可以爲技能訓練和教學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利用多媒體技術及時認真地觀看教學錄像、學習教學案例,積極參加校內外觀摩學習活動,並能在此類學習活動中做到眼、耳、手、腦並用,善於從別人的教學實踐中獲取經驗,感受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真諦。

(3)積極踊躍地參加教學設計、教案撰寫、說課講課、聽課評課等各項技能訓練活動,充分藉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訓練中獲取技能,在訓練中鞏固技能、在訓練中提高技能。

(4)積極主動地參加見習活動,主動向一線國小語文教師拜師求教,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國小語文教學方案的再設計,並嘗試進行真實課堂的教學活動。

(5)通過遠程教育或拜訪等方式向大師名師學習,對照成功教學案例和典型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語文教師。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二

關鍵詞:國小教育專業;課程計劃;靈活性;發展性

一、突出師範性

面向國小,爲社會發展服務,是國小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靈魂。國小教育專業是高師本科教育中的一個新系列,其課程計劃應充分體現國小教育的特點和需求。作爲師範生應具備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必備的各種能力和技能,這些建立於文化知識之上的能力和技能,應當成爲教師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靈活自如得到運用。作爲新型國小教師要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國小教育教學規律,具有從事多學科教學的知識、技能和基本能力,同時,還應具有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等。在課程計劃中,第一,提高學生的教育理論水平,開設《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研研究方法》、《現代教學基礎理論》、《國小教育管理》《心理學原理》、《國小生心理學》、等課程,而且在選修課裏又開設了六門教育理論課程。第二,重視對學生教師基本功的培養和訓練,開設《書法》、《教師口語》、《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國小語文教材教法》、《國小數學教材教法》。在選修課裏開設了如《數學思想方法》、《國小科學教材教法》、《國小社會教材教法》、《微格教學訓練》等十幾門與國小教學密切相關的課程。這無疑對學生將來從事國小教育科研特別是多學科教學有益;第三,爲突出課程設置的師範性,各科教學目標中都確立教師專業技能訓練標準,把這些內容集中到前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每學期按計劃和標準嚴格考覈驗收,不合格者必須重修,重修不合格者不予畢業。

二、加強實踐性

面向改革開放,面向廣大城市和農村國小教育的需要,在課程設置的設計上加強了實踐性研究,第一,處理好“大”與“小”的關係,要培養新型的國小教師,又要使畢業生切實具有大學本科水平,既不能搞簡單的中師“延長”,也不能搞普通高師的“照搬”。在必修課裏開設了《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寫作》、《普通生理學》等課程,在選修課中開設《古代漢語》、《兒童文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自然辯證法》、《科技發展簡史》等,使學生掌握較爲寬廣、紮實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第二,我國農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國小校小人少,有的學校還在進行復式教學,因此我們的畢業生的能力應是多方面的,即“多能一專”型。這樣在課程設計中還開設《體育》、《大學音樂教育》、《大學美術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社會科學概論》、《自然科學概論》等必修課,還開設了文化素質課程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2-3門選修課,目的是讓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都有提高,更好地爲國小服務,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第三,重視學生的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大教育實踐的比例,一、二、三年級各進行一週教育見習,四年級十八週教育實習,包括教育調查與畢業論文,對畢業論文以往的中師和專科生沒有明確要求,只是號召通過教育實習寫出心得體會,在國小教育本科專業,論文答辯不通過不能畢業,這充分體現了小教本科學生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強化綜合性

國小教育的特點是綜合性,國小生的特點是對教師有更多的模仿性,國小教師必須對國小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和諧發展承擔更多的責任。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日趨整合。而在國小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課程的綜合化又是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們新的課程設置必須面對這種挑戰,適應這種要求。第一,在科學文化素質上,必須從國小教育實際出發,爲師範生構建一個較完備的知識系統,建立以語文、數學、教育專業知識爲主的知識體系。如語文學科的構建,本着“大語文教育”的思想,增加課時比重,融文學與寫作、教師口語、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書寫等課爲一體。語文學科的性質比較複雜,從語言文字上說具有工具性,從思想內容上說具有文學性,從知識內容(包括社會歷史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理論知識以及語文知識)上說還具有知識性。這些性質是綜合在一起的,因此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師範院校的語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以思維增強語感,促進語言的鑑賞、評析和表達能力,使師範生掌握較系統的漢語知識、文學基礎理論和寫作理論等;同時通過大量文學作品的選讀,瞭解和把握中外文學發展的歷史概貌,以形成語言、文學、寫作等有機組合的知識體系。充分融合聽話、說話、閱讀、文學、寫作、書寫等語文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形成勝任國小語文教學的能力。數學知識方面,在高中學習的基礎上,開設高等數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強調理性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爲勝任國小數學教學,特別是提高了學生畢業後指導國小數學競賽和國小數學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能力。在形成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爲主幹的課程體系的同時,特別強調教育專業課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力求科學構建系統的完整的課程結構。第二,在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爲主幹的課程體系中,還加大了思想政治課課程的比例,充分發揮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使未來的國小教師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除了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還在選修課中開設倫理學、美學概論、社會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不僅在於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而更重要的在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爲國小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第三,在高中學習了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大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兩門綜合性較強的必修課,即《社會科學概論》和《自然科學概論》。這兩門課程既注意了知識的橫向聯繫,又體現了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同時要反映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研究的新進展,使師範生的知識面更開闊,爲他們繼續深造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四、體現靈活性

