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高一化學說課稿精品多篇

高一化學說課稿精品多篇

高一化學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離子反應,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國中學習溶液導電性實驗、酸鹼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學習電解質溶液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體系看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補充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必備技能,是中學生現在及至以後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重點。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瞭解電解質的概念;

B.引導學生能夠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酸,鹼,鹽的本質;

C.使學生了解到電解質在溶液中所起反應的實質。

(2)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和動畫模擬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標:

激發探索研究物質和理論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引導學生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3.教材的重,難點:

(1)重點:理解電解質,電離的定義,會用電離方程式表示物質的電離過程,從電離角度概括出酸,鹼,鹽的本質。

(2)難點:用電離方程式表示物質的電離過程,對酸,鹼,鹽本質的理解。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根據新課改要求,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聖陶先生“教是爲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問題探究法,即以問題爲切入口,追蹤變化的本質,解釋疑惑。它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採用這種方法意在滲透探究問題的方法,爲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限於新高一學生的能力,本節課主要以啓發性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爲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正處在16、17歲的年齡階段,好奇心較強,興趣不太穩定,邏輯思維正在日趨發展中,在知識學習上仍需藉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諸多特點。

2.學法指導

充分運用實驗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儘可能增加實驗可見度,加強感性認識;利用計算機軟件的動畫模擬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全面觀察,理解微觀本質。

四.說教學

1.提出問題,引導探究

演示溶液導電性實驗,觀察分析,同時展示多媒體教學軟件,從微觀領域明確溶液導電的本質---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在此基礎上,介紹氯化鈉,_鉀,氫氧化鈉等固體分別加熱至溶化後能導電,這樣很順利的引出電解質的概念。

然後通過介紹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引出氯化鈉電離方程式的書寫,以及HCl、H2SO4、HNO3三種酸的電離方程式,從電離的角度得出酸的定義。最後安排“思考與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鹼和鹽的本質。

2、通過上面的討論,使學生了解到電解質在溶液裏所起反應的實質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後,即可很自然地

轉入到對離子反應的討論。

3、鞏固練習,理解內化

能夠很快地辨別出那些物質是電解質,能夠正確地書寫電離方程式,能夠運用定義辨別出酸,鹼,鹽。

4、佈置作業,應用遷移

結合本節知識,課後討論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高一化學說課稿5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上的這節課是人教版選修5第三章第四節《有機合成》的基礎課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

⑴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⑵認識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它們的轉化關係。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有機合成是本章的最後一節,在以往的教科書中沒有專門講解。本節教學要在幫助學生複習再現烴及烴的衍生物結構、性質、相互轉化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有機合成的過程;理解有機合成遵循的原則;初步學會使用逆推法合理地設計出有機合成的線路;同時培養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合成問題的能力,爲學生順利學習本模塊第五章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時代及選修一《化學與生活》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讓學生感受合成的有機物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使學生認識到有機合成是有機化學服務於人類的橋,是有機化學研究的中心,是化學工作者改造世界、創造未來最重要的手段,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2.學生情況分析:有機合成是有機物性質的應用,要求學生在前兩章及本章前三節的學習基礎之上熟練掌握好各類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相互衍生關係以及重要官能團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礎知識。因此在本節之前我們上了一節《烴及烴的衍生物》的鞏固課,幫助學生把學過的有機化學知識形成知識網,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官能團結構與性質的辯證關係,掌握重要有機物相互轉化關係,能夠從斷鍵、成鍵的角度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讓學生的認知儘可能達到其“最近發展區”,這樣爲我們本節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基於以上分析,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使學生掌握烴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②讓學生初步瞭解逆向合成法的思維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學生對有機物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②通過有機物的合成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遷移能力。

③通過分析有機合成過程鞏固各類有機物的結構、性質及相互轉化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會新物質的不斷合成是有機化學具有的特殊的科學魅力,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的教育。

②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

③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以化學主人翁的身份體會化學學科在生產、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設計流程與教學設計

