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精品多篇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精品多篇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篇一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于軍人世家,自小讀書不多,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的時期,投身軍旅的趙匡胤覺得要幹出一番事業建功立業出人頭地,不讀書,沒學問是不行的,因此,一有機會就發奮讀書,不像周世宗時期的一些武將一樣,攻城略地之後就一門心思搜刮金銀財寶,他呢,就喜歡蒐羅書籍來讀,經常手不釋卷,“開卷有益”就出自他的口。

周世宗顯得二年,也就是955年,周世宗率領趙匡胤等人攻打壽州,準備一舉滅掉南唐,趙匡胤率兵幾十萬,把壽州城圍得水泄不通,壽州守將劉仁蟾死守,壽州城久攻不下,周軍圍城達一年之久,多次擊退城外的南唐援軍。劉仁蟾死後,富有的壽州城破,周軍將領便開始大肆搶劫,特別是一些高級將領,更是縱容部下胡作非爲,致使民怨沸騰。在離開壽州班師回朝的路上,只見高級將領們後面拉着搜刮來的金錢的車子一輛接一輛,當地百姓投書周世宗,狀告一些高級將領的搶掠行爲,周世宗爲此處罰了一些人,勒令他們交出搶來的財物,以平息民怨,在整個過程中,沒人狀告趙匡胤,周世宗表揚他最廉潔。

有人不服,說趙匡胤身後跟的車更多,爲什麼不處罰他呢。周世宗震怒之餘,自己親自去查看,果然在趙匡胤的身後跟了整整3輛車,上面有20個大箱子,周世宗命令立即打開,打開後一看傻眼了,裏面根本不是什麼金銀財寶,全是一卷卷的書籍。周世宗不明白,問趙匡胤你不裝財寶,裝這些書幹什麼啊?

趙匡胤跪在周世宗面前說:“我深受您的器重,但自己才疏學淺,不能勝任這麼重要的職務,我只有發奮讀書開闊眼界,把最好的智慧給您,才能助您完成大業。”

周世宗大驚,覺得趙匡胤這個人見識不同於一般人,回去後立即提拔趙匡胤當了殿前都點檢,主管軍隊,從此趙匡胤開始發跡,人生之路逐漸輝煌起來。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篇二

趙匡胤自小就學會了一些防身武藝,雖說算不上高強,但也能對付一陣子。

這天,他正在酒館獨自喝着悶酒,忽見門外閃進兩條大漢:一胖一瘦,各自挑着一副挑子。那胖漢子挑子上裝的是破舊雨傘,瘦漢子挑着兩隻大油桶。兩條大漢進了酒館,二話沒說,就朝着酒保要酒喝。胖漢子喝着酒,聽到趙匡胤連聲嘆氣,便問道:“這位客官,莫非家中有什麼爲難之事?”

趙匡胤一聽他的口音,知道離此地不遠,就直截了當地說:“既然是鄉親,咱們就石磙碰碌碡——實打實地說,要是家裏有點難事,那倒好辦,如今這個世道太難啦。”瘦漢子聽了,馬上接了話茬:“世道難,怕什麼?燈不亮有人撥,路不平有人鏟嘛!”趙匡胤見他倆說話爽快,很投緣法,不由得問起他們的身世。胖漢子說:“咱姓柴名榮,人稱柴世宗,祖居邢州府,靠修理雨旱傘混飯吃。”瘦漢子說:“我姓鄭名恩字子明,以賣油爲生。”趙匡胤聽罷,連忙雙手抱拳:“久仰二位大名,今日在此相遇,真乃幸會,幸會。”說着,趙匡胤也向他們做了自我介紹。於是,又讓酒保添酒加菜,三人重新開懷暢飲。

常言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三人越喝越投機,越拉越近乎。就聽柴榮說:“既然你我弟兄志同道合,今日相逢,實乃萬幸,不如趁此良機,效法昔日桃園,結爲異姓兄弟,來日也好報國安民。不知二位意下如何?”趙匡胤和鄭子明幾乎同時說道:“我們早有此意。”於是,三人就在酒館擺下香案,焚香磕頭,對天盟誓,結成異姓兄弟。按照年齡,柴榮年長爲大哥,趙匡胤老二,鄭子明最小爲老三。

