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同在藍天下,共享一片愛——中心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同在藍天下    共享一片愛

同在藍天下,共享一片愛——中心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安慶市大觀區海口中心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留守兒童由於多數處在廣大農村的生活邊緣,長期的親情缺失、有效監護的嚴重缺位,使得他們個體在身體素能、情感心理以及道德行爲上出現了諸多問題,呈現出社會性、羣體性特點。據國家民政部統計,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爲1726.29萬人,其中,國小1190.07萬人,佔國小在校生數的12.01%。而這一比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校顯得更高,僅就海口中心學校而言,這一比例高達46%。

關注這一特殊羣體,關心每一生命個體,不僅是對國家、民族、社會負責的體現,也是學校“人文關懷、育人爲本”教育理念內在需求。讓每一個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多年來,我校以“同在藍天下,共享一片愛”爲主題,具體落實“九個一”關愛機制,漸趨形成“一一四四”關愛工作模式,爲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正因如此,海口中心學校於2013年被安徽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示範留守兒童之家稱號,被《安慶日報》褒譽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觀察樣本”。

一、強化領導,健全組織

爲了強化我校“留守兒童”工作,學校成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組長,分管校長擔任副組長,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少先隊全面配合,健全組織,完善機構,確保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實到位。 

學校制定了系統的管理制度。明確的工作職責,科學的工作計劃,使關愛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我們把班級、團隊作爲關愛“留守兒童”主陣地,讓責任心成爲教師關愛工作的愛心起點。爲此,我們定期召開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專題會議,開展關愛工作專題培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學習工作理論,交流工作方法,總結工作經驗,讓所有老師自覺成爲理念先進、方法科學、行動到位的愛心使者。在市區團委、婦聯的關懷指導下,我們健全了關愛工作組織機構,形成了“以中心學校爲關愛工作中心、以兒童之家爲關愛工作基地、政府主導、企業幫扶、高校結對、家庭配合”的立體關愛工作網絡。

二、全面掌握留守現狀

海口鎮是農業大鎮,外出務工人口衆多,留守兒童成爲當地農村教育中的突出問題。在海口中心學校所轄7所完小、1所初小的1801名在校學生中,“留守兒童”有828人,高達45.97%。其中中心本部在校學生968人,留守兒童達361人。這些留守兒童大體分爲三種類型:一是隔代監護型,即父母均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監護撫養;二是寄居監護型,即由親朋長輩代理監護;三是無監護型,即獨自自理。他們的生活不穩定,缺失父愛母愛,心理狀態堪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爲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三、健全檔案,規範管理

爲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我鎮各校認真開展對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結合學生學籍管理,爲每個留守兒童建立詳實的八項檔案。基本內容包括:留守兒童信息彙總、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登記、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卡、三特兒童(特困生、特長生、特殊學生)登記、留守兒童活動登記、班級關愛活動記錄、留守兒童成長特殊事蹟和案例分析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動態管理,並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有關內容。通過留守兒童檔案資料的建立,讓教師掌握了每位留守兒童詳細信息和生存現狀,使關愛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從而促進我校留守兒童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和系統化建設,全面提升我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成效。

四、加大投入,構築愛巢

我鎮各校教學用房不足,硬件設施較差,但各校都力爭創造條件,爲留守學生開闢各種活動場所、添置活動器材,竭力爲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提供物質保障。2008年9月,在共青團安慶市委的關懷下,海口中心學校本部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安慶市立醫院捐資6000元,爲“留守兒童之家”添置了電子琴、乒乓球檯等器材,學校爲“留守兒童之家”購置了圖書。海口中心學校從最初的“一家”開始建設,逐步建立藝術室、體育室、心理諮詢室、親情聯通室、圖書室、閱覽室、多功能室等活動室,形成“七室一廳” 的大家格局。2016年學校創建“鄉村少年宮”,又將新建的科學實驗室和電腦室納入“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序列,進一步完善“家”的建設,使它成爲我校留守兒童日常讀書學習、心理輔導、娛樂活動的主要空間。

