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像閃爍着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爲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爲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於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徵以及它的象徵。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爲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於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爲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麼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後,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基於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認識凡高生活經驗美術經驗種植向日葵這個主題中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後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徵及作用和象徵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活動幫助幼兒瞭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瞭解凡高的作畫特點、瞭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二、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爲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的運用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誇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豔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誇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入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目標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目標難點:瞭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

目標(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並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習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其中“瞭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爲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內化爲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體驗作品、更好的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2)是能力目標,我認爲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爲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四、教學流程:

前承:經驗豐富: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於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環境創設提供: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具體流程見圖:活動環節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環節一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歡那一幅?爲什麼?”(見附圖1)在幼兒的自由欣賞討論中引出今天的教學,同時給了幼兒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賞的機會,爲目標1的完成拉開序幕。

環節二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色彩的感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畫面中什麼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爲主、其他色爲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線條的感受: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着生命的力量。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如:爲什麼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麼?……構圖的感受: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教師通過和幼兒的對話: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爲什麼有的低下了頭?(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通過這些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纔會漂亮。

教師通過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初步解決重點目標。

活動環節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環節三第二次對比欣賞,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兒理解到畫出來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畫面中充滿了創作者的感情——對向日葵的熱愛。

通過對比欣賞,進一步使幼兒領悟到現實美和藝術美的區別。這一環節使重難點得以突破。

環節四教師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見附圖2)最後通過欣賞、師生共同談話,探討、分享,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使活動目標得以提升。

幼兒園大班優秀說課稿 篇二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點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黃色的、藍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雲,那綠色的、紫色的傘兒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雙雙紅雨鞋象一艘艘小紅船,這些生動的比喻構成了一組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韻律美。同時,散文中把構成彩色的雨的雨衣、傘兒、紅雨鞋在雨中的動態都描繪的有聲有色,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音樂性,即樂意躺幼兒欣賞彩色的雨的美麗景色,又可以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動手製作彩色的雨的強烈願望,因此這篇《彩色的雨》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教學。

2、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雲彩和風兒》、《叮咚叮咚的琴聲》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散文有一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的精練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爲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書記了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節綜合教育活動課。

3、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動韻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4、教學目標

a。幫助幼兒學習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b。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將雨衣、雨傘、雨鞋比喻爲自然界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c。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的運用各種草料製作“彩色的雨”,展現雨中即景,體驗同伴相互合作的快樂。

5、教學準備

a、教具;《彩色的雨》圖片一幅,錄音機。

b、學具:油畫棒、紅豆、綠豆、黃豆、掛曆紙、皺紋紙、臘光紙、火柴棒、膠水、剪刀等。

二、說設計

1、教法

我採用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通過直觀教學法視聽結合欣賞,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雨”的天氣變化來到如課題;“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啓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願望——大膽製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鬆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程序

a、導入活動

師生律動出場

1)教師:小朋友們,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塊去郊遊吧!你們聽什麼聲音,呀,下雨了,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放音樂進場)

2)教師:外面下雨了,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雨嗎?雨是什麼樣子的?雨又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總結: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b、請幼兒欣賞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師: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別,你們想知道嗎?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娃娃眼中的雨是什麼顏色的。

幼兒欣賞散文,教師提問。

(1)這篇散文的題目叫什麼?(《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聽到了些什麼?

(讓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內容)

c、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師:雨衣、雨傘、雨鞋它們象什麼呢,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彩色的雨》這篇文章。

(2)幼兒欣賞散文。

(3)教師提問

x教師:雨衣象什麼?爲

什麼說雨衣象雲?

x教師:雨傘象什麼?爲什麼說雨傘象花?

x教師:雨鞋象什麼?爲什麼說雨鞋象船?

