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精品多篇)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精品多篇)

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篇一

一、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 1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的內容。本框主要講述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以及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本框分兩個目,第一目“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的重心是幫助學生理解當前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第二目“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介紹效率的含義和正確認識效率與公平的關係,重點和難點在於理解我國爲處理好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所採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與社會公平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如何結合教材與現實,提高學生正視現實、理解現實和分析現實的能力,是實現本課知識昇華的關鍵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義;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的舉措。

2、懂得效率的含義;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係和我國處理效率與公平關係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標

1、準確把握效率與公平之間關係的辯證思維能力。

2、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實踐能力。

3、結合和諧社會建設,對如何更加註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優越性,並能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2  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

難點: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四、學情分析

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學習《經濟生活》中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的收入問題、社會公平問題充滿好奇與興趣,但是由於學生本身生活閱歷與視角的侷限性,要全面確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是有難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淺出地創設情境,啓動學生的思考與學習探究十分關鍵。

五、教學方法

採用情景教學法、探究法、討論法、社會調查法等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實地尋訪、收集、整理有關資料,並進行課堂彙報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啓發學生思考探究,學以致用。

六、課前準備

教師利用對學生的瞭解情況,與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問題進行整合,結合國家政策法規導入新課。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以按勞分配爲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通過上節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國現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爲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在這種分配製度中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即我們下面要學的內容。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招聘啓示1:

現在電腦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銷員,推銷中學生學習軟件,我們來看看他們各自的招聘要求和報酬。

電腦城a店現要招聘一批推銷員,推銷中學生學習軟件。要求:會普通話,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報酬:30元/天。

電腦城b店現要招聘一批推銷員,推銷中學生學習軟件。要求:會普通話,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報酬:底薪10元/天,每推銷出一套學習軟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啓事1與招聘啓事2對比

a店:30元/天

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銷出一套學習軟件可抽取10元佣金

對比招聘啓示1和2,發現同樣是推銷中學生學習軟件,招聘要求一樣,但報酬卻是不同的,請大家思考第一個問題:

1、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採取哪種分配方式?爲什麼?

學生回答

闡述理由:

a店老闆的分配方式不能激發應聘者的工作積極性,每天的工資是固定的,所以幹多幹少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b店老闆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應聘者的工作積極性,在利益的驅動下,能刺激工作者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工作者在更短的時間內推銷出更多的學習軟件。

教師抓住學生所說的“工作效率”,進行設問:

什麼是效率?

板書:

(一)效率與公平

學生回答:

效率的含義: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我們講提高效率就是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收益。

思考第二個問題:

1、如果你是應聘者,你更願意到哪家店工作?爲什麼?

學生回答

由學生的回答總結出:

(1)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影響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那麼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2)一般來說什麼樣的分配方式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當一個人的報酬與他的貢獻相掛鉤時,就會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如果一個人的報酬與他的貢獻不掛鉤時,就會挫傷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

材料展示

你選擇在b店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瞭解了以下情況:

一套學習軟件市場價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總共才300元,而從300元轉化爲500元的過程絕大部分是通過你的努力才得以實現的。但是b店的老闆卻輕而易舉就獲取淨利潤200元,你辛辛苦苦推銷一套軟件才獲得10元的佣金,老闆的收益 是你的19倍。

你認爲這公平嗎?你還願意幹下去嗎?

那麼什麼是公平呢?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1、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主要表現爲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允許收入差異的存在。這個差異是怎樣的?

2、從公平含義看b店老闆和你的收入差異公平嗎?(不公平)還願意幹下去嗎?(不願意)因此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義

有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

有利於實現經濟的發展

有利於社會和諧和穩定

引導:

在我國收入分配中既要講效率又要求公平,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和解決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呢?下面我們來探究第二個問題:

板書

(二)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我們看圖片。(大鍋飯的圖片)

這是我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吃大鍋飯的圖片,它告訴我們當時我們實行什麼樣的分配製度?(平均主義)的特點是什麼?他把中國帶進富裕了嗎?學生(略)

師:那麼這樣的平均主義,這樣的沒有效率的公平有意義嗎?學生(略)那麼 我們要怎樣的公平?學生(略)要提高效率就要採取怎樣的分配方式?如果只講效率又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呢?學生(略)

師:好,請個同學總結效率和公平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學生回答

板書:

1、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係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沒有效率作爲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的貧窮。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當然他們之間也有矛盾。

那麼我們國家對於“效率與公平”問題是如何作出選擇的?把什麼放在第一位?

