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電視新聞採訪精品多篇

電視新聞採訪精品多篇

電視新聞採訪 篇一

學分數2周學時2

教學目的與要求:

課程性質:屬廣播電視專業教學課程,必修課。

基本內容:本課程專爲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員,在學過《》,《電視攝像》等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前提下,增設的有關電視的專業課程。內容涉及電視的特點,原理,方式方法等,包括熟練掌握鏡頭前訪問,突

擊採訪,現場報道,人物專訪,記者招待會採訪,電視深度報道等方面的方法與技巧。基本要求:本課程旨在使學生認識到電視新聞記者,除了要有報刊文字記者的素養外,還要懂得電視的特點和特性,且能掌握現代電子攝錄設備攝錄新聞事實的基本技能,並能熟練地將多種傳播符號採集,有機組合起來,以便將來能勝任電視臺記者的採訪工作。

教學方式:除講課外,採用精講多練(以採訪校園新聞爲主),習作講評,作品分析,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理論聯繫實際,力求提高實踐能力。

參考教材:

張駿德主編《當代廣播電視新聞學》有關錄音採訪與攝像採訪部分,2001年3月版

劉海貴著《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艾豐著《採訪方法論》,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年1月版

教學內容:

電視的特點與方式

電視必然要求現場採訪

嚴格受時間空間條件限制

綜合傳播符號的採集

記者出鏡頭的形象問題

受衆往往參與及信息反饋即時

電視新聞傳播符號

電視新聞傳播符號包括聲音符號,圖像造型符號,字幕符號

聲音符號包括播音語言,現場語言,現場音響,音樂符號

造型符號包括形體符號,表情符號,服飾符號,色彩符號,空間符號,圖表符號,照片符號,節奏符號,等等

字幕符號分四種:標題,插入式簡訊,同步註釋,整屏文字等

電視新聞的聲畫關係

聲畫同位

聲畫對位

兩者有機結合鏡頭前訪問一一提問與引導的技巧

鏡頭前訪問的特點

訪問成功的各種條件分析

如何提高提問的質量

提問的方法

引導的技巧

實習之一------採訪校園新聞

突擊採訪與現場報道

突發性事件採訪與非事件性的不同

突發性事件採訪的方法

電視現場報道的特點

記者的事先準備與臨場應變能力

現場觀察的技能

現場觀察的涵義

只有觀察到才能拍攝到----現場觀察對電視記者的重要意義

現場觀察的類型

現場觀察的方法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的特點

抓住訪問契機,採集重要信息

採集人物事蹟,體現人文精神

兼顧現場,人物,記者三要素,熔現場情景,人物言行,記者感情於一爐

(九)實習之二------採訪新聞人揚

(十)習作講評

(十一)全感採訪與採訪心理

1、全感採訪的涵義與作用

2全感採訪的要領

3、採訪中的心理感應規律及其運用

(十二)電視深度報道

電視深度報道的涵義與類型

電視深度報道採訪的特點

電視深度報道採訪的方法

(十三)記者招待會採訪(實習之三)

記者招待會採訪的特點

記者招待會採訪的提問

記者招待會採訪材料的整理

(十四)各種類型採訪總結

事件性新聞人物

非事件性新聞人物

人物專訪

深度報道

記者招待會採訪

(十五)十條基本採訪方法(上)

點面結合三個階段:橫,縱,變

兩面挖掘

尋找“鏡子”

5、抓取特點

(十六)十條基本採訪方法(下)

6、抓關節點

7、協同作戰

體驗感受

“短仗長打”

常備不懈

編寫者:張駿德(教授)編寫時間:2004年3月

廣播電視新聞採訪 篇二

一、廣播電視新聞採訪

(一)廣播電視新聞採訪的特點 新聞採訪1 新聞記者爲獲得新聞事實材料,對客體進行的訪問、觀察、思索和記錄等的調查研究活動。新聞採訪是新聞報道的起點,也是新聞工作的基礎活動。

廣播電視新聞採訪2 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爲獲取新聞信息而展開的調查研究活動,具有不同於其他媒介採訪活動的特性。

新聞採訪的共性特點3 (1)求新性:記者所要採訪的事實是新近發生、發展、變化的新鮮事實,爲獲取新聞而採訪;(2)突擊性:記者的採訪講求時效,要求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採訪和報道任務;(3)靈活性:記者採訪比較靈活,通常只集中於一點,致力於發掘精彩的新聞素材,同時可隨時根據情況的變化調整採訪對象和內容;(4)廣泛性:記者的採訪活動涉及面大,接觸範圍廣;(5)持續性:記者的採訪往往隨着事物的發展變化,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進行連續採訪,不斷提供新的新聞信息。

廣播電視新聞採訪的個性特點4 (1)採訪形式爲帶機採訪,採訪所獲得的信息可以通過聲音和影像的方式直接進入新聞節目中。帶機採訪的特殊性在於不僅要考慮新聞信息的採集,而且要考慮新聞信息的傳達,即需要注意所採集的信息在形式上的表現性。廣播電視記者對攝錄器材具有依賴性。

(2)採訪具有時間同步性。廣播電視採訪的信息存在於時間流程當中,與真實生活流程一一對應,採訪可以實現場同步傳播。

(3)採訪方式直接關係到新聞報道形式。廣播電視的新聞素材可以原生態形式進入新聞報道,以音響報道等形式進行傳播,採訪本身可以構成信息的顯現形式。

(4)記者的角色定位更豐富。除了調查者和傳播者之外,從事現場報道的廣播電視記者同時也是受衆觀察新聞事件的現場引導者。 (5)電視採訪具有合作採訪的特點。

(二)廣播電視新聞採訪的選題與準備 新聞線索5 新聞事實發生的一種信號和徵兆,反映新聞事實的簡略輪廓或片斷。新聞線索是記者追尋新聞的方向和依據。

新聞線索的主要來源6 (1)記者本人的觀察和積累;(2)編輯部的報道提示或報道任務;(3)有關會議、文件、簡報或有關政策和領導人講話等;(4)來自受衆的信息;(5)從其他媒介獲得的信息等。

選題7 確立新聞報道對象的過程,包括對新聞線索可能引出的新聞事實的價值判斷,也包括對新聞報道採製及傳播可行性的判斷。 確立選題的標準8 (1)新聞價值標準: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等;(2)新聞政策標準:政治形勢與新聞宣傳思想需要;(3)新聞機構自身的編輯方針與定位。

