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P112—P113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例1、例2

二、設計理念

“數學廣角”(第一課時)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和前面幾冊教材一樣,在本冊中也專門安排“數學廣角”一單元,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時主要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本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通過簡單的實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

(1)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通園片、紙片、、、等。

五、活動設計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景走進生活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門鈴響了,原來是王阿姨到小明家來了。(多媒體出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課件上的圖,你瞭解到了什麼?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師:我們來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多媒體出示沏茶的各項工序圖)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小組合作學習)

師:小明需要做這麼多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才能讓客人儘快喝上茶?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設計一種能儘快讓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

小組的同學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這裏課堂生成的資源可能很多,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過程。展示出各小組不同的設計方案。(學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個過程)

4、學生比較選擇並選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讓學生從不同的方案中,通過觀察比較,找出自己認爲能讓客人儘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結:剛纔的方法都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才節省時間,那麼我們在做一些事時,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也就越短。

(設計意圖:客人到了,先爲客人沏杯茶,這是常見的招待客人的禮儀之一,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因此我調整了教材的內容例1和例2的順序,濃郁的生活氣息把學生請進招待客人的具體環境中,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講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現熟悉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活動二:探究新知,研究問題1、出示例1,呈現研究問題:請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媽媽準備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餅招待她,(多媒體出示例1圖)

(1)你從畫面上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張餅,需要多長時間?

(3)如果要烙兩張餅,最快要用幾分鐘?

(4)學生回答後並共同總結:我們烙兩張餅的時候,可以同時烙兩張餅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時間是6分鐘。(教師邊敘述,課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張、6張、8張、10張呢?

自主設計方案(自主設計方案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A、如果媽媽、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張餅,一共需要烙幾張餅呢?

B、請你們幫小明媽媽想一想,她應該怎樣烙“才能讓大家儘快地吃上烙餅?”先用你們小組內準備好的卡通圓片,擺一擺,小組的同學說一說,然後把你們的設計方案填在表格裏。

C、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這裏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學資源一定很多教師要注意傾聽,同時讓學生們也要注意傾聽其他小組的不同方案。

D、學生比較並選擇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師演示,烙三張餅的方法和最短時間。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張餅,怎樣烙才能儘快吃上餅呢?7張呢?9張呢?這裏讓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集體交流。同時把表格填完整。

3、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數學廣角里遇到的問題,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我們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活動三:結合生活,實踐應用

1、同學們談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的安排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2、一個小女孩遇到一個問題,看我們能不能幫她解決?出示做一做2

3、誰來告訴大家你按照怎樣的順序呢?(也可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在課堂中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你有什麼想說的嗎?(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

五、生活迴歸

回家後,請你給媽媽燒壺水,給爸爸沏杯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後反思:

這一節課通過簡單化的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讓學生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來感受數學的趣味。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靈活運用教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由於國小生比較常見熟悉的沏茶這一生活現象作爲教材入手,調整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先爲客人沏茶再爲客人吃烙餅的生活情境。當畫面上呈現媽媽讓小明幫着給王阿姨沏茶這一數學信息時,沒有急於想去解決如何讓王阿姨儘快喝上茶,而是讓學生想想平時是怎麼做的?特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處於主動思考積極動腦的狀態,有效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2、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相信學生,把學生推上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以一個個具體事例讓學生觀察、操作、討論和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方法及應用價值,學會優化思想,從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多次爲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從日常的沏茶的問題入手到探索烙餅的過程及方法,再到解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都是學生在思考、探索是學生在操作實踐,使學生交流比較,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考慮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升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現烙3張餅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理解烙3張餅的過程,驗證了學生的發現,提升了學生對烙3張餅的理解。最後讓學生烙多張餅的方法,在組織交流中師生相互又調整了教學的節奏,這些活動讓學生了解小夥伴的發現。學生在活動中經歷了發現過程,領悟了數學思想方法,體現了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新,還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啓迪。上述活動即是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又是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科學精神積極探索的前提,有利於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節課也存在許多的不足,由於時間上的處理前段放長了一些,因此後面在小結時有些匆忙。沒有讓學生細心觀察表格發現每多烙一張餅就多用3分鐘這一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白計算餅的張數只要乘3就是烙餅的最短時間的結論。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的學習。及其在連加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大家都會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不只會幫助我們節省在路上的時間,還是一項非常時尚的運動,既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欣賞沿路的風景。現在我們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騎車旅行吧。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到不少新知識。

二、新課學習

1.加法交換律

李叔叔的車上裝有里程錶。我們來看看他第一天的騎了多遠吧!

