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信息簡報

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報告多篇

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受市政府委託,現將我市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作如下彙報,請審議。

一、工作進展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立足安康資源環境稟賦,堅持生態立市戰略,把生態創建作爲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結合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移民搬遷等,深入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加強領導,強化農村環保工作職責。農村環境保護是一項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民心工程,關係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事關老百姓的福祉。一是成立領導機構。市政府成立了農村環保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主要負責生態創建、農村環境污染防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礦山生態保護、重金屬污染土地治理等工作。二是召開專題會議解決農村環保突出問題。市政府堅持每年都要召開全市農村環境保護暨生態創建工作會議,表彰先進單位,總結交流經驗,安排部署工作,明確全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工作和推進措施,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快生態安康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決了生態創建及農村環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建立健全了農村環保工作考覈機制。市政府堅持把生態創建和農村環保工作納入年度考覈,進一步夯實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職責。在新一輪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中,市環保局增設了自然生態保護科,石泉、鎮坪、旬陽等縣區也設置了相應的機構,增加了人員編制。絕大多數鄉鎮明確了抓農村環保工作的分管領導,確定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全市上下將生態創建和農村環保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機結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領導機制、工作機制和考覈監督機制,爲凝聚創建工作合力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統籌規劃,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我市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作爲重要內容納入《“xx”環境保護規劃》中,並制定了《安康市生態創建工作方案》,明確了農村環保的主要工作和考覈指標。一是開展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能源”建設爲主要內容的生態鎮、村的創建工作,以點帶面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二是加快城鎮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處理”的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不斷提高農村垃圾處理水平。三是積極推廣農村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發展農村沼氣爲重點,多種能源互補,建立農村清潔能源體系,加快推廣適合農村發展的清潔、環保、節能新型能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和污染源產生,確保農村清潔環保。四是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目前旬陽汞礦區、白河鉛鋅礦區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分別投資5920萬元、1326.5萬元開展了相關治污技術的試驗研究,初步建立了重金屬綜合治理技術體系,完成了部分示範樣板建設和示範推廣任務。五是全面推廣測土施肥,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化肥。教育農民積極回收廢舊農膜、肥料包裝和農藥瓶等。六是加大二區一園建設力度。全市建成自然保護區1000餘平方千米,風景名勝區268平方千米,森林公園360平方千米。

(三)搶抓機遇,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漢濱區、嵐皋縣、寧陝縣被定爲全省首批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縣,項目總投資約1.4億元,分三年實施。去年中省共下達三縣區項目資金1325萬元,集中連片整治 5個鎮、24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目前項目進展良好。同時,漢陰、石泉、寧陝三縣68個村開展了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漢濱、旬陽兩縣區17個村實施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其他各縣不等不靠,統籌各類資金用於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自2022年以來,全市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530個,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460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 604個。通過實施各類農村環境整治項目,使農村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生活環境大爲改觀。

(四)防治並舉,嚴控農村地區工業污染。一是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嚴格環保審批和“三同時”制度,防止借產業升級、調整結構等由頭使污染由城市向農村地區轉移。全市近年對17項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進行了否決。二是調整鄉鎮工業區佈局,實行居民進區、工業入園的原則,實施工業區企業產業升級、技術改造、污染治理相結合。三是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實現達標排放。全市有重點涉水企業排污口73個,尾礦庫32座(重金屬尾礦庫14座,非重金屬尾礦庫18座),環境風險企業132家,其中重大風險10家,較大風險53家,一般風險69家。去年以來,全市共關停了31家企業,對11家企業實行了停產整治,限期整改96家。四是開展礦山開採秩序整頓。去年以來,全市先後開展了打擊非法採礦行爲專項行動,共關閉無證礦山3家,遏制了亂採濫挖的勢頭,部分礦山生態破壞得到恢復。

(五)加強監管,確保農村飲用水源安全。一是加強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指導和監管,完善各類標示牌、界樁及警示標誌,堅決依法關停或搬遷飲用水源區內的污染源,確保飲用水安全。二是開展了打擊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衆健康專項行動和“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對全市36家重點涉水企業進行了現場檢查,責令停產治理6家,限期整改15家。三是加快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建立健全污水處理的管理、監督、運營體制,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確保飲用水安全。目前,9縣區污水處理廠均已試運行。

(六)突出重點,加快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我市是全省畜禽養殖大市,畜禽養殖產業已成爲我市農業產業中的支柱產業。我市畜禽養殖污染已成爲農村環境主要污染源,污染投訴較多。據統計,全市有養豬戶30餘萬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445家。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廣“生豬養殖—糞污治理—有機肥生產、沼液還田—農作物生產”等生態養殖和循環經濟模式,實施綠色環保技術,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作爲整治重點,積極制定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確保污染治理達到相關技術規範。2022年,全市共有21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完成了污染治理設施建設,20家制定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實施方案。

(七)整合資金,推進農村環保工作進程。一是積極組織申報項目,爭取中省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環保部門積極組織申報“以獎促治”、“以獎代補”農村環保項目,爭取中央、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工作。2022年以來,累計實施農村綜合整治項目840個,爭取中省農村環保資金1.2 億元。二是堅持城鄉統籌,破解農村環保資金難題。市政府確定市級財政拿出100萬元用於生態縣創建獎勵,縣區每年從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中切塊10%用於農村環保和生態創建工作,並將此項工作列入年度市縣區政府環保目標任務書進行重點考覈。各縣區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全面建立了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環保專戶,制定了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整合捆綁中省農村環保、沼氣、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項目資金,用於鄉鎮、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沼氣建設、生態恢復和水源地保護。通過建立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環保專戶,有效解決了抓農村環保工作缺少資金支持的難題,調動了縣鎮村三級抓農村環保工作的積極性。三是抓移民搬遷機遇,改善農民生活環境。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中省移民扶貧政策,結合新農村建設機遇,對處於自然條件惡劣、地質災害地帶的村組,實行整村組生態移民搬遷,促使人爲活動造成的生態“傷痕”得以休養生息,生態移民獲得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在建設規劃上,注重在移民新村選址、飲用水源方面把好關口。在建設內容上,以增設排污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爲重點,提高新村綜合建設成效;在建設方式上,將新村與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銜接,提升了新農村建設的水平和效果。“xx”以來,全市各級累計投入移民搬遷專項資金3.5億元,完成生態移民搬遷1.38萬戶5.6萬人,建設了64個標準化移民新村,建成漢陰縣雙乳鎮、寧陝縣皇冠鎮、平利縣龍頭村、漢陰縣三同村等一批標準高、設施全、環境好的生態村鎮。生態移民爲改善我市農村人居環境、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開闢了新的道路。

(八)典型帶動,開展生態創建活動。開展生態創建活動是創建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的重要考覈指標。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生態安康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強組織協調,細化分解落實,完成 “十百千”生態創建工作任務。截止目前,寧陝、旬陽兩縣已被命名爲國家生態示範區,平利縣、嵐皋縣、漢陰縣創建省級生態縣已通過省級專家技術評估,其餘五縣區全面啓動省級生態縣創建。全市已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生態村4個;省級生態鎮17個、生態村26個;市級生態鎮114個、生態村95個,縣級生態鎮164個、生態村1800個。爲“xx”末全市實現“十百千”生態創建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夠,羣衆環境意識亟待增強。部分領導幹部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到建設“生態、文明、和諧”的新農村的目標要求上來,基礎設施投入、農村污染控制等問題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對羣衆宣傳教育引導力度不夠,環境意識淡薄,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農村環保欠帳較大,環保設施建設滯後。長期以來,“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點源、輕面源”的環保城鄉差距十分突出,農村環保欠賬過多。隨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數量連年劇增,不少鄉村出現了“垃圾圍村”和“污水橫流”之勢,已成爲新農村建設中一個不可迴避的難題。全市絕大多數村鎮基本無環保基礎設施,農村污水大多就地排放,生活垃圾亂堆亂倒。

(三)管理機制不完善,農村環保工作基礎薄弱。十縣區普遍存在人員少、配備弱的狀況,縣鎮兩級還沒有專門的農村環保日常管理機構,未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缺乏必要的監測、監察設備和能力,經費短缺,制約了農村環保工作的開展。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涉及多個管理部門,業務和職責交叉重疊,部門之間工作上缺乏協調。特別是村鎮環保工作力量薄弱,傳統的機構設置和人員力量不能適應日益繁重的農村環境監管工作需要。

(四)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不足,長效管理難度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嚴重短缺是制約我市農村環境整治的瓶頸,儘管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投入,縣區每撥出資金用於農村環境整治,但因農村點多面廣,具體到村的資金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環境整治的需要。資金的緊缺使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只能分村、分步進行,也決定了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艱鉅性和長期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農村生態建設監管機制。細化分解各級各部門依法履行農村環境保護責任,將生態保護作爲各級領導幹部考覈的重要內容,推行領導幹部任期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以生態創建爲載體,建立政府統一領導,環保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按照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先行、公共服務配套、生態環境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加快編制和實施農村生態建設規劃。要增強基層環保工作力量,逐步建立縣、鄉、村三級環保工作網絡。加強基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配備必要的監測設備和技術人員,建立常規監測評價體系和信息系統,定期公佈區域環境狀況,提升監管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的農村生態建設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督促縣區切實落實好每年從財政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中10%用於農村環保和生態創建工作的政策。加強管理,整合各部門的生態建設項目資金,優先集中用於重點鄉鎮的生態建設。設立農村污染防治基金,專門用於農村污染防治科技示範點、示範項目的建設補助。對污染減排、污染源治理、村莊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實行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採取財政貼息、投資補助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村生態建設,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資爲導向,農村與企業投入爲主體,信貸投入爲補充的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的農村生態建設投入新機制。

(三)加大農村環境執法力度,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切實加大對現有鄉鎮企業的監管力度,嚴格“三同時”監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爲。對新上項目,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快小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農村垃圾“戶收、村運、鎮處置”的垃圾處理模式,提高農村垃圾處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處理能力。因地制宜加大對大中型沼氣池建設過程中的規劃和資金、技術扶持力度,同時制訂畜禽養殖小區排污處理辦法,確保養殖廢水達標排放,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發展生態農業,綜合採取技術措施、工程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四)加大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普及宣傳。環保、農林、規劃、水利、城建等相關部門、各縣區和鎮及各個新聞媒體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的力度,紮實開展生態文化進村活動。把保護環境灌輸到每個村民頭腦中,不斷提高他們的環境意識,讓農村明白什麼是環保,爲什麼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通過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他們革除陋俗,樹立文明新風,從而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羣衆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聽取和吸納各位委員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切實解決好農村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農村環保工作水平,爲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做出新的貢獻。