選題論證的方法和步驟9 選題論證需要綜合衡量新聞價值要素,全面權衡新聞政策標準,正確處理新聞價值與新聞政策的關係,精確契合新聞機構的編輯方針與定位。通過以下步驟完成:對報道的主要內容進行考察,對錶現形式進行構思,最後進行可行性分析與論證。

(三)廣播電視新聞的採訪準備與策劃 廣播電視新聞採訪的準備10 (1)收集和研究與選題相關的背景材料和籌劃採訪預案的案頭工作:掌握相關政策、補充相關知識、熟悉採訪對象、設計採訪問題等。需要特別注意發掘音響、影像材料;另外,根據採訪方式不同,對採訪問題的設計也不同,帶機採訪還需要準備控制提問和回答的鏡頭(音響)效果。(2)爲順利進行採訪而做好物質和技術準備,包括錄音錄像設備、話筒、電池、磁帶等,並與相關人員做好協調。

記者在現場的介入方式11 (1)旁觀式:儘量保持現場的原生態,把記者對現場的干預減小到最小程度;(2)參與式:記者與現場積極互動,影響採訪對象和現場,甚至將記者的現場表現構成現場的一部分。

採訪提綱的撰寫12 採訪提綱是記者對採訪活動的基本設想,包括採訪的目的、要求、步驟、方法、時間、採訪對象、採訪問題、相關背景,以及採訪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處置方法等。寫好採訪提綱,可避免盲目性,爭取採訪的主動。

(四)廣播電視新聞的採訪方法

現場觀察13 記者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新聞人物活動的現場進行的目擊採訪,是對客觀事實進行由表及裏的察看與思考活動,藉以印證線索,蒐集素材,獲得第一手材料。

記者現場觀察和採錄的主要內容14 (1)觀察捕捉事物變動的態勢,把握新聞事件的進程,要注意採錄具體生動的情節;(2)觀察捕捉新聞事件發生現場的環境和氣氛;(3)觀察捕捉最能表現事物特徵的細節;(4)觀察捕捉人物的外表特徵、動作以及情緒變化等,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觀察和採錄要注意的問題15 (1)選擇恰當的觀察位置,以利於觀察的清晰、準確和全面,在可能的情況下,可變換觀察位置,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對象及其變化的準確信息。

(2)開拓觀察的視野,靈活調動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維和觀察模式觀察和採錄。 (3)確定恰當的角色定位。一般情況下,記者以新聞事件的目擊者和記錄者的身份進行觀察和採錄,某些情況下,記者也可以以參與者的角色介入新聞現場,獲得和傳播體驗性信息。 (4)將觀察與思考結合。記者在現場觀察的同時,要迅速通過思考分析和判斷信息內容和傳播價值。

(5)把握好開機時間,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把握事件發展的脈絡,採錄下關鍵的內容。 (6)注意記錄過程,強調過程性和動態性,展現事件發展的情節或記者採訪調查的經過。

訪問16 指記者同特定的採訪對象訪談,進行調查研究,以獲得新聞事實材料的採訪活動。

採訪對象的選擇17 (1)知情:採訪對象的選擇以新聞事件爲核心向外輻射開來,當事人、目擊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實的信息;相關專家、政府官員等能提供相對權威與獨立的見解。

(2)願講:注意選擇能夠配合記者採訪的對象。

(3)善於表達:要儘量選擇沒有語言或行爲毛病的採訪對象,採訪對象應使用規範的語言,在電視採訪中,還要避免選擇有不良習慣動作、表情者。

營造融洽的訪問氣氛18 在採訪過程中,要注意掌握與採訪對象信息交流與情感交流的方法,營造良好的訪問氣氛。如要專心傾聽採訪對象的談話,在談話過程中要進行適時反饋,與採訪對象平等交流等。還要注意選擇採訪對象熟悉的場所。帶機採訪時要精心選擇開機時機,不要因開機干擾採訪對象的表達。

提問的方法和技巧19 (1)提問要具體,不宜空泛、籠統,要善於把一個問題分解爲若干具體的小問題,尤其對於缺少被採訪經驗或不善言辭的採訪對象,提問更應具體化;(2)提問要有邏輯性,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表及裏,便於採訪對象回答;(3)提問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採訪對象的特點設計問題;(4)問法應多樣,在訪談的不同階段,應恰當穿插不同類型的問題,如開放式問題與閉合式問題的穿插。

話筒前採訪及其要求20 以話筒爲工具,以提問爲手段,在新聞現場或其他場合記錄對新聞人物訪談內容的採訪方式。話筒前採訪的要求:(1)儘可能地消除現場的干擾因素,如適當減少攝錄人員的數量,在場者也應注意儘量減少自己存在的痕跡,話筒儘可能不要干擾採訪對象與記者的交流視線,無線話筒的效果會更好。電視採訪中避免燈光直射人臉等。(2)記者的語言應精煉,通俗化,口語化,有表現力。(3)注意話筒採錄聲音的自然與清晰,採錄前應注意檢查錄音器材的狀況,確保其正常工作;正確使用話筒,避免聲音變形;注意選擇訪問環境,避免電磁波等噪音干擾。(4)電視的話筒前採訪記者還應有鏡頭意識,如提問不應重複鏡頭中明顯存在的信息,善於利用環境和周圍的事物來組織問題等等。(5)話筒前採訪的一次最佳原則:爭取一次完成,否則重複多次後採訪對象容易產生厭倦感,影響採訪效果。

開放型問題21 指記者僅提示某一話題或訪談的範圍,讓採訪對象自由發揮、暢所欲言,如“您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等。對於社會經驗豐富、善於表達的採訪對象,或訪問漸入佳境之後,可適當採用開放式問題。

閉合型問題22 需要採訪對象明確回答的特定的具體問題,甚至有的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如“這件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您看到他是拿着槍嗎?” 等等。閉合式問題適合挖掘典型的情節、細節和核實材料,對於不善言辭的採訪對象或訪問的初始階段,可適當採用閉合式問題。

電視新聞攝錄的原則與方法23 原則(1)真實性原則:把真實性放在首位,不導演,不擺佈,讓新聞事件自然發生和演變;同時,在採用攝錄技巧時,都應以不破壞真實性爲原則。(2)時機原則:對於電視新聞攝錄而言,時機意味着一切,對構圖、用光、角度選擇等表現要素的考慮不能以犧牲記錄新聞信息的時機爲代價,採錄到關鍵的鏡頭和音響時形式要素的不完美是可以原諒的。

