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工作計劃

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工作計劃

今年起是脫貧攻堅鞏固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必須順應經濟發展深刻變化的複雜形勢,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紮實工作,一體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產業和確保糧食安全、改善人居環境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深化農村改革和加強農村基層基礎,促進高質量發展,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爲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基礎。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現提出如下計劃。

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工作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四川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總抓手,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加快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促改革,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四優四化”,着力建設“四美鄉村”,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認真落實“三起來”,堅持做到“三結合”,積極探索具有四川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二)主要目標。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質量明顯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0%以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0公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村文明新風進一步提升,縣級及以上文明村佔比達到40%以上。以黨組織爲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二、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必須堅持扶貧標準,貫徹精準方略,狠抓政策舉措落地,着力提高脫貧質量和成效,堅決做好脫貧攻堅鞏固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

(一)強化脫貧攻堅措施。深入實施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打好產業扶貧、就業創業扶貧、生態扶貧、金融扶貧四場硬仗,開展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扶貧助殘、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清零、扶貧扶志六大行動,實施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電網升級和網絡扶貧、環境整治四項工程,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切實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扶持力度。

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羣衆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加強一線精準幫扶力量,選優配強駐村工作隊伍,關心關愛扶貧幹部。

(二)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期內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後,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尤其是因病因殘返貧。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發展。認真解決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羣衆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發展成果,接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羣衆生活改善。

三、以農民增收爲導向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以“四優四化”爲核心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產業融合方式,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振興,農民增收。

(一)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完善扶持糧食生產政策舉措,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67000斤左右。加強耕地保護,全鎮耕地保有量在5萬畝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萬畝。持續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啓動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力爭新建高標準農田1000畝,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落實管護措施。大力培育各類服務組織,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四川生物育種中心等重要創新平臺,提高科技成果供給能力,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設現代氣象爲農服務體系。

(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把產量和產能、增產和增收、生產和生態統一起來,加快推進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優質高粱、高山蔬菜、糧油種植,力爭優質高粱面積達到4000畝、高山蔬菜面積穩定在5000畝、糧油種植達到1萬畝左右。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加快推進優勢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工程,積極發展優質蔬菜、花卉苗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高山冷水魚、菸葉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創建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提升產糧大鎮糧油優質品率,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統籌推進佈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追溯體系。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和檢疫體系建設,加大非洲豬瘟等動物疫情監測防控力度,嚴格落實防控舉措,確保產業安全。

(三)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加快建設農業大數據中心,開發建設綜合服務平臺。擴大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加強智能裝備的推廣應用,以豬牛羊禽規模化養殖企業爲重點,建設一批智能化養殖基地。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一批電商村。加快推進寬帶網絡進村入戶,發揮益農信息社作用,依託“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四)支持鄉村創新創業。發展壯大鎮域經濟,支持適宜產業向小城鎮集聚發展,扶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鄉村企業,支持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就業基地,吸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政策、技術、資本等要素集聚,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打造一批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平臺。深化農業農村“放管服”改革。

(五)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強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高效農產品流通體系。大力推進品牌強農,加快形成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扶持發展特色鄉村手工業,支持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打造一批“土字號”“鄉字號”品牌。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深化與“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地區農業合作。

(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支持力度,提高優質糧油種植收益,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更多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積極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激勵保障措施,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就業,力爭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0人。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增加財產性收入。

四、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爲突破紮實推進鄉村建設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深入推進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四美鄉村”創建,全面改善鄉村發展面貌,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統一。

(一)強化鄉村規劃引領。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爲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推動實現規劃管理全覆蓋。以村爲單位抓緊編制或修編村莊佈局規劃,力爭到2021年底,基本明確城郊融合類、拓展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改善類等村莊分類;到2022年底,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在鎮域層面基本完成村莊佈局工作。黨委和政府要統籌推進鄉村規劃工作。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符合鄉村發展實際、符合農民發展意願、符合鄉村振興要求的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加強農村建房許可管理。

(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爲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1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乾淨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完成剩餘15個村(社區)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驗收任務。廣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全年完成97戶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等有機結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按規定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村給予獎勵。

(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通村組硬化路建設。開展“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完成行政村電網改造升級。健全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建管長效機制,明確各方管護責任,鼓勵將管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建成設施穩定長效運行。

(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強農村兒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全面開展健康教育進鄉村、進家庭、進學校“三進”行動,加強基層臨牀醫師、全科醫生培訓,強化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提高鎮域就診率。完善醫保制度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關愛服務。深入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建立城鄉統籌的基本公共服務經費投入機制,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積極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鄉村綜合服務平臺,推動行政服務向行政村延伸。

(五)加強農村污染治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範,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養殖大鎮糞污資源化利用整鎮治理全覆蓋,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8%,下大力氣治理白色污染,切實加大秸稈禁燒力度。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五、以土地制度改革爲牽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圍繞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動、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不斷增強微觀主體活力。

