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中音樂教師說課稿(推薦多篇

高中音樂教師說課稿(推薦多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一

一、說教材

《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必修)第九單元的一節鑑賞課,該單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別爲《魔王》《鱒魚》《菩提樹》,其中《魔王》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繪了,一個狂風之夜,父親懷抱病重的兒子騎馬飛奔,魔王不斷誘惑兒子,企圖奪走兒子生命,最後兒子死在了父親的懷中。

整首歌曲的發展裏,鋼琴自始至終疾快的三連音,營造出一種緊張、危極的情緒基調。第二首作品《鱒魚》,取材於舒巴爾特的一首浪漫詩,音樂輕鬆、活潑,主要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統治下的弱者的同情。第三首作品《菩提樹》選詞於繆勒的詩歌,是聲樂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主要描寫了一位流浪漢,看到門前的“菩提樹”回憶起過去的生活,表達力主人公期盼能夠回到安寧的生活的心境。

學生在感受音樂作品的同時擴充了知識儲備,提高了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繼續瞭解與探究音樂。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作品的故事情節、藝術歌曲的定義,以及“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

二、說學情

那麼作爲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通過國中階段知識的學習,已掌握了一般的學習方法,他們空間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比較豐富,邏輯思維比較成熟,但是自主歸納總結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我會積極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總結歸納。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1、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並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

2、運用感受、體驗、合作、表現等方法,提升音樂審美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

3、瞭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瞭解國外藝術歌曲及我國的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徵。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爲欣賞《魔王》《鱒魚》,瞭解作品的故事情節、風格特徵。難點爲掌握藝術歌曲的概念及風格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1、教法:自主探究法、講授法。

2、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聽賞法。

六、說教學用具

爲了輔助課堂更好的展開,我採用以下的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七、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五個環節:新課導入——深入探究——鞏固提升——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我將採用創設情境的導入方式進行導入,在上課前我會彈唱《搖籃曲》,引導同學們在聽賞的過程中說出歌曲的名字,順勢引出作者舒伯特,簡要介紹作者,由此導入本課的主題——《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二環節是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的環節,我共分三部分進行,首先,我會引導同學們聽賞《魔王》,並提問同學們這首作品的情緒是怎樣的、又聯想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自由作答,而後師生共同總結出作品的情緒是緊張的、不安的,其主要向我們講述的就是一個狂風之夜,父親懷抱病重的兒子騎馬飛奔,魔王不斷誘惑兒子,企圖奪走兒子生命,最後兒子死在了父親的懷中的故事情節。隨後我會引導學生再次聽賞作品,感受作品的演唱方式,學生不難發現,該作品的演唱方式爲男生獨唱,由一個男演員扮演父親、兒子、魔王、敘事者四個角色,而後引導學生感受伴隨着故事中人物的情緒愈加激動,演唱者的聲音也愈發變高,以此感受到演唱者演唱技巧的高超,而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配樂朗誦,真正的參與音樂當中,成爲音樂的主人。

探究學習的第二步,我會引導學生聆聽《鱒魚》,交流歌曲的主題及人物,簡介作品、瞭解作品的故事內涵、分析歌曲的情緒。

《鱒魚》主要講述了鱒魚與漁夫的事。作品開始音樂輕鬆活潑,表達了天真的鱒魚自由自在的歡快的遊着,後來音樂緊張表現鱒魚遇到了危險。

最後絕望了。本首歌曲的內容彷彿一個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詞的表象後面隱含着一定的象徵意義。這部作品的歌詞選自舒巴爾特的詩,因爲政治的原因,舒巴爾特被關進監獄,爲了表達他嚮往自由的心情,他寫了許多抒情詩。《鱒魚》,把當時的統治者比作攪渾水的漁夫,把羣衆比作上當受騙的小鱒魚。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憤慨和不滿。在學生對作品的內涵有了深入的瞭解之後,我會引導學生帶着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切身演唱樂曲。

深入探究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會引導學生一同總結藝術歌曲。

概括出藝術歌曲的特點爲歌詞多采用名家詩作;

側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

旋律表現力強;