方法:挑、等、搶。

挑,就是在深入採訪的基礎上,根據對事物的現場分析、判斷、概括和提煉,挑選拍攝最能說明事件本質的形象——動作、神態或事件發生過程中的關鍵場面。

等,善於等待最佳的拍攝時機,根據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平時積累的經驗,預先估計可能出現的精彩場面或人物活動的高潮點,隨時做好拍攝準備。

搶,即搶拍,當新聞事件突然發生或等待拍攝的目標出現時,當機立斷,毫不遲疑地啓動攝像機,把稍縱即逝的畫面和同期聲記錄下來。

廣播採錄的基本要求

廣播採錄的基本要求是(1)堅持從新聞題材的實際出發:這是恰當運用錄音採訪方式、成功進行錄音採訪的基本前提,這一要求包括兩個相互聯繫的方面:題材的需要和題材提供的可能性。面對新聞題材,是否運用錄音採訪、如何運用,應從題材的需要出發,用於所當用是成功運用音響、運用錄音採訪方式的重要前提之一;另外,要從新聞題材提供的可能性出發,這裏包括考慮新聞題材是否蘊含音響、新聞題材所蘊含的音響能否採錄到、此音響是否宜於公開播出。(2)注重音響的基本素質:新聞報道對音響素質的基本要求是絕對真實、力求自然、捕捉特點(即把有特點的音響用到報道中去)、儘量清晰,採錄時要盡最大努力實現這些要求,獲取高質量的音響。(3)採錄時掌握採訪的主動權和控制採訪節奏。因爲音響稍縱即逝,多數情況下只有一次採錄機會,因此記者更需要控制採訪的主動權,時刻注意現場的變化,捕捉音響。掌握採訪節奏是要注意在採訪中突出重點,創造良好的採訪氛圍,爲後期剪接、合成創造條件。

電視攝錄的基本要求

電視攝像的基本要求主要是爲保證兩面和同期聲質量的技術要求:(1)恰當運用景別:在電視新聞中常用的景別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不同的景別有不同的表現功能,攝錄時要靈活運用景別,強化畫面的表現力;(2)精心選擇拍攝角度:拍攝角度有正面方向拍攝、側面方向拍攝、背面方面拍攝、平角度拍攝、仰角度拍攝、俯角度拍攝,角度不同,屏幕效果千差萬別,要主動地、有預見的選擇最佳角度拍攝。(3)巧妙運用光線,要真實地再現新聞現場的光線效果,適當運用人工光,確保畫面的基本亮度,生動、逼真地再現被攝對象的形象、輪廓線條、質感和空間感,賦予畫面不同的環境氛圍。(4)恰當運用長鏡頭,長鏡頭拍攝的畫面完整、連貫、對動作、場景和情節的介紹和表現有一氣呵成的特點,適合報道動態性強、持續時間短的新聞。

二、廣播電視新聞寫作

(一)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體特點: 廣播電視新聞寫作需要符合廣播電視媒體的以下傳播特點:

(1)快速及時,先聲奪人:廣播電視在時效性上具體其他媒介不可比擬的優勢,甚至可以實現現場直播,廣播電視新聞寫作應高度重視時效性;

(2)線性傳播:廣播電視按時間順序播發節目內容,在寫作中要注意不斷出現小高潮點,吸引受衆;

(3)受衆廣泛,對象性強:廣播電視直接訴諸於受衆的聽學和視覺器官,較少受文化程度及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受衆範圍廣泛,適應這一特點,廣播電視寫作中應注意通俗易懂;

(4)具體形象,感染力強:廣播電視可以運用聲音或圖像再現人物和事物現場,給受衆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在廣播電視新聞寫作中應注意運用好這一點,激發受從的接收興趣; (5)轉瞬即逝,不留痕跡:廣播電視的信息符號是聲音和活動圖像,稍縱即逝,廣播電視新聞寫作應揚長避短,少用抽象、複雜的內容,便於受衆掌握。

易於接收接受:線性傳播、轉瞬即逝的特點要求受衆的思維緊緊跟隨,容不得細細揣摩,同時廣播電視受衆面廣播,在文化、年齡上是多層次,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內容和語言應明白曉暢,易於接收、接受。

可聽性:廣播電視要求受衆用聽學器官捕捉語音、語義,因此要讓受衆聽得見,也聽得懂,要求“上口”和“入耳”,便於口說耳聽。

準確性:廣播電視新聞寫作要求真實準確,新聞報道對象確有其事,構成新聞的基本要素、過程細節、引語、資料等都應是準確的。

完整性:廣播電視新聞寫作中,信息應相對完整。

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複雜的問題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於簡單化、庸俗化。

用事實說話: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即通過敘述事實發表無形的意見。 (1)新聞報道中體現客觀中立的立場;(2)新聞報道中注意消息來源的多樣性,確保報道的客觀準確;

(3)採用多種“用事實說話”的手法,如選擇典型事實說話、巧用背景材料說話、借用他人言論說話、用情節細節說話等等。 “造林”還是“造字”

主持人:聽衆朋友,您平生見過的最大的標語字有多大?最近,記者在湖北省鄖西縣算是大開了眼界。今天的《焦點時刻》請聽湖北臺記者楊宏斌、通訊員胡成採製的錄音報道:《“造林”還是“造字”》。

(解說)今年11月28號,記者乘車經過鄖西縣店子鎮太平寨時,突然發現,公路旁陡峭的高山上,一個巨大的水泥字撲面而來。因爲離得較近,記者無法看到它的全部,只有跑到500米開外的地方擡頭仰望,纔看清這原來是一個碩大的“禁止”的“禁”字,而它只是一幅巨型標語的四分之一。記者驅車十幾分鍾,才終於將山體上用石頭砌成的這四個大字看清:“封禁治理”。四個大字連成一排,挺立在羣山之間,十分壯觀。“封——禁——治——理——”,這四個大字是什麼意思呢?

(音響)記者:“封”就是封山,那“禁”呢?

