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音樂說課稿(精選45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5篇《音樂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音樂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音樂說課稿(精選45篇)

篇1:音樂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唱歌綜合課《我給月兒唱個歌》,本課選自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第二冊、第四單元《月亮星星我來啦》,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演唱有關月亮、星星的歌曲,從而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空間的求知慾。本單元用第三課時完成,我今天說的是第一課時《我給月兒唱個歌》。

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是這樣安排的,能用X X X I X — X I的節奏型朗讀兒歌,通過唱歌曲《小小的船》初步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的船》中的歌詞原是一首小詩,是葉聖陶專門爲兒童寫的,整首歌曲優美抒情,富有兒童情趣,深受小朋友喜愛。

教學目標:

爲這節課我擬定的目標有三點:首先情感目標,通過感受夜空的美麗,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獨特的藝術想象力。知識目標:能用X X X I X —X I的節奏讀兒歌。能力目標:學生能用打擊樂器和身勢動作爲兒歌伴奏,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並學會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小小的船》。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和表現三拍子的韻律感,教學難點是讓孩子通過一系列的音樂藝術活動感受美,體現美、表現美。

教學思想:

對於這節課我是這樣想的,學生在幼兒時對星星。月亮就充滿了好奇和神祕感,也唱過有關的童謠,聽過有關的故事,那麼我抓住孩子這一特點展開教學,所以在課堂上我準備結合本課的教學特點展開教學,採用生動的情景啓發。引導,自主的練習鞏固基礎,形象的演示。點撥。指導,自編的遊戲相結合,從而創設生動。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輕鬆的接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說學法: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方式,思維方式和學習興趣與高年級不同,因此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音樂活動的培養,堅持以學生主動練習。主動模仿。自己創編的學習方式,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原則,從而展開學習。本課以音樂教學爲主,同時結合了語文,科學、美術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爲三個步驟進行學習,第一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第二步在朗讀中感知美。創造美,第三步在歌聲中感受美。表現美。 首先第一步是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一開始老師提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迷人的夜晚嗎?那麼老師和你們一同走進這迷人的夜晚。”這時我會播放課件,關上燈,讓孩子欣賞夜晚的畫面,並配上優美抒情的音樂,製造一個夜晚的氛圍,讓他們去感受,然後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感受,夜晚美在哪些地方?從中引出要學習的兒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圍繞夜晚展開的,那麼爲孩子們創設一個與課本主題相似的情景,讓美的畫面,美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孩子們的心。孩子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激發對美好夜晚的嚮往,引起他們對夜晚的無限遐想。

第二步在朗讀中感知美,創造美,先讓孩子自由的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接着老師用X X X I X — X I節奏加上身勢動作朗讀兒歌,讓孩子體會並且進行模仿,模仿後我會請能力較強的三個孩子分別充當小老師這一任務分教授三組的學生,在分組學習的同時老師視各組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糾正和指點,然後分組展示學習成果,最後開展兒歌接龍遊。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在以前接觸過三拍子的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沒有真正的掌握,那麼我採用讓學生自己模仿。自己學習。自己教授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加上老師進行巡視及時的糾正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學生把學習變得輕鬆,掌握得更好。

第三步是在歌聲中感受美、表觀美。首先老師激趣引入“月亮仙子”看孩子們那麼能幹那麼棒,它說要給你們表演一個魔術,想看嗎?這時出示課件,並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的音樂,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欣賞;接着再次欣賞歌曲,並且隨着音樂輕輕擺動讓孩子想象我們就坐在月亮船裏了,幫助孩子們繼續感受和表現三拍子的韻律感,再經過多次的感受和欣賞,學生已經熟悉歌曲了,並且演唱歌曲,最後學生表演唱歌曲和用打擊樂器爲歌曲進行伴奏。在學習歌曲這一環節中,通過老師繪聲繪色地描述,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中,讓學生對歌曲充滿想象,並隨着悠揚的樂曲聲,去想像月亮的美,學生們邊聽邊想像,進入美妙的境界。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單設計,其中有很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篇2: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

蘇教版第十冊第九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爲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爲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裏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自然段爲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爲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

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在分段時,爲突出重點段,將末節單獨爲一段,這也是分段的常用方法;

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的範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

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

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說教法、學法

因爲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

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去圖書室、上網查找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我課前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本對話,將自

己的個體感受與羣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

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說教學程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擴展文本,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

彙報交流,積累內化

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以下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藍色多瑙河》,語言導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爲什麼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你認爲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爲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奇妙。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

課堂伊始,通過播放《藍色多瑙河》,讓學生置身於音樂之中,跟着老師暢遊音樂之都。並帶着問題,帶着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1、自讀課文,理清層次

(1)請大家把課文打開,快速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體現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把主要語句劃下來。

(2)學生自學: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3)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啓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4)電腦出示總分關係結構圖。

(5)這篇課文的層次非常清楚,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6)爲什麼將末節單獨分段呢?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爲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爲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爲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爲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爲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討論末節單獨成段的設計是爲了體會末段對中心的作用,掌握重點內容單獨成段的常用方法。)

2、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着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置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爲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爲下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記的?

方案一:學生回答是抓住關鍵詞句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製作課件,結合下列三方案教學要求適時點擊凸現相關詞句)

(2)你認爲這兩節的關鍵詞句分別是什麼?

A、第三自然段:用“音樂裝飾”這個詞你是如何理解的?→維也納人用了什麼來裝飾音樂之都?→“連……也……”說明了什麼?→想象一下你還準備怎麼裝飾?→所有的這一切,說明了什麼?(音樂的氛圍很濃)→你能讀出來嗎?

結合討論教師適時點擊展示圖片,學生進行欣賞,感受這濃濃的音樂氛圍。

B、第四自然段:“摻和”什麼意思?

混合、混雜,音樂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又

能給人以嗅覺上的美好享受。→當你漫步街頭,聽,輕快的華爾茲圓舞曲響起來了,聞一聞,晚風中飄蕩着花草的芬芳,此時此刻,你感覺怎樣?請你帶着輕快、舒暢的心情來讀好這段話。→看聚會時演奏的音樂圖片。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和前面相同的均是在抓住重點詞句後進

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背誦的訓練。葉老曾經說過“凡是技術的,沒有不需要練的。”我國的俗語: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在自主的讀書活動後,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維也納的音樂氛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方案二:學生回答是抓住這兩節的結構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討論:這兩節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學生根據前面的教學已經知道這兩節的中心句,通過中心句均處於每個自然段開頭而得出這兩節也爲“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此問題的難點在於如何通過討論理清兩段中句羣聯繫:第三自然段:概述→具體點的描寫;第四自然段:按時間、地點推移介紹。

方案三:學生回答是抓住課文的寫作特點來背誦的。

(1)出示第三、四自然段。(同前)

(2)分別對這兩節的寫作特點進行分析。

A、第三節:(點面結合)概括→具體

B、第四節:(選擇代表性的典型例子)白天、夜晚、家裏、街頭、工作場所……例問題:選擇寫哪些內容說明維也納人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設計意圖:這三個方案的設計是根據學生不同的背誦方法而確定的,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成了教學資源。爲了使學生參與得更多,充分利用了個體、小組、集體等課堂組織形式,自學、同桌互學、小小組助學、集體交流等形式,通過分析、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語句句羣關係的寫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完善個人獨特的思維,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同時也增加了語言訓練頻率,激發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4)既然第二、三、四自然段均是從不同方面寫了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原因,爲什麼只要求背誦第三、四自然段呢?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構段方式類似於第三、四自然段,而第三、四自然段更爲典型。你能找出與第三、四節類似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此步驟重點複習、鞏固、初步運用通過學習三、四自然段所掌握的理解、分析方法。所用時間不多,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練兵的機會。)

3、間奏——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可以從構段方式、寫作方法、抓重點詞句等方面來體會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同時也學到了三種理解內容、背誦課文的方法。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已經學到的方法自學最後一段。

(1)出示最後一段。

(2)指名一學生配樂朗讀,其餘學生認真聽,邊聽邊在書上批註,可以和同桌、小小組成員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A、寫作方法: 外→裏、整體→部分、下→上

(選材、順序、詳略)物→人、靜→動、詳→略……

B、重點詞句:美觀大方、色彩和諧、金碧輝煌、金光閃閃……

C、結構特點:總——分

(4)欣賞圖片,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介紹。

(5)課堂拓展:國家歌劇院金碧輝煌、宏偉壯觀,給維也納戴上了璀璨的光環,讓音樂之都名聲遠揚,她無愧爲“世界歌劇中心”。簡介中國在此舉辦七屆音樂會。

(6)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

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爲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本,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纔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爲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下面,請大家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讀一讀,待會兒請你以小導遊的身份把你喜歡的有關維也納的知識介紹給同學和聽課的老師聽。

3、學生當小導遊解說。

4、作業: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聽聽音樂,看看圖片,一起感受了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與美妙。課後,請大家完成一個作業:開展維也納——音樂之都專題研究,可以組成研究小組,自行選擇。選題內容如:在維也納生活過的音樂家調查;誕生在維也納的著名音樂作品調查;在維也納用了哪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街道、公園、禮堂、劇院、會議大廳等。開展相關的課外閱讀,撰寫研究報告,在彙報會上交流。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如果說這節課是一首交響樂的話,那讓學生當導遊、開展專題研究就是那繞樑的餘音,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本課板書如下:

音樂之都維也納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篇3: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螃蟹歌》是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人教版第七冊第九課的第三部分內容,爲表演課,要求1課時完成。這是一首根據玉溪花燈創編而成的歌曲,D小調,節拍2/4拍,單曲樂段結構,歌曲的旋律採用重複、變化的手法寫成,整個歌曲活潑、輕快、親切,充滿趣味性。

2、教學目標: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作爲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着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學會歌曲《螃蟹歌》。

②體會歌曲情緒,初步瞭解雲南花燈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強化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歌曲《螃蟹歌》;

(2)體會歌曲情緒,把握花燈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由於《螃蟹歌》節奏比較緊密,樂譜的跳度較大,對四年級的國小生來說很難把握,所以《螃蟹歌》的節奏和樂譜旋律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設計理念

《音樂課程標準》中講:“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想以學生爲主體、以興趣爲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演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模唱與表演,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加深對《螃蟹歌》的認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三、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爲主,採取“寓教於玩”、“寓教於樂”等辦法,採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貼畫,在課內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本着“爲了每一個學生的”宗旨,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素質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學生足夠自由想像和隨意發揮的空間,也提供展示個性才能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和體現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關係,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㈠、激趣導入:用課件展示配上《螃蟹歌》樂曲的一組圖片(多民族的雲南、聶耳的故鄉玉溪、玉溪花燈等),並配上老師富有感染力的簡介:我們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大省,蘊涵着豐富的多民族音樂文化。我國偉大的音樂家聶耳就出生在雲南玉溪,在他短暫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上百首歌曲,著名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後改編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下面我們將要學的這首歌是根據聶耳故鄉的“玉溪花燈”改編的。

㈡、初步感知:舞蹈是學生學習音樂、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的一個很好介質,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自身氣質。所以,我有意設計“師生跳花燈”這個環節,提問“有誰會跳雲南花燈?”讓幾個同學到臺前和老師一起跳花燈,配上《螃蟹歌》樂曲伴舞,激發學生學唱這首歌的興趣,激活表演這首歌曲的慾望,把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情景中,爲後面的學唱歌曲和表演作好準備,並使學生初步感知《螃蟹歌》。

㈢、學唱歌曲: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纔可能對歌曲的風格和情緒有很好的把握。

1、視唱這首歌的主旋律。

2、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歌詞,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與歌詞內容一致的螃蟹的動畫片),使學生生動有趣地理解、掌握並記住歌詞內容。然後嘗試用雲南方言朗讀歌詞,增加朗誦歌詞的趣味性,體驗樂曲詼諧活潑的情緒,體驗不同地域文化的特點,注意“字正”才能“腔圓”。

3、教師範唱(手風琴伴奏),學生輕聲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彈性)。

4、採取跟唱、同桌練習唱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完整連唱歌曲(要求節奏、歌詞要演唱準確)。

㈣、創編與表演:這首歌曲的歌詞形象逼真,但歌詞不等同於具體的動物形象,要通過音樂的情緒或某些音樂形象,啓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力。

1、即興表演:重播配有《螃蟹歌》的動畫片,讓學生邊跟唱、邊模仿螃蟹的動作進行演唱。

2、小組合作進行歌舞創編:音樂實踐是感受美、體現美的重要途徑,也是體驗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主要表現爲“做”和“編”。所以,在上述教學的基礎上,我想通過表現《螃蟹歌》的創作練習,讓學生體驗歌曲風格,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小組協作能力。再讓學生看一段雲南花燈,然後以6人爲一小組,集體合作創編,可模仿螃蟹走路時的樣子進行集體歌舞表演;也可以採用雲南花燈中的一些動作,把它們編排到《螃蟹歌》中進行集體或個人的表演;還可以着重歌詞的創作,嘗試換歌詞,來達到多變多練的“編”。但無論如何做,都要表現出歌曲活潑、輕快、親切的特點。教師在學生的創編實踐過程中,適當作出指導和點撥。

3、成果展示:採取組內講合作、組間擺“擂臺”、教師手風琴爲表演配音的方式,交流展示各個小組的歌舞創編。並通過師生點評方式,把這節課的學習推向高潮。

㈤、總結深化:教師在優美的《螃蟹歌》旋律中,有感情地對這節課進行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螃蟹歌》這首歌曲,對雲南玉溪的花燈小曲有了一些瞭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喜愛我們的民歌,繼承和發揚我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振興我們雲南的民族文化。通過上述總結,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歌曲,熱愛家鄉的情感。

㈥、課後作業:通過完成課後作業“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材料”,實現“課外知識課內展示深化,課內知識課外鞏固、補充”的理念。

㈦下課禮儀:學生在《螃蟹歌》音樂聲中走出教室,從而達到再次強化課內所學知識的目的。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應該寓形象美、圖示美與文字美爲一體,重點突出,脈落清晰、簡潔整齊。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螃蟹歌》

螃蟹圖(略)

一)節奏練習

二)創編表演

篇4:音樂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樂曲簡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在垓下決戰,漢軍的劉邦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項羽的楚軍這個歷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樂曲欣賞《十面埋伏》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第十冊的欣賞曲目。《大綱》要求音樂教育要突出民族音樂藝術的地位,而《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曲目,因此在教材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該冊第四課中,學生已學習過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組,認識了包括琵琶在內的幾件彈撥樂器的知識,在第七課又出現了琵琶獨奏曲的欣賞,很明顯地顯示出承接的作用。

3、教學目標:《大綱》指出:“欣賞教學要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節奏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根據這個要求並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① 能感受樂曲《十面埋伏》描繪古戰場上的壯烈情景。

② 懂得用樂曲的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十面埋伏》

③ 會用“埋伏”“小戰”“大戰”爲標題進行創作

其中目標1、2爲普通目標,要求全體學生達標;目標3爲提高目標,只要求部分優生達標。

4、教學重點:《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較大。根據欣賞課中精賞與泛聽結合的教學原則,本課重點欣賞“埋伏”“雞鳴山小戰”“九里山大戰”三個重要樂段。

5、教學難點:根據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樂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在選擇教法時,教學所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是首先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選擇了以下教法:

1、情景創設法: 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經常到山間海邊觀賞風光,清泉與波濤會使他產生許多靈感和創作慾望。這就是情景發揮的作用。樂曲《十面埋伏》是展示古戰場上鐵馬金戈的戰鬥場面,這些場面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如果讓學生去感受一些陌生的東西,容易產生隔膜,難以調動學習的主動性。針對這樣的存在問題,我爲學生創設情景。具體的做法在下文有詳細的說明。

⒉主題輔助欣賞:樂曲的主題是音樂的精華,常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賞教學中,教師彈奏或播放音樂的主題讓學生聆聽並熟悉,對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有很大的作用。/

⒊分段欣賞法:樂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情節性很強的作品。對於這一作品我採用了分段欣賞法,按樂曲的順序逐段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欣賞,使學生能掌握每段的音樂特點和表現的內容。

三、說學法指導:

《音樂教學法》指出:“欣賞教學要儘量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用下面的方法進行欣賞:

1、指導節奏律動輔助欣賞:兒童有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的特點,如果欣賞課只是單純的聽就顯得單調,難以奏效。因此我引導學生將身體的各種感官都充分調動起來,用身體的節奏律動去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在三個重點樂段的欣賞時就運用了這一方法,不但有利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利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其他的音樂感覺。

2、指導自由想象:藝術是沒有定格的,尤其是音樂的欣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例如在欣賞一段音樂,它是表現什麼的?讓學生大膽地想,想到什麼說什麼,並敢於發表不同於一般的獨特見解。這樣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四、說教學程序:

我認爲目標教學法對實施素質教育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因此本課使用了目標教學法的四個環節:前提測評、認定目標、導學達標、達標測評來進行教學設計。

附教學流程圖:

前提測評

認定目標

導學達標

初聽 分段 全曲

全曲 欣賞 欣賞

達標測評

環節 教 學 過 程 方 法 意 圖

前提測評:

⒈下面樂器哪些屬於彈撥樂器

⒉聽辯哪段音樂是琵琶演奏的 用多媒體出示測評題目。讓學生溫故而知新,

爲導學達標做好準備。

認定目標:

⒈能感受樂曲《十面埋伏》描繪古戰場上的壯烈情景。

⒉懂得用樂曲的速度、力度、節奏等要素去欣賞《十面埋伏》

⒊會用“埋伏”“小戰”“大戰”爲標題進行創作。 教師藉助講臺設計大屏幕演示和講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樂曲的情景。然後在學生閱覽課本並提出問題後教師小結時自然地導出學習目標。既讓學生進入欣賞情景又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

導學達標:

初次全曲欣賞要求:根據課本中的提示進行,並初步感受樂曲表現古戰場的壯烈情景。欣賞後小組討論 在播發樂曲時,大屏幕只出現古戰場的靜止畫面。這次的欣賞讓學生初次感性去認識樂曲,目的是培養感受音樂和獨立欣賞的能力。

分段欣賞:

⑴泛聽1—5樂段

⑵欣賞“埋伏”① 播放主題句讓學生用“啦”模唱② 用兩種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題句讓學生分辨哪種能更好地表現“埋伏”

⑶欣賞“小戰”“大戰”① 播發“小戰”“大戰”的視頻讓學生先簡單瞭解古戰。② 播發“小戰”“大戰”中最有代表性的樂句,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哪一段是表現“小戰”,哪一段是表現“大戰”。再讓學生對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強?哪一段的節奏更緊湊?聽後討論,教師小結。

⑷將“埋伏”“小戰”“大戰”三個重點樂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讓學生欣賞。

⑸根據樂曲填空(見附表)

⑹用“埋伏”“小戰”“大戰”爲標題進行音樂創作。

⑴泛聽這一部分採用音樂主題輔助欣賞和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的方法進行。⑵欣賞“埋伏”時,通過播發音樂主題讓學生聽並且模唱,使學生熟悉該段的音樂主題。然後用兩種不同的速度、力度模唱該主題(其中一種是樂曲的原速度和力度)讓學生通過分辨感受該段的力度和速度。

⑶①學生對古戰不瞭解,因此在欣賞前先讓學生看“小戰”“大戰”的視頻來了解古戰。②讓學生通過對比來分辨“小戰”和“大戰”。學生已初步瞭解古戰,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用這個方法引導學生根據力度和節奏去欣賞音樂。

⑷指導學生通過模仿琵琶演奏的動作,用身體的節奏律動去感受音樂。

⑸該表是以上分段欣賞的小結。

⑹要求用拍手、拍腿、跺腳打節奏爲創作手段,運用適當的速度和力度進行。

⒋再次全曲欣賞 要求將剛纔理解和想象的重現一次。鼓勵大膽發表見解,獎勵有創新的同學。

達標測評:⒈請同學根據樂曲編一個故事。(導學達標中〈根據樂曲內容填空〉〈用標題進行創作〉都是達標測評的內容。要求將剛纔分段欣賞時理解的和想象的用口頭表達出來。力求語言簡練。

附填空表:

