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代成語故事【精彩多篇】

古代成語故事【精彩多篇】

古代經典成語故事 篇一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着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爲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古代成語故事 篇二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形容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爲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夢裏,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裏,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隊輸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裏,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于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于棼發現庭院裏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裏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夢裏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古代成語故事 篇三

1、班門弄斧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爲木匠的始祖。

班門弄斧即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 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爲,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2、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

年輕的他因此驕傲自滿,每一天飲酒作樂,不但不處理國家大事。

不準大臣勸阻,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或是違反他的規定,就會受到死刑的處罰。

就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政治混亂,鄰近的魏國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們對國家的安危很擔心,卻又不敢提出勸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對他說:“宮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來都不飛不叫,大王明白這是甚麼鳥嗎”

聰明的齊王一聽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說:“這隻鳥不是普通的鳥,平時不飛不叫,但只要一飛直往上衝,一鳴叫聲驚人。”

齊王還出兵反擊魏國的侵略,使魏國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