鄭直:“禁”就是禁止砍伐、禁止放牧——放牧牛羊,“治”就是治理荒山,“理”就是管理的意思。

(解說)說話的人是原店子鎮林業站職工鄭直。他曾參加過這幅巨型標語的設計、建造。他告訴記者:這幅巨型標語是店子鎮政府1999年組織5個村的2000多勞力,大幹一個半月建成的。

(解說)這每個字究竟有多大?鄭直說,每個字是嚴格按照840平方米來建造的,一個字大約是29米長、29米寬,足有9層樓那麼高,比兩個籃球場還要大!“封禁治理”的“封”字,就右邊“寸”字裏的那一“、”,就有9米寬、4米高,能坐下40多個人。

(解說)是誰想起在山上造字的呢?鄭直介紹說,當時,縣裏號召退耕還林、封山植樹,周邊鄉鎮都在山體上做巨型標語,顯示抓這項工作的氣魄和決心。店子鎮的領導見別的鄉鎮的山體標語很氣派,受到上級表揚了,不甘示弱,決定也要做幾個大字,字的大小一定要超過周邊鄉鎮。鎮裏安排鄭直和文化站站長桂千奇對標語字進行設計,剛開始,領導對他們的設計還不太滿意:

(音響)鄭直:“開始就是按照領導意圖,一個字做一畝那麼大。結果做那麼大,他們下來一看,小了,最後又重搞,重搞就是按840個平方這樣設計的。”

(解說)設計的字體大小超過了周邊鄉鎮,領導滿意了,纔開始施工。鄭直說,這山體大字的做工很講究:

(音響)鄭直:“先挖槽子,先開這個字的筆劃;再用石頭一個一個給它往上排。槽子好象是40公分深吧。石頭砌好了以後,就和沙漿,和這個水泥,再灌;灌了後再抹平;抹平之後上塗料、刷白,石灰的不行,石灰的水一衝就沒得了。”

(解說)太平寨山高坡陡,做字的地方坡度達45度到50度,農民們從河裏運砂石,挑水上山,行路艱難。造字時正是高溫酷熱的夏天,2000勞力每天從早上六點半開始幹,一直幹到下午七點才收工。

(音響)鄭直:“太熱了!就說我們,我們作爲幹部上去還沒幹啥子哩,整天臉上的汗都沒幹過,身上的衣裳都汗溼完了。(如果)扛沙、扛石頭、扛水泥,那更辛苦啊。”

(解說)造這幾個標語字共花了多少錢?鄭直告訴記者,每個字至少6000元,4個字總共就是2萬4千元,這還不包括羣衆投工在內。農民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花2萬4千元買樹苗的話,可以買鬆杉苗16萬株,按常規每畝栽127棵的話,可以栽1259畝,能把這座山綠化12遍!

(解說)爲了顯示退耕還林工作的力度,鄖西縣很多鄉鎮都像店子鎮這樣,把“造林”變成了“造字”。據縣林業局有關人士介紹,全縣造的300多平方米以上規模的大字近100個!

(音樂混播)

(解說)夾河鄉建有兩處大型標語:一處在金鑾山,“封禁治理、美化漢江”這八個大字,共投入2500個勞力,做了三個月,每個字667平方米,八個字全長兩公里,跨越三座山;另一處標語在腰灘河,“做好水土文章,綠化湖北山川”十二個大字,每個字667平方米, 2500個勞力,做了四個月,標語全長五公里!

(解說)在羊皮灘建的“泥溝鄉退耕還林示範區”十個大字,全部先用水泥澆注,然後用白火石砌表面,兩個村1300個勞力做了三個半月才建成。建這些字的白火石,是鄉政府要農民自己掏錢買的。爲了買白火石,農民最遠的跑到12公里外的陝西月兒潭;沒錢買,就下河撿或上山找。

(解說)羊皮灘的這十個大字的腳下,就是景陽鄉官亭村。當年建字時,官亭村村民就說,與其花這麼多錢造字,不如給官亭村修一條村民們盼了18年的斷頭路。

(解說)在各鄉鎮競相開展的“造字競賽”中,店子鎮終於後來居上,拔得頭籌,憑藉“封禁治理”這四個大字創下了字體最大的紀錄!

(解說)鄖西縣一些鄉鎮1999年開始“造字”,一晃三、四年時間過去了,巨型標語字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堅不可摧。相形之下,這些地方的退耕還林狀況卻不容樂觀。

(解說)原店子鎮林業站職工鄭直說,建了大字之後,店子鎮政府搞了幾次植樹造林“大會戰”,還請來縣電視臺記者攝像。可一陣熱鬧過後,剩下的是一片冷清。站在“封禁治理”四個大字前,鄭直說:

(音響)鄭直:“你看那山上,現在還不是那個樣子!(無奈地笑)年年植樹不見樹,歲歲造林等於零。”

(解說)說是“封、禁”,可是記者在店子鎮看到,造了字的山上,樹木稀稀拉拉,零零星星地種着黃姜和小麥;牛、羊在隨意地吃着草,沒有人來管。 (解說)羊皮灘的“泥溝鄉退耕還林示範區”十個大字中,“退耕還林”的“還”字裏面還種了農作物;紅巖寨“封禁治理”四個字中的“封”字,從遠處看去,隱約有幾個黑點,爬到字上一看,原來不知是誰種了兩分地的黃姜!

(解說)紅巖寨的大字標語下有兩個村,因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泥石流經常沖毀農民的房屋。從造綠化標語的那一年起,兩個村的村民就強烈要求實施退耕還林。去年他們還挖好了樹窩,等上級發樹苗栽植,可至今沒人理這個茬兒!

(解說)個別鄉鎮爲了造字,竟然不惜毀林。夾河鎮金鑾山大型標語字,跨越三座山,其中有一座山的天然林比較好,但鎮裏爲了造“封禁治理”的“封”字和“禁”字,砍掉了不少天然林木。

(解說)談到這幾年造字的經驗,鄖西縣林業局的幹部們很是得意,他們特別向記者說明,鄖西的造字聲勢已經影響到了與鄖西相鄰的陝西6個縣。

(音響)幹部甲:“對陝西有震動、有促進。”

幹部乙:“我們這個鄖西呢和陝西6個縣交界,他們看到這個聲勢以後呢,就你追我趕,湖北人了不起嘛!(笑)哼哼„„”

(解說)可是,在漢江南岸的陝西省白河縣和旬陽縣的兩個鄉鎮,記者驅車20多公里,沿途只見樹木不見字。鄖西縣的關防鄉和湖北口鄉,沒有造一個大字,卻造出了成片成片的樹林。看來,“造林”還是“造字”,效果大不相同。