標題 力度 速度 場面

埋伏

小戰

大戰

附板書設計:十面埋伏

戰前準備:1--5段

戰鬥過程:6、埋伏

7、小戰

篇5:音樂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新疆民歌,它生動逼真地表現了牧童放牧時的喜悅之情,刻畫出天真可愛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前兩個樂句節奏平穩,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和第四樂句一氣呵成,第三句中使用了較多的附點節奏,生動地描繪出小主人公騎馬奔馳的形象,而第四樂句則以較舒緩的節奏唱出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能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牧童之歌》,表現出小牧童在天山腳下遼闊的草原上放牧時的喜悅心情。

2.通過學唱歌曲《牧童之歌》,能用不同的形式參與表演活動,表現歌曲。

3.初步感受新疆,加深學生對新疆的熱愛之情。

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我的基本策略是,從聽入手,以唱爲本,引導學生有規律的動起來,把“情”貫穿始終。在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與創造體驗的同時,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標確定,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學唱歌曲《牧童之歌》,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教學難點則是《牧童之歌》中的連續的附點節奏的演唱。爲此,我將採用聆聽音樂、口讀節奏、徒手拍擊、打擊樂伴奏等方式進行充分挖掘,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不斷的體驗中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四、教學過程

針對教材中的難點,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首先,由欣賞新疆風光的視頻和天山美景的圖片入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歌曲第三樂句中連續四個小節附點節奏的運用表現了小牧童騎馬的動感。所以,接着我就讓學生聽一聽大草原上傳來了什麼聲音。學生馬上安靜下來仔細聽辨。原來是馬蹄聲,這時再利用雙響筒來模仿馬蹄聲,擊打出不同的節奏,並讓學生用拍掌的形式打出相應的節奏,讓學生由易到難的掌握好節奏,這時再過渡到連續四個小節的馬蹄節奏,並出示馬蹄節奏“xx x.x ”,學生認識附點,知道附點八分音符要讀得稍微長一點,附點後面的十六分音符要讀得稍微短一點。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節奏上的難點。在朗讀節奏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配合上騎馬的動作,又加上牧童策馬揚鞭的動作,讓學生隨着音樂進行律動,既讓學生初步熟悉了歌曲又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這時我順勢在馬蹄節奏中加入歌詞,讓學生首先學唱好難點的句子,從而爲後面歌曲的學唱降低了難度。

學唱歌曲,是本堂課的重點,通過歌曲的學唱體驗牧童的放牧的快樂感受,爲了讓同學們更準確的唱好這首歌曲,我採用了跟琴用“啦”輕聲哼唱旋律,跟琴分句學唱歌詞,跟伴奏演唱,歌曲情緒處理等方式,在學唱的過程中讓學生輕快活潑,像馬蹄聲一樣有彈性的演唱,並且注意歌曲中的附點音符。讓學生通過演唱的方式體驗牧童的生活。最後師生一起創編動作,進行歌曲表演,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盡情地唱起來、跳起來,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最大程度地渲泄和釋放內化的情感。

本課已經欣賞了新疆的風景,學唱並表演了新疆的歌曲,最後我選擇了讓學生欣賞感受新疆的獨具特色的舞蹈,從而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感受新疆,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學生課後去探索新疆少數民族人文風情。

總結以上過程和策略,我認爲我的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依託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措施付諸實施,還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慧心,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篇6:音樂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課題叫《豐收之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豐收之歌》是蘇教版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歌曲,歌曲是丹麥民歌,曲調歡快活潑,節奏帶有舞蹈性,一拍一個音利落豪爽的音樂風格,使我們聯想起人們圍者着篝火跳起輪舞的歡樂場面。表現了人們的勞動熱情和豐收的喜悅。全曲六個樂句構成結構圖式是‖:a+b:‖+c+b這首歌曲大多呈分解和絃式進行(如第一樂句完全由分解和絃組成)因而歌曲旋律多爲跳進,歌曲的情緒明朗歡快,具有活潑跳躍的民間舞蹈特點。

(二)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國小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時,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瞭解農村。讓學生回到大自然。

(三)學情分析:由於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動、好奇,他們的認知活動都是以興趣和好奇爲載體的。因此,創造音樂課堂的愉快情境尤爲重要。針對以上情況,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認識到勞動的艱辛,收穫要付出心情的勞動。

2、“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的情緒,並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歌曲。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啓發學生積極自主地體驗音樂。

(五)教學重難點

根據《音樂新課標》確立的階段目標和中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重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用歡快的歌聲表現歌曲的情緒。

針對四年級學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難點:

2、教學難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歌曲。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必須靠教師的啓發、指導,“教”爲“學”服務。只有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愉快的心境。基於以上原因,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興趣引入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的開始,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用學生喜歡的謎語導入,而謎語的答案又是和本課很好的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視覺圖象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和感受本課內容。如:我在導入歌曲時,我讓孩子們首先欣賞了一組秋天的圖片,這些圖片是以豐收爲主題的。使學生了解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又如:在歌曲中一音多字的教學中,我用笑臉的大小形象的表達演唱時間的長短,讓學生的更容易理解。

3、引導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層層遞進,幫助學生了解思考什麼樣的聲音、情緒適合體現這首歌曲,進一步體驗音樂情感的直覺性,體現了積極的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了輕鬆、自由、平等的課堂氣氛。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4、積極評價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發放豐收的果實的方式有機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並用眼神、笑容、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

2、說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啓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線”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

1、聽唱法: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我讓學生從聽入手,逐步鍛鍊他們的自學能力,音樂鑑賞力,總之,只有自己學會了,纔是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本課中,我讓學生聽歌曲範唱、教師範唱,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鑑賞能力。

2、自主學習法: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和處理歌曲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在節奏的學習過程中我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自主地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教學歌曲,不僅爲學生創設了寬鬆、民主的氛圍,還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

3、創造法: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試。如:我在處理歌曲時,引導學生自己創編聲勢動作,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堂課我針對教學目標,爲這堂課的每個環節都作了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於音樂實踐中。下面我對課的流程作簡單的陳述。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開始,我用謎語導入的形式,馬上學生進入了狀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爲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1、欣賞歌曲,初步感受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畫面的形式呈現於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審美情境中,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

2、讀歌詞解決難點

爲了讓學生能輕鬆愉快地學會《豐收之歌》這首歌,本課的難點是一音多字,我在讀歌詞的時候就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後又通過圖示讓學生自主的探索一音多字的唱法,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3、教師哼唱,再次感受

在學生熟悉歌詞的基礎上,老師先引導他們勞動時嘴巴里面發出“嘿嘿”的聲音,然後整首歌曲用“嘿嘿”來哼唱。用嘿來哼唱更接近歌曲的氛圍。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學唱歌詞:

在解決一音多字的基礎上,找出相同旋律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歌詞帶入到歌曲中,歌曲學習做到了水到渠成。

2、歌曲處理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接下來進入處理歌曲環節,首先我提問本歌曲的歌曲情緒。然後根據歌曲的情緒來演唱。接着我用獨唱和齊唱的形式了演唱。最後我加入身勢動作,收割,採栽,搬運。融入到歌曲中,進一步體會感受歌曲的情緒。

(四)、拓展思維,思想教育

欣賞《豐收鑼鼓》:通過播放《豐收鑼鼓》,瞭解不同地方的人慶祝豐收的場景。

最後,在《豐收之歌》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措施付諸實施,還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慧心,教學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篇7:音樂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是機關國小音樂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方面來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

1.通過教學及欣賞並演唱歌曲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2.在音樂課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 》選自 出版社 年級冊 單元,爲1課

時,歌曲爲 拍, __調,音域爲 ,整首歌曲以 貫穿其中,主要描述了情感。

(二)學情分析

( )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

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所以本課從創設情境入手,激發興趣,

接着輔助,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上臺表演層層深入。 該學段的孩子在課堂上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遊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用/情緒)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歌曲演唱,深入瞭解歌曲的風格和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明白什麼道理/喜歡此類風格樂曲)。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認爲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爲:

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學習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表現歌曲/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 (掌握歌曲節奏/感受歌曲基本情緒、風格、特點,表現歌曲內容/處理好某一樂句/用各種方式爲歌曲伴奏。)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 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境教學法,活動探究法,啓發教學法,範唱法,學科整合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最後我具體來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五個環節: 律動表演 導入音樂課堂——學唱歌曲——歌曲處理——創編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一) 律動表演,導入音樂課堂(2-3分鐘)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的氣氛,這裏我運用了直觀演示法、準備了多媒體影像資料,讓學生在《 》的音樂中做律動進入教室,通過在律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在大屏幕上直觀演示歌曲視頻,提高學生對這節音樂課的興趣。

(二)學唱歌(佔時25分鐘)

首先進行發聲練習(佔時2分鐘)

先進性2-3條發聲練習,目的是讓學生調整氣息,聲音做到自然統一,爲後面的學習歌曲做好前提準備。(教師範唱,學生跟唱)

然後分三步進行學習唱歌這一環節。

第一步:由教師完整地範唱歌曲。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

第二步:學生學唱。瞭解歌曲的內容及節奏。

首先學生自學,讀歌詞,感受整體歌詞情境。

接着,同桌合作,相互交流。說一說你瞭解了歌曲的什麼內容,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抒發了怎樣的藝術情感。重點讓他們討論歌曲的節奏。在此期間我會在座位間巡視,瞭解他們的討論情況。

然後:我針對以上討論內容進行集中的指導與糾正。

這一環節體現出了“自主學習探究”的思路。

也體現出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理念。

最後跟學生鋼琴演唱2-3遍,教師彈奏歌曲學生跟琴演唱。要求:

(1)速度不宜過快,(2)聲音自然統一、氣息通暢。

第三步難點的解決:(1)歌曲中的附點節奏、小切分節奏型的把握。 解決方案:1、讓節奏感強,樂感好的孩子先到講臺前面來做示範。(學生教學生)。2、通過用手擊拍以及畫強弱箭頭圖的方法,解決附點節奏和小切分節奏音型。

(三)歌曲再處理(佔時10分鐘)

在掌握整首歌曲節奏後進行歌曲處理

有感情的歌聲,纔是最美的歌聲。

a.請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試着將已經學過的切分節奏、連音線標註在合適的地方,嘗一嘗說說感覺如何。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組討論對歌曲的處理意見。(集體討論法)

b. 採用領唱、齊唱和男女生對唱或者比賽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創編活動(5分鐘)

當今社會需要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創新能力”,我們基礎教育就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着力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我經常會在新授課中去專門設計這一環節(結合主題,創編舞蹈、小組唱、課堂劇等)

在同學們能夠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將全班同學分爲兩個表演組,一個是合唱組一個是舞蹈組,每個組推薦一名組長。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能夠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活動探究法)

(五)拓展延伸 (3-5分鐘)

在拓展延伸這個環節中,我融入了美術、自然、語文、戲曲等姊妹學科與藝術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促使他們音樂素質和音樂表現力的不斷提高。(學科整合,思想品德教育)

在機關國小我擔任了少先隊工作,在少先大隊這一年裏,我發現,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班隊會的開展對孩子們的身心成長有着極大的積極作用。結合這首歌曲的情感(感恩、愛國、團結、熱愛環境等)開展一次主題班隊會。

課堂最後進行評價1:在本堂課學習後的收穫(各方面收穫),

2、互相評價(師生評價,生生評價)

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樣的設計,能讓“音樂”這魅力無窮而令人神往的藝術,成爲孩子們真正的朋友,讓孩子們打心眼裏喜愛音樂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給予指導。謝謝大家!

篇8:音樂說課稿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級國小音樂沿海版第十二冊第三課欣賞民族管絃樂曲《瑤族舞曲》。

二、教學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國家教委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音樂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瞭解全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學目標。並明確了音樂欣賞的內容和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介紹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音樂教學大綱爲我們的欣賞教學指明瞭方向。

通過對《瑤族舞曲》的學習,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主自豪感、自信心。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們置身於音樂的天地中去認識音樂、感受音樂、鑑賞音樂,用音樂教育來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音樂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正確的道德觀念與高尚的生活情操。

三、教材分析:

《瑤族舞曲》原爲作曲家茅沅、劉鐵山根據民間歌曲《長鼓歌舞》爲素材而寫成的管絃樂曲,後經作曲家彭修文移植爲民族管絃樂合奏曲。樂曲爲復三段體結構,感情豐富、音樂形象鮮明,生動地描繪了瑤族青年男女在節日夜晚歡歌漫舞的情景,表達了瑤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讚美之情。

四、教學目標:

1、體驗瑤族人民在節日歡歌漫舞的熱烈氣氛,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音樂的愛國主義情感。

2、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

3、瞭解和熟悉樂曲的主題,掌握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節奏特點。

五、教學重點:

1、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

2、掌握瑤族舞曲的節奏及音樂風格特點。

六、教學難點:

1、分析作品內部的主題變化發展。

2、給舞曲創作打擊樂伴奏譜。

[說教法]

大綱中指出:欣賞教學對於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學中要以聽賞爲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富於啓發性。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聯想、想象讓學生體會音樂表現手段在塑造藝術形象中的作用。

六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音樂知識不斷積累,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本節課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認知規律及已有的音樂水準進行教學,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點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力,讓學生聯想瑤族人民在表演歌舞時的情境,動手創作,動腦分析,動口說想象的思路,學生親身參與樂曲的分析,創作,充分體現出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

二、採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瑤族音樂的特點,併爲舞曲創作伴奏,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三、採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手段,創設情境,以較多的信息量,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圖形、圖象、音頻、視頻等媒體,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樂,更加了解音樂作品及音樂形象。

四、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指出,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的音樂訓練,依賴聽覺、運動覺,以至於整個身體的感應來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準,節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鑑別。本節課採用奧爾夫教學法,運用民族打擊樂器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多聲部訓練和合奏訓練,加強對主題音樂的理解。

五、注意從實際出發,創設情境,面向全體學生,啓發學生動腦思維,採用嘗試教學法,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動手進行音樂創作,觀察分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說學法]

音樂心理學學科的研究指出:音樂欣賞應分成四個不同的層次,即從音響感知出發,進入感情體驗與想象聯想階段,最後達到認識領悟音樂的思想,背景,意境,創作手法等理性階段,只有把四者緊密結合,彼此影響,相互作用,才能達到一個感性、理性統一的“全方位”欣賞階段,爲此,我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

一、在教學中把教法與學法聯繫起來,有意識地進行學法的指導與滲透,不僅讓學生學會,而且讓學生會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實行“四多”,即多聽、多想、多討論、多創作,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教育心理學中提到聯覺現象,即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我們利用多媒體助教的手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從對樂曲聽覺上的感覺昇華到對樂曲的聯想,聯想到瑤族人民表演歌舞時的情景。

三、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變被動爲主動。

[說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教學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1、先讓學生講對少數民族的認識和看法。

2、點題:《瑤族舞曲》。

3、看一組瑤族風情的介紹片段。 引起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興趣,點題,引起學生傾聽的願望。採用多媒體影像,創設情境,讓學生了解瑤族的風情及音樂特點。

二、欣賞全曲:

1、體會全曲情緒,說出音樂所表現的情景。

2、介紹作曲家和音樂創作背景。

3、介紹瑤族的民族風情和音樂特點。 讓學生感受舞蹈的熱情奔放,從而感受樂曲的美妙之處,進入舞曲的情景。

三、分段欣賞:

1、引子部分:633 633|633 633|17 1.2|3.2 3.2|2.1 1. 7 | 6 0 |

A、先提問:引子部分的情緒、速度、拍子是怎麼樣的,引子的作用是什麼?表現了怎麼樣的情景。

B、聽錄音,請學生回答問題。引子描寫的情景:在月光下,把人們帶進了瑤寨。

C、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找出瑤族長鼓舞的節奏型。 Χ ΧΧ | Χ ΧΧ |

2、音樂A段:

63 36| 2. 1 |72 17|6.5 3|6.7 12|3.5 32|123 21|6 0|

A、先提問:A段第一主題的情緒、速度、拍子是怎麼樣的,表現了怎麼樣的情景。

B、聽錄音,請學生回答問題。描寫的情景:抒情、優美、瑤族姑娘翩翩起舞。

C、爲第一主題音樂設計伴奏譜小鈴:ΧΟ|Χ Ο| Χ Ο | Χ Ο |雙響:ΟΟ|Ο Ο|ΧΧΧΧ|ΧΧΧΧ|鈴鼓:ΟΟ|ΟΟ| Χ— | Χ— |大鼓ΧΧΧ|ΧΧ| ΧΧΧ| Χ Χ |注:大鼓模仿長鼓的節奏。

總結昇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篇9: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春雨濛濛的下》選自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冊第六課,本課重在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新教育觀,重視合作與共處意識的培養,訓練學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濛濛的下》是一首電影插曲,曲調既抒情又形象,其中運用了具有動感的多種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使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兩聲部三度音程的運用加強了春雨和聲的效果,很好地體現了春雨的美。歌詞十分簡潔,卻又十分雋美,使人由衷地讚美春雨,對春天充滿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學生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2、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生活的真摯感

(2)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3) 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啓發他們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3、教學安排: 結合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難以掌握二聲部合唱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劃分爲二課時。第一課時:三度音程聽辨訓練,熟悉旋律,律動。第二課時:感受歌曲,學唱歌曲,表現歌曲。下面重點說一說本課的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內在美,能用優美舒展的歌聲表達歌曲情感。

(2) 提高學生兩聲部合唱能力,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教學重點:以優美抒情的歌聲,抒發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摯感情。教學難點:

(1) 提高二聲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準和諧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統一。

(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節奏和弱起節奏。

4、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鋼琴、實物投影儀學生:有關春景的詩詞、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繪畫工具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音樂、美術、詩歌、文學、思品、自然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合作學習法、音樂表演法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和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將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結合起來,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老師主導作用,二者相互結合。

2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節課,我以“美”爲突破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探究、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現歌曲,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課堂導入

1、蘇霍姆林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春天”這一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了場景佈置,將關於春天的各種自然景觀編製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室四周佈置幾棵柳枝,牆壁貼春雨、小草、小鳥、小花等圖片,並配有《渴望春天》的音樂,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揚旺盛的生機所吸引,營造和諧學習氛圍,把他們帶入悠閒自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情境之中。

2、導入 上課開始,教師聲情並茂地說:“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甦了,大地披上了綠色的外衣,朵朵鮮花競相開放,這一切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通過教師親切的話語,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配合多媒體動畫,自然過渡到讓學生欣賞春雨,學生被綿綿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學生情不自禁地朗誦起有

關春雨的小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等詩句,學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這時讓學生說春雨的感覺,便不知不覺引入了新課,學生的學習慾望得到激發,形成一種積極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爲新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聆聽歌曲,體驗感受 1、欣賞歌曲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將歌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呈現於學生眼前,畫音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地審美情景中,喚起他們學唱新歌的慾望。 2、模唱歌曲 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後,引導學生用LU輕聲哼唱,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薰陶。

(三)學唱歌曲,情緒表達

1、介紹作者,朗讀歌詞 這首歌曲是我國著名的詞作家喬雨老先生爲我們少年朋友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歌曲。教師先充滿感情地範讀一遍,和學生共同分析歌詞,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等不僅句式對稱整齊,而且色彩豐富,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歌詞的色彩美、韻律美、對稱美、意境美的特點,這樣師生融合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

2、填詞歌唱 在美的情境下,讓學生分聲部演唱,學生因爲有了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及歌曲的欣賞,已能很好地唱出齊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後根據學生演唱的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如第一句:如何唱準“下”的時值和唱齊弱起是這句難點,,我採用讓學生看教師的指揮手勢解決這一難點。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優美,如: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劃拍演唱,唱準時值。

3.歌曲處理 如何使學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過學生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指導學生二聲部要唱得清晰、和諧,要用較輕的音量,富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如“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來演唱,結束句表現出春雨越來越弱、聲音越來越小,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4.情感昇華 爲了更進一步使學生對歌曲有深刻的理解,準確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向學生介紹歌曲選自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綠色錢包》裏的插曲,並對《綠色錢包》這部影片作簡要介紹,瞭解歌曲的寓意,使學生懂得歌曲以濛濛地春雨象徵祖國的關懷,以河邊的楊柳、村前的杏花象徵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健康成長,達到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特點,在順利完成歌曲教學任務後,我將本課內容提煉與昇華,讓學生討論用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然後分小組進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課前準備)、創作詩詞、畫一張畫等活動,進行合作創編,這個創意使學生從感知美、體現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給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願望和機會,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接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由每組推選的代表到講臺前面進行成果展示,給學生搭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表現、歌唱春天,學生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觀看優美的舞蹈,並有感情地演唱,採用第一段領唱,其他同學合唱歌曲,第二段配樂朗誦(師伴奏),第三段齊唱、合唱。這一環節把歌唱、舞蹈、表演、詩朗誦等相互融合,讓學生在自由創編與即興表演中感受音樂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通過合作,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發展。最後,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對本課進行小結,讓學生懂得“一年之計在於春”,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春光。

最後學生在歌曲《春雨濛濛地下》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本課我以美麗的春景爲主線,層層深入,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理念,力求爲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音樂環境。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篇10:音樂說課稿

一. 說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學會聆聽》的第一節《音樂與人生》.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這一課的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和《長江之歌》,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因爲內容比較多,我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由於學生普遍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時候會結合音樂作品來分析.這兩節課我都會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貫徹思考,體驗,表現的原則,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四.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授.兩節課我會充分做好跟學生的互動,在第一課時的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五,說重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在音樂作品中體會音樂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難點是能對比聆聽出在不同的餓音樂作品中音樂要素所發揮的作用.