表現手段及創作技巧比較複雜;

對演唱技巧要求高;

伴奏佔有重要地位。是歌曲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習歌曲、瞭解歌曲。

第三環節是鞏固提升環節

爲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

我會引導同學們聆聽藝術歌曲《嘉陵江上》《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中國藝術歌曲的博大精深。

這樣做不僅能深入瞭解藝術歌曲的特點,還能在瞭解西方藝術歌曲的基礎之上,對中國的藝術歌曲有一定的瞭解,不僅加深了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新學又提高了藝術審美的能力。

高中音樂鑑賞說課稿 篇二

第一課時

[基本思路] 本單元的學習,既是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出發點,也是他們最終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歸宿點,是音樂鑑賞教學活動的"綱"。這個時代的學生們,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組合,一開始就發自內心地喜歡聽教材內容的人不多。雖然第一節內容較多,但由於師生是第一次見面,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所以這些內容又上必要的。爲此第一節我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

[課題]: 學會聆聽

[教學年級]: 高中一年級

[教學內容]:

一、學習導言、格言、散文。

二、認識音樂基本要素、音樂形式要素。

三、鑑賞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學目標]:

一、通過《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

二、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

三、聆聽《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學重點]:

一、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通過鑑賞作品《草原牧歌》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教學難點]:

認識音樂形式要素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相互認識

1、教師告訴學生自己姓名

2、瞭解學生音樂基礎情況

3  教育學生應該多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二、導入 :談話導入

問: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

(一)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

1、集體讀導言

2、語言科代表解釋孔子格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教師補充。"興於詩",人的修養從學詩歌開始;"立於禮",自立從學禮儀開始;"成於樂",完美人生從音樂開始。

4、音樂科代表朗誦散文。

師:追求高質量生活情趣的人,應該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不是作曲家、音樂家,但我們可以聽、可以看、可以鑑賞。

怎樣把自己培養成爲一位能聽懂音樂的人呢?(對音樂的感悟以及表現和創造都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大家有那麼多的知識積累,如果學習一些音樂鑑賞知識,學會聆聽,我們就會成爲聽懂音樂的人,從而豐富我們的生活情趣,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激發學習鑑賞音樂的興趣,找學習動力。刺激學習方向。

(二)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

1、學生閱讀教材第8頁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師生回憶所學知識:

音樂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長短、強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

"音樂語言"是憑藉音樂的形式來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手段。

3、依據教材上所示例運用講授法着重講解節奏、力度和速度。

節奏:節奏是指音樂運動的長短和強弱,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見教材第八頁)

力度:音樂中音量的強弱程度。

速度:音樂進行中的快慢程度。

爲今後學習鑑賞音樂奠定知識基礎

四、鑑賞《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聽《草原牧歌》(完整聆聽)

提問:

1、有哪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討論後小結出:節奏……)

2、獨奏樂器是什麼?(琵琶)講"琵琶協奏曲"

3、音樂情緒怎樣?聯想和想象到了什麼?(富有生機和朝氣、天真、活潑;聯想到美麗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

(四)對比、聆聽《草原放牧》第一主題音樂和第二主題音樂

1、分別打出兩個主題的節奏。

師:給節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樂音,加上力度、速度的變化,按一定的關係連接起來就爲我們塑造了生動的畫面,帶來了美感。

2、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

3、介紹幾個蒙古舞蹈動作(或觀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壓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音樂,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提、壓腕動作。

感受音樂形式要素節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調式等要素的藝術功效,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思考"拓展與研究"第1、2、5題和第3題有關《草原放牧》的項目

完整播放音樂,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以鼓勵爲主的補充和評價,並做好記錄,作爲形成性評價的材料之一。

通過作題,學生也能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習鑑賞音樂的信心

第一節 音樂與人生

第二課時

[課題]:

學會聆聽 音樂與人生 第二課時

[教學年級]:

高中一年級

[教學內容]:

一、《第六(悲愴)交響曲》

二、《長江之歌》

[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認識和熟悉音樂的形式要素。

二、聆聽《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通過與《草原放牧》的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這兩部作品中所發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三、聽賞《長江之歌》,探究音樂的各形式要素在這首作品中發揮的藝術功能,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聆聽音樂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對比欣賞,感受音樂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這兩部作品中所發揮的不同的藝術作用。

[教學難點]:

分析、探究音樂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體現出的不同的特點。

[教學過程]:

回顧第一課內容,轉入本課教學

1、課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樂。

2、上課後提問剛纔播放的樂曲的名字是什麼?樂曲體現了什麼樣的情緒特點?讓學生回答。

3、提問法複習音樂的形式要素。

通過"溫故而知新"達到知識系統化的掌握,爲下面將要學習的內容做一個鋪墊。

新課

《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用"講授法"簡介作者、背景。

、用"視唱法"熟記主部主題。

3、完整地欣賞作品

(1)提出問題:A樂曲表達了什麼樣的情緒?

B聽了音樂後能讓你聯想到些什麼?

(2)欣賞音樂,並將音響與解說有機結合。

1、有利於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2、主題是交響樂的靈魂,是樂曲發展的基礎,熟記主題可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時,又培養了音樂的記憶力。

3、欣賞中依據教材分析,做適當提示,促使完成音樂語言在內心的釋讀。

對比聽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

1、聽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音樂片段),讓學生比較兩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的第一主題,畫出旋律線,與《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題進行比較,感受兩段音樂不同的旋律特點。(《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題的旋律線上節課已一畫過。)

3、標出《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第一、二主題的節奏,拍擊節奏,與《草原放牧》的節奏進行比較,體驗兩段音樂不同的節奏特點。

4、復聽樂曲的第一部分,並讓學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題。

通過對比欣賞,使學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認識音樂的形式要素在表達音樂情感時發揮的重要作用。

《長江之歌》

1、教師安排學生自己閱讀教科書中關於作品介紹。

2、讓學生誦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含義。

3、作品欣賞

(1)完整地欣賞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緒特點。

(2)學唱歌曲的第一樂段,引導學生說出歌曲旋律、節奏的特點。

(3)復聽歌曲

聽前提出問題: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麼特點?

B、歌曲的結構是怎樣的?

鼓勵學生跟錄音一起唱

一、1、2有利於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二、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樂曲,提高學生鑑賞音樂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與探究的1,3,5題

拓展與探究部分的1,3兩題,讓學生自己把課上分析、討論的結果填入書上相應的表格裏。

拓展與探究部分的第五題,採用提問的形式完成。學生回答後老師再做適當的補充。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三

一,說教材

1、說大綱;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的第一節。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內容比較多,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3、教學目標

一個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感悟、表現和創造音樂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和信心。二是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 三是聆聽《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4、教學重點有兩個

一是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是通過鑑賞作品《草原牧歌》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5、教學難點

認識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儘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導入:談話導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

2) 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首先是課堂提問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學完導言之後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最後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

3)鑑賞<草原牧歌>。這一環節也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並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並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後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後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思考“拓展與研究”第1、2、5題和第3題有關《草原放牧》的項目。完整播放音樂,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以鼓勵爲主的補充和評價,並做好記錄,作爲形成性評價的材料之一。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習鑑賞音樂的信心。

五、小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和聆聽教學法,講解教學法,感悟教學法,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

高中音樂鑑賞說課稿 篇四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及地位

本堂課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音樂與生活》中的第四節內容——《自然之韻》。通過這一單元讓學生認識到音樂與生活的關係,明白音樂來源於生活,同時又爲我們的生活服務。啓發學生關注:從生命的誕生開始,直至生命的終結,音樂見證着人生每一個神聖的儀式,伴隨着人生每一段豐富的經歷;人們可以通過音樂來表達人類各種美好的情感,通過不同作品的欣賞感悟:"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音樂,同時能感悟:"音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樂。";同時通過本堂課《自然之韻》讓學生體察到:人類就生活在大自然這個精彩的音響世界中。音樂家的創作靈感常常是來源於自然界中最爲原始,最有生命力的聲音。進而對"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時間的藝術,更是聲音的藝術"進行理性的思考。本堂課重點欣賞《百鳥朝鳳》,《異國鳥》和《海浪的嬉戲》。《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屬於聲樂套曲體裁放在第二課時進行欣賞。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比欣賞《百鳥朝鳳》,《異國鳥》和《海浪的嬉戲》讓學生了解作曲家表現大自然的不同聲響及景象的手法。

