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四鏈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結碩果

“四鏈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結碩果

“四鏈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結碩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四川省德陽市菸草專賣局(公司)〔以下簡稱德陽市局(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牢記國有企業肩負的重大政治責任,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爲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把共同富裕作爲鄉村振興的指引和落腳點,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黨建引領鏈、富民產業鏈、生態文旅鏈、鞏固提升鏈“四鏈融合”爲支撐,撬動鄉村全面振興彙集新動能、取得新成效,紮實走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

編織“黨建引領鏈”,擔責盡責煥發生機活力。德陽市局(公司)堅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鄉村振興的具體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建立三級推動、共建共融、多元催化工作機制,有效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領導幹部“主領”:德陽市局(公司)黨組堅持把責任扛在肩上,成立“一把手”負總責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調查研究、制定戰略規劃等,確保定點聯繫幫扶目標清晰、方向不偏。駐村書記“主責”:派駐“第一書記”積極開展產業就業扶貧、科技教育扶貧、文化健康扶貧、電商消費扶貧,努力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廣大黨員“主幫”,組織黨員成立幫扶工作隊,實行“5+1”工作制定期開展走村入戶,及時瞭解村民所思所想,爲其排解生活困擾,進一步強化人文關懷。改善基礎設施、掌握生產技術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德陽市局(公司)通過捐贈信息化辦公設施、修建道路、增設路燈等措施,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爲村民生活帶來便利。紮實開展“送學進村、送工到田、送技到園、送暖到戶”等志願服務,組織村民利用閒暇時間系統學習生產技能和作業技巧,促進其適應發展的需要。

編織“富民產業鏈”,村企共建實現配套發展。爲激活當地發展內生動力,德陽市局(公司)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協作,堅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整合多方資源,精準引進產業幫扶項目,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中江縣道樁村有着悠久的蠶桑發展歷史,但由於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產業發展遲遲打不開局面。德陽市局(公司)知悉後,組織農業專家多次趕赴道樁進行實地調研,並出資修建蠶房養殖室、桑葉儲藏室、幼蠶養殖室各一座,種植桑樹524畝,將道樁村打造成爲現代化蠶桑產業養殖基地,蠶桑養殖成爲該村集體經濟支柱產業。在全面總結道樁村產業幫扶經驗後,德陽市局(公司)又將該縣聖壽村確定爲第二個定點幫扶對象,持續走好產業幫扶之路。根據聖壽村地理位置、人口結構等情況,出資爲其“量身定製”有機蔬菜產業園建設項目。未來,配備冷鏈倉庫,分揀加工中心,灌溉儲水池的有機蔬菜產業園順利建成後,實現智能化監控、灌溉、水肥一體和農業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耕種,一改村落原始勞作模式,既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又提升蔬菜質量品質。

編織“生態文旅鏈”,先行先試促進融合共進。德陽市局(公司)因地制宜制定“農業爲根、文化爲魂、旅遊爲徑、以文促旅、以旅興農”的工作思路,努力走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抓好陣地建設是做好文化傳播的重要方面。通過在村部新建紅色文化綜合體驗中心、紅色文化廣場等陣地,致力將道樁村打造成爲黨組織開展組織生活的重要陣地和黨員鍛鍊黨性的重要平臺,並吸納優秀師資力量建立老黨員講師庫,大力開展紅色教育。2023年,在與當地政府密切協作下,紅色美麗村莊整體建設項目正式破土動工,集參觀、學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具有革命傳統體驗、紅色精神傳承、綠色休閒觀光等功能於一身的紅色美麗道樁村完成蝶變,爲“小村莊”引來“大流量”,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編織“鞏固提升鏈”,守望相助確保行穩致遠。推動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時間上的延續性、空間上的一體化,德陽市局(公司)抓好“四個堅持”,切實做好鄉村振興下半篇文章,確保產業幫扶行穩致遠。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抓牢組織建設,運用好共建的黨建活動室,將支部堡壘建在羣衆最需要的前沿陣地。二是堅持幫扶不鬆勁。幫扶隊伍定期走村入戶,對已脫貧的幫扶對象持續做好動態跟蹤,確保就學、醫療、助困等幫扶政策應享能享。堅持產業增效。持續築牢基礎建設,聚焦基礎硬件的持續性維護、適應性需要,用好捐贈資金的補缺、引流、撬動作用,保持產業配套設施的完整性。健全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規模化、成片化、集約化,強化集體經濟統一精益管理,暢通生產、經營、銷售環節,實現市場複合多元的高質量發展。三是堅持雙向引才。將人才作爲鄉村發展的核心資源和根本力量,大力培養鄉村振興的產業帶頭人,持續與鄉鎮黨政、村兩委共同發力,開設鄉村治理、技能提升的田間課堂。以產業空間、產業機遇爲引力,吸引專業產業帶頭人、大學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夯實鄉村發展的人才基礎。四是堅持生態優先。圍繞生態宜居的現代化鄉村建設目標,堅持產業與生態協調發展、配套發展、互促發展方式,帶動一批羊肚菌種植、肉牛養殖、糧油種植等符合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產業,引進落地一批鄉村休閒、鄉村文旅、農產品加工等第三產業經濟單元,促進鄉村經濟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