㈠教學設計理論依據

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皮亞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㈡教學策略與方法選擇標準

根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內容與層次,化學教學內容的具體特徵,高二學生的年齡與思維發展情況,我班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特徵,化學學科的特徵(研究方法思想、邏輯結構),教師的教學優勢能力及我校化學教學的技術條件。

㈢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式教學、啓發式教學

㈣重、難點突破

本節的學習重點逆合成分析法,我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初步瞭解逆合成分析法,再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來理解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最後利用圖表引導學生掌握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體會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過程。

五、教學過程

【活動1】

我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福島核電站起火爆炸、核輻射危害、核輻射防護服及生活中的有機合成材料,通過社會的熱點問題的呈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出本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了解有機合成在人類社會進步中的意義,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活動2】

學生自學教材初步瞭解有機合成的定義、任務、過程。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獨立利用教材內容資源進行學習,瞭解什麼是有機合成、明確要進行有機合成的任務是什麼、要完成有機合成需要怎樣的過程、如何進行思考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信息素養。

【活動3】

學生小組討論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合成乙烯、氯乙烷、乙醇。本活動的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爲學生搭建學習的平臺,以便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和掌握的規律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評價不僅知道了如何製取乙烯、氯乙烷、乙醇,更重要的是還知道了可以用過已經學過的有機化學反應用多種方法制取同一物質,激活了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橋樑。爲順利完成活動4提供了真實的學習情境。

【活動4】

學生通過完成練習歸納完成問題導學3,再現官能團間的轉化關係。目的的在於讓學生在利用活動3中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知識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以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某種官能團的轉化有多種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滲透在實際應用進行物質合成時,必須依據某些原則選取合理的方法,從而順利過渡到逆合成分析法。

【活動5】

學生自學教材體會“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並展示合成草酸二乙酯的逆推法。

本活動的內容是本節的重點及核心知識,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理解這些重點知識、核心知識的形成過程,學案上採用圖表引導學生構建乙二酸二乙酯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初步學會利用逆合成分析法設計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通過交流展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及自信心,進一步體會如何利用逆推法解決具體有機合成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給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學會學習。

【活動6】

學生討論小結有機合成的原則,在前面的活動中已經滲透了有機合成的一些原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討論歸納總結。考慮到本節是有機合成的第一節基礎課,鑑於學生的基礎,可能總結不夠全面,我再利用大屏幕幫助學生完善。這樣可爲以後評價合成線路打下基礎。

學生觀看大屏幕“20世紀在有機合成方面獲諾貝爾化學獎的重要事件”,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達標訓練】

達標訓練共安排了兩道題,一題涉及的是正合成分析法,另一題是逆合成分析法。難度逐漸加深。

【活動7】

學生完成達標訓練1,再小組討論,最後板演展示化學方程式。

本題已經給出合成路線,只要求學生根據合成路線寫出各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本題所寫的化學方程式均是以前沒有學過的,但是可利用官能團之間的轉化關係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學案將本題作爲達標訓練第一題的目的有三個:一是通過實例讓學生了解如何畫合成路線圖;二是通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考察學生對官能團相互轉化關係的掌握情況,同時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三是讓學生感覺此題並不簡單,但經過思考又可以解出正確答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活動8】

學生用5分鐘獨立完成,用2分鐘組內討論合成路線,學生搶答展示合成線路。

第2題要求學生能夠設計出合成路線,考察學生對本節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使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爲下一節的導學案的設計提供依據。

【總結】通過分析、總結本節課重點使學生認識到有機合成在人類生活中的重大意義,體會到新化合物的不斷合成使有機化學具有特殊的魅力。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體驗化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

高一化學說課稿優秀範文五篇相關文章:

★ 2020年高一地理說課稿範文五篇

★ 說課稿優秀範文

★ 2020年八年級政治說課稿優秀範文五篇

★ 七年級英語說課稿優秀範文五篇2020

★ 2020年七年級歷史說課稿優秀範文五篇

★ 高中化學老師述職報告精彩範文五篇

★ 高一優秀滿分作文800字範文五篇

★ 精選八年級物理說課稿範文2020年五篇

★ 高中的高一優秀作文範文

★ 三年級數學優秀說課稿範文五篇

高一化學說課稿2

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鈉的重要化合物》。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本節知識是鈉單質性質的延伸和發展,鈉單質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轉變爲鈉的化合物,所以鈉單質和鈉的化合物之間存在着必然的因果關係。只有既瞭解了鈉單質的性質又瞭解了鈉的化合物性質,纔會比較全面的瞭解鈉這種金屬。通過鈉單質及鈉的重要化合物的學習,既複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又爲學習其他幾種重要金屬化合物奠定基礎和提供理論模式。

2、教學目標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

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實驗,學生能瞭解兩者性質的差異、掌握二者的轉化關係及鑑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對比學習,學生應初步掌握對比、推理、歸納的能力。

2)、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實驗和探究。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動手合作的樂趣,在交流中養成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2)、通過學習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對世界制鹼工業、我國化學工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及學生特點和已有知識,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過氧化鈉的性質,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轉化。

教學難點:Na2O2的性質。

二、說學情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以及鈉單質的性質等知識,能夠對化學反應的得失電子情況及離子反應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來研究物質的性質,可以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對比,歸納出實驗結論。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的“課程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有助於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性質,結合以上的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設疑激趣、實驗探究、分析對比、理論聯繫實際等教學方法。以趣味實驗→產生疑問→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2、學法: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和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生入境

設計“滴水生火”趣味實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

第二環節:知識探究、思維培養

1.“滴水生火”實驗探究

通過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Na2O2的樣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質。緊接着設疑:水一般用來滅火,而我們的實驗卻是滴水生火?

棉花爲什麼能夠燃燒?燃燒需要什麼條件?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層層遞進,將學生對Na2O2和H2O反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着從方程式的角度對反應進一步進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價氧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5分鐘)

2.“吹氣生火”實驗探究

結合上述對Na2O2與H2O反應的探討,又引入“吹氣生火”實驗,學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同時我引導學生聯繫人在呼吸時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實際,講述Na2O2能用在呼吸面具上和潛水艇裏作爲O2的,這樣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繫起來,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在妙趣橫生的實驗探討中,學生帶着強烈的興趣學習,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然後在多媒體上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Na2O與Na2O2性質。(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爲了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以應用和鞏固提升,我設置瞭如下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鈉着火了怎麼辦?

【交流思考2】鈉單質放置在空氣中,最終變成了什麼物質?

以上兩個問題的設置,既是對鈉的氧化物知識的複習和運用,又自然而然的引入了Na2CO3與NaHCO3知識的教學。(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4分鐘。)

第三環節: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

對於Na2CO3與NaHCO3兩者溶解性差異實驗及水溶液性質的檢驗。操作比較簡單,但有些差異比較細微,除了需要用眼仔細觀察外,還需要觸摸感受。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驗。採用了分組討論,實驗探究的方法。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探究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Na2CO3與NaHCO3熱穩定性實驗探究。我設置的是演示實驗,通過一組對比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兩者熱穩定性的差異。

實驗做完後,在多媒體上的表格中總結歸中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8分鐘。)

在完成Na2CO3與NaHCO3性質對比後。我又設置兩個交流思考。

【交流思考1】如何除去Na2CO3固體中的NaHCO3?如何除去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交流思考2】如何鑑別Na2CO3和NaHCO3?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完成以上兩個問題,我及時給予點評、總結。(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課堂小結。

此時,教學活動已接近尾聲,我啓發學生回顧、再現知識,並把本節課的主幹知識寫到黑板上,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3分鐘。)

佈置作業

五、說板書

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所以板書主要簡明扼要的寫出Na2O與Na2O2,Na2CO3與NaHCO3的主要性質即可。(見附表)

教學評價:

本節課依據構建主義理論,我設置了“滴水生火”和“吹起生火”兩個趣味實驗,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從而使學生很想知道什麼物質具有這樣的性質,激發起學生強力的求知慾。

營造了很好的課堂情趣。同時又依據知識特點,用實驗探究來完成對鈉的幾種化合物的認識,充分體現了化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主體意識。既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

又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德,除此外還大量運用了對比的學習方法,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使學生一目瞭然。完成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高一化學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位於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課程教科書必修2的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一節。教材主要內容爲甲烷的結構(包括結構式、電子式),甲烷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甲烷的化學性質包括甲烷的氧化反應和甲烷的取代反應以及甲烷的受熱分解。將《甲烷》這一節內容放在教材的必修2,是考慮到學生在高一化學中已學過物質結構的知識,如共價價、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等基礎知識,具備了學習本章的理論基礎。烴是一切有機物的母體,學習有機化學的基礎。

而甲烷作爲結構最簡單的有機物又是學習烴的入門,所以讓學生掌握好甲烷的知識,就是爲學習烴、烴的衍生物及接下來學習的有機內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因爲在高中化學中,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的聯繫不是非常的緊密,對無機化學部分學的不是很好的同學來說,可以說是學習化學的新的開始,只要鼓勵學生努力就可以學好,這無疑會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甲烷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瞭解甲烷物理性質;掌握甲烷的化學性質;初步掌握取代反應的概念以及它與置換反應的區別。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比、分析、歸納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深入認識“結構決定性質”“內因、外因辨證關係”等哲學思想;認識化學微觀世界分子結構的立體美。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重點甲烷分子結構;甲烷的化學性質;取代反應的概念;

2.教學難點甲烷分子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係;甲烷與氯氣反應的機理

四、學情、學法分析

1、學情分析

經過九年級化學的學習,學生對有機化學以及有機物有了初步的瞭解與認識,因此在老師的教導下,結合具體形象的甲烷的結構式的模型、有關甲烷的反應機理的視頻,再通過他們本身的努力學習,可以對甲烷有比較好的掌握。

2、學法指導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則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起到帶領、教導和解說的作用。因此在本節課中,我的任務是把學生引入甲烷這一主題,之後對他們講解甲烷的結構,性質,並藉助甲烷的結構模型以及甲烷的氧化反應和取代反應的反應機理的視頻等形象而生動的方法讓他們掌握甲烷的相關知識點。

五、教法分析

主題引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引出答案→歸納總結

六、教學程序

1、甲烷的物理性質

提出問題2: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到的天然氣是什麼顏色,有什麼味道?

分析問題: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氣的外觀,講解甲烷的無色無味的氣體;再從甲烷的分子式出發,講解甲烷的密度與溶解性。

解決問題,給出答案:無色無味,密度0.717g/L,不溶於水,不容易強酸與強鹼。

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課本中甲烷的物理性質,使學生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質。同時將理論化學與生活化_系起來,讓學生覺得學以致用,增加學習興趣。

2、甲烷的分子式與結構式

主題引入:給學生們一段有關天然氣的課外趣味閱讀,由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這點引出有機物的概念,同時也引出甲烷。

提出問題:甲烷的化學表達式怎麼寫?

引導思維:引導學生思考,並寫出甲烷的分子式與結構式。

分析並解決問題:給出甲烷的分子式(CH4)與結構式、電子式的圖片。

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爲中心,四個氫原子在四個定點的正四面體。

甲烷的化學性質

主題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氣可以燃燒,可以使人中毒。在生活中,天然氣具有易燃性,易爆性,說明它的化學性質很活潑。

引入問題:甲烷會與什麼物質發生什麼反應?

