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早發白帝城》賞析【多篇】

《早發白帝城》賞析【多篇】

《早發白帝城》賞析 篇一

教學內容

古詩兩首(早發白帝城)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本首詩的3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還huán  ”)及新詞。能力目標:1. 能看註釋,查字典,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思想:瞭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讚美。體會詩人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情感目標:感受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體會詩情畫意。重點能看註釋,查字典,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難點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讚美,體會詩人的情感。課前準備教師投影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具     體    內     容

復   備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二、檢查預習情況。三、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古詩了,你能背一背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著名詩篇《早發白帝城》板書課題《早發白帝城》1.同學們在課前都做了預習,下面我們以起來讀一讀生字和詞語。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詞(讀準多音字的讀音)zhāo huán   chóng朝辭 一日還 萬重山  江陵   猿聲你知道這些字詞的意思嗎?3.請你邊讀邊想---你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1.爲什麼早晨離開白帝城會是在彩雲間?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這些問題說的是哪句詩?(結合收集材料學習)瞭解詩句的意思: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2.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嗎?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峻,高聳入雲。詩人在霞光出現的時候,懷着興奮的心情,匆匆離開四、總結全文,發散拓展。五、學習生字。六、作業。白帝城。僅用一天的時間就會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現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現出他喜悅的心情。3.朗讀這兩句。4.“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5.如果你置身於這樣的情境中,你有何感受?出示相關的課件或圖片,體會詩的意境。6.朗讀這兩句。1.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說說你從詩中看到的景物,聽到的聲音。2.從這首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比較“陵”與“猿”這組字的區別。背誦、默寫古詩,收集李白詩句。課後小結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業實踐作業背誦古詩

《早發白帝城》賞析 篇二

課文簡介:

《早發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這首詩是作者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詩中強烈地表現出作者急切高興的心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7個生字,會書寫8個生字,在語境中學會多音字“還”。

2.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高興,急切的心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覆誦讀,藉助文中動畫,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心情。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的意思及意境進行理解、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2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早發白帝城》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爲着眼點,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後)。在本詩的教學中,我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字詞,理解字義,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爲“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師生互助”,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爲學生間的自我啓迪,從而充分的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自悟,自得。本課的教學設計同時較好的去體現“以讀爲本”的語文學習理念,讀書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練讀,有示範讀,有抽生讀,評價性讀,集體朗讀,有感情地讀,吟誦,背誦。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一輪輪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詩的意境,情感得到了昇華。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猜猜是誰呢?(出示畫像)

生:李白

生:是“詩仙”李白。

師:你們的課外知識真不少,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李白還有哪些瞭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幾歲死的。(衆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李白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你還了解些什麼?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詩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寫了九百九十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

師:(出示李白簡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人們又美稱他爲“詩仙”。你們會揹他的詩嗎?誰能美美的背給大家聽一聽?(配優美的古箏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門山》,“天門中……”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她的聲音更洪亮

生:我喜歡背《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聲響起)

師:(鼓掌)真棒,同學們課下“每週一詩”的活動開展得真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看誰能很快記住?

師:在學習前,老師爲你們帶來了一個有關李白的故事,想聽嗎?(想)請仔細聽:

師:(講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到很遠很遠,荒無人煙的夜郎城。(師聲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裏極其悲傷,他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沿地勢險要,江水湍急的三峽逆流而上(出示地圖動畫)。當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駛到白帝城時,突然他接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師聲音激動)“他無罪了,可以獲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決定順水行舟(點擊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寫下了一首世人傳誦的古詩《早發白帝城》。板書: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生:齊讀課題

二:理解詩意,感悟意境

師:讓我們一起來靜靜的欣賞這首詩(播放帶着配樂的朗誦)

生:(靜聽,學生表情很專注)

師:再聽一次,注意聽清字音

生:(靜聽)

師:聽完這首古詩,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說,想說些什麼?

