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三年級上冊語文課件(精品多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課件(精品多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的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字,會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默讀課文,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船,還希望有哪些船。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生活中我們應不斷地探索。

教學重點:

1.瞭解船的發展演變過程,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不斷探索。

2.會認4個字,會寫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髮揮想象,瞭解船的發展演變過程,培養學生髮憤學習、不斷探索的。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師生收集各種船的圖片。

2.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教學投影片(或掛圖)。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外出旅遊或走親戚時,都坐過什麼樣的船呢?介紹一下吧!

2.學生自由交流。

3.出示圖片,體會船的多樣與作用。

4.: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國防、經濟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那麼,船最初是什麼樣?它又是怎樣發展變化而來的呢?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船。(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聽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

2.說說你知道了什麼。(簡單概括課文內容或說己的感受。)

3.輕聲地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在字詞句和課文內容方面,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4.交流朗讀收穫,互相質疑解疑。

讀準字音:樹幹(ɡàn) 扁(biǎn)平潛(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應的教學投影片)

蒸汽機: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爲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

軍艦:列入海軍編制,用於完成戰鬥任務和保障任務的戰鬥艦艇和特種艦艇。現代軍艦一般裝有導彈,火炮,魚雷,水雷,反潛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還載有作戰飛機和直升機。

油輪:專門用來運送石油的輪船。

潛水艇:利用水容器裝水排水,隨着水的裝和排,潛水艇也隨之沉和浮。

龐大:巨大。

豪華:特別華麗堂皇。

同桌互讀課文,說說船的發展演變過程:

樹幹——筏子——獨木舟——帆船——汽船——軍艦、油輪、潛水艇……

三、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要求認寫的字:穩、歪、扁、棍、噴、艦。

2.讀一讀,給生字組詞或說話。

3.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穩:左右結構,左邊是“禾”字旁,右邊是“急”字。

歪:會意字,“不正”爲“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兒。

棍:形聲字,形旁爲“木”,指“棍”是“木”做成的;聲旁爲“昆”,與“棍”韻母相同。

艦:形聲字,形旁爲“舟”,指船;聲旁爲“見”,與“艦”同音。

噴:與“憤”比較,“有心真氣憤,有口能噴水”。

4.試在田字格中練寫兩個。指名板寫、、再寫。

5.出示詞語,讀一讀,記一記:漂流、平穩、扁平、藉助、豪華、娛樂、龐大。

四、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用表格或者圖畫的形式把船的演變過程表現出來。

2.讀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隨文識字的情況。

2.出示卡片,開火車認讀,大面積檢查生字詞語認讀情況。

生字:穩、歪、扁、棍、噴、艦。

詞語:漂流、平穩、扁平、藉助、豪華、娛樂。

3.對照自己設計的表格或圖畫說說船的演變過程。

二、朗讀課文,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思考:船在各個不同階段,分別有什麼優點和缺點,人們爲什麼要改進它?

2.交流討論:

樹幹:簡便易行,但不平穩。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獨木舟:快、安全、還可以放東西。

裝上船槳: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劃,比較費力。

帆船:藉助風力跑得更快。

輪船:把槳裝在船上的大輪子上,不需要風也能走。蒸汽機帶動輪槳,速度更快。

現代的輪船:豪華的客輪——龐大的貨輪——軍艦、油輪、潛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別請幾個學生演不同階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華客輪,見到最初作爲船的那段樹幹,你會說些什麼呢?

三、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船?你還希望有什麼樣的船?根據你的需要想一想,動手設計並畫下來,再向大家介紹它的特點和作用。

2.從船的發展演變中,你得到了什麼啓示?(船的發展演變過程是人類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探索。)

四、鞏固練習。

1.你注意過身邊的事物嗎,它們也像船一樣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請你舉例說明一下。如:書包、文具盒、自來水、電鈴等等。

2.選擇你喜歡並且熟悉的一種事物,想想它是怎樣發展變化的,然後寫下來。

五、實踐活動。

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船,還希望有哪些船,爲什麼。

三年級上冊語文的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3、領略西湖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來描寫景物的。