分析問題:藉助甲烷的分子結構式模型,從甲烷特殊的分子結構出發,手動拆解模型來解釋甲烷具有活潑的化學性質的原因。並且觀看甲烷分子的視頻。使學生加深對甲烷分子的結構式的掌握。

引出答案:與學生再一次一起觀看甲烷的氧化反應與取代反應的視頻,同時從甲烷的分子結構的特殊性出發,向學生解說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反應機理以及反應產物等內容。

作用:使用形象而生動的模型與視頻,不但可以讓學生容易理解,並且還加深學生對甲烷的結構式與化學性質的關係的掌握,同時還可減輕死記硬背甲烷取代反應的反應機理的枯澀。

 歸納與總結

依據板書,與學生一起復習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在這一節課,學習了:

a.甲烷的分子式CH4,結構式與電子式

b甲烷的物理性質:甲烷是無色無味,不溶於水,不溶於強酸強鹼的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

c.甲烷的氧化反應:CH4+O2→CO2+2H2O

高一化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中的第三節。因爲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於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其以後對化學的學習。

這部分內容既複習了國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爲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又還將是今後聯繫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一現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裏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二、說學情

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學習過不同種類的化學反應,學習過大量的化學反應,知道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等反應類型。但是沒有形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無法分析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類。九年級化學教材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介紹比較簡單,即“物質跟氧發生的反應屬於氧化反應,生成物是氧化劑。氧氣是一種常見的氧化劑。”和“含氧化合物裏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對於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不夠全面、不夠本質。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原子之間的電子轉移三者之間的關係,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瞭解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被氧化、被還原;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五對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由表及裏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養思維的邏輯性,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

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與研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

(2)通過小組討論、代表彙報的形式使表達能力得到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知事物的現象與本質的關係,對立統一的觀點。

四、說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五、說教法

採用“問題引導-深入探究”的教學模式,並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系統概念的建立爲主線,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並以基本類型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等爲輔線來充實基本概念;同時加以一定量的應用、練習來鞏固、深化和發展概念。

六、說學法

注重指導學生勤于思考、表達完整、學會交流、善於總結、學會比較記憶等方法。

七、說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

多媒體演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請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①2Mg+O2=2MgO;②H2+CuO=Cu+H2O提問此反應屬於什麼反應類型?氧化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隨意發揮:Mg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化合反應,CuO失去氧發生還原反應、置換反應。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存在,同時發生,它們是對立統一,不能分開的。)

提問③2Na+Cl2=2NaCl是否爲氧化-還原反應?(學生認爲不是,事實上這個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在這個過程中,以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進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提示學生從化合價角度分析①②③三個反應的共同點,學生經過討論、分析、尋找規律,得出結論: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新課講授

通過引導同學分析①②③三個化學反應,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凡是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這間的重新組合,我們知道,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轉移密切相關,氧化還原反應中,粒子間發生重新組合,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必然與原子結構有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是什麼?

同學們帶着問題觀看多媒體動畫模擬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

觀看結束後,請同學寫出這兩個化學反應方程式,並標明元素的化合價變化。提問爲什麼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會發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麼?

同學們討論,並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移),培養學生由表及裏的邏輯性思維。

同學們總結出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在反應中反應物被氧化或被還原。引出氧化劑、還原劑概念的講述:在反應中,氧化劑是得到電子的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本身具有氧化性,反應後化合價降低;還原劑是失去電子的或電子對偏離的物質,本身具有還原性,反應後化合價升高。整個反應過程電子從還原劑轉移到氧化劑。

鞏固與提高

從以下兩個題目來鞏固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知識: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元素化合價的升降

B.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必然同時發生

C.氧化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D.還原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2、ClO2是一種消毒殺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處理劑。實驗室可通過以下反應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3在反應中得到電子2是氧化產物

C.H2C2O4在反應中被氧化D.1molKClO3參加反應有2mol電子轉移

(探究)各寫出一個符合下列條件的有關化學方程式,並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①兩種單質化合;兩種化合物化合;單質與化合物化合。

②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物質;一種物質分解成三種物質。

③非金屬單質置換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置換金屬單質。

④複分解反應:氧化物與酸、氧化物與鹼、酸與鹼、酸與鹽、鹽與鹽。

並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

設計這個探究活動是爲了聯繫舊知、鞏固新知展開思考,同時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