(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優美的句子來回答)

x教師:雨衣、雨傘、雨鞋還象什麼呢?

d、教師:小朋友,你最喜歡散文中的哪句話?

e、再次完整的欣賞一遍散文,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教師:《彩色的雨》這篇散文很美,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散文,大家一邊聽一遍跟着錄音機朗誦。

4、幼兒動手操作,會恰當的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彩色的雨景圖,體驗合作的快樂。

(1)教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用你們那靈巧、能幹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麗的雨景做出來、畫出來吧。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師生共同對作品進行評價並展示作品。

(4)請個別幼兒紡編《彩色的雨》這篇散文。

教師:小朋友做的雨景圖真漂亮,誰願意來學着《彩色的雨》這篇散文來說說你做的美麗的雨景圖呢?

(教師請個別幼兒紡編散文《彩色的雨》)

5、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做的“彩色的雨”真漂亮,把我們教室佈置的美麗極了,我們去請別的班的小朋友來看看我們做的“彩色的雨”好嗎?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 篇三

一、設計意圖、說教材

磁鐵,作爲幼兒科學教育領域的內容之一,歷來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孩子們的喜愛,幾乎所有的教材中都將探討磁鐵吸引貼這一基本特性作爲研究的重點。因此,幼兒對“磁鐵吸引鐵”的基本特性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已經有所瞭解,但是這一基本特性卻遠遠不能滿足大班的孩子對於科學探究的深度和廣度方面的要求。所以,我開展了這節以探究磁鐵其他特性爲目地的科學探索課,目地就是培養幼兒科學的態度、精神、品質,使他們成爲主動的學習者。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設計意圖,結合大班年齡段幼兒積極探究的特點,確立本次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運用各種感官集中觀察、體驗磁鐵的磁性及磁鐵的用途;

(二)、能力目標:、學習通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各種特性(兩極性、穿透性、磁化性、磁力大小等)。

(三)、情感目標:培養樂於探究的品質,體驗探索的樂趣 。

根據目標及幼兒特點,將重難點定位於:

學習通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各種特性(兩極性、穿透性、磁化性、磁力大小)。

三、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了,而是與其前延後續密不可分,所以作了如下經驗準備:

在活動前讓孩子明確“任務”,請孩子猜想“磁鐵有什麼本領?”並將自己的猜想畫在記錄紙上表述自己猜想的理由。孩子將磁鐵和記錄紙帶回到家中進行觀察試驗並記錄。爲了保證孩子的探究是自主的,教師提醒家長尊重孩子的猜想和發現。開展活動前將孩子們玩磁鐵的記錄張貼在主題牆上請幼兒介紹,爲活動向深度、廣度發展打下基礎。

(二)、物質準備

學習的最大動力就是對所準備材料有興趣,做了如下豐富的準備工作:小動物圖案若干 (背面粘着鐵製品或不是鐵製品的物體)、紙板、大小標記紙若干、彩筆若干,大小磁鐵若干、有標記的磁鐵若干、回形針、螺絲、碎紙、棉花、塑料、玻璃、木頭、水、沙盒、鐵製品、陶瓷、毛巾等

四、教法學法

在活動設計中運用先預測後實驗、先試驗後總結的嘗試性原則組織教學,先預測可能性——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後實驗——讓幼兒通過看一看、試一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試驗後再總結——是教師給予幼兒操作者的正確指導、啓發、評價與鼓勵。

五、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經驗準備的結果(在家中觀察記錄的結果),教師從中發現幼兒記錄中反應的問題,根據幼兒在試驗中的認知情況和活動目標設計活動內容、準備材料。活動時讓孩子自己動手實驗,親手驗證猜測結果並記錄下來——讓幼兒在完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根據以上思路將本節課設計如下:

分爲三步:

( 一 ):激發探究慾望、瞭解磁鐵基本性質;

( 二 ):先猜想後動手實驗,驗證猜測的結果;

( 三 ):展延拓伸,探索磁鐵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具體詳案如下:

出示磁鐵、海洋背景畫和小動物(背面粘有鐵製品和非鐵製品),向孩子介紹:我有一幅神奇的畫,我想讓畫中的小動物動起來。請利用老師給的工具讓小動物動起來。(邀請孩子觀察、使用工具,利用磁鐵讓小動物動起來)

引導孩子回答磁鐵能吸引鐵製品

可是有一條小魚卻不肯動,小朋友發現了麼?爲什麼有的小動物能動,有的卻不能動?