那時候,正處在五代割據時期,各國之間,連年征戰,弱肉強食,百姓們嘗夠了分裂之苦。三人結拜後,除幹些修理雨旱傘、賣些香油之類的勾當外,每天就舞槍弄棍,演習武藝。遇到不平,哥兒幾個就拔刀相助,殺富濟貧。有時賺了錢,便道酒館吆五喝六地玩個痛快。

這天,哥兒幾個正在酒館喝酒聊天,突然進來一個算卦先生和兩個壯士。算卦先生見他們三個談笑風生,相貌非凡,便雙手打拱問道:“在上莫非就是柴、趙、鄭異姓三兄嗎?”

柴榮站起來,趕緊抱拳施禮:“不敢當,正是我們哥仨。請問先生尊姓大名?”算卦先生一聽,急忙拉過那兩位壯士,倒頭便拜。柴榮忙將他們攙起。算卦先生說:“我姓苗名廣義,以算卦爲業,他倆是高氏兄弟——高懷德、高懷亮,都是江湖好漢。柴大哥德高望重,小弟早有耳聞,今日特來入夥。”沒等柴榮答話,趙匡胤就說:“早就聞聽苗先生能掐會算,足智多謀,你乾脆做咱們的軍師吧。怎麼樣,柴大哥?”

柴榮緊握着苗廣義和高氏兄弟的手,歡迎他們入夥。然後,又讓酒保添酒加肉。此時,哥兒幾個如舊友重逢,邊吃邊談,分外親熱。從此,柴榮、趙匡胤的人馬越來越多,勢力也越來越大。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篇三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君主,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也是象棋高手。據說他棋藝高超,生平罕逢敵手,經常感嘆難求一敗。

終於有一天,他領略到了什麼叫“強中更有強中手”,不但輸掉了棋局,還輸掉了一個天大的賭注——華山。

此事發生在趙匡胤稱帝之前,當時他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兵卒,有一次隨軍經過華山,他聽說山上有一位道士,棋藝非常高超,便有心前去挑戰。

但那位陳摶老祖見趙匡胤只不過是個毛頭小兵,根本不屑於和他一戰。趙匡胤吃了閉門羹反而更加躍躍欲試,一定要向他討教,還許下整座華山爲賭注。

不過,這個賭注其實也只是個戲言,估計是他的決心和賭注讓陳摶老祖萌生了興趣,於是,他就答應了和趙匡胤切磋切磋。

結果,一局棋下來,自負的趙匡胤傻眼了,灰溜溜地下山去打仗了。不過他也是個重承諾的人,日後當了皇帝,還專門下了聖旨給那位老道,將華山周圍的租稅都免了。

據說,當時兩人賭戰的棋譜一直流傳到了現在,棋譜上雙方是用“仙人指路對兵局”開局轉爲“先手屏風馬對後手屏風馬”對陣的,現在還有不少棋迷朋友們對此津津樂道。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篇四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套用網絡流行語,他很愛賣萌。趙匡胤有個業餘愛好,喜歡拿彈弓打鳥。一天,他沒事偷着找樂子,在皇宮後花園打鳥,玩得正起勁,御史張藹說有重要的國家大事需要稟報。趙匡胤以爲指不定發生了多大的事情呢,趕緊放下彈弓接見張藹。哪知道張藹彙報了半天,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老趙很不高興,批評他小題大做,耽誤自己的正事。張藹是個直腸子,很不服氣地頂撞說:“臣覺得這些不是小事,最起碼也比打鳥重要吧!”老趙一聽更生氣了,罵道:“你還敢犟嘴,看我不打得你滿地找牙。”老趙順手抄起一把斧子,用斧柄打向張藹,敲掉了他的兩顆牙。

