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多篇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多篇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一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今年,它早早地出現在四年級教材中,讓我們執教者有一種欣喜和想教好它的衝動。這篇文章文質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一直以來,我對這篇文章情有獨鍾,因而自認爲備課備得很充分,無論是對作者的遣詞造句,還是表達方法的運用,都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在教學時,我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他們所說,訴他們之真情。一節課下來,雖然沒有藉助多媒體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的優勢給學生傳播課本知識,但學生學習的興趣依然盎然,或許是他們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很好。

傳統的教法,可按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展開,先學第一次只見到勃勃生機的大榕樹,但沒有見到一隻鳥,再讀第二次看到了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或者圍繞“爲何能成爲鳥的天堂?”的兩個因素展開教學。本課設計時以讀、悟、說爲基本思想,把“榕樹”與“鳥兒”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學設計重視語感的培養,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感受榕樹的勃勃生機和“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3、初步學會換位思考,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其教學過程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自主感悟,發展語感” 出發,主要以朗讀感受、自主感悟、換位再讀再悟、拓展延伸幾個環節來展開。

朗讀感悟第一課時教學後學生對課文內容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研讀二、三段,即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回顧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挑選出描寫榕樹與鳥兒的段落來讀。在讀、評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些重點段落有了整體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採用學生自主選擇(在描寫榕樹與鳥的段落中任選其一)、自主研讀(品味描寫榕樹或鳥的語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稱介紹榕樹或鳥的魅力)的方法,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讓學生分別以“樹”和“鳥”的身份讚美自己,從中培養自尊、自愛、自信,使每個學生的聰慧、可愛、悟性和靈氣都表露了出來,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讓學生始終有積極的閱讀心理,從讀中感受到榕樹的勃勃生機和“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從中獲得了愉悅,獲得了對人生價值的感悟,獲得了人文精神的昇華。

換位整和、再悟教學時,引導學生深究榕樹與鳥的關係,進而互換角色,進行再讀再悟,使學生從整體上感悟、瞭解“鳥的天堂”的含義,使學生同時學會欣賞別人,我即是樹,你即是鳥,樹和鳥互相欣賞形成整體;我和你也互相欣賞,互助互勵,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認識自我,欣賞別人。這裏滲透了換位思考的意識,讓學生從小養成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的習慣。這樣處理既基於教材,又超越教材,爲學生人生的光彩塗了一層亮麗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課文內容“一隻小畫眉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的唱着,它的歌聲真好聽”引導學生想像。讓他們圍繞“如果你是小畫眉,你會唱些什麼?”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經歷從讀到悟,最後到表達的一個完整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

朗讀訓練這是本課另一個較成功之處,主要採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係,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等。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 篇二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後練習題3的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選目標,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教師提供給學生能體現層次性並帶有方法提示的“預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目標和方法來預習。課前5分鐘,學生對照“預習要求”,彙報自己完成哪些任務。課始,教師抽機檢查,鞏固預習所得。

(評: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爲。自選目標的預習考慮了學生個體差異和潛能的獨立學習。預習成果的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交流自學感受:鳥的天堂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來說。

2.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出了作者經過鳥的天堂後發出讚歎的句子。

課件出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三。揭示研讀專題,開展研讀。

㈠讓學生圍繞以上這句話提出問題,從中提煉研讀專題:

①前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後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②爲什麼巴金爺爺會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樣的讚歎?

獨立研讀課文2.小組合作研讀,得出初讀成果。

㈡集體交流:

1.引入學習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⑴圍繞描寫榕樹枝杆多、樹大的相關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交流,相互啓發,共享學習心得。教師順勢進行朗讀指導)

⑵圍繞描寫榕樹葉子的相關語句,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學生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

通過以上環節,歸納:

遠:許多株 一簇簇

榕樹 大

近:一株 幹:不可計數 綠

根:垂 伸 茂盛

枝:臥 富有生命力

葉:翠綠 堆

⑶教師參與朗讀7、8兩段,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感悟榕樹奇特的美。

(評:把閱讀與質疑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爲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引入學習描寫羣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⑴演示課件(羣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⑶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課件配樂)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麼?

