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消毒供應專業的發展歷程

消毒供應專業的發展歷程

消毒供應專業的發展歷程

一、國外消毒供應專業的發展歷程

17世紀,顯微鏡之父列文.虎克最早發現微生物,而微生物學奠基人羅伯特.科赫證明細菌是導致感染性疾病的原因。1840年,Henle提出外科手術前對手術器械進行滅菌處理。

1854-1856年,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將消毒技術理論應用於患者,使傷員死亡率從超過50%降低至2.2%,充分說明了清潔衛生、消毒滅菌對預防感染的重要性。伊格納茲·斯麥爾維斯發現洗手可以顯著降低產褥熱死亡率,但當時並沒有被醫學界所認可。1865年,現代消毒之父約瑟夫·李斯特首先使用石碳酸噴塗儀器和外科傷口,並用石碳酸浸溼敷料覆蓋傷口;做手術時戴手套,術前術後用5%的石碳酸洗手和手術器械,他讓醫學界接收消毒原則,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1878年,louis pasteur將微生物和疾病之間建立聯繫,認識到細菌是引起疾病的原因,提出外科手術敷料應先清洗,再經130~150℃滅菌,發明了疫苗、巴氏消毒法,爲消毒學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1876年~1880年,louis pasteur的學生“凱萊斯·坎勃倫特”發明了壓力蒸汽消毒器,可使消毒器溫度提高到120℃以上。1881年 Robert Koch對117℃溼熱和乾熱滅菌的方法進行了比較,並指出了細菌的耐熱性在有無水蒸氣的條件下具有較明顯的差異。1885年 Gaston Poupinel製造了第一臺壓力蒸汽滅菌器,首次在法國醫院正式使用。1888年,伊斯馬奇研究提出,冷空氣的存在可以阻礙溫度的上升,非飽和蒸汽迫使溫度分佈不均勻從而導致延緩滅菌的時間。肯尤恩提出在輸入蒸汽前排除滅菌櫃內的空氣排至近於真空狀態,可提高滅菌效果。Loew第一次報道甲醛的滅菌特性。1889年費布陵格提出手臂消毒。1890年郝斯泰德提倡使用經過蒸汽消毒達到無菌的橡膠手套比消毒液消毒雙手更安全,這促使無菌技術更加完善。自此,無菌外科理念進入手術室,大幅度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降低了死亡率。1915-1933年,肯特沃特利用重力原理清除滅菌櫃室內的冷空氣,設計了下排式壓力蒸汽滅菌器,**年,雷特發現射線的滅菌效應。1940年,Ethylene oxide(ETO)環氧乙烷首次用於醫用用品的滅菌。1949年由菲利普斯和凱易確立了環氧乙烷氣體滅菌理論。1950年前後,歐美開始使用環氧乙烷氣體滅菌設備。1953年美國採用直線加速器進行電子束滅菌。20世紀60年代,國外開始研究低溫甲醛蒸汽的滅菌效果。20世紀80年代,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技術出現,90年代初期在美國進入醫院用於怕熱怕溼器械的滅菌。隨後,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脈動式壓力蒸汽滅菌器相繼問世。

隨着消毒學理論的發展,消毒供應的工作質量趨於行業化和標準化。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EN/ISO、英國的HTM系列質量標準體系、美國的AMMI質量標準體系等行業標準的產生。20世紀末期,國際各國依據各國國情進行醫療體制的變革,共同關注點爲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整合醫療資源,降低醫療成本投入。消毒供應中心也由分散式向集中式發展,部分有能力的消毒供應中心承擔一定區域內小型或私人醫療機構無菌物品的供應工作,同時,企業性質的社會化消毒供應中心應運而生,如英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與社會化消毒供應中心對無菌物品的生產共同遵循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區標準等。

二、中國消毒供應專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外科手術在三千年前萌芽,最早用銳利的石片作爲手術器械用於取出身體內的各種異物、放血、切開膿腫等。青銅器時代,人們使用金屬製造刀、鋸、挫等手術器械。《皇帝內經》中記載的皺針、鋒針主要用於外科手術。而古代醫生使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洗滌、火燒灼、或用具有消毒作用的中草藥進行消毒。

