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客家風俗文化禮儀(通用多篇)

客家風俗文化禮儀(通用多篇)

飲食習俗 篇一

客家人日常三餐,多數早晚食粥,晝邊(中午)食乾飯。農村早餐粥加雜糧。長汀稱雜糧爲“粗貨”,過去常年是“粗貨半年糧”,歉收之時則以雜糧爲主,有時要食番薯渣充飢。麥子一向少種,故麪條只作年節加餐或招待客人時用。有時春荒青黃不接之時,將剛收下的麥子磨成粗粉,做麥羹度日,50年代後則很少如此吃了。長汀,上杭,武平部分鄉村有一種藏番薯,用鹽水醃漬而成,風味獨特。

家常便菜,醃菜幹、蘿蔔乾常年不斷,配以時令青菜,莧菜,血蕨,白菜,芥菜,藜瓜,番瓠最爲普遍。家家戶戶都能製作一些小菜,如生搓醃菜,生搓蘿蔔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還有豆醬,豆腐乳等,是常見菜。

大米除做飯、粥外,還可做粉幹,鉢糕,籠牀糈之類。粉幹以潔白嫩細,柔軟滑韌的特點聞名遐邇。還有糯米做的餈粑,大禾米做的米果,品種如糕、圓、凍、果之分,其味有甜,鹹,鹼之別。每逢喜慶之日,家家戶戶都有製備,敬神,餉客,饋贈親友均宜,亦是農村年節傳統食品。

風味小食有肉圓和燈盞糕等。肉類食品,燒大塊、白斬雞最爲有名,是宴席中主菜。汆豬肉、幹蒸豬肉是平時傳統菜餚。 長汀家釀酒素有盛名,味純香甜,度數低不易醉人,婦孺皆喜歡。酒娘更 是香甜可口,佐以蒸蛋,美不可言。飲茶多用碗,以解渴爲主,有時用來作湯淘飯,常雲“粗茶淡飯”。

對於甜,酸,苦,辣,汀州人並無偏好之癖。不少人愛吃炸的食品,認爲香脆可口。煮菜偏鹹,口味較重。

傳統習俗 篇二

1、誕生禮儀

催生:出嫁女兒懷孕快分娩時,一般是嬰兒出生前一、二十天,孃家要帶着雞、雞蛋、麪條、粉乾等來到女兒家“催生”,有預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親已不在,則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設宴招待。

2、成年禮儀

客家的成年禮儀分男、女兩種,男子的成年禮儀叫做“冠禮”,女子的成年禮儀叫做“笄禮”。(客家的成年禮儀俗稱“出花園”)

祝壽:祝壽時,出嫁的女兒要送來大公雞,還要送壽衣、壽帽、壽餅、壽鞋、壽襪,從頭到腳一整套,父親做壽,同時也要給母親送上一整套,此外還要送來壽軸、喜炮、壽燭、公雞以及壽桃、壽麪、壽餅、壽酒、壽肉等。其他人來祝壽,一般親友送壽幛、壽聯,或者再加上送禮金。不少地方,七十歲以上高齡、子孫多、家境較好的老人祝壽,要舉行拜壽儀式。客家人生日和祝壽,是知情人自行送禮,上門祝賀,先賀後請;除內親、至交有發請帖外,不賀不請。

3、建房遷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喬遷新居亦視爲重大喜慶之一,要進行隆重慶賀。

建房時,房屋定位,房門定向都要請堪輿先生測定,豎柱上梁時,要張燈結綵,貼紅聯。新房建成後,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驅邪”、“除煞”,然後才能遷入居住。

客家節日風俗 篇三

春分: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春節:有拜年,遊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區除大部分是春分掃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掃墓的。清明節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壇的。

端午: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客家普遍稱爲五月節或者端陽節。家家戶戶買肉、殺鴨、包糉子、做米果過節。端午是個大節,許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會回家過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糉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中元節):也即鬼節。客家地區多以七月十五爲“鬼節”。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過節,謂“七月十四人過節,七月十五鬼過節”。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節:民間通稱八月節,是個大節。吃月餅,賞月,慶團圓。各家各戶要置辦酒菜,買豬肉、宰雞鴨、做米果過節。中秋晚上,家人團聚過節,飯後吃月餅賞月。各地風俗大體相同。

重陽節:九月初九日爲重陽節,也叫重九節,客家人俗稱“九月節”,是年尾大節,有“過了重陽無大節”之說,出門的人很多都要趕回家過節。這一天,

很多地方人們要帶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風箏,謂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說,此俗系祖先從北方中原帶來,代代相傳至今。這一天,有些老人和婦女則上山到庵廟燒香拜佛。

冬至:在農曆十一月,也叫“過冬年”。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過冬至要吃豬肉、牛肉,做米果、煮湯丸,有錢人要吃鹿茸、人蔘補冬。

齋戒日:爲少數客家人所有;每年的4月20日【非回族齋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