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唐詩《相思》精品多篇

唐詩《相思》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一重重暗恨綿綿不絕,在黃昏的聚樓間瀰漫。我懷着越來越濃重的愁情,把碧玉的`酒杯斟滿。沒有心情梳聚,懶懶地將爐香點燃。淚水奪眶而出,一行行沒個間斷。懨懨無力,全身難受,這心頭纔是真正的病源。我伴着花,那本來瘦弱的花枝料應更加憔悴;我對着月,月亮見了我也害羞地躲進雲間。這一腔心事無人傾訴,只能訴向青天,青天因而也帶上了愁顏。

《相思》原文賞析 篇二

長相思·花似伊

宋朝 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長相思·花似伊》譯文

看着那花兒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傷心的人兒不禁垂首默默流淚。

一個長江的東邊,一個住在長江的西邊,好似兩岸的鴛鴦在兩處飛,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長相思·花似伊》註釋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古詩十九首》有“客從遠方來 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作者未知)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

花柳:花和柳。《楚辭·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步展隨春風,村村白花柳。唐,聶夷中《勸酒》詩之二:“人間榮樂少,四海別離多。”

鴛鴦(yuān yāng):本鳥名,此比喻恩愛夫妻。漢·司馬相如《琴歌》之一:“室邇人遐獨我腸,何緣交頸爲鴛鴦。”唐,溫庭筠《南歌子》:“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幾時:什麼時候。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宋·蘇軾《儋州》詩之二:“荔枝幾時熟,花頭今已繁。”

《長相思·花似伊》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作品。描寫一對青春別離的夫婦,別後妻把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思念,並亟盼早日與丈夫相逢團聚。短短几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儘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癡情,人難忘懷。

詞的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正是花繁柳茂的時節,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了。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復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憐地低頭泣下,原來是因心上人即將離別而黯然神傷。

於是下在下闋抒發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戀人被大江分隔,一個住長江頭,一個在長江尾,彷彿是兩岸的鴛鴦兩處飛,相逢機會知道等到什麼時候?這位“花柳青春”的妻把下只好“低頭雙淚垂”了。綿綿相思之情,盡在結句的設問之中。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更加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長相思·花似伊》創作背景

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祐三年),詞人任夷陵縣令。時年歐陽修30歲,在長江邊送走心愛的人,兩地分離,不知何時相見,看着江邊的花兒和兩岸鴛鴦成雙地飛舞,被貶失意加上離別相思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篇三

詞人袁正真,本爲南宋宮女。公元1276年,元軍破臨安,謝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宮三千多人遷北上元都。當時身爲琴師的詞人汪元量三次上書,求爲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南宋舊宮人爲之賤行,並賦詩相送。袁正真這首詞即作於此時。

這首詞出於《宋舊宮人詩詞》,從這首詞的題材、風調,乃至語言,都很像一首描寫男女相思的情詩。但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作者租用的一種形式而已,其深意在於表達作者的亡國之恨和思國之苦。

“南高峯,北高峯”,聰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現存的兩座山峯的名字領起,起筆通俗、簡潔,而又自然地將詞引入特定的環境之中。一開篇也就將讀者引入詞中。南高峯、北高峯,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北高峯舊往還,芒鞋踏遍兩山間”。古住今來多少遊人墨客登高懷遠留下詩詞畫卷。煙籠霧繞,雲掩雙峯,更增添了它的美和濃濃的詩情畫意,清代文人直稱之爲“雙峯插雲”。“南北高峯雲淡濃”,抓住其美的特徵,而且詞簡意豐,具有極強表現力,試想那雲的飄浮聚散,色的輕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蘊含在“淡濃”二字之中嗎!尤爲可貴的是雙峯皆然,那真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湖山圖畫中”總括山水如畫,極言其美,收束上片;一面又以“山”連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上承下轉,出乎自然。“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鍾禧《和友人招遊西湖》)。湖水中有芙蓉,芙蓉映襯湖水,恰如“綠葉紅花”,相得益彰。

《長相思》一詞寫至“採芙蓉,賞芙蓉”,那場景、氣氛、意境便頓時大變了,在讀者眼前展現的就不只是山水花草之美,更從中體味到,歌的美、情的美、和生活之美。好的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顯現其獨特的主題和美的個性。“小小紅船西復東”便起了這種獨特作用。儘管讀來平平,但細細體味,卻不一樣。採也好,賞也好,但總也“相思無路通”。尋其所思,覓其所愛,東尋西覓而不可得。令人陷入無限的傷懷和幽恨之中。“相思地路通”,顯然是受了“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陳金風《樂遊曲》),以及《小長干曲》中的“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等詩句的影響。

“塞北江南千萬裏,別君容易見君難,何處是長安?”(陶明淑《望江南》)對於羈旅之中的宋舊宮人來說,汪元量的。南歸,撩撥起多少離愁別恨,勾起內心深處些許懷舊之情,也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自己——“何日是歸年”?誰來回答?只有“無路通”。