板書:

2、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爲什麼要把效率放在第一位?什麼是兼顧公平?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追求效率符合我國的國情,我國人口衆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所以必須充分調動多方面的積極因素,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同時還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使社會得到和諧穩定發展。

師導:

正是由於我們堅持效率優先,使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富裕了起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播放《走進新時代》。這些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與我們前面短片《灰色震撼》反映的內容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麼請大家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討論,如何才能做到既堅持效率又兼顧公平?(請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明)

學生討論

板書:

3、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

(1)、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

注意課本上的第一段第二句話,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看視頻《xx大報告的相關內容

通過xx大報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可以分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兩個方面。

(2),初次分配是如何注重公平的

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佔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意義:有利於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維護勞動者利益,也也有利於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生活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3).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措施:加強政府對收入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稅收調節,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談談自己對當前分配製度中堅持的效率優先和公平原則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通過這兩科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那麼國家收入又是怎麼分配的呢,這就是我們下一節課的學習重點。

九、板書設計

(一)效率與公平

1、效率的含義

2、公平的含義

(二)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係

1、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係

2、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

3、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

十、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繫的內容,學生對相關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見解。在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一些中心論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後由教師作答。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篇二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課時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案

【內容目標】

解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學習要求】

瞭解:效率與公平的含義。

理解: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教學要求】

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

【主幹知識】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公平的含義、表現、意義:

(1)含義:收入分配的公平。

(2)表現: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反對收入的絕對的平均主義和收入差距的過於懸殊)

(3)意義: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有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關係,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注:分配方式影響公平)

2、實現社會公平的措施:

a、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爲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b、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措施。

c、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效率的含義: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注:收入分配方式影響積極性,影響效率,影響生產。)

2、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二者既存在矛盾,又有一致性。

(1)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纔有可能。

(2)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維護勞動者公平分配的權利,保證勞動者的權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3、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

我國人口衆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進人們的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4、正確處理兼顧效率與公平的要求

(1)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反對平均主義和收入差距懸殊;落實分配政策,提倡奉獻精神;鼓勵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3)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係。初次分配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防止兩極分化。

【板書】                          公平的的含義

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實現公平的舉措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效率含義

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二者關係

【教學反思】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篇三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

②懂得社會主義社會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④理解我國當前實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舉措;

⑤理解保證“兩個合理比重”的意義以及重要落實措施;

⑥懂得效率的含義;

⑦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係;

⑧理解當前我國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係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標

①準確把握效率與公平之間關係的辯證思維能力;

②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③結合和諧社會建設,對如何更加註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考試要求】

高 考 考 綱                   學業水平測試要求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和意義,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舉措

2、公平與效率的關係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意義及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舉措

b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保證“兩個合理比重”的意義以及重要落實措施;

2、當前我國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係的政策措施;

3、我國當前實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舉措。

【教學方法、學法點津】

1、教學方法:教師啓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2、學法點津:

(1)綜合學習法。從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及我國的客觀國情出發,理解在發展經濟中注重效率的必要性;積極參與經濟生活,結合我國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及收入差距不斷加大這一現象,理解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性;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正確看待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在收入分配中正確處理好這一關係。

(2)理論聯繫實際。走進社區,瞭解國家爲實現社會公平所採取的相應政策措施,分析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意義;結合所學知識,探討解決社會公平問題的有效途徑。

(3)撰寫調查報告。調查採訪一個企業,瞭解該企業分配製度改革後,企業職工收入及企業的發展變化;參加社區活動,調查我國爲實現社會公平所採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過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學習反思】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2、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現:

(2)意義

(3)措施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②保證“兩個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效率

(1)含義

(2)效率提高意味着

2、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

(2)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樣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一)我國現行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

1.【探究】p60你對公平是如何理解的?爲什麼?

2.【探究】p61漫畫“分配不公,企業破產”說明什麼?