六,說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導入:談話導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在這有環節中我用的是談話法.

2) 認識音樂鑑賞的相關知識,這一部分總共分爲兩個部分,首先是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

通過集體讀導言來開始這一部分,下面請語言課代表來解釋:"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最後教師做總結,這裏應用了課堂提問法.接下來請全班同學來朗誦散文,並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把自己培養成爲一個能聽懂音樂的人,這裏也應用了課堂提問法.整個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提高學習鑑賞音樂的能力.學完導言之後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首先請學生來朗讀所要學的知識,並先提問學生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音樂知識,並從學生的餓回答中總結出知識,最後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這部分應用的是課堂提問法.這部分的餓設計意圖是爲今後學習鑑賞打好基礎.

3) 鑑賞《草原牧歌》.這一環節也分爲兩個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第一部分由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開始,問題是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有哪些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這裏應用的是談話法,接下來就是完整聆聽.這一部分應用的都是談話法,下面的提問:獨奏樂器是什麼?由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着重講琵琶協奏曲是什麼等等.接下來的提問分別是從音樂中你聯想到什麼場景和音樂要素各發揮了什麼作用,又學生回答後教師做總結.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鑑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並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並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後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後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4) 拓展.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完成拓展與探究第一,二,五題.完整播放音樂後,學生思考後提問回答,教師做補充.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餓進步,從而提高學習音樂鑑賞的興趣.

七,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

篇11:音樂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五月的夜晚》,這是一篇歌曲教學課。本節課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進行說課。希望我能將給大家帶來一堂豐富多彩的音樂課。

一 、說教材

首先是說教材,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陳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選用的教材是江蘇少兒出版社國小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五月的夜晚》。它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調純樸簡潔、旋律起伏委婉,頗具特點,歌曲表達了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四年級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培養學生保持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2、指導學生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五月的夜晚》,並樂於參與到音樂活動和即興創造活動當中。

基於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3.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用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4.本課的難點是:掌握歌曲節奏(切分節奏、小附點等)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第二方面說教法和第三方面說學法上面談談。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境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爲學生創設了一系列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基於本課的特點,我還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3. 集體討論法:只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說學法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我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同時我還讓學生多聽多練,自省自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最後我具體來闡述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五個環節:

創設情境導入音樂課堂——學唱歌曲——歌曲處理——創編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一) 律動表演,導入音樂課堂)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爲了營造一種愉神祕、歡樂的氣氛,我讓學生在欣賞圖片並伴隨音樂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領學生步入音樂的殿堂。

(二) 學唱歌曲

這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這個環節我將運用聽唱法、教師示範和學生分句模唱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新歌。

1、借用多媒體,播放歌曲《五月的夜晚》先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在聽的時候思考兩個問題:這首歌是什麼情緒?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介紹作者,讓學生初步瞭解作者的信息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

讓學生對其有初步的瞭解。

3、教師完整地範唱歌曲,指導學生聽辨出歌曲中(切分節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潑)的情緒。

4、學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5、跟鋼琴演唱2-3遍,教師彈奏歌曲學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過快,學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聲音自然統一氣息通暢,避免讓學生用喊叫的聲音演唱,注意保護嗓音。

6、難點的解決:(1)歌曲中的附點節奏、小切分節奏型的把握。

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用手擊拍以及畫強弱箭頭圖的方法,解決附點節奏和小切分節奏音型。

(三) 歌曲處理

歌曲處理的方面我首先請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試着將已經學過的切分節奏、連音線標註在合適的地方,嘗一嘗說說感覺如何。指導學生從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組討論對歌曲的處理意見。

然後,採用領唱與齊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 創編活動

在同學們能夠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將全班同學分爲兩個表演組,一個是合唱組一個是舞蹈組,每個組推薦一名組長。大家在組長的帶領下能夠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養同學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 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拓展和積累課外的音樂知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這節課的最後,我採用了歸納式的結尾,請學生說說《五月的夜晚》的歌曲反映了怎樣的生活情趣?請大家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歌曲的理解?最後師生在《五月的夜晚》的愉快聲中的結束本課。

篇12:音樂說課稿

導讀: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唱歌技能是音樂教育的任務之一。我們不能一味追求單純的技能技巧。我們進行唱歌教學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提供享受美的機會,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設計意圖

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唱歌技能是音樂教育的任務之一。我們不能一味追求單純的技能技巧。我們進行唱歌教學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提供享受美的機會,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根據以上的指導思想,我設計以下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能享受唱歌的樂趣,並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稱,理解歌曲的內容。

2、學習用歌聲表達歌曲的幽默、風趣。

3、教唱歌曲《顛倒歌》,並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說教材

《顛倒歌》這首歌曲旋律有個性,歌曲形象、生動,歌詞幽默、風趣,詞曲結合得比較好,唱起來上口,它十分真實地描述詼諧逗樂的動物場面。幼兒對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兒在唱歌時感到十分愉快,有利於形成他們樂觀、開朗的性格。

《顛倒歌》音域爲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比較合適幼兒唱,速度爲中速,節拍爲2/4拍,節奏平穩,幼兒易於掌握。

《顛倒歌》的重點在於在活動中能享受唱歌的樂趣。因爲我們進行唱歌教學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提供享受美的機會,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難點在於學習用歌聲表達歌曲的幽默、風趣。要求唱歌時有表情,這種情意的產生應出自幼兒的內心,表現在幼兒的歌聲中。這就要求幼兒不僅要理解歌詞,掌握歌曲,還要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自內心的表現出來。這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

四、說教法、學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爲目標服務,因此根據歌曲的特點及幼兒的具體情況,運用了遊戲法和直觀法,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培養了幼兒音樂感受力,音樂想象力,音樂記憶力。

遊戲法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老師通過設置疑問,配以色彩鮮豔的圖片,把幼兒帶入一個詼諧有趣的場景中;視聽的結合,有助於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老師的整體教學法及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進一步學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及感受力,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風趣,同時也提供給幼兒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

五、說學具準備

貼絨教具:獅子、老鼠、大象、螞蟻、小鳥、小魚、公雞、母雞。老師出示了顛倒的圖片,使幼兒馬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圖片直觀形象,提高了幼兒的興趣。

六、說教學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音樂活動的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導語、引起興趣(複習律動)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強有力的動力之一,尤其是幼兒興趣可以吸引幼兒去參加各種活動,積極學習各種知識,從而發展各種能力,爲了激發幼兒的興趣,開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他的興趣,爲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老師導語:“今天森林裏發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動物都來參加森林大會,看,第一個跑來參加的是小馬。”幼兒聽音樂做騎馬動作進教室。老師:“誰第二個來了?”幼兒學做小猴子動作。

篇13:音樂說課稿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六單元第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中的第一課,也就是整本書的第十二節-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蕭.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包括多聲重唱-鳥兒在歌唱和風笛演奏-優雅,還有的就是排蕭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還包括音樂知識歐洲音樂.蘇格蘭風笛音樂原屬於戰爭音樂,用於行軍、召集高地人、哀悼亡靈。風笛音樂也屬於和平的音樂,用來跳斯特拉斯佩舞、與小提琴、手風琴和奏,用來慶祝、也用來表達愛意。愛爾蘭的風笛演奏方法與蘇格蘭有所不同;

羅馬尼亞一直保持用排簫奏樂的悠久歷史,並將排簫的演奏藝術提升到高超的水平,整個排簫有點向外拱彎,一般定成D或G大調音階。排簫音色圓潤柔美,抒情,略帶氣息。

排簫音樂:空靈、優美,舒展,使人放鬆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廳等休閒場所作爲背景音樂使用。

保加利亞女聲重唱:採用自然、直接、開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在多聲部的重唱中常出現不諧和音程(如二度),旋律音域不寬,卻富有表現力,各種各樣的裝飾音、滑音層出不窮,十分豐富,給音樂增加了特殊的色彩;

約德爾唱法:用真假聲迅速地交替演唱,並採用一些無意義的字音來演唱。如“依”、“哦”、“萊” 、“咿呀”等。音域寬,旋律起伏較大。因爲學生普遍對音樂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所以我在講音樂知識的同時會盡量結合作品,讓學生輕鬆的接受.這節課我會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手段,貫徹思考,體驗,探究,實踐的原則,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二、教學目標:

1、通過鑑賞歐洲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瞭解風笛、排簫的音色特點及演奏方式;

2、通過比較聆聽、組合演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認識並體會歐洲典型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

3、通過文化與音樂結合講述的方式,使學生開闊視野,感受到歐洲民間音樂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學會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歐洲藝術音樂和歐洲民間音樂的關係。

三,教學重點:

1,欣賞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歐洲民間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

2,初步知道歐洲民間音樂的餓概況,瞭解風笛.排蕭的音樂特點.本課的重點是;從音樂中瞭解到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並讓學生結合作品瞭解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是:

能從不同的聲音中分辨出風笛與排蕭的不同之處,並說出主奏樂器.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高二段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了,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通過運用圖畫、聽音樂等讓學生聽,看,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授.兩節課我會充分做好跟學生的互動,在第一課時的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主要包括三首歐洲民間樂曲,本課以談話法導入,引發學生探索歐洲民間音樂的興趣:通過感受、體驗富有民族特色的器樂作品和民歌,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不同於我國的各種音樂文化,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同時又拓寬視野,認識到人類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我在整節課中會應用講授法,體驗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1)導入:我用鐵達尼號的音樂來導入,特別讓學生來注意前奏的音樂是用那種樂器主奏,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題歐洲音樂.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能從熟悉的餓音樂入手,引起學生對本課的親近與興趣.在這裏我主要應用欣賞法與談話法.

2)我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寫在本課開頭的李斯特的名言,並指出今天的教學任務:欣賞幾首歐洲民間音樂,並瞭解民間音樂的餓美妙與特點.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能從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學生對民間音樂的餓印象,使學生了解到民間音樂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是極具特色的,從而昇華了今天的餓主題.在這裏我應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

3)完整播放<鳥兒在歌唱>,並請幾位學生來說說這首曲子的特點.他與美聲唱法有什麼不同?回答完畢,請班級上學過美聲的餓同學來演唱,讓同學們能現場對比聆聽兩種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後,教師指出這是一種歐洲唱法-歐亞唱法,並結合作品來解釋什麼是歐亞唱法.在這裏我應用的餓是談話法與參與實踐法,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能讓學生近距離的餓體會兩種唱法的不同,並能通過請學生演唱,加深學生對本課的印象.

4)完整播放<優雅>並提問:這首曲子用了那種樂器啊?學生回答;風笛.下面多媒體顯示風笛的形狀,教師簡要講解有關風笛的知識.完了之後,多媒體再彈出一個畫面,是中國的竹笛.通過對竹笛的餓介紹讓學生能分辨竹笛與風笛形狀上的餓區別.最後教師指出不管是風笛還是竹笛他們都是民間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主奏樂器.這裏主要應用講授法,通過對比介紹,讓學生能事先體會到民間音樂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兩段音樂,請學生來分辨主奏樂器.(一段是中國的餓竹笛,一段是風笛).教師鼓勵學生回答準確,這時侯教師拿出兩個樂器,對,就是竹笛與風笛,教師師範演奏,並請學生來學.當燃教師輝控制住場面,不會讓學生太鬧騰.在這裏我應用了實踐法,這樣能讓學生從親自參與演奏中體會到民族樂器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餓舞蹈>,教師順着音樂跳幾個羅馬尼亞民間舞蹈.完了之後,提問,主要由那種樂器演奏並出示排蕭圖示,簡要介紹排蕭並請學生來說明與風笛的區別.完了之後,再播放一遍音樂,請學生來體會這首曲子的餓情緒如何,並請音樂科代表來回答聽後的感受.完了之後教師鼓勵學生並指出;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對與音樂的餓聽後感受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沒有固定的回答,並鼓勵學生今後多積極發言.再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應用談話法,設計意圖是通過對樂曲的欣賞,來教育學生今後音樂課上該如何表現.

7)最後請幾位學生來讀一讀上了這節課之後對後面的餓音樂知識最有感觸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來講歐洲音樂的特點,完了之後教師做補充.這裏我主要應用的是談話

篇14:音樂說課稿

說教材分析:

《小船》這首歌曲,歌詞用了比喻的手法“爸爸是船,媽媽是帆,小船搖着我的童年”,抒發了對美滿溫馨的家庭生活的渴望、讚美。歌詞爲F宮調式,一段體結構,4/4拍。第一樂句與第二樂句均爲4小節,第三樂句擴充爲8小節。全曲爲五聲音階的級進爲主,曲調委婉流暢,十分適合兒童演唱。第一、二、三樂句中巧妙地運用了休止符和弱起拍,使音樂避免了拖沓充滿了情趣,從而使演唱氣息更易讓孩子們掌握。

說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學習目標的實現體現三個層面,在音樂課堂上都要依託學生的親身的體驗,在體驗中模仿,在模仿中探究。

1、情感目標:

⑴、體會歌曲優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

⑵、教育學生懂得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父母之愛,喚醒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愛父母,回報父母的愛。

2 、知識目標:

認識 4/4 拍,感受它的強弱規律。

3 、能力目標:

⑴、引導學生能用親切深情的聲音和情趣演唱歌曲。

⑵、掌握聲斷氣連的歌唱方法,並準確的唱好弱起拍。

說教學重點:

1、認識全音符、瞭解4/4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

2、學唱歌曲《小船》,能用親切深情的聲音和情趣演唱歌曲。

說教學難點:聲斷氣連的歌唱並準確地唱好弱起拍。

說教學教法:

《小船》是首讓人感到親切,溫暖的歌曲,樸實無華的旋律中洋溢出對父母深深的感激,使人眷戀那份濃濃的、難以割捨的親情。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出的濃濃情意,以培養學生音樂聽覺爲目標,充分運用教學中的各種環節,通過“情”來撥動學生的心絃。學生在這首輕柔音樂的伴奏下感受四四拍的音樂,讓全體學生引起共鳴,體會到家的溫暖。

教具準備:電子琴、口風琴、錄音機、船(圖片)、歌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

教師以猜謎語“船”字的形式和交談中瞭解學生們對船的認識,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的慾望。

二、運用已有的知識體驗牽引新授知識的理解,學習4/4拍的含義和強弱規律(10分)

已有經驗的遷移有利於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我爲讓學生了解4/4拍的含義及強弱規律,在教學設計上,首先選用進教室時的歌曲《小小的船》,請學生唱一唱,說說它是幾拍子的歌曲?3/4 的含義及強弱規律,並伴隨着音樂用動作來感受、表現。當學習《小船》讓學生說出拍號時,孩子自然會用以有的經驗去分析、去思考,這其實就是學生探究學習的一個過程。前面情景的創設,爲後面的探究與發現作了更好的鋪墊。

三、以音樂審美爲核心,在情感體驗中學習歌曲《小船》(25分)

這節課的情感目標是體會歌曲優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溫暖。《小船》是首讓人感到親切,溫暖的歌曲,樸實無華的旋律中洋溢出對父母深深的感激,使人眷戀那份濃濃的、難以割捨的親情。

體驗、模仿、探究、合作、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音樂是審美的藝術,是傾聽的藝術,在進教室、發聲、感受音樂的情緒、節拍、強弱規律等音樂要素時,無一例外都通過傾聽體驗音樂作品來完成,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投入到學習中。如初聽《小船》,這是一種完全放鬆和無意識的聽賞方法,以此來渲染一種柔美、恬靜的氛圍。接着是學生通過語言交流所體會到的對歌曲的點滴感受,這是一種聯想想象式聽賞,是學生自身感受與音樂情感的交融。

我在設計學唱歌曲教學時,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出的濃濃情意,充分運用教學中的各種環節——如:有感情地讀歌詞;隨音樂哼唱歌曲;通過教師的指導演唱、變換演唱形式以及相關音樂知識的傳授,不斷地突出並掌握歌曲的重點與難點。

當教師說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爲了養育我們花費了大量心血。誰能說說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你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用“情”來撥動學生的心絃,學生們暢所欲言。在這首輕柔音樂的伴奏下,充分的感受四四拍的音樂,讓全體學生引起共鳴,體會到家的溫暖。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3分)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以讓學生充分的感悟到家庭的溫暖。在結束語中,教師用“感恩”樹立起學生愛父母、回報父母的鑑定信念。同學們“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要感謝,有一種人最要感恩,她就是——母親,他就是——父親”,讓我們從小就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愛我們的父母,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來回報父母的愛,能做到嗎?最後讓我們的父母乘坐我們愛的小船,在碧波盪漾中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在我們的汗水中去感受我們對父母的愛吧!(師生表演“划船歌”)

篇15:音樂說課稿

活動目標:

1、通過創編這一集體舞,培養與提高幼兒的創造性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2、引導幼兒學習通過隊形的穿、繞及舞蹈動作來表現花籃的手工編織過程。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舞蹈 活動的興趣,增強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編花藍》及入場的樂曲磁帶、錄音機

2、五顏六色的絹花一束

3、每人一個利用方便麪碗等各種廢舊材料做成的花藍編織的半成品

4、模具(演示隊形)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韻律活動《郊遊》入場

2、發聲練習《歡樂頌》 練習跳音與連音

第一遍用“啦”和“嗚”來唱,第二遍分組,一組唱詞,一組唱襯詞

3、複習歌曲《夏天》

(二) 基本部分

1、夏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呢?你們瞧:―――出示花束,“我們編個花藍把它裝起來吧”引起幼兒編花藍的願望。

2、播放《編花藍》的歌曲,幼兒手工操 作-編織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花藍,感受編織的方法。

3、請幼兒自由結伴,用自己的身體編織一個大花藍(分組進行)

4、創編舞蹈《編花藍》

(1) 出示玩具花藍,請幼兒觀察“支架”與“枝條”部分,啓發幼兒在創編時將人數分爲兩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條,注意支架是固定的,應該站成什麼隊形,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枝條很長,怎樣做可以表現枝條在支架間來回穿動?

(2) 將幼兒分爲三組,鼓勵他們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創編動作,先邊唱邊編,教師巡迴參與,再統一放音樂,三組一起來一次。

(3) 請出其中的一組來將自己的創編成果進行展示

音樂結束時,教師啓發枝條和枝架應互相纏繞在一起,擺出最後的造型。

(4) 創編豐富支架的動作:

a、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編、跳。

b、請一些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後面的舞蹈中可學習借鑑他們的動作)

c、男女互換,女孩子做“枝條”教師啓發“枝條在來回穿動時,除了用小碎步表現以外,還可以用什麼舞步來表現?”鼓勵女孩子換一種舞步。

活動結束

(1) 節奏兒歌《我真的很不錯》

(2) “我們一起到更遠的地方去玩一玩吧”-隨《效遊》的音樂出活動室。

篇16: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閱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運用質疑課題、閱讀全文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維也納之所以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

2、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氛圍。

二、說教法:

1、因爲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爲了說明音樂在當地的普及,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這樣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爲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

2、從閱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纔會內化爲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啓心智。課文舉了“國家歌劇院”來說明歌劇院、音樂廳的星羅棋佈,極富典型性。建築物的描寫方法十分有序。“國家歌劇院”按由外及內的順序描寫,這對學生把握狀建築之物的作文來說,有着指導意義。我在上課文中的四個方面時,不平均用力,有側重點,主要抓住第三、四方面來講,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本單元都是遊記類文章,在課上進行了寫作能力的滲透後,也習得了一些寫遊記的方法。

3、強調個性化朗讀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蘊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朗讀。我在課中要加強朗讀訓練,抓住關鍵的語言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感悟體驗。如,我指導學生抓住“到處”、“許多”、“就連……也……”來體會維也納這座城市到處都是音樂。

三、說學法:

提出問題---文中找答----交流答案-----解決問題-----感情朗讀—學習方法----融會貫通。

1、在導入課文後,讓學生朗讀第一節,並用自己的話說說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後把優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着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2、解決問題,學習2——6小節,說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原因是?