民生工程東風勁吹,留守兒童之家在海口鄉村各個角落相繼建立。以中心學校現在的“鄉村少年宮”爲關愛教育研究活動中心,先後建立了皖江、海口、鎮江、培文、保嬰、義湖、引河7所村小校內留守兒童之家,“1+7”輻射狀關愛活動平臺既是學校開展日常活動的教育空間,又成爲了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豐富農村社區文化的有效着力點。學校充分發揮團隊組織管理功效,發揮教育人力資源長項,憑藉“1+7”關愛活動平臺空間優勢,着力滲透“家文化”,學校負責做好在校留守學生的關愛工作,同時協助政府,主動抓好學前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從而在全鎮形成分工明確、相互協作、齊抓共管的有效機制。我校留守兒童或離學校較遠,或無人接送,往返不便,中午學生在校外胡亂吃一頓,既吃不飽,也不衛生,成爲留守兒童家長十分擔憂的大問題。2009年以來,各校紛紛拆除了陳舊的煙土竈臺,購置了液化氣竈,相繼成立留守學生食堂,爲留守兒童提供午餐。2009年9月,中心本部積極籌措資金30餘萬,興建留守兒童餐廳並投入使用,配備一位專職的管理人員和三位持健康證的專職炊事員,組織全校教師輪流值日,爲300餘名留守學生提供安全營養的午餐和細心體貼的服務,讓個個孩子既吃得飽又吃的好,家長在外務工更加放心了。近三年學校全面啓動各村小留守兒童餐廳改造計劃,進一步優化了留守兒童的就餐問題。

以前我鎮私立托幼機構混亂、學前教育缺失,外出務工的家長對留在家中的幼兒極不放心,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城裏孩子一樣進入規範的幼兒園,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

2009年9月,我校在公用經費相當緊張的情況下,投資近30萬元,將原西中國小改建成一所標準化的幼兒園,海口中心學校幼兒園成立。2012年3月鎮江國小幼兒園改擴建項目落實,家長紛紛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教育,目前兩園入園兒童達365人,其中留守兒童達200餘人。同時,全鎮其它各校也根據自身實際,創辦學前班,致力將留守關愛工作向學前延伸。學校積極鼓勵扶持民辦幼兒園,規範民辦園的辦園行爲,提高民辦園保育水平。2015年9月,爲了優化學校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的辦園機制,學校大刀闊斧對中心學校幼兒園進行改革。在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的批准、幫助下,率先啓用了“公建民營”的辦園模式,進一步改善了中心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形成一個以公辦幼兒園爲示範,村國小前班、民辦幼兒園爲補充的幼兒教育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全鎮近 700名學齡前留守兒童享受學前教育,公辦幼兒園的創立、《行動計劃》的落實迎來了我鎮幼兒教育發展的春天,爲我鎮留守幼兒的保育、成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注重常規,呵護成長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在生活上缺少照顧,心靈上缺少撫愛,對他們的關愛工作,是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我校將這項工作納入常規管理,抓實抓細。班級中,老師們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厚愛一分。“留守兒童”由於缺少與父母的交流,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礙,老師總是關注他們的變化,經常與他們促膝談心,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使他們享受到父母般的師愛,像其他學生一樣快樂的學習。班級還開展特殊學生關愛活動,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在看似簡單的“問一問”、“拉一拉”中營造了濃濃的愛的氛圍,每個班集體都成爲“留守兒童”享受愛的家園。

家訪是走向留守兒童世界的通道。爲此,我校還制定了具體的“留守兒童”家訪制度,教師實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訪,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農村的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科學地教育留守兒童。學校每學年舉行家長會、家教經驗交流會,讓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瞭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學習情況,普及家教知識,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給孩子少一些責罰多一點愛。

“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是學校、家長的共同心聲。由於“留守兒童”沒有家長接送,爲了學生路途中的安全,學校實施路隊護送制度,每天安排教師將他們護送到安全路段。對放學乘車回家的孩子,我們將乘車學生人數、乘車方向、司機姓名、司機聯繫方式、車牌號碼等都詳細登記。爲了避免學生擠車搶位等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我們將所有乘車的學生按方向、乘車車牌進行了分組,並設立正副小組長,每天對自己小組的同學進行管理,確保孩子們平安無事,也讓他們在外務工的父母放心。學校適時召開學校、司機、“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專題座談會,要求司機嚴禁超載、安全駕駛、及時接送學生,請“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配合學校進行安全教育。每學期,學校還邀請交警部門到學校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講座,不斷增強留守學生的安全意識,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教師還通過電話、網絡視頻等方式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介紹孩子的點滴進步,共同探討孩子存在的問題。“留守兒童之家”裏,留守學生不僅可以與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親情對話,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與他們面對面的心心交流,現代網絡讓母愛親情超越了時空的阻隔。