引導孩子觀察魚的背面有什麼不同(鐵製品和非鐵製品)強調:非鐵質的金屬不能被磁鐵吸引。

小結:讓孩子根據已有的經驗總結鐵質東西能被磁鐵吸引,非鐵質的東西不能被吸引。

(二)、先猜想後動手實驗,探究磁鐵的其他特性,驗證猜測的結果;

讓孩子自由發言、討論、猜測磁鐵的其他特性,由於孩子們在家中已經進行猜測和實驗,因此這一部分就較容易向預設方向展開(在磁鐵各個磁性特徵和日常應用等方面,都會產生有深度和廣度的見解)。根據幼兒的猜測方向和結果在大標記紙上做結果,用實驗驗證猜測的結果並記錄,自主選擇材料和夥伴做實驗:

1、磁鐵的兩極性

材料:標有n級、s級的磁鐵若干、筆、記錄紙等

2、磁鐵力量的大小

材料:回形針 、大小不同的磁鐵、筆、記錄紙等

3、磁鐵的穿透性

材料:磁鐵,若干紙板、木頭、塑料、石頭、沙盒、水杯、回形針、筆記錄紙等

4、磁鐵的磁化性

材料: 磁鐵 、回形針、不帶磁性的鐵製品、筆、記錄紙等

根據實驗和記錄結果 驗證猜測結果 並做大標記(在全體孩子面前做,方便總結磁鐵特性)和小標記(將孩子的標記展示以便鼓勵他繼續探索)

和全體孩子一起根據大小標記總結磁鐵的各種特性。

(三)、拓展延伸

啓發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交待任務:磁鐵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情?請小朋友將所觀察到的內容做成圖片帶來,我們一起分享。

六、活動延伸

啓發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將小朋友蒐集的圖片展示出來。大家一起探討這些圖片中的內容分別應用了磁鐵的那些特性。對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鞏固、提高。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種子對於幼兒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幼兒所見到的大部分都是農作物的種子,都是靠人類來種植的。在自然界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野生植物,他們有各種各樣奇特的種子,能借助於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佈世界,這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幼兒相對就比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爲幼兒在這方面經驗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兒產生更濃厚的探索興趣。《種子的旅行》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收集種子實物和種子的圖片,通過各種途徑積累相關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課件和錄像資料,讓幼兒瞭解種子的神奇、瞭解種子傳播的祕密。

二、說目標

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知識經驗情況,確定目標如下:

1、初步瞭解幾種常見種子的傳播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種子的傳播方式對種子進行分類。

3、知道種子傳播的目的是爲了繁衍後代。

三、說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瞭解種子傳播的方式;

難點:瞭解種子的外部形態及其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

四、說準備:

知識準備:在活動前,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一起蒐集各種種子圖片,瞭解相關的種子傳播方面的知識。

材料準備:《種子的旅行》錄像和課件、種子的展板、傳播方式背景圖。

五、說過程

1、參觀種子圖片展,導入活動。

導入部分――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場地參觀植物及種子圖片展。在參觀前提出要求:你們見過這些植物和它的種子嗎?仔細觀察它們長的什麼樣?在參觀結束後進行談話和討論,要求幼兒能說出看到的種子名稱和不同的形態。

2、通過課件,認識種子特徵、瞭解種子傳播方式。

接下來通過課件“種子的旅行”,引導幼兒瞭解種子傳播的幾種方式。

首先,教師連續播放四種傳播方式的課件,(即蒲公英、蒼耳、蓮蓬和大豆的傳播)播放時,爲了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和思考,不放聲音只放畫面。結束後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種子?它們是怎樣旅行的?