讀文章、想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確、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杭州西湖、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宗璞的《西湖漫筆》、去欣賞如詩如畫的西湖風光吧、

二、瞭解背景及作者

1、文體介紹

漫筆:不拘形式隨手寫出的文章、或中長篇或短篇、很隨性的一種文體。話題廣闊、天馬行空、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用“筆”寫出來、成爲一篇完整文章。

它表達了一種心情、對某事的堅持、對某人的執着。字裏行間透露着一種傷感。漫筆的態度、無可奈何的捨棄、想去忘記遺失的、錯過的卻發現它們根本還清晰的留在心裏。除了不停歇的漫筆、似乎就走不出過去的陰影、記憶。

2、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現代作家、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我是誰》、《弦上的夢》、《三生石》、《南渡記》、散文《西湖漫筆》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完成生字詞練習;

2、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明確:總分總形式:總:第1-4段引出西湖特色;

分:第5-8段介紹西湖之綠;

第8-10段介紹西湖之變。

總:第11段總寫對西湖的印象:心到神知。

3、用精煉的語言找出作者的遊蹤;

明確:雨中訪靈隱-漫步蘇堤-花港觀魚-從花港乘船而回。

四、精讀課文、理解賞析

1、文章圍繞西湖的“綠”主要描寫了哪些景觀?

明確:

①靈隱之綠

②蘇堤之綠

③花港之綠

(詳細分析見PPT)

2、作者寫西湖、爲什麼第二段要寫看《永遠的微笑》?

明確:

(1)、對《永遠的微笑》欣賞過程與下文對西湖的美的認識過程相似。

(2)、通過對《永遠的微笑》由不覺得美到被深深的打動的過程、引出對西湖的認識同樣是一個變化的過程、突出對西湖美的讚頌。

3、第三段作者爲什麼要把西湖跟太湖和長湖比較?

明確:論秀媚西湖比不上長湖;論雄偉、比不上太湖。此次卻驚歎“真是個神奇的湖!”提及前三次感受是爲突出此次遊湖感受西湖鉅變、欲揚先抑、突出第四次遊西湖印象之深、印象之好。

4、第六段的修辭手法是?

明確:例: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雲霞。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青苔形狀比喻爲耕牛、牧人等、生動形象表現其形狀之趣、排比句造成的氣勢、表達了作者觀賞此景時的喜悅心情。

5、賞析文章第7段加點詞語“蹬”的表達效果。

明確:例句: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着腳來告訴你、春天來了。

“蹬”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將柳枝賦予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楊柳嫩枝在風中搖擺的姿態、表現了柳枝富有生命力的特點、彰顯了春的氣息與活力。

6、“這熱鬧、不更千百倍的有意思嗎?”這句話你怎麼理解?

明確:“這熱鬧”指的是人們在西湖遊玩的活潑熱鬧。“傾城隨太守”熱鬧的是射獵取樂的官員、今天熱鬧的都是普通百姓。時代不同、這熱鬧的意義也迥然不同、所以說“更千百倍的有意思”深化主題、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對比閱讀

通過對西湖綠的描寫、對比朱自清的散文《綠》中對梅雨譚綠的描寫片段、分析二者各有什麼特點。

明確:

(1)西湖漫筆中的“綠”:採用了點面結合的描寫方法、不僅從整體寫出了西湖綠的特點、還選取了蘇堤、花港觀魚等進行了點的描寫。“綠”的特點既有共性、又有變化。

對西湖的“綠”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寫、將綠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譬如“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着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可視可感可觸、且層次豐富、氣氛濃郁。

融情於景、將對西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寫之中、含蓄委婉。如“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着、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2)梅雨潭之綠:運用襯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綠。通過描寫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綠”的不夠恰到好處來突出梅雨潭“綠”的美麗。

《綠》採用了第二人稱來寫、用“你”來稱呼梅雨潭的“綠”、拉近了與梅雨潭的“綠”的距離、便於抒發對其強烈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綠》情景結合、既有對梅雨潭的“綠”的描寫、又有直接抒發對梅雨潭的“綠”的感情。

《綠》描寫梅雨潭的“綠”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既有通過描寫別的地方“綠”來襯托梅雨潭的“綠”、又有對梅雨潭的“綠”的直接描寫。

