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採購管理制度(新版多篇)

採購管理制度(新版多篇)

學習採購管理心得體會 篇一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降低採購成本對企業的經營業績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的採購價值在利潤中的貢獻比重愈發突出,採購管理工作已經悄然演變成企業的“第三方利潤源”。有資料研究表明,在製造業中,材料綜合成本每降低1%,利潤可以上升3%甚至更高。採購不僅直接參與影響企業的銷售利潤,還可以通過提高資金週轉率等間接提升企業的競爭度。因此,推動企業採購管理工作的不斷變革與創新,將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課題。

一、傳統採購管理模式的優點

傳統採購管理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演練,有其自身的諸多優點,集中表現在:

1、計劃、倉儲、採購、質檢、結算等部門分工明確,部門職責、制度經過不斷摸索實踐,有一定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2、根據企業的生產流水線和經營流轉設置的採購流程簡單明瞭,易於操作和業務人員上手,臺賬報表和數據清晰直觀。

3、注重對價格的管理與控制,在價格管控上有一些切實可行的方式。

二、傳統採購管理模式的不足之處:

不論是分散採購還是集中採購,都是基於傳統採購管理理念下的採購管理方式的選擇,其設置的“縱向一體化”的工作流程來推動採購行爲,因此,在實際業務過程中,一些先天不足難以在管理中迴避,存在與當前經濟形勢不匹配的地方,已經逐漸顯示出無法經濟效率的實施採購管理的薄弱之處。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1、企業採購只注重價格。傳統採購管理通常將大部分工作放在與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牽制上,對材料的質量、交貨週期、履行風險等問題通常採取事後把關的方法加以控制,一旦後續某個環節產生影響,對企業的生產已然造成損失和不利局面。這種通常以價格作爲供應商選擇標準的做法,只應適用於短期特殊時期,從長遠來看,難以給企業帶來最大的利益。

2、採購質量控制成大難題。傳統採購管理模式下,企業方不主動參與供應商的貨物質量控制工作,只是通過制訂相關的驗收制度、質量標準來進行檢查驗收。而供應商爲了在招標中獲得優勢,必然會採取各種手段降低自己的成本,甚至有可能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結果將不可避免的造成產品質量大打折扣而影響採購利益和後續的招標執行。

3、採購審批流程嚴謹但效率不高。各部門間工作配合不流暢。由於在採購各環節分屬不同部門執行,各部門都專注於各自領域的工作重心,努力使自身工作達到最優,造成部門間邊界明顯,忽視了整體協調的聯動性,極易出現本位主義。例如,採購部門爲降低交貨風險,會採取人爲加大采購量、庫存量的方式避免工作失誤,但反而增加了資金佔用和保管風險。計劃部門注重計劃的完整性、滿足性而忽視了分期交貨可帶來的無形效益。生產部門對材料質量和交期的過高不當要求,也會無形中增大了採購、物流成本。

4、供應商管理工作的缺失。這是傳統採購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最大差別之一。傳統採購管理把供應商作爲外部因素和對立面予以對待。供應商寬進寬出,造成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供應商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爲目標,普遍缺少對企業的責任感。供應商管理工作的缺失,會造成兩種局面:一是供應商選擇標準不透明,無認證規範,素質良莠不齊,隊伍極不穩定,極易滋生腐敗的土壤。二是與供應商之間屬短期合作形式,對企業支持度有限,當碰到企業效益起伏或資金短缺等局面時,採購難度亦大大增加。

5、採購組織建設的逐漸弱化。在中國,處於買方市場的很多企業,會不由自主的把採購視作是沒有太大技術含量的工作,因而逐漸忽視了對採購隊伍的建設和採購人員的培訓教育,對採購人員的業務技能沒有規範的評價體系和標準。然而現實情況是市場變化越來越大,採購技術發展越來越快,採購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如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材料技術的發展,企業生產技術的提高與革新,採購信息在網絡時代瞬息萬變。採購組織的建設應儘快跟上這些因素的變化,採購人員的甄選錄用也應儘快走上專業化道路。

6、信息化管理、定額消耗管理、採購綜合成本管理等手段使用程度不高。大部分企業除了把手工操作改爲電腦操作減輕工作量以外,對何爲信息化管理還處於模糊不清的階段,採購信息的傳遞也沒能發揮出較大作用。而目前企業還只是重視直接採購成本(即採購價格)的管理,對採購的附加成本(隱形成本)則幾乎不主動分析和控制。定額消耗管理作爲對企業材料綜合成本分析的重要工具也不能發揮出作用,因而對採購物料的質量、利用率、適用性評價只能是片面的。