(主持人)好,感謝收聽《焦點時刻》。

(二)廣播電視新聞的結構要求

導語:廣州人講普通話難是全國聞名的。但廣州市長黎子流卻因爲帶頭講普通話成績顯著,今天(31日)獲得了廣州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授予的“推廣普通話特別獎”。 正文:(出黎子流普通話聲音)“我的普通話說得很普通„„”(壓混)黎子流市長是地道的順德人,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他1990年調到廣州工作後,纔開始真正學習和廣泛使用普通話。上任之初,他在作報告時鬧過這樣的笑話。(出錄音)“拒絕接受人大監督是我講的,本來應該是自覺接受人大監督„„”雖然不時鬧出笑話,但他仍然以身作則,多講普通話。開大會時講,開小會時講,日常工作中也講。幾年的鍛鍊,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出錄音)“講得很流利,但不準確。”黎子流說,要樹立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大家都要努力講好普通話。他的體會是大膽講,(出錄音)“多學,多講,錯了要努力糾正。” 市長帶頭推廣普通話,在廣州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大膽地講普通話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出市民錄音)“黎市長這麼大年紀都可以把普通話講得這麼好,我們年輕人,只要肯學,一定可以講得更好。”

結構線索單一:廣播電視新聞的結構要適應線性傳播的特點,力求線索單一,結構單純,讓受衆在幾分鐘的時間內掌握報道要點。最常用的結構是時間順序及層次單純的邏輯順序。

層次清楚:在敘事繁簡適宜、詳略得當的基礎上,做到事實之間相互照應、環環緊扣,段落之間過渡自然、步步銜接,使之成爲層次清楚的有機整體。

材料組織的整體構思:廣播電視新聞是由多元素組成的,要求從整體出發,對文字解決、音響、畫面、音樂等諸元素進行合理安排,使它們和諧協調,到得理想的整體效應。 核心信息處理:廣播電視新聞對核心信息要加以強調和突出,如對核心信息進行適當的重複,在主體部分巧妙強化核心信息,圍繞核心信息選擇材料和突出主幹材料等等。

(三)廣播電視消息

廣播電視消息:運用廣播電視媒體迅速及時、簡單扼要地報道新聞事實的一類新聞體裁。它力求以最快速度、最簡潔的語言報道新聞事實,同時需要遵循廣播電視的傳播規律,以便於聲音或聲像傳播、便於口說耳聽的方式方法描述事物。

新聞六要素:新聞報道完備地表述事實通常應具體的六個基本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和如何。一篇新聞報道在表述中應儘可能地清楚交代這六項內容,但不能強求任何一篇新聞報道都要六要素俱全。

背景:新聞事實之外,對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的某一部分進行解釋、補充、反襯或烘托新聞事實和新聞主題的材料。

導語:導語是整篇消息的第一個單元,它以凝練簡潔的語言告知最重要的新聞事實。它起到提示新聞要點與精華、引導收視的作用。

廣播電視消息導語寫作的特點:(1)選材精粹:突出最具新聞價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實,或突出最能表現最新事態的新聞要素;(2)具體形象:避免概念化、抽象化,使用經過提煉的典型事實、形象化的情節可富有特點的細節;(3)簡短精煉:明確報道主旨,抓住新聞要害,用準確洗練的語言表達;(4)照應主體:導語是消息的開頭,在內容及語言上,要與新聞主體協調一致,相互呼應,防止相互脫節或矛盾。

常見的導語類型:

(1)直接式導語,直接陳述新聞事實,開宗明義;

(2)延緩式導語,不直接陳述主要新聞事實,而是運用描寫、氣氛渲染、解釋、設問等手法先寫一些相關的東西,再引出新聞事實。

廣播電視消息的常用結構:倒金字塔結構、時間順序結構、邏輯關係結構和金字塔式結構。

倒金字塔式結構:導語之後,新聞主體按新聞事實的重要程度或受衆的關心程度排序的一種結構。特點是頭重腳輕,短小精煉,斷裂行文(用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繫來行文,不用過渡段),優點是重點突出,成稿快,行文幹練,有利於受衆迅速把握報道重點,也有利於後期編輯控制報道時間。缺點是程式化。適合於時效性強、事件單一的動態新聞

例:“武漢•中國光谷”提案人獲重獎(湖北電臺2001年11月8日首播)

(導語)催生“武漢•中國光谷”的提案人——13位全國政協委員,今天上午受到武漢市委、市政府的重獎。第一提案人許其貞獲獎5萬元,其他12位提案人分別獲得1萬到2萬元獎勵。

(正文)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盛樹仁在頒獎會上說,“重獎一件提案這在人民政協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時間順序結構:導語之後,主體根據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直至結束的先後順序來安排層次,展示事件的進程,這種結構保持了新聞事實原貌和進展的完整性,行文自然,線索清楚,符合受衆接受信息的習慣;不足之處在於最重要的事實在報道中間或結尾,容易被淹沒。

畫面: 街景1、2 市容人員在街上檢查

清潔工掃地 市容人檢查行人 小飯店收起幌子等。工作人員在一門上貼封條

檢查團市內街頭行走所列地名在檢查時一個個乾淨的畫面。

檢查團在街頭行走,檢查團在開會鏡頭

工地亂堆放、攤區市場、公園門口混亂骯髒、車輛亂停、垃圾站垃圾遍地、廣場上洗車髒水亂流。

整屏字幕: 檢查團走了城市衛生呢

解說:

全國城市衛生檢查團從9月13日起對××市城市衛生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檢查團到來前夕××市緊急行動起來。清理街道,清除閒雜人員,關閉有礙觀瞻的小飯店,查封衛生不合格單位等。

9月13日××市以美麗清潔的城市風貌迎來了檢查團。記者到省京劇院工地、仁和食品攤區、河溝區、司徒街垃圾站、××街廣場、兒童公園西門拍下了一組鏡頭。

全國城市衛生檢查團在進行了爲期五天的檢查後,對××市衛生狀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昨天離開××市。

今天當記者再次來到檢查團曾經駐足、查看過、記者拍下鏡頭的地方時,“新貌換舊顏”。這裏的一組鏡頭同樣拍攝於省京劇院工地、仁和食品攤區、河溝區、司徒街垃圾站、××街廣場、兒童公園西門。

邏輯關係結構:導語之後,主體部分根據事物的內在邏輯或問題的邏輯性來組織材料、安排層次。主體可依據事實之間的因果關係、對比關係、並列關係、遞進關係或主從關係等安排層次段落,表現事實。

金字塔式結構:報道將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實放在最後,按照新聞事件的發生順序或事件的因果關係等來安排組織材料。適用於趣味性或反常性較強的題材,具有懸念感。