⑸師生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評:以不同形式的讀來代替講,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表達技巧,拓展昇華和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創設情境,進行語文實踐。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

要求:根據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表達。

1.以小組爲單位,自由練說,評出一位高手參賽。

2.生準備後交流,生生互相評價。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的讚歎:

齊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評:把演講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方式引進課堂,把教材“還原”成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化的“生命態”中展開“對話”,活化了教材。)

五。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遊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遊演習一下。

(評:差異性的練習設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教學的彈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三

《鳥的天堂》一課,脈絡清晰,記敘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別描述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情景。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教學這樣的課文,就是要通過朗讀進入文字所描繪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教學中我就重點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沒想到想象不僅產生了豐富的畫面,還產生了我所沒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豐富畫面

學習課文時,我以作者的心情爲線索組織教學。在第一部分,學生不難體會作者驚訝、讚歎的心情。我先讓孩子們找到形容樹的詞句體會,想想作者爲什麼會如此驚訝,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寫樹的部分。這一段話語句非常生動: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也許是文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是很遠,除了感受到一些美麗與生機之外,似乎沒有深深地打動他們。或許是心還沒有沉靜下來,所以很難感受到作者這份在寧靜中的美吧。

一直以爲看景讀景,是非要帶着這顆善感寧靜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麗的。爲了能給學生營造氣氛,我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我開始動情地朗讀這一段話,慢慢地,孩子們的臉上有了一絲沉醉的氣息,好像已漸入佳境。當我讀完課文,他們開始踊躍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現的畫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樹,像一片森林,樹葉碧綠碧綠的,把河水都映綠了。

生2:我看到大榕樹的葉子非常光滑,像塗了蠟一樣,反射着那翠綠的顏色,刺得我們眼睛都有睜不開。

生3:我看到一樹碧綠的葉子,樹葉微微地顫動着,好像榕樹正在悄悄長大。

生4……

聽着孩子們的描述,我心中竊喜,看來這一招還真管用。記得以前學習這種畫面感很強的文章,也常用這種方法,而且屢試不爽。當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文字時,才能讓想象插上翅膀,調動已有的經驗與積累,與作者的文字銜接起來,填充認知上的一些空白,讓畫面變得豐富生動。

二、我所沒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學取得成功,於是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又故伎重演,引導學生想象榕樹周圍千鳥競飛、百鳥齊鳴的景象。我先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晨光中的大榕樹,“……那翠綠的顏色,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突然,靜寂的樹林中起了一聲鳥叫……”這一次學生更加踊躍,他們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說出現在自己眼前的畫面:

生1:我看到許多鳥在我周圍飛,它們擋住了我的視線,我的眼睛裏除了鳥再也看不到別的。

生2:鳥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頭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彷彿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聯歡會,最先飛出來的是報幕的主持人,然後鳥兒們依次出場,紛紛登臺表演節目。

我忍不住爲學生豐富的想象叫好,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看到鳥飛出來拉屎。”哄的一下,教室裏炸開了鍋,剛纔還沉浸在聯歡會中的同學們一齊鬨堂大笑起來。聯歡會上出現了不和諧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準備發火忽然想到《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於是待學生稍稍安靜我便問他們:“還記得《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課嗎?可別小看這些鳥糞,這可是寶貴的肥料,正是靠這些肥料提供養分,榕樹纔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長這麼大,長麼茂盛。大榕樹爲鳥提供舒適、快樂的生活環境,大榕樹成了鳥的天堂;鳥在榕樹上生活,也爲榕樹提供肥料。鳥離不開樹,樹也離不開鳥,大自然的和諧美好使巴金爺爺不由得讚歎“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聽了這番話剛纔還嘻嘻哈哈的同學們一下子安靜下來,我也輕輕地吁了口氣。

課後,回顧這節課,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讓學生沉靜下來,潛心閱讀,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文字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形成豐富的畫面,這樣纔算讀出真味。但是同樣的想象卻產生不同的結果,那是因爲課堂是動態的隨時有新的內容生成,教師對課堂中的生成預設不夠。不過就算是這樣,學生出現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謬的答案,教師也不能發火,而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師生和諧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四