接下來,教師逐一展示四種傳播方式的課件,讓幼兒深入瞭解種子的形態和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這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所在,下面以蒲公英爲例談談這個環節的具體做法:

(1)、首先教師播放蒲公英的課件,啓發幼兒思考:蒲公英的寶寶藏在哪兒?它的種子像什麼?它爲什麼要隨着風兒旅行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仔細觀察和討論後,共同得出結論:蒲公英種子輕飄並且有絨毛,所以藉助風力傳播。接下來,播放蒲公英的錄像,用實證的方法使幼兒的想法得到證實。最後提出問題“你們還知道哪些種子是藉助風力旅行嗎”調動幼兒所有的經驗思考,並藉助於圖片讓幼兒瞭解榆樹和槭樹的種子長着果翅的特點。

最後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得知:藉助風力傳播的種子都具有輕飄的特點,有些還有適合飛翔的絨毛或果翅等。

(2)、用同樣的方式瞭解其它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係。如A藉助動物和人的活動傳播(蒼耳、竊衣、鬼針草、荊棘等)B藉助水力傳播(椰子、蓮蓬)C藉助於自身彈力傳播(大豆、油菜、芝麻、噴瓜)

教師與幼兒共同得出結論:種子的外部形態與傳播方式之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繫,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提出發散性的問題:你還知道種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嗎?讓幼兒思考(螞蟻搬運種子、松鼠儲糧、鳥和動物取食美味水果等都變相的起到傳播種子的作用。)

3、遊戲《幫助種子去旅行》,進行傳播方式分類。

(1)、出示背景圖並進行講解,畫面所表示的意思,並提示幼兒能根據圖示的意思貼圖片。教師提出要求: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種子的圖片

並幫助它在畫面中找到合適的位置,貼好後說出自己所選的種子的名稱及傳播的方式。

(2)、提問:你們知道種子爲什麼要去旅行嗎?引導幼兒懂得種子的旅行是爲了繁殖後代,同時讓幼兒知道很多種子是依靠人類來傳播的。

4、活動延伸“我帶種子去旅行”。

進行“我帶種子去旅行”的活動,讓幼兒取幾顆蒼耳種子帶回家等明年春天時,帶種子去旅遊,體驗幫助種子傳播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 篇五

尊敬的評委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說說我家的人》。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來源於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活動教材》第二個主題第一個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溫暖和親情關係會影響幼兒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幼兒對家庭的感受也將影響其人生的道路。幼兒自己家裏的人,幼兒並不陌生,但是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不是很瞭解。“說說我家的人”是通過幼兒熟悉的人物來激發幼兒對調查的興趣,並通過調查及記錄增進幼兒對家人和家庭的瞭解,幫助幼兒樹立對家人、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有服務於幼兒生活。所以我選擇了本次活動。鑑於對以上內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

2。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家人的愛。

根據《綱要》中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激發幼兒調查的興趣,增進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作爲重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有條理地講述作爲難點。

爲了使活動呈現出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調查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於活動前和幼兒討論調查的結果。

2。教具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張家庭成員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擺放照片的版面

(3)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畫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活動採用的教學法有:

(1)啓發提問法:這種方法在各活動中是最常見的。通過啓發提問激發幼兒的調查興趣。

(2)討論法:通過師幼、幼幼之間的討論,使幼兒對家人有了一些瞭解,也讓幼兒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標。此外還有繪畫法,通過繪畫製作小冊子,來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家庭的情感。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圍繞目標,主要運用的方法有:

(1)調查法:通過對家人的調查,激發幼兒瞭解家人的積極性。

(2)記錄法:通過動手、動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直觀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還有動手操作法,用畫筆來記錄家人並做成小冊子,能進一步鞏固對家人的瞭解。

四、說活動過程

1。導入。老師這裏有一張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小朋友有這樣的照片嗎?教師用一張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給幼兒介紹,從而引出幼兒自己的全家福,並讓幼兒分組交流。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通過對照片上的人的瞭解,激發幼兒主動調查的興趣,幼兒很快進入主題。