三、供應鏈模式的主要內容和對採購管理的要求

馬世華在《供應鏈管理》中對供應鏈的定義是:“供應鏈是圍繞企業核心,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採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講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2001年國標GB/t18354-2001《物流術語》對供應鏈的定義是: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更新換代或服務提供給最終客戶的上游或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絡結構。它包括兩部分結構:一是企業內部供應鏈,強調企業內部計劃、採購、物流、製造、銷售、財務、合同管理等系統間的協調和並串聯;二是外部供應鏈,即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供需關係的搭建,即實施外部資源的控制和管理。

採購管理是對材料從供應商至企業組織內部移動的管理過程,是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活動和最有價值環節之一。它既是企業內部供應鏈的起點,也是與外部供應鏈的連接點。供應鏈模式下對採購管理理念提出了變革性的要求:

1、採購活動的精細化。供應鏈模式下,不再憑經驗採購和管理,各項採購管理工作的行爲和操作都將通過引入具體嚴謹的衡量指標來予以指導和評價。例如在採購計劃方面,有計劃完成率、合格率、經濟批量訂貨、即時採購率等指標。在庫存管理上,有庫存週轉率、物料損耗率、準時交貨率、安全庫存、最低(最高)庫存等。供應商管理方面有交貨準確率、財務信譽度、質量達標率等。都可以通過對這些指標值的計算分析與跟蹤,來不斷優化採購管理。最終使採購能在適當的時間、向適當的對象採購適當數量的物料,做到即時採購、即時供應、即時生產。

2、採購流程的優化和再造,變事後控制爲事前控制。這是供應鏈管理重要的理念。傳統採購流程事後監督與控制佔了採購部門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但仍然收效甚微甚至可能會因質量問題對生產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供應鏈模式在流程改造上,在採購實施前,設置了供應商開發、引進環節。把對供應商的篩選甄別放在了供應鏈的前端開展工作,變事後糾正爲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不合格供應商在早期已被淘汰,對企業的風險和危害可以降到最低。供應鏈管理要求採購流程開展清除不必要的步驟,簡化非增值環節任務整合、流程自動化等優化和改造活動,在縱向和橫向兩個層面上達到業務與智能交叉和融合,提高採購效率。流程優化還可以解決有效授權的問題,防止業務人員權力過大。

3、採購視角的擴大。供應鏈模式下,採購管理不僅侷限於採購領域的工作,還賦予了採購管理新的內涵。即採購部門不僅僅只是採購部門的採購,而是企業整體的採購。採購的短期目標是提高採購質量、降低採購成本、降低庫存和週轉時間,長期戰略目標則是提高整理供應鏈的利潤。採購不僅僅完成物料的提供,還需要站在計劃、物流、製造、銷售、財務、合同等多方位角度,審視採購所應該爲內部和外部提供的服務是什麼?即採購不能只追求片面的價格指標,還要追求匹配度、適用性等抽象指標,打破採購壁壘,提高採購參與度和透明度。供應鏈下強調的是採購價格的執行度與最優化,而並不盲目追求最低價格。

四、供應鏈模式下采購管理的具體實踐和應用

供應鏈理論經過近些年的不斷豐富和推進,不少大型企業在應用過程中大大降低了採購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效率和循環速度。

1、採購計劃管理的優化實施。目前大部分企業最小的計劃單位爲月度計劃。這是以企業的生產週期和經營結算週期爲基礎設定編制的。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可以進一步細化管理,針對不同情況、不同物資採購難易程度,把月度計劃細分到上旬、中旬、下旬等時間點來執行採購。在其它環節的配合下,甚至可以逐步達到即時採購的工作水平。假設每月有2000萬元的物資從月頭轉移到了月底採購,在一個年度採購循環下,將可以爲企業節約出巨大的資金流。由於企業實行了嚴格的成本考覈管理,不少單位爲降低當期成本,把本應批量採購的物資化整爲零的做採購計劃,容易犧牲或增大了價格、運輸等其它成本支出。經濟採購批量(或稱最佳採購數量)的實行將可以大大壓縮間接成本,同時可以獲得批量價格優惠。對每年採購金額都較大,但採購計劃零散、供應商衆多,採取零散送貨方式的物資例如鋼材、地方材料等,就可以考慮推行經濟批量採購的採購方式。

