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寒食》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寒食》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寒食》原文及賞析 篇一

原文

韓偓〔唐代〕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譯文

切膚的輕寒刺面的風,梅花如飄雪,杏花正紅。夜深裏,斜搭上的鞦韆索靜靜地懸着,煙雨朦朧之中,隱約可見那座樓閣。

註釋

惻(cè):悽惻。這裏作者含主觀感情色彩來寫對天氣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風尖利,砭人肌膚,正是乍暖還寒的時節。“小梅飄雪杏花紅”句:仲春之際,梅花已謝,紛紛飄落,而桃杏花卻剛剛盛開。一作“杏花飄雪小桃紅”。斜搭鞦韆索:據《古今藝術圖》等資料記載,當時北方寒食節,有女子盪鞦韆爲戲的習俗。斜搭:指鞦韆索斜掛在木架上。

賞析

“惻惻輕寒翦翦風。”首句從寒食節的氣候寫起。“惻惻”,是形容輕寒的氣候呈現悽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風輕微而帶有寒意。這句正點寒食節“乍暖還寒”的特點,借輕寒的微風,渲染一種悽迷黯淡,但又並不十分沉重的氣氛。“惻惻”、“翦翦”兩個疊字,聲音輕細,符合描寫對象的特點。

“小梅飄雪杏花紅。”次句仍點時令,但轉從花的開落角度寫。梅花已經開過,正飄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卻開得正鮮豔。這句色彩的對比鮮明,畫出寒食節明麗的春光,與上句的色調恰成對照。如果說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懷人而產生的悽迷孤寂之感,那麼這句則與記憶中的溫馨親切的往事不無關係。《寒食夜有寄》說:“雲薄月昏寒食夜,隔簾微雨杏花香。”《偶見》:“鞦韆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索一尊。見客人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可以證明梅、杏與往昔情緣的關係。夜間是看不見“小梅飄雪杏花紅”的景象的,這正可以進一步證明這句所寫的並非眼前實景,而是記憶中的景象。一、二兩句的含義則是:身上感受到惻惻輕寒和絲絲寒風,聞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於是才意識到,一年一度的寒食節又來臨了,又是“小梅飄雪杏花紅”的時節了。

正因爲前兩句在寫景中已經暗暗滲透懷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聯想起與這段情緣有關的情事。“夜深斜搭鞦韆索”,表面上看,似乎這只是寫詩人夜間看到附近園子裏有一座鞦韆架,鞦韆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實際上詩人的這段情緣即與寒食節盪鞦韆的習俗有關。《開元天寶遺事》說,天寶年間,“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爲宴樂”。可見鞦韆之戲爲寒食節特有的文娛體育活動,且以女子戲者爲多。據《香奩集》記載推斷,詩人與他所戀的情人,正是在寒食節的鞦韆架旁結下一段情緣。因此,夜間瞥見鞦韆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當年的情事。

往事如煙,現在對方“闊別三千里”,蹤跡杳然,不可復尋。在懷舊的悵惘中,詩人透過朦朧的夜色向鞦韆架的方向望去,只見樓閣的暗影正隱現在一片煙雨迷濛之中。這景色,將詩人思而不見的空虛悵惘和黯然傷魂,進一步烘托出來。

這首懷舊詩,通篇只點染景物,不涉具體情事,也沒有一處直接抒寫懷舊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朧。

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二

西夏寒食遣興

春空雲淡禁菸中,冷落那堪客裏逢。

飯煮青精顏固好,杯傳藍尾習能同。

錦銷文杏枝頭雨,雪卷棠梨樹底風。

往事慢思魂欲斷,不堪回首賀蘭東。

註釋

禁菸: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裏: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

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

棠梨:亦作“棠棃”。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賞析

這首詩選自《萬曆朔方新志》(《嘉靖寧夏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亦收錄此詩)。此詩系作者旅途所作。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在清明前兩天),禁火寒食。《乾隆寧夏府志·風俗》:“清明日,挈榼提壺,相邀野田或梵剎間共邀飲,曰‘踏青’。插柳枝戶上,婦女並戴於首。”

禁菸: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裏: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棠梨:亦作“棠棃”。俗稱野梨,落葉喬木,葉長圓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實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點。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寒食》 篇三

