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有趣的漢字故事(新版多篇)

有趣的漢字故事(新版多篇)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一

從前,有個紈袴子弟,自幼好吃懶做,不好好唸書。長大以後,常因寫錯別字鬧笑話。

有一天他妻子說想吃枇杷。他從桌子上隨手拿出一張紙,揮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寫完後便招呼僕人去買枇杷。他妻子接過紙來一看,噗哧一聲笑了。原來上面寫的是“買琵琶五斤”。五個字寫錯了兩個,將“枇杷”誤寫成“琵琶”。他妻子看過後,在後面題了一首打油詩:

枇杷並非此琵琶,

只怪當年識字差。

倘若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鼓盡飛花。

這個紈袴子弟看過妻子的題詩,羞了個大紅臉。“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二

爺爺站在書桌旁寫毛筆字。元元看見了,驚奇地問:“爺爺,您是在畫鳥嗎?”爺爺說:“我是在寫古代的‘鳥字。”元元不明白,又問:“怎麼像畫畫兒呢?”

爺爺說:“開始,人們只會用圖畫出事物。像大山,當時就畫一座山;像羊,當時就畫個羊頭,後來慢慢寫成了‘山’和‘羊’。”

元元又問:“有些意思畫不出來,那怎麼辦呢?”爺爺笑着說:“古代人很聰明,他們把兩個字合在一起,就造出了一個新字來了。像‘口’和‘鳥’合在一起表示鳥叫的意思,就是‘鳴’字;在‘木’的左邊加上單人旁,表示人靠在樹邊休息,就是‘休’字。”

元元聽了,佩服極了:“古代人真是太聰明啦!”

有趣的漢字故事 篇三

漢字除字形之外,還有一個字音問題。在某些時候,字音成爲表示字義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漢語中同音詞較多,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應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漢字,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

過去,老百姓被壓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對抗的情緒,卻不敢直接說出來,就常常用漢字的諧音,寫出許多與時政有關的歌謠。如宋代流行的歌謠:

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

歌謠中運用了諧音手法,大罵當時的奸臣賊黨童貫、蔡京、高俅、何執中等人。“筒”與“童”音諧,“菜”與“蔡”諧,“羔”與“高”音諧,“荷”與“何”音諧,分別用打、潑、殺、吃等表達和他們不共戴天的情感。

這種漢字的諧音經過反覆使用之後,形成一種修辭方法爲諧音體。從子夜歌起便不斷被使用。比如:“始欲識郎心,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這首歌描寫愛情的波折,開始相戀時,希望兩顆心能合而爲一,專心相愛,可是情況後來發生了變化,就像理好的絲進入了破織機一樣,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絲”與“思”音諧,以“絲”寓“思”,“匹”與匹配的“匹”諧,指不能成雙。在情歌中常見的還有以“芙蓉”爲“夫容”,“蓮”爲“憐”或“連”,以“藕”爲“偶”,以“絲”爲“思”,以“梨”爲“離”,以“晴”爲“情”等。

諧音不僅在民間歌謠中體現,而且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比如,在民間,由於以福爲吉,將福作爲家庭或個人追求的目標,所以,每逢過年,一定會在大門上貼“福”字。有時故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福到了”的口彩。這裏的“到”與“倒”諧音。再如,民間年畫中魚是最流行的題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雙手抱着一條大魚,而且有蓮池、蓮花等。以“魚”諧“餘”(表示富餘),以“蓮”諧“連”,這幅畫的主題是“連年有餘”,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過得很富餘、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