生:這首詩真美。我彷彿來到了三峽。

生:我眼前彷彿有一幅美景。

生:我覺得作者很高興。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裏很快的行駛。

師:同學們的想法說得真好,那我們就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着你的想法去讀一讀,老師有個小建議,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請把書翻到47頁,自己讀。

(生自由讀,老師巡視指導)

師:誰願意把詩讀給大家聽聽。其餘同學要注意聽,是否讀正確了。

(抽兩生讀)

生:這兩位同學讀得很不錯,聲音很宏亮,但我想對說:你把“朝”的音讀成“早”了。(謝謝)

師:誰還願來正確的朗讀?

(一生讀,全體讀)

師:大家讀得非常好,也談了自己的理解。讓我們再深入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嘗試自己解決。

(師巡視,隨機點撥。生邊讀邊說,同時運用字典查找字義,同桌互助)

師:同學們通過剛纔的讀,一定會有好多收穫。請在小組說一說,也把不明白的問題和小組的同學議一議。

(全班共分六個大組,教師深入到每個組瞭解學生討論的情況,同時給與指導。)

師:剛纔各個小組討論得非常熱烈,下面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餘組的同學也要認真聽,注意補充。

生甲1:我們討論了第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我們讀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別了白帝城,看見了彩雲。

生甲2:我補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辭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師: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書中還用了一個比喻句,高得插入彩雲間的白帝城。

師:補充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麼位置?(生:山頂山尖山的最高處)

讓我們來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實圖像?(出示白帝城真實圖片)

生:哇,太高了!(衆生脫口而出)

生: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頂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書中寫了“朝辭白帝彩雲間”,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雲霄。

師:誰還對這句詩有不同的感受嗎?

生乙1:我認爲這裏還能看出李白非常高興。

師:能談談爲什麼嗎?

生乙1;(沉思)

生:我來說:因爲當他接到自己無罪可以獲得自由的消息時,心裏很高興,看什麼東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沒有彩雲,他也會把白雲看着彩雲。

生:我認爲去的時候他的心情很悲傷,三峽兩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賞,即使天空中出現彩雲。他也不會發現的,也不會覺得美。

師:說得真精彩,你們有這種生活體驗嗎?(有)那你就用這種高興的心情去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生:(示範讀)

生:我聽出他讀這句詩時真高興。

師:你來試試可以嗎?

生:朝辭白帝彩雲間。

(生自由練讀,齊讀)

師:別的組誰願來說說?

生乙1:我們讀懂了“兩岸猿聲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時,聽見兩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別快。

生乙2:我補充,船行的特別快,好像一隻猴還沒叫完,船已經行到了另一隻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認爲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順水行舟,白帝城還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駛特別特別的快,“嗖”的一聲,便行駛過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兩岸的景物,耳邊只傳來猿猴不停的叫聲。所以他覺得猿猴的聲音是在不停的叫。(熱烈的掌聲在同學和聽課教師中響起)

師:這位同學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們班(生搶着說“演講大師”),在三峽一帶猿猴特別的多,正因爲船疾駛而過,作者來不及欣賞兩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聲,所以書中下一句便寫出“輕舟已過萬重山”。

生:老師,我知道這句的含義(搶着說)

師:那你來給同學們談談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過了萬座山。

生:我反對,我認爲不是真的有萬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數,他也數不清。這裏的“萬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聲)。

生:這裏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誇張。

生:這首詩中還有這樣的寫法:“千里江陵一日還”,“千里”是指很遠的路,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激烈,佩服佩服。“萬重山”和“千里”確實不是實際的數目,是誇張的寫法。萬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遠的路,在李白的詩中常用到了這種寫法,誰能舉例說說?

生:我剛纔背的詩《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全體學生接着背)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師:同學們的詩詞積累真豐富,是的,這種誇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在李白的詩中常常出現,這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飛快行駛的小船,自己讀一讀這兩句詩。

(生自己體會練讀)

師:對這兩句詩還有不同感受的嗎?

生:我認爲這兩句詩還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興。

師:你從那兒看出的?