六、拓展延伸:

1、寫好景色常用的方法

2、回憶描寫西湖的詩句

七、作業

三年級語文上冊優秀教學課件範例 篇三

一、教材分析:

《蒲公英》(蘇教版第五冊)是一篇寓言故事,通過蒲公英種子所作的不同選擇的不同結果,告誡人們,在選擇人選生道路的時候,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應該聽從前輩的指導,腳踏實地地做人,這樣纔不至於浪費自己的一生。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降落傘們隨風飄蕩;第二自然段寫太陽公公對他們的親切囑咐,第三自然段寫種子們的不同選擇,第四自然段寫種子們的不同結局。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動畫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蒲公英傳播種子的動畫,畫面音:

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

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

只要微風輕輕一吹,

孩子們就乘着風兒紛紛出發。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蒲公英的孩子們紛紛出發,你們知道它們去幹什麼嗎?

生:傳播種子

師:對,在它們播種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個故事,題目就是:蒲公英

板書課題:蒲公英

點評:以動畫這種學生喜歡的形式及從舊知識來設置懸念,揭示課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自讀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不通的句子要多讀幾遍,不能隨意放過。

三、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二類詞語,抽讀,再齊讀。

2、出示要求掌握的詞語,爭做小老師領讀,從幾位同學中選出一位“小老師”,得到一顆紅五星。

3、請同學進行新舊生字的比較,說說哪些詞容易寫錯,應注意什麼。教師範寫,學生練寫描紅。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段落來讀,其餘同學認真聽,指出優缺點。

點評:本教學片斷打破了以往只是由老師單方面提出易錯字詞並進行強調的教學常規,讓學生自己來觀察比較,並及時練寫,注意了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

四、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組織評議,引導學生讀出景色的美。

2、配上動畫朗讀課文。

3、出示句子:

“一陣陣風吹過,那可愛的絨球就變成了幾十個小落降傘,在藍天白雲下隨風飄蕩。”

師:這句話中說什麼東西可愛?

生:絨球。

師: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還覺得哪些東西可愛?

生:……

師:這麼多可愛的東西,誰能用“可愛”說一句話?

生:奶奶家的小鴿子真可愛。

……

師:我們可以說什麼東西可愛,也可以說可愛的什麼怎麼樣。誰來說說看?

生:可愛的小白兔在吃青菜。

……

師:其實,我們還可以把“可愛”這個詞安排在句子當中,可以說哪兒有可愛的什麼。

生:奶奶家一隻可愛的小白兔。

師:小朋友看,“可愛”這個詞的脾氣多好,它可以在句子末尾,也可以在句子開頭,還可以在句子中間。其實,我們學過的詞語中,有很多詞都和“可愛”一樣,能變動位置。希望小朋友們以後在用詞造句時,儘量多考慮給它們多安排些位置。

評點:在這個指導造句的教學片斷中,教師由課文中絨球的“可愛”,引到生活中一些東西的“可愛”,非常自然。利用“可愛”說話,兼顧到在前、在中、在後的位置變化,提示造句時給詞語多安排些位置,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四、找出課文中人物語言,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抓住重點

1、自由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人物的語言,讀一讀。

2、細讀太陽公公、降落傘和另個兩個小降落傘的話,

①太陽公公話:“孩子們記住,別落在表面金光閃閃的地方,不要被銀花朵朵所迷惑,只有黑黝黝的泥土,纔是你們生根長葉的地方。”

師:老師要考考你們,太陽公公的話有沒有讀懂。

出示卡片,讓學生填一填:太陽公公告訴蒲公英的種子,能去,不能去。

師:但是,太陽公公是這樣說話的嗎?

生:不是。

師:他是怎樣說的?(指幾名同學讀一讀,組織學生進行評議,要注意讀出“親切”的語氣。)

師:小降落傘們聽了太陽公公的話,他們是怎樣說的?

分別出示以下三句話:

①“放心吧,太陽公公!我們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長!”

②“這黑黑的泥巴有什麼意思!瞧,那金光閃閃的地方一定有數不清的寶貝。到那兒去,我準會變成百萬富翁。”

③“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給我帶來歡樂!”

