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通用多篇】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通用多篇】

浣溪沙詞牌格律 篇一

格式一

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格律對照例詞:(唐末)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

中仄中平中仄平(韻),

宿醉離愁慢髻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羅襪況兼金菡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雪肌仍是玉琅玕。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骨香腰細更沈檀。

浣溪沙原文、賞析 篇二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註釋

①漠漠:像輕清寒一樣的冷漠。清寒:陰天,有些冷。

②曉陰:早晨天陰着。無賴:詞人厭惡之語。窮秋:秋天走到了盡頭。

③淡煙流水: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遠。

④自在:自由自在。

⑤絲雨:細雨。

⑥寶簾:綴着珠寶的簾子。閒掛:很隨意地掛着。

翻譯

在春寒料峭的天氣裏獨自登上小樓,早上的天陰着好象是在深秋。屋內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飄飛的花瓣輕得好象夜裏的美夢,天空中飄灑的雨絲細得好象心中的憂愁。走回室內,隨意用小銀鉤把簾子掛起。

賞析

每一次春來,就是一次傷春的體驗。詞人之心,很早就發出了“爲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們的命運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嚐春愁。此詞抒寫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輕淡的色筆、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貼地寫出了環境氛圍,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變爲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滲透出來,表情深婉、幽緲。“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索漠輕寒中嫋嫋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輕輕的寂寞和百無聊賴的閒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詞作的境界。

詞的起調很輕,很淡,而於輕淡中帶着作者極爲纖細銳敏的一種心靈上的感受。漠漠輕寒,似霧如煙,以“漠漠”二字狀漫彌而上小樓的輕寒,一下子給春寒蕭索的清晨帶來寥廓冷落的氣氛。與“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意蘊相似,而情調之婉妙幽微過之。不說人愁,但云“漠漠輕寒上小樓”。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隨這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在人的心頭輕輕漾起?僅詞的首句,就爲全詞烘托出一個色調悽清的景。緊接着加上“曉陰無賴似窮秋”,在悽清的背景上塗抹一層暗淡的色彩。無賴,令人討厭,無可奈何的憎語。時屆暮春,卻感到竟像深秋那樣的寒冷,原來這是一個春陰的早晨。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悶無聊。然而詞人不說心情之無聊,卻咒曉陰之無賴,進一層渲染了氣氛之寂寞淒寒。主人公也許剛剛從夢中醒來,睡眼惺忪,室內畫屏閒展:淡淡的煙靄,輕輕的流水。在周圍陰氛的罩籠下,幽迷淡遠。凝神恍惚中,他彷彿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畫景之中,又彷彿還依回於渺茫、流動的夢境之中。這種主觀幻覺,正是由於幽迷寧靜的氛圍與主人公此時此刻心境的渾然一體所致。是情與景融、意與境渾的佳句。

下片開始轉入對春愁的正面描寫。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視線移向了窗外:飛花嫋嫋,飄忽不定,迷離惝恍;細雨如絲,迷迷濛濛,迷漫無際。見飛花之飄緲,不禁憶起殘夢之無憑,心中頓時悠起的是細雨濛濛般茫無邊際的愁緒。作者在這裏用了兩個奇特的比喻:“飛花”之“輕”似“夢”、“絲雨”之“細”如“愁”。之爲奇特,不僅於其喻體和喻指的恰當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體的物象,是飛花似夢,是細雨如愁。本寫春夢之無憑與愁緒之無際,卻透過窗戶攝景着筆於遠處的飛花細雨,將情感距離故意推遠,越發感生出一種飄緲朦朧、不即不離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無咎語)的佳例。詞人將“夢”與“愁”這種抽象的情感編織在“飛花”、“絲雨”交織的自然畫面之中。這種現象,約翰·魯斯金稱爲“感情誤置”,而這在中國詩詞中則爲司空見慣。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詩人們心中存有一種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設想自然也帶着這份感情。“以我觀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飛花”,無情無思,格外惹人惱恨,而反襯夢之有情有思。絲絲細雨,已足生愁,更況其無止無歇總是下個不停呢!體味這無邊的飛花細雨,彷彿我們也感受到了那輕輕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最後,詞以“寶簾閒掛小銀鉤”作結,尤覺搖曳多姿。細推詞脈,此句應爲過片之倒裝句。沉迷於一時之幻境,不經意中瞥向已經掛起的窗簾外面,飛花絲雨映入眼簾,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結構藝術上,詞人作如是倒裝,使得詞之上、下片對稱工整,顯得精巧別緻,極富迴環變化的結構之美。同時,也進一步喚醒全篇,使簾外的種種愁境,簾內的愁人更爲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現。《續編草堂詩餘》曰:“後疊精研,奪南唐席。”正是對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評贊。句中“閒”字,本是形容物態,而讀者返觀全篇,知此正是全詞感情基調──百無聊賴的情感意緒。作爲紅線貫串打通全詞,一氣運轉,跌宕昭彰。張炎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詞源》卷下)試觀此作,誰謂不然?

