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信息簡報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精品多篇】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精品多篇】

信息安全管理論文 篇一

摘要:近年來,我國在醫院信息化方面的建設工作進程不斷提高,且採取電子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成爲了必要的發展途徑。基於此,文章針對當前醫院電子檔案管理的實施所要遵循的原則展開研究,以此促進檔案信息的更好建設,爲檔案信息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促進醫院信息化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醫院建設;電子檔案;信息管理;安全保障

醫院建設發展中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工作內容,其中爲病人的信息建檔就包含多樣化的信息數據,包括病人的個人信息,病例信息等,爲建立互聯互通的數據信息庫,醫院需要加大對電子檔案的建設,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採取提高檔案信息的建設度,同時需要爲檔案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以此實現醫院信息化建設目標。

一、醫院電子檔案信息管理原則

(一)真實完整性原則

醫院檔案管理的完整是指在實施電子檔案信息管理中,需要確保所有的信息文件數量,內容及相關文件數據沒有損壞,更改,丟失等情況的出現,確保被記錄的檔案信息是真實且完整的。但是目前醫院實施檔案管理工作通常是在綜合檔案室集中進行,電子檔案所採取的是全程管理方式,一般情況下,醫院各科室在將所有需要整理的信息數據歸檔之後就會移交給檔案室,但通常科室會設立屬於自己的檔案資料室,便於工作,在病例檔案移交中會留存一部分,這種操作模式會對電子檔案的信息完整性造成影響。

(二)全程管理原則

我國現階段對電子檔案的管理實施以全過程爲主,即自電子文件的形成指出,一直到其被銷燬或者被永久保存,在整個過程中的所有階段都需要保證電子檔案信息的一致性,不能更改。電子檔案在實際的運作中通過展開全過程的管理方式保證電子檔案的完整性,但是由於醫院檔案信息數據量龐大,且來源十分廣泛,因此實際的管理工作中缺少人力資源的支持,有的檔案管理人員能力水平不一,無法爲電子檔案的全過程管理實施提供保障,導致電子檔案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受到影響。

二、醫院電子檔案管理與檔案信息安全保障對策

(一)維護安全穩定的數據庫環境

由於電子檔案是全部存儲於網絡之中,且數據量的龐大運行可能會對電子信息的安全造成影響,爲此需要對電子信息檔案的安全運行環境提供保證。爲電子檔案信息數據建立獨立的運行設施,構建數據庫,在運作中確保數據庫等設備遠離磁場,避免受到磁場干擾。同時,電子檔案數據庫需要24小時不間斷地運行,因此需要對其電源的運行狀態加以保護,爲數據庫的安全運行提供獨立電源室,避免由於突然斷電造成數據損壞,爲數據庫的安全運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二)做好網絡上信息技術安全保障

醫院實施電子檔案管理模式需要對網絡安全加以保障。主要從以下方面展開:首先是對所有電子信息進行備份,通過備份能夠確保電子檔案即使丟失損壞也可以進行恢復,是電子檔案管理中確保信息安全的基礎方法。備份主要分爲本地與異地兩種操作形式,同時還有線備份與離線備份兩種方式,現階段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由於信息數據量過於龐大,通常是將其存儲於磁盤陣列中。其次是加密檔案信息,避免計算機被*客或病毒入侵,通過加密能夠防止泄密或者信息被篡改。通常所採用的加密方式爲:軟件加密、硬件加密、混合加密等。就現階段而言所採取的主要是混合加密,需要用戶認證,身份密碼以及權限分配等結合對檔案實施數據保護。

(三)制定完善規章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素質

人爲因素是電子信息檔案的數據管理與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中最大的影響條件,爲此需要對檔案人員的管理能力加以提高:首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規範行爲,根據醫院電子檔案信息管理要求制定管理工作的規範章程;此外,還需要對檔案人員的專業素質加以提高,定期對其專業管理能力展開培訓,包括檔案管理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能,以及相關醫療專業知識。爲電子檔案信息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提供保障,避免人爲因素在檔案管理中產生破壞影響。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着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的不斷建設,在醫院管理工作的開展中,檔案的建設與管理工作需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對其進行更好的創新發展,與現代化技術相結合,同時檔案管理人員也要不斷促進自身的發展,提高自身管理技能,適應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爲醫院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吳麗霞。醫院電子檔案信息安全管理存在問題與對策[J].陝西檔案,20xx(06):52-53.

[2]李爽。淺析醫院電子檔案管理與檔案信息安全[J].管理觀察,20xx(31):191-192.