3.【探究】p61如果上述趨勢發展下去,會給公司和職工帶來什麼影響?該公司在分配方面應該作出哪些改變?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探究】p62該公司經濟效益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鞏固提升】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一、單項選擇題

1、(XX大學聯考江蘇卷10)圖2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係,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 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絕對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着收入差距的擴大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

②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效率會降低

③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

④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有助於保持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XX大學聯考山東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是山東省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爲實現這一目標,要求

①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實行農產品政府定價政策,提高農民收入 ④增加貨幣發展行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XX大學聯考天津卷8)有人用拆字法解讀“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錢)構成,  “福”字包含了農、口、田。這樣看來,“幸福”是指一個溫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錢花。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狀況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應該(    )

①大力增加財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滿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     ④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經濟學上所推崇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減少,中收入佔絕大多數的分配結構,這種結構要比我國目前的金字塔型結構穩定的多。我國正採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結構向橄欖型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爲了                                                                      (     )

a、促進效率提高  b、促進社會公平  c、促進生產發展  d、促進內需

5、“做蛋糕”與“分蛋糕”是經濟社會面臨的最基本問題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會影響人們把“蛋糕”做大的積極性。上述材料要求我們必須

a.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的關係 b.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係

c.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d.正確處理發展生產與保障基本生活的關係

6、(XX年大學聯考•廣東卷3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爲契機,廣東省政府XX年以來相繼編制了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整個規劃、指導意見體系的推行,體現出廣東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於地區差異的縮小,更注重於加強財政投放以促進民生的改善,更注重於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更注重於發揮好政府在實現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結合材料 ,運用《經濟生活》中的社會公平和財政職能等知識,說明廣東  省政府施政內容的理論依據。

【教後反思】

答案:

1、d   2、a     3、c    4、b    5、c

6、廣東省政府編制和推行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注重於財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區差異縮小、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這符合:①社會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對收入分配要進行調節。②市場經濟需要發揮財政的調控職能。財政可以彌補市場失靈導致的收入差距拉大。③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標。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形成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⑤科學發展觀以人爲本、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差距的要求。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篇四

【教學依據】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框的內容。本框主要講述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以及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本框分兩個目,第一目“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的重心是幫助學生理解當前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第二目“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介紹效率的含義和正確認識效率與公平的關係,重點和難點在於理解我國爲處理好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所採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與社會公平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如何結合教材與現實,提高學生正視現實、理解現實和分析現實的能力,是實現本課知識昇華的關鍵點。

〖學情分析〗

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學習《經濟生活》中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的收入問題、社會公平問題充滿好奇與興趣,但是由於學生本身生活閱歷與視角的侷限性,要全面確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是有難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淺出地創設情境,啓動學生的思考與學習探究十分關鍵。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義;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的舉措。

2、理解保證“兩個合理比重“的意義以及重要落實措施。

3、懂得效率的含義;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係和我國處理效率與公平關係的政策措施。

能力目標:

1、準確把握效率與公平之間關係的辯證思維能力。

2、從收入分配角度對如何提高效率、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出合理化建議的實踐能力。

3、結合和諧社會建設,對如何更加註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新課標第一網

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優越性,並能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

〖教學方式〗

採用情景教學法、探究法、討論法、社會調查法等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實地尋訪、收集、整理有關資料,並進行課堂彙報等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形式,啓發學生思考探究,學以致用。

〖教學構思〗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 導思:本課從一個小故事《分粥》開始,討論:爲什麼用這個辦法分粥和尚們都樂意接受?

引入公平問題 ◆啓動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探究活動1:這樣分粥能使大家一直滿意嗎?爲什麼?怎樣讓大家能持續地愉快和睦地在一起生活?(結合課文思考討論)

(1) 公平的含義

(2) 公平的意義

(3) 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

探究活動2:今天我國的收入分配狀況如何?(播放視頻)新聞報道《從制度保障社會公平》,思考:

①百姓怎樣看待這種現狀?

②我們政府又以怎樣的措施來解決收入分配的公平問題呢?((四人小組討論回答)

結合視頻內容,學習我國處理社會公平問題的措施和意義。 ◆探究與思考

二、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探究活動3:怎樣才能解決我國勞動者收入低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難題?

(1) 效率的含義

(2) 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探究與思考

社會實踐活動:

“尋訪我們身邊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瞭解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方式,並對他們進行訪談。(同學進行課堂彙報)

思考: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應當如何處理效率與公平關係?