此詞以柔婉曲折之筆,寫一種淡淡的閒愁。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一份閒愁。不知何時何處,它即從你心底無端地升起,說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難耐。詞人們又總是能更敏銳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並流諸筆底。而此時,又必然會滲透進他們對時世人生的獨特感受。馮延巳的《鵲踏枝》寫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這般閒情,卻也包蘊着一種由時代氛圍所釀成的說不清、排不開的愁緒。“古之傷心人也”的秦觀,年少喪父,仕途抑塞,於新舊黨迭爲消長之際,一再受到排抑,滿腹滿腔人生的遭際感慨,泛化爲一種悽怨感傷的心境意緒而瀰漫於詞作之中,呈現出含蓄蘊藉、窈深幽約之美。此詞曲折傳情而悽清婉美,《詞則大雅集》卷二稱“宛轉幽怨,溫韋嫡派”。作爲婉約派詞人,他正是遠祖溫韋,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長爲一體,成其細膩含蓄而又悽怨感傷之風格,吟唱出較“花間”、“尊前”更爲綢繆悽婉的角聲,別具一番魅力。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三

詩詞作者:

蘇軾(北宋)

原文:

其一

覆塊青青麥未蘇,江南雲葉暗隨車。臨皋煙景世間無。

雨腳半收檐斷線,雪牀初下瓦跳珠,歸時冰顆亂粘須。

其二

醉夢昏昏曉未蘇,門前轣轆使君車。扶頭一盞怎生無。

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凍真珠。清香細細嚼梅須。

其三

雪裏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爲回車。天寒酒色轉頭無。

薦士已曾飛鶚表,報恩應不用蛇珠。醉中還許攬桓須。

其四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溼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鬚。

其五

萬頃風潮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脣得酒爛櫻珠。樽前訶手鑷霜須。

《浣溪沙五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詞作品,元豐四年(1081)冬天作於黃州。第一首寫由雨轉雪時臨皋亭煙雨空濛、田野裏麥苗青青的景象;第二首寫醉夢醒來時所見的車轆印痕而思前夜二人用翠蔬、梅須下酒的情形;第三首用漢代蘇武齧雪餐氈、東晉謝安爲桓伊“攬須”等典故,寫自己與徐君猷的交情及自己的感激之情;第四首描寫晨起銀裝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以及自己生活貧苦的狀態;第五首寫瑞雪兆豐年的願景,抒發了願天下百姓食無憂的美好願望。聯章五首爲一個整體,寫景如畫,抒情動人。

翻譯:

其一

覆蓋着的田畦小麥還沒有返青。像雲一樣的枯葉悄悄地在車輪下飄着。臨皋亭雲煙繚繞景色奇麗世間少有。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斷絕了,剛剛下的霰粒在瓦片上如珠子般散動。回到房屋裏的時候鬍鬚都結成冰了。