清朝末年,現代消毒學伴隨西醫一同傳入我國,教會醫院的建立使我國西醫得到迅速發展,消毒滅菌技術隨之開始發展。病房使用的乳膠手套、紗布、注射器、輸液器、輸血器、開放式輸液瓶、注射針頭等都需清洗消毒滅菌處理,棉棒、棉球、輸液器、裁剪紗布塊及包布等均爲手工製作。早年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處理的專科器械種類和數量較少,手術器械、婦產科、五官科、口腔科、急診科等科室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與包裝一般由手術室和各臨牀科室自行完成,對於高度危險的器械由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滅菌。長期以來這種工作方式,使我國的消毒供應中心的功能和作用缺失,清洗消毒工作得不到醫院應有的重視,導致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建築佈局、設備設施及人員素質均不能滿足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和發展的需要,從而,無菌物品質量難以保障,再處理物品相關感染時有發生,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爲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管理,1988年,我國衛生部頒佈《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試行)》,我國消毒供應中心進入基礎建設階段。《驗收標準》從建築佈局、人員編制、領導體制、必備條件、管理要求,5個方面對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規範,針對輸液(血)器和注射器的洗滌操作、清洗質量檢驗標準作了相關規定。各省衛生廳制定消毒供應中心驗收標準,對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分期分批檢查驗收。衛生行政部門的強力推動和嚴格評價,促進了醫院領導對消毒供應工作的認識,將消毒供應中心納入醫院感染種地那科室質量檢查中,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了改建和整頓管理,明確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體制,規定護士人員比例,三個工作區域的規範劃分,強調潔污分流,使再處理物品相關感染得到明顯的控制。20世紀80年代,企業依據國際進展,開始生產一次性輸液(血)器和注射器。衛生部發布“關於推廣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輸液、輸血管、針的通知”,在傳染病院、綜合醫院傳染科、結合科、檢驗科,外賓醫療和海、陸、空港國境衛生檢疫所,各級血站、防疫站的檢驗科推廣使用。隨着大量一次性醫療用品在醫院的投入使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工作量迅速下降,人員銳減,在消毒供應中心傳統的工作模式下,專科及手術器械再處理並未得到規範,使得消毒供應中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滯後,加大了與醫院整體發展的差距。

2003年非典在國內的暴發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得到高度重視,2004年《傳染病防治法》進行修訂。2006年《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頒佈,同年,衛生部成立《衛生部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專業委員會》,衛生部管理研究所2006年調查發現,239所醫院中88%的消毒供應中心爲分散式管理,部分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建設與管理並未納入醫院發展規劃,消毒供應中心建築佈局、設備設施、人員配置和專業培訓等均與醫院發展不相適應。隨機調查由手術室自行清洗消毒包裝後由消毒供應中心滅菌的54個包無一合格,器械髒污、生鏽、包布破損、器械觸碰掉落黑色固體污漬。2007年,衛生部將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相關標準制定納入制標計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功能和作用成爲社會關注的重點。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310.1-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範》、WS310.2-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範》、WS310.3-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頒佈,我國消毒供應中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衛生部醫院感染標準委員會在全國各大片區舉辦培訓班,對標準進行解讀。各地衛生行政部門組建醫院感染質控中心或消毒供應質控中心配合行政部門開展標準培訓、指導與檢查。在“兩規一標”的推動下,我國消毒供應中心向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方向發展。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整合二級以上醫院現有消毒供應中心資源,探索獨立設置的區域消毒供應機構,實現區域資源共享。2016年,消毒供應中心“兩規一標”進行了更新,WS310-2016替代原有的WS310-2019,2016版“兩規一標”在2009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起草和修改,強調集中管理,增加了關於CSSD信息化建設的要求,補充了植入物與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要求,增加了對採用其他醫院或消毒服務機構提供消毒滅菌服務的醫院的消毒供應管理要求等多條要求。

2017年以來,有關鼓勵和支持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消毒供應中心的政策性文件密集發佈。2018年6月11日,醫政醫管局發佈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試行)、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範(試行),對第三方獨立醫療機構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規範。2019年5月23日,國家衛健委頒佈《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基本制度(試行)》,將醫院感控工作作爲醫院管理的底線,消毒供應中心作爲醫院內重點感控部門,其工作質量受到高度重視。

標籤:消毒 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