這些常規工作紮實細緻地開展,讓每一個留守兒童在學校都能享受到家一般的溫暖,享受到父母一樣的愛護,滿足了孩子們的情感需要,促進了孩子們的心理成長,也使我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逐步走上正軌。

六、五老精神,關愛後代

顧秀蓮在2010年中國關工委成立20週年紀念表彰大會上將“五老”精神概括提煉爲:忠誠敬業、關愛後代、務實創新、無私奉獻。“五老”精神的提出,彰顯了退休老同志崇高的精神風貌和關愛後代的責任擔當,體現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要求。爲此,學校與區關工委、區教育局關工委、鎮關工委合作,挖掘“五老”資源,充分發揮“五老”作用,建立了一整套的“五老”關愛機制。首先,通過區關工委聘請德育報告團的老幹部們來校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德育教育等宣講,多年來,有數位老幹部、老紅軍到校開展了德育報告會。其次,學校還與鎮關工委合作,走訪各村“五老”並與他們進行了深入交流,確定了一批有奉獻精神的“五老”名單,充分考慮“五老”的年齡層次、區域範圍,就近與身邊的留守兒童進行配對,更便於他們開展幫扶活動。目前,經過努力,學校已經聯合近20位“五老”與50多名留守兒童結對,並不定期的開展了幫扶活動,進一步解決了留守兒童節假日開展活動的空白。

七、豐富活動,豐盈生命

留守兒童雖然缺失了家的溫暖和父母的關心,成爲特殊的羣體,但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家”,老師就是他們最知心的“父母”。

首先,學校藉助鄉村少年宮,以“留守兒童之家”爲基本活動場所,每天中午,少先隊組織留守學生到“留守兒童之家”開展活動,愛好音樂的可以彈琴,喜歡體育的可以打球,小書迷可以盡情地在書海中遨遊,還有專門的老師指導他們練書法、習丹青。“留守兒童之家”時刻充滿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留守兒童不再寂寞、不再孤單。學校每年都針對“留守兒童”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專項特色活動,組織孩子們積極參與,讓留守孩子與同學們共同體驗、感受成長。爲弘揚社會主義正氣,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結合“明德教育項目”,每年,少先隊都開展學生誠信、勵志、厚德、愛國等主題作文比賽。每期,我校都有二百多名留守學生作品參加比賽,在活動中,留守學生表達同學情,感受父母恩,發現社會美,淨化了留守學生幼小的心靈。

在局團委組織的大觀區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演講比賽中,我校的留守兒童秦婷婷同學,以一個“留守兒童”的視角描繪了家鄉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變化,讚頌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奮鬥歷程和輝煌成就,她那熱情洋溢的演講,贏得了陣陣掌聲,最終力挫羣雄,勇奪冠軍。每逢清明節,學校都會組織留守兒童參與祭掃渡江烈士墓,讓他們瞭解革命烈士的光榮事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感悟今天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立志將來爲祖國多做貢獻。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都是社會上的弱勢羣體,每學期,少先隊都會組織留守學生到敬老院慰問老人,他們給老人買去水果糕點,幫老人打掃衛生,爲老人表演精彩的節目。讓留守學生從小接受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教育,懂得自己不僅收穫愛,更要用愛去回報社會。

2009年4月,海口中心學校組織留守學生到安慶市民廣場、蓮湖公園春遊、踏青。2010年4月,少先隊組織留守學生春遊龍山,聆聽龍山風水。2011年4月組織學生參觀獨秀園,瞻仰偉人追慕先賢。2012年4月,學校組織學生參觀安慶飛機場,感受祖國航天事業的突飛猛進,增進留守學生祖國榮譽感和時代使命感。這種實踐活動讓從未走出家門的“留守兒童”認識了外面的世界,拓寬了知識的視野,豐富了生命,提升了境界。在每年的陽光體育活動中,留守學生積極鍛鍊、堅忍不拔,學校運動場上,他們是英姿颯爽,佳績頻傳。2009年鎮江國小陽光體育活動獲安徽省三等獎,他們收穫的是健康和快樂,更有堅毅和頑強!2015年學校組織開展了美術學科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孩子們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畫出美麗家鄉。爲此,《安慶日報》和《人民日報》分別以“畫春天 贊家鄉”和“走出校園畫春天”爲題進行了報道。

