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文化旅遊發展工作交流發言材料

一、基本情況

文化旅遊發展工作交流發言材料
文化旅遊發展工作交流發言材料

鹽津,自秦開“五尺道”以來,即成爲“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境內人文資源豐富、自然景觀雄奇。人文資源有:豆沙關唐袁茲摩崖、秦開五尺道、隋古城堡、夷都山烏蒙王遺址、僰人懸棺、東漢巖墓羣等歷史人文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勞作民歌“打鼓草”、古樸獨特的草龍、獨具匠心的牛燈、扣人心絃的高杆獅舞、氣壯山河的關河號子等民俗文化資源;自然旅遊資源有:雄鎮滇川的石門關、巍峨俊美的老黎山、百態千姿的長勝溶洞、飛流直下的三股水瀑布、古樹參天的大佛山、延綿百里的方竹等奇觀絕景。

近年來,鹽津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大力提升旅遊的思想文化內涵,使文化繁榮和旅遊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先後榮獲“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中國·楨楠之鄉”、“雲南旅遊強縣”、“雲南省生態文明縣”等稱號。2019年,全縣共接待遊客509.4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35.66億元。

二、主要做法

(一)抓規劃促融合。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區位優勢,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文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景區景點具體規劃,按照“規劃引領、優化佈局”的工作思路,編制完成《鹽津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鹽津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鹽津縣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長期發展目標確定了“兩核引爆、一帶延伸、四片聯動、一環串聯”的文化旅遊發展佈局,近三年目標確定了豆沙特色小鎮、牛寨田園綜合體和黃草美食小鎮項目。統籌編制完善豆沙關5A級景區、落雁龍塘峽谷溼地4A級景區、夷都山烏蒙迷城景區、安農村農文旅兼容示範項目等專項規劃,形成了縣、鄉、村較爲完善的旅遊規劃體系。

(二)抓項目促融合。按照工作目標化、目標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成果化的“四化”管理要求。結合鹽津縣育好“黑鳳凰”、養好“致富牛”、種好“搖錢竹”的三大富民產業發展,加上沿河沿路種植槐花,竹子套種槐花等項目,最終實現半縣槐花滿縣香,在產業發展中講好文化故事,做好全域旅遊面上的工作。圍繞兩核引爆”,用“第一景區”的理念重點打造水田新區和豆沙關旅遊特色小鎮;圍繞“一帶延伸”,以烏蒙峽國家地質公園爲引領,以大佛山、夷都山文化體驗帶作爲補充進行整體打造進行延展;圍繞“四片聯動”,以特色集鎮、特色村莊,並結合優勢產業和人文資源進行聯動打造,用“鄉村驛站”的理念打造農村;圍繞“一環串聯”,用“景觀長廊”的理念打造主幹線,着力提升全縣景區品質;在景觀節點打造中挖掘好文化資源,全面做好全域旅遊點上的工作。

通過推進豆沙關景區、水淹池花鄉酒谷、雲藥花鄉小鎮、鹽碘溫泉旅遊度假中心、牛寨安家村“農文旅兼容”示範項目、落雁萬畝農業主題公園、興隆萬畝茶花等骨架支撐性景區建設。相繼建成豆沙關3A級國家旅遊景區1處及南絲路特色小鎮1個,花鄉酒谷3A級景區1個,牛寨安家村“農文旅兼容”示範項目和落雁萬畝農業主題公園鄉村振興示範項目2個,省級旅遊特色村2個(豆沙萬古、中和上村),省級民族特色旅遊村寨1處(興隆大坪),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1處(灘頭生基),三星級旅遊酒店1個,二星級旅遊酒店2個,縣級旅遊定點接待單位11家,旅遊要素企業43家,旅遊分社1家,旅行社門市部3家。

(三)抓資本促融合。全縣旅遊發展在一張藍圖描繪,多項規劃融合,項目全面佈局下。爲解決政府建設資金不足,通過引進社會資本投入,政府配置資源輔助,出臺優惠政策幫助,分節點分項目引進社會資本逐一推進項目建設。目前正在與昭通航旅集團進行合作將豆沙關提擋升級。