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找出複合交換律的兩位同學進行彙報,或者由學生板演。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有什麼不同之處。得出

40+56=56+40。

這樣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由學生彙報交流,教師板演出幾個典型的,提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加法交換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爲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交換律嗎?怎麼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彙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a+b=b+a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課堂總結

加法交換律就是說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大家已經會應用了,真不錯。說一說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經結束了,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李叔叔嗎?

讓學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詳細的記錄了他的行程,我們來一起看看他的記錄手冊,肯定能回答大家剛纔提出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加法結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說一說用什麼法計算?怎麼列式?

88+104+96

看來用這樣的一個連加的算式就能解決李叔叔的這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完成這道加法題嗎?

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後彙報。教師巡視

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加法運算定律》教案》,來自網!http://

後,找出複合結合律的幾個學生彙報,或者投影展示。觀察這幾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麼發現?

(88+104)+96=88+(104+96)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寫一寫。

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加法結合律也可以爲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結合律嗎?怎麼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彙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256+99+44=(□+□)+□

(2)125+32+168=□+(□+□)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複習引入

我們來複習一下加法的運算律,你還記得哪個?

加法交換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結合律:先把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課學習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李叔叔後四天的行程計劃吧。

請你想一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寫下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然後讓學生彙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然後師生共同完成。探討:你運用了那些運算定律來完成這個計算?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課堂總結

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時候,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簡便。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有xx5人,學生基礎較紮實,思想品德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學習習慣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學生學習不用心,懶惰,有不做作業壞習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本班的優勢,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覺地有效地探索知識,尋求規律,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智力。適當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以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素質。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爲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爲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瞭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課時分配

大數的認識:

三位數乘兩位數: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角的度量: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

複式條形統計圖:

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所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在教學中卻將它當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除以)多少,積就會乘以(除以)相同的數這樣一個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1、5×5,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72×5時,學生不會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爲什麼,一些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數點爲什麼不對齊來引導學生思考,推導出應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後還有將積縮小相應的倍數。

3、突出小數位數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另一個是判斷小數的位數,通過用兩道練習來讓學生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 )×( )=3、6,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擴散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思考,激勵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並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在實際學習中,口算由於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可以比較快速地反饋,易於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增加了口算練習,讓學生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檢驗方法的正確性。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地思考,運用發現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都很流暢,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情況也良好,但並沒有化的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並沒有意識去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真正去經歷探究的過程,所以到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略顯疲態,所以這節課讓我意識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是學生學,師生合作探究,發現的過程。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活動爲主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質疑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算術型計算器表面各按鍵的功能。

2、瞭解算術型計算器工作的基本過程。

3、掌握算術型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是本冊書新增加的內容。隨着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手段層出不窮,因此計算機、計算器這些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進入課堂是歷史的必然。計算器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計算迅速準確,使用計算器,可以把學生從煩瑣的數字計算中解脫出來,這樣既減輕了中年級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數學靈感,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電子計算器的使用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認識和使用方法。由於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因此教材只通過一幅計算器的外型 結構圖,逐漸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鍵盤結構(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同時通過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學會這些按鍵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計算器的具體應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例3是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這三個例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具體實踐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僅僅由教師告訴學生操作步驟和結論,讓學生記住。這不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而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教法建議

由於大部分學生已經接觸過計算器,並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適合採用嘗試法或者實驗法。在教學計算器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應該讓學生提前準備好計算器,通過嘗試,逐漸掌握數字鍵、四則運算鍵、清除數字鍵,等等。接着,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算例1,訂正時要強調數字的輸入方式(先輸入高位數字),然後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出題練習。教學例2時,要注意與例1對比。例1是一步的四則運算,例2是兩步的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計算器過程中實際上是利用了交換律,所以在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根據四則運算的順序調整按鍵順序,分佈進行運算。教學例3時,可以分爲四步:第一步觀察:例3和例2的主要區別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還能不能利用交換律運算?第三步驗證結論: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慮方法:怎麼辦?需要應用什麼按鍵?通過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清除數字鍵的作用,並學會應用。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的積的算理.