生:(沉思)

師:詩中有這樣一個詞“輕舟”,可不可以把它換成“小舟”,(不能)能說說理由嗎?你覺得哪個更好?(生思索)每個同學在小組裏說說,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隻小船,不能說明作者的心情。而“輕舟”說明作者的心情很輕鬆。

生:我還覺得李白由於心情輕鬆,小船行駛也很輕快,所以不能換“小舟。”

生:李白去時和回來心情不一樣,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覺不一樣,去時可以寫成“小舟”回來就該改爲“輕舟”

生:船是順水行舟,當然很輕

師:是的,輕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輕鬆。

生:高興。

生:歡快。

生:興高采烈……

師:那我們就帶着高興,輕鬆的心情來讀讀這兩句詩。(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範讀)

師:別的組還讀懂了別的詩句嗎?

生丙1:我們組認爲“千里江陵一日還”,是說李白從白帝城出發,行駛了很遠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補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師:很不錯,加了一個“好像”。爲什麼你加了一個“好象”呢?

生丙2:因爲白帝城到江陵城很遠,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興,感覺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覺得他的心裏非常高興,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裏人一定很傷心,他想馬上趕回家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家裏人,“他沒罪了,可以獲得自由了”,所以感覺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聽課教師點頭稱讚)。

師:體會得真好,這個“還”就是(生接着說:回家,返回的意思)。

師:你們日常生活中有這種感受嗎?

生:(簡單舉例說)

師:這裏還能體會出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師:是的,這裏不止能體會出李白高興的心情,還能體會到急切的心情,誰願帶着這種體會讀一讀?

(抽生讀、小組讀)

師:剛纔同學們一起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體會了作者高興,急切,輕鬆的心情。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猿聲”是什麼意思?

生:猿猴的叫聲。

生:猿猴是一種動物

生:老師,猿猴的叫聲好聽嗎?

師:(出示三峽猿猴圖)猿猴的叫聲很悽慘,常有“杜鵑啼血,猿悲鳴”的說法,說的是猿猴的叫聲很悲慘。

生:那李白聽後不就更傷心嗎?

生:去的時候他聽後肯定更悲傷,回來時就不一樣了。

師:爲什麼?

生:回來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見了也覺得很美,聽見猿猴的叫聲他也覺得不那麼悲慘。

生:我從“猿聲”中想到我們班一位同學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記住這個字了。

師:你們說得真棒!看景物和聽聲音和人的心情確實很有關。同時還用形聲字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你們還有不明白的嗎?(生搖頭)那我們就帶着我們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賞這首詩。(生欣賞詩,體會詩意)

師:再次感受完,讓我們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含義。

(生自由說,抽生說)

師:伴着優美的樂曲,帶着自己所體會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讀一讀。

(生有感情自由地讀一讀)

師:誰能伴着樂曲美美的吟誦這首詩?

生:早發白帝城……

生:我想對說:你讀得真有感情,比我讀得好,可你的聲音有點小,你要是放大一點聲音去讀,一定會讀得更美!

師:(面對作評價的學生)你給她讀一讀好嗎?

(生讀,聲音洪亮)

師:(被評價的學生)你還想讀一次嗎?

(生讀,聲音洪亮,有感情)(掌聲響起)

師:這麼美的詩,還想讀嗎?(想)你們還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三、主動識字探究寫字

師:學習完這首詩,詩中還有許多生字想和你們交朋友,想嗎?自己先讀一讀,並組組詞。

(生自由讀)

師:哪個組願意先來和生詞交朋友?(開火車)(猿聲,辭別,白帝城,江陵城,朝陽,啼不住,一日還,輕舟,兩岸)

(以組爲單位讀生詞)

師:誰願意與生字交朋友?

(以小組爲單位讀生字,並組詞)

生:朝,朝辭

師:你們同意這個詞嗎?

生:不同意,這不是一個詞,朝是朝霞,辭是辭別。

生:還,還鄉,還書。

師:這個字還讀什麼?

生:還(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這個字還有一個音,讀zhāo,朝霞

師:本課讀什麼?