(四)抓產品促融合。深入挖掘全縣歷史文化特色和文旅產業特色,實施“旅遊+”“文化+”戰略,推動文化、旅遊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一是着力於文創產品打造。依託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打造金麗剪紙、王青烙畫創意產品,編排《背山的女人》《關河船工號子》《雄關倩影》等一批反映鹽津特色舞臺藝術作品,深受觀衆喜歡。其中《背山的女人》獲省羣衆文化“彩雲獎”並在省內巡迴演出,《背山的女人》《關河船工號子》還參加CCTV-3大型羣衆文藝展示欄目《羣英匯》展演。二是着力於活動品牌打造。結合傳統節日和法定節假日,積極打造鹽津文化旅遊活動品牌。先後組織開展“五尺道杯”全國象棋公開賽、山地自行車越野賽、廟壩油菜花文化旅遊節、牛寨玫瑰花文化旅遊節、興隆茶花文化旅遊節、豆沙美食文化節等一系列文化旅遊活動,鹽津文化旅遊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三是着力於特色產品開發。立足於鹽津產業發展優勢,積極打造茶葉、烏骨雞、竹筍、白酒、石門三粑等文化旅遊商品,召開旅遊商品推介認定會議,認定旅遊商品11種。着眼於鹽津特色飲食文化,舉辦鹽津廚藝大賽,評選出花生豆花、清燉烏骨雞、酸菜米豆湯等“鹽津十大名菜”。

(五)抓服務促融合。協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爲居民服務和爲遊客服務,發揮好綜合效益,深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一是統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景區景點,加大停車場、遊客接待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旅遊廁所、書店(書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做到在建設中增加文化內涵、彰顯地方特色,有效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建成景區停車場4個、遊客接待服務中心1個(在建4個)、旅遊廁所24個、書店32個、豆沙鄉愁書院1個,文化活動廣場20餘個。二是統籌公共服務功能設置。開通“鹽津旅遊”微信公衆號、“鹽津全域旅遊”微博公衆號。加快智慧旅遊建設步伐,大力宣傳推介“一部手機遊雲南”APP服務平臺,上線百度地圖APP旅遊廁所24個,旅遊特色商品店4家。

(六)抓管理促融合。縣委政府按照“三個一”工作法,在全縣一盤棋佈局,一根指揮棒指揮下,選派86名副科級以上的優秀年輕幹部駐村指揮。堅持以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爲契機,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培育監管工作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是推動市場執法隊伍整合。深入推動《關於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意見》《關於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指導意見》貫徹落實,整合成立鹽津縣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全面落實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市場領域的行政執法職能。二是推動市場主體聯合。鼓勵文化機構和旅遊企業對接合作,支持文化和旅遊跨業企業做優做強,推動形成一批以文化和旅遊爲主業、以融合發展爲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三推動市場監管融合。加大融合發展新業態的關注、引導,不斷更新監管理念。建設信用體系,上傳涉旅企業誠信評價500餘家,暢通文化和旅遊市場“12315”舉報電話,積極開展重大案件評選、舉報投訴受理、證件管理等工作,切實做到文化市場和旅遊市場一併考慮、一併研究。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文旅服務基礎薄弱。全縣旅遊公路數量不足、等級不高,通達條件較差,在建旅遊公路推進緩慢;停車場、旅遊廁所、標示牌匾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缺乏遊客接待服務中心,景區免費WIFI覆蓋不足,大數據平臺建設遲緩,缺乏旅遊信息公共服務網上諮詢平臺,旅遊公共服務不健全。

二是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對傳統文化挖掘不夠,文化活動缺乏必要的學術引導,舞臺化、表演化、拼裝化、膚淺化的文化現象盛行,導致遊客缺少對民俗文化價值進一步探究的興致。

三是文旅融合程度較低。對各旅遊景區景點文化內涵的挖掘還不夠,還沒有形成以各文化類型爲主導的旅遊線路。文化旅遊產品缺乏多樣化、多層次,特別是較高層次文化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標籤:發言 旅遊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