以往的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安排的較多,選修課和活動課較少,學生的學習不可能有自主性和選擇性,畢業生在座談會上也說:“在校時學的課程有些沒有用,多開點選修課和活動課有利於我們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國小教育專業 課程設置中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第一,加大了任意選修課的門類和比重,現設選修課30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去選擇性的學習,而且鼓勵學生多選課,從評價制度上得以體現。評價制度中有合格加特長的學分,學生選學的課多,他的特長學分也多,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是一個重要內容,這無論對學生的就業和對社會的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選修課的門類、內容還可以由學校靈活掌握。第二,加強對活動課程的管理和研究,活動課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在過去的課程設置中沒有被高度重視在組織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將活動課分爲三大類,即興趣組與社團活動,軍訓,勞動教育,而且這些課的開設遵循三個原則即求是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時代性原則。保證活動課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內容和形式有利於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髮展,同時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活動課納入課程方案,就一定加強管理,要有授課計劃和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活動課學習成績檔案,進行等級評價和成果彙報,將成績記入學生學籍。

五、確保發展性

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21世紀我國社會發展趨勢及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出發,借鑑發達國家面向21世紀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結合我國現行國小課程的實際,在國小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確保發展性,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保證語文、數學基礎科目在課程體系中的優先比例,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文化科學知識的基礎,克服中師畢業生文化底蘊過弱的不足。第二,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增強科技意識的培養。全國中國小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場挑戰,當前國小教育教學方法日新月異,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在國小課堂上佔有很大比例,而且呈迅猛發展的趨勢,因此在新的課程設置中加大了外語、計算機等課程比例,同時開設《現代教育技術》、《教具製作》、《計算機輔助教學》、《國小科技活動指導》等選修課,目的是培養掌握信息教育技術的新型國小教師,使他們提高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會製作教學軟件、教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第三,加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21世紀,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師範生必須加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在國小教育專業 課程設置中一方面提高這部分課程比例,另一方面拓寬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1

[2]陳永明,鍾啓泉。現代教師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呂達。積極進行課程教材改革[J].中國教育報,2000.3.14

[4]鍾啓泉,崔允 .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三

教師職業隨着社會的進步而發展,在我們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對教師專業發展賦予了新的角色,並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內容是教學的專業結構,所謂教師的發展就是在教學專業領域的成長和發展。目前,我國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理論還不夠成熟,本文結合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對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研究。

二、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概述

(一)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在認可教師是一種專業的前提下,探究教師如何發展的問題。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的一種自主選擇,不管動因是來自外部,還是來自內部,都會表現爲教師主動的個人選擇。

(二)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本文提出的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是:國小語文教師在專業發展得到支持的背景下,形成新的國小語文教學理念,同時不斷更新、擴充原專業結構,最終實現自我專業發展。這種專業發展是國小語文教師的一種主動行爲,外部環境和發展背景起着促進作用。國小語文專業發展具有自律性和他律自律性的特點。

三、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結構

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結構包括:一是教學信念,國小語文教師的教育信念是指國小語文教師的兒童觀、國小語文教育價值觀、師生觀、兒童發展觀等方面的教育觀念的總和。教師的教學信念形成於教學實踐,具有穩定性和內隱性的特點,直接影響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二是專業知識,包括一般性知識、語文學科知識、教育專業知識及教學方法等,專業知識結構限制着教師思考問題的視野,支配着教師的教學活動,也規定了教師的實踐工作範圍。三是專業能力,即教研能力、教學能力和反思能力,國小語文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影響着課堂的教學質量。四是教學經驗,國小語文教師的實踐知識和教育教學經驗是教學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具體變現爲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規劃和經常性主動自我反思,自我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原動力,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着主導作用。

四、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一)外部因素

首先,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影響着教師的專業發展,目前,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比較低,得不到社會的認可,教師隊伍很難吸納高素質人才,因此,影響教師專業的發展。其次,教師的專業培訓缺乏針對性,中國小教師獲得專業培訓的機會非常有限,即使有機會參加培訓,培訓教師多爲理論研究的學者,與教學實踐相脫離,授課內容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很難應用於實際教學中。再次,教師的專業發展缺少法律、法規的保障,《教師法》作爲調整和規範教師行爲的最高法律,僅對教育教學做了簡要規定,缺乏對教師職業專業性、穩定性、神聖性的有力保障。

(二)內部因素

首先是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精神,表現爲自覺遵守教師的職業操守、對自己職業的負責精神、敬業精神和對學生充滿愛的情感。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取決於自身的因素,體現出自身敬業精神,對國小生的愛與奉獻,這就要求國小語文教師的高尚的道德,職業道德高尚,就體現在對學生的熱度和自己的專業的熱愛。國小語文學科具有其他學科不具有的知識特點,國小語文能夠在兒童發展上給予學生極大地快樂,國小語文通過文章的渲染力,來對國小生學習給予知識傳授。教師的專業的規範性與其自身的知識體系有一定的聯繫,我們教師的專業發展從過去的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到實踐理論。

