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四年級數學精品課件(多篇)

關於四年級數學精品課件(多篇)

關於四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一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師生談話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話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出示例1。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並說說爲什麼這樣列。

2、學生自己試着用豎式計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後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3、完成後說說是怎樣算的。同桌說說後,在全班說說。

4、用計算器驗算結果是否正確。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培養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學數學,使學生漸漸關心身邊的數學,善於用數學的眼光來審視客觀世界中的豐富多彩的現象

一、情境的創設:

教師談話,引出旅遊團就餐問題。

二、展示目標

1、經歷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簡便算法的過程。

2、計算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口算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觀察情景圖說說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別計算選擇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

3、學生試着筆算乘數末尾有零的乘法。找不同選擇的同學各一人板演,其餘的寫在本上。交流計算的方法。

重點交流乘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試一試。

先估計積是幾位數再口算。

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七、綜合練習

採用書中的練習題。

第三課時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3)估算、計算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培養估算的習慣,培養數感。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更新和反思的藝術,只有牢牢搭住時代發展的脈搏,與時俱進,才能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這朵藝術之花纔會永不凋謝。

一、情境的創設:

談話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標

1、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的過程。

2、能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乘法估算,會解答有關乘法估算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與交流研討

1、讓學生看圖並說出圖中的信息,再提出問題:估算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2、展示:說說這列火車大約有多少個座位,你是怎樣估算的。先小組內交流,再班級交流。

四、質疑答疑

五、專項練習

試一試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七、綜合訓練

採用書中練一練的習題。

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徵,認識各部分名稱以及底和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操作活動、概括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題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你能找出圖中的三角形嗎?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師:生活中哪兒有三角形?(隨着學生說出示)

3.引入。

教師:真會觀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會用到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舉生活中的三角形,喚起舊知,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豐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時體會三角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三角形的含義。

(1)教師:我們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現在請你畫一個三角形。

(2)訂正: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畫出的三角形?說說你是怎麼畫的。(先畫一條線段,從這條線段的一個端點出發,再畫一條線段,把兩條線段的端點連接起來)

預設:學生會畫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說畫法的過程中體會“圍成”。

(3)課件出示:

教師:大家看,這兩個是三角形嗎?爲什麼?(有兩條線段的端點沒有連上)

課件演示:畫三角形的過程。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這樣相連的三條線段就是“圍成”。

(4)教師總結:說說什麼是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設計意圖】在畫三角形、說畫法、辨析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圍成”的含義,概括三角形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關於四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三

建議思考的問題

1、教學中課本上的結論是否就是定論?

2、課堂上採用小組討論形式,萬一發言一發不可收,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或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教學任務完不成怎麼辦?

3、課堂上小組討論是否會流於形式,反而浪費了課堂時間?

案例描述

一、複習。

1、什麼叫公約數?什麼叫最大公約數?

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二、教學新課。

(黑板上出示)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如能簡便,請用簡便方法計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來求。

11和12 8和15 12和18 21和7

學生們認真地觀察這些數字,進行着思考和計算。一會兒,有的學生喜形於色,有的學生緊鎖眉頭,此時的教室裏鴉雀無聲,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地思索(進入了狀態),5分鐘過去了,一個學生輕輕問:“段老師,講講吧?”我歉然一笑,說:“老師現在不會告訴你的。”接着又向大家說:“現在分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

一句話擊起了“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些學生認爲4個題都可簡便,有些學生認爲有三個可簡便,有些學生還認爲簡便的方法不只一種。這時,我出示了一張表:

根據工作表,小組長帶領組員思考要探究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猜想,並嘗試着進行實踐證明……在一番自主活動之後,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過程——

生:我認爲第一組“11和12”可以簡便計算,它們相差是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對剛纔那個學生反問)我認爲你的想法是錯誤的,11和12互質,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1。

生:(支持第一個學生)我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約數就是1。

生:我認爲只要是兩個互質數,它們的公約數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約數也是1,例如:第一組中的“11和12”,第二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約數是1,也正好相差是1,這是一個巧合,也是正確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質數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鄰的兩個數的求法,又因爲相鄰的兩個數一定互質,我們爲何不把它歸爲一類:兩個互質數,最大公約數就是1。

同學們聽後紛紛投去讚許的目光。

師:同學們,道理只有越辯越明,經過剛纔的討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的最大公約數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們組認爲第三組“12和18”求最大公約數也可用簡便方法,可以用公約數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還有沒有其他公有質因數,結果沒有了公有質因數,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是6。

生:(反對剛纔那個同學所說的)我們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約數時,只能用質因數去除,怎麼能用公約數去除呢?

