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賈平凹《月跡》原文(精品多篇)

賈平凹《月跡》原文(精品多篇)

《朋友》 篇一

賈平凹寫人散文集《朋友》雖是他衆多作品之一端,但所選文章,集中了作者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各個時期的寫人之作,其質不言而喻。其中有寫親人的文章和不少新近之作,不論篇幅長至數千,還是短爲幾百,作者對待生活及友情的思考和認識,內涵深厚,思想深邃,形象鮮活而鮮明,均表現出了作家感情深摯之特質。

賈平凹簡介: 篇二

賈平凹(wā),1952年2月21日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藉《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8年憑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憑藉《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心跡》 篇三

《心跡》是賈平凹的一部散文集,散文內容極爲寬泛,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的情緒變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豐富的生活文化內容,使他的散文折射出中國當代社會的。變遷,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

《愛的蹤跡》 篇四

《愛的痕跡》是198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

《賈平凹散文自選集》 篇五

賈平凹的散文,特別是早期散文,多有童心敘寫。而在這種童心敘寫的背後,體現的是作家對於生活獨到、深入的思考。其散文也就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及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着很高的審美價值,體現出作家不凡的審美追求。其美學特徵表現在細節描寫、結構技巧和語言藝術等幾個方面。

《月跡》 篇六

作者賈平凹通過山村兒童追月跡的故事,體現了中秋月夜月亮的淡雅,最後說明了童心創造力的高超。

這主要得益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尤其得益於他對禪意的妙悟。賈平凹是深受禪宗影響的當代作家。他曾在傳統文化中尋根,並在禪道文化中尋找自己的體悟。他說:“對於佛道,看的東西不多,看了也不全懂,但學會了‘悟’,他們的一些玄理常常爲我所悟,悟得與人家原義相差甚遠,但我卻滿足了,反正只是悟出了對我有用的東西,便不管它原本是什麼。”

他追求鄉村的靜美,並以“靜虛”作爲自己審美內蘊的核心,這一點恰與禪宗的“親自然,遠塵世”之風相契合,使他能深悟禪意之精蘊,同時也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幽柔纖巧的審美風格。

創作特色 篇七

賈平凹的散文內容寬泛,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的情緒變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賈平凹於傳統的散文寫作中,取了個大突破——凡對社會、人生的獨特體察、個人內心情緒(愛與恨),或偶爾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現文中。在他文中,不難發現賈平凹的赤子之心,於現今複雜的社會裏的確難尋。而且,賈平凹對美感的追求,於字裏行間清晰易見。

他常用輕淡的筆墨,再現實生活中人們習以爲常的又經常忽視的景象,但卻能引人入勝。在他的《醜石》、《靜虛村記》、《夜遊龍潭記》等篇中,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一藝術特質。他的散文,濃的。如酒般醇厚綿長,淡的如溪水清純透明。在一種古樸而又平淡的氛圍中,賈平凹道出他對生命、歷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

賈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閃爍着哲理的火花。這種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論的重複,哲理的詮釋過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極富情致和個性。

人物經歷 篇八

1952年出生,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人,現居住陝西省西安市。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事過幾年文學編輯工作,任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

新時期伊始,文學界普遍還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撫摸傷痛、控訴罪惡時,賈平凹卻以一個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發現了愛和美。他的《滿月兒》、《果林裏》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動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評論界的注意。[9]

1982年後就職西安市文聯,專職作家,從事專業創作。任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繼《山地筆記》之後,賈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爭鳴,1984年關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評論界的積極反響。[10]

1985年是賈平凹創作頗豐的一年。同時,思想解放與改革開放的良好環境也使文藝研究的觀念熱、方法熱漸成高潮。西方文藝思潮的'大量輸入與引鑑,各種自然學科、人文學科的交叉與整合,都促進了研究理論方法的更新、主體思維空間的開闊。

1990年代,賈平凹的小說創作開始從對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層面的關注轉入生命本體層面的思考與探求。

1992年創刊《美文》。

1993年《廢都》創作完成之後,倔強的賈平凹並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是他基於現實生活而創作的小說作品。

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

2005年,獲得魯迅文學獎。

2011年憑藉《古爐》,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2012年,獲得朱自清散文獎 。

2013年中德作家論壇開啓首日,賈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賈平凹說,磁鐵只對螺絲帽、鐵釘起作用,不對石頭、木塊起作用,文學也同樣。“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讀者,越考慮,書越賣不動。”

2015年,獲得首屆“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村文學藝術獎”。

2016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澳門大學向中國作協副主席賈平凹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表彰其在推動當代漢語文學發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