一、激發思考,質疑景觀奇特的天堂《鳥的天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中,一方面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純淨的目光投向美麗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二、以讀代講,感悟枝繁葉茂的天堂。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朗讀、品讀、美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以“看不清”與“看清”爲教學線條。

教學設計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又複雜再到簡單的艱難推進的過程,教學分爲(玩具櫃檯前的孩子教學反思)“榕樹”和“小鳥”兩部分。我緊緊扣住“看不清”與“看清”這兩個抓手,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理解看不清“榕樹”的原因是因爲距離遠、榕樹太大,“看清”的是茂盛、碧綠、美麗的榕樹;看不清鳥兒的原因是鳥兒的顏色多、數量多、種類多,看清的是畫眉鳥和一隻大鳥,讓孩子們從文字中體會“鳥的天堂”裏鳥兒的幸福快樂。

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由遠及近,詳細描寫了傍晚的大榕樹,接着又詳細地描寫了早晨鳥的天堂,作者又運用了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採用對比的寫法,細膩地表達了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欣賞如詩如畫的天堂

1、課文結束時,我安排了一個“我是小小導遊”的活動:假如你是“鳥的天堂”的一位小導遊,你會怎麼向遊客介紹“鳥的天堂”呢?導遊詞的要求:向遊客介紹時要有禮貌,儘量口語化,可以加上自己查閱的有關資料。

2、鳥的天堂就像一首詩,出示田漢的詩歌《鳥的天堂》,這首詩是著名劇作家田漢1962年到廣東天馬河,遊覽鳥的天堂時即興而作《鳥的天堂》教學反思《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三百年來榕一章,濃蔭十畝鳥千雙。並肩只許木棉樹,立腳長依天馬江。新枝還比舊枝壯,白鶴能眠灰鶴牀。歷難經災從不犯,人間畢竟有天堂。”

3、鳥的天堂就是一幅畫。出示茂密的大榕樹圖片,讓學生看着大榕樹說一句話。(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鳥的天堂就是一首歌。播放《鳥的天堂》音樂。出示歌詞:水幽幽,天藍藍,榕樹底下小路彎彎。船悠悠,水茫茫,碧波倒映甜蜜臉龐。湖心島,鳥的天堂,你是日夜嚮往的地方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 篇五

【教學目標】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體會大榕樹的壯觀。

【教學重點、難點】讀課文描寫大榕樹的重點詞句,啓發學生進入情境,進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樹蔚爲壯觀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南國風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天堂”)

問:“天堂”常用來比喻什麼?

(美好的生活環境。)

2、(板書“鳥的”,構成課題──“鳥的天堂”)

問:這又是一個怎樣的環境呢?

(讓鳥兒生活得美好、快樂的地方。)

3、導入:現在,就讓我們隨着巴金爺爺的妙筆去南國領略鳥的天堂的風采。

二、初讀質疑

1、找中心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體會作者遊了鳥的天堂後感受最深的是什麼?請用書上的一句話來說說。

2、質疑:

課件出示:

“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一起讀句子,有什麼想問的嗎?

(前一個指大榕樹,後一個指鳥兒生活的樂園。)

(板書:榕樹、樂園)

3、介紹榕樹:

爲什麼說這棵榕樹就是鳥的天堂呢?哪位同學課前蒐集到了相關的資料,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這棵被稱爲“鳥的天堂”的大榕樹?

(課件展示“大榕樹”的全貌。)

三、體會榕樹的壯觀

1、你能用一個或幾個詞來形容這棵榕樹嗎?

(板書:枝葉繁茂)

2、研讀句子:

作者在課文中是怎樣描寫榕樹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描寫榕樹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讀懂,記住它,待會兒咱們來交流;哪些地方自己讀不懂,可以在旁邊做上記號,等會兒提出來。

⑴ 生自由讀、思、劃。

⑵ 交流:

自己讀懂了哪些寫榕樹的詞句?

⑶ 重點學習第8小節。

3、體會作者情感:

師小結:多麼壯觀的大榕樹啊!難怪作者由衷地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指導讀好“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4、解疑:

對於寫榕樹的這部分,同學們還有什麼地方不懂?