結尾:爲了深化新聞主題、強化新聞價值或擴大消息的信息容量,根據新聞內容寫作的消息的收結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後一段或最後一句話。廣播電視消息的結尾宜緊扣新聞事實,忌套話空話;宜增添新聞信息,忌同義反復;宜啓發誘導,忌生硬說教,強加於人;宜精粹有力,忌拖泥帶水、絮絮叨叨。

(四)廣播電視新聞專題

廣播電視新聞專題的特點:廣播電視新聞專題是運用廣播或電視手段,深入、具體、詳盡地報道某一重大新聞事件或某些具有新聞價值又爲廣大受衆關心的典型人物、經驗,新出現的社會現象等題材的新聞報道形式,其特點是:

(1)主題開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性;

(2)用形象說話:在用事實說話的基礎上,捕捉能夠更容易被受衆感知的形象材料,通過個別來反映一般。體現事物本質的傾向、觀點是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流露出來的,使受衆在形象中滿足對事實認知的需要和情感渲瀉的需要;

(3)表達方式多樣化:可以有恰當的描寫、抒情和議論,並大量使用其它的符號手段,如音樂、音響、特效等等。

新聞專題的表達手段:廣播專題可同時調動同期聲、解說、錄音資料、音樂等手段,以對播、交談、問答或聽衆參予的方式播出;電視新聞傳播的表達手段,包括訴諸於視覺的手段,如活動畫面、照片、圖片、動畫、字幕、特技等,訴諸於聽覺的手段,如同期聲、解說、錄音資料、音樂等。在新聞專題中適當採用這些手段,與內容協調,起到烘托內容、激發受衆情感、引起共鳴的作用。

主題:指作者經過對現實社會的觀察、體驗、分析、研究,通過對素材的提煉和組織,所表達的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認識或一種思想觀念。主題是新聞報道的靈魂,是新聞報道的事實所體現的中心思想。

新聞專題類節目主題的特點:(1)主題的深刻性:不僅審視事實的新聞價值,尤其注意從反映社會脈搏和時代精神的高度來選擇題材、提煉主題;(2)主題的針對性: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針對宏觀實際及人們的思想認識實際立意;(3)主題的傾向性:專題類節目的主題應旗幟鮮明、是非分明,讓受衆收看或收聽後獲得明確的理解和領會;(4)主題的啓發性:新聞專題報道的目的在於通過對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詳盡反映及透徹分析,迴應宏觀實際的需要,實現以典型帶動全局,或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的輿論效果。

開掘主題:(1)全局意識:在社會座標中定位事實的意義;(2)縱深意識:在歷史的邏輯中尋求事實的意義;(3)時代意識:緊扣時代脈搏,引領時代方向。

廣播電視新聞專題常用結構:縱式結構、橫式結構和遞進式結構。

縱式結構:按新聞事實發生、發展時間順序組合和編排材料的一種結構形式。

橫式結構:按照新聞事實的內在性質的區別聯繫,或以多側面拼接的形式來安排新聞素材。橫式結構又分爲同時異空結構和多側面拼接結構。

遞進式結構:透過現象層層深入到事實背後,步步深入,環環遞進,從現象到本質的結構。

(五)廣播電視現場報道

廣播電視現場報道:指廣播電視記者在採訪現場面對話筒或鏡頭,採訪現場有關人員,解說現場實況,直接交代、播報新聞事實的報道方式。是最能發揮廣播、電視的特長與優勢的報道形式之一。

現場報道的特點:(1)立足新聞現場:即一切以現場發生了什麼爲核心,雖然不排除現場以外的材料,但務必堅持以現場發生的事實爲主;(2)感染力強:伴隨現場聲音或畫面,使受衆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3)源於現場,高於現場:現場報道對現場的信息進行了加工和梳理,使信息更加有序化、濃縮化,並通過記者報道提供一些錄音機或攝像機不能直接記錄的信息。

現場報道的題材選擇:(1)現場時間、空間相對集中:記者能在一定時間裏,通過自己在現場的採訪和報道活動,展現事件的發生、發展和來龍去脈;(2)記者能以恰當的角色進入現場:記者以目擊者、參與者等身份在現場作報道,可以增強報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3)現場是正在進行時的:現場充滿懸念和未知,記者的採訪報道正在向未知取材,並向觀衆展現這個過程;(4)內容較單

一、現場事態發生發展的進程對觀衆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性新聞題材更爲適合;(5)現場有豐富的同期聲或環境聲等音響資源。

現場報道的結構:(1)線索單一的時序結構:按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記者的敘事與事件的客觀進程一致,便於受衆瞭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2)導引結構:由記者對新聞事件的概況作簡要介紹,喚起受衆的興趣,再把報道內容轉到現場事態,進一步在現場挖掘新聞事件。

現場報道對記者的要求: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過硬的新聞業務能力,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

(六)廣播電視連續報道與系列報道

連續報道:對正在發生並持續發展的新聞事件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多次、連續的報道。報道以時間爲順序,隨着事件的發生、發展的進程而展開。

連續報道的特點:(1)連續性:報道對象事態本身的連續性決定了各次報道之間存在有機的聯繫,內容承上啓下連續、銜接,呈線性的分佈,各次報道之間的順序不能任意變動;(2)時效性:在事態進展過程中進行報道,時間跨度小,每次報道都應有新的依據;(3)完整性:連續報道從事件發生到追蹤到結束,應是有頭有尾完整的。

連續報道採寫的基本要求:(1)新聞依據的不斷添加和變動:每次報道都是新聞事件的剛剛發生的最新進展和動向,分段、分層地將事件發展中有價值的信息及時傳播給受衆;(2)遞進式報道的方式:各報道由淺入深,一環扣一環地逐步遞進,最終完成整個報道;(3)節奏把握:對同一新聞作多次報道和多單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輿論強勢,當新聞進展較快,可增加報道密度,反之,則減少,形成良好的節奏。

系列報道:圍繞同一新聞主題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組的報道。多個獨立報道沒有外在的連續,卻有內在的必然聯繫,集合在同一主題思想下,以求對新聞事實作比較系統、全面、有一定深度的報道。

系列報道的特點:(1)集中性:圍繞同一主題來進行,主題集中不分散;(2)廣博性:多角度、多側面圍繞同一主題反映各方面的情況,內容廣博,信息量大;(3)深刻性:系列報道題材多爲題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件性新聞,通過系列組合報道,深入揭示主題,具有深刻性。