生:讀zhāo……

師:認識了他們,怎樣才和他們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說說)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認爲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會忘記這個字。(學生笑了)

生:我給大家猜個謎語:十月十日?

生:是朝,(對)我還可以這樣記,月亮從右邊落下,太陽從左邊升起來,就出現朝霞。

生:我記岸,山下有個廠,廠裏有人幹,幹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邊的旁的下面“方”換成“巾”就是帝。

生:我記啼,這是一個形聲字,今天我們剛學完帝,再加口字旁,與嘴有關……

師:同學們用各種方法與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謎,有的是分析結構,有的是按形聲字在記,還有的同學用自己和同學的姓名在記,各種方法真讓老師佩服,這些生字一定很樂意和你們交朋友。老師如果把這些生字放在新的詩句中,你們會讀嗎?(出示詩句:)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2.山淨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生自由練讀,齊讀)

師:記住了這些字。怎樣寫纔好看呢?回憶我們寫字的方法,自己說一說。

(生自己看書中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如何寫,可以合同桌討論)

生:我認爲這些字有左右結構的字:朝,辭,啼,陵,猿,他們寫時應該左邊稍稍窄,右邊寬,但朝不一樣,左邊和右邊差不多;還有上下結構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還有一個獨體字舟,應該把橫寫在橫中線上,兩點在豎中線上。

師:真不愧是我們班的“書法家!”

生:陵的右下邊應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橫……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仔細,有什麼難寫的字要老師幫忙的嗎?

生:陵,啼,舟

(師示範,生書空,然後將難寫字寫在本上)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穫,誰願意把自己的收穫給同學們說說?

(生充分談本節課的收穫)

師:同學們的收穫很多,老師也有收穫想和同學們分享,可以嗎?(可以)

我最大的收穫是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李白的這首名詩,更讓我領略到同學們不凡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同學們課外知識的豐富,我得好好向你們學習。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峯,老師有個想法,課下同學們再收集幾首有關李白的詩,或者唐詩,可以自己查閱資料,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我們來開個“唐詩交流會”,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好嗎?

《早發白帝城》賞析 篇三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理解《早發白帝城》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3.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通過預習,你們記得以前學過李白,杜甫什麼詩嗎

介紹古詩的特點: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想,精巧的構思,藝術的表達,濃縮的精華。

二,生字

1,字形:鷺,嶺,陵,猿

2,字義:

朝:

辭:

還:

鳴:

泊:

千秋雪:

3,讀讀兩首古詩。

三,學習《早發白帝城》

1,釋題:早上從白帝城出發

2,讀一讀詩,填空。

李白這位詩人坐船從( )到( )去。

3,小組學習:

(1)組內讀詩,說說這首詩講的什麼意思

(2)你們感受到詩人當時什麼心情 從哪句中感受到的

(3)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4,反饋:

(1)體會李白的愉快心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領略沿途所見到的綺麗景色。

(2)出示背景圖,教師講解。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麟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大赦,驚喜交加,隨即放舟東下江陵。此詩書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白帝城因“彩雲間”而顯出地勢之高,爲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蓄勢。

詩的第三句境界更爲神妙。李白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心情是何等的暢快而又興奮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此時行舟輕如無物,其輕快可想而知,纔有“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歷盡艱險重屢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詩的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論。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資之駿利,尚不能解其中意。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躍。快船快意,使人深遠。後人贊此篇“驚風雨而泣鬼神矣”.千百年來一直爲後人視若珍品。爲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 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5, 從哪裏看出來詩人的心情的。讀一讀

