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望嶽》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望嶽》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望嶽翻譯及賞析 篇一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註釋】

嶽:此指東嶽泰山,泰山爲五嶽之首,其餘四嶽爲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爲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

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爲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即山東地區。

青:山色。未了:不盡。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麗。

陰陽:陰指山北(水南),陽指山南(水北)。割:劃分。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蕩胸:心胸搖盪。

決眥:決:裂開。眥:眼角。決眥:極力張大眼睛。

入歸鳥;目光追隨歸鳥。入:受到眼裏,即看到。

會當:定要。

凌:登上。

小:渺小。

【譯文】

1、泰山是什麼樣的面貌?青翠的峯巒,齊魯大地都能看到。

2、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於泰山,南北兩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3、山間層雲升騰令人襟懷激盪,雙目圓睜凝視着入巢的歸鳥。

4、終要登上泰山的巔峯,才能遍看羣山的矮小。

【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陽舉進士不第而歸。於是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過起“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途中寫下了這首《望嶽》詩。此詩題目雖爲《望嶽》,但全詩無一“望”字。細讀精思,句句是寫向嶽而望,追隨着時空的變化,沿着心理的軌跡,由現在望嶽而遐想將來的登嶽,從而描繪出一幅蒼茫開闊的“泰山圖”,勾畫出泰山磅礴的氣勢,蒼翠蔥鬱的景色,抒發了詩人熱愛祖國壯麗河山和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的情懷。由此可見,作者是採用高超的藝術技巧將“望”融於了寫景抒情之中,像水中月,鏡中花,“如影歷歷,逼取便逝”(袁枚語)。而這正是杜詩“含蓄深沉”的藝術風()格的表現。

【賞析】

全詩用一個設問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來開篇示情。問句能夠激疑促思,誘人入詩。“岱宗”一詞,表現了對泰山的尊敬。《風俗通·山澤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長也。”“夫”這個助詞,在古文中通常用於句首,此詩將它融入詩句中,很別緻。它雖然沒有實在意義,是個虛詞,但有助於使詩句音節勻稱,平仄相間,韻律和諧。答句“齊魯青未了”,豁然開朗,引人入勝。詩人寫泰山的高大,既不做抽象的評述,也不用形象的比喻,而是別出心裁地用其地理位置來渲染烘托。泰國山之南是魯國,泰山之北是齊國。齊魯是春秋戰國時的兩大諸侯國,地域遼闊,沃野千里。泰山南北,都是看不盡的青色。這種寫法,真是神來之筆。難怪後人說它無人能繼。“齊魯至今青未了,題詩誰繼杜陵人?”(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嶽樓》詩)

頷聯“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詩人跳出一般詩文按登山進程寫山的窠臼,匠心獨運,機杼自出。他從大處着眼,巧妙地由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來着墨,暗寫泰山的“雄”、“奇”兩大特色。上聯一個“鍾”字將大自然人格化,把它塑造成具有人的動作行爲和奇思妙想的生動形象,她以天地萬物主宰者的雄姿神威,把神奇秀美的景物都聚集於此,對泰山可謂情有獨鍾,胸系寵愛。這樣寫顯得熱情奔放,文筆酣暢。由於山高,使泰山南北明暗不同。一個“割”字,化靜爲動,將景寫話,彷彿暮靄染紅的黃昏與曦光絢麗的早晨分割于山之南北。五彩變幻,氣象萬千。該句想象奇特,意境雄闊,富有概括力和創造性。“鍾”、“割”兩字用得神妙,可謂“平字見奇,常字見險”(清朝沈德潛語)

頸聯“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是由景及人的關鍵句。上句是倒裝句式,調整後應爲“生層雲蕩胸”。採用變式句有助於對仗整齊和結構靈活。只見泰山羣峯之中升起層層雲氣,使人看後心胸爲之開闊激盪;睜大眼睛遠跳,飛回泰山叢林的歸鳥都收入眼底。飛鳥投林,時已薄暮,但詩人滿懷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仍在佇立凝視。好像把錦繡河山俱收眼底,珍藏於心。

尾聯“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富有啓發性和象徵意義,是全詩的畫龍點晴之筆,是震魂攝魄的響句。宛如熔岩在地下運行,一旦爆發,便噴薄而出,驚天動地,令人歎爲觀止。一個“小字”,境界全出。山本不小,但在腳踏極頂的詩人眼裏,顯得小了。因爲詩人想象自己站在極高的位置,鳥瞰世界,心胸開闊,所以衆山顯得小了。這實際上源自詩人內心感受的變化,由這兩句詩可以看出詩人受到想象中奇偉山景和登高望遠情景的啓迪、激發,而毅然摒棄舉進士不第的憂傷心緒,產生出達觀開朗、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對個人前途充滿了信心,字裏行間洋溢着詩人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氣。詩人化用了孟子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句,富有哲理。揭示出無論作人、做事、作文,經過奮力登攀,艱苦探索,必會達到理想的境界,到那時可領略到無限風光,享受到成功的愉悅。這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千百年來爲人傳誦,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

詩篇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地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最後一句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頂峯,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譯文及註釋 篇二

1、張忠綱.杜甫詩選:中華書局,2005:1-2

2、葛曉音.杜甫詩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

3、韓成武.杜甫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

望嶽翻譯及賞析 篇三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註釋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嶽之首,故又名岱宗。

2、鍾: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譯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麼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峯,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雲氣升騰,令人胸懷盪滌, 看歸鳥迴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羣山們,一覽無遺!

賞析

杜甫“望嶽”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嶽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讚歎東 嶽,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 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 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心胸爲之盪滌。最後兩句寫望嶽而生登臨峯頂之意願。表達了 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會 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千百年來爲人們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