年代: 宋 作者: 陳與義

草草隨時事,蕭蕭傍水門。

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

客袂空佳節,鶯聲忽故園。

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尊。

《寒食》原文及賞析 篇四

長安寒食原文

作者:邵謁

春日照九衢。春風媚羅綺。

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裏。

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

但看平地遊,亦見摧輈死。

長安寒食註釋

[1]寒食: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當天不舉煙火。清明前後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2]九衢:四通八達的大道。屈原《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3]媚:討好,愛戀,此處作牽動解。

[4]羅綺:羅,輕軟有疏孔的絲織物;綺,有花紋的絲織物。

[5]萬騎(ji):許多騎馬者。

[6]香塵:春遊者身上所帶的香氣和揚起的塵土混合在一起稱爲香塵。

[7]摧輈(zhōu):摧,折斷;輈,車轅。

長安寒食賞析

該篇爲諷刺王孫公子春日郊遊而作。詩人久居長安,熟悉京城風習,看不慣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詩中描寫官家子弟穿着羅綺、騎着駿馬春遊的一番熱鬧景象之後,有意筆鋒一轉,勸他們不妨去弔唁野外的壘壘枯骨,因爲說不定他們自身就是那昔時的鬼魂所轉生。最後,以近於詛咒的“但看平地遊,亦見摧輈死”之句,表示了強烈的憤恨。所謂鬼魂轉生之說是虛妄的,但在表現手法上,仍是一種“幻想。服務於現實”的高招。

《寒食》原文及賞析 篇五

原文:

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譯文

風吹不停,濃雲陰沉,雨時斷時續,寒食節馬上要來臨了。昨用風將櫻桃吹得凌亂不堪。雨天陰冷潮溼,我也小病剛好,是該用爐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喚女伴麻煩她來替我畫眉,但又懶得動身,多麼希望黃鶯給捎個信兒。遲疑半晌纔打當梳妝盒,鏡中的容貌雖然嬌豔,但還是嫌自己不夠美麗。

註釋

1、菩薩蠻: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闕兩仄韻轉兩平韻。本篇守譜用四部韻,兩仄兩平相間,句句皆葉,兩句一換。

2、闌風伏雨:指風雨不止。

3、寒食:寒食節。舊俗在清明節前一日或二日,當此節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4、狠藉:指櫻桃花敗落。

5、鎖窗:雕刻有花紋圖案的窗子。

6、薰繡衣:用香料薰華麗的衣物,

7、央及:請求、懇求。

8、流鶯:啼鶯,以其啼鳴婉轉,故云。

9、半響:許久、好久。

10、奩(lián):女子梳妝用的鏡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11、自嫌:自己對自己不滿。

賞析:

這詞裏描繪了寒食節時候,一女子剛剛病起,乍喜乍悲的情態。起二句先繪寒食節候之景,風雨不止,一夜之間櫻花零落。這是全篇抒情的環境、背景,以下便是描繪她在這景象下的一系列的行動。一是按節令而薰繡衣,一是打扮自己。但“半晌”和“自嫌”卻透[]露了自傷的心情。這是摹其細節去刻畫她的心理。小詞可謂寄深於淺,寄厚於輕。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六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翻譯

烏鵲啼叫發出聒噪的聲音,在昏暗的高大樹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節日裏哭泣?

風吹動空曠野外中的紙錢,紙錢飛舞,陳舊的墳墓重重疊疊,上面已經長滿了綠草。

海棠花與梨花掩映着白楊樹,這都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黃泉中聽不到我們的哭聲,來祭奠的人在傍晚蕭蕭的雨聲裏回去了。

註釋

喬木:高大的樹木。

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兩日。

壘壘:衆多的,重重疊疊的。

盡是:都是。盡,皆也。

冥冥:昏晦的樣子。

重泉:黃泉,九泉,是人死後的歸處。

蕭蕭:象聲詞,指雨聲。

賞析

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人們會在寒食節到清明節這幾天,祭掃墳塋,慎終追遠。其實清明節與寒食節原本是兩個不同的節日,掃墓原是寒食節的內容,因爲兩節相連,漸漸的掃墓改在清明節進行。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達詔令:將掃墓祭祀活動編入“五禮”,使得清明掃墓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就描寫了寒食掃墓的情形。詩人筆下的清明,曠野蒼茫,古墓累累,悽風勁吹,紙錢紛飛,說盡了生死離別。黃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親人卻寂靜無聲。道盡生離死別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