張藹一聲不吭,還真就趴在地上滿地找起了牙,找到後珍而重之地揣進懷裏。趙匡胤大罵:“打都打掉了,你還找着揣起來,你想咋樣?還想告我不成?”張藹吐了口血水,恨恨地說:“臣當然不會告陛下,但是我要拿給史官看,史官自然會記錄下這件事的。”老趙一聽慌神了,使點小性子還得載入史冊被後人戳脊梁骨,實在有損於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他趕緊扯住張藹,忙不迭地賣萌:“親,都怪我一時沒控制住脾氣,誤傷了你,怪我不理智。親,你不要生氣了噻!”又賞給張藹一大堆現金支票以示安慰。

要說趙匡胤還真萌,如果換了朱元璋那樣的暴君,張藹如此行爲還不得人頭落地?可人家老趙道歉不說,還“不恥下賄”堵他的嘴,就怕他給史官“告密”。如此可愛行爲,簡直萌翻啦!

一次,趙匡胤出宮公幹,經過大溪橋時,突然“嗖”地飛來一支冷箭,可能因相距太遠,出現誤差,箭射中車駕前的黃龍旗。面對這可以渲染成政治恐怖的事件,保鏢們都嚇得魂不附體,老趙卻使勁賣萌:“誰射的這箭啊?是要教我箭法嗎?謝謝啊!”還有一次行軍打仗時,趙匡胤半夜餓了,特別想吃羊肝,可他扭捏了半天也沒說出口。手下問他:“老大,有事您說話,我們一定照辦!”老趙邊吞口水邊說:“我不說,我如果說了,每天肯定得有一隻羊被你們殺掉!我就是不說,我忍着。”硬是忍住沒說出來想吃羊肝。

史學家在評價封建帝王時,大多認爲趙匡胤寬厚仁恕、豁達大度,甚至像孩童一樣單純而坦率。而今重讀那些史事,頓感如此詼諧扮可愛的趙匡胤,簡直可說是賣萌老前輩了。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篇五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湖北素菜名饌。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自小家貧,早年曾浪遊楚地,以推車販運爲業。

一個寒冬,他手推獨輪車,載了滿滿一車蓮藕,從楚王城至孝感西湖村。一天黃昏,風雪交加,飢寒交迫的趙匡胤便投宿一個酒家。

趙匡胤餓壞了,但此時酒家飯菜都已賣光,廚間只剩兩張未用完的豆油皮和蔥、姜等零星物料。

廚師隨機應變,取來趙匡胤獨輪車上的蓮藕當原料,洗淨去皮,切成細絲,略用鹽醃漬後,抖入蔥、姜、香菇絲等配料和少許麪粉,用淨布緊緊卷捏成一字條形,再用抹過麪糊漿的豆油皮包牢,以鋸刀法切成形似“車輪”一樣的筒片,再下鍋油炸。稍許,酒家端上一盤“豆油藕卷”和一壺私家陳釀。

趙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獨酌起來,邊吃邊讚歎:“豆油藕卷餚,兼備美酒好,落肚體通泰,今朝愁頓消。”於是,“豆油藕卷”這一佐酒佳餚也流傳下來。

趙匡胤的傳說故事 篇六

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趙匡胤對近臣說:“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何如?”結果,“左右不知所對”。

趙匡胤勸武將讀書其實,趙匡胤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

五代十國,兵禍連綿,當皇帝是個高危職業。藩鎮節度使在外擁有重兵,一些宿將在中央典領禁軍,對於手掌兵權的這些人來講,過把皇帝癮是潮流所向。趙匡胤自己就是以殿前都檢使這一武將的身份發動兵變,取代後周的,他當然越發明白兵權的重要性。

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想方設法削奪兵權,併爲大宋王朝立下了“重文輕武”的家法。

建隆三年(962),趙匡胤在太廟寢殿的夾室裏立了一塊誓碑,其中有一條誓詞:“不得殺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趙匡胤對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朕欲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使都貪濁,也比不上一個武人。”在宋太祖看來,任用文士可能產生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像武人那樣危及政權的根本。不管趙匡胤的本意如何,隨着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實施,重文輕武成爲了宋人的普遍風氣。