2.理解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轉化爲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的算理.

(二)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2.正確、合理地進行簡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靈活、合理的簡便算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選擇合理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254452

2.把兩位數寫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15=( )( ) 30=( )( ) 24=( )( )

3.應用題:商店有5盒手電筒,每盒12個.每個手電筒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讓學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第一種解法: 第二種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發現什麼?

使學生明確:

(1)兩種解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即6125= 6(125)從而得出:三個數相乘,除了從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

(2)當兩個乘數相乘得整十數時,第二種算法簡便.

板書課題:簡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 1 3552

學生試做

(2)訂正:使學生明確簡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補充4529

(4)學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學例2

(1)出示例2 2516

①討論怎樣計算簡便?

引導學生說出把16分成 44,這樣2544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啓發學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補充

1512怎樣算比較簡便?

(3)練習:108頁的做一做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 )] =15[( )○( )]

=27[( )○( )] =15[( )○( )]

=27[ ]=15[ ]

= =

2.在( )裏填上適當的數,在○裏填寫適當的運算符號,使計算簡便

46254=46[( )○( )]

3.練習二十五1題

4.練習二十五3題(填寫在書上)

5.練習二十五5題

四、全課小結:今天你又學得了哪些新知識?

五、佈置作業:練習二十五4題.

六、板書設計

簡便算法

有時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和積,比較簡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時一個數乘以兩位數,改成連 續乘以兩個一位數,計算比較簡便.

例2:25162516

=25(44) =25(28)

=2544=2528

=1004=508

=400=400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一、談話導入,引入氣溫:

1、交流所在地今日天氣狀況及獲取信息的途徑。

2、播報天氣預報,感知一天溫度高低變化。研究溫度變化中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溫度)

[教學手段:課件視頻播放]

天氣播報時要求學生把聽到的城市氣溫寫在表格中。(生聽邊記錄)

(生小組交流,互相補充,找記錄不同符號的學生到黑板書寫。)

3、模仿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生讀記錄)

4、自主創造引出新數。

(學生交流不同的記錄方法,統一介紹溫度的讀法和規定的寫法。)

(1)認識溫度單位℃。

(2)認識零上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3)認識零下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4)指名讀北京的最低氣溫,檢查反饋。

5、教學反饋。(投影出示天氣預報的城市氣溫表示方法)

學生檢查記錄訂正完善,練習讀城市溫度。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義:

1、合作探究溫度計組成部分。

2、彙報交流,認識0℃及理解溫度情境下表示的意義。

(1)溫度計組成。(兩種不同的單位、數字、刻度線、水銀柱(煤油柱)組成,有的溫度計一格表示1℃,有的表示2℃。

(2)認識零度在溫度計的位置,介紹意義。

(實物)在自然界中,我們把水剛結成冰的溫度也就是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爲0度。0度比冰的溫度要高,比水的溫度要低。

在0℃以上的溫度就是零上溫度,在0℃以下的溫度就是零下溫度。因此今天的0又有了一個新的意義,它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3、在溫度計上找到零下溫度,理解零下溫度表示的意義。

(1)撥出長春的氣溫,生讀溫度,追問表示的意義。

(2)指名學生撥出9.5℃、撥出-9.5℃、零下6度、追問怎樣找到的。(從零度向上10個半格)意義?(生做)

(3)比較零下6度和零上6度的不同?

教學小結:剛纔的學習你瞭解到了什麼?(零上溫度比零度高,零下溫度比零度低)溫度計是隨着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

三、聯繫生活,豐富認識:

1、從溫度計上讀出教室的溫度,表示的意義。

2、遊戲活動猜溫度:現在老師說一個溫度,你猜猜看它到底是多少?