5、小結寫法:

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從哪幾方面寫大榕樹的?

四、總結

“鳥的天堂”真是一棵讓人稱奇的大榕樹,可是樹上卻沒有一隻鳥。真是這樣嗎?下節課我們來解開這個謎。

【板書設計】

遠──近

幹、枝、根、葉

靜態描寫

【教學反思】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在表達上很有特色,動靜結合,層次清晰,語言準確、生動,使用標點也極其講究,是一篇值得賞析的寫景典範。這樣的妙文,自然磨過千遍,對於我來說,自知上不出什麼新意,於是我首先將自己的課定位於“實”,爭取將這堂課上得真實、紮實。第二步,就是確定教學目標。爲了省事,不打算熟悉班級,所以我選擇了上第一課時。但究竟安排什麼內容呢?按家常課上,實在是沒什麼聽頭;想要弄得亮眼點, 35分鐘上第一課時又不怎麼現實。思慮再三,決定將目標就定位於: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體會大榕樹的壯觀。

目標定下來後,我接下來思考的是“怎麼學”。新課程強調語文的學科性質,重視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樣一篇美文,適合於朗讀,這也正適合我的風格。於是我打算在教學過程中,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閱讀反思,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力求達成教學目標──體會大榕樹的壯觀。具體來說,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在教學形式上,採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我以課題入手,先引導學生理解“天堂”、“鳥的天堂”的含義,然後以“現在,就讓我們隨着巴金爺爺的妙筆去南國領略鳥的天堂的風采吧。”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並且讀有所思,要求學生用心讀,體會作者遊覽鳥的天堂的感受並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表達。這樣導入課題,簡單明瞭,能直奔主題──感受鳥的天堂,既節省時間,又能創設一個賞閱南國風光的情境。

當學至介紹這棵大榕樹的奇特時,當學生閱讀了相關資料爲榕樹驚歎時,出示榕樹的全景圖。這棵貌似原始森林抑或島嶼的榕樹,立即吸引了所有學生的目光,譁聲一片。此時學生心中涌動的一定是想更多地瞭解這棵榕樹,與它有更多的交流。我便讓學生用先相關的詞來形容這棵榕樹,有個初步的概念,然後再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讀描寫榕樹的相關段落,體會規範的語言表達,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生帶着直觀的感受再讀課文時,我感到學生們是興致勃勃的,他們很認真地進入文中品讀、鑑賞……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

整個教學過程,我採用了變序的結構,以“疑”爲線索,以“思”爲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我從結尾段的中心句──“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入手,引導學生質疑:爲什麼第一個“鳥的天堂”有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沒有引號。然後以“誰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輕輕一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並明確了兩處的“鳥的天堂”各指的是什麼。接着,再明確我們這節課來賞析作者怎麼描寫這棵大榕樹,嘗試自己讀懂它。學生自學後,再集體交流自己的感悟,分享收穫。這樣設計,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感受到了榕樹的壯觀,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爲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理解中,用解釋、觀圖理解、聯繫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朗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激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2、啓發學生質疑問難:

還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哪些地方讀懂了,記下自己的感受;哪些地方不明白,作上記號。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3、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尤其是感受榕樹的“枝葉繁茂”,感知“是一棵大樹,有着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這些句子,無須多語,一圖明瞭。

4、滲透作文教學:

最後,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閱讀教學之中,讓學生綜觀描寫榕樹的段落,感知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技巧的高超:採用靜態描寫,按從遠到近,分幹、枝、根、葉四個方面有條理地將大榕樹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最後,簡單地談幾點遺憾:

1、感覺自己的語言還比較羅嗦:

主要原因是爲了趕時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多,然後自己在那邊引呀引的,說了很多。

2、最後“滲透作文教學”一環節比較生硬:

一個原因是時間不夠,第二是沒有安排朗讀,原先的理解、朗讀有些支離破碎,在這裏如果能將描寫榕樹的部分連起來讀一讀,學生的理解便能比較系統,而且也能發現其中的寫作奧祕。另外,“靜態描寫”這一知識點不必呈現,安排在下一課時中,學了“鳥”的部分後,讓學生去比較兩部分“一動一靜”的寫法,經歷一個主動發現的過程,對學生有有益。

