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浣溪沙(精品多篇)

浣溪沙(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後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瞭遊蘭溪的時令。蘭剛發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鬆間沙路淨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爲“淨”,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淨和一塵不染。“瀟瀟暮雨子規啼”點出了淨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淒涼環境和悲涼心情。暮雨瀟瀟、子規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不勝數。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關係。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的傑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髮,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髮唱黃雞”中的“白髮”和“黃雞”都出自於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白居易感嘆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髮,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子,也沖淡了上片“瀟瀟暮雨子規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悽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進的信心!

原文 篇二

宋·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

鬆間沙路淨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髮唱黃雞。

作者簡介 篇三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爲“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辭海》1989年版)

註釋 篇四

蘄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縣。元豐五年(1082)三月,蘇軾曾遊此寺。“蘄”,音qí。

蘭芽:蘭草的嫩芽。

蕭蕭:形容雨聲。

暮雨:傍晚下雨。

子規:杜鵑的別名。

休將:不要。

白髮:指老年。

休將白髮唱黃雞:反用白居易的詩句,意爲不要嘆息年華易逝。白居易在《醉歌示妓人商玲瓏》一詩中,稱“黃雞催曉”,“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黃雞的叫聲、白日的流動中一天天變老的,因此他慨嘆“腰間紅綾系未穩,鏡裏朱顏看已失”。蘇軾在這裏反其意而用之:“休將白髮唱黃雞”。“白髮”,指年老,“黃雞”,指代白居易詩中的年華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爲自己老了就消極悲觀,人生也會返老還童。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於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譯文 篇五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淨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髮,多愁唱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