五、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策略

1.校本的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我們對於在國小教學多年的語文教師來說,這一部分國小語文教師在大學裏已經接受過高等師範教育理論的培訓,充分的掌握了國小語文教學組織教法,教學目標,教學專業知識,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培訓,他們擁有這些最基本的專業知識理論。但是隨着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改進,這些教師專業知識需要新鮮的理念來補充他們的頭腦。因爲現代的國小生對知識認知的比較廣泛,需要生動教學課堂來調動他們學習的動機,只有教師自身不斷的開發自身的知識和課程,才能滿足國小生的需求。因此,如何使入職的教師的知識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教師再不斷的研究教材的情況下,研究學生的心理需求。我們學校教師要認識到立足自身校本課程開發和立足校本專業,研究校本課程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質出路。

2.非校本的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對於我們所分析研究的國小語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中,應以學校爲本的專業發展,這是由國小語文教師知識結構和國小語文專業特點所決定。但非校本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條件也必須予以考慮,校本與非校本的發展途徑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因爲中國小校與其他一些教育研究機構也是相互聯繫的。對於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非校本途徑,必須注重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促進國小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組織爲基礎。

六、結語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四

論文摘要:文章從分析目前英語專業師範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師範性不強等現狀出發,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以建構符合時代要求的科學的師範課程體系,即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的內部結構,注重英語師範生綜合文化素蕎的提高和教師職業技能的強化,爲新世紀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做好基礎教育師資方面的準備。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對外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外語人才應該具備紮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教育要發展,關鍵是師資,作爲人才培養基地的師範院校,尤其是師範教育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進行改革,對人世帶來的社會變化做出反應,因爲,課程體系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據,它直接關係到未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整體素質,制約着外語人才的成長和發展。

一、我國英語師範教育課程的現狀分析

師範院校是培養中國小教師的搖籃,師範院校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直接影響着中國小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並影響着教師素質的提高。從建國後近50年的發展實踐看,師範院系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各類英語師資人才,我國教育事業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進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師範教育的發展。但進人21世紀特別是中國加人WTO以後,現有的英語師範教育體系在發揮時代所需要的師範教育功能與作用上日益暴露出它的侷限性:

1.課程設置定位模糊。現有的師範專業是按照中國小學科分類的標準對應設置的,如中文專業課程專爲未來的中國小語文教師做準備,數學專業課程專爲未來的數學教師做準備。因而在英語師範專業的課程設置上過分強調對英語專業知識的全面系統掌握,而忽視了作爲未來教師必須接受的全面素質教育。由於分科過早、過細,使文科學生缺乏自然科學的基礎,而理科學生得不到人文精神的薰陶。這種設置割裂了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造成畢業生知識結構單一,綜合素質較低,工作起來力不從心,不能完全勝任中國小教學工作;同時也削弱了師範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區別,使師範院校賴以獨立生存的辦學特色不能突出。近年來,爲了培養社會需要的複合型外語人才,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一些師範院校或師範專業有意模糊其課程設置的師範特色,這也是一些教師教學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2.教師職業性質體現不明顯。我國目前英語師範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內部結構不合理,體現師範特點的課程被看作公共基礎課,不僅課時少,學科門類短缺,甚至被視爲可有可無的課程。主管“教什麼”的英語專業知識課比重過大,而主管‘.怎麼教”的教師職業技能課與教育實踐課比例過小。師範教育職業性不強,未能很好地突出“師範”二字。師範課程一般可分爲三類:(1)普通教育課程。又稱公共基礎課,是師範院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培養未來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與教師氣質特徵,以及人文主義精神;但我國的公共基礎課幾乎清一色爲政治理論課,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比重極低,有的院校則根本不開設。(2)教育專業課程。它是指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技巧等解決未來教師“如何施教,怎樣育人”問題的課程,英語教師職業技能和中國小英語教學法是體現我國英語教師職業特色的課程,但開設時間短且只限於最後一學期;英語師範專業的學生在主觀上有輕視教育理論知識的傾向,認爲只要學好英語就能成爲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再加上不少教師照本宣科,條塊分割的綱要式教學,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概念以應付考試,更不要說將教育教學理論和英語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了。(3)教育實踐課程。教育實習不僅可以檢驗師範生掌握和運用科學文化知識的程度,而且可以促使師範生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從教能力。我國學生的英語教學見習、實習時間很短(有的專科只有三週),且缺乏完整的實習計劃和有效的指導,一部分學生爲了準備專升本考試,甚至不參加教育實習。

二、建構新的英語專業師範教育課程體系

由於英語師範專業的辦學方向是以培養合格的中國小英語教師爲其主要目標的,既然培養目的不同於其它院校的英語專業,其培養手段、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21世紀的師範教育英語專業要培養既滿足中國小英語教學實踐需要,又具有超前意識、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味來教師,其課程體系就需要在這兩方面進行優化。