在2009區教師節詩歌朗誦會上,由我校教師和留守孩子同臺演出的《大愛無邊》,展現了海口教師全心全意愛護留守兒童、無私奉獻於關愛工作的感人事蹟,表達了留守孩子對老師和學校的無限感激和眷戀之情,被評爲區優秀作品。由留守兒童表演的大型舞蹈《祖國你好》,成爲大觀區第三屆校園藝術節的壓軸戲,舞臺上,我校的留守兒童精彩表演,一點都不比城裏孩子遜色,他們以恢宏的氣勢、優美的舞姿和燦爛的笑容,向觀衆展示:“留守兒童”同樣陽光。2015年學校自編自導的情景劇《老師去哪啦?》在安慶市校園文化藝術展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並在同年的安慶市“春滿桃園”小春晚節目中亮相。2016至2018年三年間,我校學生積極參加安慶市青少年黃梅戲電視大賽,留守兒童胡優雅同學在連續三年的比賽中都脫穎而出,順利進入決賽,獲得優異成績,數次接受電視臺採訪。

“我活動,我快樂,我健康!”豐富的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有效載體,在活動中,留守孩子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知道自己被別人關愛,懂得去關心別人,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學會克服生活中困難,從而養成健康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2010年5月30日,我校在安慶市體育館舉辦了《讓留守兒童沐浴雨露陽光》專場演出,演出展示了留守兒童的才藝,體現了關愛留守兒童的素質教育成果,市、區、鎮和各單位的領導以及學生家長親臨觀看,交口稱讚,取得巨大的社會反響。

“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有效載體,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認真落實每天鍛鍊一小時工作方案,積極開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隨着大課間活動的不斷開展,全校學生體質得到不斷的提高。2015年9月,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新建了塑膠運動場,爲此,於2016年5月學校成功舉行了海口中心學校全鎮首屆國小生田徑運動會。2018年5月成功舉辦第二屆全鎮國小生田徑運動會。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獲得全國足球實驗學校和全國啦啦操實驗學校稱號。結合學校特色並藉助少年宮的平臺,積極開展足球、啦啦操等運動項目並取得優異成績。2016年,在第一屆中國小生足球聯賽中,我校足球隊取得國小組女子冠軍;2017年,在第二屆中國小生足球聯賽中,我校足球隊取得國小組女子季軍;2018年,在第三屆中國小生足球聯賽中,我校足球隊取得國小組女子亞軍;在2017年的中國小生啦啦操比賽中,我校啦啦操隊取得國小乙組季軍。在發展科技運動方面,學校也高度重視,多年來學校一直都安排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航模訓練,每屆的錦標賽中,學校航模隊都能取得較好的成績。2015年的第十三屆航模錦標賽中,雖然沒有獲得團體獎項,但是學校航模隊是所有參賽隊中運動員最少,取得名次比率最高的代表隊。2016年的第十四屆航模錦標賽中,全體師生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刻苦訓練,積極參賽,獲得團體總分第三名的佳績。

八、志願行動,幫扶結對

爲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使農村留守孩子享受同等的優質教育,大觀區自2005年區劃調整以來即啓動教育幫扶工程,實施城鄉學校結對、學生結對、城區教師支教、大學生頂崗支教等幫扶舉措。數年來,有近百名大學生志願者來校頂崗支教。同時,海口鎮在局域內正穩健推行教師志願輪崗制度,鼓勵中00青年教師赴邊遠學校支教,讓邊遠學校孩子享受同等資源,爲邊遠學校留守兒童奉獻一片愛。在中心校團支部的倡議下,先後有數十位中青年志願者走進支教行列。

2011年9月團市委再次熱心組織安慶師範學院大學生青年志願者來我校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外語系十位大學生志願者與海口中心學校張杉杉等十位留守兒童結爲幫扶對子,高校志願者對留守兒童從課業到心理進行全方位輔導,在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下孩子們一定會樂觀自信、健康快樂的成長。