3、指名讀這三句話,引導學生進行評議,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讀出第一顆小種子輕視土地、嚮往沙漠的語氣和第二顆種子得意的語氣。

4、同桌分角色對話。

5、抽幾桌起來朗讀,評出小組,得紅五星。

6、前後四人一小組朗讀課文3-4節,可小組商量決定採用什麼方式。

7、抽2~3組朗讀,評出小組。

點評:通過反覆的朗讀(個別讀、同桌對讀、小組分角色等),幫助學生熟悉課文語言,爲複述課文打基礎,同時,注意形式的多樣化,並採用機制,不使學生有厭煩感。

二、細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1、過渡:小降落傘們聽了太陽公公的話,說法和做法各不相同,它們結果怎樣呢?

2、自讀課文,指名說說有什麼結果。

3、小組討論:它們爲什麼會有不同的結果。

4、派代表進行交流。

三、故事表演

1、師: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我們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在下次學校的文藝匯演中讓其他的同學也得到啓發,好不好?那怎麼演呢?現在要請大家來當小導演,爲我們的演出出謀劃策。如果誰提的建議最多,那他這將成爲我們班的小導演。要想當上小導演有一個竅門,那就是認真讀課文,一定要認真讀課文,才能導演同學演好故事。現在請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該怎麼演。

2、學生讀課文提表演建議,同學評選出小導演,獎一顆紅五星。

3、分大組練習表演,教師指導:1、語言要通順,所以第一步要熟悉臺詞。

2、加上動作,表情,可適當加入想象。

4、小組表演,評選出演員,分別得一顆紅五星。

點評:學而能用,懂而會用,活學活用,這是學習語言的目標。此環節的設計旨在使課文的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通過讓學生爭當小導演。小演員等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融合。

四、延續故事

1、同學們,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種子茁壯成長,它們在陽光下競相開放。到了秋天,它們也有了自己的種子,當上了蒲公英媽媽。當她們的孩子即將出發時,她們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些什麼呢?請你來當一回蒲公英媽媽,囑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該怎麼說,才能讓它們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閃閃的沙漠和銀花朵朵的沙漠?

2、學生練習說話。

3、評議,選出學生。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也意在使學生在掌握課文的語言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設計新意:

(1)在朗讀中感悟體會。教師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讀,多種形式地讀,有競賽性朗讀、示範性朗讀,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出語感,爲理解課文、表演故事提供了必要有鋪墊。

(2)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學生要爭當小導演,勢必要去仔細讀課文,才能設計好動作;小演員要把這個故事演出來,也要認真讀課文,用心記臺詞。這又促使學生去認真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3)在競爭中加強合作:通過評選“”活動,創造競爭機會,激發學生競爭的意識;而小組分角色朗讀、小組表演,不是一個人的事,而需要小組全體成員的團結協作,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學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地探索學習。

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課件:奇怪的大石頭 篇四

第一課時

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質疑解難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1)對預習認真,能主動、正確解疑的同學給予表揚。

(2)主要解決以下疑難: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燬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爲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後一個紀。約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兒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語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分佈有冰川槽谷、角峯等。

(3)完整地齊讀課文。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內容。

第二課時

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夥伴們圍着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着巨石捉迷藏的。

1.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教師用電腦多媒體課件顯示巨石,討論:

(1)這是塊怎樣的石頭?(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夥伴們是怎樣圍着石頭捉迷藏的?

電腦多媒體課件繼續演示李四光圍着大石頭躲閃,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描述。

(3)小夥伴們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咦,這是爲什麼?(石頭大,便於躲藏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麼問?老師怎麼答的?李四光又會怎麼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同桌讀、演後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後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爲什麼?”

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後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麼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讀後討論:

李四光怎麼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

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2)長大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 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於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裏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麼重大成果?