1.夯實英語學科基礎課。師範教育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爲中國小培養師資,而並非培養某一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未來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師範課程體系必須注重基礎性,這和非師範教育存在着較大的區別。因此,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在基礎性上做文章,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爲未來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英語師範教育的學科基礎是指系統紮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包括正確的語音、語調,規範的句法、章法,得體而熟練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以及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這是成爲一名合格英語教師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複合型外語人才的基礎。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有意識地側重學科基礎課的學習,掌握必備的語音、語法、詞彙等方面的知識,爲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所開設的課程應包括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語音、語法、口語、聽力等。尤其要突出培養的是標準的語音語調、融會貫通的語法等,因爲正確的發音和規範的教學語言是英語教師的基本功。

2.調整公共基礎課的內部結構。對於英語師範專業的學生來說,寬闊的知識面,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各學科知識正是學習英語專業知識的基礎。首先要提高公共基礎課的綜合化程度,在保證政治理論課程質量的前提下,削減政治理論課程的門類和課時,增加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比例,實行文理交叉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社會發展概論、歷史、地理、哲學、自然辯證法、科學史、藝術、傳統文化、法律等課程外,對於構建英語師範生的知識結構來說,一些自然科學基礎課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過寬泛的選修課程的設置,允許學生跨學科、跨專業選修,提高英語師範生的綜合知識水平。另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教學不只是教會學生使用英語這一語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該語言賴以生存的文化,不論是與英語相關的文化還是漢語言文化都是英語師範生必須吸收的。很多學生的聽力、英語閱讀能力難以提高並不是因爲他們的英語不過關,而是因爲學生的知識面太窄,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也常導致英語交際的失敗。

3.提高教職課程的比例。師範性是師範教育的主旋律,新型的師範課程體系的構建首先需要突出師範教育的職業特色,對“專業課”的概念進行重新定位。英語師範教育的專業課除了英語語言學科知識以外,還應包括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通過教師職能課程的強化,培養學生的教育理論素養與教學基本技能。衆所周知,教師的業務活動由“教什麼”和“怎麼教”共同構成,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兩者是融爲一體的,只懂“教什麼”而不懂“怎麼教”是不能成爲一個稱職的教師的。而教師職能課程制約着一個教師教書育人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英語師範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與英語教學相關的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實用學科,瞭解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學習如何與中國小生溝通、幫助學生調適心理等理論知識。教師素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體現教師職業技能、技巧的課程有必要提前開設,並延長開設時間;增設包括教學大綱、教材、教法、教學測試及評價等理論的課程;英語師範生還應瞭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學,瞭解第二語言習得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用科學的外語教學理論指導學生學會英語並學會學習。另外,現代教育技術也與英語師範專業密切相關,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多媒體課件製作等其他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英語教學領域,既豐富了語言教學手段,使英語教學走向自主、協作和互動的立體化教學時代,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五

目前高職高專的教師來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中師的原有教師(因爲原來的中師大部分都升格爲高職高專),另一類是隨着社會發展對高學歷層次人才的需求而引進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前一類教師有比較強的教育教學技能,但理論水平相對薄弱。而後一類教師雖然具有深厚的的專業背景和紮實的專業功底,專業理論水平較強,但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技能訓練,只知道一股腦兒地把自己的知識滿堂灌給學生,而缺乏教學實訓的指導。這直接影響了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的教學效率。

二、高職高專語教專業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以上種種問題表明,高職高專語教專業古代文學教學要順應新的形勢變化,切實有效地爲專業培養目標和提高就業技能服務,必須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整合教學內容

古代文學涵蓋面廣,涉及的作家作品衆多,在具體的教學中很難面面俱到。這就要求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筆者認爲高職高專古代文學教學內容的整合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1.教學內容的整合必須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國小語文教師,而且從目前社會發展對學歷層次的需求來看,它的培養目標還在漸變爲鄉鎮國小語文教師,他們需要的是寬廣而不是專深的知識,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學知識是必要的,但理論水平和專業性不必要求太高。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筆者認爲在文學史和作品選的教學安排上,應該以作品選爲主,以文學史爲輔。在講文學史時,要遵循“理論必需”的原則,但也不能泛泛而談。不僅應該講清楚這一時期出現了哪些作家作品,而且應該講清這一時期文學呈現了什麼特點,並從社會、歷史和文化的背景挖掘出呈現出這種特點的原因。甚至在講到每一時期的“一代文學”時還應該穿插這種文體的演變及鑑賞的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掌握相對系統的古代文學知識和一些基本文體的簡單鑑賞技巧。在作品的選擇上,一要突出經典性,優秀的古文作品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情感上都對學生有感染和薰陶的作用;二要對國小語文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有所側重,因爲我們所培養的畢業生將來有大部分要到國小去任教語文,爲了讓他們能夠儘快勝任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學工作,對選入國小語文課本中的古文篇目,從內容到教法都要給學生以示範,而且要加上古詩聲調和節奏的講解,要在引導學生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上下功夫,使之成爲國小語文的示範課。2.注意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避免教學內容的重複。在現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學作品,包括一些在大學古代文學教學中要精講的重點篇目,像李白的《蜀道難》、屈原的《離騷》、莊子的《逍遙遊》等。如果中學語文教學得法,那麼學生進入高校後,對這些經典的篇目應該還是掌握得比較好的。因此,我們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要重新遴選精講篇目,對中學語文課本中出現過的古代文學作品一般不要再去重複講授,對於實在非常重要不能略過的古代文學作品也要和中學分析的角度不一樣。這樣即可以合理利用古代文學的教學時間,又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古代文學距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學生在學習時較難產生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拉近古代文學與我們生活的距離,實現古爲今用,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生活中流行的成語俗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古漢語進行交流和寫作,但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不少生動、形象、凝練的語言在今天仍被大量使用,成爲了我們生活中流行的成語、俗語。因此,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可利用這些成語和俗語作爲橋樑來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如我們現在形容女人的嘴巴長得漂亮會說“樊素口”,形容女人的腰長得細會說是“小蠻腰”,爲什麼這樣形容呢?因爲這兩個俗語來源於白居易的兩句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和小蠻是白居易洛陽別墅的兩位美人,一個是歌妓樊素,一個是舞妓小蠻,白公深愛之。如果我們以這個爲切入點來講白居易晚年獨善其身的生活,學生的興趣自然就來了。