信息安全管理論文 篇二

摘 要:數據庫系統是管理信息系統(MIS)的基礎,管理信息系統能否正常運行,數據庫的安全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數據庫安全體現在系統擁有的和產生的數據或信息要完整有效,使用要合法, 更不能被破壞或泄漏。具體地包括:用戶識別、訪問權限控制、加密、審計與追蹤、備份與恢復。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MIS);數據庫

一 、完善用戶識別

用戶身份的正確識別與檢驗是MIS安全的門戶。爲了有效可靠地管理用戶權限,保證系統的安全,需要一套可靠完善的身份鑑別機制。

(1)在MIS的數據庫中創建一個用戶表,爲每個用戶分配一個唯一的用戶編碼和一個唯一的用戶密碼,並且用戶的密碼只能由用戶自己管理。當用戶要登錄數據庫管理系統時,必須提供正確的用戶編碼和密碼方能進人該系統。

(2)我們還可以利用數據濾網功能,也就是過濾功能。在用戶登錄界面,對用戶輸人的用戶標識和密碼先進行過濾,把單引號、分號、、% 等“危險字符”全部過濾掉,再進行數據語句的構造,可大大降低攻擊者成功的概率。

(3)我們可以通過限制用戶輸入數據的長度,例如限制用戶輸入數據的字符最多不能超過8位,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系統被攻擊的風險,增加了入侵者插入有害代碼的難度,確保了系統的安全。

(4)設置數據庫系統口令,數據庫系統口令也是是身份鑑別、保證系統安全的最常見、最方便的一種方法。它是登錄訪問數據庫系統所需的口令。應用程序要存取數據庫表,必須先登錄數據庫,應用程序憑藉用戶提供的正確口令就能順利登錄數據庫。所有的口令值不要嵌入程序,應隱蔽到某一數據庫中,這樣就避免了修改的麻煩,有了數據庫口令,就可以阻止有害侵入,增加了系統的安全性。

二 、訪問權限控制

訪問權限控制是數據庫系統在利用角色管理數據庫安全性方面採取的基本措施。

通過驗證用戶名稱和口令。防止非數據庫系統用戶註冊到數據庫,對數據庫進行非法存取操作。

授予用戶一定的權限,限制用戶操縱數據庫的權力;授予用戶對數據庫實體的存取執行權限。阻止用戶訪問非授權數據,提供數據庫實體存取審計機制。使數據庫管理員可以監視數據庫中數據的存取情況和系統資源的使用情況,採用視圖機制限制存取基表的行和列集合。對所有客戶端按工作性質分類。分別授予不同的用戶角色。對不同的用戶角色。根據其使用的數據源。分別授予不同的數據庫對象存取權限。

三、數據加密

在MIS中,爲了防止非法用戶進入系統、竊取機密信息或非授權用戶越權操作數據,必須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

對MIS中的數據庫加密處理有三種基本方式:

(1) 文件加密:將涉及重要信息的文件進行加密,進入MIS應用系統時解密,在退出應用系統時再進行加密。

(2)記錄加密:與文件加密類似,但加密的單位是記錄而不是文件。

(3)字段加密:即直接對數據庫的最小單位一字段進行加密,加密算法是加密的核心, 目前可應用的國際公認的密碼算法主要有:DES(數據加密標準)、RSA(公鑰密碼體制)、劉氏高強度公開加密算法等。

除此之外還有硬性加密,硬加密指的是用物理方法進行加密,如在存放在文件的磁盤上用激光打孔進行加密等。

通過數據庫加密有效地防止了通過瀏覽數據庫表的方式獲得用戶登錄信息。

四 、審計與追蹤

數據審計的目的在於:當數據被竊取或破壞時,能及時發現和補救,即及時發現問題的原因, 爲維護數據的完整性提供保障。數據審計可 在MIS的多個層次上實現,其中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上實現時,系統開銷較大,而在功能層、用戶層等層次上採取適當的審計措施則較好。

應用系統常用的審計措施有:

(1)取軌運行法:該方法要求對數據的操作由兩個用戶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完成,一個用戶的操作必須經過另一個用戶的審覈通過後方能生效。

(2)軌跡法;該方法對應用系統中的一切操作都記錄在案,並由專人定期檢查,從而監督系統運行情況。

五 、備份與恢復

數據庫可以通過用戶識別、訪問權限限制、數據加密等保護措施使得管理信息系統健康運行,但難保百無一疏,而且現實中還存在其他很多原因造成數據的丟失,比如誤刪除,硬件老化,不可抗力,系統抵禦能力差等等方面,所以加強對數據的備份工作至關重要。

備份工作有幾點因素需要考慮,比如:

1、備份週期。(根據數據的重要程度,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進行備份,以便清晰明瞭)。