交流讀後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繫着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着巨大價值。願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爲國家、爲人類作貢獻。

三年級語文上冊優秀教學課件範例 篇五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秋天的快樂》

教學目標:

1、能有條理地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做的覺得最快樂、印象最深的、最感興趣的事。

2、能把自己的快樂心情表達清楚,能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2、全員參與,逐步提高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

3、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評價。

教學重點:

能把自己的快樂心情表達清楚。

教學準備:

1、教師蒐集秋天裏學校、班級開展各項活動的剪影。

2、音樂律動《摘果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語言引述: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五彩繽紛的秋色,聆聽了美妙的秋天的聲音,還體驗到了秋陽中放飛風箏的樂趣。在這美麗的秋天裏,我們學校還開展了許許多多的活動,還記得有哪些嗎?

學生涌躍發言,教師一一板書,並將剪影一一張貼。(如:放風箏、秋遊、野炊……)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交際的慾望。】

2、明確話題:秋天裏,你們快樂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述說一番秋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好嗎?(板書課題:秋天的快樂)

二、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秋天裏,除了在學校,你在其他地方還做過哪些快樂的事?

教師引導,並補充,適時張貼一些圖片。

板書:摘果子、挖泥鰍、捉魚、採集樹葉、捕蝴蝶、賞菊花、抓蟋蟀……

2、教師示範說。

要求學生認真傾聽,然後評價老師說的怎麼樣,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補充提問等。

3、學生評價老師的說話。

教師相機板書:

說:(1)聲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順;

(3)有感情,說出了自己的快樂;

(4)生動有趣,運用了好詞好句。

4、教師評價學生。

聽:(1)認真傾聽;

(2)能及時補充、提問。

【學生參與評價,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進一步端正聽說態度,明確學習要求,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動

1、老師說完了,現在輪到你們了,按老師剛纔提出的“說、聽”的要求,也來說說在秋天裏感到最快樂的事。

2、分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興趣,自由組合成小組,輪流講述。

(2)按評價要求評出代表參加課堂展示。

3、全班交流,講評結合。

現在,將你的快樂與全班同學分享一下吧!

4、師生評選“口才獎”和“傾聽獎”。

【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擴大口語交際的“面”和“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口語交流實踐,提高訓練效果。】

5、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爲主),同時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四、總結談話,延伸擴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們每個同學都從她美麗與成熟中品嚐到一份豐收和喜悅,並在腦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樂的圖畫。請同學們課後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畫下來吧!

第二、三課時習作教學

教學目標:

1、能按一定的順序,把畫面的內容寫清楚。

2、靈活運用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

3、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設計理念:

1、重視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樂於表達。

2、鼓勵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

3、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秋天的特點,把畫面描述完整、清楚。

教學方法:

引導、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將本單元課文中及口語交際中的幾幅插圖製成幻燈片,配上輕音樂循環播放。

教學過程:

一、畫秋天

1、創設情境導入:小朋友,秋天裏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可愛的小動物,我們在秋天裏盡情地玩耍,享受遊戲的快樂。這麼美好的秋天,想不想將她留住?老師教你們一個好辦法,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畫筆,留住你心中美好的秋天吧!

2、播放課件,讓學生邊聽邊畫。

教師巡視,指導並發現有創意的圖畫。

【優美的畫面和柔和的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拓展習作思路。】

二、說秋天

1、小朋友們畫得真美,你能把你心中的秋天說給大家聽聽嗎?

小組交流,怎麼想的就怎麼說。

2、集體交流。

(1)誰願意到講臺上來展示下自己的風采?

【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愛護他們的熱情、衝動和願望。】

教師給予肯定、鼓勵。

如:“蘋果把樹枝都壓彎了,你擠我碰,爭着要人們去摘呢!”這位同學真聰明,能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板書: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

“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紅燈籠。”比喻句用得真好。(板書:比喻)

“小青蛙大聲說:‘我不累,我要在冬天到來之前把洞挖好。’”想象真豐富。(板書:擬人)

(2)點將。(將巡視中物色好的幾幅畫的作者請上講臺)

特色一:景物層次分明

指導按照一定的順序說。(板書:景物按一定的順序)

特色二:有小動物的活動。

指導可以寫秋天裏小動物。(板書:動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動。

指導可以寫秋天裏的人物活動。(板書:人物)

(3)教師小結

【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機指導學生,使學生明確目標,拓展思路。】

三、寫秋天。

1、習作導入:這麼美的畫,還應配上優美的解說詞才行。把你們剛纔所說的,再綜合老師提出的要求把這美好的秋天寫下來吧!