【第2篇】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

赴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考察報告

一、概況

經國家外國專家局批准,中國人才交流協會組織,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湖南、重慶、廣東、陝西等省(市)、州、縣從事農業管理、科研、推廣等方面19位專家、領導組成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節水農業培訓團,於2002年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國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xasstate)、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d.c.)等地進行了培訓考察。

培訓團分別聽取了er博士、terryovalle博士、lesdvidoff博士、ulat博士、劉建潮教授、陸國先教授等所作的關於加州水資源利用及節水農業、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德州農業投入品(農藥)的登記管理、美國農業及其政府的農業政策、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地位與作用等專題講座,系統地瞭解了美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節水農業的基本情況及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特別是美國政府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所採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培訓團還考察了加州大學davis分校、德州農工大學及其試驗站、德州fortbend縣農業合作推廣站及家庭農場、美國pac生物技術公司等,參觀了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加州水利廳、德州農業廳等部門和單位。

在美期間,培訓團按照培訓計劃,採取室內培訓與實地考察、授課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順利完成了各項培訓任務。所有團員能遵守外事紀律,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學員之間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通過培訓,大家認爲,雖培訓時間很短,但學到了不少知識,這些知識又能在自己工作崗中位應用,對今後工作有很大幫助,總體收穫很大。

二、主要收穫

(一)美國十分重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強調依法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美國自從早期移民開墾土地,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破壞以後,就着手對防治土壤侵蝕、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方法、技術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並通過立法,重視和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1953年首次頒佈了《水土保持法》,對土地開墾、耕作、工礦建設等帶來的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做了相應的規定,由於形勢發展,新的問題出現,後又作了多次的修訂,同時,其他法律法規,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也作了規定。如1936年頒佈的《防洪法》、1937年《標準土壤保持地區法》、1939年《農業撥款法》、1954年《農業保護和防洪法》、1956年《水土保持與國內分配法》、1962年《食物與農業法》、1969年《自然資源保護法》、1973年《公共法》、1976年《國有森林保護法》、《露天採礦植被恢復法》、1977年《水土資源保護法》、《清潔水法》等等。

另外,各州、縣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地方立法,完善聯邦法律法規。這樣美國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法律法規體系,不僅明確了政府機構和公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權利、義務和職責,而且有效地保證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第3篇】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自查報告

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自查報告 “十八大”以來,xx區環保局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以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工作爲主線,以提升區域環境質量爲目標,狠抓總量減排,突出污染防治,加快生態建設,優化環保服務,強化環境監管,提升環保能力,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污染減排目標,我區環境狀況明顯改善。現將xx區生態環境保護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強力推進總量減排,全面完成減排任務。一是制 定好減排計劃,做好增量測算,明確減排責任,切實做到“增減平衡”;二是積極對上爭取污染治理資金57萬元,幫助減排項目單位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完善好污染治理設施;三是對所有建設項目,都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行使好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把住關口,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有效地控制新建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過快增長;四是加強對減排項目單位和排污企業的監管,確保治污設施正常運行,確保達標排放,全面完成減排任務。

【第4篇】關於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的調查報告

根據自治區發改委批准的調研計劃,我會組織自治區和有關盟市的老同志、老專家組成調研組,對我區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調研組自7月13日至9月28日,先後深入到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的16個牧業旗開展了實地調查,廣泛聽取了當地有關部門和幹部羣衆及部分廠礦企業的意見。經過反覆討論研究,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區礦產資源的開發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我區是礦產資源大區。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種礦產中,我區已發現各類礦種135種,探明儲量的有83種,其中有5種位居全國第一,居全國前三位的有28種,有67種居全國第十位。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佔全國90%以上,居世界之首,特別是煤炭資源十分豐富,遠景儲量7000多億噸,保有儲量2981.5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預測石油儲量2030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7903億立方米。可利用風能總功率1.01億千瓦,居全國首位。此外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以及建材、化工原料等非金屬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潛在的經濟價值巨大。

奎年來,隨着西部大開發和“資源轉化戰略”的實施,全區各地加大了資源勘探和礦產開發的力度。通過政府投入、招商引資、信貸支持、企業及社會投資等,加快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促進了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生產化,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交通、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的大幅提升,地方經濟實力和財政收入顯著增強,農牧民收入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昔日貧困落後的鄂爾多斯的崛起、錫林郭勒的騰飛,最能說明問題。這次我們通過對錫林浩特市、東、西烏旗、烏審旗、鄂托克旗、達茂旗等地的實地調研,無數典型和事實證明,礦產資源開發對拉動牧區經濟乃至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概括地講,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礦產資源開發促進了牧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快速發展。長期以來,牧區以傳統的畜牧業爲主,經濟結構單一,二、三產業非常薄弱;其次是經濟成分單一,基本是以牧民家庭承包經營爲主。礦產資源的開發,不僅帶動了二、三產業迅速發展,而且引進了不少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民營經濟、股份制經濟,既爲繁榮牧區經濟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動力,也爲農牧民就業和增收拓寬了渠道。去年,錫盟農牧民來自非農收入達到184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鄂爾多斯市農牧民人均收入7052元,其中非農收入超過農牧業收入。西烏旗三次產業比重由2022年的51:21:28轉變爲去年的14:71:15,地方財政總收入達8億元 ,年均增長87%。據調研組調查,凡礦產資源富集、開發較好的牧業旗,現在工業經濟已成爲地區的支柱產業,第二產業稅收成爲當地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牧區經濟型態和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二是礦產資源開發增強了地方經濟實力,拉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建設,促進了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烏審旗通過天然氣和煤炭的開發,推動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由牧業大旗變成了工業大旗,去年財政收入達到12.5億元,今年可能會突破15億元。鄂爾多斯市預計今年gdp將達到2022億元、財政收入400億元、可用財力達180—190億元、城市居民收入可達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可達8000元。地方經濟實力的增強,不僅加大了交通、電力、城市建設、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對牧民上學、醫療、養老保險、移民安置和生產、生活等方面補貼標準大幅提高。西烏旗2022年以來,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5.8億元,城鎮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熱率分別達到96%和60%;累計投資公路建設13.6億元,完成省臼、縣際公路355公里,蘇木嘎查公路650公里,交通狀況有了根本改變。在這次調研中,各地城鄉面貌和羣衆生產、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鉅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是礦產資源開發爲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有力支持。牧區旗市區爲加快實施退牧還草等生態建設的步伐,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擴大禁牧休牧範圍,延長補貼期限。達茂旗爲在全旗推行全面禁牧,每畝草場市旗政府補貼5元,僅這項支出每年達1.2億元。西烏旗爲了支持牧民冬羔早出欄以減輕夏秋對草場壓力,對7月15日以前羔羊收購予以價外補貼,一年財政支出達2380多萬元。爲了恢復和保護草原生態,減輕草場壓力,不少地方政府對轉移安置牧區人口和禁牧休牧輪牧等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如:解決移民住房、就業培訓、子女上學、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和資金補貼等。由於資源開發拉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財力明顯增強,爲牧民轉移、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供了經濟保證,部分牧區草原生態得以修復、局部地區生態惡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轉。2022年鄂爾多斯市植被覆蓋度達到75%,而2022年僅不足30%;烏審旗植被覆蓋度達78%、森林覆蓋率達30.24%,而上世紀70年代僅不足7%。

四是牧區礦產資源開發推動了牧區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礦產資源的開發及現代工業的興起,對傳統的放牧畜牧業生產方式及廣大牧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思想觀念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使牧區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錫盟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以重點項目帶動基地建設、以基地建設帶動生產力佈局調整,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和工業園區集聚。在工業經濟的強勁推動下,財政收入得到快速增長,2022年財政收入達51億元,僅投入“三農三牧”資金達11.3億元,是2022年的13倍,工業反哺農業能力明顯增強。2022年全盟城鎮化率達55%,較2022年提高12.7個百分點,城鎮經濟總量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88.1%。“三化”的快速推進,拓展了就業渠道爲農牧民轉移創造了空間和條件,2022年以來,全盟穩定轉移農村牧區人口12萬人。

二、部分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重挑戰

在充分肯定礦產資源開發對促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巨大作用和歷史功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部分牧區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如何切實做到開發與保護並重、發展與環境“雙贏”,是我區面臨的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目前有的地方在礦產資源開發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低水平重複、盲目無序、一哄而上等問題,不僅破壞浪費了寶貴資源,而且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牧民意見多,潛在的風險大。特別是露天煤礦的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尤爲明顯,使本來十分敏感、脆弱的生態環境形勢更加嚴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水資源緊缺的形勢日趨嚴重。乾旱少雨、水資源短缺是我區牧區生態環境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而大多數礦產資源開發耗水量都很大。我們在錫盟勝利煤田神華西一號礦區現場瞭解到,每天疏幹水外排2萬噸,據有關部門反映,錫林浩特西郊地下水位已明顯下降, 80米深井以前能抽半天水不幹,現在5—6分鐘就抽不出水來了。再如扎來諾爾煤礦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百年老礦,由於長期、大量的疏幹排水破壞了地下水均衡系統的平衡,使開採層水質惡化,第四紀地層含水層普遍下降6—8米,礦區近一半居民用水緊張,而且礦區大量排放的礦井水、洗煤水、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嚴重污染了附近的河水、溼地和草原。牧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如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並有利於草原的永續利用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躲不過去的難題。

二是植被和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如:礦區及周圍草原植被破壞了,草原的固碳(或碳庫)功能大大降低;有些礦山剝離的表層土沒有分層分區堆放,堆土場沒有表層土覆蓋,對礦山採掘跡地復墾和植被恢復帶來極大困難;有的堆土場土質疏鬆,有的沒做邊坡沙障固定處理,有的堆土場沒有植被保護等,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風力侵蝕,形成新的沙塵源或流動沙丘。

三是導致區域大氣、土壤、水源等質量下降。有的礦區作業路面灑水降塵不到位,礦區上空塵土飛揚,再加上發電產生的大量粉煤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礦區大動力作業設備、車輛排放的尾氣,對大範圍空氣質量造成負面影響;礦產中含有的ca、mg、k、na等可溶性鹽分溶解於地表、水中,容易形成次生鹽鹼化,一些酸性、磁性、重金屬、放射性物質也對地表水、土壤和大氣造成污染。

四是改變了草原自然景觀和地質結構。有的礦山採掘區和堆土區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破壞了大面積的草場和植被,而且不斷形成堆積上億到幾億立方的土山和上百米深的礦坑,使地貌及地質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可能誘發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