2、加強供應商管理力度。供應商管理既可以提供優質供應商,降低供貨、質量事故風險,獲得最高性價比材料,又可以預防腐敗和控制人爲操作空間。因此供應商的開發、引入、培養、考覈、淘汰、更新等都應該儘快建立透明、可操作性的制度和供應商管理手冊。在供應商開發階段,可以成立橫跨採購、質檢、生產、倉儲、財務等部門的開發小組,首先制定供應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准入門檻,開展調查、收集有關供應商的生產運作、硬件設備、成本控制、技術力量等全方位信息,排除不合格供應商進入業務。建立合格供應商檔案,詳細記錄供應商財務狀況、付款條件、交貨能力、品質評級等。採購必須嚴格在供應商目錄裏選取。對供應商的工作按考覈制度實行客觀、動態的考覈、評價,培養出優質供應商。爲保持適度競爭,良性循環,對因自身或客觀環境變化,不適應企業要求的,還必須進行淘汰、新供應商引進等工作,使供應商隊伍保持動態平衡。

3、信息化採購。供應鏈管理是電子商務時代發展的產物。採購管理信息化主要有兩部分:採購內部業務信息化和外部運作信息化。內部信息化主要通過建立採購管理信息系統,使數據傳遞變得清晰、及時,爲計劃制訂、訂單跟蹤、價格結算、庫存管理等提供依據,利於開展過程監控。信息化還是監督業務人員採購工作的有效途徑,可以及時掌握訂單發送、到貨和出入庫節點,避免人爲調整結算時點侵害企業利益。外部信息化包括網絡採購和供應商信息系統兩部分。網絡採購是今年來出現的一種全新採購方式,特點是資源極大豐富、信息傳遞快速、交易成本低、採購效率高且透明。供應商管理信息化是指企業通過網絡講供應商信息系統與採購信息系統連接起來。便於供應商及時得到供應信息,也便於掌握供應商貨源狀況。信息化還擴大了採購監督範圍和力度,接受更廣泛的制約。

4、採購方式的靈活性運用。採購有單一來源採購、詢價採購、招標採購、競爭性談判採購、外包採購、一攬子採購等方式。由於企業需求的物資種類繁多,涉及不同的物資領域,因此在採購管理中要針對市場、供應商等制訂不同的採購策略、選取恰當的採購方式。例如單一來源物資,市場只有一到兩個供應商,使用招標採購效果不一定明顯。反之如果屬於通用大宗物資,市場供應商衆多,企業對價格趨勢尚不明瞭,就應堅決實行招標採購,短期內摸清市場,保障公正交易。對一些技術複雜的大型設備,可以選擇重點供應商開展多輪次的競爭性談判,選取最優採購方案。而品類繁多、採購零散、技術標準不高的物資,則可以嘗試實行一攬子採購,注重供應商的選取、評價和監督程序。

5、建立健全採購績效評價機制。同樣的業務、同樣條件下,不同採購部門和人員,採購成本相差甚遠。除了採購技能差別以外,更多的也許反應的是採購人員的責任心、職業素養的差異。當建立了一套科學、規範、合理的採購人員教育培訓制度、採購績效評價體系和績效管理制度,使採購工作有據可評,對採購業務有了約束的工具,以此可促進業務素質和採購績效不斷提高。例如可以實行採購組織內部的崗位輪換制,既有效防止形成業務利益網,也可建立不同人員工作橫向比較數據。

6、制度執行的有效性。有的企業採購制度不可謂不完善,但是仍然難以達到預先設想的目標,究其原因,制度是否有效執行是關鍵。採購管理也需要進一步鑽研如何提高制度的執行力。一是可以通過拓寬監督管理渠道,來保證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實施,可以藉助紀檢監察、審計等監管部門職能作用,對採購業務由事後監督向事前、事中監督轉變。二是通過內部的考覈管理和責任追究來強化執行力,轉變採購環境的不良風氣,提高採購管理水平。

採購管理制度 篇二

一、採購原則

1、本着對學校負責、降低採購成本的目的,加強對物資採購的管理工作,使採購過程中的決策、價格監督、質量檢驗等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

2、採購過程實行“三比”(即比質比價比服務)的採購原則。 3.採購實行“三審一檢”(即採購計劃審覈、價格審覈、合同及票據審覈和質量檢測)的控制原則。

二、採購的計劃管理

4、學校各部門所需的物資用品,單價高或批量採購預算需填報詳細的物資採購計劃,附採購申請報告,抄送學校。學校根據所掌握的情況進行分類分口把關,覈實彙總後,再根據庫存情況確定、編制採購計劃,經部門分管領導審覈,校長審批,各系部派人和後勤一起負責採購,對於政府採購、控購的物品一律按政策採購要求採購。

5、學校各部門購買儀器、設備等金額較大的物資,單筆在xx萬元以上,報財政局審批,屬於集中採購的由財政局組織招標採購,必須遵守以下程序:

1)各系部提出設備採購清單,由系部領導負責組織專業人員對所採購設備清單進行專業評估及論證。

2)系部領導把論證清單的結果報校委會。

3)由校長組織校委會進行集體決策。

4)校委會將最終結果交由後勤部進行公開招標。

5)後勤部按學校交辦的任務組織招標採購。

6、學校各部門購買儀器、設備單筆在5-xx萬元的,由學校議標小組組織議標採購。

7、學校各部門購買儀器、設備單筆在1-5萬元的,由設備使用部門、後勤部共同對市場進行詢價,本着科學有效、公正公開、比質比價、監督制約的原則。在比貨、比價、比售後服務的基礎上實行採購。

三、採購過程管理

8、採購人員要廣泛收集所採購物資的`質量、價格等市場信息,掌握主要採購物資的信息變化情況,進行比質、比價採購。對單項採購達到萬元以上及政府專項資金採購的物資,具備招標條件的,一律實行招標採購。

9、物資採購按照“先考察,再比較,後確定”的程序進行,對所購物品至少要考察三個以上廠家的同類產品。從質量、價格、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認真比較,充分論證。確定所購物品。

xx.物資採購,在和供貨商談判價格時,必須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參加,進行採購。 xx.採購人員將物資採購回來,憑發票簽字後,報銷。 xx.後勤部定期向學校校務會彙報實施情況,並提出有關意見或建議。

採購管理制度 篇三

原料採購是餐飲店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從源頭上做好成本把控,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每一個流程裏提升利潤空間,想管理好原料採供流程,可以從下面幾點來開展:

1、餐飲訂貨、採購的組織表現形式

所有餐飲業務攤子較大、餐飲營業收入較多、餐飲部地位較重要的中資飯店。由於食品等採購由餐飲部自己管理,所以採購的及時性、靈活性和食品原料本身難以掌握,因此餐飲部的主管領導就應訂閱相應的規章制度,嚴把質量和數量關,使採購環節的成本費用降至最低。

另外,採購工作的好壞,採購人員的誠實、踏實與否,直接影響到餐飲成本率,這同樣是搞好餐飲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環。合格的採購員是企業搞好採購工作的第二個前提(第一前提是“採購組織機制的確定”),國外一些小型飯店通常由業主或經理親自兼任採購員,可見採購員的選擇對成本控制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有的管理學家甚至認爲,一個好的、理想的採購員可以爲餐飲企業節約5%的餐飲成本。

2、採購運作程序的制定

採購程序是採購工作的核心之一。實施採購首先制定一個有效的工作程序,使從事採購的有關人員和管理人員都清楚應該怎樣做、怎樣溝通,以形成一個正常的工作流程,也使管理者利於履行職能,知道怎樣去控制和管理。各飯店可根據自己的管理模式,制定符合本飯店的採購程序,但設計的目的和原理是相同的。

通常的餐飲原料採購程序:餐飲部所需要的食品應向儲藏倉庫申請,申領應通過正式的申請手續——領料單,倉庫根據申領手續發放,所有食品原料都必須經過這一手續獲得。發放的食物原料既可以是倉庫本身保管儲藏的,也可以是當天經驗收合格的新鮮食品原料。

餐飲部和倉庫分別通過採購申請單向採購部門提出訂貨要求。餐飲部的訂貨品種是除倉庫之外的食品,通常爲新鮮食品;而倉庫訂購的是種類需儲存保管的食品,當庫存量低於規定的數量時,就要提出申購,被足必要的庫存量。

當採購部門接到訂貨申請之後,通過正式的訂購單手續向供應單位訂貨,同時給驗收部門一份訂購單,以備收貨時覈對。

訂貨後,供應單位或個體經營者如送貨上門,則由驗收部門驗收合格後轉送入庫;如供應單位不提供送貨服務,則由採購部門承運回來,交驗收部門驗收入庫。當驗收部門收到廚房訂購的新鮮食品時,應立即通知廚房通過申領手續及時領去。

對於單據的處理,應使各部門明瞭:各項工作均應以向生產部門及時提供適質、適價、適量的食品爲惟一目標,各部門在提供食品時都不得負有各自的責任,管理者應嚴格按採購程序對採購過程進行督導和管理。

3、採購質量的控制

要保證餐飲產品的質量始終如一,飯店使用的食品原料的質量也應該始終如一。食品原料的質量是指食品原料是否適用。越適於使用,質量就越高。

餐飲管理人員應在確定本企業的目標和編制有關計劃時規定食品原料的質量標準。採購部經理或成本控制會計員應當在其他經管人員的協助下,列出本企業常用的需採購的食品原料的目錄,並用採購規格書的形式,規定對各種食品原料的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