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篇一

昨天我在這門語言課上講“我和媽媽在一起”,故事是關於一個和我們班上的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小男孩。他會怎麼樣?孩子們一定很好奇,很關心小男孩發生了什麼事?語言是人們交流的工具。童年是語言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因此,在本次語言課中,我們開展了豐富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充分挖掘兒童潛能,拓展兒童知識,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

只要孩子們在每門語言課上都能說更多的語言,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技能是在應用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發展兒童語言的關鍵是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們想說話,敢於說話,喜歡說話,有機會說話,並得到積極的迴應;在這門語言課上,我首先讓孩子們用他們眼中看到的東西講故事,這樣孩子們就喜歡讀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篇二

一、活動的優點

1、注重操作和遊戲的趣味性

xx認爲:智慧發端於動作,活動是聯結主客體的橋樑,抽象概念的掌握要從動作開始。學習序數,不是僅僅滿足於幼兒掌握了序數詞,而應注重讓幼兒在積極操作的過程中,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因此,在活動的設計上,我注重通過操作和遊戲進行鞏固,並儘可能多的考慮趣味性。“小動物排隊”、小動物住樓房”、“翻花片”等一些列的操作活動和遊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活動中孩子們思維活躍,積極參與,師幼互動良好。

2、關注序數詞的掌握

序數詞的掌握是序數教學的重點,活動的第一環節,教師充分抓住幼兒注意力集中的關鍵時間,結合直觀的課件演示,幫助幼兒理解序數的含義,學習使用序數詞正確表示物體的排列次序,較好的把握活動重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2。

3、利用標誌直觀地說明判定物體位置的方向

我們知道,物體所處的位置與判定的方向是有關聯的,因起始的方向不同,物體排列的位置也不同。但是,中班幼兒對於“左右”空間方位的判別還比較困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注重運用手勢、標記或箭頭標誌等輔助指導語,幫助幼兒直觀形象的理解“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開始數。在遊戲鞏固環節,我爲幼兒提供了帶有標記的操作板,很好的解決了因爲幼兒座位方向不同導致左右方向的變化問題。爲幼兒的操作和自我檢驗排除了干擾。

二、不足之處和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引導幼兒區分基數和序數

在序數教學中要引導幼兒區分基數和序數。我知道要抓住這個要點,但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困惑。經過這次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在“翻花片”的遊戲環節來突破。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請從紅旗的標記開始翻出x個紅花片,把從右邊開始數第二個花片翻過來。

數一數,紅花片有幾個?(x個)從左邊開始數紅色花片排第幾(第三)?

通過這樣的操作和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有幾個”是問東西一共有多少?“第幾個”是問物體排在第幾個位置。

2、要進一步滲透物體排列位置的相對性

序數判定中的相對性:即物體排列的位置不…本站 …變,但對於其所處位置的判定會因爲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變。

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從星星的標記開始數,小狗排哪裏?(第二)

從月亮的標記開始數,小狗排哪裏?(第四)

爲什麼小狗一會兒排第二,一會兒排第四?

小結:原來,同一個東西從不同的方向數,它的順序就不一樣。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瞭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爲中速,,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遊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對立學習音樂小朋友們都喜歡,不過遊戲他們就更喜歡了,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掌握,那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做一個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反覆做幾次,交換順序。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麼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着老師說合攏放開。遊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接着老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着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爲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表演演唱使聽衆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爲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遊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 篇四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數學《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同時,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爲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通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爲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存在不足:

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今後的教學改進方向: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爲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爲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爲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幼兒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幼兒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幼兒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幼兒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幼兒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篇五

從上週開始我們大班進入了《拜訪大樹》這個主題,因此每次帶孩子們出去散步時,他們都喜愛把玩葉子。有些孩子揀拾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葉子,有些孩子拿葉子當面具,有些孩子用葉子玩拉力遊戲……

在遊戲中,我們感受到大自然有奇妙的魅力,使我們的孩子們陶醉其中。因此,我們在實施這個主題的過程中,覺得樹葉隨手可得,很容易收集,家長也非常積極地參與進來,利用雙休,帶孩子到戶外走一走,找一找不同的葉子,還讓孩子把採摘的葉子帶來和同伴們一起分享。同時,我們區域遊戲也增設了茶館遊戲, 在茶葉店裏,琳琅滿目的茶葉讓孩子們大開眼界,他們知道了茶葉是一種葉子,茶有許多種,顏色、外形、味道和功用都各有不同,茶是中國人愛喝的飲料。每當遊戲開始時,我爲他們衝上一壺茶,讓他們看看茶葉舒展的樣子,品嚐一種茶的味道,當然每到這時茶館遊戲也是最熱鬧的。小顧客們還說:下次再給他們品嚐其它的茶葉。

我們和孩子開展的活動就更豐富了,在聆聽了《葉子鳥》的故事以後,孩子們展開想象,創作出不同姿態、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葉子鳥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們還將孩子的作品放在作品袋裏,孩子們不時地圍在那裏看看講講,指指點點,看看自己的作品同時也欣賞一下同伴的作品;在和孩子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樹葉以後,一起製作了樹葉粘貼畫、樹葉拓印畫;一起演唱了《小樹葉》、《大樹媽媽》等歌曲,還能聽着音樂用身體來表現葉子飄動和小種子成長的過程。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相信我們的孩子們會收穫更多,也能更深地領會到大自然中植物與人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