五是部分地區“重開發,輕監管”,“重發展,輕環保”。目前有的地方已經進入煤、油、氣、有色金屬等全面推進、地上地下立體開發的階段,礦產資源開發已成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任務。但礦產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法規、政策、機構隊伍及工作條件、手段等與繁重的任務極不相稱;部分礦山企業對資源、環境保護缺乏自我約束機制,有的甚至拒絕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部分領導片面追求cdp,少數企業急功近利、追求超額利潤等,造成礦山開發中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被大打折扣,監督管理很不得力甚至缺失。如:自治區政府明令要求資源就地轉化率要達到50—60%,審批的礦山總體規劃設計也有就地加工轉化建設項目。但有的地方或企業往往以金融危機、資金短缺爲由,只停留在賣原料階段。惠及地方和羣衆的生態保護、擴大就業、資源綜合利用等長遠效益受到損害。

從以上這些問題可以看出,牧區礦產資源開發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可大大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如果處理不當,違背了自然規律、經濟規律,也會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利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造成嚴重危害。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頭腦清醒、高度重視、趨利避害、因害設防、積極穩妥地處理好各種矛盾。要努力改變傳統工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促進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對草原地區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牧區草原是我區乃至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區草原地處北中溫帶內陸地區,屬於半溼潤半乾旱氣候,降水少、蒸發強、風力大,海拔多在1000m以上,土層薄,植物羣落演替緩慢且相對穩定,草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受到破壞很難恢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大規模的墾草種地,以及長期的超載過牧、亂採濫挖和無序開礦等,使廣袤的草原遭受重創。再加上近年來氣候的變化,草原沙化、退化、荒漠化面積逐漸擴大,生產力和承載力大幅度下降,一些昔日水草豐美的草原已向荒漠化演替。爲了遏制草原生態嚴重惡化的態勢,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先後啓動了退耕還林、退牧退草、京津風沙源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投入了鉅額資金,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草原生態迅速惡化的趨勢才得以初步遏制。在這樣的背景和條件下,牧區開發礦產資源一定要認真貫徹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對那些可能造成嚴重生態惡果的項目要堅決禁止開發,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項目要實行限制性開發和保護性開發。我們要吸取世界上許多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破壞生態環境的慘痛教訓,寧可犧牲一時的速度和效益,也不能破壞生態環境。決不能再走“先發展,後治理”、“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老路。

2、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嚴格依據地域生態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對牧區礦產資源開發科學規劃,合理佈局。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發展潛力,以及基礎設施條件、環境保護監管能力和永續利用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和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四類主體功能區。對禁止開發的地區堅決“剎車”;對限制開發區要嚴格限制;對優化、重點開發區要突出重點、合理有序,不搞遍地開花,不籠統地 “有水快流”。要從法規、財稅政策等宏觀調控的層面對不同地區實行區別對待。如,領導班子配備、區域績效評價和財政轉移支付等,不能讓以生態功能爲主、爲社會提供生態綠色公共產品地區的領導和羣衆“吃虧”;對確定的礦產資源開發的地區,要防止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要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資源能源、節省土地,支持開發應用低碳技術,積極推進清潔生產、綠色經濟。對適宜開發區要嚴格規範開發秩序,對開發規模、開發強度、開發時效都要有明確規定,確保牧區礦產資源開發走科學、有序和持續發展的路子。

3、加強對引進企業的篩選和監管,提高企業和全社會的自律意識和環保責任。企業是礦產資源開發的主體,同時也承擔着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責任和法定義務。目前我區東、中、西部的發展已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規劃,各地都在積極推進能源、重化工、礦產採選冶煉、建材等工業項目。對這些項目的建設、改造,特別是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必須認真篩選。除了企業的實力、水平、規模、誠信等條件外,要把企業的環保意識、能力和業績作爲重要內容加以考察。嚴防那些重在佔土地、搶資源的企業和轉移落後生產力及“三高”的項目落戶。

思想觀念是行爲的基礎。要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開發資源,必須提高全社會的法制理念和環境意識。因此必須加強對全社會、特別是企業的環保法制宣傳教育,使企業遵紀守法、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評要求和“三同時”的原則,建立自我約束的內部體制和機制,全面認真地開展礦山環境保護,自覺接受當地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自治區應建立正常的環保信息網絡,定期通報生態環境質量測評情況。對錶現突出單位政府要給予表彰獎勵,對不達標企業通報批評、降低信用等級直至停產整頓。

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監管體系建設;國土、環保、草原等部門要切實負起對資源利用、生態環保的監管責任。嚴格監控和防治污染,加大對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的監察力度;堅持以預防爲主、生產與治理同步的原則。不治理、治理不達標即必要時賦予環保不達標一票否決權。

4、規範企業、地方、羣衆的利益關係,使礦產資源開發成果更多地惠及地方和牧民羣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逐步轉變城鄉。

【第5篇】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實踐調研報告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家園。7月9日至7月20日,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通過開展環保知識宣講與生態調研

活動,向人們宣傳生態文明理念。

在xx鎮xx村xx生態園的實踐活動讓隊員們學習瞭如何進行果實採摘與農田間作套作技術;在“撿起的是美德”衛生清潔活動中,隊員們積極傳播、踐行環保觀念;在檢測衛河水質時,隊員們認真取樣分析,將包括色度、濁度與硬度的污染數據及時反饋給xx市水利局;在推廣綠色食品的過程中,隊員們向市民耐心講解肉蛋奶合理調配的比例,<蓮山 課件>;爲羣衆帶來健康綠色的飲食理念。

在xx市xx鎮xx開展的生態調研活動中,隊員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對鬼針草、荔枝草等當地常見的植物和採集到的昆蟲製作成標本,並針對其形態特徵、藥用價值等進行了細緻的分類與歸檔整理。在山裏的六天時間裏,

隊員們蒐集到了40多種動植物樣本,並比對xx以往生物資料進行查缺補漏,建立了此次xx調研的動植物檔案。“平時在課本里也學過這些植物,但是等親眼見到這些植物的時候卻認不出了,看來還是實踐出真知啊,只有親眼看到了摸到了才能真正記在心裏。”隊長xx如是說到。

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的隊員們積極宣傳和踐行生態環保理念,增強羣衆的生態保護意識,爲市民帶去健康綠色的生活理念,以實際行動建設生態家園。

【第6篇】2022年10月關於生態環境保護調查與思考調查報告

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黨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態文明”上升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新要求,這既是對過去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反思,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次重大理論突破。

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創建美好家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緊迫而現實的問題。

根據市委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會20**年工作要點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歷時三個月,先後赴市環保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林業局、農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水利局、發改局、經貿局、工業園區等有關部門和**鎮、**鎮、**鎮、**鎮、**鄉、**鄉、**鎮等鄉鎮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瞭解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存在問題和困難,剖析原因,尋求對策。

一、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在開展生態市創建、經濟結構調整、**江水環境綜合整治、森林資源培育、城鄉環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進一步推進了我市的生態工貿城市建設。

(一)全力開展生態市創建。根據省、龍巖市開展生態省、生態市的規劃部署和要求,全力開展生態市創建工作,成立了以市長爲組長的省級生態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市創建省級生態市實施方案》,由市人大審議頒佈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同時結合“五項競賽”內容制定下達《20**年**市生態建設考評辦法》。2022年來,我市**、**鎮先後獲得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命名,**嶺兜村、****村被評爲省級生態村;20**年,我市完成了**、**鎮等10個鄉鎮、**村等38個行政村省級生態鎮、生態村的申報創建工作,20**年1月通過省環保廳現場考覈驗收,同時,我市**鎮、**村申報國家級生態鎮、生態村也通過現場驗收。另外,我市80%的鄉鎮均已在積極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對照省級生態市建設指標的6項基本條件,我市已基本達到省級生態市創建要求。

(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積極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等有關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礦山環境破壞的現象有所改觀。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初見成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一定進展。**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22年的22.9:31:46.1調整爲2022年的14.7:41:44.3,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8.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工業內部結構得到優化升級,製造業、非資源型工業比重有一定提高。

(三)繼續推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與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先後投入上億元資金進行整治項目建設,**江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到有效遏制。經過各整治項目責任部門及有關鄉鎮、企業的齊心協力,我市20**年度**江10個整治項目基本得到有效落實,開展了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金鑫硫酸化工廢渣及廢水綜合治理、海漂垃圾整治等一批整治項目建設。抓好城區飲用水源安全保護,對新安溪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礦山企業廢水、固體廢物排放及植被恢復進行每週巡查,未再發現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設立排污口,同時,加大城區2個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投入400餘萬元完成了**鎮上界村、**鎮生活污水溼地生物治理工程建設,並着手編制第二水源保護管理辦法和水源地保護實施方案。

(四)做好森林資源培育工作。**五期間造林28萬畝,完成非規劃林地造林2萬餘畝;建設速生產林16萬畝、豐產竹林10萬畝;去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5.85萬畝,造林綠化面積創歷年之最,目標完成率達109.3%;實施竹業重點村工程,累計完成集約經營面積5萬餘畝,新建灌溉水池完成232個,蓄水容量近萬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積增至38萬畝。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104.14萬畝,佔森林面積的27%,完成**江流域綠化規劃,建設流域綠化示範片783畝。建立了天台國家森林公園,面積達5.98萬畝,佔全市林地面積的1.56%。

(五)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啓動省級園林城市建設,實施園林綠化建設與管理項目13項,完成了福祉閣公園、東山公園、江濱公園、工業路、東環路、城區主幹道綠化,完成投資8600萬元。城區公共綠地面積從17.8萬m2增加到45萬m2,建城區綠化覆蓋率從35.3%提高到40.1%,綠化率從31.2%提高到35.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10.3m2提高到13.6m2,促進了城市園林生態化,使人居環境明顯優化,增強了園林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今年以來,開展了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動,從推進城市環境衛生入手,重點解決城市“髒、亂、差”現象,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加強城市防洪排澇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污水集中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適度改造老城區,重點抓好了華龍廣場二期、汽貿城、體育中心、星級酒店及配套商住小區等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新城區建設,構建“一江、兩岸、三區、四站”的城市格局,重點實施城北新區、西園新區、南學堂小區,推進大型商貿、城市綜合體等板塊建設。

(六)農村生態環境整治持續推進。****、和**、***、**北寮、**香寮等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加快推進,**和**――**片區列入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區,創建了**鎮“全國環境生態鎮”、**鎮“省級環境生態鎮”以及**村、嶺兜村“省級生態村”。截至目前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中,通過省級驗收鄉鎮14個,佔**市鄉鎮100%,村莊160個,佔全市村莊86%,建成**、新橋、**、**、**、**等6個鄉鎮垃圾填埋,建成西園、**、**、官田、**、**、**、靈地、吾祠等9個鄉鎮垃圾焚燒爐,各鄉鎮購置了垃圾車,全市大部分都配備了保潔員,初步建立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