如果,我這次的課真如一些老師所形容的──還算成功的話,那麼我覺得我“成功”的關鍵在於“投入激情,不斷鼓勵,信任學生”。

《鳥的天堂》聽課筆記 篇六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鳥的天堂》是人教版第7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經典課文,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讚美。

重點和難點:本文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學難點是體會描寫大榕樹特點的語句。

教學反思: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帶起整篇課文的學習。首先,在課文的整體感知階段,要求帶着問題默讀課文:作者和他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 每次看到什麼不同的景象 爲什麼 學生通過默讀,通過思考,通過討論和交流,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以上的問題。當以上的問題解決後,文章的結構和脈絡基本上就已經清晰了。另外,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我還穿插對意義段的教學,由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思考和討論得出以上問題的答案,所以,在嘗試提問學生關於分意義段的問題的時候,學生都能夠正確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我也採取了提出主要問題,層層深入的方法。根據課後練習,提出問題: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裏五次提到鳥的天堂, 爲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先讓同學們討論“鳥的天堂”和鳥的天堂的區別,再引出“鳥的天堂”(大榕樹)之所以成爲鳥的天堂的原因。 從課文裏面找出能體現大榕樹的特徵的相關語句,並通過感情朗讀,講解等方式,發現和感悟大榕樹的特點;另外,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小鳥有什麼特點呢 我也通過讓學生自主發現,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說出理由來想象鳥兒在“鳥的天堂”裏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最後,讓學生說感想,說說他們對“鳥的天堂” 的感想,提出問題:如果你有機會去“鳥的天堂”旅行,你會怎麼做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再次感受“鳥的天堂”的美。

總的說來,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能夠改變以往經常發生的“牽着走”的情況,能夠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因爲自己發現的東西纔是自己的,內化的,而從課後提問和課後習題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學生真正學到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不是被硬塞進去的。不過,由於這篇課文的教學過於注重這種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於文章作爲遊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必須的教學程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於課堂調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是爲了單純地理解課文,重要的是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對教學內容的重構能力。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會使得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畏手畏腳、患得患失。因此,鑽研教材要學會抓住重點,抓住主要問題,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貫通全文的效果。”(摘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說明》)《鳥的天堂》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篇幅較長,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一個“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的傍晚時分,這一次,他沒有看到鳥,只見到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這部分重點刻畫大榕樹的美麗:先寫遠看榕樹的情景,再寫近看榕樹時枝幹和綠葉的情態,展示出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是在陽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見到了鳥飛鳥鳴的熱鬧情景。文中寫了鳥聲、鳥影,讓人應接不暇;寫了鳥的形態──大、小、花、黑;還寫了鳥的各種姿態──叫、飛、撲;最後,又專寫了一隻畫眉鳥,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了鳥的可愛和它們在“天堂”裏生活的情景。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裏的鳥兒數量衆多、種類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和快樂。在這麼繁複冗長的文本內容中,該選取哪些內容作爲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呢?教師迎難而上,圍繞課題引導學生質疑,並把學生的問題歸納爲兩個重點: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這裏爲什麼被稱爲鳥的天堂?以此爲中心來選取能幫助理解這兩個問題的段落來學習。重難點都解決了,其他內容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把最後一段中“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句難理解的話作爲貫穿全文的線索,從部分到整體再回到部分,既突破了這個教學難點又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完整性。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大膽取捨,重新編排,不正是教師對文本準確巧妙把握的體現嗎?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課文描寫了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美麗:景象榕枝繁葉茂,衆鳥歡樂歌唱。作者以樸實優美的語言、鮮明的動靜對比手法,讚頌了這自然景觀,生動地描繪了這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從而讚歎了我國南方水鄉自然環境之美。

一、走進“鳥的天堂”——感受枝繁葉茂

1、通過情境感知

在教學本課時,爲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我通過形象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錄像,設置了以下幾處情境:

情境1:多媒體出示大榕樹上百鳥鳴,羣鳥飛的錄像,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了“我”來到大榕樹下的情境;

情境2,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我”欣賞大榕樹的情境中;

