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多篇)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多篇)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篇一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他們主動探究的過程。教學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課外瞭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感悟,注重情感體驗,積累文中有特色的語言。教學中再結合三幅插圖,一幅是一號坑的遠景圖,一幅是鎧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圖片,既能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又能激起學生蒐集圖片資料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2、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探究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2、認真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章清楚的條理、細緻的描寫、生動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們記不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去西湖公園旁的省博物館裏參觀過什麼?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介紹秦兵馬俑的文章。(出示課題)昨晚老師讓大家預習了這篇文章,並查找一些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呢?

2、介紹得真好,從同學們介紹的內容可以看出秦兵馬俑的歷史價值怎樣?(十分的珍貴)

二、整體感知課文

秦兵馬俑到底具有多麼珍貴的歷史價值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吧!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邊讀邊想想全文圍繞哪一句話寫,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1) 全文圍繞“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

(2) 這句話在文中是過渡段,起承上啓下的作用。

(3) 爲什麼?(課文第二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課文第4——7自然段講了兵馬俑的類型和特點)(板書)

(4) 全班朗讀這句話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學要求:

①請同學們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可以體會到秦兵馬俑規模的宏大。(三個俑坑的總面積和兵馬俑的數量;一號坑的長、寬、面積和兵馬俑的數量。)

②這一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何特點?(列舉了大量的數據。)

2、彙報自學情況

3、如此壯觀的氣勢,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讓我們一起把第二段朗讀一下。

四、學習課文4——7自然段

大家的朗讀讓老師領略了兵馬俑的風采, 兵馬俑有哪些類型?他們各有什麼個性特點呢?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4——7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自學要求:

①找一找,兵馬俑有幾種類型

②讀一讀,圈出最能體現兵馬俑類型個性特點的詞語

③議一議,你喜歡哪一類兵馬俑,爲什麼?小組交流。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小組學習。

3、交流:

板書:將軍俑 神態自若

武士俑 整裝待發

騎兵俑 準備上馬衝殺

馬俑 躍躍欲試

4、大家把自己喜歡的兵馬俑的類型讀一讀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

過渡: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現它們神態各異。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兵馬俑其他的神態(朗讀第8自然段)

六、誰願意朗讀最後一段

1、這一段與哪一段相呼應呢?(第一段)

2、與第一段是怎樣呼應的?劃出相互呼應的句子。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與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4、找出兩句中的一對近義詞。(舉世無雙與絕無僅有)

5、從這兩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什麼?(體會句中體現出的秦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

6、領略了這麼壯觀的場面,又欣賞了這麼鮮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對兵馬俑涌起怎樣的情感?(流露出的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七、總結課文

1、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篇二

昨天完成了《秦兵馬俑》的教學,感慨頗多。這篇狀物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教學中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讓學生形象地認識請兵馬俑的恢宏與衆多兵馬俑的特點。要解決這一知識點,單憑形式多樣的朗讀並不能達到預想效果。於是課前我多方面查閱資料,精心製作課件,當一個個、一行行栩栩如生兵馬俑形象躍然屏幕上時,課文精彩生動的語言文字已經滿足不了孩子們求知慾以及對歷史上鼎盛一時的大秦朝的想象了。當一個個精美的課件伴隨着文本適時而出時孩子們專注的眼神、驚異的表情、嘖嘖的讚歎足以說明他們的思維飛出了課文穿越到了秦朝。至此,他們用鏗鏘有力的感情朗讀表達出了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古代人民智慧的讚歎。語文課堂教學多輔以多媒體教學設計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篇三

今天教了《秦兵馬俑》一課,上課之前,自認爲教學思路清晰,學生應該能夠做到學習流暢,語文能力有多方面的提高。但前面一個教學環節的問題,使得整節課混亂不堪,教學效果低下。

那個出問題的教學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形象鮮明。本來設計的是先讓學生找出有那些類型,然後讓學生自由組合,合作介紹自己喜歡的一類兵馬俑,一個學生模擬,一個學生離開書本介紹,其他的同學對他們的模擬和介紹結合課文內容做出評價。這個環節,不僅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理解課文,體會課文語言的魅力。學生模擬必須先理解,學生離開書本必須內化,學生要評價必須要理解,並對介紹同學的評價可以體會原文語言的魅力。

但在進行到這一環節時,擔心學生書未讀到家,便又分別指明幾個學生讀了4到9自然段,結果在這一環節浪費了不少時間,而且在單調的讀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爲減低,使的在後面的合作上效果不佳。更重要的是由於這個環節浪費的時間較多,使得在教學第10自然段未能很好的體會和拓展。而且最後一個環節,先讓學生上黑板寫下學完課文後秦兵馬俑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用一兩個詞概括。然後選擇黑板上的詞,說說讀了課文的體會。這樣既總結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並運用語言進行說話訓練,可謂一舉多得。可教學時間不足,我又堅決不佔用學生下課時間,這個環節未能進行,着實遺憾。