它是一個零下溫度,在-10℃和-15℃之間,比-15℃高2℃

3、從課件中讀取城市溫度:(幾種特殊情況溫度大小的比較,課件出示的溫度計)

一組是兩個零上溫度;兩個零下溫度;一個零下一個零上溫度的比較)

廣州:12度---25度佳木斯:-6度-----12度丹東:-2度---8度

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麼?(零上溫度比零下溫度低,零下溫度數字越大溫度越低)

4、在題卡上畫出三個不同城市的溫度高低。(87頁括號3)

四、走進生活,深化認識:

1、說一說-5℃和-20℃哪個溫度低?

師: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比較。

2、看圖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學情,靈活選擇相關練習)

3、某日黃山的氣溫中午12時爲8℃,到晚上9時下降了9℃,那麼這天晚上9時的氣溫是多少?

質疑:兩個城市之間的溫度相差多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五、課堂小結:

請大家說說這節課的收穫和疑問。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八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小數和整數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位值原則書寫的,所以小數乘法的豎式形式,乘的順序、積的對位都可仿照整數乘法的相應規則進行,只要解決好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就行了。

成功之處

1、建構主問題導學教學流程,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百分之八十終生用不上,那我們爲什麼還要在學校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我們實際上一直在學習一種學習的方法。因此,在本節課上初步構建主問題導學——交流釋疑——歸納總結——當堂檢測教學流程。

2、找準知識銜接點,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小數乘整數的知識起點就是整數乘法,讓學生聯繫前面的知識,一方面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另一方面讓學生依託原有知識解決新問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本節課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小組交流,很輕鬆地解決了知識架構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的智慧共享、思維碰撞,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臉上也露出合作學習,分享成果的喜悅。

不足之處

1、教學流程的時間把握上,再進行適度調整。

2、個別學生在列豎式計算時沒有按照整數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與整數乘法豎式的聯繫,出現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設計

1、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教學的重難點,還要考慮學困生易犯的知識錯誤,全面細緻設計每一步的教學環節,增強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益。

2、教學流程改爲:主問題導學(5分鐘)——交流釋疑(10分鐘)——歸納總結(5分鐘)——當堂檢測(25分鐘)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九

第1課時 雞兔同籠

教學內容:P116頁的練習二十五的第2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複習“雞兔同籠”問題,感受中國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

過程與方法:能熟練用列表、假設等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複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遷移思維的能力,進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熟練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再一次親歷列表法、假設法等解題的過程,深刻體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教學難點:建構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運用學到的解題策略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具學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雞兔同籠”是一道有名的中國古算題。最早出現在《孫子算經》中。許多小數數學問題都可以轉化成這類問題。

師:你知道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有幾種方法嗎?通過比較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

生1:列表法,適合數據較小的問題。

生2:假設法,一般情況都適合,數量關係比較容易理解。

師:今天我們複習“雞兔同籠”問題。

二、自主探究

師:擺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兩個圖形之間沒有公共邊)你能算出分別擺了多少個三角形和多少個正方形嗎?(學生回答)

師: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館參觀,博物館的票價是成人每人30元,兒童每人15元,買門票共花去210元錢,其中兒童有幾人?(學生回答)

師:三年級(4)班48人去北海公園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條,每6人克坐滿一條大船,每4人可坐滿一條小船,且每條船都沒有空位,他們租大船和小船各幾條?(學生回答)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複習“雞兔同籠”問題,你有哪些收穫?

生1:藉助列表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生2:我學會了化繁爲簡的學習方法。

生3: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一般性。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總結得出:解決數學問題時,可以先提出假設,如果假設後的情況與實際不符,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藉助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我們進行調整,從而推算出正確結果,最後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逐一板書:假設、調整、檢驗)

板書設計

雞兔同籠假設→調整(列表、畫圖)→檢驗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畫圖和交流等活動過程中,認識射線和直線,掌握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及其聯繫。瞭解從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並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2、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會用符號表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相應的讀法。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能應用所學知識描述生活現象。

教學過程

一、感知射線從生活中引入

教師打開激光燈,光線射向教室對面的牆壁上。

提問:在牆上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光點)這個光點是從哪裏發出的?