(七)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年來,全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38萬畝,總投資約6000萬元,至2022年末,全市水土流失面積降至28.875萬畝,佔全市土地面積的6.47%,通過修建攔沙壩、護岸護坡、截排水溝等蓄水保土設施,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對強度水土流失區採取封山育林育草,或者開闢成梯田,進行開發性治理等方法,“草牧沼果”或“草牧沼菜”相結合的生態經濟治理模式,“等高草灌帶”“陡坡一鋤法”等草灌喬結合模式,探索出一套水土流失治理新路子,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生態環境,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我們的調研,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在水環境質量、產業結構和佈局、養殖業污染治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水力資源開發、闊葉林保護、環境基礎設施、生態思想認識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困難和問題比較突出。

(一)水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

從過境斷面監測結果看,**江(**段)受外縣(區)上游外來污染影響嚴重,如新羅區的養殖業污染;大田縣謝洋鄉仕福村鉛鋅選礦廠廢水直排我市**鎮長塔村河道,造成嚴重污染。城區內菁城、桂林城區污水管網尚未完善,部分生活污水仍直接排放於**江,**江干流水質不容樂觀;受鄉鎮農村生活污水影響,支流水質富營養化指標高;洛陽溪依舊受到大深礦區選礦廢水、礦區水土流失影響,存在超標現象。

(二)產業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

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目前我市在產業結構上以能源建材、資源型企業爲主,深加工、高科技方面工業企業較少,資源型佔60%。商貿、物流和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不合理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從城市空間佈局看,規劃區域功能佈局不合理,城區周邊圍繞着工業企業,特別幾個大的高耗能企業,加上目前無集中供熱系統,嚴重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特別是東坑口以化工產業爲主的工業園區、振鴻水泥、**電廠距離城市中心較近,工業生產與居民生活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羣衆反映強烈;從企業生產裝備方面看,我市工業企業大部份是高耗能、資源型、傳統型企業,高科技、附加值高的企業少,如電廠(230萬千瓦)、紅獅水泥、振鴻水泥、大深礦區、掛山礦區等均爲資源型能耗企業;從單個企業方面來看,部分企業中存在佔地大、投入少、土地空置閒置、使用率低、土地投資強度小,企業投產滯後,創造效益不明顯,貢獻不足等問題。

(三)養殖業污染治理效果不明顯

養殖業規劃所列的禁養區、禁建區、適度養殖區範圍內仍存在養殖或環保設施建設沒有跟上;部分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夠強,“誰污染,誰治理”原則落實不夠到位,治污染資金投入不足,治污染設備不夠完善;投入關閉拆除的補助資金不夠(豬舍關閉每平方米補助30元,改爲倉庫或其它用途的每平方米獎勵30元),由於豬舍建築成本較高,補助60元養殖戶不給予拆除,豬舍只關閉沒拆除,容易導致復養;散養戶點多面廣,由於其規模小、投入少,大多建在房前屋後、採取家庭作坊方式,污染治理設施不配套,廢水不能做到達標排放;按照省、龍巖市要求,在20**年底前完成80%的規模化養殖場治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點多面廣、治理工作存在較大難度。

(四)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體現在一是超標準、超範圍使用農藥、化肥、農膜,隨意丟棄有農藥殘留的袋、瓶等的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給地表水、地下水、農產品質量和土壤帶來嚴重影響;二是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問題顯著。2022年**市水土流失面積28.875萬畝,佔全市土地面積6.47%,其中茶園果園過度開發、工程建設、採礦區,特別是非法稀土開採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污染尤爲嚴重。由於農用地重用輕養及水土流失,地力普遍下降。三是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未全面有效建立,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在路邊、河塘或低窪地,不僅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造成河道淤積,污染水體,使得農村河網水質普遍較差。

(五)流域水力資源過度開發

水電站分佈在全市大大小小河流上,把河流截成階梯式水庫,河流湖庫化加劇,因利益驅使,不少水電站企業沒有嚴格執行最小流量規定,河流自淨能力變弱,水庫大壩蓄水本身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有的電站清庫不徹底或根本不清庫就蓄水發電,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有的在施工過程中,棄土、棄渣亂倒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道路施工時有的直接把棄土往河裏倒,堵塞河道,河水中懸浮物明顯增加,河水變渾,導致水庫庫面漂浮物很多,水葫蘆瘋長。

(六)闊葉林銳減,生態環境有惡化趨勢

我市一些羣衆受利益驅動盜伐、濫伐闊葉樹甚至生態公益林中的闊葉樹來加工木屑作爲種植食用菌原料,嚴重破壞了我市的森林資源,特別是北片新橋、**、**、**等鄉鎮形勢尤爲嚴峻。同時,毀林開山,毀林營造茶園、濫挖樹頭等的現象屢禁不止,每年破壞的闊葉林相當可觀。而闊葉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過度砍伐闊葉林,已給我市生態環境造成明顯破壞,我市境內新橋溪和**溪水量已逐年減少,就是很明顯的例證。另外,生態公益林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生態林保護、管理和建設。

(七)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綜合治理能力相對薄弱

全市污水集中處理率低,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尚未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的鄉鎮未建成污水處理廠,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體,影響地表水水質的改善;未形成規範的危險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系統,鄉鎮垃圾收集處理率普遍較低,處理設施簡陋,未能達到無害化填埋要求,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城區環衛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佈局不盡合理,城區髒、亂、差還沒有根本改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水平還比較低,綠地管養不到位。

(八)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

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沒有得到根本轉變,保護生態環境尚未成爲人們的自覺行爲;在經濟建設中由於考覈考評機制不夠合理,存在重量不重質,環保工作仍是“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局部地區形成先破壞、後建設,先污染、後治理的現實;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入長期偏低,生態建設措施難以真正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和體制不夠健全,人員、設備、經費不足,執法監督能力不足、監測技術與手段較爲落後,部門、地區之間的統一協調有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環境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和生態理念有待提高。

【第7篇】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調研報告

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調研活動報告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家園。7月9日至7月20日,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通過開展環保知識宣講與生態調研

活動,向人們宣傳生態文明理念。

在xx鎮xx村xx生態園的實踐活動讓隊員們學習瞭如何進行果實採摘與農田間作套作技術;在“撿起的是美德”衛生清潔活動中,隊員們積極傳播、踐行環保觀念;在檢測衛河水質時,隊員們認真取樣分析,將包括色度、濁度與硬度的污染數據及時反饋給xx市水利局;在推廣綠色食品的過程中,隊員們向市民耐心講解肉蛋奶合理調配的比例,<蓮山 課件>;爲羣衆帶來健康綠色的飲食理念。

在xx市xx鎮xx開展的生態調研活動中,隊員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對鬼針草、荔枝草等當地常見的植物和採集到的昆蟲製作成標本,並針對其形態特徵、藥用價值等進行了細緻的分類與歸檔整理。在山裏的六天時間裏,

隊員們蒐集到了40多種動植物樣本,並比對xx以往生物資料進行查缺補漏,建立了此次xx調研的動植物檔案。“平時在課本里也學過這些植物,但是等親眼見到這些植物的時候卻認不出了,看來還是實踐出真知啊,只有親眼看到了摸到了才能真正記在心裏。”隊長xx如是說到。

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調研服務隊的隊員們積極宣傳和踐行生態環保理念,增強羣衆的生態保護意識,爲市民帶去健康綠色的生活理念,以實際行動建設生態家園。

【第8篇】2022年4月關於生態環境保護調查與思考調查報告

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黨的xx大首次把“生態文明”上升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新要求,這既是對過去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反思,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次重大理論突破。

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創建美好家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緊迫而現實的問題。

根據市委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會20**年工作要點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歷時三個月,先後赴市環保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林業局、農業局、畜牧獸醫水產局、水利局、發改局、經貿局、工業園區等有關部門和**鎮、**鎮、**鎮、**鎮、**鄉、**鄉、**鎮等鄉鎮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瞭解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存在問題和困難,剖析原因,尋求對策。

一、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在開展生態市創建、經濟結構調整、**江水環境綜合整治、森林資源培育、城鄉環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進一步推進了我市的生態工貿城市建設。

(一)全力開展生態市創建。根據省、龍巖市開展生態省、生態市的規劃部署和要求,全力開展生態市創建工作,成立了以市長爲組長的省級生態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市創建省級生態市實施方案》,由市人大審議頒佈實施《**生態市建設規劃》,同時結合“五項競賽”內容制定下達《20**年**市生態建設考評辦法》。xx年來,我市**、**鎮先後獲得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命名,**嶺兜村、****村被評爲省級生態村;20**年,我市完成了**、**鎮等10個鄉鎮、**村等38個行政村省級生態鎮、生態村的申報創建工作,20**年1月通過省環保廳現場考覈驗收,同時,我市**鎮、**村申報國家級生態鎮、生態村也通過現場驗收。另外,我市80%的鄉鎮均已在積極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對照省級生態市建設指標的6項基本條件,我市已基本達到省級生態市創建要求。

(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積極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等有關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淘汰落後產能工作。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礦山環境破壞的現象有所改觀。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初見成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xx期間取得一定進展。**市三次產業結構由xx年的22.9:31:46.1調整爲xx年的14.7:41:44.3,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8.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工業內部結構得到優化升級,製造業、非資源型工業比重有一定提高。

(三)繼續推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與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先後投入上億元資金進行整治項目建設,**江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到有效遏制。經過各整治項目責任部門及有關鄉鎮、企業的齊心協力,我市20**年度**江10個整治項目基本得到有效落實,開展了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金鑫硫酸化工廢渣及廢水綜合治理、海漂垃圾整治等一批整治項目建設。抓好城區飲用水源安全保護,對新安溪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礦山企業廢水、固體廢物排放及植被恢復進行每週巡查,未再發現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設立排污口,同時,加大城區2個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投入400餘萬元完成了**鎮上界村、**鎮生活污水溼地生物治理工程建設,並着手編制第二水源保護管理辦法和水源地保護實施方案。

(四)做好森林資源培育工作。**五期間造林28萬畝,完成非規劃林地造林2萬餘畝;建設速生產林16萬畝、豐產竹林10萬畝;去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5.85萬畝,造林綠化面積創歷年之最,目標完成率達109.3%;實施竹業重點村工程,累計完成集約經營面積5萬餘畝,新建灌溉水池完成232個,蓄水容量近萬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積增至38萬畝。區劃界定生態公益林104.14萬畝,佔森林面積的27%,完成**江流域綠化規劃,建設流域綠化示範片783畝。建立了天台國家森林公園,面積達5.98萬畝,佔全市林地面積的1.56%。

(五)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啓動省級園林城市建設,實施園林綠化建設與管理項目13項,完成了福祉閣公園、東山公園、江濱公園、工業路、東環路、城區主幹道綠化,完成投資8600萬元。城區公共綠地面積從17.8萬m2增加到45萬m2,建城區綠化覆蓋率從35.3%提高到40.1%,綠化率從31.2%提高到35.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從10.3m2提高到13.6m2,促進了城市園林生態化,使人居環境明顯優化,增強了園林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今年以來,開展了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動,從推進城市環境衛生入手,重點解決城市“髒、亂、差”現象,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加強城市防洪排澇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污水集中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適度改造老城區,重點抓好了華龍廣場二期、汽貿城、體育中心、星級酒店及配套商住小區等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新城區建設,構建“一江、兩岸、三區、四站”的城市格局,重點實施城北新區、西園新區、南學堂小區,推進大型商貿、城市綜合體等板塊建設。