通過對錶現大自然的音樂的鑑賞,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本質和自身規律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爲理性。

參與探討鑑賞活動,能感悟到作曲家創作音樂的靈感來源大自然,自然界的聲音最原始也最具生命力。

通過本堂課讓學生認識鋼琴與樂隊,交響素描,音樂動機等音樂知識。

激發學生關注大自然中的各種不同聲響,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

3、教學重難點

通過作品欣賞啓發學生感受作曲家是用什麼樣的音樂手段來表現大自然的不同音響和景象的。

真正掌握"寫意"與"寫實"的兩種創作手法的特徵與根本區別。

二、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中採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體會音樂深刻的內涵。給學生搭設展示自我創造的舞臺,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採用體驗式,探究式,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等教學方法,注重教學實效性,讓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和享受音樂美貫穿始終。

爲了更好地完成三維目標,確保所教的內容學生不僅能夠接受,還要樂於接受,本堂課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和心理年齡特點進行了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環節的設計。首先要做到讓學生能夠接受我認爲就必須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也就是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其次要達到讓學生樂於接受的目標就應當充分利用對峙的方法,在課堂上形成動與靜,悲與喜等等不同角度的對峙,讓學生在對峙中感受和體驗美,達到音樂審美的目的,同時教學環節的設置上也要有對峙,教學環節要環環相扣,但又不能平鋪直敘,必須有起承轉合,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產生審美疲勞,真正達到學生樂於學習的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前氛圍爲新課的導入作鋪墊

播放《地球之歌》(啓發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學生談聽後感,老師進行總結。(引申環保,進行學科滲透)

(二)新課導入

"同學們從剛纔的《地球之歌》中我們聽到了地球的哭泣聲,()其實我們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不同聲響和景象,那麼作曲家們是通過什麼樣的音樂手段來表現的呢 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一首作品,聽後說說你所聽到的音響和看到的景象。"(環節銜接自然)

(三)新課教學

播放《百鳥朝鳳》

(啓發學生進行不同樂器,音色,節奏,旋律等的聽辯瞭解作曲家的音樂表現手段。)

2,學生討論,回答。(給學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間)

3,播放《異國鳥》,簡介曲作者:梅西安

(從學生熟悉的中國作品《百鳥朝鳳》到外國作品《異國鳥》的欣賞遵循了由淺到深的原則,同時又有中外作品的對峙,避免了審美疲勞。更有利於學生掌握"寫實"的音樂作品的特徵。)

4,學生自我展示

"說說你聽過的描寫大自然的音樂作品有哪些是通過'模仿寫實'的手法進行創作的 "(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也是對剛學知識的一種檢驗,做到講練結合。)

5,教師小結

"同學們前面我們欣賞的作品,以及同學們自己剛纔提到的一些作品都是作曲家們通過'模仿寫實'的手法來描繪大自然的聲響和景象的,其實我們還有許多作曲家是通過'抽象寫意'的方式來描繪大自然的,那就是印象派音樂。"

(由此引出印象派音樂及音樂家德彪西及其作品《海浪的嬉戲》,環節自然過渡)

6,印象派音樂及音樂家簡介(讓學生掌握相關音樂知識)

7,播放《海浪的嬉戲》

(欣賞前對作品及體裁,動機音樂進行簡單的介紹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有助於作品的欣賞與理解。)

8,學生欣賞並談聽後感。(給學生思考和展示的空間)

(引導學生重點欣賞感受作品的色彩和空間感並用心去體驗曲作者的內心情感。)