生:是啊!只能用公有質因數去除,6是一個合數,不能用6去除。(一片議論聲。)

師(引導):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約數是求什麼?

生:是求兩個數公有的約數中最大的一個。

師:既然這個最大公約數既是18的約數,又是12的約數,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約數去除,大家之所以習慣用公有質因數去除,是因爲短除法當時從分解質因數演變過來的,但從最大公約數的意義考慮,是可以用它們的公約數去除的。

學生聽得非常認真,並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發現第四組“21和7”也有簡便方法,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7的約數有7,21的約數也有7,所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較小數7。

生:我對剛纔那位同學進行補充,因爲21是7的倍數,所以,21的約數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約數,因此,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7。

師:同學們剛纔說得非常好,這就是第二個規律(投影出示):如果較小數是較大數的約數,那麼較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經過剛纔的發言,舉手的人漸漸少了,可有一位同學仍堅持不懈地高高舉着手,我便請他發言。

生:我認爲除了老師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簡便,還有一種可以簡便處理的方法,那就是:兩個相鄰的奇數一定互質,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也是1,雖然它包含在互質數這一類中,但仍比較特殊。

他的回答着實讓我和同學們吃了一驚,當時,我也對他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握不準。於是便領着學生們進行驗證,發現果然是正確的,同學們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來,同學們又認真地看書中例題,並且積極地做了相關的練習題。

課後反思

上面這個案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段,它體現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創新和轉變。

1、由指令性活動向自主性探索轉化。在前段時間教學時,總是對學生不放心,結果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因爲真正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活動必須是學生自主的活動。這一節課中,學生自己在進行觀察、假設、探究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在教學中,學生一直處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之中,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見解,此時的合作有了基礎。當有了不同意見時,纔會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當意見相同時,就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現欲,那小組合作怎會流於形式呢?可能這會“浪費”些時間,但這讓我們的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和能力啊!

3、課本不能被當作惟一不可改變的標準。課本在學生學習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例如在這節課上,學生們總結出來的規律可能被分別歸入書中幾類,但他們所發現的細微的結構特徵是書上所沒有的,它是那樣有新意,我們有什麼理由可以“一刀切”呢?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教師,一方面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爲教學行爲,特別是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只有讓學生充分從事探究學習活動,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

關於四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四

教學內容:

簡便算法--教材第55頁例1-2,做一做題目及練習十二6-8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改爲從這個數裏減去這兩個減數的簡便算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育民國小圖書室新買來130本圖書。其中故事書46本,科技書34本,其餘的是連環畫。買來連環畫多少本?

指名學生讀題,並說一說,這道題可以用幾種方法解答,再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出來。解答完後,指幾名學生說說是怎樣解答的,教師板書出兩種解法:

130-46-34130-(46+34)

=84-34=130-80

=50(本)=50(本)

引導學生對比這兩種解法:

這兩種解法有什麼區別?(第一種解法是先從總本數中減去故事書的本數,再從減得的差中減去科技書的本數,求出連環畫的本數;第二種解法是先算出故事書與科技書的和,再從總本數中減去求出的和,求出連環畫的本數。)

它們的結果怎樣?(兩種算法的結果相同。)

這道題用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

使學生初步理解: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從這個數裏減去這兩個減數的和,在這道題中用後一種解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計算295-128-72。

先讓學生觀察題裏的數目有什麼特點,想一想:能不能用學過的知識使計算簡便。然後引導學生聯繫例1思考:因爲128與72的和正好是整百數,從295中依次減去128和72,等於從295中減去128與72的和。所以,先算(128+72),再算295-200,計算起來比較簡便。教師邊分析邊板書出計算步驟:

說明虛線框中的計算步驟初學時可以寫出來,以後可以省略不寫。

2、做第55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一說簡算的依據是什麼。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二的第6-8題。

1、第6題,讓學生自己填數,並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第7題,計算時,告訴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寫不寫簡算過程。

3、第8題,這是接近整百數的簡便算法,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着重讓學生說出少加了的要再加上,少減了的要再減去。

關於四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五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設計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2、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帶、綵帶等。

3、玩具小熊一個,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現並講出其中的規律出示玩具小熊,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呀?(小熊)

師:小熊他今天可開心了,因爲他搬新家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觀看課件畫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嗎?(漂亮)

師:今天小熊還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裏做客呢,看看他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請可高興了,他們要出發啦!

師:(觀看課件畫面)哦,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條小路,哇小路上還有好看的小石頭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走的小路上的小石頭是怎樣的。

師:先來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頭是怎樣的呢?(一塊紅色一塊綠色一塊紅色一塊綠色……)

師: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頭小路。小貓走的小路呢?(一塊綠色兩塊藍色一塊綠色兩塊藍色……)

師:小貓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頭小路。小狗呢?(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一塊紅色一塊藍色一塊黑色……)

師: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頭小路。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三條小路看上去漂亮嗎?(漂亮)爲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小石頭的排列有規律)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1)引導幼兒發現並嘗試接着規律排列師:到了小熊家,小熊請三位好朋友吃點心啦!咦?怎麼是個空盤子呀?原來這是個神奇的盤子哦,盤子上有一些花紋,只要將盤子上的花紋按一定的規律說下去,好吃的點心就會出現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想)師:看看小兔拿到的盤子是什麼花紋?(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接下來應該怎麼排呢?(與老師一起講述)(一塊紅色一塊黃色一塊紅色一塊黃色……)看看對不對?哇,是什麼好吃的點心呀?(蘿蔔)師:小貓的盤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來應該怎樣呢?(請幼兒講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麼點心呀?(小魚)幼兒與老師一起吃美味的“小魚”。

師:我們也來幫幫小狗吧!誰願意來說一說?(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接下來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骨頭出現)

(2)拓展幼兒思維師:小朋友,除了這些排列,你們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排列?(兩個高人兩個矮人……三個大碗兩個小碗……)

二、應用創作師

吃完了點心,小熊要請大家唱歌跳舞啦,你們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嗎?(漂亮)那讓我們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簡單介紹各小組的活動內容師: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種材料:花環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線;腰帶和彩色絲帶。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動吧!

2、幼兒自選小組活動(1)裝飾花環(2)串項鍊(3)裝飾綵帶裙

三、評價活動師

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觀賞,評價個別作品,表揚有創意的幼兒。

四、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把自己打扮起來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歡樂起舞)

師:時間不早啦,我們該和小熊說再見了,小熊再見!(揮手離開小熊家)

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知道數級、數位。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揭示各計數單位間的關係的過程,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難點

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教具

圖片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

2、數數:

1)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

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

3)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4)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

4、出示圖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請學生試着讀一讀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

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

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

10個十萬是多少?

10個一百萬是多少

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學生在計數器上數數。

學生自由談

以組爲單位按要求數數

學生自由彙報,課前收集的數

觀察圖片,試着讀數。

10個一千是一萬

撥回去,在萬位上撥一個珠子。

10個一萬是十萬

在十萬位上撥1個珠子。

同桌互相數數

10個十萬是一百萬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全班交流

複習所學的數的知識,爲學習新知做準備。

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認識大數的需要,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

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 萬級 個級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個

萬 萬 萬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個十萬

每個計數單位都要佔一個位置,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每4個數位是一級。

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三、鞏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題數數

2、做一做的2題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

3、練習一的第1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五、作業:做一個數位順序表

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十進關係。

數級 說出數位順序表

數位

學生說出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

學生兩人一組,按要求數數,互相檢查。

學生舉例說明

知道數級、數位。

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理解位值的概念

通過數數,理解並掌握計數規律。

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