從全文通讀,圍繞一箇中心“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作者從她的地理位置寫起。接着,文章就從維也納特有的人文景觀,如城市的歷史、城市的裝飾、市民的習慣以及歌劇院具體描述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原因。從段落細讀,讓學生自己說出原因。“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一小節,列舉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五人,他們代表着世界古典音樂史的最高峯,他們在維也納生活、譜曲、演奏,使得古典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他們手中日漸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而維也納也當仁不讓地成爲了古典音樂的發源地。“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這一小節,更可以讓人們對“音樂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兒到處可以看到”、“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樂裝飾着。

3.學生重點學習課文4、5節,即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第三、四個原因,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遊記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

19、音樂之都維也納 總起

古典音樂的搖籃

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分述

世界歌劇中心

(概括——具體)

篇17:音樂說課稿

一、說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並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七年級下冊第四課的《內蒙草原》,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草原上》和《賽馬》兩首民歌。《草原上》是內蒙古典型的民歌。

2、教學目標:

1)瞭解內蒙古民歌的特點與風土人情的關係。

2)能分辨出民族民歌的風格。

3)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通過直觀圖象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四、說教法

由於少數民族的民歌分佈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各不相同。爲了能幫助學生了解民歌特點的形式與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習慣,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風格。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圖象法: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對我們漢族的孩子來說不那麼瞭解。爲了使他們更直接地瞭解到內蒙古族人們的生活習慣,我運用電腦軟件製作了一些他們吃、住、穿等 方面的風情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 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

2、對比欣賞法:在瞭解兩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時,我運用畫面表格形式將民族的人物作對比,將歌曲特點作對比,從而使學生更清楚的瞭解民族風土人情、歌曲特點。

在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樂律動等方法 。音樂家修海林認爲“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這一課,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儘量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從屏幕上看到內蒙古的風土人情關係,聽到民歌不同的風格特點。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民族歌曲,瞭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前提測評

這環節中我運用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56個民族,知道多少?有沒有誰到過其中一民族旅遊?

2)然後我將會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課本中一些民族的風情,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認定目標

我將口述3個目標(略)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學法。

1)採用聽--想--觀看--動的程序,首先讓他們聽《草原上》和《賽馬》聽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風格相不相同?屬哪個民族?想不想了解這兩個民族的風土人情?

2)然後我將運用視覺圖象的教學法,把學生“帶入”蒙古。(師一邊介紹一邊出示圖片)出示中國版圖知道位置,瞭解內蒙古人們的吃、穿、住、生活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着讓他們欣賞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草原上》,《賽馬》。(帶着問題去聽)

3)在一段長時間內的視覺圖象後,爲了讓學生能鬆馳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做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之後讓學生給歌曲小結。

4)接着欣賞一段舞蹈,欣賞後讓他們分組討論。(它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對他們民族你瞭解有多少等等。)之後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風土人情。

6)最後運用表格形式對這兩首樂曲的旋律、節奏等內容作對比。

4、達標測評

這環節我將緊緊圍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設計了三條練習,爲檢測學生對本節內容是否掌握達標。

1)聽辨兩首歌曲各屬哪一民族?

2)分辨兩個人物各屬哪一民族?

3)找出兩首民歌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

篇18: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綱要》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視幼兒音樂能力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而音樂遊戲的方式更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在日常與幼兒的交談中,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我就結合兩段截然不同的音樂改編成了一個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遊戲。音樂遊戲《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一首旋律生動、有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羊羊們的音樂活潑好動,灰太狼的音樂低沉兇惡。小羊們在森林裏玩的情境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表演的慾望,灰太狼的出現增加了幼兒在遊戲中的刺激性,增添了遊戲的情趣。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添加音樂進去,培養幼兒在音樂當中的創編能力,增強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培養幼兒認真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二、說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情況、經驗需要爲依據。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韻律的詼諧和有趣,在音樂當中找到快樂。

2、培養幼兒仔細傾聽音樂的習慣,讓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3、在遊戲中讓幼兒創編動作,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幼兒仔細傾聽音樂的習慣,讓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難點是在遊戲中讓幼兒創編動作,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三、說準備

爲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幫助幼兒理解遊戲的情景,我準備了以下材料

1、投影儀;背景圖,小羊和灰太狼的小圖片。

2、場景佈置:草叢

3、遊戲時需要的頭飾。

4、錄音機;錄有活潑好動和低沉兇惡兩段音樂的磁帶

四、說活動過程

(一)音樂律動,談話活動導入新課

1、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進活動室入坐,爲談話做好鋪墊。

2、通過談話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聽故事,瞭解遊戲的情節

1、教師在投影儀上邊操作邊講故事,很好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故事的講述讓幼兒預先了解了遊戲的情景。

(三)教幼兒遊戲,感知遊戲的樂趣

1、幼兒仔細傾聽樂曲,感受小羊的音樂的活潑好動,狼的音樂低沉兇惡。

2、聽活潑好動的音樂,幼兒創編小羊自由玩耍的動作。

(四)遊戲《羊羊與灰太狼》

幼兒扮演小羊和灰太狼聽着音樂進行遊戲,感受遊戲帶來的樂趣。

最後在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篇19:音樂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國小音樂課本第六冊第四單元第1課。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願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音樂家”。歌曲爲2/4拍,一段體結構,弱起節拍貫穿全曲。第一樂句從弱句開始,四度跳進旋律上行,進而下行,曲調流暢,情緒歡愉,即刻點名了主題“我是小音樂家”。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複,僅在節奏上作了緊縮的變化。第三樂句的五度跳進和“xx xxx”節奏的連續出現,級進的旋律配以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象聲詞使得歌曲的情緒歡快而又熱烈。第四樂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們盡情歡暢的情緒推向^高朝。最後再現第三樂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二、學生分析

本課面對國小三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好玩,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所以讓學生儘快學會歌曲,讓他們主動參與,學會表演歌曲更重要。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掌握歌曲弱起小節的唱法。2、學生能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過程與方法:1、激發學生帶上愉快的心情,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2、大膽進行各種樂器的模擬演奏,鍛鍊學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聽、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緒。2、從中體會小音樂家的樂趣,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生能夠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2、歌詞的創編

難點:掌握弱起小節以及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五、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教學中通過各種樂器的演奏創設樂器音樂會的情境,利用音樂渲染情境,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給學生創造豐富而愉悅的學習空間。

2、引導交流,激活體驗

學生是有個性、有靈性、有創造性的個體。《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欣賞。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3、遊戲活動,激勵創造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在一起想、一起唱、一起跳,角色扮演,充分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產生對音樂學習的持久興趣。

六、學習方法

模仿體驗、合作探究、創作鞏固等。

七、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好教學用具,多媒體、PPT、打擊樂器、口風琴;讓學生提前預習一下這首歌曲,並且用口風琴吹吹看。

八、教學設計

1、模仿導入

首先讓學生聽三種樂器的聲音,然後出示圖片,讓學生模仿樂器的演奏,引導對這幾種樂器的初步認識

2、聆聽歌曲

讓學生聽兩遍歌曲,第一遍聽樂曲的情緒,國家、地區與樂器名稱,然後做黑板上的連線題;第二遍聽聽樂器發出來的聲音

3、學唱歌曲

首先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會唱樂譜的同學來教教其他的學生,噹噹小老師,出錯的地方由老師來糾正;然後把詞填進去學唱;完整演唱;最後加上開始學習的演奏動作進行表演唱。

4、拓展鞏固

(1)、發揮想象爲歌曲創編歌詞及動作

(2)、分口風琴組、舞蹈組、打擊樂器組、演唱組進行表演

爲歌曲創編歌詞,主要是補填地區、樂器,以及伴着演唱表演舞蹈動作;分組練習,首先是口風琴組,吹奏歌曲的主旋律,舞蹈組表演演奏樂器的動作,打擊樂器組自選樂器運用適當的節奏編配,爲歌曲加上伴奏,演唱組用正確的發聲和飽滿的情感去演唱歌曲。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讓課堂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結語

學生通過學唱《我是小音樂家》,讓學生認識了不同的樂器,感受到音樂歡快的情緒,並通過參與角色表演,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我希望孩子們都能成爲小音樂家,能在音樂歌聲中健康快樂成長。

篇20: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粉刷匠》是人教版小音第九課。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巧巧手。《粉刷匠》是一首風趣、活潑的波蘭兒童歌曲。通過由五個唱名(do、re、mi、fa、sol)組成的短小嚴整的一段體式,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小粉刷匠勞動時喜悅心情以及忘我勞動的精神。根據本教材的編寫意圖,我想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體現“勞動最光榮”這一人文主題思想,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感受外國歌曲中勞動類歌曲的情趣。通過唱歌、表演和即興創編,體驗外國民族音樂風格,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根據新課標思想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認知目標:理解歌曲《粉刷匠》的內容,能準確、有表情地演唱《粉刷匠》這首歌。

2、能力目標:在共唱共演中交流情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能夠按照圖形譜,準確地朗讀歌詞,能夠聽音模唱旋律,並瞭解其組成音。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領悟“勞動最光榮”的道理,樹立“愛勞動”的意識。

二、說教學方法:

爲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教學中,我採用演示和討論等教法,以視覺帶動聽覺。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啓發引導學生思考、創編,同時用活潑有趣的體態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爲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學生律動《我有小手》。師生問好。

2、遊戲導入、師生律動。

(1)猜謎語。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猜猜看:“兩棵樹、十個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是什麼?

(2)猜猜看。師把和勞動有關的具體事情:如掃地、洗衣服、拖地等寫在紙條上,通過摸紙條學生的動作表演,讓大家一起猜一猜他在做什麼。然後發散到生活中,讓學生們說說小手還會做什麼?

(3)即興律動《我有一雙萬能的手》。師:掃地、寫字、刷牙……都離不開我們的手。讓咱們跟音樂,一起來展示我們這雙萬能的小手吧!

3、合作學習、培養能力。

這一環節從聽錄音範唱《粉刷匠》入手。教師介紹一位叫“彼得”的小朋友,設置問題:“他的小手在幹什麼?”,引出粉刷房屋的人叫——-粉刷匠,師板書課題:今天學習的歌曲爲《粉刷匠》。從虛擬的“彼得”引入課題,拉近學生和歌之間的距離,有種親切感。在“交友”中導入新課。

(1)圖形譜

a、探討聲音

b、跟着老師的手勢做聲音節奏練習

c、跟着教師的畫筆做聲音節奏練習

d、學生再次根據節奏,用“刷”練習節奏。

e、師逐句帶讀歌詞。

(2)師唱譜,生唱詞。

(3)生獨立演唱

(4)教師唱譜,生找歌曲組成音

(5)生聽音唱譜

(6)跟琴獨立演唱曲譜

(7)學生跟伴奏獨立演唱(錄音)

本環節中,教師在學生讀出節奏的基礎上,加上歌詞。通過由淺入深、趣味演示的方法,解決了練習歌曲節奏和讀歌詞的枯燥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4、活動“巧巧手摺一折”。

5、歌曲的處理。

有感情的歌聲,永遠是音樂教學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爲此,在歌曲處理中,我採用了談話法,啓發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感受思考:

a、如果你是那位粉刷匠,你看到自己鼻子上有油漆,你心情怎樣?

b、看到粉刷好的房屋,你的心情怎麼樣?從而完成對歌曲的創編,即在每個樂句的最後加入襯詞。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勞動時的辛勞與快樂,並能通過多種演唱形式抒發自己愉快的心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創造意識。

6、拓展延伸,滲透情感教育。

通過談話,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的勞動歌曲,並齊唱這些歌曲,從而明白“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勞動”、“勞動創造了生活”、“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篇21:音樂說課稿

1.說音樂

(1)課題分析

音樂家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以學生喜愛的連環畫形式呈現於教材之中,這個故事拉近了聶耳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感受到可敬可親的音樂家就生活在他們中間。編者將這個故事巧妙地安排在《賣報歌》的前面,讓學生先通過故事瞭解聶耳的生平和《賣報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爲學生理解《賣報歌》的歌詞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鋪墊。

《賣報歌》曲調簡單,節奏平穩,旋律流暢,通過生動形象的歌詞將一個賣報童的悲慘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學習本首歌曲,讓學生在體驗報童生活的同時學會熱愛生活。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精神,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注意教學過程中方法的選擇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因此,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整合如下:

a.瞭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與主要作品。

b.體會“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純真的心情唱好歌曲《賣報歌》。並能積極參與《賣報歌》的情境表演活動。

(3)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體會演唱者的心情,唱好《賣報歌》。

(4)教學難點:創設“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歌聲與形體動作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5)教學理念:本課在教材的呈現上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和活動性。它以情境教學活動爲手段,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參與和探索,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2.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製作了課件,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以媒體爲手段,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於音樂學習中。

爲了便於學生學習,我採用了視覺圖象、創設情境、興趣引入、音樂律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3.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如下學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羣體合作法。

4.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重溫升國旗儀式(多媒體課件進行情境教學),介紹作曲家聶耳。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圖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入本課——音樂家聶耳。介紹作曲家是爲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訓練學生蒐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講述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賣報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爲學生理解歌詞和表演歌曲作好鋪墊。

(4)講述聶耳耳朵的故事、幫助學生練習耳朵,板書節奏練習,讓學生聽拍讀、視拍讀。

設計意圖:爲歌曲的節奏練習作好鋪墊,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節奏。

(5)學唱《賣報歌》

a.學習旋律。老師分句出示、彈奏旋律,學生隨樂用“lu”哼唱。

b.分組接龍,熟悉旋律。

c. 填詞演唱。

d. 聽錄音範唱,整體感知歌曲。

e. 歌曲處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詞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並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演唱,通過歌詞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緒,體會演唱者的心情,

這樣纔會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全班分三組,每組推選兩名學生,一名扮演小毛頭,另一名扮演聶耳,其餘學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組演的最好,

並對其作出簡單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即表演,使學生的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小毛頭悲慘生活的體驗。

(7)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使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相互激勵,體現教學相長,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8)感恩新中國。(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爲我們偉大的祖國加油、喝彩!)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師生的教育與互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它能使學生張揚個性,主體突現,思想解放。而教師與學生一起互動,真正成爲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點撥者、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聽、去想、去做,成爲一個會聽、會想、會說、會做,創新意識強的學生。

篇22:音樂說課稿

教材分析: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結構爲兩段體,2/4拍,曲調優美深情,以學生的角度歌頌了老師的辛勤奉獻的品質,深切地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讓學生深切感受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愛師情懷,能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教具:多媒體,鋼琴,笛子。

說教法:

結合教師自己專業上的優勢和孩子們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我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體情景吸引法:

3 現場表演法。 4 層層設疑法。

5 聯想比喻法 6 活動法。

力求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讓孩子們輕鬆地掌握學科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結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徵,我運用故事導入:從孩子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在多媒體畫面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音樂中,講述一個非常調皮,經常跟老師作對的學生小紅的故事,講到有一次當小紅走過老師窗前,看到老師在辛勤地批改作業的情景,後來…..

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學習這一首歌曲。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在學習歌曲之前:先出問題考考學生,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音樂情緒。 教師用笛子吹奏兩段曲子,讓學生分辨哪個片段是歡快的,哪個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體內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師現場的精彩演奏下,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回答。

三、歌曲教學:

在剛纔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基礎上,播放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力度怎樣,歌曲可分幾段?(鼓勵學生主動回答老師再作點評。)

讓學生先跟着自己打節拍,按照節拍讀歌詞,(可分組讀,教師指出比較難的節奏,多讀幾遍)

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播放音樂,學生打着節奏,輕輕跟唱,由於旋律比較簡單,很多同學都已經基本會跟着唱了,

爲保護學生的嗓子,老師先帶學生們練練聲,爲避免枯燥的練聲方法:老師用各種動物的叫聲來引導學生練聲。(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學生興趣極高。

這時,老師彈奏歌曲,鼓勵學生跟着老師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學生互動:

在基本會唱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分組唱,輪唱,領唱,合唱,培養學生們的協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讓學生們把自己比作小紅,看到老師如此辛勤地爲同學們改作業。內心會怎樣??

鼓勵同學們都用筆寫一句想對老師說的話。讓同學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感情。

最後,讓在學生深情的歌聲中結束課堂。

篇23:音樂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號選手。我說課的課題是《雪絨花》。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教具準備、板書設計、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我將從說教材地位與作用、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本課是人音版七年級第十四冊用書中第六單元的內容,知識結構相對獨立。

1、《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着電影的熱播,它逐漸成爲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爲四三拍,中速,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格調優美恬靜,歌曲沒有太大的起伏,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祝福。

其次,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當代中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本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正確掌握節奏、完整演唱《雪絨花》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插曲音樂對電影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對電影題材音樂產生及熱愛祖國的情感。

最後,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爲:

1、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置爲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理由是:國中階段是個人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培養學生對歌曲情緒的把握及情感的體驗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我把引導學生了解和正確把握歌曲情感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節奏地掌握。(理由是:當今社會提倡學生個性發展,

發散思維創舞蹈編動作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是學生參與到音樂中來以此加強他們對三拍子音樂的理解,可拓展空間很大,提倡學生踐行這一原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故將此作爲難點。 )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及試唱的能力,獨立自主的觀念增強,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將培養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意識,讓學生逐步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變聲期要提醒他們保護自己的嗓子。在實習過程中我發現國中生喜歡流行音樂不喜歡課本上的音樂,因此在課上要着重注意引導學生產生興趣。

三、說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之以傳統教學方法。通過設置情境、教具展示、視頻導入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爲了突出重點、攻克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依據新的課程理念、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設置情境,並且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直觀教學、興趣教學,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講授式教學法

通過講授式教學,讓學生比較清晰的瞭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對歌曲有一個全面且徹底的把握。使教學活動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

3、討論式教學法

圍繞重點難點,讓學生討論,以深化認識,更新觀念,提高能力。

學法指導:

依據學生實際與教材內容,我將指導學生採用以下方法學習:

1、自我發現學習法。啓發學生通過水果分割類推節奏的規律。

2、現身體驗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參與各種課堂活動通過切身體驗掌握節奏規律。

3、合作探究學習法:通過同學們合作探究,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培養學生合作

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長。

四、說教學過程

爲有效的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並使之與學法有機結合,較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二)聆聽全曲,感受旋律(三)新課探究,參與實踐(四)知識拓展,回顧全曲

在開始教學前我將學生的作爲設計成圓形,學生是圓周而我是圓的圓心,這樣有利於我和同學們之間進行眼神的互動及情感的交流。

(一)實物導入,激發興趣

1、通過播放《音樂之聲》中的一段插曲《雪絨花》。以此勾起學生對《音樂之聲》電影的回憶。溫馨的場景、熟悉的旋律,同學們一定會被上校對孩子們博大而深情的愛而感動。這大大激發他們學習《雪絨花》的強烈興趣。

2、接着我通過蘋果的排列、分割與組合來講述今天的教學難點八分休止符的掌握。我是這樣教的:首先,把三個蘋果排列整齊讓同學們跟着老師拍手示意節拍“噠噠噠”引出四三拍的節奏型。然後,把前面兩個蘋果平均切成四半,讓同學們思考怎樣拍手示意節拍“噠噠噠噠噠”由此引出八分音符的節奏。最後,把其中兩半蘋果抽出讓同學們再次思考節拍“噠空空噠噠”引出八分休止符的節奏。

(設計理由):採用情境教學法與實物演示教學法,利用視頻導入和水果分割直觀的講述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雪絨花》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儘快的把注意力從課外轉回到課堂。

(二)聆聽全曲,感受旋律

對於第二板塊的學習我會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使他們在聆聽歌曲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兩遍音樂的播放也讓學生初步的把握歌曲旋律。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新課探究,參與實踐

學唱歌曲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對於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將採用教師示範、自身體驗、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策略以達到把握重點攻克難點的教學目標。

環節一:學唱歌曲

本課歌曲的教學共有 “節奏”和“旋律”兩部分重要內容組成,對於“三拍子節奏”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通過一組動作“跑走走”的展示,讓學生深刻體會三拍子的律動特點及強弱關係,然後設計一組小律動“拍手——拍肩——拍肩”,讓學生根據律動讀歌詞。律動是一種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之中的審美體驗活動,通過律動培養與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能力。

其次,對於旋律部分的學習,我將採用以下幾個步奏,讓學生輕聲視簡譜演唱課件出示的歌曲旋律;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小組討論、組員互評、自評等教學策略使學生初步掌握歌曲旋律。最後我在用鋼琴伴奏把同學們唱的不準的音糾正過來。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與合作來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自學能力。

這是學生已經熟悉了歌詞和節奏,對旋律也有了整體的把握,我設計了“學生跟唱—師生輪唱—分組輪唱”這幾個活動環節,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整演唱《雪絨花》。

我的設計意圖是: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先讓學生學習律動感受三拍子節奏的魅力,然後再通過自主視唱、合作交流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歌曲旋律。鋼琴的完整演奏表現歌曲的美感,豐富了審美體驗。讓學生在聽、讀、唱、動等情感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

環節二:情感表達

對於情感的把握我採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啓發學生感受主人公演唱歌曲表達的感情色彩。首先,我會播放一段視頻在播放視頻之前我會提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比較一下主人公上校在第二次演唱雪絨花的時候表達了什麼不同的情感?”非常明顯,上校在第二次演唱雪絨花的時候面臨着離開家鄉離開祖國的悲痛時刻。同學們很容易的感受歌曲表達的悲傷。

接下來我會利用朗讀法來再次激起同學們的情緒,“請同學們跟着老師把上校在唱歌之前對臺下人們說的一段話有感情朗讀一遍!”