看圖再讀詩體會作者的心情。

6,小組內讀一讀這首詩,並背下來。

四,作業

1,找找李白的其它詩詞。

2,背詩及註解。

《早發白帝城》賞析 篇四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唐詩《早發白帝城》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北師大教材的編排特點爲單元主題式,本詩是單元主題爲“遠行”的一篇主體課文。全詩運用誇張手法,以輕快的筆調抓住極具特色的迴盪在耳畔的猿聲和早已越過萬重高山的輕舟,竭力描述了長江水流之急,輕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達了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該詩氣勢豪放,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韻暢達。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極好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指出:要引導兒童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及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本課圖文並茂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材在單元主題中的柺杖作用,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審美情趣。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二年級兒童在學前班就已接觸古詩和兒歌,加上前幾個學期的學習,對古詩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

基於教材的特點和學情,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爲: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朝、辭、彩……”等7個生字,滲透性識字9個,掌握多音字“還”,辨認多音字 “朝、重”,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在過程與方法上,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詞義,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同時注重從課內學習到課外延伸,整合學習《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詩。在情感價值觀上,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爲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爲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根據兒童認知水平來理解詩意;難點是通過詩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喜悅歡快的心情。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一是情境再現策略。主要通過cai課件,圖文對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二是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輕舟疾飛”的意境內化爲學生腦中的圖視,從而體會作者歡快愉悅的情感。

三是激勵評價策略。由於年齡較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可能是膚淺的、幼稚的、困難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怕困難,努力探究,力爭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體驗。

四是嘗試成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半扶半放,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學相關詩歌,這樣把教與學,學與行緊密聯繫,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分二課時進行,第一課時是學習、理解欣賞本詩。第二課時是運用學習經驗,自學《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四、多向互動說流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爲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解詩題知詩人;2、自主合作讀詩句明詩意;3、品讀揣摩入詩境悟詩情;4、實踐拓展促內化求遷移。

(一)、創設情境解詩題知詩人

課始,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唐詩嗎?你們都讀過哪些唐詩?(讓學生試着背一背)這些詩你們是從哪學的呢?[意在瞭解學生課內外古詩學習情況],是啊,咱們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着奇異的光芒。今天老師和你們去採摘一顆古詩明珠,就是大詩人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大家願意嗎?接着出示課件:朝霞、薄霧、江水、青山、白帝城,最後定格“白帝城”。老師相機板書課題——早發白帝城。板書時讓學生看老師在田字格中寫“帝”字。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白帝城在哪兒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介紹白帝城的傳說及地理位置:白帝城——在現在的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山上,東漢時公孫述隱居在此。相傳他曾見過家門前的那口井內有白龍躍出,因此把自己稱爲白帝,把山稱爲白帝山,把城稱爲白帝城。你們知道李白爲什麼到白帝城去嗎?[讓學生談一談,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相機點撥。]唐朝年間,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被髮配流放,去貴州夜郎縣。那兒可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李白去了,說不定會客死他鄉,再也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所以,這一路上李白都沮喪苦悶,茶飯不思。走着走着,來到白帝城,一騎飛馬來報,皇上赦免李白無罪釋放。聽到這樣的好消息,李白就像出籠的小鳥,無比喜悅,早晨乘着船從白帝城出發,一天就回到了我們湖北的江陵。這首詩就是他在返回的途中寫的。(老師介紹完後,和學生一起讀詩題)。讀準“帝”、“城”的讀音。

這一環節的設計,採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解詩題、知詩人,同時教師依學定教,以講故事的形式相機交代背景,爲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全詩作了鋪墊。

(二)、自主合作讀詩句,明詩意

當學生對詩題,詩人有了初步瞭解之後,教師組織學生自主讀詩,合作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第一步 教方法,出示自學提綱。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藉助工具書,理解詩句;

3、想想詩人爲我們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4、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討論。

這裏,學生既可按綱自學,也可用自己的方法自學。

第二步 檢查識字情況(通過摘星星、開火車等活動)檢查識字情況,並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在指導識字中,重點強調“還、朝、重”這幾個多音字及“彩”的讀法,並讓學生記住“啼、猿、辭”的結構。

《早發白帝城》賞析 篇五

師:大家都能背誦這首古詩了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都閉上眼睛試試,不能背誦的同學可以偷偷地看一看書。

生齊背。

師: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四年級的孩子僅僅能背誦古詩是不夠的。同學們都查了資料。誰來彙報彙報。

生:《早發白帝城》是李白被流放到貴州桐梓,途經白帝城,正趕上全國大赦,重獲自由,一時喜極而歌,吟誦出的膾炙人口的詩作。

師:通過誦讀,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麼樣?