系列報道採寫的基本要求:(1)精心設計系列:從整體目標出發去選擇每條新聞的組合排列,同時注意每條新聞的信息量、報道水平,使單條新聞發揮應有的作用,形成整體報道的綜合效應;(2)立體開拓:在總主題的統帥下,每條新聞作縱向、橫向開拓,使整體報道立體化;(3)以小見大:選擇具體事實表現宏觀主題,令受衆可感、可知。

現場直播:與新聞事件或活動的發生發展過程同步,利用廣播電視專用設備直接從現場播出的廣播或電視形式。與事件保持同步,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事件或活動的全過程;主要運用現場的畫面或音響,加上記者客觀的描述,帶給受衆置身現場、親與其事的感受。是一種時效最快、感受效果最真切的廣播或電視形式。

電視新聞採訪 篇三

一、電視採訪是什麼

電視採訪是求知、探索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電視採訪是一門研究人的藝術,是對人的心理、人性本質、人性弱點、人性優點的揣摩、印證與對質。

視角:一個有個性的普通人的視角、一個好奇的視角、一個求知的視角

電視採訪的媒介特徵

具體來說,從現在發展着的電視採訪方式看,電視採訪至少在技術手段、報道信息形態、信息採集方式、人際採訪方式、採攝工作方式等五個方面體現出了其自身的特點。

什麼是策劃

從《電視節目策劃技巧》一書認爲策劃是“爲實現某一目標,在儘可能全面、客觀、準確、科學地認識與該目標相關事物的基礎上,而制定出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的最終行動步驟、計劃或指南”。《電視節目策劃學》一書認爲:“電視策劃是對於某電視的某一種行爲,藉助特定電視媒體信息、素材,爲實現電視行爲的某種目的、目標而提供的創意、思路、方法與對策。” 從電視採訪的角度來理解,電視採訪策劃是指電視記者爲了迅速準確地採訪到新聞事實,而在採訪報道之前所指定的方法與對策。

確定電視採訪選題的原則

確定選題原則主要有以下兩種依據: 1.以欄目的總體定位爲核心訴求

2、以報道思想爲依據

選題角度的具體要求

1、以事實爲基礎

2、以獨特爲方向

3、以可視性爲要求

4、以觀衆的興趣點爲參照

5、以具體的核心人物而作爲承載

如何確定選題角度

1、從現場中尋求選題角度

2、從事物變化中尋求選題角度

3、從歷史延展中尋求選題角度

4、從事物特點中尋求選題角度

5、從實物對比中尋求選題角度

6、從事物聯繫中尋求選題角度

策劃的基本要求

1 1.策劃要以調查研究作爲基礎

2、策劃必須尊重新聞規律

3、策劃方案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4、策劃要具有靈活性和可變性,要有應變的多個方案

新聞報道的分類

1、事件類新聞

2、現象類新聞

3、主題類新聞

結構電視新聞的具體方法(結構電視新聞報道的思路是什麼?)

1、新聞事件化——以真實的事件作爲依託和承載 2.事件故事化——故事化的敘述方式 3.故事人物化——中心人物的設置

電視新聞節目的中心人物有什麼功能

1、中心人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代表一個羣體或者一個集團的整體形象,中心人物具有以個體反映整體,以個性反應普遍的功能;

2、中心人物能夠推動事件向前發展,報道通過過展示中心人物的行爲動態、矛盾衝突使事件往前推進; 3.通過中心人物的語言、行爲等動態因素,報道以人際交流的方式向觀衆傳達信息;

4、中心人物使節目蘊含豐富的人文內涵、從而擺脫概念與說理的簡單狀態,呈現出生動而豐富的人文信息。

如何發現中心人物(對中心人物的判斷有什麼標準和方式)

1、中心人物首先是事件當事人、核心人和見證人,是離現場最近、對事件細節信息最爲了解的人物。 2.中心人物具有典型性。 3.中心人物具有個性。 4.中心人物具有命運感。

5、中心人物能在鏡頭前講述故事、表達情感。

什麼是動態採訪方式

我們對動態有兩方面的理解:一是電視畫面的動態,一是採訪過程的動態

2 採訪動中動態因素的實現方式

1、從靜態的事物中尋找到動態的因素

2、注重所採訪和拍攝的事物的內涵、信息以及興趣點 3.運用運動鏡頭,即通過鏡頭的機械運動來強調畫面的動態

“挑”、“等”、“搶”三字技巧

“挑”是挑選。挑選是一種主動意識,是在拍攝中滲透着記者的主觀思路,是記者與事件的有效互動。 “等”是等待。有人說,新聞是等出來的。電視記者要學會在等待中觀察,在等待中預見高潮的出現。 “搶”是搶拍,搶拍是記者在現場瞬間的判斷,是記者隨時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狀態。

什麼是細節

電視新聞節目中的細節是“電視採訪現場中富含新聞價值、人物感情和意義象徵的細微之處”。在這個定義中,我們理解採訪細節首先是細小、具體的。其次,採訪現場中一個好的細節具有新聞價值、人物情感以及意義象徵的內涵。

什麼是同期聲

同期聲是客觀的聲音與音響,是從現實生活中攝取並源自電視畫面自身的聲音與音響。同期聲包括:人物的有聲語言(記者、事件當事人的有聲語言),人與環境碰撞發出的聲響,自然環境發出的聲響,現場的有源音樂與音響(比如現場的電視機、收音機等傳答出的音樂、音響)。

現場報道的技巧與方法

1、突出出鏡記者與事件、現場的關係 2.以動態的人際傳播形象化的展示現場信息 3.利用現場環境和物件 4.使現場信息條理化、秩序化 5.注意背景環境信息 6.注意時態

3

二、電視新聞稿的寫作

電視新聞消息

首先,電視新聞消息通常內容單一,沒有複雜的旁枝末節。 其次,有些電視新聞消息的報道沒有充分的電視化。

1、電視新聞消息報道的“四少四多”

•第一、現場直播報道太少,後期轉播和錄製完成的太多。

“現場感”:是指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現場完成全部的報道任務,使觀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現場感是電視報道的主要優勢和重要特點。