其二

清早醉夢昏沉之中還未甦醒,聽到門前轣轆的車馬之聲傳來,原來是徐守攜酒造訪。怎能少了一杯淡酒讓我與友人共赴醉鄉呢?荒廢的苗圃裏種着冬天食用的蔬菜,一排排樹木葉子青蔥,酒器上的酒滴如珍珠般晶瑩剔透,咀嚼梅花蕊,品嚐到細細的清香。

其三

身居異地,艱難困苦,雪裏餐氈的按道理都是姓蘇的人,可幸的是徐守駕車載滿美酒前來照顧我,大寒天裏臉上的醉容轉頭之間消散了。酒宴上還聽說朋友已把我向朝廷推薦,如此恩德我無以爲報,可惜生活困頓,我作爲主人卻沒有佳餚來招待摯友,在沉醉之中面帶愧容。

其四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裏雨雪交加,昔日大江裏奔涌的波濤和沙渚上瀰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飢餓的肚子裏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潮溼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裏捻着鬍鬚吟詠詩句?

其五

我記不得姑蘇萬項風潮侵襲田野。只記雪睛江上明亮麥豐收滿千車。但我心願是人飽我的愁自然也無。舞女甩着綠袖子隨風繞着柳絮飛,歌女塗抹絳脣喝酒紅得似爛櫻珠。酒杯之前我暖着手捋着霜白鬍須。

賞析:

這組詞的小序簡明交代了創作緣由,但詞中的人物、故事、創作的狀態想象可見,宛在目前。

第一首寫出門迎徐守所見情景,描繪由雨轉雪之時臨皋亭煙雨空濛,田野裏麥苗青青的景象。上片由遠及近地寫黃州田園風光,三句連綴成一幅絢麗的圖景,暗示了蘇軾超然物外的審美情趣。先敘述田園景色,反映了蘇軾關心農業的思想。再描繪黃州農家冬閒的淡然風光,反映了蘇軾娛樂自然的心境。“暗隨車”點出太守來訪。然後描寫議論結合,特寫“臨皋煙景”、冬雲密佈而後發出賞心的讚歎。“世間無”,突出了黃州景色的奇麗。下片以特寫手法,描繪了雨後微雪的風景。過片先特寫雨景變化;緊接着特寫雪景變化,逼真傳神,字字珠璣。雖然點化運用了杜甫的“雨腳如麻未斷絕”詩句,但未露痕跡。末句將雨雪人性化,轉涉自己,頗富情趣。一個“亂”字,蘇軾與徐君猷的詼諧之情躍然紙上,反映了蘇軾將自然美與人性美高度融會的寫作技巧。

第二首寫與徐守暢飲,描述酣醉入夢醒來時所見的車轆印痕而思昨夜二人用翠蔬、梅須下酒的情形。上片寫客人來訪,表達一醉方休的願望;下片寫準備菜餚,表現一飲千鐘的興致。“廢圃寒蔬”是自謙所備寒儉,“小槽春酒”寫來客所攜酒之珍貴。末句轉寫飲酒賞梅,似用特寫鏡頭使全篇定格,頗有餘味不盡之感。

第三首寫自己與太守徐君猷的交情及對徐守推薦自己的感激之情作者因遭讒貶黃州,作爲知州的徐君猷對他倍加關心,至爲友善,親自上疏相薦,此次又於大雪中過訪,令作者十分感動。詞作通過漢代蘇武齧雪餐氈、“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東晉謝安爲桓伊“攬須”三個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感動和真誠的謝忱。典故的使用符合雙方的身份和處境,而且頗富幽默感和詼諧感,沖淡了話題本來的沉重和嚴肅。

第四首寫晨起銀裝素裹、江天一色的雪景,並用米珠薪桂寫自己生活貧苦的狀態。上片以大筆勾勒氣象寬闊之景,下片借典故抒發苦中作樂之慨,尤其是末句說獨自吟詩,言外無紅粉相伴,遊戲謔浪,體現作者善自排遣、不憂不懼的心性氣質,十分迷人。