生:喜悅、高興。

師: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筆,輕聲地讀詩,把你體會到詩人喜悅心情的字眼找出來好好品味品味。

生獨立完成並彙報。

師:你能通過自己的聲音,把你體會到的詩人喜悅的心情傳達出來嗎?試一試。

生讀。

師:老師從你的誦讀中聽到你在努力地進入詩的意境。是的,學古詩,首先你得浮想出那一幅詩意的畫面。要進去,要把自己當作一個詩人。請同學們大膽地想象一下。你對這首古詩的理解,會更加豐富。誰來談一談?

師:現在你就是一個詩人了,請你邊讀邊在腦海中勾勒出這幅詩意的畫卷,然後講給同桌聽聽。

生完成,師巡視。

師:三人行,必有我師。不管你是得到同桌的肯定還是補充,你一定很想把你的感受告訴給夥伴,告訴給在座的老師們。好,你可以下座位選擇你的好夥伴共同一起來完成,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誰說你打算採用什麼方式?

生:……

師:老師這裏也有一些建議:(出示小黑板)

■          寫一篇小文;

■          編一個故事;

■          畫一幅小畫;

■          讀出你的體會;

■          表演詩歌的情境。

師:你們認爲這一個環節需要幾分鐘?

生:……

生進行,師完成。

……   ……

[教學分析]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生成,這教學追求的“千里之行”,與“始於足下”的預設和諧相生。許多教師在課前挖空心思假設過程:學生會如何?我該怎樣引?課前就對結果瞭然與心。如此編導的生成,也很難說是主體性原則的真正體現。正如我們看到的一樣,學生出乎預料的學習熱情和無法抑制的創造力的出現,雖然有賴於教師突破束縛,擱淺教案,但是,擯棄學生熟讀成誦的“預設”前提,這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也很難呈現。請讓孩子們盡興誦讀吧!作爲教學的主體,生成不能沒有學生預設——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爲中年級的學生,已有能力進行課前預習,瞭解作者背景,以及識記生字新詞,讓學生課前自學完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節省了有效的課堂誦讀時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在誦讀中,會不由自主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與詩人心靈相通,感同身受。本案例中,教師沒有慣於傳統讓學生理解具體的詩句,而是先讓學生熟讀成誦,成詩在胸。實際上,學生在誦讀積累中已經完成了一次次言語精神的同構。此時,學生對文本中的形象、情感和音韻纔有豐富的感悟。教師也沒必要一遍遍地問學生爲什麼要這樣讀,“意識上和理念上的到位要比語言的表達重要得多”。就感覺的東西與學生糾纏不休,必將使學生處心積慮揣摩老師意圖,感受言不由衷誇誇其談。

入情悟境,百態千姿。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如臨其景,如見其人,如悟其情。“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案例中,學生邊誦讀邊想象,深切地體會到早晨霞霧繚繞的白帝城之美,領悟了詩人“漫卷詩書喜欲狂”的神采,搭乘輕舟下江陵的愜意,感受到山峽峯巒疊嶂的氣勢。傳統教學的講解被讀取代。學生熟讀自悟的體會纔是最個人最獨特的。但學生作爲特殊的生命羣體,“尊重和珍視學生的獨特視角”,並不意味着教師放棄在這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諸如對比閱讀,發揮想象,整體把握等閱讀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古詩教學既不能淡化語文本體,也不能偏廢人文內涵。這主要體現在尊重學生內心的體驗,看重其想象、直覺和創造性。但這些並不是以往支離語言一問一答詩句理解所能達到的。教師先入爲主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無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學生反覆誦讀詩文,整體感知,進行個性化解讀,老師在交流彙報中積極有效的指導,完成對學生的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