(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體驗與感悟

總結 在過去30年,中國在不斷推動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回顧其中的變化: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按勞分配的原則;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要在“在促進效率的前提下體現社會公平”……

XX年xx大報告首次提“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XX年,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拓展問題: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這些變化給我們以怎樣的啓示? ◆拓展

【教學設計說明】

設計思路:

◆啓動——通過淺顯的小故事《分粥》引入公平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啓動狀態,進入學習。

◆探究與思考——通過故事分析、播放新聞視頻《從制度保障社會公平》,創設情境,設置問題,逐層深入,解決公平、效率以及二者的關係等重點問題。

◆體驗與感悟——通過“尋訪身邊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問題現狀,形成個體的切身體驗;最後在課堂上選取小組進行尋訪彙報,呈現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解決了難點問題:“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並通過學生親身的感悟加深了同學們對我國社會主義分配製度優越性的理解,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本課的知識昇華。

◆拓展——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間,我國的收入分配製度在不斷的變化中得到改革與發展,通過思考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和意義,理解我國與時俱進的制度改革,拓展學生全面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

新課程提出“以學論教”的觀點,評價一個教師的教學是否有效,是否成功,關鍵是看其教學行爲產生在學生身上的實際效果。本課當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求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優越性,正確認識和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通過學情分析,我們瞭解到學生由於本身生活閱歷與視角的侷限性,首先對社會收入問題了解並不深入,其次缺乏對社會公平的感性認識,如果單憑教師的講授、舉例、討論是難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的。

根據這一分析,我們設計了一個體驗式社會實踐活動,學生進行一個實地採訪,題目是“尋訪身邊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剛開始時,學生們挺抗拒,覺得身邊沒有這樣的家庭,而且就算找到這樣的家庭,也很難採訪。但是堅持下來,竟然很多小組都完成了尋訪任務,最後做現場彙報時,學生真切產生對現實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與公平問題更深刻的理解,由於親身前往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進行了採訪,現實的巨大觸動使他們對社會的弱勢羣體的關愛油然而生,也理解了高收入家庭努力創業的艱辛,發自內心產生了對社會公平的呼喚和處理效率與公平關係的深刻思考,這種人文情懷絕非教師單純的講授和論證能夠燃點。如何有效地設計學生參與式的學習實踐活動,實現政治學科的情感教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附件:補充材料

一、 小故事:分粥

有幾個和尚住在廟裏,每天分吃一鍋粥,但是粥總是不夠分。開始,他們輪流值日分粥,結果一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能吃飽的,就是自己值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決定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讓他給大家分粥。結果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討好、賄賂分粥的人,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

大家又組成三人分粥委員會及四人評選委員會,但還是互相攻擊、扯皮,當粥吃到嘴裏時已成涼的了。猜一猜,他們最後想出怎樣的分粥辦法讓大家都滿意?

原來方法很簡單:無論誰分都沒關係,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了後,端剩下的最後一碗。這樣一來, 大家都儘量分的公平些,所以,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

二、 視頻內容:《從制度保障社會公平》鳳凰衛視新聞

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代表委員特別關注由收入差距引起的社會問題,指出這是引發社會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學者指出政府應加快制度改革,利用增長的財政收入加大對低收入人羣的補貼,使城鎮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競爭起點和機會。

記者現場:一個在深圳打工的農民工小楊的賬本被互聯網廣泛轉載,“一個月賺770塊,還要給老家讀高中的兒子200塊,給生病的母親50塊。”小楊說:“很難存下錢,除去房租、吃飯,一個月所剩無幾。”

記者採訪:一個月770元收入對於北京市等大城市的白領是什麼概念呢?

受訪男白領:相對於我一個月薪水的八分之一,或者一個月的電話費。

受訪女白領:大概是買一件大衣的價錢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城鎮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與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9倍,有學者認爲,如果算上灰色收入,則相差30倍。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對灰色收入需要進行規範和整治,通過對制度的完善避免公共資源的丟失和收入差距的不斷增大,利用增長的財政收入加大對低收入人羣的補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創造更公平的社會環境,使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競爭起點和機會。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篇五

【學習目標】

理解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懂得社會主義社會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然性,理解我國當前實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舉措,理解保證“兩個合理比重”的意義及重要落實措施,懂得效率的含義,理解公平與效率的辨證關係,理解當前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政策措施。

【學習重點】

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學習難點】

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知識梳理】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爲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有着根本的區別。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3、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爲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4、實現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意義:有利於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係,維護勞動着利益,也有利於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5、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效率含義: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纔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爲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樣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2)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3)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知識拓展】

1、 爲什麼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才能

爲公平的實現提供物質基礎,才能實現共同富裕,達到真正的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實現共同富裕爲根本目標,只有堅持公平才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促進效率的提高,保證社會穩定。