情境3,伴隨着音樂的錄音,播放大榕樹上羣鳥紛飛的錄像,使學生進入“我”欣賞鳥兒的情境中。

2、自由交流感知

當學生閱讀得差不多了,我就請學生在全班交流:課文的哪些地方寫出了大榕樹的枝繁葉茂?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

有個同學說我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他說:“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樹,這棵大榕樹充滿了生機”。他很有感情地讀了第8自然段最後兩句話:“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是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樹”。聽到他讀,似乎眼前就是那綠得逼人眼睛的綠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讓人覺得綠葉綠得鮮亮,綠得讓人興奮!有個同學說:“我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因爲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麼大的榕樹,也沒有看到過樹幹上長出這麼多的根來的大樹,這讓我實在太驚奇了!” 她主動地朗讀了第7自然段,並談了自己的看法,抓住重點段來讀也很不錯。有個喜歡第一次看到的鳥的天堂的同學說:“我從小就喜歡綠色,大榕樹是綠顏色的,所以我喜歡”。他朗讀了第8自然段的重點句:“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點縫隙”。他接着說:“這兒的‘堆’和‘簇’,表現了榕樹的茂盛,更表現出了榕樹的綠。”課文編排的意圖就是要學生能夠知道作者是怎樣來表現榕樹的特點的。而這個同學們通過談自己的喜好,更好地領悟了教材。

二、透過文字——感受語言魅力

語言大師巴金的文章,流暢自然,樸實生動,富有熱情。《鳥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語言上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簡潔灑脫,富有節奏感。

在表現榕樹生命力之美時,這樣寫道“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裏如果去掉“似乎”變成寫實,就顯得不真實了;如果換成“我覺得”就把感覺和景物截然分開,語氣平淡。“顫動”如果變成“涌動、跳動、顫抖”,就不能把綠葉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狀態準確地刻畫出來。“似乎、顫動”傳神地把當時作者的感受、聯想融入於景,具有“物我兩忘”的心態,意境深遠,妙不可言。寫榕樹的葉子亮麗,又反客爲主,寫成“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葉子對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讓人不得不看,榕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

第二次去看榕樹,寫羣鳥嬉戲,“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極言場面之廣大。從聽覺寫“聲”,從視覺寫“影”,寫影比寫鳥本身更能體現當時的熱鬧紛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撲翅膀”。充分寫出形態的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三、走近鳥兒——感受人鳥共生

美麗的大榕樹,自由棲息的鳥兒,它們彼此相伴相融,構成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學生不禁要問:爲什麼這株大榕樹會成爲“鳥的天堂”呢?教學中,抓住學生關心的這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討論,可以達到一舉多得:深刻理解課文;感受人鳥共生;保護自然生態。承接了學生的質疑,引出了對話的話題,師生彼此之間交互對話,感受了當地農民愛鳥、護鳥的和諧共生。同時要求學生去保護益鳥。

四、理解文本——感悟表達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一篇好文章,不僅在思想內容方面給我們以啓示而且在表達形式方面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是將大榕樹的靜態美和羣鳥紛飛的動態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一動一靜,相互映襯。我在教學時就抓住了這一點,在總結課文階段,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及課文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總體到個體,將作者行文中的表達方法內化爲自己的習作素養。學生學習的目的最終是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我們要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進行訓練,做到了講練結合。

五、走進文本  體現校園文化

茂密的巨大的榕樹,周圍的河流、農田,農民不許捉鳥。既有鳥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地,也有保護鳥而不是吃鳥的人,於是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人、鳥、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環境。理解了這些文本中的內涵,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自然會更深刻。

目前我校正在建設鳥語花香的校園特色文化,我們要以學習課文爲契機,對學生進行愛鳥、護鳥、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保護鳥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做到人、鳥、自然和諧共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七