上課也如下棋,一招不慎,滿課皆輸。以後對重點段教學的設計還要在精細化,無特殊情況做到教學案一體化,切勿隨心所欲。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篇四

《秦兵馬俑》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課前,我在班上作了瞭解,誰也沒去過西安(包括我),爲了多一點感性認識,我上網去查了很多資料,發現了很多很多感興趣的資料。我覺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訴學生。我花了將近半節課的時光引導學生瀏覽網站,課外還佈置了學生去看一看相關連接上的資料。學生還真學得興致勃勃。

冷靜下來看,我不由地發現這種熱鬧背後似乎缺少了些什麼。我發現追求了信息的量,卻不能保證信息的質。課堂上我較大容量地增加了編外材料,卻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由於時光倉促,在學習教材資料時,教師來不及引導學生對課本中規範嚴謹的語句作細細品味欣賞,只僅僅停留在對課文資料的淺層理解上,兼顧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卻在不經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於是乎,課文中的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來不及去領會了,那些豐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沒時光去欣賞了,文中頗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詞句也不去琢磨了,語文課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語文”味兒,而變成了“走馬觀花”、“信息博覽”。這與我“充分運用網絡優勢,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的完美願望”有些背道而馳了。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篇五

三天內兩次公開課,一次校內,一次送教下鄉,同一個課題、不同的教學對象,留給我的是“一課一得”的思考。

當我根據教學進度,確定公開課內容時,我就鎖定《秦兵馬俑》。這是一篇說明性散文,從內容上看,課文從三個大的方面介紹了兵馬俑的特點,採取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以及首尾呼應的方法,是孩子們仿寫說明文的極好範文;從價值上說,作爲我國世界遺產的秦兵馬俑堪稱中華文化藝術瑰寶,凝聚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從文章的表達與語言上說,說明方法多樣,表達形式活潑,語言準確生動,四字詞語衆多,描寫細膩,賦予想象,是孩子們進行語言積累的極好素材;從文章類別上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用作公開課教學,能凸顯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根據這篇文章的選編意圖,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體會秦兵馬俑的神態、氣勢和作者的說明方法上。我努力滲透以下教學理念:1.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教學;2.把讀書感悟的主動權教給學生;3.把 “寫”帶進課堂;4.注重寫法的指導。在這些理念支撐下,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釋題解“俑”,走近兵馬俑;

二、檢查“預習”,感知“秦兵馬俑”;

三、重點品讀,感悟“秦兵馬俑”;

四、練筆仿寫,再現“兵馬俑”;

五、積累運用,拓展“世界遺產”。

在校內公開課後,我發現從交流資料導入新課到檢查預習,感知兵馬俑的環節用時過長,這樣影響了學生後面充分地讀,從而也影響了後年的教學進程。於是,我做了一下調整,簡約了前兩個環節,並把練筆環節之前的詞語積累與引導部分也精簡了,爭取多個孩子們想象練筆的時間。

在“送教”官莊的課堂上,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變得從容了、充分了,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改動更適合於這裏的孩子。但是,在這堂別人認爲一切都恰到好處的課上,我還反思到一個問題:我最初設計的仿寫練筆叫“練筆超市”,設計了兩項仿寫任務:一是仿照作者寫騎兵俑的寫法,想象武士俑“好像在幹什麼”;一是學習第8自然段的寫法,仿寫“個性鮮明的兵馬俑”。後來一想,第一項練筆太容易,又和第二項有相同之處(先寫看到的,再寫想到的),就乾脆合二爲一了。如果,繼續保持“練筆超市”的話,更能體現關注個性差異。因爲有極少數學生確實不能在課堂上完成第二項練筆。若果有了“練筆超市”,等於也給他們嘗試到了“摘到桃子”的甘甜。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篇六

帶着這兩個問題,我演繹了自己的一堂公開課《秦兵馬俑》。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狀物類的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所以我緊緊抓住了秦兵馬俑的特點,也就是過渡段來詮釋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使整堂課思路清晰,能夠抓住主幹,梳理枝葉。在教學過程中,我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在學習生字詞中,提醒學生注意分類別積累理解的字詞,又教給學生學習字詞的方法。我想這堂課學生應該汲取了不少新鮮的雨露。

但總的反思下,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一、教師課堂語言還應精練

教師應把主動權返還給學生,充裕的時間也應讓給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前提是教師少說甚至不說。必要時,教師語言應通俗精練,學生一聽就懂,節約時間。記得上午試教時,我講了一個故事來導入,激發好奇,再看視頻,瞭解秦兵馬俑的概況。足足講了十分鐘,還調動不起學生的興趣。同事建議,趕緊修改,我就用了四句話來導入:知道今天要上的課文是什麼嗎?知道秦兵馬俑嗎?想看兵馬俑嗎?心裏想說什麼?連續提問,學生互動,效果甚好。我只是改進了一點,卻沒把整堂課的語言精練起來。督促自己以後努力改進。