9,教師小結:剛纔我們欣賞的是印象派音樂《海浪的嬉戲》,此類音樂往往是利用每個人思想中固有的印象進行創作的,體現以人爲本。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滲透。就像德彪西說的:"我的作品不是大海的複製品,是大海在我心裏的意象。"(對印象派音樂特點進行歸納)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同學們,我們今天分別欣賞了'寫意'和'寫實'的幾首作品,通過對比欣賞同學們瞭解了二者的主要特徵和根本區別,希望同學們回去後根據所學的知識收集相應的作品下節課帶來與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分享,看看哪位同學收集的作品既多又準。"(通過作業的佈置對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同時也是複習和鞏固本堂課內容最有效的手段。)

(五)課外推薦:

對比欣賞貝多芬的《第六田園交響曲》,克內希特的《自然界的音畫》。

(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進一不提高其審美情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五

一、說目標

歌唱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高中階段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與愛好,增強演唱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運用歌唱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引導學生用健康的審美意識規範自己的歌唱實踐,並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得到情感的陶冶與昇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現狀和教材的分析我設立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感受體驗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進一步瞭解合唱的類型和編制。

能力目標:在學習合唱知識的同時,繼續學習和鞏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儘量達到用正確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聲部音樂作品的一個聲部,並與其他聲部融合。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演唱合唱作品,培養學生感受人聲的豐富表現力與美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二、說教材

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歌唱模塊中的第四單元世界之光中的一節,本單元在整冊書中的作用是承上啓下,在鞏固和學習其他單元的時候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是:(1)本單元要選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唱作品,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各自不同的風格;(2)對比欣賞混聲合唱、女聲合唱、男聲合唱、童聲合唱的不同,歸納總結各自的合唱編制;(3)“實踐”一直是整個歌唱模塊的重心,本單元要實踐的是歌唱藝術中的“重唱”,也可採用二聲部合唱訓練;(4)本單元還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聲區和音色的統一,這一知識專業性很強,我們只作常識介紹,同時繼續深化前三單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據本單元的內容要點,我將本單元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完成前三個內容要點,第二課完成第四個內容要點,第三課排練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課世界之光――合唱藝術,根據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關鍵設立如下:

重點:合唱的種類和編制

難點:獨立完成重唱或二聲部合唱的一個聲部

關鍵:熟練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

1、比較法:在導入環節裏,讓學生通過聽辯比較四首來自不同國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連線題,並感受體驗各自的風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種類和編制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通過看書和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合唱知識的探究,並結合比較法,歸納總結合唱的種類和編制,並親身參與混聲合唱的編制。

3、講授法:講授法雖然是比較傳統的授課方法,但是對於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練過程中有很多專業知識,這些必須通過講授傳達正確的教育信息,讓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應,並結合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最基本的學法模仿來完成歌曲學唱這一環節。

理論依據:根據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的要求:

1、體驗。音樂教學過程應是完整而充分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要啓發學生在音樂形態與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中,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愛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比較。通過比較音樂的不同體裁、形勢、風格、表現手法和人文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和評價音樂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合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以音樂爲媒介,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四、說過程

爲了充分體現新課程、新課堂、新學法,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1、聽辨導入2、欣賞與探討3音樂實踐4、才藝展示

高中音樂世界之光――合唱藝術說課稿,標籤:高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教學步驟

教學步驟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

教學

播放音樂學生步入課堂

師生問候

同學們好

老師好

營造音樂學習氛圍

二、導入

播放四首合唱作品的錄音或視頻片斷完成連線題

請同學們用審美的耳朵仔細聆聽,思考四首合唱作品都來自哪些國家?(連線)

學生討論後回答:美國、法國等

吸引學生注意併產生興趣。

展示標題:“世界之光”――合唱藝術。

在感受體驗來自不同國家合唱作品的同時,走進我們今天的課題第四單元“世界之光”繼續我們合唱藝術的學習。

觀看幻燈展示的課題“世界之光”――合唱藝術

三、新授

(一)

合唱的種

類和編制

探究

合唱的種類

混聲合唱

同聲合唱:童聲合唱

女聲合唱

男聲合唱

請同學們繼續討論剛纔的四首合唱作品的不同之處?