第五首寫翌日酒醒所見所感,由瑞雪聯想豐年,以至眼前幻化出麥千車的景象,由己及人抒發了願天下百姓食無憂的美好願望。上片寫酒醉之後依稀聽見風聲大作,甦醒後卻未把蘇州爲風災蕩盡的田產記掛心上,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銀裝世界。作者從雪兆豐年的聯想中,想象到麥千車的豐收景象,而爲人民能夠飽食感到慶幸。下片倒敘,轉憶前一天徐君猷過訪見訪,席間對酌的情形。翠袖絳脣的明媚與訶手鑷霜的龍鍾形成對比,上下片間訶手鑷霜的龍鍾與“但令人飽我愁無”的寬廣胸懷形成對比。這首詞抒發了關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現了內心深處的憂慮。從藝術感受來看,上闋比較顯露,下闋更爲深婉,而上闋的情思抒發,似乎在爲下闋的無聲形象作提示。這樣,上下兩闋的重點,就自然地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應,互爲表裏。

聯章五首爲一個整體,寫景如畫,抒情動人,將景色美與人性美熔鑄一體,極具感染力。作者自己的形象鮮明,尤其是“但令人飽我愁無”的偉大愛民情懷讓人動容。語言通俗、口語化,令人感到親切、諧趣。

蘇軾用《浣溪沙》詞牌填詞共有四十六首,主要涉及懷舊、宴遊、贈友、詠物、農村等內容,描寫的題材範圍廣泛。在所有這些詞作中,又以吟詠農村題材的聯章組詞最爲著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分別在徐州、黃州兩地創作的兩組聯章詞《浣溪沙五首》。這兩組詞,基本屬於“農村”題材,有具體的經歷與事件作基礎,有強烈的現實感和生活氣息,在題材和風格上都當時詞體創作傳統的一種突破。而對比徐、黃兩地的各五首詞作,雖然它們有着相同的題材,但在創作背景、情感、思想、風格及聯章整體所展示的格調等方面則迥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州聯章的核心主旨是“使君元是此中人”的與民同樂,黃州聯章的核心主旨是“但令人飽我愁無”的憂民疾苦,二者比較起來,後者所達到的情感與思想的高度更是前者所無法比擬的。

浣溪沙原文、註釋及賞析 篇四

原文: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階縈蘚舞愁紅。

膩粉半沾金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

註釋:

不耐風:經不注風吹,湯顯祖謂“不耐風”是創新之語句。

“墮階”句:落花片片,似含愁飄舞,落於階前的苔薛之上。愁紅:指落花。

“膩粉”句:塗着脂粉的臉上還沾着黃星靨。金靨子:黃星靨,古時婦女面部妝飾。

蕙心: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閨人之心,雙關。

賞析:

這首詞是詠落花之作。上片寫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風吹殘片,紛墜階庭。“舞愁紅”,寫落花紛飛之狀,帶有感情色彩。此時,更覺空堂寂寞了。

下片寫觀花之人,有美人遲暮之感。她面飾不整,半着金靨,留着殘妝;薰香尚暖,她的'心別有一股滋味,是人們難以理解的。聊聊數語,將綠衣斑斑,倚欄聽落花流水的空閨佳人,那萬般無處着的悽婉之情描述得栩栩如生。“蕙心無處與人同”一句,非深情者不能道出。

孫光憲:

孫光憲(901—96:8),字孟文,自號葆光子,屬雞,出生在陵州貴平(今屬四川省仁壽縣東北的向家鄉貴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荊南節度副使、朝議郎、檢校祕書少監,試御史中丞。入宋,爲黃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國春秋》卷一○二有傳。孫光憲“性嗜經籍,聚書凡數千卷。或手自鈔寫,孜孜校讎,老而不廢”。著有《北夢瑣言》、《荊臺集》、《橘齋集》等,僅《北夢瑣言》傳世。詞存八十四首,風格與“花間”的浮豔、綺靡有所不同。劉毓盤輯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中,又有王國維緝《孫中丞詞》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