2、使用靜態備份還是動態備份,(動態備份也即允許數據庫運行時進行備份)。

3、僅使用全備份還是共同使用全備份和增量備份。

4、使用什麼介質(硬盤,光盤等)。

5、使用人工備份還是設計好的自動備份程序。

6、檢驗備份完整性的週期。

7、備份存儲的空間是否防竊、防磁干擾、防火。

8、是否指定其他人實行備份,備份者是否享有必要的登錄號和口令。

9、在負責備份和恢復的主要人員缺席的情況下,是否有其他人能代替。

其次我們還要注意務必使計算機網絡數據備份自動化,以減少系統管理員的工作量。使數據備份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做好介質管理工作,防止讀寫操作的錯誤。

對數據存儲,形成分門別類的介質存儲,使數據的保存更細緻、科學。介質自動清洗輪轉,提高介質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還要以備份服務器形成備份中心,對各種平臺的應用系統及其他信息數據進行集中的備份。

另外系統管理員還可以在任意一臺工作站上管理、監控、配置備份系統,實現分佈處理、集中管理。

最後維護人員要儘量地恢復損壞的整個文件系統和各類數據。備份系統還應考慮網絡帶寬對備份性能的影響、備份服務器的平臺選擇及安全性、備份系統容量的適度冗餘、備份系統良好的擴展性等。

結語:

以上只是論述了數據庫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安全的幾個重要方面和體現,還有其他一些方面沒有專門提到。這些管理不到位。雖然不會導致系統癱瘓。但也會造成系統部分功能的暫時性終止。例如如果回退段數量不夠或剩餘空間不夠。都可以造成有些大的數據提交不成功。因此,對於數據庫系統的安全問題馬虎不得。

參考文獻:

[1]李寧,陳彬.MIS系統權限管理中的安全性問題探討[J].教育週刊,20xx(11).

[2]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M].教育出版社,20xx.

[3]林志斌.數據庫安全性若干問題的探討[J].微型機與應用,20xx(03)

[4]王裙嘲。網絡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對策探索管理信息系統[J].計算機教育,20xx(05)

信息安全管理論文 篇三

摘要:隨着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信息化已經成了一種社會常態。網絡信息化給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同時,網絡的虛擬化也存在着巨大的風險,個人信息的泄露、網絡詐騙等威脅網絡信息安全的因素使得網絡環境越來越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推進網絡信息化進程中的安全技術應用,並強化網絡安全的管理變得十分必要。本文就網絡信息化進程中的安全技術與管理策略進行探討,主要目的是分析網絡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促進網絡環境的安全運行。

關鍵詞: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論文

網絡信息安全是目前網絡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原因是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網絡提供便利的條件,如果網絡安全存在嚴重問題,會直接導致 本站 社會經濟的受損。另外,現在無論是政府辦公,還是私人利用,網絡已經成爲了一種不可缺少的工具,網絡環境的不安全一旦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那後果可想而知。所以爲了經濟的更好發展,爲了社會穩定的平穩運行,強化網絡安全,對網絡技術進行安全化管理成爲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訴求。

1網絡信息化進程安全技術和管理現狀

1.1技術安全風險比較高。目前的網絡技術,安全風險比較高。主要表現在三方面:首先是網絡軟件的純粹性比較低,而這種網絡軟件很容易附帶不安全因素,在網絡利用中,這種不安全因素隨時可能引發網絡安全事故。其次是在網絡運行環境中,部分技術達不到安全標準,而利用這些技術進行安全檢測的時候,不安全的因素也不能被識別出來,這就導致網絡運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最後是目前的網絡技術,專業性都比較弱。雖然目前網絡技術得到了普遍的發展,但是由於技術更新快,導致一些技術的安全性沒有得到充分的認定,而這些技術就是網絡安全的重大隱患。

1.2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素質較低。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素質較低也是目前網絡信息化進程中安全技術和管理的普遍現狀。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素質較低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是技術人員在技術方面缺少專業性。目前的技術人員,缺乏技術的獨創性和專業性,利用的大部分都是大衆化的技術,這樣的技術在應對網絡安全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其次是管理人員在管理方面,缺乏系統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應用的是哪裏有問題即管那裏的策略,這種管理方式缺乏嚴重的科學性,效果也不甚明顯。

1.3管理沒有明確的方向。在技術安全管理工作中,沒有明確的管理方向是目前的一大現狀。管理缺少方向有三方面的危害:首先是缺少管理方向的管理,沒有系統完善的管理體系,這樣的管理只能夠進行一些小修小補,要想實現徹底的管理革新,存在巨大的困難。其次是沒有方向的管理,管理理念不清楚,這就會導致管理工作走很多彎路,而且很有可能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最後是沒有管理方向的管理,管理措施和方法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在管理過程中無法做到精細。