(六)農村生態環境整治持續推進。****、和**、***、**北寮、**香寮等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加快推進,**和**――**片區列入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區,創建了**鎮“全國環境生態鎮”、**鎮“省級環境生態鎮”以及**村、嶺兜村“省級生態村”。截至目前農村家園清潔行動中,通過省級驗收鄉鎮14個,佔**市鄉鎮100%,村莊160個,佔全市村莊86%,建成**、新橋、**、**、**、**等6個鄉鎮垃圾填埋,建成西園、**、**、官田、**、**、**、靈地、吾祠等9個鄉鎮垃圾焚燒爐,各鄉鎮購置了垃圾車,全市大部分都配備了保潔員,初步建立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

(七)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年來,全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38萬畝,總投資約6000萬元,至xx年末,全市水土流失面積降至28.875萬畝,佔全市土地面積的6.47%,通過修建攔沙壩、護岸護坡、截排水溝等蓄水保土設施,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對強度水土流失區採取封山育林育草,或者開闢成梯田,進行開發性治理等方法,“草牧沼果”或“草牧沼菜”相結合的生態經濟治理模式,“等高草灌帶”“陡坡一鋤法”等草灌喬結合模式,探索出一套水土流失治理新路子,通過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生態環境,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原因分析

根據我們的調研,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在水環境質量、產業結構和佈局、養殖業污染治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水力資源開發、闊葉林保護、環境基礎設施、生態思想認識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差距,困難和問題比較突出。

(一)水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

從過境斷面監測結果看,**江(**段)受外縣(區)上游外來污染影響嚴重,如新羅區的養殖業污染;大田縣謝洋鄉仕福村鉛鋅選礦廠廢水直排我市**鎮長塔村河道,造成嚴重污染。城區內菁城、桂林城區污水管網尚未完善,部分生活污水仍直接排放於**江,**江干流水質不容樂觀;受鄉鎮農村生活污水影響,支流水質富營養化指標高;洛陽溪依舊受到大深礦區選礦廢水、礦區水土流失影響,存在超標現象。

(二)產業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

從產業結構方面看,目前我市在產業結構上以能源建材、資源型企業爲主,深加工、高科技方面工業企業較少,資源型佔60%。商貿、物流和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不合理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從城市空間佈局看,規劃區域功能佈局不合理,城區周邊圍繞着工業企業,特別幾個大的高耗能企業,加上目前無集中供熱系統,嚴重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特別是東坑口以化工產業爲主的工業園區、振鴻水泥、**電廠距離城市中心較近,工業生產與居民生活防護距離不符合要求,羣衆反映強烈;從企業生產裝備方面看,我市工業企業大部份是高耗能、資源型、傳統型企業,高科技、附加值高的企業少,如電廠(230萬千瓦)、紅獅水泥、振鴻水泥、大深礦區、掛山礦區等均爲資源型能耗企業;從單個企業方面來看,部分企業中存在佔地大、投入少、土地空置閒置、使用率低、土地投資強度小,企業投產滯後,創造效益不明顯,貢獻不足等問題。

(三)養殖業污染治理效果不明顯

養殖業規劃所列的禁養區、禁建區、適度養殖區範圍內仍存在養殖或環保設施建設沒有跟上;部分養殖戶環保意識不夠強,“誰污染,誰治理”原則落實不夠到位,治污染資金投入不足,治污染設備不夠完善;投入關閉拆除的補助資金不夠(豬舍關閉每平方米補助30元,改爲倉庫或其它用途的每平方米獎勵30元),由於豬舍建築成本較高,補助60元養殖戶不給予拆除,豬舍只關閉沒拆除,容易導致復養;散養戶點多面廣,由於其規模小、投入少,大多建在房前屋後、採取家庭作坊方式,污染治理設施不配套,廢水不能做到達標排放;按照省、龍巖市要求,在20**年底前完成80%的規模化養殖場治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點多面廣、治理工作存在較大難度。

(四)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體現在一是超標準、超範圍使用農藥、化肥、農膜,隨意丟棄有農藥殘留的袋、瓶等的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給地表水、地下水、農產品質量和土壤帶來嚴重影響;二是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問題顯著。xx年**市水土流失面積28.875萬畝,佔全市土地面積6.47%,其中茶園果園過度開發、工程建設、採礦區,特別是非法稀土開採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污染尤爲嚴重。由於農用地重用輕養及水土流失,地力普遍下降。三是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農村垃圾治理長效機制未全面有效建立,生活垃圾被隨意拋棄在路邊、河塘或低窪地,不僅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造成河道淤積,污染水體,使得農村河網水質普遍較差。

(五)流域水力資源過度開發

水電站分佈在全市大大小小河流上,把河流截成階梯式水庫,河流湖庫化加劇,因利益驅使,不少水電站企業沒有嚴格執行最小流量規定,河流自淨能力變弱,水庫大壩蓄水本身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有的電站清庫不徹底或根本不清庫就蓄水發電,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有的在施工過程中,棄土、棄渣亂倒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道路施工時有的直接把棄土往河裏倒,堵塞河道,河水中懸浮物明顯增加,河水變渾,導致水庫庫面漂浮物很多,水葫蘆瘋長。

(六)闊葉林銳減,生態環境有惡化趨勢

我市一些羣衆受利益驅動盜伐、濫伐闊葉樹甚至生態公益林中的闊葉樹來加工木屑作爲種植食用菌原料,嚴重破壞了我市的森林資源,特別是北片新橋、**、**、**等鄉鎮形勢尤爲嚴峻。同時,毀林開山,毀林營造茶園、濫挖樹頭等的現象屢禁不止,每年破壞的闊葉林相當可觀。而闊葉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過度砍伐闊葉林,已給我市生態環境造成明顯破壞,我市境內新橋溪和**溪水量已逐年減少,就是很明顯的例證。另外,生態公益林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生態林保護、管理和建設。

(七)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綜合治理能力相對薄弱

全市污水集中處理率低,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尚未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的鄉鎮未建成污水處理廠,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體,影響地表水水質的改善;未形成規範的危險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系統,鄉鎮垃圾收集處理率普遍較低,處理設施簡陋,未能達到無害化填埋要求,生活垃圾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城區環衛設施建設投入不足,佈局不盡合理,城區髒、亂、差還沒有根本改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水平還比較低,綠地管養不到位。

(八)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

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沒有得到根本轉變,保護生態環境尚未成爲人們的自覺行爲;在經濟建設中由於考覈考評機制不夠合理,存在重量不重質,環保工作仍是“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局部地區形成先破壞、後建設,先污染、後治理的現實;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入長期偏低,生態建設措施難以真正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和體制不夠健全,人員、設備、經費不足,執法監督能力不足、監測技術與手段較爲落後,部門、地區之間的統一協調有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環境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和生態理念有待提高。

【第9篇】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調研報告

一、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和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農村環境治理作爲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爲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xx鄉整體面貌,對xx鄉生態環境保護現狀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摸底,有爭對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議,爲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鬥。

二、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xx鄉建制於1984年,全鄉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1564戶6631人,距離尋烏縣城50公里,廣東興寧市區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廣東發達地區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

xx鄉農業是以種植業、果業爲主導,茶葉和油茶種植爲特色。其中油茶種植面積有25500多畝,平均年產油茶24.5萬斤,年產值1000萬元;茶葉種植面積有1800多畝,年產值達630萬元。xx鄉礦產和水資源豐富。地下蘊藏着高含量的鈾礦、稀土、水晶礦;境內還建有鬥晏、大田、鐵尺水、龍潭等8個水電站,裝機容量計3.95萬kw,被水電專家稱之爲“小水電之鄉”。

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環境問題日益凸現,xx鄉生態環境令人擔憂。目前xx鄉農業種植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殘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質惡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結,肥效降低,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地膜的廣泛推廣及大量應用,雖提高了產量,可由於廢棄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農田污染,影響農業持續發展。稀土的非法開採造成飲用水水質嚴重下降,對生活垃圾隨意排放到河流,影響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養殖污染,使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環境問題已嚴重威脅到廣大羣衆的身體健康,制約了xx鄉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xx鄉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種植不合理的現狀,以及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觀制約因素的存在,使得xx鄉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二)xx鄉造成嚴峻生態環境形勢的原因分析

1. 環保意識淡薄,宣傳程度不夠。對農村環保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羣衆環境保護意識總體還不夠強,許多羣衆往往會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環境違法行爲進行舉報或投訴,而對自身破壞或影響環境的行爲缺乏自我約束。

2. 政府環保力量薄弱。一是xx鄉沒有專門的環保隊伍和防保員。鄉幹部學歷參差不齊,專業五花八門,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二是鄉幹部人員常變。人員變動過快,使環保工作在質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 農民生產、生活習慣落後。長期以來,xx鄉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羣衆養成了許多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例如缺少科學種田的指導,濫用化肥和農藥;垃圾隨處扔等等。這種淡薄和落後的環保意識在農民身上根深蒂固,製造污染的主體十分龐大,難以根治。

4.環保方面配套設施不足。環保政策、環保機構、環保人員以及環保基礎設施均供給不足,使得落後的基礎設施與日益加大的污染負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導致了環境污染的加劇。

三、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

按照“建設環境優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鄉大力倡導環境保護意識,構建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實現可持續發展。

1. 加大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鄉政府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大環境宣傳的力度。把保護環境灌輸到每個村民頭腦中,不斷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讓農民明白什麼是環保,爲什麼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通過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他們樹立起農產品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從而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2. 落實環保鄉村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村委會,固定村級環保員,確保人員流動帶來的不便。加強鄉鎮環保培訓,完善體制,健全責任追究制。要加強對鄉、村領導幹部的環保培訓,打破部門行業的條塊分割,協調各相關部門,依法界定執法職責,將行政執法權力與執法責任有機結合,科學設定執法崗位,明確執法程序。

3. 倡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加強農業知識培訓,制訂農藥、化肥等的科學使用計劃,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殘留的農藥,鼓勵使用和推廣配方施肥、生物殺蟲滅害等技術,同時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推廣農村環境保潔,實行農村生活垃圾袋裝,確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潔,轉變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