2。介紹家人。

(1)請部分幼兒展示照片和調查表,教師通過提問照片上的人是誰、做什麼的、喜歡什麼、生日是什麼時候啓發幼兒介紹對自己的家人的調查結果。此環節體現了幼兒對家人的初步瞭解。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並得出結果。如:爸爸可畫男人的頭像、媽媽可畫女人的頭像;生日可用數字,可以畫上蛋糕或蠟燭;喜歡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畫出來;喜歡的顏色可用相應的彩色筆塗畫出來;職業可以畫相應的標誌等。《綱要》中指出“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中”,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討論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以及記錄的方式,既鍛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動腦筋積極思考記錄的方法,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一起交流經驗、分享快樂,在說中學、聽中學、思考中學,以幼兒爲主體,幼兒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

3。製作家庭小檔案

(1)請幼兒通過繪畫製作自己的家庭小檔案,必要時補充對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本環節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了對家人的瞭解。

(2)在家庭小檔案的首頁畫上自己的全家福,與補充的其他家人的調查結果裝訂成小冊子。

4。課堂小結,對幼兒製作的家庭小檔案進行展評。

5。延伸活動

(1)將全家福照片佈置在牆面上,供幼兒自由欣賞、介紹和交流。

(2)家庭小檔案可根據幼兒需要隨時添畫內容。

延伸活動不是一個活動是結束,而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因此,通過延伸活動可增進幼兒對家人的瞭解和愛,又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新知識新經驗的獲得。

以上活動過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既關注了幼兒原有的生活經驗,又有新經驗的獲得。

我說課的內容到此結束,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六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掌拓印出仙人掌,並會畫出仙人掌的刺。

2、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讓幼兒以仙人掌的身份參與到遊戲中去,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長條沙漠背景圖一幅,綠色顏料若干盤,蠟筆人手一份,溼毛巾人手一條

2、圖片-仙人掌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設置懸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通過電話鈴聲響的對話故事,讓幼兒產生幫助沙漠爺爺找仙人掌寶寶的願望。)

1、對話的梗概:沙漠爺爺孤孤單單地一個人在沙漠裏,沒人陪他玩,也沒人陪他說話。

2、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方法使沙漠爺爺快樂。

引導幼兒說出仙人掌及讓幼兒回憶仙人掌的形狀、顏色及特點。

二、分角色進行遊戲繪畫——拓印仙人掌

1、教師扮演仙人掌媽媽,幼兒扮演仙人掌寶寶,開着飛機去沙漠裏。

幼兒分散在沙漠背景圖旁。

2、以兒歌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1)拓印仙人掌一邊念兒歌一邊示範。

小手從下往上爬,左邊爬,右邊爬,一直爬到頭頂上。

(2)拓印後的常規——擦手。

小小毛巾拿在手,捲起兩個小袖口,我把小手伸出來,擦擦我的一雙手。

擦手心,擦手背,再擦擦手指頭,顏料娃娃不見了。

擦完手,先別急,拿着毛巾放放好,養成衛生好習慣。”

(3)師以變魔術的形式,給幼兒帶來禮物——仙人掌,

再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兒歌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刺、畫刺。

仙人掌,愛唱歌,一唱唱出小小刺;仙人掌愛跳舞,一跳跳出小小刺。

三、幼兒遊戲繪畫,師巡迴指導。

1、教師交代要求

(1)提醒幼兒手掌拓印後,馬上將自己的小手擦乾淨。

(2)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畫刺,畫得多。

(3)引導能力較弱的幼兒,及時鼓勵表現好的幼兒。

(4)以兒歌貫穿遊戲繪畫始終,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繪畫活動。

2、學習用手掌拓印出仙人掌,並會畫出仙人掌的刺。

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讓幼兒以仙人掌的身份參與到遊戲中去,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讓仙人掌寶寶神氣地誇誇自己畫的畫,體驗集體作畫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