趙匡胤出身行伍,卻酷愛讀書。他隨後周世宗攻打淮南時,有人告發他私載貨物達數車之多,一檢查,發現其實是數千卷書籍。周世宗說:“你做的是武將,應該花心思在堅甲利兵,帶着這麼多書幹什麼?”趙匡胤回答:“臣承蒙陛下用爲將帥,擔心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所以弄來很多書隨時觀看,就是爲了學知識、廣見聞、增智慮啊。”周世宗聽了趙匡胤的回答,越發欣賞他了。

趙匡胤書讀多了,偶爾也能吟上兩句詩。宋代陳鬱《藏一話腴》記載,有一次,趙匡胤和幾個朋友相聚,大家興致盎然,徹夜長談。翌日清晨,東方破曉,太陽冉冉而升,在座一人觸景生情,隨口吟了一首《詠日》。衆人紛紛叫好,唯獨趙匡胤不以爲然,認爲詩句雖然工整,卻沒有什麼氣勢,當場做了《詠日》:“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水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這首詩用字粗陋,對仗也不押韻,但是意境開闊壯觀,充滿了王霸之氣,果然勝卻前詩,受到衆人誇讚。當時趙匡胤還未發跡,而這首詩已經顯露了他高遠的志向,同時也讓他覺得身爲武人而多讀書更能獲得尊重。

所以,趙匡胤成了宋太祖之後,說出“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的話,一方面是他深思熟慮之後的治國綱領,另一方面也是想告誡武臣們不要一門心思放在用兵上,要多讀書才能通曉治道。

趙匡胤的歷史典故 篇七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據說,當他還是一名武將時,就已名揚四海、威震八方了。可是,這樣一條英雄好漢,曾因一文錢竟被逼得就地打滾。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有一次,趙匡胤領兵打仗,因寡不敵衆,吃了敗仗。他單槍匹馬衝出重圍,跑了一段路程,只覺得又飢又渴,肚裏咕咕直叫。想弄點什麼吃的,又偏偏前不鄰村,後不靠店。沒辦法,只好拖着青龍寶棍,無精打采地騎在馬上往前走。他走啊,走啊,走了好遠,仍不見一個人影兒。趙匡胤心想:好傢伙,難道今天要餓死不成?就在他眼睛發花、恍恍惚惚將要栽下馬時,突然前面出現一個黑點,定睛一看,像是一個棚子。於是他打起精神,拍馬趕去。

黑點越來越近,果然不錯,是一個看瓜的棚子,棚子前邊是一片青綠青綠的西瓜地。滿地的大西瓜,使他頓時流出了口水。他翻身下馬,拖着那條青龍寶棍,來到瓜棚旁邊,正要開口買瓜時,一摸口袋,竟連一文錢也沒有。怎麼辦呢?繼續趕路吧,怕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說明沒錢吧,又覺有失自己的身份。他在瓜地邊轉過來,走過去,也沒有想出啥好辦法來。停了一會兒,他想了一個混賬的辦法:到瓜棚只管讓稱瓜吃。吃罷,如果賣瓜人要的價錢貴,就嚇唬一頓,騎馬便走。主意拿定,他就三步並作兩步進了瓜棚。只見瓜棚下坐着一位鬍鬚雪白、面容慈祥的看瓜老人。

趙匡胤粗聲粗氣地說:“老頭子,拿瓜來吃!”看瓜老人急忙站起來笑着說:“軍爺請坐,我去給您挑瓜。”老人說着進地挑了一個大西瓜,抱到趙匡胤面前,說:“軍爺,請吃吧!”