2、開始習作。

學生根據要求,結合自己的畫開始進行寫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評秋天。

1、同桌交流。

一人讀,一人聽,讓同桌細心聽,自己在讀的時候也能覺察到寫得不好的地方,並互相提出意見。

2、修改。

3、全班展示、評價。

【重視習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習作能力。】

三年級上冊語文的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1、瞭解物候學的內容、意義、規律和發展前景等有關知識,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規律來安排文章順序的方法。

3、掌握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4、讀準“翹”“衰”“落”“觀”“差”等多音字。

5、學習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和恰當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2、學習寫讀書摘要。

3、瞭解物候知識的掌握和物候學的研究在農業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難點:

本文的邏輯順序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裏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春天,小草“嫩嫩的,綠綠的”;冬天草色“暗黃”。從“綠綠的”知道春天到了;從“暗黃色”知道冬天已經降臨。大自然彷彿會告訴我們氣候的信息似的。這是怎樣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給人們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對一些難字難詞也已經查閱過字典詞典,下面一起讀讀課文中這幾個字詞。

[利用課文“預習提示”內的5組字詞,讓學生個別讀,齊讀。]

接下來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這篇課文介紹了什麼知識?

2、“大自然的語言”比喻什麼?

3、對照註解①,說說看,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爲什麼把它改爲《大自然的語言》?

[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歸納]

1、課文介紹了物候知識,說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語言”用來比喻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大自然中種、種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認識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爲“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下面再通讀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標上序號(一至十二),用5分鐘時間快讀一遍,並思考第一道練習題中的4個小題,填寫段的序號。

[學生讀、練後簡要討論。]各小題後括號內應填的序號爲

第1題(一至三);第2題(四至五);

第3題(六至十);第4題(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層次,剖析條理。

說明文要把事理說明得清清楚楚,讓人讀了容易理解,就必須講究條理性。請同學們圍繞課文的中心——物候現象的介紹,劃分段落,簡要歸納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題的基礎上,引導討論,然後歸納]

第1大段(一至三段):從一年四季中自然現象的變化說明什麼是物候,並進一步說明物候學和它研究的對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說明物候觀測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項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課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請再進一步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爲什麼這樣安排?

[討論後歸納]

說明應有條理,即使是並列的幾個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測,而是要以一定的標準理清條理,依恰當的順序逐項說明。課文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從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從空間(七、八、九段)到時間(十段)的順序來安排的,並分別用了“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等詞語,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學習編寫讀書摘要。

同學們通過幾次通讀課文和討論內容、層次,對課文已經大致理解。在閱讀實踐中,爲了加深理解,抓住重點,或是爲了記錄資料,以備日後使用,我們常常會在大致理解內容之後,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進行篩選,要把文章的要點或主要的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摘錄的形式,可以是分條的提綱,也可以是濃縮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今天我們先練習最簡單的讀書摘要;從課文中選出一些重要的語句,分條抄錄在筆記本上,構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圍繞課文第一道練習中的4個小題,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曲線。第二步,把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有時可適當調整語句或在句子前、後加上一些詞語,使表達完整。

[學生練習,完成後相互交換閱看,訂正、補充,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再將預先準備的寫有“摘要”的小黑板掛出,供學生參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師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語言》摘要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爲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它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3、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第二是經度,第三是高下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4、物候學研究,首先是爲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利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第二課時

(一)交流讀書摘要,加深對課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後歸納,鼓勵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經常自覺地做讀書摘要〕

(二)繼續研討寫法。

這篇課文的寫法,除了層次清晰、有條有理這個特點外,還有一個寫法特點也值得理解和學習。說明事物的時候,常常要用舉例子的方法,舉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這篇課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學生讀課文]舉兩個必要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說明文中例子舉多舉少是有講究的。讀者容易明白的地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舉兩個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如果依次類推,就會誤以爲春天也一定來得早,一定溫暖,但是事實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連舉了“大連——北京”和“煙臺——濟南”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