本文由於我上過幾次,所以在課堂上自己的教學思路清晰,在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在讓學生感情朗讀後,問:“假如你是生活在其中的一隻小鳥,你有什麼感受?”開始時教室裏靜悄悄的,我以爲學生不會答,剛準備啓發一下,有一個學生舉手了,他說:“我想說一個詞。”我說:“可以。”他說:“舒暢。”我立刻鼓勵說:“這個詞非常好,表達出了小鳥的感受,你用上這個詞,以一隻小鳥的身份來說一名話。”他說:“我在這裏生活,心裏真舒暢啊!”我乘勝追擊:“說得好,就是這樣的,每個人的感覺千差萬別,每隻鳥的感覺也各不相同,只要你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接着,我聽到了各種精彩的發言。“我在這裏可真開心啊,有這麼多的朋友,一點也不寂寞。”“我在這裏有吃有喝,簡直太好了。”等等,這些發言活躍了課堂後氣氛,讓學生大膽地張了口,讓我的感覺較好。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八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

這麼美的文章,“讀”就是破文的途徑,巴金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學時,我注重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穵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所知,訴自己所悟。

一、朗讀訓練:

這是本課較成功之處,主要採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係,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等。

二、提煉寫法,閱讀妙筆: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羣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羣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隻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麼,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要能掌握這點,那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對景物的總體進行描寫,然後抓住代表性的景物進行細緻刻畫。這樣,筆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體感,又有細膩、生動。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九

“閱讀教學的目的不是爲了單純地理解課文,重要的是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對教學內容的重構能力。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刻性,會使得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畏手畏腳、患得患失。因此,鑽研教材要學會抓住重點,抓住主要問題,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貫通全文的效果。”(摘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說明》)《鳥的天堂》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篇幅較長,記敘了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一個“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的傍晚時分,這一次,他沒有看到鳥,只見到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這部分重點刻畫大榕樹的美麗:先寫遠看榕樹的情景,再寫近看榕樹時枝幹和綠葉的情態,展示出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是在陽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見到了鳥飛鳥鳴的熱鬧情景。文中寫了鳥聲、鳥影,讓人應接不暇;寫了鳥的形態──大、小、花、黑;還寫了鳥的各種姿態──叫、飛、撲;最後,又專寫了一隻畫眉鳥,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了鳥的可愛和它們在“天堂”裏生活的情景。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裏的鳥兒數量衆多、種類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和快樂。在這麼繁複冗長的文本內容中,該選取哪些內容作爲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呢?教師迎難而上,圍繞課題引導學生質疑,並把學生的問題歸納爲兩個重點: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這裏爲什麼被稱爲鳥的天堂?以此爲中心來選取能幫助理解這兩個問題的段落來學習。重難點都解決了,其他內容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把最後一段中“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句難理解的話作爲貫穿全文的線索,從部分到整體再回到部分,既突破了這個教學難點又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完整性。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大膽取捨,重新編排,不正是教師對文本準確巧妙把握的體現嗎?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篇十

《鳥的天堂》一課是原六年級語文上冊選編的課文,新課標試驗教材中把它安排在了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三課。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讚美。文中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章。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所以在教學中我着重引導學生感悟作者這兩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1、重視朗讀訓練。我主要採用了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學習閱讀:抓句子,談感悟。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當學生領悟到了景觀的美之後,再讓他們感情朗讀,採用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對照畫面讀等多種形式,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美的感悟。

2、利用現代多媒體縮短學生的認識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鳥的天堂》一課寫得極有畫面感,因此,這一節課中所運用的多媒體課件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向學生展示大榕樹的實景,讓學生感悟榕樹的美,從而拉近學生與鳥的天堂的空間距離。在教學第三大段鳥多、鳥歡時,我又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的作用,播放了羣鳥在榕樹上活動的真實景象,讓學生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感受。這羣鳥雀躍,嬉戲玩鬧的場面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產生想親眼看到畫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增。不但喚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而且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教學活動的慾望。

3、在教學中我又抓住文本空白,引導學生去想象:“爲什麼這個地方會成爲鳥的天堂?”,“如果你就是那隻畫眉鳥,此刻會唱些什麼呢?”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聯繫上下文去理解、想象。這些問題的探究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也讓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4、語文課上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文本身就有語言形式上的美,從中可以展開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並結合生活實踐受到美的感染,培養審美的情趣。這節課中我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以及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統一的美,感受巴金飽滿的情感,培養學生髮現美、感受美的樂趣。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