2、初次分配與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產活動中,將國民收入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生產要素的提供與報酬支付的關係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關係;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政府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重點調節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部門之間、不同羣體之間、在職與退休人員之間的收入關係。

2、 基尼係數

基尼係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

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我國當前居民收入差距明顯、基尼係數升高,主要表現在高低收入羣體之間、城鄉居民之間、東部與中西部之間、一些行業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與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之間、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之間收入差距過大。

【誤區警示】

1、允許一部分地區和個人先富起來違背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原則。

不違背。因爲:(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爲所有的勞動者、所有的地區,同時、同等程度地富裕起來。我國今天的市場經濟是以承認差別爲前提的,併爲個人施展才能,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機會。要想讓社會成員同時、同步富裕,這不但做不到,反而會導致普遍貧窮。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而先富起來,才能對多數人產生強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並帶動越來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勵一部分人和一部分企業、地區先富起來,就能調動各企業、各地區的積極性,爲整個社會的共同富裕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

2、共同富裕等於“同步富裕”

不等於。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方向和目標。同步富裕是指全體社會成員以同等速度,在同一時間富裕起來,同步富裕只能導致共同貧窮。

3、 收入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沒有根本的區別。

有。這裏的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平等不等於平均。這種分配所產生的公平與傳統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平均主義的“公平”是有根本的區別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是根據社會的不同利益主體在社會經濟交往活動中,按照他們都能夠接受的規則處理相互的利益關係,在承認事物差別性的前提下,儘可能使社會成員收入分配相對平等,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於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公平是絕對的平均主義,不考慮客觀差異;是不講效率的“公平”,實際上是不公平。兼顧社會公平,要反對兩種傾向:一是絕對的平均主義,二是收入差距過分懸殊。

【堂清練習】

1、“做蛋糕”與“分蛋糕”是社會面臨的最基本的問題,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會影響人們把“蛋糕”做大的積極性。上述材料要求我們必須

(   )

a、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的關係               b、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係

c、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d、正確處理發展生產與保障基本生活的關係

2、下列關於社會公平問題的理解中,正確的是                      (   )

a、使社會成員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b、消除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差別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3、下列關於效率與公平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                     (  )

a、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總是絕對對立的

b、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消除差距,公平是前提

c、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是矛盾的

d、在和諧社會中,效率與公平不存在任何矛盾

4、現階段,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國家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下列對“社會公平”的理解,正確的是                                                         (            )

①指“機會公平”,即市場主體間具有平等的競爭地位   ②指“結果公平”,即強調人們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貧富分化     ③使全體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④使各地區、各部門都能同步發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關於收入分配公平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要通過國家宏觀調控等手段來構築平等競爭的空間和平臺,保證分配的公平

b、國家對個人收入分配進行的調節,不是要消滅收入差距,而是要把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防止兩極分化

c、兼顧公平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d、兼顧公平是反映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6、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            )

① 有利於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      ②能完全克服市場調節的缺陷

③能促進效率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         ④有利於保持社會的穩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中共xx大報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要更加註重公平”。下列選項中具有縮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

①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     ②個人工薪所得實行超額累進稅率

③擴大財產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篇六

1. 教材分析

1.通過學習,懂以及收入分配注重收入公平的必要性,懂得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瞭解我國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政策措施。

2. 本框內容承接上一框題,對個人分配製度的進一步深化,從個人分配製度入手,進一步理解我國分配製度。

2. 學情分析

1.本校學生基礎較差,邏輯能力相當低下,在理解本節內容時會出現一些障礙,因此在講解時應詳略得當。

2.學習完本節內容後應該及時做好同步導學案,以便加深瞭解。

3.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2、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問題

4.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在經歷了“效率優先”的改革之後,中國社會從來沒有想過 像今天這樣強烈的呼喚公平正義。一方面,國民經濟呈現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不少人利益受損,心理失衡,羣體性事件和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如果不及時化解這些矛盾,我們很有可能陷入“經濟發展了,社會矛盾加劇了”的境況。爲此,黨的xx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我們這節課來學習一下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進行新課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公平的含義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60頁探究活動,討論並回答兩個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發表見解,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觀點二 是正確的 公平不等於平均。