2強化網絡安全的意義

2.1有利於打造安全平穩的網絡運行環境。現在的社會發展,對於網絡環境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而強化網絡安全,有利於打造出安全平穩的網絡運行環境。安全平穩的網絡運行環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信息泄露比較少。目前的社會,個人或者是公衆信息泄露會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而網絡環境的安全平穩主要指此類安全事故的大幅度減少。其次是網絡監管能夠隔離到位。對於網絡信息的監管和掌控,需要利用必要的技術手段,通過技術革新使得網絡環境安全。

2.2促進互聯網經濟的安全運行。強化網絡安全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可以促進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各行各業也開通了網絡渠道來進行經濟活動,網絡安全存在的隱患對於網絡經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通過網絡環境的安全強化,網絡經濟的運行將會更加的順暢,網絡經濟的發展也會更加的迅速。

3網絡信息化進程安全技術和管理策略

3.1加強技術安全性研究。網絡信息化進程安全技術和管理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加強技術安全性研究。由於目前的網絡信息化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所以在安全性的研究方面顯得相對不足,這也是網絡技術存在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爲了克服此問題,進行網絡技術的安全性研究非常重要,安全性研究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是要進行網絡安全的問題研究,通過問題研究瞭解技術漏洞。其次就是要進行鍼對性的技術細節建設,通過細節建設完善技術問題,使得網絡信息技術更加的全面。除此之外,在技術安全性研究的同時還要進行獨創性建設,通過獨創擺脫一些附着軟件對技術的不安全影響。

3.2加強技術人員的專業性打造。加強技術人員的專業性打造也是進行網絡技術安全和管理的重要措施。在網絡安全實踐中,技術人員是維護網絡安全的忠誠衛士,他們的專業程度和標準化程度決定着網絡安全的專業化和標準化。所以在進行技術人員的打造時一方面要從專業性入手,另一方面要從標準化入手。專業性打造主要是要從技術人員的理論建設和技術研究兩方面進行,通過理論建設,使得技術人員對網絡技術安全的瞭解更加的深入和全面,而技術建設則是幫助技術人員深化技術利用,提高技術成熟度。標準化打造主要是從技術人員的操作來進行,在實踐中,操作失誤也會發生網絡安全事故,所以標準化的操作,可以減少有毒軟件對網絡系統的侵害。

3.3加強網絡安全監管。加強網絡安全管理監管也是保證網絡技術安全和管理的重要措施。加強網絡安全監管主要從三方面進行:首先是對於網絡軟件要進行安全檢測,主要目的是對軟件的純粹度進行檢測,避免一些附着病毒通過軟件進入到網絡環境中,威脅網絡安全。其次是要加強對網絡安全的技術監管。通過技術監管,保證網絡技術在利用過程中不會造成安全事故,通過監管,網絡技術的可信度會得到明顯的提升。最後是要強化網絡環境的監管。也就是說要對網絡環境中的不安全信息要做好及時的排查及清理,避免不安全的信息在網絡中流通,進而對網絡環境造成影響。

結束語

在網絡信息化越來越頻繁的今天,網絡安全不僅關係着個人信息的安全,對於社會信息和經濟也有着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中,爲了保證網絡安全,必須一方面強化安全技術的研究,利用技術安全來實現網絡環境的安全,另一方面就是要進行科學有效的網絡管理,通過網絡監管,使得網絡運行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總之,強化網絡信息化進行中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是當今網絡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張學明。技術與管理共同保障網絡安全———淺談稅務信息化網絡安全系統的建設[J].每週電腦報,20xx,31:29-30.

[2]王瑛,賈義敏,張晨婧仔,王文惠,焦建利。教育信息化管理實踐中的領導力研究[J].遠程教育雜誌,20xx,2:13-24.

[3]黃瑞,鄒霞,黃豔。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中信息安全問題成因及對策探析[J].現代教育技術,20xx,3:57-63.

[4]任改梅,汪曉東,鄭豔敏,李瓊,焦建利。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人力資源開發[J].遠程教育雜誌,20xx,4:3-13.

[5]劉鮮,王瑛,汪曉東,任改梅,焦建利。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基礎設施的發展戰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誌,20xx,5:24-33.