奧地利的同胞們,也需要很久,我再也不會見到你們,現在我想爲你們唱一首歌一首愛之歌,但願我們都不要讓這份愛熄滅!(放音樂)隨着旋律的流淌我會這樣對同學們說,同學們這份感情永遠也不會消逝,就像是時時刻刻開放在人們心中的雪絨花他永遠開在熱愛祖國人們的心中。

此時此刻同學們的情緒已經被我調動起來了,我用鋼琴前奏把他們帶入意境讓同學們再次有感情的演唱《雪絨花》。

(四)知識拓展,回顧全曲

在教學的尾聲我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同學們思考插曲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啓發學生關注電影音樂,關注生活,熱愛音樂,享受音樂。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拓展。通過課堂上分組討論的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組織的能力。

(五)說課後作業

課上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不能讓同學們對電影題材音樂的喜愛戛然而止,爲此我佈置了課後作業1、背唱《雪絨花》2、欣賞《音樂之聲》中的其他插曲。

(六)說板書設計

精心設計的板書,是教學注意內容的系統再現。不僅能使學生一目瞭然的瞭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同學們課下複習的重要手段。以上是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篇24:音樂說課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如下:

一、說教材

1、歌曲背景:《雪絨花》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3冊第7單元《熒屏樂聲》的內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着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爲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歌曲爲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3、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演唱歌曲,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合唱和集體的演唱,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集體中的協調能力。

③知識與技能:學習音樂基本要素,三拍子的特點,強弱規律

二 、說教法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節課採用瞭如下幾個教學法:

1、講授法:這是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這堂課的內容。

2、情景教學法:在上課之前,講述《音樂之聲》的故事創造情景,讓學生融入一個溫馨,充滿愛國主義的氛圍。

3、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播放雪絨花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雪絨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4、音樂欣賞法:以欣賞電影片斷爲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學生的學法也是很重要的。通過《音樂之聲》的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歌曲,並且帶着問題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吸收知識。

四、說程序

1、創設情景

通過講述《音樂之聲》的故事,導入課題《雪絨花》,播放雪絨花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雪絨花的樣子,並且播放這首歌曲。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這首歌表達什麼樣的情感?這首歌曲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帶着問題聽歌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唱歌曲

通過播放歌曲,讓學生自己學習,能夠大概的會唱旋律。在難點處和學生唱的不

對的地方,單獨提出來糾正。

3、有感情的演唱

在學生能夠真確的唱出歌曲的旋律時,簡單的介紹歌曲中的樂理知識,通過理解三拍子節奏特點(強弱弱),讓學生帶着節奏的強弱和旋律的起伏,有感情的演唱。

4、情感昇華

用多媒體播放《音樂之聲》中演唱《雪絨花》的片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5、拓展

簡單介紹《音樂之聲》中其他的插曲,《哆來咪》《孤獨的牧羊人》

五、說特點

這節課採用《音樂之聲》的劇情爲故事導入課題,讓學生產生興趣,並且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音樂之聲》電影的片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六、說反思

《雪絨花》這是一首同學們都比較熟悉,耳熟能詳的歌曲,旋律線比較流暢,音樂較窄,所在音區也是同學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沒有過多的大跳。因爲這首歌曲難度較小,同學們很快就能學會,應該在這首歌曲的處理和要求上變些花樣,讓學生更有興趣。比如可以分聲部合唱,或用英文歌詞演唱,這樣不僅在內容上多樣化,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多瞭解音樂的形式,並且讓音樂與其他文學方式結合。

七、結束

各位老師、同學們,本節課我通過對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等幾個方面對課程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25:音樂說課稿

一 、關於教材

深刻感受到音樂學科獨特的藝術魅力:

1、它以藝術的本質特徵爲主線:其中包括藝術的生活性、藝術的自然屬性、藝術的民族性、藝術的描繪性等等。

2、以人文主題構建知識內容,滲透學科知識:體現在藝術形式的交融(比如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歌舞劇、音樂與詩歌、音樂與美術)等等。

3、以感受爲主要學習方式。

4、以樹立正確的藝術審美觀爲最終目標。

1、加強學科德育。2、發揮學科特點。3、增強人文內涵4、落實學科知識。

二 、教學內容

《驚愕交響曲》是一首欣賞曲,作曲家海頓,奧地利人,維也納古典樂派第一位大師,後人稱其爲“交響樂之父”。 作曲家在作品中用幽默詼諧的音樂語言和多變的藝術手法,把一條簡單的旋律,經過四次變奏昇華,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古典交響套曲一般由四個樂章組成,其中第二樂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樂章。在《驚愕》這部作品裏,海頓卻出人意料地在第二樂章中用極弱的力度陳述主題後,立即加上樂隊全體的強奏,使觀衆爲之驚愕。像這樣的力度和情緒的對比及其所產生的效果,現在看來不足爲奇,但在當時來看,這卻是一大創舉,“驚愕“之名由此得來。

在教學安排上,我主要圍繞第二樂章的賞析及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音樂、對變奏旋律片段的分析,從而學習掌握對音樂再創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 、教學目標

音樂欣賞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感受與鑑賞能力和對音樂藝術的熱愛爲首要任務。因此,在教學目標方面,我是這樣制定的:

1、通過聆聽音樂,瞭解音樂家海頓,讓海頓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並從中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併爲之奮鬥的優秀品格。

2、在欣賞歐洲古典音樂作品過程中,讓學生領略音樂中古典氣質和美感,從而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認識其精華所在。

3、結合作品欣賞、作品分析,初步瞭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並試着運用所學知識創作簡單的變奏旋律。

四、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感受歐洲交響音樂藝術魅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

2、分析變奏曲變奏表現手法及曲式結構的建構組成。

教學難點:旋律的變奏創編

五、說教法、學法

國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都有所提高,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學生集體探究,教師適當引導,建立一種師生共同學習探究的課堂模式。

教法:

1、建立開方式教學環境。 所謂開放式教學,我的理解是,開放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體現在課堂主動權的下放: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帶着課前收集的音樂家海頓的資料進入學習,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其次,開放體現在:教學內容的開放,學生欣賞古典音樂的同時,瞭解維也納的作曲家及作品風格。

2、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最出彩的就是樂段的變奏,所以,讓學生創編旋律變奏也是一種實踐性教學,學生在創編的過程就是一種創造美的過程,是對原作旋律形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這樣的教學,爲學生提供創造音樂以及學習、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二)說學法:課前自我學習探究的自主學習方式。通過互聯網、書報等了解音樂家海頓。這樣在課堂上不再被動,而是主動接受知識。並且個人學習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讓自信心在實踐活動中成長。教師在組織教學是運用多種教學形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主體參與的機會,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在爲一段旋律創編一段小變奏時,鼓勵學生全體參與,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不限形式,各顯其能,很多學生都把自己最自信的一面表現出來,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六、教學過程

導入環節:古典音樂欣賞課是令很多音樂老師頭疼的課,學生感覺高雅藝術太高不可攀,離自己太遙遠。在這裏,我想到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諾基亞手機鈴聲,通過各種多變的鈴聲所產生的不同音效,使同學們產生不同的體驗來進一步的感受變奏曲的獨特魅力,拉近了和古典音樂的距離。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我追尋着快樂教學,試着讓學生在快樂自然的課堂上感受快樂,體驗快樂。用優美的語言、親切的目光將學生的情緒很快的引領到輕鬆和諧的氛圍之中。

出示課題,介紹“交響樂之父”海頓以及哼唱作品的主題。

聆聽全曲,拋出問題 。用什麼作爲該樂章的標題?師:該主題出現過幾次?並統計下來(教師展示幻燈片)生:學生討論說出。

(說明:1、開門見山出示課題。2、從背景故事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授環節:新課標中說“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爲主的審美活動” 《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最有特點的就是主旋律不斷變奏和力度的變化,在這個環節,通過完整的欣賞,師生共同分析作品要素,圍繞主旋律和4個變奏樂段的對比賞析,讓學生了解變奏曲式的概念,感受作品獨特的音樂風格。

2、作品分析 :

(1)、唱一唱主題音樂(說明:第二樂章的音樂特點主要是主題變奏,先學唱主題音樂,有助於學生對主題音樂變奏有更好的把握。)

(2)、分析主題變奏:

分別賞析主題音樂及各段變奏音樂,教師適當引導。

學生思考:每段變奏音樂有何特點?說明:通過逐段賞析變奏音樂,讓學生更深入的解讀作品。

概述變奏曲式(說明:在學生主動思考後,再給出變奏曲式的定義。)

實踐:參與音樂實踐,獲得審美體驗: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注重學生有效參與,只有不斷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

用各自喜歡的變奏手法,爲一段旋律創編小變奏曲。(教師出示旋律片斷)學生分小組討論並創編。展示成果。

小組展示創編後的《小星星變奏曲》(說明:讓學生更完整感受並掌握變奏曲式)

暢談:因爲小班學生人數少,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利用談話式、小組合作、分層學習、感悟體會等多種形式,激發每個學生思維的活力,真正地讓每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也通過提問、討論、角色扮演、分組學習、比賽、遊戲、合作學習等分層次教學活動,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同學都充分參與進來,及時進行互動反饋,真正遵循“關注每一個”的宗旨,同時也體現了音樂課堂 “活動化教學”。

篇26: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本課內容以人教版音樂課本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爲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知識溶入其中。

2、教學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音樂有助於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文化。”作爲中華傳統文化的京劇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中國文化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劇有着悠久的歷史,可謂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絢麗多姿的藝術風格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審美追求,薰陶、娛樂,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

聽到迴響於街頭巷尾的流行音樂,在習慣於大衆文化的威力的同時心裏常常感到一絲遺憾——做爲國粹的京劇藝術在那裏?所以我選擇了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爲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藝術知識溶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在活動中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使這節課成爲學生熱愛京劇的良好開端,引導學生關注京劇藝術,並讓學生明白宏揚中國的戲曲京劇藝術人人有責,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處理:

京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在一節課根本無法全部講完。因此,本課結合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同時選取了京劇的發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內容做淺近的介紹,使學生對京劇的相關知識有更多的瞭解,讓學生欣賞、模仿在富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

4、教學對象:國中一年級學生

5、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國京劇文化藝術的知識有所瞭解,通過對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的對比欣賞來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黃”兩種唱腔的基本特點;通過對唱、念、做等表演動作的模仿,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鑑賞京劇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京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學重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京劇藝術的興趣,初步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在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中探索、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

7、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的進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劇藝術中去。

二、[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教學方法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擇教學方法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採用了:

1、情境教學法:以京歌《粉墨人生》作爲學生進教室時的音樂,創設音樂情境,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被京劇這種前所未有的氛圍包圍,再以京劇的出場方式與問好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貫穿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濃郁的京劇氛圍,不僅讓學生充當票友,還讓學生當演員,把課堂變成戲臺使學生身臨其境,欣賞感受京劇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京劇的鑑賞能力。

2、談話法:用於導入新課和介紹京劇的發展、行當及伴奏樂器等通過師生互動引學達標。

3、體驗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視頻、音頻等媒體多看、多聽、多想,從各方面去體驗、感受京劇的魅力。引導學生親身做各種形式的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模仿京劇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現代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唱《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學手段:本課內容較多而課堂時間有限,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手段,教師在呈現課件的同時口頭講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同時還能讓學生接受大量的信息,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習興趣,生動的舞臺劇照,清晰的臉譜圖片等,視聽結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篇27:音樂說課稿

一、說設計意圖: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多,家裏比較嬌慣,孩子們面對困境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都很差,小熊過橋這一內容比較生動有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幼兒進行勇敢教育,並讓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困境中的同伴,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

二、說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新《綱要》的目標要求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爲依據,確立了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目標爲: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教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與同伴進行歌表演。通過圖片、多媒體課件、運用臉部表情、遊戲體驗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的難點是:教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總之,整個活動呈現了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

三、說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小熊、熊媽媽的圖片,頭飾。3小熊過橋背景圖,4平衡木。

四、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幫助他們對歌詞、歌曲情緒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圖片及多媒體動畫“小熊過橋”的完整演唱,讓幼兒對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認識,

2、創作法:所謂創作法是指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一些新的.事物。本次活動中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充分發揮的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由的創編動作,體現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最後的環節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小熊和熊媽媽,共同體驗過橋時害怕和過橋後的喜悅心情。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合作表演,而且認識到要熱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更是創編了多種多樣的動作。

五、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整首歌曲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在幼兒嘗試着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時,充分發揮的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自由的創編動作,逐步探索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過橋的快樂。

六、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完整欣賞——節奏遊戲——動作體驗——完整演唱——歌表演延伸

(一)激發興趣(情境:請來兩位小客人,利用圖片講故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可愛的小熊形象,引發幼兒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熊作爲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完整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

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小熊過橋”的完整演唱,幫助幼兒對歌詞、歌曲情緒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理解,對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認識。

(三)節奏遊戲(隨音樂拍節奏)

把枯燥的歌詞練習設計成一個孩子們喜歡做的遊戲,激發他們的興趣,既讓幼兒熟記歌詞,又能讓幼兒熟悉音樂的旋律。

(四)動作體驗(體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2/4和3/4的不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編出許多動作,體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五)完整演唱(引導幼兒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來演唱整首歌曲)

在引導幼兒觀察小熊的表情後,討論出現這些表情的原因,從而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來完整演唱,並激發幼兒勇敢、樂於助人的情感。

(六)歌表演延伸(進行歌表演)

在孩子們演唱這首歌曲以後,很想與小朋友們一起表演,因此,我給孩子們創設環境,讓孩子們戴上頭飾,踩着平衡木進行歌表演。

篇28:音樂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一曲山歌送給大家,希望能給您帶來片刻的輕鬆和愉悅。請大家記住我.

一、說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六年級音樂上冊第四課《豐收樂》的第二首曲目《栗子大豐收》。這是一個以“豐收”爲情境,“歡慶豐收、讚美豐收”爲主題的鄉土氣息濃郁的單元,而《栗子大豐收》是一首旋律明快活潑童聲合唱曲,極具民歌風韻,洋溢着豐收的喜慶,有利於學生養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民族民風的學習領域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說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和認知領域的擴展,他們的體驗感受和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也進一步增強。但由於我們農村國小的音樂課缺乏正規系統的訓練,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相對較差,在歌唱技巧與表現力上有待進一步加強指導與自主領悟。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中我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

能學會用活潑而富有力度變化的聲音合唱《栗子大豐收》。

過程與方法:

能採用朗誦、遊戲、伴奏、舞蹈、繪畫、合唱等多種形式來表現豐收的喜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歌曲的學唱,讓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是學會用活潑而有力度變化的聲音合唱《栗子大豐收》

教學難點:

通過音準、節奏的把握和兩個聲部的協調統一來表現農民豐收的喜悅。

四、說教法學法

在遵循審美教育爲核心,新課標爲基本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興趣教學法,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優點,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豐收的氛圍。針對兒童愛玩的天性,實施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策略。而學生作爲主體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習效果,依據“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觀,在本課學習中,我力求體現“學中玩、玩中學”的思想,讓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創造法進行學習。

五、說導學過程

在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根據我市推廣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爲以下“激趣、體驗、探究、創新、延伸”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1、多媒體播放“花果山超級慄示範推廣現場觀摩會”。

(背景音樂《栗子大豐收》)

2、導入:中秋時分,金風送爽,都說是土地不負有心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花果山的“超級慄示範推廣現場觀摩會”正如火如佘的進行着。觀摩者的稱讚聲和農民的歡笑聲交融在一起,奏出了一首動聽美妙的的豐收之歌! (板書課題 《栗子大豐收》)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通過多媒體播放“花果山栗子觀摩會”,讓學生身臨其境,熱鬧的場面、煽情的解說渲染和營造了一個豐收的喜悅氣氛,自然而然的引出今天的課題。

(二)、審美體驗,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感受旋律

錄音機播放《栗子大豐收》。

設計意圖: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

2、發聲練習,巧作鋪墊

師:今年的栗子有了好收成,花果山的農民個個喜笑顏開,嘴裏還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栗子寶寶們看到自己的主人那麼開心,也不甘寂寞地跟着唱和。聽!

(出示發聲練習要求:農民—高興地;栗子寶寶—活潑可愛的)

A. 女生飾“農民”演唱高聲部:

B. 男生飾“栗子寶寶”演唱低聲部:

C. 合唱:

小結:他們在一起歡快的唱歌,儼然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合唱隊,多麼美妙,多麼和諧!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角色扮演,學中玩,玩中學,輕鬆突破本課聲部協調的難點,爲新課教學巧作鋪墊。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安排:“卡拉OK”大家唱

1、再聽歌曲,進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詞。

2、學生按角色分別視唱,相互解決難點。

(生生合作、師生合作)

3、大家一起唱。

設計意圖:響應新課改要求,教師身份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因此,在第三板塊“自主探究學習新知”中,我製做了一個“卡拉OK”的音像視頻,學生在充分聆聽的基礎上,分角色視唱,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解決音樂中的重難點,)摒棄以往音樂教師不厭其煩的機械帶唱,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學習,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鞏固創新,即興表演

1、問題設計: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人們的心情會怎樣?你們又是用哪些形式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呢?

2、分組設計,集思廣益

表現形式:舞蹈、歌唱、繪畫、器樂演奏、剪紙、詩朗誦等

活動安排:通過學生自己動手以剪綵條、貼窗花、寫對聯等方式把教室佈置成一個豐收的農家小院,然後在裏面載歌載舞。

設計意圖:張梅玲教授說過: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創造它也是創造。(在“鞏固創新、即興表演”這個環節上,我結合本地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的特點,引導其根據自身經驗,讓學生自己動手以剪綵條、貼窗花、寫對聯等方式把教室佈置成一個豐收的農家小院,然後在裏面載歌載舞。)(這種)自主、合作的即興創作,讓學生在美的薰陶下完成了學習任務,培養了他們動腦、動口、動手的實踐精神。同時這也是一種以音樂爲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也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

(五)、綜合演練,情感延伸

1、虛擬電話,傳來喜訊:

中央七套《鄉村大世界》欄目主持人畢銘鑫盛情邀請我們花果山的農民帶着甜甜的栗子前往北京參加《歡慶豐收》大型歌舞匯演。

2、渲染情緒:

師:誰家的栗子最大?

誰家的栗子最甜?

誰的歌聲最美妙?

那我們還磨蹭什麼呢?此刻,就讓我們挑起擔子唱起歌,一起前往美麗的北京吧!讓首都人民也嚐嚐我們的大栗子!

3、音樂響起,踏音樂出教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學生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添花加彩之後,在第五個板塊“綜合演練,情感延伸”中,我)通過電話情景模擬,(參加中央七套《鄉村大世界》欄目的《歡慶豐收》大型歌舞匯演活動。)

利用電視媒體的影響,以及三個問句的渲染 ,再次提升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扎頭巾、挑擔子,加入到歌表演的行列中去,使學生更加真切的體驗到愉快的勞動生活和豐收的喜悅。課堂雖然結束了,情感上卻仍在不斷延伸。

篇29: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感恩,並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藝術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單元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民歌的不同地域風格及不同的民族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一些體裁形式,進而認識我國民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腳伕調》是陝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現腳伕的複雜心情。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3、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利用超級女聲這樣一種流行要素的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點。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國小語文教學視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爲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民族歌曲,瞭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前提測評

這環節中我運用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民歌曲調的地域劃分知道多少?有沒有誰能說出各個地域的民歌風格?