歸納總結討論的結果:童聲合唱

女聲合唱

男聲合唱

混聲合唱

通過比較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

合唱的編制:聲部是合唱中的基本組織單位;

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

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

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

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又可分爲一聲部、二聲部;或者一聲部、二聲部、三聲部(同聲合唱多用)。

①同學們想想看,在合唱的種類裏,我們這個班級組成的合唱團應當是什麼類型?

②下面我們以混聲合唱爲例參照書上42頁一起了解一下合唱的編制。

③我們通過幻燈片瞭解一下各種合唱類型的隊列,同時我想請四位同學用肢體語言面向我(指揮)按相應的位置站好。

學生回答:混聲合唱

高中音樂世界之光――合唱藝術說課稿,標籤:高中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同學們打開書的42頁

在瞭解隊列的同時,掌握混聲合唱的英文縮寫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男低音

(二)

練習

音樂實踐

①歌唱前的基礎練習

兩次呼吸練習(慢吸和急吸)。

發聲練習。

②二聲部作品《深深的海洋》

今天我們就用混聲合唱演唱一首二聲部作品《深深的海洋》,在演唱之前我們做基礎的發聲練習。

學唱歌曲《深深的海洋》。

根據老師的提示和要求,做好學習過的歌唱的基本要素來指導發聲和歌曲的演唱。

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由淺入深,在學會兩聲部歌曲的同時能與他人配合完成重唱。

(三)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學生展示學習後的成果。

我們分聲部分別找八名同學來演唱這首歌曲。

上升高度,我們找兩名女同學爲我們演繹女聲二重唱。

根據老師的要求,選出代表參加表演。

四、小結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合唱的類型和編制,並學習了二聲部歌曲《深深的海洋》希望同學們能夠熱愛歌唱,不僅能獨唱,還要會與他人合作進行重唱和合唱,我想你們一定會從中找到樂趣,用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學習和生活,下課。

五、作業

回去學唱歌曲《含苞欲放的花》。

課後拓展。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六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全一冊)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第十五節《貝多芬》。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貝多芬創作的《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以及古典主義時期重要的音樂體裁等音樂知識。①《第九(合唱)交響曲》是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品,也是貝多芬全部創作的高峯和總結。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爲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感受、瞭解貝多芬交響曲的創作特點和時代意義,以及對《歡樂頌》的感受和認識。

②引導學生認識古典主義時期重要的音樂體裁等音樂知識。

(爲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爲)

3、教學重點、難點: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理解作品的音樂主旨和情感。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播放《命運交響曲》,請同學們說出其作者是誰,導入新課。之後以《命運交響曲》爲背景音樂,並用課件展示貝多芬相關的圖片,簡單介紹貝多芬一生的曲折經歷:(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他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下面播放貝多芬生平簡介視頻,加深學生對貝多芬的認識。

②接下來我將播放,當下最流行的五月天的《純真》視頻,進行導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下面我將提問學生,《純真》這首歌曲的間奏,是出自哪位音樂大師的哪部作品?(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

③下面我將請語文課代表朗讀“合唱歌詞”,讓同學們體驗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之後播放《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視頻,讓學生們分組討論貝多芬交響曲的創作特點和時代意義,以及對《歡樂頌》的感受和認識。然後在我的帶領下一起總結:②貝多芬史無前例地將人聲引入龐大的管絃樂隊中,以德國詩人席勒的詩作《歡樂頌》作爲歌詞。音樂經過漫長的發展,最後速度加快,樂隊與合唱懷着極度興奮的激情,讚頌歡樂,表現出貝多芬理想主義的夢想——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

④最後我將介紹奏鳴曲、奏鳴曲式和交響曲等音樂知識。

③奏鳴曲是一種由三個或四個相互對比的樂章組成的器樂套曲。

④奏鳴曲式是樂曲的結構形式之一。它是歐洲18世紀下半葉以來,各種大型器樂體裁中最常見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樂曲的結構形式。

⑤交響曲按照奏鳴曲的曲式原則做成的一種管絃樂套曲,交響曲以結構宏大、內容深刻而富於戲劇性。

四、拓展

佈置作業:查找“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音樂巨匠的有關資料。

五、總結

通過欣賞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爲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謝謝評委,說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