二、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應加強

雖然我用獎圖片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回答問題,但當學生意外回答時,我還是生搬硬套地用自己的理論來牽制學生的“出軌”。不過,我也抓住了課堂生成的一點尾巴:當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兵馬俑朗讀時,第一個學生讀將軍傭,第二個學生就讀騎兵傭,接着都亂套了,東讀一個西讀一個,學習沒重點了,我本來的設計是先重點講一個傭,再用我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另外的傭。學生卻把我拉到了小道,我只能騎虎難下,尊重學生的個性,讀他們自己的吧!還有一個生成點是學生已經找到了總起句,我只是肯定了這點,馬上又把他拉回到了過渡句。後來經教研組長的提醒,發現其實我那時就可以來說說全文結構了:總分總。“好像”可以去掉嗎?學生說可以。我其實就可以將錯就錯,舉例引導學生髮現。哎,教學機智不夠呀!得實踐錘鍊。

三、課文講解還應有詳有略

我覺得重點是做到自讀自悟,學生感興趣的詳讀,學生不感興趣的略讀,每一遍讀,都有體會,都有感悟,這樣學生就會讀書,越讀越有興趣。這一點做到實在不好,應深挖掘。

四、語言基礎知識還應紮實

“宏大”可以用數據來解釋詞語,“所向披靡”的解釋“所向無敵”不是一樣嗎?找近義詞也是解釋啊,沒想到。“乘”的讀音與解釋應提醒。反覆讀中也可以循環認識字詞。

五、時間安排還應合理控制

拖堂,這是我的老毛病了,在平時就要狠狠地改,警記!

六、略讀課文還應把握特點

七、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明顯

八、學生情感培養不到位

不再一一累贅!希望在下次的公開課上有長足的進步!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篇七

《秦兵馬俑》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

基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本文我用一課時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也比較簡略: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兵馬俑的神態和氣勢,感受兵馬俑的模宏大和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描寫兵馬俑的方法,並進行仿寫。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想體現以下幾點:

一、引導掌握自學技巧

《秦兵馬俑》是一篇略讀課文,它是以學生的自學爲主,所以我認爲除了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還應該體現多種自學方式的應用,讓學生能通過學習略讀課文,掌握一定的自學技巧。基於這點考慮,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想。意在放手讓學生自主、充分閱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閱讀體驗。

接着我通過採用重點突破法,告訴學生剛纔大家所說的內容在文章中有一句話都概括了,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本,直奔重點,找出過渡段,同時也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同時體會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接下來就以過渡段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由第三自然段入手向課文兩端延伸,再來學習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兩大塊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抓關鍵句來幫助自己讀懂課文的方法,如第三自然段過渡段的作用於,第二自然段的總起句等都是這篇課文的關鍵句,在學習時注意喚醒學生學習的經驗,在第五單元中還學到過哪些類似的句子,意在指導學生學法可以舉一反三,掌握了一種方法可以指導自己讀懂相同結構類型的段落。

接下來就以過渡段爲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由第三自然段入手向課文兩端延伸,再來學習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兩大塊內容。

二、採用多種學習形式

根據《課標》對中年段閱讀教學的階段目標其中一條“初步學會默讀”,以及課文前一段連接語中所提到的本篇課文的學習要求“認真默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和氣勢,再談談讀後的感受。”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爲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等多種讀書形式。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在教學秦兵馬俑的三大特點時根據不同內容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首先採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宏大的句子。反饋交流時,重點指導學生從結合課文中的數據“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軍陣的宏偉氣勢。

類型衆多:有重點的讀—感情朗讀—信息反饋

讓學生先找出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讀給大家聽。讀了以後讓學生欣賞真正的兵馬俑,看圖猜一猜兵馬俑,一是畫面直觀感受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同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根據什麼猜出來的,更清楚作者寫作特點是抓住了兵馬俑的穿着特點來向大家介紹的。

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仿寫練筆

默讀這一段,讓學生隨着作者生動的描寫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精品。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出示文字進行比較,領會作者“所見+所想”的寫法。在這裏,我覺得這樣寫作特色鮮明的文本有必要再次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進行遷移小練筆,以達到讀思同步,讀寫融合的目的。所以我讓學生在看了其餘圖片的基礎上,請他們用“有的……好像……”來寫話。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一步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我想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選文都承載着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任務。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學生除了學知識,還應該掌握表達內容的方法、駕馭語言的技巧。

三、鼓勵延伸課外學習

在學生學完課文主要內容後,插入一個音形並茂的課件,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再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句子來評價一下秦兵馬俑,這樣先放後收,可以讓學生有充分自主的感悟空間,同時也順水推船教學課文首尾呼應的兩段內容。

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在課結束前老師向學生推薦了相關的網站和書籍,鼓勵學生去搜集自己感興趣的相關資料。通過這個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本節課自己覺得還需努力的是放得還不夠,扶得痕跡相對多了點,因爲是四年級的略讀課文,我基本上採用的還是線性流程結構,如果是年級再高些,可能我的設計會更粗線條,更趨向於塊狀的結構,給學生更多完整的、大塊的自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