2)然後我將會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超級女聲演唱民歌的視頻,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認定目標

我將口述2個學習目標(略)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

1)採用聽--想--觀看--討論的程序,讓他們聽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瞭解各首民歌的風格特點及表現情緒等。

閱覽歌曲簡介、欣賞歌曲、知識鏈接、互動鏈接

2)然後我將結合流行歌曲,給學生介紹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徵。

閱讀音樂知識,瞭解花兒、信天游,欣賞歌曲,互動鏈接

4、拓展探究

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深入地感知、體驗、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徵。並結合流行樂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自然地導出下節課的內容。

六、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電腦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的音樂欣賞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節省了教師板書和傳統播放音樂進帶倒帶的時間,教學內容緊湊豐富,課堂氣氛生動有趣而富於吸引力。當然這種嘗試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今後將努力改進,取得好的效果。

篇30:音樂說課稿

一、定題材,即教學內容。

因爲這次是自組教材,所以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同時一定要結合新課程標準,起點要高,內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着取材是非常之難。一開始我構思了很多題目,挖空心思想。如:“20xx——音樂感想”“感悟’對歌’”“《彩色的中國》”“變拍子”“模擬’宋祖英’”“山谷鐘聲”“黃土魂”“旋律與伴奏”“土風舞”“音樂與詩歌”“非洲的靈感”。好,這個題目不錯,於是,我就定了“非洲的靈感”這個題目,這下選擇的範圍縮小了,但後來想想還是不對勁,究竟搞什麼內容好呢,於是又開始想了:感受音樂,感受爵士音樂,感受黑人音樂,感受非洲音樂,好,就定了吧!

題材定了,那具體內容呢,總要有個教學平臺吧,接着想。非洲音樂的節奏很有特點,於是就開始想這方面的內容:打聽想——一起打模擬再創打。非洲音樂的聲音很有特點,於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內容,光唱可不行,得有個聲部:分聲部想,練合聲部唱,表現。非洲音樂的舞很有特點,於是稍微點綴一下,讓學生來感受感受。

二、抓細抓落實,即教學目標。

1、抓住特色節奏,組成二部訓練,突出非洲(爵士)特色。(舉例典型節奏)

2、用韻母模擬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現特色情景。(舉例)

3、模擬特色律動,與合唱一起表現,感受非洲音樂。

三、突出既新又實,即教學理念。

1、自組教材,靈活運用。

2、取材新穎,富有特色。

3、層次分明,訓練到位。

四、教學過程,方法。

1、先讓學生感受音樂,看第一幅圖(好不容易找到的),聽特色音樂,師生一起打拍,營造氛圍。

2、猜東西:今天老師要讓大家猜一樣東西,讓生猜。敲敲聲音,再猜。讓生敲敲,再猜。給出答案。聽師打,引出非洲打擊樂:接下去請你閉上眼睛,你聽,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看誰想象力最豐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當鼓)。打節奏:感受,讓生來打,一起拍手,拍凳。還會怎麼打——請你來試試看——一起打打看。這裏的特色節奏是什麼(切分,前十六分)。分聲部打——合打——力度變化打(模擬情景)。欣賞非洲黑人打節奏的演出——點圖片和音樂,再點課題。

3、練。分聲部聽,請生想:請聽老師彈的這段旋律,你覺得非洲黑人在幹什麼或者想到了什麼分聲部模唱(用氣,及聲音控制,模擬情景的輔導)。合唱,力度變化的訓練。點出譜(小組研究)。再唱譜,唱韻母。給學生訓練吧!

4、唱動結合。非洲黑人在一起還會做那些與音樂有關的情景(請生隨意講,取典型,可做的動作,一起簡單地動)。點非洲舞蹈和音樂,感受。5,總結下課。非洲人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現代的爵士音樂最早也是起源於非洲音樂。點圖片和音樂,感受,下課,師生再見,打拍出室。

五、爲什麼這樣教呢。

(一)考慮到“三情”:

1、情景。

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當學生進入一中特殊環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滿新異性的事物,新鮮感便會油然而生,這就是這堂課需要的一個特殊的教學情景,有了這樣的教學情景,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這對我這堂課的效應起着一個重要的鋪墊,烘托和促進作用。

2、情趣。

我們一定要做到變單調爲豐富多彩,變刻板爲生動活潑,變機械爲愉快靈活。在教學中體現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則。音樂教學方法的情趣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發生濃厚的興趣,愉快而有益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悅,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對音樂的更大興趣和強烈的喜愛,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理想教學效果。

3、情感。

即音樂教學“情感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能更直接更有力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爲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表現和創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二)考慮到“創造性”。

談到創造性,首先要談創造性思維有了創造性的思維,纔有創造性的舉動。這堂課裏的每個教學內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創作出來的,很難的。然後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啓動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

(三)考慮到“參與,愉悅”。

首先,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開放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從而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這中間第一要做到:人人蔘與,且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第二要做到:有張有弛,且有主動有促動,主動與促動相結合。然後,愉悅的音樂課堂,就是要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環境,確保學生有一個好心情,好情緒,從而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厚,把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本體的最佳狀態激發出來。才能永遠保持好奇心,求知慾,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敢說,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縛的思維,無所拘束地在音樂天地中進行暢想與聯想。

(四)考慮到“活”起來。

要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就必須打破死氣沉沉的局面,讓音樂課“活”起來,使歌活,心活,情活,動作活,人更活。讓“活”字貫穿於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我們要會讓簡單的一首歌曲教學變得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節奏緊湊。讓課堂的信息容量比較充實。充實的容量有利於創造熱烈活潑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思維,記憶保持高度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得唱,有得動,有得聽,有得看,有得創,有情感的發泄等,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讓歌唱激活心靈的窗口,讓律動促活課堂氣氛,讓多媒體誘活感官,讓情感喚活心絃,產生共振同時注意活而不亂,收放自如。音樂課堂並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質。假若整節課讓學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師的調控和指導又不到位,課堂就會亂哄哄的,沒什麼章法。學生則會感覺乏味,煩躁。調皮的學生就會乘機搗亂,進而影響到教學。我們要注意動靜結合,有張有弛。放得開,收得回。蹦蹦跳跳這種活動要,但不能太多。師生間的問答,交流,思考,互動是中層次的活。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起學生身體的多種感官參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保持着積極的狀態。這種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景創設,情感體驗等引發學生心潮澎湃,浮想聯翩的心動。心動是創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動力。這三種層次的活動如能在課堂上結合起來,運用得當,教學就會如魚得水,收放自如。

篇31:音樂說課稿

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是新的教學理念;特別是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原則和要求。它需要我們轉變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以全新的感覺來面對課堂、學生和教材。同時轉變教師自身的角色,這些都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是我本次參賽課的理論依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參賽課的內容,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材。本課共分三個課時,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有:歌曲《新年好》、綜合訓練(一)(三)(四)。

《新年好》是一首英國兒童歌曲, 拍,F大調,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曲調優美、流暢,表現了人們在新年到來之際歡樂歌舞,互相祝賀的愉快心情。

綜合訓練(一)是認識鈴鼓並掌握其演奏方法;(三)讓學生按節拍用踏腳、拍手、等方法爲《新年好》伴奏。(四)是用鈴鼓、碰鐘爲歌曲伴奏。

2、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新年好》。

(2)、認識鈴鼓,掌握其演奏方法,並會使用其爲歌曲伴奏;進行創編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點:

(1)、學習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4、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節奏,用各種方式爲歌曲伴奏。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積極地學習。要使學生學得主動,必須靠教師的啓發、指導,“教”爲“學”服務。只有遵循音樂學科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基於以上原因,我設計如下教法:

1、根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原理,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

如在教學節奏時,我採用了用學生與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按節奏說話,學生便在玩中學會了本歌的節奏。

2、創設情境法:通過開火車的遊戲,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3、根據以音樂審美爲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我運用了“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範唱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後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後,我通過學生自編節奏爲歌曲伴奏及,選擇表演形式自編表演動作,對歌詞二度創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舞蹈、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4、運用談話法、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這兩種方法在本課中主要體現在理解歌曲內容和對歌詞的二度創作及用打擊樂爲歌曲伴奏上。

5、視覺圖象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直觀教具,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節奏練習時,通過直觀教具小兔子的說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歌曲導入時,我充分運用了VCD範唱及圖片,使學生既理解了歌曲內容又激發了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篇32: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雨中樂》爲情境主題,教材安排了歌曲《踩雨》、《大雨和小雨》和樂曲欣賞《電閃雷鳴波爾卡》、《雨打芭蕉》以及音樂活動《找鄰居》等三個相互關聯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演唱和聽賞,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雨中情景,激發學生對雨水聲響的興趣和模仿慾望,體驗雨中的樂趣,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愉快、美好的生活。

教材的學唱部分包括《踩雨》、《大雨和小雨》兩首歌曲。其中,學唱《踩雨》,初步感受雨點的可愛有趣,雨聲的美妙動聽,雨中美好的景色,體驗夏季踩雨的歡樂情緒,教材中小男孩、小女孩雨中嬉戲的情境畫面,一方面是爲了加深學生對歌詞的理解,另一面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現歌曲的意境。19面唱歌時的提示這是編者有意給學生設計的自由選擇參與方式的空間,更加豐富教學活動的內容。 聽賞民樂合奏《雨打芭蕉》,樂曲通過描繪初夏時節雨打芭蕉的淅瀝之聲,表現出一種明快,健朗的情緒,富於生活氣息,全曲以短促的頓音和均勻的八分音符爲主的輕快雀躍的旋律進行,形象地描繪出雨點打在芭蕉葉上的淅瀝之聲,給人以清新愉悅之感。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爲:教學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而音樂課程最核心的目標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國小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在大雨和小雨的情境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富有力度變化的聲音和聲勢節奏,表現大雨和小雨,喚起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

(2)能認真聽賞民樂合奏曲《雨打芭蕉》所表現的雨中情境。

(3)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學會演唱《踩雨》,感受雨點的可愛有趣,雨聲的美妙動聽。

(4)積極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用聲勢動作或者打擊樂來表現音樂的形象。

3、教學重難點:

在戲雨環節中學會歌曲《踩雨》第二樂段的樂譜,培養學生旋律流暢感,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具體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圖譜教學法、比較法、聽唱法、討論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許多美學家認爲,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對於兒童來說,音樂情感與形式幾乎都能誘發其天然的審美衝擊與興趣,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使兒童在充分地體驗中既受到情感的薰陶,又獲得得形式、技能的領悟。

在本節課中,我以學生爲主體,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的美。

具體做法有:

1、聽賞討論樂曲《雨打芭蕉》。課的開始,我引導學生聽《雨打芭蕉》,讓學生認真的聽完全曲,並想象出樂曲中所表現出的雨是什麼樣子的,然後與學生一起探討這首民樂合奏中用的那些樂器來演奏。

2、創設情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以色彩、形象、聲音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以“雨”爲線索,通過聽雨、唱雨、說雨、戲雨、踩雨等情景提供了具體生動,可聯想的音樂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合作學習: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學習方式不僅能爲學生創設寬鬆、民主、自由的氛圍更能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本節課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師生合作,演唱《踩雨》完成說雨這一教學環節,接着以遊戲戲雨的形式突破本課的重難點,看雨,踩雨這兩個教學環節以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爲主,教師的引導爲輔,來完成本課教學內容。

4、積極評價: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有利於學生表現力、創造力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以加蓋小紅花、發放笑臉娃娃、爭當小老師的方式有機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師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並用眼神、笑容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

三、說教學流程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首先是師生問好歌的設計, 以說唱的形式,拍拍手、拍拍肩,再加上補詞“嗨”,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渾然不覺地進行了學習過程,激發學習興趣;二是音階訓練,訓練了學生音高的感覺,爲本節課的識譜教學作一個良好的鋪墊。

2、聽雨----《雨打芭蕉》 本節課在第一課時,學生已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的基礎上,讓學生複習常用的力度術語和記號,再認真聽賞民樂合奏曲《雨打芭蕉》,引導學生自主對歌曲的表現形式及情感內涵進行把握,並在聽、唱、動的情感體驗中感受美、表現美。

3、說雨

小組交流,個別演說,講雨中趣事,從情感上激發學生對雨的興趣,注重學科間的相融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覺。

4、戲雨——突破難點

本課時的難點,視唱《踩雨》第二樂段的樂譜,首先,我創設情景,以四把不同顏色的傘將歌曲《踩雨》中的難點部分提出來,並以請同學們幫忙唱一唱傘上的歌,讓他們自由選擇喜歡的傘或者喜歡的旋律進行演唱,爲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展示的舞臺,注重不同個體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並在主動參與中突現出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歌曲難點的學唱變得活潑、有趣。

5、踩雨——學唱歌曲

結合教材19面的參考動作,讓學生髮揮想象,自編踩雨動作讓學生感受歌曲節奏,熟悉第一段歌詞,然後在熟悉第一段歌詞的基礎上進行樂譜教學,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學到的讀譜知識,培養學生的多種技能,爲學吹豎笛打下基礎。

6、師生告別,以說唱的形式師生告別,伴隨着《踩雨》的音樂,走出教室。

篇33: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雪絨花》,它是人音版13冊第6單

元《熒屏樂聲》中的四首歌曲當中唯一一首學唱的歌曲,歌曲爲C大調,兩段體結構,採用3/4拍和中等速度,曲調優美恬靜、樸實感人,《雪絨花》是美國著名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具有濃郁的奧地利民歌風格,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國家深深的熱愛和祝福之情。

二、說目標

通過對《音樂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懂得了音樂以審美體驗爲

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結合七年級學生審美、表現、想象和創造能力逐漸增強的特點,我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在聆聽體驗《雪絨花》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對祖國深切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能力目標:學唱《雪絨花》,能以優美、深情、自信的歌聲演唱中文版和英文版《雪絨花》。(學習二聲部合唱,聲部之間能夠相互配合,聲音和諧統一)

3、知識目標:瞭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準確演唱歌曲中出現的八分休止符

三 、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教材進分析,瞭解教學目標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唱《雪絨花》,能以優美、深情、自信的歌聲演唱中文版和英文版《雪絨花》。

難點:八分休止符的準確演唱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無窮魅力,我採用了情景創設法、啓發式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

1、情景創設法:是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電影片斷,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2、啓發式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啓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和鑑賞能力,發展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開展音樂活動,來豐富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進學生的羣體意識,鍛鍊學生的合作與協調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學法很重要,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讓學生看、聽、唱、說、合作等方式,(主要是讓學生看電影片段、聽歌曲旋律、唱譜子、回答問題、小組合作),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表現、探究、合作,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層層深入,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4、教學準備:

另外爲了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和鋼琴

五、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一說教學過程的設計,爲了讓學生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這節課我設計了新課導入、聆聽、學唱、音樂演唱會、拓展活動五個環節

1.新課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之前我運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音樂之聲》當中的插曲《Do-Re-Mi》片段,考慮到這首歌曲大部分學生都比較熟悉,學生會很自然的進入到歌曲中,聽完後引導學生說一說《Do-Re-Mi》的來歷,從而引出美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之聲》,啓發學生講一講電影當中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導入新課《Do-Re-Mi》、《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都是這部電影當中的插曲,剛剛我們已經欣賞了《Do-Re-Mi》,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另一首《雪絨花》,通過課件出示主題《雪絨花》,接着出示作品的簡介,介紹歌曲的詞曲作者,及電影的獲獎情況,以提升《雪絨花》這首歌曲和《音樂之聲》這部電影在學生心中的認識和地位,以便更好的來學習歌曲。

2、聆聽:爲了體現音樂的審美體驗價值,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蘊含的美和豐富的情感,我設計了聆聽《雪絨花》這個環節,第一遍聆聽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整體情緒,第二遍聆聽引導學生感受3拍子的旋律起伏及強弱規律,並教會學生3拍子的指揮技巧,第三遍聆聽引導學生感知歌曲蘊含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生充分的聆聽,積極的表述自己的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接下來學唱歌曲奠定良好的基礎。

3、學唱:爲了在學唱的過程中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演唱時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唱歌中享受到快樂,我把重難點的解決和歌曲情感的處理都融入到學唱歌曲這個環節中。

(1)首先讓學生跟鋼琴伴奏哼唱《雪絨花》的旋律,引導學生在哼唱旋律時感受旋律的變化並分出A、B兩段,接着A段通過唱譜子、小組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同時找出相同旋律的樂句唱一唱並感受A段旋律比較平穩、起伏小的特點,然後通過模唱,師生接龍等方法唱譜子填歌詞,使學生掌握A段旋律。

(2)接着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感受B段旋律起伏較大的特點,並找出歌曲節奏發生的變化,出現了八分休止符,通過引導學生打節奏、唱譜子來解決這節課準確的演唱八分休止符這個難點,然後還是通過模唱,師生接龍等方法唱譜子填歌詞,使學生掌握B段旋律。

(3)在進行歌曲情感處理時,通過讓學生閉眼睛聽歌曲的伴奏感知歌曲的旋律起伏、力度、節奏等發生的變化進一步感知歌曲的情感發生的變化,啓發學生用音樂的語言把感受到的描述出來,然後引導學生深情的、自信的演唱歌曲,演唱前指導學生唱歌時正確的方法,口腔打開、嘴巴張開、科學用嗓、均勻的運用氣息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師生通過共同體驗、探究、合作、表現,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感受鑑賞能力及表現音樂的能力。

4、音樂演唱會:爲了豐富和提高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增進學生的團隊意識,我舉辦了音樂演唱會,讓學生在演唱《雪絨花》的基礎上分組進行創作表演,學生通過齊唱、重唱、領唱、嘗試唱英文版等形式自行指揮完整的表現歌曲,使整節課達到一個高潮,在創作和表現的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對音樂的興趣,還鍛鍊了自己的合作與協調能力,表演結束後各組進行相互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

5、拓展活動:在音樂演唱會的過程中學生對用英文演唱《雪絨花》很感興趣,因此我增加了拓展活動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嘗試用英語演唱《雪絨花》,先讓學生通過聆聽英文版《雪絨花》,感知英文發音和中文發音的不同,然後介紹英文發音的特點,並教讀學生不認識的英文單詞,如:Edelweiss、Blossom、bloom、Bless等,然後師生共同用英語深情的自信的演唱《雪絨花》,最後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雪絨花》盡情的享受了音樂帶來的無窮樂趣與魅力。

(爲了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的表現力,儘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團隊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我增加了拓展活動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學習二聲部合唱,通過唱譜子的方式學生掌握二聲部旋律,分成兩個聲部練習,相互配合,達到聲音統一,然後完整的合唱歌曲,學生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感受、體驗、合作享受到和諧美妙的音樂從而獲得成就感,使學生更加喜歡音樂)

最後作爲一個小獎勵,和學生一起欣賞電影《音樂之聲》當中的另一首詼諧幽默的插曲《孤獨的牧羊人》結束新課。

篇34: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我所執教的課是國小音樂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兒童圓舞曲》。《兒童圓舞曲》是一首稍快而活潑的歌曲。節拍四三拍,歌曲以的稍快的速度、明快的旋律,表現了少年兒童活潑、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2、過程與方法:在音樂的伴奏下,準確把握樂曲的節奏;學會跳一段集體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協調的動作能力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根據本課的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進一步感受、體驗圓舞曲的律動。

教學難點:學習圓舞曲的基本舞步,學跳集體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教唱、練習、舞蹈等教學法,以學生爲主體,利用跳唱結合,讓學生感受圓舞曲音樂的旋律美,感受圓舞曲的風格特點。

2、學法:學生自主學習並且自由發揮。採用練唱練跳的手段,讓學生在跳與唱中感受圓舞曲的特點。通過分組進行創編,表演,在交流和協作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三、說設計理念:

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作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學生創新潛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了本節課——學唱《兒童圓舞曲》。

四、說教學過程: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爲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導入新課、學習歌曲、歌表演這三部分組成。過程如下:

本課我採用欣賞《杜鵑圓舞曲》的片斷導入新課,挖掘學生已有的對圓舞曲特點的瞭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情境,增加學生對圓舞曲學習的興趣。