(三)理解語言的生動性。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很生動。生動的說明才能讓人愛讀易懂。先請同學們把第一、二段仔仔細細地輕聲讀兩遍。

[同學們自讀後教師範讀一遍,然後掛上預先準備的小黑板]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飛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到地上。

4、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對照,指出上述語句同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有什麼不同,啓發學生了解;兩者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課文的語句要生動得多

[討論後歸納。]

第1句沒有課文中“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這一句生動。“漸漸回暖”是一般的說法;“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則很自然地運用擬人的寫法,“沉睡”、“甦醒”兩個詞用得貼切而生動,具體地喻寫了嚴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態。

第2句沒有課文中“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這一句生動。“飛來了”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翩然歸來”是輕鬆、活潑的動態描寫,而且還包含有親切歡迎回到家來的感情。

第3句沒有課文中“……在秋風中籟籟的落下來”這一句生動,“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則是具體、生動的描寫,黃葉在秋天紛紛落下的情景,彷彿彩色電影的鏡頭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第4句沒有課文第二段中幾個原句生動。那幾句緊扣“大自然的語言”,先後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還模仿布穀鳥的叫聲,寫成催促農民耕作的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比直接說“及時耕作”要新鮮、生動得多。

(四)複習、複述。(略)

備註

1、黑體部分的問題和答案必須抄寫在語文筆記本上。

2、三班和六班的學生參考講過的筆記,原來已經記下來的不用抄寫。原來沒講過的的需要補充在筆記本上。

三年級語文上冊優秀教學課件範例 篇七

【教學設想】

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多看課外書的興趣。初步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懂得日記的內容和格式。初步學會按照日記的格式寫一則觀察日記,語句要通順,意思要連貫。

【教學過程】

1、教學什麼叫日記和日記的內容。

告訴學生:寫日記一般都是記自己做過的事,也可以記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事。

2、爲了防止學生記“流水帳”,教師可提問:是不是一天當中所有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都要統統幾下來呢?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寫日記要有重點,選擇一天生活中自己覺得印象最深而且是最有意義的事做爲日記的內容。一般來說,一天的日記寫一兩件事就行。由於記的事情少,所記的事情可以記的具體一些。

3、理解堅持寫日記是個好習慣。

(1)討論寫日記有什麼好處。

(重要的事情記下來,以後可以查看,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意義的事情記下來,對自己是個教育。寫日記也是積累作文材料,作文練筆的好方法,作文練筆的好方法。經常認真地寫日記,就不愁寫不好作文了。)

(2)要求學生從今天開始經常寫日記,養成習慣,以後教師可以定期檢查。

4、複習日記的格式。

5、明確習作的要求。

寫一則觀察日記。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打開學生的思路:日記本來是寫當天發生的事的,今天是作文練習,可寫任何一天的事,寫明幾年幾月幾日。內容是“觀察到的事物”。如果是“事”,這件事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如家裏、上學路上、學校、公園等。如果是“物”,小動物、玩具、新開的商店都可以寫。寫什麼內容想好後,注意日記的格式,再把要寫的內容寫成一段話。

6、提示學生,要寫好日記,把所記的事情寫具體,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個有心人,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多觀察思考。

7、學生寫日記,教師巡迴指導。

三年級語文上冊優秀教學課件範例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讀文,知道夏天和冬天景色有什麼不同。並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畫一畫夏天。

4、能仿照課文,說說春天和秋天。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中描繪的夏天的美好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句子:啊!像一羣小鳥飛過雨後的彩虹。理解句子,並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CAI)猜謎激趣:夏、冬。

2、教師#課件# 導語:時光老人有四位美麗的女兒,春姑娘溫柔動人,夏姑娘熱情似火,秋姑娘豐美恬靜,冬姑娘活潑開朗。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其中的兩位——(CAI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要求生讀準字音,勾畫生字詞語。

2、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查讀/齊讀相結合。

注意讀準詞語:打着卷兒轉圈煮熟蜻蜓鈴鐺消息黑白開始

比較讀(指名體會區別):譁咕呱丁零

譁!譁!譁!譁!咕呱!咕呱!丁零、丁

零……

3、師範讀課文。要求生認真聽準字音,並同時思考:聽了課文的朗讀,你有怎樣的感受,夏季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麼?