趙匡胤雖說飢渴得很,恨不能一口把西瓜吃掉,但又怕賣瓜的人瞧不起自己,就強鼓起肚皮子說:“我又不白吃你的`,怎麼不稱一稱?”老人聽他這樣說,就過了秤。稱罷用刀切開,拱手遞到趙匡胤面前。趙匡胤狼吞虎嚥地大吃起來。老人坐在旁邊也不答話,一邊叭嗒叭嗒地抽着旱菸,一邊瞧着趙匡胤吃瓜。

不一會兒,趙匡胤把一個十斤重的大西瓜吃了個淨光,他用手抹了抹嘴,對着老人甕聲甕氣地說:“這瓜多少錢一斤?”邊說邊在心裏合算:他就是說個公道價錢,也要說他瓜貴,有意詐人,嚇唬嚇唬,便揚長而去。

賣瓜的老人看出了他的用心,笑着說:“軍爺,自己的瓜,過路人口渴了吃個瓜,從來是不要錢的。”

“胡說!你是有意小看人,難道說我給不起你的瓜錢嗎?”趙匡胤說着還故意拍了拍自己的口袋。“如果軍爺真的過意不去,那就按別人吃瓜的價錢,一文錢十斤吧。”老人慢慢地說了一句。

這一下可把趙匡胤給難住了。人家不要錢,自己硬要給;價錢又極便宜,可該怎麼辦呢?他不自覺地又摸了摸口袋,依然是沒有分文。此時,趙匡胤臉紅了,汗珠也從鬢角上滲了出來。賣瓜的老人不緊不慢地在等着接錢。趙匡胤服軟了,走上前去哀求道:“老伯伯,我忘了帶錢,你有什麼活讓我乾乾,頂瓜錢好嗎?”

賣瓜老人輕蔑地瞟他一眼,說:“年輕人,你一來我就看出你飢渴難忍,而又空無一文。可你又裝腔作勢,出言不遜。如果你真有悔改之意,就請你在地下打個滾兒頂瓜錢吧。”

趙匡胤無奈,只好在地下打了個滾兒,滿臉通紅地上了馬。一路上,他不住地長嘆:“哎,真是沒有一文錢,逼倒英雄漢哪!”

趙匡胤的歷史典故 篇八

“大救駕”是一種流傳於古城安徽壽縣一帶的特色名點。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爲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過一段奇緣。

趙匡胤與“大救駕”相傳公元956年,五代十國各列強混戰正酣。這一年,還是後周大將的趙匡胤奉詔攻打南唐咽喉壽州(今壽縣)。他一路所向披靡,很快便攻到壽州城下。但沒想到的是,守城的劉仁贍也是一員猛將,他調集所有力量進行反抗,致使趙匡胤雖“數道齊發鎮塹陷壁,晝夜不息,如是者累月”,但州城終不能下。眼看着所帶軍餉已經無法支撐多久,趙匡胤一面修書求援,一面下令全軍節糧縮食等待援兵。由於連續作戰,疲勞過度,此時的趙匡胤胃口全無,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身體也一天天虛弱下來。

三軍不可一日無帥。正在衆將士十分焦慮之際,這一天,當地百姓送來一種用各種雜糧做成的餅。原來,南唐百姓早就不滿當朝的統治者,見趙匡胤的部隊雖糧草告急,卻對百姓秋毫不犯,便生愛意,特意爲趙匡胤部隊送來吃的。但見這種餅色澤黃亮、金絲盤繞、香味撲鼻,趙匡胤頓時胃口大開。但他並不獨吃,而是下令將麪點送給攻城的士兵吃。

在堅持數天後,援兵趕到,趙匡胤重新調整攻城思路,終於在圍城九個多月後拿下壽州城。後來,趙匡胤做了皇帝,心中依然念念不忘這一救命糕點,便對手下大臣說:“那次被困南唐,糧草困頓,已陷絕境,多虧這種糕點從中救駕。”於是便叫這種糕點爲“大救駕”。自此,“大救駕”的名稱便一直流傳下來。

今天的“大救駕”已是經過1000多年演變後的改良品種,主要材料有:麪粉、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等。做好的“大救駕”其形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外皮有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色美味佳,油而不膩,且含多種果香味,一直深受人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