導入完新課以後,我遵循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從聆聽入手學唱歌曲,第一次聽錄音的範唱,讓學生聆聽音樂,瞭解歌詞的內容。第二次教師有感情的演唱,激發學生聽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節拍情緒的理解和感受。

在歌曲旋律唱會後,學生自然地就能演唱這首歌曲,知識技能的掌握滲透在歌曲學唱之中。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短時高效的學會歌曲。

爲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智,在學會歌曲以後,我設計了舞蹈創編這個教學環節。舞蹈創編就是學生對音樂的再度創作,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讓學生的身心、肢體與音樂密切結合,讓學生在創編合作中體驗快樂,表現快樂。

在教學中,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篇35:音樂說課稿

導讀: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唱歌技能是音樂教育的任務之一。我們不能一味追求單純的技能技巧。我們進行唱歌教學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提供享受美的機會,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設計意圖

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唱歌技能是音樂教育的任務之一。我們不能一味追求單純的技能技巧。我們進行唱歌教學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提供享受美的機會,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根據以上的指導思想,我設計以下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能享受唱歌的樂趣,並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稱,理解歌曲的內容。

2、學習用歌聲表達歌曲的幽默、風趣。

3、教唱歌曲《顛倒歌》,並能跟唱整首歌曲。

三、說教材

《顛倒歌》這首歌曲旋律有個性,歌曲形象、生動,歌詞幽默、風趣,詞曲結合得比較好,唱起來上口,它十分真實地描述詼諧逗樂的動物場面。幼兒對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兒在唱歌時感到十分愉快,有利於形成他們樂觀、開朗的性格。

《顛倒歌》音域爲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比較合適幼兒唱,速度爲中速,節拍爲2/4拍,節奏平穩,幼兒易於掌握。

《顛倒歌》的重點在於在活動中能享受唱歌的樂趣。因爲我們進行唱歌教學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提供享受美的機會,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難點在於學習用歌聲表達歌曲的幽默、風趣。要求唱歌時有表情,這種情意的產生應出自幼兒的內心,表現在幼兒的歌聲中。這就要求幼兒不僅要理解歌詞,掌握歌曲,還要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自內心的表現出來。這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

四、說教法、學法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爲目標服務,因此根據歌曲的特點及幼兒的具體情況,運用了遊戲法和直觀法,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培養了幼兒音樂感受力,音樂想象力,音樂記憶力。

遊戲法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老師通過設置疑問,配以色彩鮮豔的圖片,把幼兒帶入一個詼諧有趣的場景中;視聽的結合,有助於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老師的整體教學法及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進一步學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及感受力,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風趣,同時也提供給幼兒一個自我表現的機會。

五、說學具準備

貼絨教具:獅子、老鼠、大象、螞蟻、小鳥、小魚、公雞、母雞。老師出示了顛倒的圖片,使幼兒馬上形成鮮明的對比。圖片直觀形象,提高了幼兒的興趣。

六、說教學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音樂活動的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篇36:音樂說課稿

1.通過聆聽、表演,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響板,並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參與表演;

4.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5.自由體驗打擊樂伴奏。

重點:

通過對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和風格;

(下蛋羅)說課 教案 人音版第二冊音樂說課,標籤:國小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難點:

選擇伴奏型爲歌曲伴奏。

一、組織教學:

1、開着火車進教室;(唱《火車開了》進教室)

2、情景設計:

(1)導入情景:

師:嗨!小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新農場。瞧,老師們已經先在這裏等着我們了,讓我們揚起手打個招呼吧——嗨,老師們好!(示意學生一起打招呼,減緩學生課堂壓力)

(2)簡單節奏、音型練習

師:聽,農場裏的小動物們叫得多歡啦,聰明的小朋友們,聽一聽,是哪些小動物的聲音啊?

師:小牛 | 怎樣 | 叫 — ?‖ 生:哞— | 哞— | 哞哞 哞哞 哞— ‖

師:小雞 | 怎樣 | 叫 — ?‖ 生:嘰嘰 嘰 | 嘰嘰 嘰| 嘰嘰 嘰嘰| 嘰—‖

師:小鴨怎樣叫? 小貓怎樣叫?(依次)

師:喲,小動物可真多,有小牛,有小雞,有小鴨,還有小貓,多熱鬧啊!可這個時候,小貓說話了:瞄—,我平時是這樣叫的,可不象你們唱的那樣快啊!

師:對呀,老師告訴你們啊,歌裏的聲音總是把生活裏的聲音美化了,所以會有一點小小的差別,那讓我們一起來試着學學小貓平時是怎麼叫的。(學貓叫)

(3)學習新課節奏片段

A、引出節奏段落

師:好的,我親愛的小貓們,讓我們一起來唱唱歌吧,也請你們猜一猜,誰和小貓在一起?

學生學貓叫,老師念節奏:咯咯咯咯 噠 ︱ 咯咯咯咯 噠︱ 咯噠 咯噠 ︱ 咯咯 噠 ‖

B、出示節奏型,學習節奏

師:你們猜出來了嗎,誰和小貓在一起?(抽生)

師:恩,原來小貓和大母雞是好朋友,大母雞不停的叫着,象是要告訴小貓什麼事情,那大母雞在說什麼,讓我們來模仿一下:(拍手讀節奏,生模仿師打節奏)

師:真棒!那大母雞還給它加上了歌詞,我們再來學一學。

師:或許小朋友們都聽不懂大母雞在說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它很高興,讓我們帶着高興的情緒和表情再學一學。(拍手、帶情緒讀節奏)

二、新課導入:

1、初聽,瞭解歌曲內容:(播放音樂)

師:真是棒極了,那大母雞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聰明的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聽一聽下面的音樂,猜一猜,看誰猜得最準確?

2、揭示課題:

師:大母雞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它生了好多好多的蛋,而且非常的大)

揭示課題:所以,大母雞纔會大聲的告訴所有的人:《下蛋羅!》(打出課題)

3、展開想象

師:那麼,誰能告訴我們,母雞下蛋的樣子是怎麼樣的?(漲紅臉兒,脖子伸伸,兩翼撲撲,坐草窩)能模仿一下嗎?

師:大母雞下了那麼多大大的雞蛋,它的心情是怎樣的? (高興、快樂、幸福)

師:猜一猜,大母雞下蛋後,它最想把這個消息先告訴誰?

三、感受:

看動畫聽,感受其中趣味:(播放動畫)

師:是啊,做媽媽真不容易啊,讓我們再來看看大母雞下蛋的辛苦,和它下蛋後的快樂吧!

(下蛋羅)說課 教案 人音版第二冊音樂說課,標籤:國小音樂說課稿,音樂說課稿,

四、學習歌詞

1、教師做示範

師:大母雞下蛋後可開心了,你聽:(教師做動作朗讀歌詞)

2、感嘆號:

師:認識它嗎?(感嘆號)它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師:黑板上有兩種顏色的感嘆號,分別代表馬路上的紅綠燈,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師:讓我們試着把感嘆號的用意讀出來!(試讀一次)

2、學生跟師做動作、學歌詞

師:真不錯!你看,好多同學都躍躍欲試的想來學一學大母雞生蛋的樣子,請你們起立,跟着老師一起來學一學。(跟讀歌詞,跟做動作,把大母雞的快樂表現出來)

五、學唱歌曲:

1、範唱,跟師做動作

師:真棒,同學們學得真好,那麼現在請你們一邊跟老師做動作,一邊聽老師唱一遍。

2、生對唱

師:真不錯,你看,農場裏所有的小動物都圍過來了,他們也想來學唱這首歌呢。這樣吧,老師來唱歌詞,請同學們跟着老師拍讀節奏部分,看誰最認真、最準確。(教師在節奏部分加上響板)

2、輕聲跟唱(教師彈琴)

師:喲,小動物們已經迫不及待了,好吧,我親愛的小動物們,讓我們輕聲跟琴完整的唱一遍吧,在節奏部分也請你們把手拍起來。

3、完整演唱

師:真好聽,可惜啊,要是再把母雞快樂的樣子表現出來就更好了,讓我們試着表現得快樂一些!

六、認識、使用響板:

1、認識響板

師:老師用了一個打擊樂來模仿大母雞的聲音,你們認識它嗎?(出示響板)

2、使用響板

想一想,如果讓你用它來模仿大母雞的叫聲爲歌曲伴奏,你會用嗎?(抽生)

七、合作創編:

1、伴奏(演示、提煉、訓練、表演)

師:好的,我請同學上來模仿大母雞,請你先從老師黑板上拿到大母雞的頭飾戴到頭上,讓老師和同學們知道你是誰?

那誰來小雞呢?

老師的農場裏還有誰?哪個同學上臺來。

2、處理歌曲:

師:母雞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感受到了自豪和快樂,老師也越來越喜歡它了,相信大家都會很喜歡它,請坐在座位上的同學們跟着老師一起唱起來。

3、學生分組上臺展示:

分成打擊樂組 表演組 演唱組

八、作業:創編歌詞

師:看,小鴨過來了,小鴨這回可不依了,它也想小朋友們爲他創編一段歌詞,那聰明的小朋友們,就拜託你們啦!下節課請你拿來送給小鴨子吧!

九、小結:

好了,我親愛的小雞們,天色不早了,老師們和我們一起遊覽了一天,也很辛苦了,跟老師們說再見吧,拜拜!(下課)

篇37:音樂說課稿

一、設計理念:

本課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以音樂爲載體,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等過程,讓學生初步體會音樂要素,並在課堂上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教學目標。

二、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本課中學唱的歌曲是第二冊的第7課。它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描繪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遠去的海面。

②、本課繼續讓學生學唱、感受三拍子的歌曲,初步感受大自然的歌謠。

③、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髮揮想象力,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體與同學共同製造聲響的能力。

2)教材的處理:

海是大自然的一樣物體,水是它形成的基本元素。所以我有一滴水想起,把本課設計成了,“小水滴旅行”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由小水滴到大海的基本過程,引導學生把這些過程與音樂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聆聽音樂,分辨、判斷出音樂形象,能模仿節奏並讀拍

2、技能目標:發揮想象,用動作、人聲、音樂道具、等表現小水滴旅行各階段的音效,嘗試小組合作。

3、情感目標: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人文主題。引導學生用音樂形象表現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利用綜合藝術形式體驗、表現水的旅行過程。

2、教學難點: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五、說教法

1、聽覺感受法:以三種音效(小水滴、小河流、大海)爲導源,讓學生聽辨大自然的“歌”,爲下一步的模擬音效做鋪墊。

2、探究模擬法:新課標提倡教師引導學生在聆聽、演唱、表演音樂過程中充分體驗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本課我設計了用動作、人聲、音樂道具、等表現小水滴旅行各階段的音效,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3、模仿改編法: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學生的編創能力只在啓蒙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本課設計學生在小河流階段,根據歌曲<數鴨子>改編數其它小動物的歌 曲,在這種模仿改編中,只要改動歌曲中關鍵的幾個字就能改出一首新歌,教學效果立竿見影。

4、合作學習法: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本課設計學生在後半節課階段分組合作排練,表現小水滴旅行的各個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5、綜合法:通過以音樂爲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本課以水滴爲主線,串連與水滴有關的音樂素材,運用唱唱、跳跳、演演等綜合音樂形式,爲學生創造了生動愉快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

六、說教學程序:

1、導入:

方法:利用播放三種音效�D�D水滴,小河流,大海聲,讓學生說一說聽到了什麼聲音。並板書。

作用:抓住學生的聽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啓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

達到的目標:分辨、判斷出音樂形象,學生很快就能聽出是水滴、河流、大海的聲音。這一設計起到先入爲主的作用,在教學的第一步就把本課的主線提了出來。

出示課題�D�D小水滴的旅行

2、導入後的第一個教學環節設計爲:小水滴變成雨滴落下來旅行的形象。

導語:小水滴想從天下落下來旅行,但是天上的聲控門關着,你解得開才能下來。

教法:播水滴音效,讓學生聆聽音效形象,用手和打擊樂模奏水滴形象。

模奏時,讓學生選用教師(或自己)提供的道具探究一下聽聽哪種方法模擬要好一些,可以模仿成怎樣的節奏?

效果:教師收集的水滴音效節奏爲�D�DX X X X X X

讓學生模奏後教師板書整理:X X |X X |X X |這就是解“聲控門的密碼”,

引申:你還可以把聲控門設成怎樣的密碼?(如:XX X )再敲一敲。

順勢演唱<小雨沙沙>這是我們學過可以表現小水滴的歌。�D�D播課件。視聽唱結合,讓學生體驗音樂。

音樂表現:做爲這一教學段的小結,引導學生把小水滴落下來的形象表現出來

l打擊樂引子:

X X | X X | X X |

XX X | XX X | XX X |(這一行要根據學生的創編)

l緊接歌曲前奏:演唱<小雨沙沙>(教師用鋼琴伴奏,)

達到的目標: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起點撥、整理作用,學生是學習探究的主體。能夠完成聽辨解碼的學習任務,並用探究法利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品模仿自然界的聲效。

3、第二個教學環節設計爲:小雨沙沙地落下,旅行小河裏的形象。

導語:水滴落下來流到了小河裏,河裏的小動物要你完成一項任務。

教法:讓學生模拍節奏:X-|X-|X-|並用人聲或打擊樂模仿小河流,隨後創設情境,想象小水滴在小河裏旅行�D�D看到鴨子數鴨子,看到小魚數小魚,看到青蛙數青蛙,分組合作改編歌曲,並請二組學生上臺表演。

(舉例:門前大橋下游過小青蛙,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呱呱呱呱,真呀真多呀,數不清到底多少小青蛙,數不清到底多少小青蛙)

音樂表現:做爲這一教學段的小結,引導學生把小水滴旅行的第二個過程(聚成小河流的形象)表現出來。

l水流模擬聲X―|X―|X―|

l緊接前奏:演唱改編的歌曲<數XX>

達到的目標: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要求學生能模仿節奏,發揮想象,用人聲、道具等模擬小河流,通過探究模擬法簡單改編歌曲體會、表現小水滴在小河裏旅行的過程。運用唱唱、跳跳、演演等綜合音樂形式,爲學生創造了生動愉快的學習環境

4、第三個教學環節設計爲:小水滴旅行進入大海的形象。

導語:小水滴旅行到了大海,大海真美麗,你能模擬大海的聲音嗎?

教法:教師讓學生自選打擊樂或身邊的物品模擬大海音效。創設情境:告訴學生大海唱起了歌。然後學唱歌曲<海>完成拍拍

1)XXX|XXXX|XXXX|X―O|

2)感受三拍子,並拍一拍。

3)由念兒歌引出歌曲中唱到的太陽、月亮、浪花,再通過邊聽歌曲邊模仿它們的動作來熟悉歌曲。然後跟大海媽媽一起唱唱。

達到的目標:能模拍簡單節奏,用模擬探究法利用道具模擬大海形象,初步熟悉歌曲<海>。在聆聽、演唱、表演等綜合音樂形式中充分體驗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5、第四個教學環節設計爲:海底音樂會。

導語:海底有很多動物在開音樂會呢!�D�D播課件,學生跟着音樂自由活動。

(作用:調節課堂氣氛,引起學生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教法:在跟音樂活動後,佈置:排練節目,表演給海底的小動物看。喜歡小水滴變成雨滴落下來的就演雨滴片段;喜歡小水滴在河裏遊的就演小河片段;喜歡小水滴在大海里玩的的就演大海片段。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提供道具,併到排練小組中稍作指導。最後分組展示。

達到到的目標:在這一教學環節環節中,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人文主題。發揮想象,用動作、人聲、音樂道具、等表現小水滴旅行各階段的音效,嘗試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音樂形象表現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七、教學特色(總結以上過程和策略,我認爲我的教學特色是)

1、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科特點,學生的參與程度應該較高。

2、重視音樂實踐,培養學生創造合作互動能力,尊重獨特體驗注意情境設計。

3、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體驗、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

4、課堂安排連貫性強,教師在課堂中需要有較強的調控能力,能對學生的各個編創環節做合理的引導、小結。

八、教學啓示: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爲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依託音樂本身的魅力,影響學生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全面影響學生做人、做事的態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探究精神。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措施付諸實施,還需要老師的愛心和慧心,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還請各位領導和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篇38:音樂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是XX號,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難忘今宵》,下面讓我來解說我整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難忘今宵》是人音版的七年級音樂第14冊第五單中的一首歌曲。

《難忘今宵》作於1985年,曾多次在大型電視文藝晚會中作爲終曲而演出,以突出晚會的主題思想。這首歌的歌詞僅有八句,歌詞言簡意賅、富有詩意、令人遐想。前四句歌詞集中表達神州大地、各族人民共同祝願祖國好的思想感情;後四句歌詞集中表達“青山在,人未老”,友誼長存的思想感情。

這首歌的旋律優美、婉轉,頗具抒情色彩。詞曲作者分別是音樂文學家喬羽、著名作曲家王酩。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聽覺上視覺上觀察體驗音樂的突出特徵

2、能力目標:能用圓潤流暢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這首歌曲。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創新能力,能用多種形式展現歌曲魅力。

3、教學重點

重點: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理解歌曲的文化情感內涵,對其進行創作與表演。

4、教具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處在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階段。好動,喜歡新奇事物,學習興趣積極性容易激發,年齡較小,但對歌曲認識不夠深刻。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才能引導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合作探究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結合新課程標準

的要求,根據教學目標級教學的重難點的制定,我將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體驗法、視聽結合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並注重學生個別性的發展,應引導學生採用的學法是:合作法、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設置爲四個環節:走進音樂,感受旋律、美妙歌喉、展現自我。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在合作與探究中展現學生的自我魅力。

(一)走進音樂導入新課

設置情境,導入新課,大屏幕上展現出影視資料(歷屆春節晚會中的輕歌曼舞)學生置身於美好的情景中,激發了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的走進音樂。同時教師再大屏幕上提出問題1、這首歌是什麼調?2、有什麼節拍特點?(問題雖然簡單,卻回顧了以前的樂理知識)

(二)感受旋律:

結合這首歌曲展現祖國好及人民之間友誼的主題,以及新課程標準關於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的理念,在本環節中,播放師生課前蒐集關於祖國自然美、人文美的資料,並播放《難忘今宵》這首曲子,讓學生在詩情畫意的優美環境中進一步感悟理解曲子,教師提出問題:1,這首曲子中哪些地方重複?2,找出“雙胞胎”樂句,解決教學目標(一)。學生邊聽音樂邊思考問題,在探究中學習思考討論問題,然後師生評價。

(三)美妙歌喉

這一環節,先由教師範唱歌曲,深深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積極性,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觀察體驗中學唱歌曲,在聽覺上正確把我歌曲的內在含義:及對祖國的歌頌和友誼長存的思想感情。練唱歌曲部分採用:全班齊唱、3學生範唱,以榜樣帶動全體等方式,解決了教學目標(二),同時設置小擂臺,“你唱我唱,大家唱”,調動學生積極性。

(四)展現自我

教師引導:假如你是小導演,你將??想一想你將如何表演這首曲子,讓他更生動,更形象,更富有創意?(例如春節聯歡晚會上的多種形式)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給予肯定表揚,鼓勵,進行賞識教育,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小組即興表演,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個性的全面發展,教師深入其中,參與並巡迴指導,最後師生在“青春大舞臺”環節中展現自我,在團結合作中,培養自信,完成教學目標(三)及重難點內容。

(五)、自評與互評

先請學生代表點評,互相評價優缺點,再由教師點評,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歌喉獎、最佳創意獎、最佳搭檔獎。

(六)、佈置作業

請你回去蒐集你喜歡的節日氣氛濃厚的歌曲,下節課大家共同分享。 附板書設計

難忘今宵

1=F

走進音樂 感受音樂 美妙歌喉 展現自我

篇39:音樂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是XX號,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海啊故鄉》,下面讓我來解說我整堂課的設計。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流暢舒展,優美動聽,平易親切,節奏嚴謹,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在本單元中作爲第二課時設計。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夠用正確的節奏來爲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過程與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模仿、體驗等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情感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母親、對家鄉以及生活的熱愛。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鄉的情感。

4.教具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二、說學情

這首歌曲具有濃厚的思鄉情感,對於現中學生來說,人生閱歷有限,沒有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結合朗誦經典的以思鄉主題的詩詞或欣賞《夢駝鈴》、《故鄉的雲》等歌曲,從多個側面啓發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這首歌曲的情感。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啓發、點撥、引導爲主,輔以示範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介紹多聲部音樂。示範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思鄉爲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點撥指導法:用於針對學生對歌曲演唱的音高、時值、力度、情感把握上。 情境啓發引導法:創設情境,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思鄉情。 提問法:多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儘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

(二)說學法

1.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2.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說教學過程

(一)藉助問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詩是表達思鄉之情的?誰來朗誦一下?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思鄉詩。

師: 在“故鄉”這兩個簡單而樸素的方塊字中,蘊涵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思想哲學、民風民俗,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會在故鄉情結中良久徘徊,別離之愁、思歸之渴,這種情結如同生命一樣古老而常新。這種情結不但大量出現在文學作品裏,好多歌曲也以此爲題材。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思鄉的歌曲。

(二)新課教學

1、初聽音樂,設問:它的基本情緒和情感是什麼? 簡單介紹詞、曲作者及歌曲創作背景

2、第二次聽賞,設問:這首歌曲是什麼節拍?演唱形式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

(1)出示幻燈片:3/4拍,強弱規律爲強弱弱,讓學生用拍手等肢體動作體驗3/4拍的強弱規律,並學習3拍子的指揮圖示。

(2)出示幻燈片:二聲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學唱(請學生打開課本26頁)

(1)高聲部旋律學習

(2)低聲部旋律學習

(3)歌詞學習

(4)帶詞演唱

(5)課堂反饋,抽一組上臺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請一學生擔任指揮,老師點評;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個學生擔任指揮,幾個學生打擊樂伴奏,教師擔任電子琴伴奏;

(三)拓展欣賞: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篇40:音樂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鑑賞》中第十單元第十九節《對租國河山的禮讚》。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第十單元第十九節《對租國河山的禮讚》,教材所選用的作品是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中的第四首交響詩《捷克的原野和森槔》、交響詩《芬蘭頌》,這兩部作品都是民族樂派典型的代表作品,由於課時限制,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以鑑賞《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爲主,教學活動圍繞“民族”二字,幫助學生從題材內容方面、音樂風格方面瞭解民族樂派的基本特徵。

二、說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自學教材上所提供的資料,對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和作者有初步的瞭解。

2通過對《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分段主題欣賞及演唱,能夠從節奏、旋律、音色、調式方面說出每段主題音樂的特點.