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1、成立信息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並由單位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由網絡管理人員及公文接收人員等擔任組員,全面負責本單位網絡安全工作。

2、學校所有用戶必須遵守國家、地方的有關法規,嚴格執行安全保密制度,並對所提供的信息負責。單位網絡管理人員和公文接收人員必須在信息安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嚴格監控本單位上網信息,隨時對本單位網絡系統及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查。

3、學校所有用戶不得利用計算機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動,不得危害計算機網絡及信息系統的安全。單位文印室、財務室電腦加強安全管理,以免造成涉密信息泄露。

4、學校所有用戶嚴禁在網絡上發佈虛假、淫穢、xxx等信息,不得使用網絡進入未經授權使用的計算機,單位辦公用計算機必須嚴格管理,制訂管理制度,落實管理人員,未經管理人員允許不得以虛假身份使用網絡資源。

5、加強對校園網新聞,信息上報、論壇言論的安全管理。對上網、上報、外傳信息要堅持單位主要領導審查,嚴格把關,落實防範措施,明確責任制,本着“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凡涉及國家及學校祕密的信息嚴禁上網。

6、學校所有用戶必須對提供的信息負責,不得利用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機密等犯罪活動,不得製作、查閱、複製和傳播有礙社會治安和不健康的、有封建迷信、色情等內容的信息。

7、嚴禁制造和輸入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數據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不允許進行任何干擾網絡用戶、破壞網絡服務和破壞網絡設備的活動。

8、一經發現校園網或局域網內有違法犯罪行爲和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必須立即上報信息安全領導小組,不得隱瞞。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爲加強郵政行業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保護用戶合法權益,維護郵政通信與信息安全,促進郵政行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規定》、《郵政行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營和使用寄遞服務涉及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活動以及相關監督管理工作,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以下簡稱寄遞用戶信息),是指用戶在使用寄遞服務過程中的個人信息,包括寄(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身份證件號碼、電話號碼、單位名稱,以及寄遞詳情單號、時間、物品明細等內容。

第四條、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監督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保障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第五條、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郵政行業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郵政行業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負責本轄區的郵政行業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機構以及省級以下郵政管理機構,統稱爲郵政管理部門。

第六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與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健全寄遞用戶信息安全保障機制,維護寄遞用戶信息安全。

第七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應當遵守國家有關信息安全管理的規定及本規定,防止寄遞用戶信息泄露、丟失。

第二章、一般規定

第八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寄遞用戶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明確企業內部各部門、崗位的安全責任,加強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和安全責任考覈。

第九條、以加盟方式經營快遞業務企業應當在加盟協議中訂立寄遞用戶信息安全保障條款,明確被加盟人與加盟人的安全責任。加盟人發生信息安全事故時,被加盟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安全管理責任。

第十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與其從業人員簽訂寄遞用戶信息保密協議,明確保密義務和違約責任。

第十一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寄遞用戶信息安全保護相關知識、技能培訓,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和責任意識。

第十二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寄遞用戶信息安全投訴處理機制,公佈有效聯繫方式,接受並及時處理有關投訴。

第十三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受網絡購物、電視購物和郵購等經營者委託提供寄遞服務的,在與委託方簽訂協議時,應當訂立寄遞用戶信息安全保障條款,明確信息使用範圍和方式、信息交換安全保護措施、信息泄露責任劃分等內容。

第十四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委託第三方錄入寄遞用戶信息的,應當確認其具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並訂立信息安全保障條款,明確責任劃分。第三方發生信息安全事故導致寄遞用戶信息泄露、丟失的,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第十五條、未經法律明確授權或者用戶書面同意,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將其掌握的寄遞用戶信息提供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

第十六條、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檢察機關的工作人員依照法律規定程序調閱、檢查寄遞詳情單實物及電子信息檔案,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配合,並對有關情況予以保密。

第十七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寄遞用戶信息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對於突發的寄遞用戶信息安全事故,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報告郵政管理部門,並配合郵政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的調查處理工作,不得遲報、漏報、謊報、瞞報。

第三章、寄遞詳情單實物信息安全管理

第十八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寄遞詳情單管理,對空白寄遞詳情單發放情況進行登記,對號段進行全程跟蹤,形成跟蹤記錄。

第十九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營業場所、處理場所管理,嚴禁無關人員進出郵件(快件)處理、存放場地,嚴禁無關人員接觸、翻閱郵件(快件),防止寄遞詳情單實物信息(以下簡稱實物信息)在處理過程中泄露。

第二十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優化寄遞處理流程,減少接觸實物信息的處理環節和操作人員。

第二十一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採用有效技術手段,防止實物信息在寄遞過程中泄露。

第二十二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監控設備,安排具有專門技術和技能的人員,對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環節的實物信息處理進行安全監控。

第二十三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寄遞詳情單實物檔案管理制度,實行集中封閉管理,確定集中存放地,及時回收寄遞詳情單妥善保管。設立、變更集中存放地,應當及時報告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

第二十四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對寄遞詳情單實物檔案集中存放地設專人管理,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存儲安全。

第二十五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建立並嚴格執行寄遞詳情單實物檔案查詢管理制度。內部人員因工作需要查閱檔案時,應當確保檔案完整無損,並做好查閱登記,不得私自攜帶離開存放地。