再問:如果把激光燈的發射點和牆上的光點看作兩個端點,那麼中間的一條光線可以看作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線段。

提問:線段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根據線段的特點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

[評析:用學生熟悉、喜愛的激光燈射出的光線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及時將具體的生活實例上升爲抽象的數學概念,有機孕伏與複習了線段的特點,爲射線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提問:如果把激光燈射出的紅色光線射向天空,你還能找到光線盡頭的那個光點嗎?(不能)這條光線會怎樣?(這條光線會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追問:這條光線還能用線段表示嗎?爲什麼?

講解:對!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光線看作是射線。(板書:射線)

出示教材第16頁的情景圖。

提問:這幅美麗的夜景圖中,那五光十色的燈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線嗎?爲什麼?

談話:但圖上只能看到這些光線的一部分,你準備用什麼方法清楚地畫出這些射線呢?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着畫一畫。

學生畫出的圖形可能有:

反饋時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比較,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射線的例子嗎?

[評析:揭示了線段的概念後,通過光線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讓學生初步感受無限。同時,讓學生在嘗試畫射線的活動中理解和體會無限延長的含義,感受並理解射線的特點。]

二、認識直線在操作中體會

談話:想象一下,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會得到怎樣的一條線呢?你會畫一畫嗎?

學生畫出的圖形可能有:

師生共同評價,並通過討論明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講解:(指學生畫出的直線)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直線)

提問:那你會把一條射線變成一條直線嗎?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把射線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小結:直線有哪些特點?

[評析:在對射線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畫直線,使學生對直線的認識建立在實際操作和想象的基礎上。同時,要求學生將射線變成直線,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射線與直線的聯繫與區別。]

三、形成概念在比較中整理

談話:我們在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學生活動後,組織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板書。)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學生口答,並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評析:線段、射線和直線的聯繫和區別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放手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學生在歸納中有效區分三者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加深了對射線和直線的認識,形成了合理的知識結構。]

四、知識延伸在實踐中提煉

1、畫一畫。

提問:如果老師要你畫一條線段、射線、直線,你會畫嗎?(學生按要求畫圖)

再問:如果老師要你畫一條5釐米長的線段、射線、直線,你會畫嗎?爲什麼?

談話:如果老師要你以一個點爲端點畫一條射線,你會畫嗎?試一試從這個端點能畫幾條這樣的射線?(學生嘗試畫圖)

小結:從一點起能畫出無數條射線。

談話:如果老師要你經過一點畫一條直線,你會畫嗎?可以畫幾條?先想一想,再試一試。

小結:經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

提問:如果老師要你經過兩點畫一條直線,你會畫嗎?可以畫幾條?

學生嘗試畫圖,並組織交流。

小結: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2、說一說。

談話:其實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例子在生活中用得很多。你能找到這樣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評析:讓學生在畫線段、射線和直線的交流與實踐過程中,既巧妙複習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之間的聯繫,又適時歸納出經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射線,經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同時,將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知識及時拓展到在現實生活中,幫助學生體會數學的實際價值。]

3、想一想。

出示下圖,談話:小明從學校回家有A、B、C三條路線可以走,你認爲小明選擇哪條路回家最近?

談話:這只是我們憑生活經驗得出的結論,如果量一量呢?請同學們動手量一量。

學生反饋測量結果。

談話: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連結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間的距離。

讓學生在紙上畫兩個點,量出它們之間的距離。

[評析: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測量、交流,明確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連結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間的距離,從而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上升爲數學知識。]

五、角的概念在自學中獲取

談話: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經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指學生畫的從一點引出多條線段的圖形),請同學們看這裏的圖,你能從中找到我們已經認識的圖形嗎?

談話:我們在二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角。請大家想一想,關於角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再打開課本第17頁,自學例題,和小組裏的同學說一說對於角,你又有什麼新的認識。

學生自學後,組織反饋,並通過討論使學生弄清以下問題:什麼是角?角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用怎樣的符號來表示?

提問:你能畫一個角,並標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己試一試。

學生活動後,師生共同評價。

[評析:由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巧妙地引入角,形象地突出了角的兩條邊是射線這一關鍵,使學生對角的認識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升。]

六、練習拓展在辨析中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圖中有幾條射線,組成了幾個角?它們各是什麼角?

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思考,明確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七、回顧反思在生活中延伸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

延伸:在我們的生活中藏着很多數學知識。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應用,同學們課後可以繼續找一找,看一看,並將你的發現與其他同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