三、說教學重、難點:

難點:把握民族樂派的音樂風格。

重點:從調式、結構,旋律、節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樂特點。

四、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閱讀、歸納後對所學習作品和作者有所瞭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導出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欣賞《沃爾塔瓦河》主題音樂,閱讀書上128頁、131頁的文字。

(2)下面我們就對《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這首交響詩來逐段地分析.

①欣賞《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一,回答:旋律的行進有何特點?用什麼樂器奏的?作者用這樣的音樂表現手法描繪出捷克什麼樣的風景?

②欣賞《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二,回答:引子二與引子一對比音樂表現有何不同?

③欣賞主題一,回答:音樂的聲部行進有何特點?具有主調音樂還是復調音樂特點?

④看譜學唱主題二,再聆聽主題二的三次演奏:回答:每一次音樂都發生怎樣的變化?

⑤欣賞主題三,回答:與主題一、主題二對比音樂在哪方面更有特色?

(3)完整欣賞《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在欣賞過程中再一次感受音樂的民族風格特點.

討論並說出:民族樂派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從題材內容、音樂風格方面來論證。

六、教師小結

民族的音樂是永遠不會過時的音樂,民族樂派的作曲家會用鮮明的民族風格把它發揚光大,並影響着後人的民族意識,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這個課題來欣賞.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41: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輕歌曼舞櫻花謠》,選自科教出版社,四年級下冊

我覺得要想上好一堂藝術課,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深挖教材,抓住着眼點,然後拓寬思路,充分聯繫學生的個人成長環境,本着“面向全體,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從學生的感知、認識、發展出發,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活動,爲每位學生提供平等的藝術教育機會,讓他們都能體會到藝術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實物,讓學生欣賞、瞭解日本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增進對多元文化和人類文明的瞭解,加強文化認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識。

2.通過在比較中欣賞,使學生感受日本音樂、舞蹈的民族特點。學唱歌曲《櫻花》。

三.說教法

以人文爲主線,以個性爲主導。在藝術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教師教,學生學”的觀念,以人文精神爲主線,以知識技能爲隱線,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學習藝術、瞭解藝術。藝術教育要給學生的個性發展保留空間,不要以統一的規格、統一的要求去約束他們,要爲他們創造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機會,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個性價值,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四.說評價標準

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四年級的學生已經不在滿足於“棒、棒、棒、你真棒”,翹個大拇指,鼓掌等單純的評價方式,老師可以結合他們的年齡特點,採用大獎賽、體育比賽中的評獎方式,讓學生學會欣賞別人、鼓勵別人,學會表達、評價

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並不在於藝術本身,而在於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同時,讓他們掌握藝術的基本技能,發展他們的藝術能力,讓他們在生活中都會歌、會畫、會舞、會聽、會看,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走進日本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況。

2.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圖片。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跟日本有關的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及概況。(學生介紹,教師做適當補充。)

3.師:知道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去了解它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

4.出示圖片課件:日本的富士山、櫻花、和服、木屐、建築、日本料理、茶道、插花、浮士繪、卡通人物等。

(結合圖片以及師生課前收集的跟日本有關的實物、資料等,讓學生自己介紹,教師適當補充,培養學生課前蒐集資料的好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二)、輕歌曼舞

1.師:日本是一個善於汲取各國文化的民族,他們的文化在繼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與外來文化相融合,從而形成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文化藝術。下面就讓我們感受日本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

2.我國的民族樂器,在現在的日本也能看到它往日的身影:古箏、三絃(三味線)、簫(尺八)(展示圖片)

教師展示事物尺八樂器,並用尺八演奏日本童謠《紅蜻蜓》

3.師:日本的音樂很有特點,下面老師爲大家播放三段歌曲,請大家來仔細辨別一下哪首是日本歌曲?

4.播放音樂課件:印尼歌曲《划船曲》、日本

歌曲《四季歌》、美國歌曲《雪絨花》。(培養學生對不同音樂風格的感受力和聽辨能力)

5.欣賞歌舞伎表演片斷

(1)、提問:在日本有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請根據下面的提示說出這是什麼藝術形式呢?(a)它有四百多年的歷史;(b)它和我國的京劇並稱爲“東方藝術的姐妹花”,(c)表演者基本都是男性。

(2)、觀看歌舞伎表演的片斷,說出表演的風格特點。

(3)、禪的精神

(三)、學唱《櫻花》

1、日本人喜歡櫻花的原因

2、欣賞櫻花的圖片

3、觀看合唱版的《櫻花》

4、唱譜並思考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級進爲主還是以跳進爲主?(用手勢表示音的高低)

5、找出歌曲中出現了哪幾個音?並找出樂曲中完全相同的小節

6、這首歌曲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來演唱呢?速度又應該是怎樣的'呢?提醒學生:因爲歌曲旋律抒情流暢,所以要運用連貫的氣息來演唱。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異彩紛呈

1.談話:以上我們瞭解了日本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尤其是他們的歌舞和插花藝術、手工製作,現在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一下你對日本文化藝術的感受。

2.學生自由選擇。喜歡跳舞的組合在一起,編排舞蹈進行表演;喜歡唱歌的組合在一起,進行歌唱表演;喜歡插花的組合在一起,進行插花比賽;喜歡手工製作的,進行手工製作。

3.學生互相觀賞、評價,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演唱獎、最佳創藝獎、最佳製作獎等。

(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發展,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

(五)、小結

在我準備這節課時,有的老師勸我放棄這節課,因爲我身邊的同事就有拒買日貨,我身邊的學生就有拒唱日本歌曲的現象,但反過來想,這也正是我要講這節課的原因:

(一)在日本是有人不徹底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蹂躪中國的那段歷史,但這並不代表大多數日本人民,例如,在杭州日本女子足球隊來華比賽時,面對很多觀衆喝倒彩的噓噓聲中,比賽結束時日本女子足球隊還是打出了“謝謝CHINA”的橫幅;在前不久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看到日本救援隊,面隊他們從廢墟中挖出遺體肅然敬禮的姿態,無不讓我們動容。(展示圖片)

(二)從這節課我們瞭解到日本是一個善於汲取各國文化的民族,他們的文化在繼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與外來文化相融合,從而形成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文化藝術,單就這點來說難道不需要向他們學習嗎?(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篇42:音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五年級第四單元戲曲音樂中的一節唱歌課。本節課是在欣賞我國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學唱的一首戲歌。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學會唱歌曲《看大戲》。

2、設計歌曲的唸白節奏,正確演唱歌曲。

3、引發學生關 注我國的傳統戲曲文化,感受中國戲曲文化的博大精神。

三、說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唱會歌曲《看大戲》,

升4的音準和休止符的運用;本節課的難點是通過學唱了解豫劇的相關文化知識。

四、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欣賞法、教唱法、

創編法、合演法。

五、教學思路:

打算讓學生在教師範唱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的深入教學,讓學生慢慢的去感受戲曲,接受戲曲,進而去喜歡戲曲。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爲了使學生對戲曲有更直觀的感受,我進行了教師範唱讓學生進行欣賞,我分別唱了京劇、豫劇、黃梅戲三段戲曲,讓學生感受傳統戲曲文化;教唱時我使用了錄音機,讓學生進行聽唱學習,後分別指出歌曲中的重點如;升4,休止符;唱完後我讓學生自己感受唸白的節奏,並進行自己重新設計節奏,接着讓學生加入打擊樂器進行伴奏,最後把學生分成演唱組和伴奏組進行合演。

篇43:音樂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一把雨傘圓溜溜》,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的國小五年級音樂課本第十冊的第四課。通過準備分析,我對本課有以下了解:

1,本單元的主題是《四季》,課中的四首作品表現的正是人們在四季生活,學習,工作中的縮影。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習的演唱歌曲是《童心是小鳥》,欣賞的歌曲是《四季歌》,這兩首歌曲都是描寫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變化,激起了孩子們的共鳴,引發了他們的獨特感受。《一把雨傘圓溜溜》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時,是一首描寫在夏天的雨中,同學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歌曲。曲調歡快活潑,歌詞十分風趣。

2,本課出現了幾個難點分別是附點節奏,休止節奏,切分節奏,要求學生唱得清楚,準確。

3,學唱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進行創作表演;

4.用模仿,重複的方法創作旋律。音樂課程作爲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及職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而對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學認識等具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音樂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擴與轉換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對音樂知識有一定的瞭解,能唱簡單的曲調。但學生的音樂知識參差不齊。對於一些對音樂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的孩子,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創編活動爲主要表現形式,以合作探究法,快樂探究法,直觀教學法爲主要教學手段,並及時地以語言來啓發和激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對於那些有一定音樂基礎,悟性較高的孩子,我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爲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大膽想象、討論、參與和評價。對於表現豐富,活潑好動的孩子,儘量讓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創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唱好休止,附點,切分節奏。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用歡快,詼諧的聲音,用頭聲和弱聲演唱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讓學生在音樂表演中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感受到愉悅。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教育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複習《童心是小鳥》,引導學生用喜悅,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童心是小鳥〉這首歌曲是上一課時學會的新歌,在這裏演唱起到的是複習的作用,對學生也是一個開嗓的練習,要求學生歌唱的氣息均勻,要進入歌唱的狀態。)

(二)情景導入

1、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爲課堂的每一環節都作了精心的設計,製作了一套課件,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雨天嗎?(課件出示下雨的情景)在這場雨中,正發生着動人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故事導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個小夥伴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一陣大雨,但是隻有一個孩子有傘,他們會怎麼辦呢?(運用課件把孩子們帶入到虛擬的情景中,在具體情景的啓發下有效的學習。)

(三)、學唱新歌

1、聆聽範唱

(1)聆聽範唱,揭示課題。設問:同學們,三個小夥伴在大雨中是怎麼做的?他們的情緒怎們樣?(引導學生說出:三個小夥伴在大雨中共用一把雨傘,他們在一起嘻嘻哈哈笑個不停口,心裏很高興。)老師總結:是啊,他們的心裏一定比吃了蜂蜜還甜,因爲他們感受到了友情的溫暖、團結的力量。

(2)你們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聽一遍。(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2、學習歌曲

(1) 指導學生用“啦”音唱旋律。要求學生聲音要輕,要有共鳴。

(2)教師範唱第1——15小節的旋律,請學生說出旋律的特點,節奏上有什麼規律。(這一段旋律的難點就是休止符號的運用,每一句唱完後都有兩個休止符號,可以請學生在休止的地方,用拍手,拍肩,和同桌擊掌來掌握節奏。“同學們,還有哪個地方難唱?對,還有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別有一個八度大跳的旋律,聽老師唱一遍。”老師要作好示範,要求學生音要唱準。

(3)教師範唱後半部分的旋律學生跟唱,請學生提出難唱的地方。(學生會找出以下難點)

(4)重難點的突破:出示附點節奏,提問:同學們,下雨的時候,雨點打在房頂上的聲音是怎樣的?對,是嗒嗒嗒的聲音,我們一起用雨點的聲音來唱節奏,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唱一遍。出示休止節奏,雨下小了,打在雨傘上面有嘀嘀嗒嗒的聲音,我們一起來模仿小雨打在雨傘上的聲音,小夥伴探出腦袋看一看,雨是不是下小了。出示切分節奏,這一條節奏學生可能沒有提出來,老師可以提出來,這一條節奏同學們唱得不是很好,我們一起來一遍。提示:女孩子可以仰一下小辮子,男孩子可以搖一下頭,表現切分休止節奏。這幾條節奏是這首歌曲的難點,分別練習。老師及時發現孩子們學習情況,請學的快的孩子幫助學的較慢的孩子,體現新課標裏的合作學習。

(5)唱全曲,點評學生的優缺點。“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這麼快就把歌曲的基本旋律唱準了,但是附點、休止、切分節奏還需要加強,我們再來一遍。” 處理歌曲:同學們,我們怎樣讓歌曲更好聽?(引導學生說出要有感情的演唱)歌中的孩子們會有怎樣的感情呢?(引導學生說出歡快、有趣的感情)前面1——15小節應該用怎樣的情緒演唱?(引導學生說出笑起來,眉毛揚起來,聲音應該在高聲位置);後半部分應該用怎樣的情緒演唱?(引導學生說出要有強弱對比,聲音要有起伏)

4,表演歌曲

(1)老師帶領學生隨樂表演唱。

(2)“同學們的歌聲真美妙,動作也很優美!老師從你們歡快的歌聲和綻開的笑臉中感受到了同學之間團結和純真的友情。大家能不能開動腦筋,和你的小夥伴團結合作,用歌唱,舞蹈,情景表演,繪畫等方式把我們歌曲的意境表現得更美好,更生動?

(3)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各小組展示表演,學生互評,及時給予表揚。

“你們的歌聲悅耳動聽,舞蹈歡快活潑,表演情真意切,畫也非常漂亮,無論是哪種表現形式,都把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家真是多才多藝。

(三)、課堂小結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渡過了愉快的一節課。在這一節課中我們學會了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連較難的休止、附點、切分節奏也唱得很準確;不僅如此,歡快,活潑的情緒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強弱起伏的旋律把歌兒唱得更加生動優美;更重要的是大家在團結合作中成功地把歌曲的意境表現了出來,更真切的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和純真的友情。希望大家在學習、生活中也能像歌裏的孩子一樣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篇44:音樂說課稿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我有一隻小羊羔》。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第1冊第四單元的表演課。本教材通過對動物的描寫,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按照《音樂課程標準》對學習領域的劃分,本課屬於“表演”這一學習領域。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感知音樂內容、體驗情感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聽、唱、看、想、畫、演等活動,使學生感受音樂內容,體驗音樂的情感變化。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聽、唱、看、想、畫、演等活動,使學生感受音樂內容,體驗音樂的情感變化,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四、說教法

1、教學理念

音樂教育應以音樂審美爲核心,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要以興趣愛好爲學習的基本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習。

2、營造教學環境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視聽結合,引起學生的共鳴,儘可能地使學生融入音樂的氛圍中,使其愉悅地聆聽音樂,享受音樂的美感。

(2)設情境,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活動,分組合作討論,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獲得主體經驗,並相互交流,評價,促進共同發展。

五、說學法

音樂課對很多學生來說,是一門放鬆的課。在這樣的課堂上需要抓住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學習知識以及對他們進行情感上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抓住學生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通過多種媒體,再結合其他藝術科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資源,採用合作學習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用歌曲《喜羊羊與灰太狼》作爲鋪墊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瑪麗有隻小羊羔》,視聽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產生好奇心,點燃他們的求知慾。

2、進行分組討論

把學生分爲四個小組,讓他們就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展開討論,老師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或行動來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三)小結

通過播放圖片、歌曲以及動畫,將歌曲形象化,結合視聽藝術,讓學生對歌曲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掌握這一歌曲。

七、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篇45:音樂說課稿參考

音樂說課稿參考模板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木瓜恰恰恰》,

根據新課標理念,在本節課中,我從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叫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幾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木瓜恰恰恰》是一首降E大調4/4拍的歌曲,歌曲旋律熱情奔放,特點鮮明。歌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表現了恰恰舞的韻律,第二部分用連續切分的節奏表現豐收的喜悅之情。學生在本課學習中能夠感受外國的風土人情文化等。

其次,我對學情做一簡要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對於音樂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對於節奏、節拍、讀譜、視唱,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基本完成,但是這時期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注意力不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打算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爲出發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堂課的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難點:掌握切分節奏的正確演唱。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對教學目標的設立,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音樂中感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人民豐收的喜悅之情。

2、過程與方法:學生學會切分節奏的演唱方法。

3、知識與技能:用熱情奔放的聲音演唱歌曲。

爲了突出重點,解決難點,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的學習特點,我在本課的教法和學法中採用了:欣賞法、表演法、講解法、示範法等。

下面說說我的教學過程,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新課導入環節、新課教授環節、鞏固提高環節、課堂小結環節。

首先,說說我的新課導入環節,在新課導入環節中我採用了情景導入的教學方式,首先我會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印尼的民族音樂,讓學生感受印尼地區的音樂魅力。同時我會在此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各種水果的圖片,在與師生共同討論交流這是何種水果時引出今日說課題目《木瓜恰恰恰》。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一個好的導入,是一堂好課的開端,好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渲染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學生帶入到課堂中來吸取新知,

其次,是我的新課教授環節,我設定了以下四個活動。

活動一:我打算採用欣賞法。讓學生初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情感。請同學在聆聽音樂的同時思考這首歌曲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學生聆聽完音樂後可能會這樣回答,這首歌曲給我們帶來了歡快喜悅的情感,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鼓勵性的評價並引導告知學生,這首歌曲給我們帶來的情感是(板書)熱情、奔放的。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新課標理念指出在音樂教學中,因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瞭解。

活動二:我打算採用示範法。教師範唱學生跟唱和模唱。首先我會這樣演唱歌曲(範唱一句),學生跟着節奏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其次我會用鋼琴彈唱歌曲,學生進行哼唱。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在新課標理念中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通過對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活動三:我打算採用講解法。抓住教學難點,挑出切分節奏來進行解決。首先,我會對切分節奏和八分節奏進行板書(X X X和XX XX),並對其做出範唱,讓學生在視覺上可以形成一個直觀的對比,正確的知道兩者的區別。其次在學生掌握切分節奏型後,我會對歌曲進行教唱,學生跟唱並用手打拍子。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在音樂教學中強調音樂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在活動中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活動四:我打算採用演繹法。引導學生跟着鋼琴伴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應注意節拍、力度的掌握和對歌曲旋律流暢性的整體把握。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

再次是鞏固提高環節,我設定了以下內容:

我打算採用分組表演法。讓學生在演唱到“恰恰恰”處加入拍手的動作(拍手動作的節奏型是XX X)進行表演。首先我會以各小組爲單位進行PK,讓學生加入拍手動作進行表演,其次老師對其作出鼓勵性的評價,最後讓學生自己評選出表現較好的一組。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在音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我注意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感。

最後是我的課堂小結環節。

我打算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課堂小結。在師生討論交流中共同梳理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生在課後,可以去欣賞一下其他國家的音樂作品,同學之間共同討論交流這些音樂作品的音樂風格,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比較系統簡介明瞭。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請問我需要擦黑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