4.完善環保配套設施。應該制定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引導,防控結合,發展生態農業。加大環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態環境保護如xx環保重點工程、農業污染防治等方面傾斜。要以“建設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爲抓手,以“農業生產清潔化、村莊建設生態化”爲原則,全面推進xx生態建設。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農業資源,有效控制農業污染,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環境。建設和完善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廣泛開展xx生態文化建設,着力提高xx環境質量,構建生態優美、和諧穩定的新xx。

【第10篇】生態環境保護報告

生態環境保護報告1

“十八大”以來,xx區環保局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以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工作爲主線,以提升區域環境質量爲目標,狠抓總量減排,突出污染防治,加快生態建設,優化環保服務,強化環境監管,提升環保能力,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污染減排目標,我區環境狀況明顯改善。現將xx區生態環境保護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強力推進總量減排,全面完成減排任務。

一是制定好減排計劃,做好增量測算,明確減排責任,切實做到“增減平衡”;

二是積極對上爭取污染治理資金57萬元,幫助減排項目單位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完善好污染治理設施;

三是對所有建設項目,都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行使好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把住關口,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有效地控制新建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過快增長;

四是加強對減排項目單位和排污企業的監管,確保治污設施正常運行,確保達標排放,全面完成減排任務。

(二)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上臺階。

完成永和鎮、xx鄉6個村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已編制上報的xx鎮曙光村生態鄉村示範工程項目和xx區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項目已成功進入省級項目庫,編制完成xx鄉、xx鄉、共安xx鄉3個建制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調整劃分技術報告方案並報市人民政府批覆,並完善相關標示標牌、界碑界樁和防護設施,確保羣衆飲水安全。

組織完成xx鎮五一村、xx鄉xx村污水處理設施設計建設等災後重建項目,完成全區生態紅線劃定調整工作。20xx年4月,xx區省級生態區建設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

(三)狠抓優質服務,環保項目審批效率明顯提高。我局以“促惠民”活動爲載體,狠抓環保優質服務,加大對企業和項目的幫扶力度,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在堅持依法行政的同時,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着力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服務企業,推進項目建設。工作中我們堅持“四個零”的服務承諾,即“零推諉”的服務方式、“零距離”的服務事項、“零積壓”的服務質量、“零差錯”的服務標準。

真正做到“把壓力和困難留給自己,把速度和方便讓給企業”。

完善了xx區環境保護局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清理後共271項:其中行政審批(行政許可)6項;行政處罰254項;行政徵收1項;行政強制9項;行政確認1項,並在網上運行。進一步規範了辦事程序,完善了辦事流程圖,做到了“八公開”。

(四)嚴格執法,環境監察能力水平顯著提高。圍繞市、區環保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認真履行環保工作職能,不斷增強環境執法能力,下大力整治環境違法行爲。加強規範申報登記管理,按期完成轄區內11家規模以上排污企業環境統計工作,對轄區內22家排污企業落實了排污申報和排污費覈定工作,實現了排污申報登記與現場執法、與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的有機結合。嚴格監管,強化監察。

對轄區內6家冶煉和2家化工進行定期巡查,確保達標排放。認真做好對在建施工單位的管理工作,特別是在大學聯考前期,加強了對轄區內在建施工工地的日常巡查和夜查頻次,爲考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備考環境。

加強環境應急建設和環境安全監管。把飲用水源地、化工、放射源涉源單位等易出現環境污染問題的對象作爲監管重點,逐一進行認真排查,有效防止了環境安全和污染事故的發生,認真受理羣衆環境信訪舉報與投訴,確保“12369”環保熱線24小時暢通,對各類環境信訪問題認真受理、嚴肅查辦、大力督導、妥善化解,切實維護羣衆知情權和監督權,切實解決關係羣衆生活的環境問題。

同時,區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已完成移動執法系統建設,所有執法人員均配備移動執法終端裝備,爲大隊創建國家二級標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五)加強監測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監測服務水平。圍繞環境管理中心任務,加大對轄區環境質量特別是集中式飲用水源、重點河流和重點污染源企業的監測頻次。加強轄區重點區域、重點污染源的例行監督監測和不定期抽查監測相結合,加大轄區監督監測頻次。

爲及時有效地加強重點排污企業的管理力度,督促排污單位污染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提供有力的證據。完成城鄉區域環境質量、區域環境噪聲、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大渡河流出入境斷面監測和全區10多家重點污染源企業監督性監測。

完成城區空氣自動站建設並投入運行,按照省市統一安排,我局已建成一座六參數的大氣自動監測系統,用於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主要監測的項目爲:so2、no2、pm10、co、o3、pm2.5、氣象五參數、能見度。該站的建成能夠更全面、及時、準確、直觀、連續地反映我區環境空氣質量,爲準確掌握環境質量指標提供了保障。

生態環境保護報告2

一、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和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農村環境治理作爲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爲進一步改善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xx鄉整體面貌,對xx鄉生態環境保護現狀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摸底,有爭對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議,爲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鬥。

二、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xx鄉建制於20xx年,全鄉總面積73.3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42個村民小組,1564戶6631人,距離尋烏縣城50公里,廣東興寧市區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廣東發達地區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

xx鄉農業是以種植業、果業爲主導,茶葉和油茶種植爲特色。其中油茶種植面積有25500多畝,平均年產油茶24.5萬斤,年產值1000萬元;茶葉種植面積有1800多畝,年產值達630萬元。xx鄉礦產和水資源豐富。地下蘊藏着高含量的鈾礦、稀土、水晶礦;境內還建有鬥晏、大田、鐵尺水、龍潭等8個水電站,裝機容量計3.95萬kw,被水電專家稱之爲“小水電之鄉”。

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環境問題日益凸現,xx鄉生態環境令人擔憂。目前xx鄉農業種植過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殘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質惡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結,肥效降低,對生態環境構成威脅。

地膜的廣泛推廣及大量應用,雖提高了產量,可由於廢棄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農田污染,影響農業持續發展。稀土的非法開採造成飲用水水質嚴重下降,對生活垃圾隨意排放到河流,影響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

畜禽養殖污染,使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環境問題已嚴重威脅到廣大羣衆的身體健康,制約了xx鄉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xx鄉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種植不合理的現狀,以及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觀制約因素的存在,使得xx鄉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二)xx鄉造成嚴峻生態環境形勢的原因分析

1.環保意識淡薄,宣傳程度不夠。對農村環保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羣衆環境保護意識總體還不夠強,許多羣衆往往會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環境違法行爲進行舉報或投訴,而對自身破壞或影響環境的行爲缺乏自我約束。

2.政府環保力量薄弱。一是xx鄉沒有專門的環保隊伍和防保員。鄉幹部學歷參差不齊,專業五花八門,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二是鄉幹部人員常變。人員變動過快,使環保工作在質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農民生產、生活習慣落後。長期以來,xx鄉農業生產技術落後,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羣衆養成了許多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產、生活習慣。例如缺少科學種田的指導,濫用化肥和農藥;垃圾隨處扔等等。這種淡薄和落後的環保意識在農民身上根深蒂固,製造污染的主體十分龐大,難以根治。

4.環保方面配套設施不足。環保政策、環保機構、環保人員以及環保基礎設施均供給不足,使得落後的基礎設施與日益加大的污染負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導致了環境污染的加劇。

三、xx鄉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議

按照“建設環境優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鄉大力倡導環境保護意識,構建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實現可持續發展。

1.加大環保知識及法律、法規宣傳。鄉政府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大環境宣傳的力度。把保護環境灌輸到每個村民頭腦中,不斷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讓農民明白什麼是環保,爲什麼要環保,怎樣才能環保。通過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他們樹立起農產品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從而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2.落實環保鄉村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村委會,固定村級環保員,確保人員流動帶來的不便。加強鄉鎮環保培訓,完善體制,健全責任追究制。要加強對鄉、村領導幹部的環保培訓,打破部門行業的條塊分割,協調各相關部門,依法界定執法職責,將行政執法權力與執法責任有機結合,科學設定執法崗位,明確執法程序。

3.倡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加強農業知識培訓,制訂農藥、化肥等的科學使用計劃,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殘留的農藥,鼓勵使用和推廣配方施肥、生物殺蟲滅害等技術,同時倡導良好的生活習慣,推廣農村環境保潔,實行農村生活垃圾袋裝,確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潔,轉變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

4.完善環保配套設施。應該制定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引導,防控結合,發展生態農業。加大環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態環境保護如xx環保重點工程、農業污染防治等方面傾斜。

要以“建設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爲抓手,以“農業生產清潔化、村莊建設生態化”爲原則,全面推進xx生態建設。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農業資源,有效控制農業污染,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從根本上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村環境。建設和完善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廣泛開展xx生態文化建設,着力提高xx環境質量,構建生態優美、和諧穩定的'新xx。

生態環境保護報告3

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諧家園。7月9日至7月xx年增大,海上和陸地養殖業迅速洋生物科技園”,還有投資2億元的有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74億元的大發展,使農民增收的渠道不斷拓寬,以民營經濟爲主的工業化、產業化和城市化趨勢日益明顯,皮口鎮一步步向海濱小城市目標邁進。

因地制宜

1.皮口鎮地處黃海之濱,鎮域總面積286平方公里,常駐人口8.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6萬人。海岸線長35華里,淺海水域xx年來一直被束縛在土地上。這種傳統觀念的束縛,使農民增收的潛力十分有限,在思想觀念上保守怕變,難以融入現代市場。皮口鎮鎮通過宣傳推介一批靠養殖致富成功的典型,以農民身邊的事實來影響農民,讓農民看到增收的途徑不止一條,現有耕地容納勞動力有限,而轉移富餘勞動力士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通過典型示範,廣大農民自發地進行養殖工作,由此帶來了觀念上的更新、視野上的開闊。

2、抓信息,建立勞動力轉移服務網絡體系

如何能及時將用工單位用工信息送到他們手中極爲重要。爲此,皮口鎮努力構造,不斷完善,建立起一條承上啓下的勞務用工信息網絡:鎮勞務信息服務小組→村勞務信息服務站。鎮裏經常派出專人到海產品養殖場瞭解信息,及時將用工信息發到村勞務信息服務站,及時將用工信息傳到農民手中,併爲他們進入用工單位做好各種服務工作。爲富裕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信息保證。

思考與建議:

隨着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村莊擺脫了貧困和落後,開始慢慢的向城市化靠攏。通過對皮口鎮的調研,我們總結以下幾點經驗:

1.要因地制宜

俗話說“依山靠山,依水傍水”,皮口鎮擁有海岸線35華里,淺海水域xx年正月八年級的祭財神民俗文化、正月十三的祭海文化和正月十五巡街文化最具影響和代表性。而有關貔仙、大白碑、老龍頭、涼水灣、礦泉井、海神娘娘、牛眼坨、牛眼蛤等等衆多民間傳說、故事,更爲地區文化增添了神祕的色彩。