(三)古代文學的教學中應與教師技能的培養相結合

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是以源源不斷地爲國小輸送優秀的、高素質的國小語文教師爲辦學目標的,因此,它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而高職高專教育都面臨這樣的困境:教學時數縮短,而所學的課程卻越來越多。專科學制本身只有三年,而且由於市場化的運作,高校的招生指標多少和專業是否繼續保留都是以就業率來決定的,高職高專的教育更是如此。爲了爭取更多的招生指標,保留現有的專業,高職高專院校只有想法設法提高就業率,而提高就業率的辦法之一就是把畢業生提前推向就業市場,所以,幾乎所有高校的最後一學期是不安排課的。即使有,也基本是教師招聘考試的輔導課。這樣,專科的學制實際上縮成了兩年半。但社會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要求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特別是語文教育專業更是如此。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對國小語文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爲了順應社會這種需求,高職高專的語教專業必須要調整或增設課程,這就使得它的課程會越來越多。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培養目標,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這是所有的高職高專教育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本人認爲,在語教專業的專業理論課中滲透教師技能的訓練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途徑。古代文學是高職高專語教專業的一門理論性較強的主幹課,我們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不能從理論到理論地滿堂灌,而應當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教師技能的訓練。根據國小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和古代文學的教學實際,可以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可以滲透古詩文誦讀技能、口語表達技能。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六

一、高職高專語教專業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職高專語教專業培養目標的變化趨勢

本世紀初,爲順應基礎教育改革對高學歷層次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出臺了師範院校佈局調整計劃,逐步取消中師,實現教師教育由三級師範(本科、專科、中專)向兩級師範(本科和專科)過渡,這意味着培養國小語文教師的大部分責任落到了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上。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最初都把自己的語文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爲國小語文教師及偏遠地區的中學語文教師。但十多年之後,隨着高等教育的大衆化和普及化,專科層次的語教專業的畢業生早已適應不了中學對語文教師學歷的要求,即便是偏遠地區也不例外。據筆者統計,在近兩年的省教師招聘考試中,無論是特崗教師還是國編教師的招聘考試,報考中學語文教師的學歷條件都已經提高到本科及其以上,甚至稍微好點地方的國小語文教師招聘條件也已提高到本科及其以上的學歷了。很顯然,專科層次的語教專業如果還把自己的目標定爲培養國小語文教師及偏遠地區的中學語文教師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而應該直接把自己的培養目標定位爲鄉鎮國小語文教師。培養目標的改變,促使專業課程的教學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

(二)教學內容的日益豐富與教學時數的日益減少的矛盾

古代文學課程內容涵蓋面廣,涉及的作家和文學作品衆多,而高職高專教學重技能訓練的教學實際使得古代文學課大大縮減,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古代文學的教學目標、提高古代文學的教學效率,是高職高專語教專業古代文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僵化使得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不濃

古代文學這門課歷史悠久,前輩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已經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上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總結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以供後人借鑑。從這一點來說,古代文學課原本應該比一些新興課程發展得好;但恰恰相反,古代文學課現在已經呈現出邊緣化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的古代文學教師因襲前輩們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很少根據新的形勢進行調整和創新。因此,古代文學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僵化。這勢必導致學生審美疲勞,再加上學生語文水平較差,閱讀古文有一定的語言障礙,因此對這門課越來越沒有興趣。

(四)師資結構不合理,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高職高專的教師來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中師的原有教師(因爲原來的中師大部分都升格爲高職高專),另一類是隨着社會發展對高學歷層次人才的需求而引進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前一類教師有比較強的教育教學技能,但理論水平相對薄弱。而後一類教師雖然具有深厚的的專業背景和紮實的專業功底,專業理論水平較強,但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技能訓練,只知道一股腦兒地把自己的知識滿堂灌給學生,而缺乏教學實訓的指導。這直接影響了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的教學效率。