(一)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啓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建立健全支持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等利益聯結機制。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健全節水激勵機制。

(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健全土地流轉規範管理制度,積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擔保融資。總結好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經驗,鞏固改革成果。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1年基本完成。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允許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於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滿足合理需求。按照“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農”的要求,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重點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和產能用於佔補平衡,佔補平衡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餘指標可以在省域內調劑使用,調劑收益全部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

(三)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半年完成全鎮農村集體資產清產覈資,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集體資產各項管理制度。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積極探索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辦法。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立規範農村產權價值評估機制,推動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公開規範運行。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形成穩定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鼓勵經濟實力強的農村集體組織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

(四)加強農業支持保護。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強化高質量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落實好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健全農業信貸擔保費率補助和以獎代補機制,加快做大擔保規模。按照擴面增品提標的要求,加強農業保險工作,推進小麥完全成本保險試點。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建立鎮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迴歸本源,爲本地“三農”服務。用好差別化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監管等政策,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發揮金融機構涉農業務服務功能,形成共同服務鄉村振興合力。

六、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爲核心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一)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改進作風和增強黨性相結合、爲羣衆辦實事和提高羣衆工作能力相結合、抓發展和抓黨建相結合,進一步建強基層組織、夯實基礎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推動基層基礎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實施農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配齊配強班子。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鎮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推進農村無職黨員編員進組,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一編三定”。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全面向貧困村派出第一書記,並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拓展。健全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幹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的常態化機制。落實村黨組織5年任期規定,推動全鎮村“兩委”換屆。健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制,黨委要定期排查並及時解決基層組織建設突出問題。加強和改善村黨組織對村級各類組織的領導,健全以黨組織爲領導的村級組織體系。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健全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

(二)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羣衆參與治理主體作用。推進農村基層依法治理,發揮村級各類組織作用。村民委員會要履行好基層羣衆性自治組織功能,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村務監督委員會要發揮其在村務決策和公開、財產管理、工程項目建設、惠農政策措施落實等事項上的監督作用。強化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發揮其在管理集體資產、合理開發集體資源、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作用。發揮農村社會組織在服務農民、樹立新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指導農村普遍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健全以財政投入爲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

(三)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做好農民羣衆的思想工作,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深化拓展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出一批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村、文明村、最美家庭,廣泛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好媳婦等選樹活動,深入學習宣傳各類先進人物事蹟。支持建設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設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鎮。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和新鄉賢羣體示範作用,引導和鼓勵農村基層羣衆性自治組織採取約束性強的措施,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

(四)建設平安鄉村。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杜絕“村霸”等黑惡勢力對基層政權的侵蝕。嚴厲打擊敵對勢力、邪教組織、非法宗教活動向農村地區的滲透。加快建設信息化、智能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深化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整合配優基層一線平安建設力量,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農村社區。加強鄉村交通、消防、公共衛生、食品藥品安全、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公共安全事件易發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機制,提高服務羣衆、維護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七、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落到實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總方針,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幹部配備等方面採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一)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責任,黨政一把手是抓鄉村振興的第一責任人。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幹部要懂“三農”工作、會抓“三農”工作,分管領導要真正成爲“三農”工作行家裏手。黨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加強鄉村振興統計監測工作。出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覈實施意見,並加強考覈結果應用。各村各部門要抓緊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強化工作舉措,確保2021年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落實“四個優先”的要求作爲做好“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績考覈聯繫到一起,層層落實責任。優先考慮“三農”幹部配備,把優秀幹部充實到“三農”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注重選拔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地方各級黨政班子。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堅決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改變農村要素單向流出格局,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爲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新增貸款主要用於支持鄉村振興。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實現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

(三)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建立“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機制,落實關愛激勵政策。利用各級黨校加強對“三農”工作幹部的培訓,提高他們抓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清理規範各類檢查評比、考覈督導事項,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解決基層疲於迎評迎檢問題,讓基層幹部把精力集中到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上來。建立鎮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和鄉村人才定向委託培養制度,探索通過崗編適度分離、在崗學歷教育、創新職稱評定等多種方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按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設一批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大力發展面向鄉村需求的職業教育,加強高等院校涉農專業建設。

(四)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加強制度建設、政策激勵、宣傳引導,把發動羣衆、組織羣衆、服務羣衆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激發和調動農民羣衆積極性主動性。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通過民辦公助、籌資籌勞、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形式,引導和支持村集體和農民自主組織實施或參與直接受益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強籌資籌勞使用監管,防止增加農民負擔。出臺村莊建設項目簡易審批辦法,規範和縮小招投標適用範圍,讓農民更多參與並從中獲益。

雙沙鎮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