九、社會關懷,沐浴陽光

社會各界也沒有忘記留守兒童。安慶石油公司的幹部職工,來到我們學校,瞭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跟留守兒童“手拉手”。他們帶留守兒童遊安慶、逛公園、吃麥當勞、買學習用品,使留守兒童感受到愛就在身邊。2009年10月由市僑聯牽手上海德正化工有限公司捐贈價值20萬元1700套課桌椅項目得以落實,解決了我鎮學生尤其是邊遠地區留守兒童自帶課桌椅的問題。2011年4月安慶市委組織部已故老幹部捐款10萬元援建杏芬圖書館,爲留守兒童再添一塊精神綠地。2012年初春,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對貧困留守兒童進行資助和幫扶。安慶民建20多名委員爲留守兒童捐贈一大批學習文化體育用品;民進胡桂友委員爲貧困留守兒童捐助現金4000餘元;民進委員陶鳴爲留守兒童義務送教,免費開設電子琴班;興利達集團葉復興先生幫扶結對兩名留守兒童,捐資 10000元,大愛助學。 “綠地關愛每一天春蕾行動”、“安慶電視臺看點800暖冬行動”、“春蕾計劃春蕾橋”等愛心資助、愛心幫扶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孩子們的心田。

2010年5月28日,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俊率省政府八個廳的領導來我校視察留守兒童工作。張主任一行帶來了黨和政府的濃濃關愛,領導們視察了留守兒童之家,與留守兒童談心,與留守兒童家長通話,對我校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肯定。2010年9月29日,省政協教育界別30多名委員到我校進行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專題調研,楊玉華副祕書長爲我校“留守兒童之家”欣然命筆:快樂家園。2011年3月15日團中央志工部廖懇副部長、團省委副書記周密等領導來校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進行調研。2011年5月31日安慶市委書記朱讀穩來校慰問少年兒童並對留守兒童工作進行指導,跟留守兒童度過一個愉快的兒童節。2014年6月17日團市委書記鄭志來校慰問留守兒童並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進行了調研。市教育局、團市委以及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考察、檢查學校教育民生工作,對學校留守兒童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社會關愛、領導關懷,留守孩子沐浴在黨和社會的陽光雨露中。

十、正視問題,展望未來

我校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爲了使留守兒童接受優質同等教育,實現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我們從制度到實施,從實踐到理論都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安徽青年報》2011年8月3日刊文《送給留守的孩子一個快樂的家》,2012年1月11日《安慶日報》以整版篇幅《留守兒童的另一個家》,2014年5月22日《安徽日報》通訊《讓留守兒童共享一片愛》分別對我校留守兒童工作予以專題報道。2011年12月4日,由安慶市委組織部和安慶電視臺聯合拍攝的我校留守兒童關愛主題宣傳片《同在藍天下 共享一片愛》在安慶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黨的建設”欄目播出。2012年1月17日,安慶電視臺看點800欄目對我校留守兒童進行採訪並節目播出。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一個新鮮課題,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我校留守兒童工作實際來說,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和發展。

由於海口鎮地廣人多,留守兒童居住分散,難以集中管理、開展關愛工作。在硬件設施上,到目前爲止,中心本部現有的“留守兒童之家”已擴展建設成“鄉村少年宮”,如體育活動室、藝術活動室、親情聯通室、圖書閱覽室等,並且添置了相應設備器材。但海口鎮其它村小“留守兒童之家”缺乏基本的活動場所,所以需要加大創建力度,爭取全鎮各完小 “留守兒童之家”拓空間、上規模,使關愛立體化,凸顯關愛“家文化”。

在工作理論上,還要堅持我校的“九個一”制度,組織全體教師加強探討。首先要通過報刊、書籍、電視、網絡等途徑加強工作理論和工作方法的學習,及時總結學習收穫,結合我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實際,加以運用,進而完善我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理論。其次,要組織教師對日常工作進行反思,發現問題、找出差距、總結經驗,形成我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一整套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最後,還要大力開展工作理論的研究,通過工作論文評比、關愛研討交流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

總之,我校的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在多方協作、羣策羣力下,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要使這項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大力支援和切實關心。學校將會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讓他們都能快快樂樂學習、健健康康成長。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留守兒童一定與其他孩子一樣“同在藍天下 ,共享一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