隨着地區經濟的發展,皮口小城鎮文化也極大了豐富了現代人的生活內容。而“黃海公園”——皮口西山風景區、“一洞仙”——狐仙洞風景區、“天鵝湖”——東大甸自然溼地以及平島旅遊度假村等地。

不但是當地人們休閒、觀光的最佳去處,也爲豐富地區特色文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因爲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皮口成爲東北地區最大的陸島交通港,是長海縣距大陸的最近點。因此每年接待旅客近70萬人,成爲海島旅遊的重要中轉站。

位於皮口鎮西南黃海里長山水道南部海域,距陸地最近處清水河口3公里,牛眼坨碼頭西南側。因島上平坦得名。呈梯形,東西走向,東高西低,長約.3公里,寬0.8公里,陸地面積.04平方公里,海拔30.9米。漲潮時周圍水深3米。地質屬太古界片麻岩。爲平島村駐地,人口500餘人,耕地730畝,種植玉米、大豆等。以漁業爲主,產雜魚、蟹等,建有百噸冷凍庫。現已規劃成具有漁家特色的旅遊度假村,每年接待大批上島旅遊的遊客,旅遊服務業已成爲島內第二大產業。

平島旅遊度假村是普蘭店市境內唯一一個海島村,距皮口港8海里,東西長約xx00米,南北寬約500米,雖總面積僅爲795公頃,卻是被譽爲“萬傾碧波中的平靜之舟”的一個避暑禦寒的絕佳去處。

這裏爲我國少有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月初的xx年內重點開發建設項目之一,作出總體發展規劃,吸引內資外資共同開發。這裏的陽光、沙灘、別墅、海鮮以及獨特的漁舟唱晚、漁家風情、遊客趕海、漁民家宴、家庭式的接待以及海上垂釣等旅遊。

空間分析

皮口鎮地理位置優越,距大連市中心0公里,與長山列島僅有8海里,隔海相望。也是大連東部沿海距日、韓最近的口岸。鎮內交通便利,金城鐵路、xx年貨物吞吐量80多萬噸,客運量69萬人次。

由於交通便利,皮口鎮即是省內遊客節假日度假的好去住,也爲省外遊客體驗海島遊提供了便利的機會,市場潛力巨大。

資源分析

我國少有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自4月中旬至月初的xx年皮口鎮被國家體改委等十一部委確定爲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xx年被遼寧省確定爲中心小城鎮,xx年又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爲全國重點鎮,被國家漁業部確定爲全國水產品加工示範基地,被大連市定爲重點開發建設的小城市。

20xx年,皮口鎮被國家發改委以“人與自然河蟹小城鎮”及在海洋開發、利用、保護方面的突出表現而入選爲xx年上海世博會參展城鎮。

根據日前確定的規劃,皮口鎮正以濱海路爲中心軸線,西起清水河,東至贊子河,北到高速鐵路,面積38平方公里以上區域全部納入鎮區內,對產業、居住、商貿、飲服及公共設施、重大基礎設施等按功能區分,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將皮口鎮重新定位爲產業發達、生態良好、臨港宜居、河蟹文明30萬人口的中等海濱城市。

皮口鎮現擁有省一級鄉鎮敬老院、大連市一流的公安分局以及武警邊防、法庭、工商等執法部門在皮口都有派出機構。220千伏的變電所座落在境內,萬噸能力的淨水廠即將擴建成5萬噸。市政、環衛、城管中隊等城鎮管理職能部門一應俱全,購物、旅遊、休閒、娛樂場所衆多,城鎮功能齊全。

調研分析

一、抓住機遇,引導合理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將“規劃科學、配套健全、環境良好、工程優質”真正落到實處,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二.是企業參與,強化業務培訓與考覈,提高隊伍綜合素質。以培育企業品牌、練好內功、提高產品創新能力爲着力點,繼續優化和落實創建方案,加快科技創新,豐富創建內涵,將企業與住宅融爲一體,不斷增加社會責任感,發揮示範項目的引領作用。

三、定期開展思想培訓,提高村民素質,逐步引領農民接受新知識,新思想,主動做到愛護環境,提高了生活品質,慢慢呈現出積極向上的風貌。

思考與建議

雖然相對其他鄉鎮發展較好,但目前社區建設已呈現瓶頸現象。儘管目前絕大多數社區居委會的辦公設施和居民活動設施不足、社區工作人員待遇普遍偏低。

建議:進一步提高社區建設認識,不斷推動社區科學發展。切實加強各級各部門對社區建設及重要性的認識,推動社區的科學發展。要深入學習、廣泛宣傳社區的自治職能,讓社區自治意識深入民心,使社區儘快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從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建設和諧社區工作,把社區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工作議事日程。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民政局,積極爭取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通過採取財政支持、劃撥土地、減免費稅、房屋置換、改造或新建等多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礎設施不足的局面。要明確收入來源,不斷加強投入。

包括財政補助收入,即州、縣市兩級財政按有關規定覈撥的各項經費,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序的增長機制。上級覈撥收入,即上級有關部門和街道(鄉鎮)給予的非財政補助收入(包括非正規組織就業崗位補貼)。

社區專項工作經費。主要是州、市(縣)兩級部門補助的設施建設、維修、服務、活動等專項工作經費;以及撥付社區'費隨事轉'的各項經費和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其他專項工作經費、活動經費等。各項捐贈收入。

主要是慈善組織和基金組織的經費援助、駐社區單位和結對共建單位贊助社區的經費及各種募捐與個人捐助的經費等。獎勵經費。主要是上級部門對於社區工作先進的表彰獎勵經費等。

其他收入主要是社區有償服務收入、社區使用的固定資產變價、租賃等收益。要明確支出範圍,落實經費到位。包括人員經費支出。

主要是社區工作人員與公益性崗位及社區其他聘用人員的工資、福利、獎金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公用經費支出,主要是辦公、服務、活動等經費支出。專項經費支出,主要是社區設施

生態環境保護報告4

一、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氣候氣象平樂鎮氣候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日照時間1104小時,全年無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136mm。常年主導風向爲東北風,年平均風速1.65m/s。

地形地貌平樂鎮屬淺丘型地貌,鎮城內山、丘、壩兼有,各佔三分之一,山勢挺拔,丘陵起伏,境內最高海拔841m,最低海拔520m。

土壤平樂鎮土質爲黃壤土。酸性土壤佔47,中性土壤佔19,鹼性土壤佔34。土地肥沃,最低土層厚0.5m以上。

水資源平樂鎮地表水資源爲穿鎮而過的白沫江,多年最枯月流量爲10m3s,豐水期流量爲1000m3/s。地下水資源豐富,鎮區內白沫江兩岸爲第四世紀沖積層,但夾有粘土及亞粘土和礫石層,水文地質情況較複雜。

植被平樂鎮植被是較好的,20xx年森林面積已達22250畝,森林覆蓋率達45。森林大部分分佈在山坡上。主要樹木有茨竹、楠竹、松樹、柏樹等,國家一二級樹種有紅豆木、香樟、楠木和柏果等。除14655畝耕地上是農作物植被外,其餘(除5000畝山坡地被開墾外)土地上均生長着灌木和草本植物。因此平樂鎮的植被覆蓋率是比較高的。

動物由於平樂鎮的植被良好,所以野生動物數量較多,野生動物種主要有野雞、野兔、野鴨、野豬、蛇及成千上萬的白鴿。無國家珍稀動物。動物主要生存在森林內。

農業生態平樂鎮共有耕地面積14655畝,人均耕地0.76畝,其中田9605畝,地5050畝。種植傳統農作物1萬6千餘畝(其中水稻7605畝,玉米4050畝,小麥4500畝),種植經濟作物1萬餘畝(油菜6550畝,蔬菜1500畝,茶葉1500畝,西瓜1000畝)。副業主要是養殖生豬和雞。

水土流失平樂鎮由於植被良好,加之沒有大型的土木工程修建,所以水土流失不嚴重,該區水土流失模數爲2488t/km2·年,屬輕度侵蝕。全年水土流失量在6萬噸左右,水土流失面積約25km2,主要分佈在耕地、森林未覆蓋的山坡地上。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農作物的耕種和森林覆蓋未達到要求。

生態系統多樣性平樂鎮主要的生態系統有農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

植物多樣性平樂鎮生長的植物主要有竹類、松樹、柏樹及紅豆木、香樟、楠木、柏果、黃桷樹等及其它灌木。

動物多樣性平樂鎮生存的動物有野雞、野兔、野鴨、野獵、白鴿、蛇等。

二、環境保護情況

(一)生態保護:平樂鎮嚴格執行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政策,禁止亂砍亂伐、毀林開荒、毀林開礦和採石現象發生,杜絕了人爲破環生態系統的現象。

(二)固體廢氣物排放、噪聲污染控制:平樂鎮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工業企業很少,植被覆蓋率又高,所以環境空氣質量較好,農村地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建成區中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平樂鎮因工業企業少,同時工業企業中產噪設備也幾乎沒有,所以建成區噪聲主要來源於交通噪聲,但車流量不大,所以環境聲學質量良好。

(三)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尤其是植被)保護較好,植被覆蓋率已達95,森林覆蓋率也達到45,水土流失不嚴重,屬輕度侵蝕。人爲破壞生態的現象基本杜絕。國家一二級珍稀植物保護完好。農作物秸杆綜合利用較好。

(四)環境指標:除白沫江水質在枯水期個別指標超標外,環境空氣、環境噪聲質量均是比較好的。環境空氣質量在城鎮區達到二級,農村區域達到一級。環境噪聲城鎮區達到國家1類(夜晚)和2類(白天)標準,農村區域達到國家0類(夜晚)和1類(白天)標準。

(五)基礎設施建設:

①道路平樂鎮道路發達,通外有土平路、臥夾路,距省道成雅路僅有9公里。鎮區內村村通公路,各風景區、風景點也有公路相連。

②住房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滿意標準(12m2)。

③給排水給水廠和給排水管道有一定基礎。

④街道綠化普及率98,人均工藝綠地面積爲112m2。

三、目前存在困難

(一)經濟環境:農業產業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傳統農作物(水稻、玉米、小麥)種植面積過大;農副業欠發達,尤其養殖業發展力度不大;農產品加工業太少,也未上規模。第三產業開發力度不夠,雖然有衆多旅遊資源存在,但來旅遊觀光的人太少;第三產業的從業種類太少。工業經濟不強大。

(二)社會環境:人口文化素質偏低,導致三種產業科技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

(三)基礎設施建設:

①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不當。

②風景區部分道路和鄉村道路未硬化。

③給水廠供水量偏小,城鎮供水管道服務範圍不夠。污水採用邊溝方式收集不恰當,排水管道遠遠不夠;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白沫江水質影響較大。

④公共設施(市場、商場、停車場、環衛設施、路燈、標語、廣告牌)未規範化建設。

⑤城區消防存在隱患。

⑥歷史文化遺蹟未能維修和維護,有的甚至成危房,有的甚至即將消失。

(四)能源:城鎮居民仍有80的住戶採用蜂窩煤作爲能源、鄉村農民仍有部分住戶採用薪柴。

(五)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還要繼續提高。

(六)環境質量:工業污染源還未達標排放;地表水環境質量有待改善。

總的說來,平樂鎮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做到了較大成績,但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打算

1、嚴厲打擊對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的行爲,對於濫砍濫筏嚴令禁止,大力宣傳退耕還林政策,保護農村環境;

2、對於招商企業,嚴格限制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之企業;

3、按照鎮環境綜合整治方案改善城鎮居民、農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4、嚴格按照平樂鎮環境規劃進行環境保護及建設。

生態環境保護報告5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粗放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並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許多環境問題日益凸現,農村生態環境令人擔憂.