第二十六條、寄遞詳情單實物檔案應當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定的期限保存。保存期滿後,由企業進行集中銷燬,做好銷燬記錄,嚴禁丟棄或者販賣。

第二十七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對實物信息安全保障情況進行定期自查,記錄自查情況,及時消除自查中發現的信息安全隱患。

第四章、寄遞詳情單電子信息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加強寄遞服務用戶信息相關信息系統和網絡設施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信息系統的網絡架構應當符合國家信息安全管理規定,合理劃分安全區域,實現各安全區域之間有效隔離,並具有防範、監控和阻斷來自內部和外部網絡攻擊破壞的能力。

第三十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配備必要的。防病毒軟件、硬件,確保信息系統和網絡具有防範計算機病毒的能力,防止惡意代碼破壞信息系統和網絡,避免信息泄露或者被篡改。

第三十一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構建信息系統和網絡,應當避免使用信息系統和網絡供應商提供的默認密碼、安全參數,並對通過開放公共網絡傳輸的寄遞用戶信息採取加密措施,嚴格審查並監控對信息系統、網絡設備的遠程訪問。

第三十二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在採購計算機軟件、硬件產品或者技術服務時,應當與供應商簽訂保密協議,明確其安全責任,以及在發生信息安全事件時配合郵政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調查的義務。

第三十三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建立信息系統安全內部審計制度,定期開展內部審計,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第三十四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信息系統及網絡的權限管理,基於權限最小化和權限分離原則,向從業人員分配滿足工作需要的最小操作權限和可訪問的最小信息範圍。

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對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的管理,使網絡管理人員僅具有進行信息系統、數據庫、網絡運行維護和優化的權限。網絡管理人員的維護操作須經安全管理員授權,並受到安全審計員的監控和審計。

第三十五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信息系統密碼管理,使用高安全級別密碼策略,定期更換密碼,禁止將密碼透露給無關人員。

第三十六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寄遞用戶電子信息的存儲安全管理,包括:

(一)使用獨立物理區域存儲寄遞用戶信息,禁止非授權人員進出該區域;

(二)採用加密方式存儲寄遞用戶信息;

(三)確保安全使用、保管和處置存有寄遞用戶信息的計算機、移動設備和移動存儲介質。明確管理數據存儲設備、介質的負責人,建立設備、介質使用和借用登記制度,限制設備輸出接口的使用。存儲設備和介質報廢的,應當及時刪除其中的寄遞用戶信息數據,並銷燬硬件。

第三十七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寄遞用戶信息的應用安全管理,對所有批量導出、複製、銷燬用戶個人信息的操作進行審查,並採取防泄密措施,同時記錄進行操作的人員、時間、地點和事項,留作信息安全審計依據。

第三十八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加強對離崗人員的信息安全審計,及時刪除或者禁用離崗人員系統賬戶。

第三十九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應當制定本企業與市場相關主體的信息系統安全互聯技術規則,對存儲寄遞服務信息的信息系統實行接入審查,定期進行安全風險評估。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四十條、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保障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的政策、制度和相關標準,並監督實施;

(二)監督、指導郵政企業、快遞企業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督促企業加強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管理;

(三)對寄遞用戶信息安全進行監測、預警和應急管理;

(四)監督、指導郵政企業、快遞企業開展寄遞用戶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

(五)依法對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實施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監督檢查;

(六)組織調查或者參與調查寄遞用戶信息安全事故,依法查處違反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爲;

(七)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四十一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郵政行業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知識的宣傳,強化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識,提高用戶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認識。

第四十二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郵政行業寄遞用戶信息安全運行的監測預警,建立信息管理體系,收集、分析與信息安全有關的各類信息。

下級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向上一級郵政管理部門報告郵政行業寄遞用戶信息安全情況,並根據需要通報工業和信息化、通信管理、公安、國家安全、商務和工商行政管理等相關部門。

第四十三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對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建立和執行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規範從業人員信息安全保護行爲,防範信息安全風險等情況進行檢查。

第四十四條、郵政管理部門發現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存在違反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管理規定,妨害或者可能妨害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的,應當依法進行調查處理。違法行爲涉及其他部門管理職權的,郵政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涉案郵政企業、快遞企業進行調查處理。

第四十五條、郵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遵守本規定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四十六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拒不配合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監督檢查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七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因泄露寄遞用戶信息對用戶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第四十八條、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違法提供寄遞用戶信息,尚未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郵政管理部門舉報違反本規定的行爲。郵政管理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五十條、郵政管理部門可以在行業內通報郵政企業、快遞企業違反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管理規定行爲、信息安全事件,以及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處理的情況。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佈上述信息,但涉及國家祕密、商業祕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第五十一條、郵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知悉的寄遞用戶信息應當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損毀,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五十二條、郵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在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玩忽職守,依照《郵政行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三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學生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1、學校應將學校規定的學生到校和放學時間,及時告知其監護人。