“相思”二字就道出了作者對湖山如畫南國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然而十多年來左思右想、“東尋西覓”,哪有歸路!“無路通”三個字,使其陷深深地絕望之中。對於“無望”和相思兩情感。對於也曾是“日夜思家歸不得”的汪元量來說,不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會喚起深深的同情和強烈的共鳴。此詞一出,彼此黯然神傷,掩面而泣,正所謂:“……斷腸人聽斷腸聲,腸斷淚如傾”(周容淑《望江南》)。

《長相思》本是唐教坊曲名,後來演化爲詞牌,是詞牌雙疊中最短的。全詞共三十六字,前後片開頭二句多用蘊韻。這首詞起筆自然,結筆高明,寫景寫事,娓娓道來。筆鋒輾轉,雙關妙語,亮出心曲。作者用韻精確,多用比喻,有樂府民歌之神貌。在表達家國之恨,故土之思這個主旨時,從容不迫,舉重若輕,情至文生,可以看出詞作者超凡的才情筆力。

相思的現代散文 篇四

靜謐夜色

鋪滿天空

獨望窗外

孤獨成一彎明月

閃亮星星懸掛天際

星星陪我

帶着無盡掛念

放響"掛念”的歌兒

放下的人

放不下的情

朝也思念

暮也掛念

掛念的滋味苦苦甜甜

輕柔夾着稍許傷感

伴隨的心飛向遠方

無盡掛念

掛念滲進一份痛

帶着一份蠢

存留一絲的呆

相思人瘦比黃花

掛念許是一種傻

爲君消得人憔悴

衣帶漸寬終不悔

掛念許是一種癡

望穿雙眼

夜不能寐

真實的情感

卷卷的思念

不能遺忘

遺忘的聲音

一顰一笑

藏於心底

放飛想的思緒

眷戀思夢鄉

夢裏夢外

情深緣淺

無語凝噎

音樂迴旋

寂寞糾纏

思念的雀巢

相思不知道要品味

品味苦澀

陪伴癡情

有緣無份

心戀難忘懷

也許早已忘懷

走出心的原野

走不出心的牽掛

王維《相思》古詩鑑賞 篇五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勸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題解

此詩創作年代不詳,但可以肯定作於公元755 年安史之亂前。

題曰“相思”,在古代,相思並不限於男女情愛的範疇,朋友之間也有“相思”之情,如相傳爲漢代李陵贈蘇武的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這首詩的另一個標題爲《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宮廷樂師,也是詩人的多年好友。所以本詩所抒寫的是朋友間的深切思念之情。

句解

紅豆生南國

“紅豆”,顧名思義,它的果實鮮紅渾圓,而且晶瑩剔透,人們常常用它作裝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死在邊疆,她知道消息後,在家鄉他們分手的樹下日日哭泣,淚盡而亡,化爲紅豆,於是人們又把紅豆稱作“相思子”。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們常常用紅豆寄託相思之意。

“南國”是紅豆的生長地,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簡單平實的第一句,暗含着深意。接下來,便是詩人親切的問語:

春來發幾枝

詩人記掛着,春天到了,南國的紅豆又新發了多少?詩人爲何如此關心紅豆?紅豆不是無情物。借景抒情,寄情於物,是詩人們常用的手法。“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是王維的另一首思鄉之詩。詩人面對從家鄉來的人,最急切想知道的是窗前寒梅開花了沒有。這株寒梅已非自然之物,在詩人情思中,它已被提煉成故鄉的象徵,它代表着家鄉美好的一切。同樣,在這首詩中,紅豆是赤誠友愛的象徵。

勸君多采擷

詩人叮嚀遠在南國的友人,要多多地採摘些紅豆。古代詩歌中常有采摘植物的描寫。漢代有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位詩人無盡悵然:我趟過江水去採摘芙蓉,卻不知道該送給誰,因爲我思念的人兒在遠方。詩人在採摘植物,也在宣泄着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王維卻緣何要友人多多采擷紅豆呢?

此物最相思

只因紅豆是最能表達相思之物。中國人常說,睹物思人。這“物”可能是他吃過的、穿過的,也可能是他看過的、聽過的;可能是他喜歡的,也可能是他厭惡的。只要是與他有關係的,哪怕只有一絲關聯,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經。詩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見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紅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從詩人對朋友的深切叮嚀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詩人對朋友的滿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這種方式表露情懷,語意高妙,深摯動人。

宋人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勸君多采擷”的“多”字寫作“休”字。“休”是“不要”的意思,“不要”是因爲“不願”,“不敢”,“不忍”。因爲相思,反怕相思,用“休”字說的是相思苦,哀婉低沉。而“多”字體現出的是執著、熱烈與飽滿,熱情高昂。兩個字,兩種情愫,兩種境界。唐人豪放,宋人巧思,這可能與時代風氣有關。

評解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常的素材,提煉樸素自然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意外有意,神韻悠長。這首《相思》就是如此。題爲相思,句句不離紅豆,滿腹情思不曾直露,思念之情卻充盈全詩。語言自然明快,卻又委婉含蓄。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爲流傳者爲數甚多,王維的這首《相思》也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歌詞之一。相傳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民間,在一次筵席上再度唱起了這首《相思》,還有王維的另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唱罷,遂昏倒在地,四天後方甦醒過來。一番人事全非後,李龜年重新吟唱友人的詩作,自然難免對王維的一份相思之意,更多的,還是對他們共同經歷過的開元、天寶盛世的無窮追憶與眷念。