(1)公平的含義

公平的含義較寬泛,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等各個領域。包括起點公平(又稱機會公平)、過程公平(也叫規則公平、程序公平)、結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結果公平。我們這裏學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現爲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的含義比較寬泛,它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平均主義有着根本的區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是根據社會的不同利益主體在社會經濟交往活動中,按照他們都能夠接受的規則處理相互的利益關係,在承認物質差別性的前提下,儘可能使社會成員收入分配相對平等,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於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公平是絕對的平均主義,不考慮客觀差異;是不講效率的“公平”,實際上是不公平,它妨礙了效率,阻礙了生產的發展,結果使人民長期處於貧窮狀態,結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貧窮。

(2)堅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義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材料並回答問題。

看材料:基尼係數是國際通用的衡量貧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今年3月份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課題組公佈的調查報告顯示:XX年全國的基尼係數達到0.454,城鎮內部的基尼係數達到0.319。如果把非貨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堪稱世界最高。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我國佔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佔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

問題;上述材料中收入分配公不公平?爲什麼?

作用:有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3)如何實現或體現社會公平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插圖,並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踊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爲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第二個探究活動,並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踊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我們制度公正方面的推進力度和進展是前所未有的:取消農業稅,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大力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修改義務教育法,nongcun義務教育免費從西部向全國覆蓋;按“提地、擴中、調高”的改革思路,逐步結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

(資料:初次分配:國民收入在物質生產部門內部進行分配,形成國家、集體(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原始收入。

再次分配:國家參與的分配,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目的在於保證滿足非物質生產部門、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社會消費和集體福利事業、各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社會後備基金的需要等。)

在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政府要對收入分配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效率的含義

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教師活動:看材料;中國環境科學院的任陳海院士說,近XX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超過9%,最高達到14、2%,但這種增長卻對資源和環境帶來很大不利影響。可以說,中國20年來的經濟發展是以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及資源浪費爲代價換來的。 首先是對自然資源利用率低,我國gdp增長的能耗是美國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國的7、7倍、英國的4、6倍、法國的10倍、意大利的9、7倍。 其次,環境污染嚴重。到今天,環境和生態的承受能力正在達到極限。壁如水資源問題,全國70%的河流污染嚴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業首先遭到了關閉,繼之是太湖地區的污染企業,長江的年排污水量爲每年130多億立方米,水質已嚴重惡化。下一個治理的重點將是長江沿江污染企業。森林方面的生態破壞已經使中國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中國經濟時報》曾報道過河北邯鄲市的例子,1993年邯鄲市gdp約360億元,而當地滏陽流域污染對工農業造成的損失是7、5億元,對人體健康造成的損失9億元,對環境質量造成的損失爲15、4億元,損失總額高達32億元,約佔gdp的9%。這就是說,如果將環境和資源成本計算進去,我們每年的經濟增長入不敷出。

教師點撥:追求效率是經濟活動的基本要求。追求效率符合我國國情。我國是人口衆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貧乏的大國。並且,我國經濟的效率長期低下,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很大,從而嚴重製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係

教師活動:材料:隨着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財政收入的增加,使我們有能力對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進行財政傾斜,以幫助這些地區經濟共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而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又大大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踊躍發言

教師總結: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社會公平的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纔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爲前提與基礎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提高效率的積極性。

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它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公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活穩定。二者是對立的。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3頁,就探究活動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4)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係的做法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3頁,回答:怎麼樣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啊 ?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效率優先,實質是發展生產力優先,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爲首要目標;兼顧公平,是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社會具有生機喝活力。

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在現階段我國的分配方式中,無論初次分配,還是再次分配都要堅持效率和公平的原則。

5.板書設計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公平的含義

(1)公平的含義

(2)堅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義

(3)如何實現或體現社會公平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效率的含義

(3)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係

(4)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係的做法

6.教學活動設計(含師生對話設計)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插圖,並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踊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爲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1頁第二個探究活動,並回答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踊躍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我們制度公正方面的推進力度和進展是前所未有的:取消農業稅,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大力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均等化;修改義務教育法,nongcun義務教育免費從西部向全國覆蓋;按“提地、擴中、調高”的改革思路,逐步結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問題。

教師活動:材料:隨着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財政收入的增加,使我們有能力對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進行財政傾斜,以幫助這些地區經濟共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而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又大大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踊躍發言

教師總結: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社會公平的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纔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爲前提與基礎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提高效率的積極性。

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會財富的根本途徑,它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公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活穩定。二者是對立的。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63頁,就探究活動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反思:學生積極性不高,本節邏輯性較強,學生理解還有點問題。應多舉實例,以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