2、學校應將學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離校情況,及時告知其監護人。

3、學校組織學生外出活動,班主任至少提前一天通知或告示知家長。

4、學校因組織活動需要調休的,班主任至少提前一天通知或告示知家長。

5、學校因組織活動需提前或推遲放學的,班主任至少提前一天通知或告示知家長。

6、學校某部位確有安全隱患的,應有相關部位書面告示,並由教師教育學生不擅入危險區域。

7、學生未正常到校上課的,班主任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瞭解未到校原因。

8、學校建立學生特異體質和特定疾病監護人向學校告知制度,以便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瞭解學生身體情況,合理安排其活動量。

9、班主任在新學年開始時向監護人瞭解學生是否有特異體質和特定疾病,監護人應如實說明清楚,並附醫院證明或其他相關證明,提出需要減輕活動量的具體要求,班主任負責做好書面檔案,並書面通知有關課程的老師。

10、各學科老師組織教學中有責任根據學生的健康狀況適當調節和控制有特異體質和特定疾病的學生活動量。

11、學生在學校期間出現安全事故時,所有現場或知情教職工和學生都有進行緊急救護和報告學校的責任,第一知情者爲第一責任人。

12、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在場的。老師和學生應該立即護送被傷害者到就近的醫院,或者撥打120電話求助,同時知情師生立即向班主任、教導處報告,情況嚴重時立即報告校長室。

13、班主任、教導處、學校領導在接到學生傷害事故報告後,應該首先安排被傷害學生的救護醫療和通知監護人,然後調查事發的經過和主要原因。教導處負責學生一般傷害事故的調查處理,重大傷害事故校長參與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應該按照國家頒佈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進行。

14、學校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協助學生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信息安全管理論文 篇七

1 部隊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現狀

當前,我國部隊在安全保險風險管理上有所提升,部隊的風險意識也在不斷的增強,現在很多部隊已經建立了一定的保密體系,也將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納入該體系當中,但是在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沒有獨立出來,沒有專門的功能性部門和專業的評估人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風險管理的實效,導致部隊信息泄密的現象時有發生。在整個運作過程中,也缺少配套的基礎設施及技術支持,管理理念落後,風險評估能力較低,存在致險因子“盲點”。從一般意義上來講,我國部隊的信息安全保密風險所產生的原因在於信息化條件下x客的攻擊、信息不對稱下的國之間的博弈、不可預期事件的發生等。在很大程度上,完善的信息風險管理能夠有效地規避該風險的發生。然而,由於我國的信息安全體制尚處於初級及不斷完善的階段,信息安全保密銷售管理技術還極爲落戶,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水平較低家。因此,優化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降低風險管理給部隊造成的巨大信息安全保密損失,是當前部隊及相關學術研究面臨的重要課題[2]。

2 部隊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技術與管理理念落後

隨着科技的進步,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使我國在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技術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很多部隊由於技術成本及人才結構等方面的缺陷,使其在引入和應用先進管理技術上出現困境。基於技術的落後,部隊在信息安全上缺少對保密風險的管理,嚴重製約了其部隊信息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加大了部隊及國家的安全風險。而且在落後的管理技術下,造成部隊信息安全保密決策的失誤,不僅不能有效防範和降低風險,而且還造成巨大的物力、人力的損失甚至是生命[3]。另外,很對部隊在管理理念上也相對落後,只注重對人員的管理收益,忽視管理等軟環境的建設,特備是下風險管理理念存在着諸多的不足。部隊在管理理念上重人力輕管理的意識形態,極大地制約了部隊對信息安全保密管理體系的建構。

2.2 缺失有效的風險動態評估機制

信息安全保密風險雖然客觀存在於部隊的整體運作過程中,但是具有一定的不可見性、不可提前預知性和滯後性,因此,這就要求部隊對其進行有效的評估,科學地進行決策判斷。但是,當前我國大多部隊內部缺少對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的評估手段與機制,對風險的評價上相對落後,而且信息安全保密風險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對方部隊的管理管理都會引發信息安全風險,面對這樣的情況,部隊應及時採取相關措施加以應對。但是,當前我國部隊在評價風險時除了沒有科學的、現金的評估預測方法還缺少一定的動態運作機制,導致部隊信息安全保密風險評估能力的低下,造成了風險的頻發,嚴重阻礙了其發展的規模及速度。