4、全班交流感受。

師小結:是啊,夏季天氣悶熱,經常有雷雨傾盆;冬季,天氣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飄飄,北風呼嘯。不同的季節有着不同的特點。讓我們首先學習第一篇短文,走進夏季吧!

三、細讀課文,瞭解夏季特點。

(一)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自由讀1--2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哪裏感受到夏天很炎熱?(找句子,用﹏勾畫出來)

(教師相機出示CAI相關文本)

2、讀句子,想象畫面,體會夏季的“熱”。

①CAI出示句子,讀一讀。

“太陽像一個大火球。”

“柳葉打着卷兒,小花低着頭,湖水冒着熱氣,小魚該不會煮熟了吧!”

②引導想象:這兩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說給同學們聽聽吧!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詞語想象畫面的?

(理解:“大火球”“打着卷兒”、“低着頭”、“冒着熱氣”等)

④教師小結:作者把柳葉、小花當成人來寫,我們讀了以後,感到特別形象生動,這種寫作手法就叫做擬人。

3、聯繫生活,指導仿說:同學們,平時你一定觀察過很多夏季的景物,它們在大火球似的太陽的照耀下。都是什麼樣的呢?請你學着說幾句?

(如:大樹垂下了頭。小草耷拉着腦袋。)

4、引導體驗,練習朗讀。

①天氣這麼熱。如果這時你看到了柳葉、小花,特別是看到小魚在冒着熱氣的湖水裏遊。你有什麼想法?(擔心)

我們應該怎麼讀第二句話呢?(生練讀,師相機指導朗讀)

②正在我們擔心時,蜻蜓低飛。向我們報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應該怎麼來讀蜻蜓的話呢?(指名讀,學生評讀)

5、齊讀1、2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指名讀3、4自然段,思考:文中寫了雷雨時的哪些景物?

2、出示CAI(雷雨景象),聽雨聲音頻。想象人們的心情。

3、比較句子。

大雨嘩嘩地下。

譁!譁!譁!譁!大雨快活地下。

學生交流:哪句說明雨更大?你從“快活”中體會到了什麼?

指導朗讀:如何讀能表現雨大,表現人們此時的心情呢?

4、學生練習朗讀3、4自然段。

(三)學習5—9自然段。

1、師有感情地朗讀5--7自然段,學生閉眼想象:雷雨後,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與雷雨前相比,有什麼不同?

根據學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學生齊讀5--7自然段)

2、小組討淪,完成表格填寫。

景物雨前雨後

天上

柳葉、小花

湖水

小魚、青蛙

3、激情引讀:一場雷雨沖走了夏天的炎熱,帶來了陣陣涼爽。此時,天邊掛起了晚霞,空氣也特別清新。

①當你雨後出門散步時,看到重新煥發生機的花草時,我們不禁要說——學生看課件中句子,齊讀第6自然段。

②當你散步到湖邊,看到歡快的小魚、青蛙時,我們不禁又要說——學生看課件中的句子,齊讀第7自然段。

4、雨過天晴,人們來到湖邊乘涼、散步,小朋友們也來到了橋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員,你最想幹什麼?

師小結: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讓我們像小鳥一樣飛起來,飛到雨後的橋

邊,飛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吧!讓我們齊讀第9自然段!

(生齊讀第9自然段)

四、朗讀回味。

有感情地朗讀“夏”全文/師生合作讀,再次體會夏天雨前、雨後景色的變化帶給人們的快樂。

五、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才能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你有什麼話要提醒大家?指名說。

2、師範寫,生書空,同時師說要點。

3、寫字歌提示“三個一”。

4、生練寫生字,師巡視指導。

5、全班展示評議。

六、課後拓展。

1、畫一畫: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把你眼中的夏天畫下來。

2、寫一寫:仿照課文,寫一寫春天或者秋天的景物。

板書設計:

22夏天和冬天

雨前雨後

柳葉打卷

夏炎熱小花低頭快樂

湖水冒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