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乙酸高一化學說課稿

第1篇:乙酸高一化學說課稿

乙酸高一化學說課稿

乙酸高一化學說課稿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乙酸高一化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高中化學新課程準指出,高中化學新課程應有助於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瞭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於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的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識結構:本節是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二冊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酸》,乙酸是羧酸類物質的代表物,本節共1課時完成,按教材的編排體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結構特點、乙酸的性質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製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從教材整體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烴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類物質的代表物,它和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從知識內涵和乙酸的分子結構特點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識的鞏固、延續和發展,又是學好酯(油脂)類化合物的基礎。故本節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3、教學重點:根據教學大綱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結構和性質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特別是酯化反應的特點和過程分析即對酯化反應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有關問題及數據分析、推理又是性質教學中的重點。

4、教材的處理:爲了使教學具有更強的邏輯性,突出教學重點內容,充分說明物質的性質決定於物質的結構,對教材的內容在教學程序上進行了調整:

(1)將乙酸的結構特點放在乙酸的性質之後去認識。當學生對乙酸的性質有了感性認識後,再提出爲什麼乙酸會有這些性質呢?必然使學生聯想到它的結構有何特點呢?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觀點的認識,又能反映出化學思維的主要特點:由具體到抽象,由宏觀到微觀。

(2)爲了突出酯化反應的過程分析和加深對酯化反應的條件理解,將課本P、75的演示實驗做了適當的改進(詳見教學過程設計),增強了學生對實驗過程及實驗數據的分析推斷能力,達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效果。

5、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使學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結構特點,主要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應。

(2)能力培養——通過實驗設計、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加強基本操作訓練,培養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和求實、創新、合作的優良品質。

(3)方法訓練——介紹同位素原子示蹤法在化學研究中的應用,通過酯化反應過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養學生從現象到本質、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的自然科學思維方法。

三、教學方法——“探究式”

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過程,其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特徵,爲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使其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成爲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手,。其基本過程如下:

反饋矯正評價

以上過程可概括爲:情景激學,實驗促學,構建導學,遷移博學。

四、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從知識結構上看,學生已經學完烴的基礎知識和乙醇等內容,對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特別是有機分子中的官能團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聯繫有了一定的認識,能掌握常見的有機反應類型,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渴望自己獨立完成實驗。有較強的求知慾,師生間彼此瞭解,有很好的溝通交流基礎。

2、學法指導: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在教學中:

(1)通過指導學生設計多種能證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強弱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掌握如何通過化學實驗設計和實施化學實驗達到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過對酯化反應演示實驗的改進,突出了酯化反應過程、條件和實驗裝置特點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教師創設的演示實驗氛圍,潛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學方法論思想的薰陶。自然科學的研究過程是以自然現象、科學實驗爲基礎,用提出問題—探索分析—解決問題—遷移發展(再提出問題)的方法展開探索的過程。教會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五、教學手段

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學生設計實驗、實物感知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共同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第2篇:乙酸高一化學說課稿

這是一個互助平臺,爲您提供大量乙酸高一化學說課稿範文,送一篇給你。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實驗修訂本.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鈉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首先創設探究問題的情境,以啓發質疑,引起學生好奇、驚疑,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然後是實驗探究,以準確的演示實驗現象讓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從而歸納出鈉的性質。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一談關於鈉的第一課時的一些想法: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鹼金屬編排在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之後,可以把前一章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知識在此更好地應用,並得到鞏固,也爲下一章元素週期律提供了豐富的典型金屬元素的感性認識,本章實質上起到了承前起後的作用。鈉是鹼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金屬,學好鈉的性質可爲後面學習其它鹼金屬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節教材是本章的重點。

1.2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徵認識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2、目標分析

2.1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第一次在高中階段遇到一族元素,要指導學生去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瞭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爲以後學習其它族元素作一個鋪墊。

2.2在能力方面,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改進實驗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創造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3、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鈉爲什麼要保存在煤油中?直接放入空氣中會變成什麼呢?把鈉投入水中有什麼現象?會不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帶着這些問題去觀察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

(二)演示實驗,觀察現象

通過實物鈉歸納出鈉的顏色、狀態、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導熱性等物理性質。演示鈉在空氣中點燃觀察其產物;再演示鈉和水的反應,讓學生總結,最後我歸納其反應現象:“浮”、“球”、“遊”、“消”、“紅”。(課本上對生成氣體的檢驗方法效果不好,我對此進行了改進:用一裝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黃豆大的鈉的大頭針,瓶倒置使鈉和水充分反應,取下塞子、點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銳的爆鳴聲,效果得到大大改進。)

(三)分析現象,深入探究

鈉是銀白色的,其表面顏色是灰暗的,而鈉在空氣中燃燒後又呈現淡黃色,這些說明了鈉在常溫下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氧化鈉、點燃則與氧氣反應生成了過氧化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鈉與水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水電離出的氫離子反應,當氫離子濃度越大,反應越劇烈,鈉與稀鹽酸的反應會發生爆炸原因就在於此。

(四)總結性質,得出結論

通過鈉的性質得到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具有很強的還原性。結合鈉的性質去解釋鈉的用途,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用途。

4、學法分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教給學生對金屬鈉的認識,掌握金屬鈉的性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歸納物質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利用多媒體演示鈉的化學性質。從鈉的性質可以類推其他鹼金屬的性質,這樣,由點及面、由表及裏,對鈉的性質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下課後小組研究:

(1)鈉爲什麼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爲什麼?

(3)鉀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本質是什麼?寫出其離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