二、高職高專語教專業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以上種種問題表明,高職高專語教專業古代文學教學要順應新的形勢變化,切實有效地爲專業培養目標和提高就業技能服務,必須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整合教學內容

古代文學涵蓋面廣,涉及的作家作品衆多,在具體的教學中很難面面俱到。這就要求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筆者認爲高職高專古代文學教學內容的整合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整合必須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

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國小語文教師,而且從目前社會發展對學歷層次的需求來看,它的培養目標還在漸變爲鄉鎮國小語文教師,他們需要的是寬廣而不是專深的知識,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學知識是必要的,但理論水平和專業性不必要求太高。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筆者認爲在文學史和作品選的教學安排上,應該以作品選爲主,以文學史爲輔。在講文學史時,要遵循理論必需的原則,但也不能泛泛而談。不僅應該講清楚這一時期出現了哪些作家作品,而且應該講清這一時期文學呈現了什麼特點,並從社會、歷史和文化的背景挖掘出呈現出這種特點的原因。甚至在講到每一時期的一代文學時還應該穿插這種文體的演變及鑑賞的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掌握相對系統的古代文學知識和一些基本文體的簡單鑑賞技巧。在作品的選擇上,一要突出經典性,優秀的古文作品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情感上都對學生有感染和薰陶的作用;二要對國小語文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有所側重,因爲我們所培養的畢業生將來有大部分要到國小去任教語文,爲了讓他們能夠儘快勝任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學工作,對選入國小語文課本中的古文篇目,從內容到教法都要給學生以示範,而且要加上古詩聲調和節奏的講解,要在引導學生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上下功夫,使之成爲國小語文的示範課。

2.注意與中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避免教學內容的重複。

在現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學作品,包括一些在大學古代文學教學中要精講的重點篇目,像李白的《蜀道難》、屈原的《離騷》、莊子的《逍遙遊》等。如果中學語文教學得法,那麼學生進入高校後,對這些經典的篇目應該還是掌握得比較好的。因此,我們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要重新遴選精講篇目,對中學語文課本中出現過的古代文學作品一般不要再去重複講授,對於實在非常重要不能略過的古代文學作品也要和中學分析的角度不一樣。這樣即可以合理利用古代文學的教學時間,又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古代文學距離我們的生活較遠,學生在學習時較難產生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拉近古代文學與我們生活的距離,實現古爲今用,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利用現代生活中流行的成語俗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古漢語進行交流和寫作,但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不少生動、形象、凝練的語言在今天仍被大量使用,成爲了我們生活中流行的成語、俗語。因此,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可利用這些成語和俗語作爲橋樑來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如我們現在形容女人的嘴巴長得漂亮會說樊素口,形容女人的腰長得細會說是小蠻腰,爲什麼這樣形容呢?因爲這兩個俗語來源於白居易的兩句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和小蠻是白居易洛陽別墅的兩位美人,一個是歌妓樊素,一個是舞妓小蠻,白公深愛之。如果我們以這個爲切入點來講白居易晚年獨善其身的生活,學生的興趣自然就來了。

(三)古代文學的教學中應與教師技能的培養相結合

高職高專語文教育專業是以源源不斷地爲國小輸送優秀的、高素質的國小語文教師爲辦學目標的,因此,它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國小語文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而高職高專教育都面臨這樣的困境:教學時數縮短,而所學的課程卻越來越多。專科學制本身只有三年,而且由於市場化的運作,高校的招生指標多少和專業是否繼續保留都是以就業率來決定的,高職高專的教育更是如此。爲了爭取更多的招生指標,保留現有的專業,高職高專院校只有想法設法提高就業率,而提高就業率的辦法之一就是把畢業生提前推向就業市場,所以,幾乎所有高校的最後一學期是不安排課的。即使有,也基本是教師招聘考試的輔導課。這樣,專科的學制實際上縮成了兩年半。但社會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要求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特別是語文教育專業更是如此。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對國小語文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爲了順應社會這種需求,高職高專的語教專業必須要調整或增設課程,這就使得它的課程會越來越多。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實現自己的培養目標,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這是所有的高職高專教育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本人認爲,在語教專業的專業理論課中滲透教師技能的訓練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較好途徑。古代文學是高職高專語教專業的一門理論性較強的主幹課,我們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不能從理論到理論地滿堂灌,而應當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滲透教師技能的訓練。根據國小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和古代文學的教學實際,可以在古代文學的教學中可以滲透古詩文誦讀技能、口語表達技能。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七

論文關鍵詞:職前職後一體化;研訓一體;教師教育

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日趨國際化,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也由封閉走向開放。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範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國小教師的工作,探索在有條件的綜合性高等學校中試辦師範學院”。這對改革我國原有的教師教育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5月29日頒佈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第四部分第28條又指示:“完善以現有師範院校爲主體,其他高等學校共同參與、培養培訓相銜接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等師範院校正在進行的教師教育改革,既是積極應對時展與學校發展的主動選擇,也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和高等教育發展背景下的必然趨勢。