《相思》原文賞析 篇六

宋代:万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裏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譯文

雨滴聲聲,報時的更鼓聲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裏的油燈此時似乎也變得多情起來,安慰孤獨的我。

好夢難成,心中遺憾難平,窗外的雨可不管憂愁的人喜不喜歡聽,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來。

註釋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一更更:一遍遍報時的更鼓聲。

恨,遺撼。

道:知。

階:臺階。

賞析

該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着雨打芭蕉,觸景生情,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孤燈照人難入夢,表達了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這是一首寫景遣懷的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着雨打芭蕉,孤燈照人難入夢。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觸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

万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於音韻。這樣連續重複用字,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聲聲,一更更”形容雨聲,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續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爲人夜深難寐。“窗外芭蕉窗裏燈”,聽雨之人點。一盞孤燈,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聲音,使雨的聲音更加響亮。“此時無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無限”二字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究竟是什麼樣的心事使人長夜失眠,寂寞聽雨。

“夢難成,恨難平”,用兩個“難”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難以入睡,所以道。“夢難成”,連暫時逃避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又因情在心頭輾轉,更兼一夜風雨,觸動愁思,故日“恨難平”。但是雨不管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聽”,只管“空階滴到明”。“愁人”怪雨無情,不顧人的心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臺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說明人一夜未睡。“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悽悽涼涼,彷彿人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

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無痕跡,顯示出高超的運筆功力。

創作背景

此文系詩人早年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屢試不第,羈旅異鄉,幾欲灰心,恰逢陰雨,徹夜難眠,有感而發此作。

作者簡介

万俟詠是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於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於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27首。

評解 篇七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常的素材,提煉樸素自然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意外有意,神韻悠長。這首《相思》就是如此。題爲相思,句句不離紅豆,滿腹情思不曾直露,思念之情卻充盈全詩。語言自然明快,卻又委婉含蓄。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爲流傳者爲數甚多,王維的這首《相思》也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歌詞之一。相傳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民間,在一次筵席上再度唱起了這首《相思》,還有王維的另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唱罷,遂昏倒在地,四天後方甦醒過來。一番人事全非後,李龜年重新吟唱友人的詩作,自然難免對王維的一份相思之意,更多的,還是對他們共同經歷過的開元、天寶盛世的無窮追憶與眷念。

註釋 篇八

⑴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⑵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⑶“春來”句:一作“秋來發故枝”。

⑷“願君”句:一作“勸君休採擷”。採擷(xié):採摘。

⑸相思:想念。

《相思》原文賞析 篇九

長相思·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

角聲吹。笛聲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寒冷時催促梅花開放,暖和時催促着凋落,早開便會早落。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

角聲吹起,笛聲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

註釋

丁寧:叮嚀,反覆地囑咐。

明朝:清晨。

賞析

此詞題爲“惜梅”;上片着重在一個“惜”字上,起首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以下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會早落,表現惜花之心。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再從惜花轉到憂時,末句詞意一轉,仍歸結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氣候轉暖,促使梅花萎謝。

“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會早落,因此就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見。及到花飛春去,就感傷不已,真是惜花兼又傷春。對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認爲,花兒開得遲些,甚而至於不開,那就沒有謝落之事,當然也不會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謂“無得亦無失”,也是妙參佛理的“了達”之語,由此可見作者的人生態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但聞角聲傳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調,笛聲傳出《梅花落》的曲子。因爲漢代軍中之樂橫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軍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鳴角”又有“收兵”之義,因此,邊境告急,城危如卵,誰又能承擔起恢復中原的重任呢?詞意至此,已從惜花轉到憂時。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兩句而來;南方氣候溫和,寒流罕至,嶺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花開,所以說角聲、笛聲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這裏暗與上文照應,隱指危機存在於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詞意一轉,仍歸結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相思的現代散文 篇十

我素手描一彎新月,共你流年與歡,我一棹新槳與你這世繁華,榮辱不驚。願素手搖槳與你共擔一灣茫茫碧水。願這世俗塵落梅間,與你攜手共睹芳華煙雲,願停在你的肩上擔落這一世的月光,願足隨一晨青草與你霏霏籬前,又相踏而去。

願這一世笑則笑,樂則樂,願唯這一世,只在你的月中畫眉,唯這一世流光不負儂相思。

生與相卿籬,死與赴相依。

爲看鳥相趣,不留韶光遲。

願只與儂飛,漣水相連翼。

流水急時值,竹排張升勢。

喬木歸沉日,但看鎖簾池。

天若此情許,定不負相思。

就算日荒四海,環環相生又不息。

我亦生當勞作,死應安息。

此生此情,此生嘆息。

攢一世:

爲赴卿來意,不少此門癡。

相生相亦死,相顧相盼來。

娉婷作理枝,朝朝相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