特別是村鎮環境“髒、亂、差”、飲用水源水質下降、畜禽養殖污染、工業企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加速轉移等問題突出,使農村環境質量進一步惡化,不僅威脅着農民羣衆的身體健康,而且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據相關調查表明,我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多億噸,生活垃圾約1.2億噸,大部分得不到有效處理,嚴重污染了農村地區居住環境,直接威脅着廣大農民羣衆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

而近年來隨着我國現代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規模的擴大,加之產業梯級轉移和農村生產力佈局調整的加速,造成城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農村地區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加劇,一些城郊地區已成爲城市生活垃圾及工業廢渣的堆放地,全國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被佔用和毀損的農田面積已超過200萬畝。

我國耕地總量佔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農藥的消費總量卻分別佔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頃施肥量由上世紀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公斤,一些省甚至超過600公斤,遠遠高於發達國家認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

目前我國使用的農藥中70%是殺蟲劑,殺蟲劑中70%是有機磷農藥,有機磷農藥中70%是高毒高殘留品種。

由於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殘留,造成農作物減產和農產品質量下降,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

當前我國農村飲用水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全國約有3.2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其中1.9億人的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6300多萬人飲用高含氟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飲水不安全導致一些農村地區疾病流行。

據調查,我國一些沿江農村地區,由於受大量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因飲用水問題,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斑牙病、結石、皮膚病等疾病,有的還出現了“癌症高發村”。我國農村生產與生活中存在的這些環境問題,已嚴重威脅到廣大農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環境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必將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的實現。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是我黨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號召。關注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把自己的所學與實踐緊密結合,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服務於新農村建設,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也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促進建設和諧社會的新途徑。

二、活動概況

1、活動目的

旨在結合我校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讓大學生走出校園,跟農村有一次“親密接觸”,使大學生更多地關注農村,瞭解農村,積極回報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和爲農民服務的精神。

深入農村,瞭解農村飲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業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蒐集農村環境基礎數據,爲農村發展項目規劃、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2、調研範圍及對象

本次調研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高橋鄉東馬坊村開展,以行政村和農戶爲調研對象。

3、調研內容及方式

3.1調研內容

(1)、調研對象詳細信息,所在省、地、縣、鄉、村名稱,村委會成員及聯繫方式,調研農戶的姓名及聯繫方式;

(2)、調研對象家庭情況,生存來源、生產方式;

(3)、調研對象所處的環境與生態現狀,經濟現狀;

(4)、調研對象所在村的環境狀況(包括農村飲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業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情況調查);

(5)、調研對象的知識素質和生態環保意識(需有相關依據說明);

(6)、調研對象對外部幫助的觀點和配合意向;

(7)、調研對象以往接受社會或政府扶持的情況;

(8)、調研者的觀點和扶持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9)、調研者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建議;備註:具體內容請參照附件調查表。

3.2調研方式

入戶訪談調查,問卷調查,觀察調查

三、調查結果分析

1、村莊基本情況: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高橋鄉東馬坊村,2006年,該村總戶數爲327,總人口數1342,人均純收入3000元,民族以漢族爲主。

從村長處瞭解到,該村所在地屬於平原,全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農業和外出務工,經濟水平相對欠發達。

全村包括自然村1個,進村道路硬化,但村內道路只有部分硬化,揚沙較大,村裏也沒有設立專職的保潔員,沒有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通過走訪觀察,我們發現該村的環境衛生狀況還有很大的提高的餘地,揚沙厲害,垃圾亂扔亂堆

2、村莊農戶調查情況分析:

該村約50戶農戶接受了我們的調查。

2006年,該村農戶家庭純收入各不相同,爲3000—50000元不等。分析問卷調查結果,該村的農戶家庭年純收入平均在10000元左右,收入了來源以務農和務工爲主,務農又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爲主;而支出多以教育和醫療爲主。住房均爲磚混結構。

該村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水污染、廁所糞便及農田施肥、空氣污染和固體

廢棄物污染幾方面。下面根據調查數據進行簡要分析。

2.1、飲水和水污染問題

根據調查,該村家庭飲用水類型有如下幾種:自來水、大口井水、手壓井水、水窖及其他。在接受調查的58戶農戶中,自來水飲用家庭有11家,大口井水飲用家庭有6家,手壓井水飲用家庭有10家,水窖飲用家庭有24家,其他飲用家庭有7家。

而在這些非自來水飲用家庭中,有40家對水不作任何處理,僅有14家會作一些處理。關於喝水習慣,接受調查的32家中,有15家是喝生水的習慣,17家有喝開水的習慣。

據調查,該村水污染情況並不樂觀。該村的水污染以生活污水和養殖業污水爲主,而這些污水的處理方式大部分是被村民直接排入溝渠。根據水循環的理論,那些喝地下水而且不經過任何處理的家庭,水質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尤其是由喝生水習慣的人們,健康問題已經面臨嚴峻挑戰。可是在我們的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爲環境問題與身體健康沒有太大的關係,可見,喜歡喝生水的人也並沒有意識到水質對身體可能帶來的威脅。

2.2廁所糞便及農田施肥

該村的農戶廁所多以室外旱廁爲主,有個別農戶使用室內水沖和公共廁所。加上飼養的家畜,糞便問題也成爲該村的一個問題。該村農戶飼養最多的家畜是雞,48戶人家中,有13戶飼養雞,但對雞的飼養大部分人以散養爲主,對於豬、牛、羊,飼養人數雖不及飼養雞的人數,而且都是圈養,可是室外旱廁這一問題使得農村空氣問題受到嚴重威脅,再則就是散養的雞的糞便對村落環境的影響。

隨着科學和經濟的發展,農家肥也沒有被農戶很好地利用,這成爲農村環境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此外,農田施肥所用的化肥、農藥也嚴重製約着農村生態環境的發展。儘管各家使用的量不同,可是成片的農田,成片的農藥化肥自然會對生態造成不小的影響。

2.3、空氣污染

根據調查,該村的環境空氣污染主要來源由三種:垃圾、揚沙和工業廢氣。在接受調查的52戶農戶中,34戶認爲垃圾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13戶認爲揚沙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另外5戶則認爲是工業廢氣的排放。

垃圾堆放,不僅佔用土地,而且還發出異味,污染大氣環境。雖然大部分村民對自己的居住環境感到滿意,可是那種滿意只是不超出自己家門的滿意,因爲垃圾都被大家扔到家外面,自然感受不到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危害。如果他們像我

們這些外來人員一樣去感受堆積如山的垃圾時,他們一定會感受到什麼是環境污染,一定會知道他們居住的大環境是多麼的需要改善。相信他們經過那些不斷散發異味的垃圾時,他們一定會或多或少的嘮叨幾句的。

由於村裏道路只有部分硬化,交通不便,村裏車輛經過時揚沙情況特別厲害,塵土飛揚,成爲空氣污染的又一大因素。

此外,工業廢氣也給空氣淨化蒙上了一層陰影。

除此之外,能源問題也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調查結果顯示,該村大部分人還沒有用上綠色能源,傳統的煤仍然是主要燃料。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空氣質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秸稈還田時,濃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大氣污染送上一份大禮。

2.4固體廢棄物污染

在所受的所有污染中,固體廢棄物是村民認爲最主要的污染。50戶人家中,35戶村民認爲其所受的主要污染是固體廢棄物污染,只少部分認爲是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固體廢棄物何以如此之多,影響如此之大?據瞭解,這些固體廢棄物主要來自村民生活垃圾排放,48戶中有30戶贊成這種說法,5戶認爲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緣故,另外13戶則持不清楚的態度。

固體廢棄物排放,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村民環保意識太差,生活垃圾亂扔亂

放,垃圾堆積如山。而且,在廣大農村地區,垃圾的分類處理工作本來就做得不夠好,在加上大量的垃圾排放,這一方面佔了農田;一方面還排放異味,污染空氣;此外,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村莊的村容村貌,但這卻並沒有減少村民們亂

堆垃圾的行爲。

3、追根溯源,生態環境這般是何因

3.1、村民意識有待提高

通過對村民的走訪調查,村民普遍的自滿意識讓我們有點心存擔憂。接受採訪的村民,沒有誰對自己居住的村莊環境衛生不滿意的,46戶人家中,10戶很滿意,16戶滿意,20戶覺得還可以,對於不滿意這一欄,數字爲0。

對於自家的庭院室內廚房衛生,調查結果和上述對村莊環境的調查結果一致,絕大部分人都對自家的衛生情況很滿意。

在一道“實現當地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主要依靠誰”的問題中,村民環保意識之差讓人震驚不已。50戶村民接受調查,20戶認爲應該靠當地政府,20戶認爲應該靠地方企業,10戶認爲應該靠非政府環保組織,卻沒有一戶認爲應該靠公民提高環保意識。

改善環境,本來該靠全村村民一起努力,可是大部分人卻不願出錢出力,願意出錢出力的只有15戶,其他的要麼只出力,要麼只出錢,更有甚者,什麼都不願意出。

此外,村民們還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即大部分人認爲環境與家人健康沒有關係。40戶人家中,有20戶人認爲環境與家人健康無關,15戶認爲有一點關係,僅有5戶認爲環境與家人健康關係密切。

村民意識直接關係到村裏環境的好壞,可是如此意識,怎樣提高?可見,努力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已經迫在眉睫。

3.2政府努力不夠

東馬坊村村裏環境本來不是很好,揚沙、垃圾都很多,可是卻沒有保潔員,沒有保潔制度。而且,有政府組織的農村環保科普活動很少,即使有,也沒有充分調動村民的參與積極性。從外因上來說,政府對村裏的環境污染承擔着一定的責任,而且村民也普遍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政府更應該努力爲改善村裏環境做最大的貢獻,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環保建設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調研結論

綜上所述,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當地政府不願花錢,人們環保意識差,必須高度重視。只有政府和人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齊心協力,共同爲環境保護做出貢獻,農村環境才能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新農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