一、反思新課程改革視野下我國職前教師培養模式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師範院校職前教師的培養模式存在着不相適應的問題:

1 教育理念滯後。從整體上看,高師院校對新課程的認識比中國小遲緩。高師院校除了一些教育研究機構及一部分參與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人員,大多數教師由於學科壁壘的束縛,長期從事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和科研,無暇跟蹤教育理論的新進展,先前學習的教育理論大多已經陳舊,知識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評價觀等基本上不能與時俱進,教育理念滯後。

2 課程設置滯後。第一,課程結構失衡,多年來,高師院校強調培養具有紮實功底的專業學科教師,在專業學科方面片面向綜合型大學看齊,學科專業課程在整個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過大。一般在60%以上,遠遠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專業課程比重過大,擠佔了普通教育課程和教育專業課程,致使教育專業課程所佔比例過小(不足總學分的10%),教育類課程門類、課時比例等偏低,與發達國家教師教育課程中教育專業課程的學時(美國的教育課程佔總學時的20%,英國佔25%,日本佔38%)相比差距較大。第二,課程內容陳舊。由於教材出版週期的制約,現行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等教材多數都未更新,其教學內容陳舊,觀點老化,不能解決當今基礎教育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不能滿足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師範生在職前教育階段雖然較系統地學習了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和一般方法,一旦進入中國小教育具體的實踐情境卻往往陷入嚴重的現實衝突。

3 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落後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長期以來,高師院校都採用教育專業課程與學科專業課程並行開設的方式培養教師。這種培養模式的弊端有三點:一是固化的培養規格和統一的課程設置不能滿足師範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使學生人文素養不高,思想底蘊不豐厚,學生全面素質和個性發展受到影響,難以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二是高師院校的教育理論學習與基礎教育實踐相互脫節。大學是教師進行理論學習的場所,中國小是教師開展實踐的基地,然而二者卻缺乏聯繫,各行其是,相互隔閡,導致師範生對中國小教育感到陌生,進入教師角色緩慢。三是培養渠道單一、封閉,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對多種類型、多種規格師資的需求。

二、實施職前職後一體化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首先是科學定位培養目標。通過系統調研,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是重慶市在十二五期間農村地區國小師資總體上還存在着數量和結構性不足的問題。未來5年共需要補充近1萬名國小專任教師。每年應該補充近2000人充實到農村國小教育;而從地域結構看,地處“兩翼”的渝東北和渝東南地區國小是教師短缺的主要地區;從學科性結構看,國小師資數量呈現明顯的學科結構性不足。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都存在嚴重的不足,國小語文作爲國小的主科需求量較大。二是對高學歷一專多能複合型國小語文教師有旺盛的需求。三是重慶市師範教育專業沒有專門針對性地培養高學歷的國小語文教師。重慶市師範資源比較富集,開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範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都定位爲“中等學校、中國小”。針對重慶市基礎教育的需求和實施錯位發展戰略,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面向農村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的國小語文師資,學生畢業能夠勝任語文學科教學,具良好的藝術修養,從事1門音樂或美術等藝體學科教學,並能夠勝任班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探索實施以“工學結合”爲特徵的職前職後一體化培養模式。在近十年的部級和市級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中,我們探索“研訓一體”的教師成長模式。這種模式立足校本、紮根職場,做中學、做中研究、做中成長,集教育、教學、研究、發展於一體。它通過問題研究、理論學習、現場參與的組織方式與專家引領、個體反思的合作行動研究方式,引領教師研究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理論支撐和操作辦法,以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我們把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職前師範教育,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探索並改造爲以“工學結合”爲特徵的職前職後一體化培養模式,簡稱爲“1+2.5+0.5”模式,着力培養師範生從教的職業能力:“1”是指第1學年集中開設通識課,以理論學習爲主,校內課堂學習爲主;“2.5”是指第二、第三學年和第四學年的秋期共5學期,以理論學習和從教能力的實踐訓練並重,校內和校外課堂相結合,工學交替開展教學活動。具體實施校內課堂教學學?頰?5%,按照學院教學進程表進行,從教能力訓練到校外基地學校進行,學時佔25%,實行導師制,每月一週到基地學校跟崗見習教師工作,在導師即國小語文教師的帶領下參加所在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0.5”是指第四學年春期實習,以校外基地學校從教能力訓練爲主,在國小集中開展跟崗實習研修。

培養模式的變革必須通過構建學術性與師範性相結合的課程體系來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除通識課程外,專業課程由教師教育必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教師教育限選課、藝體教育限選課和學科專業限選課等板塊組成。與其他院校同專業現行課程設置相比,專業課程體系有三個明顯的變化:加大了教育學、心理學類、藝術體育教育類課程的比重,共計390學時,佔了近20%;增加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等課程;改變傳統師範教育中學科教學時數過長的弊端,適當減少學科教學時間,增加教學實踐環節。該課程體系的特點是:力求使學生能夠達到漢語言文學學科專業的培養要求爲主,兼顧國小語文教師崗位教育教學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同時,根據一專多能複合型語文教師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國小語文教師培養爲主,兼顧藝體類課程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三、深入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深入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實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要根據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規律和特點,按照師範生的從教能力的需要實施課程內容的重新整合,同時探索與教學內容和要求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古代詩歌欣賞與朗誦”課程改革爲例:

本課程是該專業核心能力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項目課程。第一,通過系統的行業調研和國小語文教師崗位分析確立了該專業崗位的能力需求:言語表達能力、文學欣賞能力、語文教學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第二,確定古代詩歌欣賞與朗誦課程目標: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培養欣賞古代詩歌的能力;培養朗誦古代詩歌的能力;瞭解《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古代詩歌的教學要求,分析國小語文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思路,培養語文教學能力,即識字聽說能力、古代詩歌的閱讀教學能力。第三,根據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內容。由於國小語文教材按照古代詩歌的人文內涵從低段到高段依次安排了歌頌大自然、山水中的哲理、友情、親情等作品。因此,古代詩歌欣賞與朗誦課程打破了以往學科專業課按照時代從先秦到清代分類講授詩歌的設計,共設計了十個學習模塊:模塊一爲基本學習模塊,以訓練學生的基本理論與知識的認知和熟悉爲目的。模塊二至九安排了8個分項學習模塊,按照人文內涵依次爲大自然詩歌、哲理詩歌、春恨秋愁詩歌、親情詩歌、愛情詩歌、友情詩歌、懷古詠史詩歌、愛國詩歌欣賞與朗誦。模塊十是綜合實訓模塊。除第…個模塊外,每個模塊都包括欣賞與朗誦兩個內容。

教學內容的改革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國小語文古代詩歌教學的主要有咀嚼語言讀懂原詩、感悟形象領悟人文內涵、琢磨方法體味藝術、朗誦等4個步驟。實際上,國小語文古代詩歌的教學過程就可以理解爲“一個項目的完成”。本課程通過學習模塊來開展教學,每個模塊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十個學習模塊共同完成課程目標。因此,本課程採用傳統講解法與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如啓發互動、辯論式、項目教學法等。在本課程的分項學習模塊教學中,主要採用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preject teaching)與以往教師爲主導按固定教學內容組織課程教學相對,是以學生爲主體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實施相關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特點在於:將一個相對獨立的現實項目從信息收集、方案設計、組織與實施到績效評價。組建成一個動態的學習系統,由學生在教室的指導和協助下按規定的教學階段自我完成,教學內容則是通過項目的實施進程有目的地進行,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在最終完成項目的同時,漸進地瞭解和把握完成項目每一環節或節點的基本要求與重點難點,從而高效率地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強調在教學中遵循“從做中學”的原則,以職業能力培養爲目標,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項目爲載體,以工作過程爲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學生從模擬開始逐步掌握每一模塊教學要求中的方法和技能,在實踐中加深知識和理論的消化吸收,並內化爲能力。

四、打造學術水平與實踐能力並重的師資隊伍

根據漢語言文學專業“一專多能複合型的國小語文師資”的培養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工作態度與能力是決定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着教師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爲和品格。因此,教師要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師德修養和開拓創新精神。二是學科專業素養。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量劇增,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科不斷分化與綜合。這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橫向知識技能,努力做到“專才”與“通才”的有機統一。三是教育專業素養。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如瞭解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發展性評價理論等,還要會製作cai課件、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四是教師技能要求。實施新課程改革,關鍵在於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主動的探究式,由單一的認知轉向認知、情感同步發展,使教學由單向輸出式轉變爲多向師生互動式的合作式教學。

國小語文教師教育論文 篇八

關鍵詞:國小英語教師專業素質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把英語課程分爲九級目標,其中1―2級是國小階段的目標,4年級學生應完成一級目標,5.6年級學生應完成二級目標。《標準》對實現各級目標具體要能做什麼也作了詳細的描述。要使國小生的英語學習達到以上目標,英語教師的素質是關鍵。作爲一名未來的國小英語教師,究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一、英語專業知識

紮實系統的專業學科知識是構成教師向學生“授業” 的基本內容。英語是國小英語教師的專業,對於從事國小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說,掌握系統的英語專業知識是適應英語教學的保障。英語專業知識一般指英語語言、文學、文化方面的內容,還包括準確而流利的英語語音語調,一定的貼近兒童生活的詞彙量,牢固的語法修辭及文體方面的知識以及本國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社會制度、政治結構、價值觀念等領域的文化知識。掌握這些專業知識是國小英語教師首先要具備的專業素養。

系統而紮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良好的言語技能是國小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語言素質。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英語語音、詞彙、語法、功能、話題、文化修養幾方面。良好的言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幾方面。國小英語教師應具備聽、說、讀、寫等教學理論與技巧,應該具有如何培養兒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具備上好新授課、複習課等課型的良好的專業授課技巧等。國小英語教師必須具有較爲系統和紮實的現代英語語言知識,具備較高的英語聽、說、讀、寫的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只有達到這樣的專業水平,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解答學生提出的與課內外知識有關的問題。學習外語學科的語言知識、基本技能及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加強自己所教語言材料的儲備能力對國小英語教師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理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