第二、主動採訪太少,被動採訪太多

• 只有加強主動採訪的力度,多一些自己的發現,多一些獨家的報道,才能避免同其他媒體的雷同和撞車。

第三、突發性事件報道的太少, 常規性的報道太多 。

• 新聞信息的價值不僅在於“快”,更在於它的“新”。

• 突發事件的報道要運用電視畫面的敘述力和表現力,使其成爲畫面感極強的報道。

第四、有針對性的畫面太少,萬能的空鏡頭太多。

電視新聞報道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需要鏡頭的表現力。

2、電視新聞消息寫作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突出新聞事件的時效性

電視畫面不善於反映新聞消息的時效性,所以要求文字稿一定要準確交代時間要素,突出強調新聞消息的時效性。

第二、交代新聞事件的背景因素

• 電視新聞消息的應該用簡介概括的語言,直接交代新聞事件發生的時代、社會、歷史背景、主要因果關係以及新聞人物的基本情況。

第三、突出主要新聞信息,確定報道的角度、方向與主題

電視畫面共時態地呈現出多種信息,需要用文字給與必要的強調突出,排除那些選擇性信息因素的干擾。

第四、幫助畫面突出新聞報道的現場感

現場氛圍和現場活動,是電視新聞報道最具特色的地方。解說詞應該配合畫面形象,突出畫面特徵,可以對現場氣氛起到一種強化與渲染的作用。

第五、根據不同的播出時段,調整不同手段的使用程度和比重

•早間新聞:突出聽覺信息,以“說”和“聽”爲主。 •晚間新聞:突出畫面信息,以“看”爲主。

2011-3-31 5

電視新聞採訪提綱 篇四

10屆大學生就業規劃的採訪提綱

採訪目的1. 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當前社會形勢的認識

2、瞭解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分析

3、瞭解當代大學生對自己人生的規劃

4、瞭解大學生對以後工作生活的態度

5、對大學生的就業規劃做一個總結

6、爲大學生今後的工作提針對性的建議

採訪要求

1、主題明確

2、言簡意賅

3、用詞適當

採訪步驟

1、採訪在學的大學生

2、採訪一些公司對應聘人員的要求

3、採訪相關專業人士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以及對當前就業形勢的分析 採訪方法

1、隨機採訪一些在校的大學生

2、專訪公司領導對應聘人員的要求

3、專訪相關專業人士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以及對當前就業形勢的分析 採訪時間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採訪對象

1、在校的大學生

2、公司領導

3、相關專業人士

採訪問題

一. 採訪在學的大學生

1、請問你在大學裏學的是什麼專業

2、你認爲你現在所學的專業是一個前景良好的專業嗎

3、你知道與你專業對口的一些職業與公司嗎

4、你清楚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式嗎

5、你對未來的就業有什麼規劃嗎

6、你對於自己以後的生活和工作是什麼態度

二. 採訪公司領導

1、請問貴公司能夠給自己的員工什麼樣的待遇

2、請問你們公司目前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你們公司對應聘人員有什麼樣的要求

三.採訪相關專業人士

1、請問您對於當代大學生有什麼樣的看法

2.當前社會缺少哪方面的人才

3.您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什麼看法

4、您覺得學校以後應該偏向培養哪方面的人才

5.您能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出一些好的的建議嗎

電視新聞採訪稿 篇五

電視新聞採訪稿範文

這是一篇《丁聰不老》作者:胡德桂 專業的人物採訪稿

10月小陽春的和煦陽光,灑滿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頗有“春暖”的感覺。當我們在楓林賓館拜訪著名漫畫家丁聰時,更有“如沐春風”的體會。一見面丁老急忙讓座,他的夫人沈大姐爲我們沏上從杭州帶來的龍井茶。話題自然是從丁老的健康談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歲的老翁,卻依然擁有一頭真實的黑髮,面色紅潤。我問丁老:“您的養生之道是什麼?以致80不老?”丁老樂呵呵地笑着說:“這個,真是有勞了我這位‘飼養員’!”說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話說得大家鬨堂大笑。

在家裏,沈大姐是名副其實的“家長”,裏裏外外忙個不停。特別是畫展期間,丁老因身體不適住院,沈大姐家裏——畫展——病房輪着轉,硬是辦到畫展圓滿結束。

我們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問及丁老有何愛好,丁老朗聲笑道:“既不養貓,也不喂鳥。”沈大姐插話說:“我也只種點草,容易伺候的。可他還要加上一個‘毒’字哩!”丁老接話介紹: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類植物,渾身有刺。他幽默地補充說:“凡屬有刺的,當然都是‘毒草’嘛。”房間裏的人似乎都心領神會,相視大笑。

從50年前我年輕時起,就知道丁聰已是著名漫畫家。抗日戰爭時期,他的諷刺漫畫影響深遠。1945年,諷刺國民黨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許老百姓說話的《“良民”塑像》,都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他曾長時間從事多種畫報的編輯和舞臺美術設計。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人民畫報》社副總編輯。1957年以後,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斷了他的創作,直到20多年後的1979年,才又重新創作諷刺漫畫。其時,“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來了個“青春煥發”,不斷有新作問世。1980年後,出版了《〈阿Q正傳〉插畫》、《丁聰漫畫系列》、《古趣圖》、《今趣圖》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繪圖雙百喻》。這本書系陳四益先生寫文,丁聰作畫,原是《讀書》雜誌每期都登的圖文,爲該書作《序》的有王蒙、嚴文井、王朝聞、方成4位。此書雖系以古文形式寫成,卻句句道着今事,難怪讀者如潮。

當我拿出《中國當代漫畫家辭典》請丁老簽名時,丁老笑着說:“你別看這《辭典》上有我的名字,這只是掛個名哩。也別看我總是第一,因爲我這個‘丁’字筆劃最少嘛!”他一邊說着,一邊在書上題字。寫完我一看,他還真寫上了“掛名顧問丁聰”呢。大家都說丁老太謙虛了。 p接着,我們又談到怎樣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發笑。丁老笑嘻嘻地說:“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作報告講反腐敗,人們覺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個貪污受賄的人在臺上大講其反腐敗,便產生了令人發笑的效果。但是,僅僅令人發笑是淺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讓人笑過之後要思考,想過之後要嘆息,甚至要哭。幽默與諷刺,必須在笑聲中藏着善意的機鋒,去刺破惡,而且化解惡,這樣纔算是成功的。”

談及丁老的筆名“小丁”,丁老的介紹是:小丁,簡單好記、易寫,國民黨時期,不是成天抓壯丁嗎?小丁,表示不是“壯丁”,是一個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談笑間,儘管丁老如一個小字輩一般歡快、活躍,我們還是尊稱“丁老”,因爲,怎麼說也是面對一位80高齡的長者。

丁老絕無龍鍾老態,更沒有垂暮之年的情緒。他的創作是那麼豐厚,當然是與他的生活積累和形象積累及至技巧磨鍊有關,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並不是誰都能達到的。

[本文由管理資料下載hp://dnh 整理髮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