2.3 信息安全保密風險意識淡薄,缺少綜合素質較高的管理隊伍

由於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與應用在我國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發展規模體系,而且很多部隊對其沒有足夠的瞭解,導致其內部成員信息安全保密風險意識淡薄,缺少相關管理人員。很多部隊沒有專門的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部門及管理團隊,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方面的活動主要由部隊的銷售部門及財務部門來完成,缺少專業的人才,導致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隊伍能力上的有限。這種現象致使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比較混亂,缺少管理力度,甚至是流於形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另外,很多部隊將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置於內部管理體制之外,沒有將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作爲戰略發展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沒有相關的監督及考覈機制,導致管理人員對此項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嚴重阻礙了部隊風險管理的水平的提高[4]。

3 建立健全部隊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運行機制的對策

建立健全部隊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體系部隊信息安全保密風險管理水平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完善的信息安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篇八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是公司運營與發展的基礎,是保障客戶利益的基礎,爲給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導方向,加強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各類系統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於分、支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

第二章計算機機房安全管理

第三條計算機機房的建設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

第四條爲杜絕火災隱患,任何人不許在機房內吸菸。嚴禁在機房內使用火爐、電暖器等發熱電器。機房值班人員應瞭解機房滅火裝置的性能、特點,熟練使用機房配備的滅火器材。機房消防系統白天置手動,下班後置自動狀態。一旦發生火災應及時報警並採取應急措施。

第五條爲防止水患,應對上下水道、暖氣設施定期檢查,及時發現並排除隱患。

第六條機房無人值班時,必須做到人走門鎖;機房值班人員應對進入機房的人員進行登記,未經各級領導同意批准的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機房。

第七條爲杜絕齧齒動物等對機房的破壞,機房內應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任何人不許在機房內吃東西,不得將食品帶入機房。

第八條系統管理員必須與業務系統的操作員分離,系統管理員不得操作業務系統。應用系統運行人員必須與應用系統開發人員分離,運行人員不得修改應用系統源代碼。

第三章計算機網絡安全保密管理

第九條採用入侵檢測、訪問控制、密鑰管理、安全控制等手段,保證網絡的安全。

第十條對涉及到安全性的網絡操作事件進行記錄,以進行安全追查等事後分析,並建立和維護“安全日誌”,其內容包括:

1、記錄所有訪問控制定義的變更情況。

2、記錄網絡設備或設施的啓動、關閉和重新啓動情況。

3、記錄所有對資源的物理毀壞和威脅事件。

4、在安全措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嚴禁公司業務網與互聯網聯接。

第十一條不得隨意改變例如ip地址、主機名等一切系統信息。

第四章 應用軟件安全保密管理

第十二條各級運行管理部門必須建立科學的、嚴格的軟件運行管理制度。

第十三條建立軟件複製及領用登記簿,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防止軟件的非法複製、流失及越權使用,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第十四條定期更換系統和用戶密碼,前臺(各應用部門)用戶要進行動態管理,並定期更換密碼。

第十五條定期對業務及辦公用pc的操作系統及時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堵塞安全漏洞。

第十六條不得擅自安裝、拆卸或替換任何計算機軟、硬件,嚴禁安裝任何非法或盜版軟件。

第十七條不得下載與工作無關的任何電子文件,嚴禁瀏覽黃色、*或高風險等非法網站。

第十八條注意防範計算機病毒,業務或辦公用pc要每天更新病毒庫。

第五章 數據安全保密管理

第十九條所有數據必須經過合法的手續和規定的渠道採集、加工、處理和傳播,數據應只用於明確規定的目的,未經批准不得它用,採用的數據範圍應與規定用途相符,不得超越。

第二十條根據數據使用者的權限合理分配數據存取授權,保障數據使用者的合法存取。

第二十一條設置數據庫用戶口令,並監督用戶定期更改;數據庫用戶在操作數據過程中,不得使用他人口令或者把自己的口令提供給他人使用。

第二十二條未經領導允許,不得將存儲介質(含磁帶、光盤、軟盤、技術資料等)帶出機房,不得隨意通報數據內容,不得泄露數據給內部或外部無關人員。

第二十三條 嚴禁直接對數據庫進行操作修改數據。如遇特殊情況進行此操作時,必須由申請人提出申請,填寫《數據變更申請表》,經申請人所屬部門領導確認後提交至信息管理部,信息管理部相關領導確認後,方可由數據庫管理人員進行修改,並對操作內容作好記錄,長期保存。修改前應做好數據備份工作。

第二十四條 應按照分工負責、互相制約的原則制定各類系統操作人員的數據讀寫權限,讀寫權限不允許交叉覆蓋。

第二十五條 一線生產系統和二線監督系統進行系統維護、復原、強行更改數據時,至少應有兩名操作人員在場,並進行詳細的登記及簽名。

第二十六條 對業務系統操作員權限實行動態管理,確保操作員崗位調整後及時修改相應權限,保證業務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