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雪梅》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雪梅》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

首句採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爲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爲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

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王安石的《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作者簡介: 篇二

盧鉞,別名盧梅坡,宋朝末年人,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蹟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與劉過是朋友,以兩首《雪梅》流芳百世。

譯文: 篇三

梅花和雪花都認爲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以評議梅與雪的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盧梅坡《雪梅》賞析 篇四

作品原文

雪梅二首

盧梅坡

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⑴,騷人閣筆費評章⑵。

梅須遜雪三分白⑶,雪卻輸梅一段香⑷。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⑸,與梅並作十分春⑹。

作品註釋

⑴降(xiáng),服輸。

⑵騷人:詩人。因詩人屈原代表作名《離騷》而借稱。

⑶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文章,這裏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⑷遜:差,不如。

⑸一段香:一片香。

⑹日暮:指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傍晚。

⑺十分春:全部的春天。

作品譯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認爲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豔麗多姿,生氣蓬勃。

創作背景

這首兩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無法考證,當作於宋末的一個初春日,梅花開放,作者賞玩之時。

作品鑑賞

第一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首句採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爲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爲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以爲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

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王安石的《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上首詩主要寫梅與雪的特點,第二首詩主要寫梅與雪以及它們與詩之間的關係。首句寫梅與雪之間的關係,因爲梅令人佩服的主要特點是不畏嚴寒,雪越大就越能顯示出梅花的這一特點,相反在風和日麗的情況下,就難以表現梅花的這一特點,所以說“有梅無雪不精神”。

次句寫雪與詩之間的關係。下雪的時候,俗人是很難發現其中的詩意而創作詩歌的;即使是詩人,如果缺乏雅興,同樣也寫不出詩歌,這同俗人也沒有什麼差別,所以說“有雪無詩俗了人”。

後兩句寫梅、雪與詩之間的關係,梅花早就開放了,因爲沒下雪,所以還缺乏詩意。直到日暮時分,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起了雪花,梅花在雪花的映襯下變得精神煥發,而雪花有了梅花的。點綴,也變得豐富多彩,妙趣橫生。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也詩興大發,兩首詩一揮而就。

梅、雪與詩共同使得春意昂然。需要說明的是第三句容易讓人誤解成“作完了詩,天正好下起了大雪”,實際的情況是觸景生情,天下起了大雪,才寫成了詩。詩的題目是《雪梅》,不能說雪還沒下,就將詠雪的詩寫好了。“詩成”之所以放在“天又雪”的前面,是因爲受到詩歌格律的限制。

這兩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係,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詩人認爲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名家評價

北京大學教授張鳴:“這兩首都是說理的詩,第一首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爲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另外比較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好方法,因爲有比較纔能有鑑別。第二首告訴我們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所以我們應當用全面的、相互聯繫的觀點看待事物。寫詩是這樣,對待其他事情也應如此。”

作者簡介

盧梅坡,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爲梅坡。詩風平易。宋陳著《本堂集》錄其詩一首,宋陳景沂《全芳備祖》錄其詩一首,元蔣正子《山房隨筆》錄其詩兩首,《宋詩紀事》從《後村千家詩》錄其詩兩首,《全宋詩》錄其詩十二首。《全宋詞》錄其詞《鵲橋仙》等四首。

盧梅坡《雪梅》賞析 篇五

雪梅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閣筆費評章③。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註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②降(xiáng),服輸。③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裏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爲各自佔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爲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爲各自佔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緻,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纔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鑑賞

這是宋代詩人盧梅坡詠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通過對“梅”“雪”的評論,在比較中巧妙地寫出各自的特色,並寓理於其中。

“梅雪爭春未肯降”,這句是寫梅雪在“爭春”上互不相讓。因爲梅花在冬末春初開放,香氣飄散,給人以一種春天不久要來臨的感覺;而白雪幾經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遠了。“未肯降”即不肯認輸。

“騷人擱筆費平章”,這是指詩人要評價梅雪誰是報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筆,好好地權衡一番。“騷人”,即詩人:“擱”,放下:“平章”,評論。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梅須遜雪三分白”,這句作者從顏色角度來寫,梅不如雪那樣潔白。“三分”以實寫虛,是“少許”的意思。這是梅的短處,恰是雪的長處。“遜”,遜色、差一點。

“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句作者從氣味角度來寫,雪當然不具備梅花的香味。這是雪的短處,恰是梅的長處。“輸”,這裏作“差”講。

三、四句意思:(看來)梅花在白的俏麗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長”一“短”,堪稱神思巧運:“騷人擱筆費平章”的難題,作者輕輕巧巧一筆即“蓋棺”——其實是既“蓋”又未“蓋”,因爲“色”與“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啊!

對於詠物言志的詩,我們要從物中獲得啓示,聯想到社會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即“由此及彼”)。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