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橋的故事與傳說(新版多篇)

橋的故事與傳說(新版多篇)

橋的故事與傳說 篇一

回瀾橋,又名蘭橋,位於魏縣城東2裏處,明代是橫跨漳河的一座木橋。清清的河水從橋下回瀾東去,水中投有一雙日影,素有“回瀾雙日”之說,明代爲魏縣八景之一。在這座橋上曾有過一段悽美動人的愛情悲劇故事。

明初,魏縣西代固村有一位飽讀四書五經的田員外,田員外有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兒叫田瑞蓮。田瑞蓮打小就跟河對岸柏二村的姨表哥魏魁元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每到傍晚,兩人就在蘭橋上幽會,互吐心聲,訴說衷腸。他們簡直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瑞蓮長到十八歲,出落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方圓數十里富家子弟紛紛託人向瑞蓮求婚,但都被她一口回絕了。瑞蓮自有主張,一再對家人說:“就是王公貴族,我也不嫁。我早已有了意中人,我要嫁給魁元哥。”田母是個熱心腸之人,覺得他們倆郎才女貌,挺般配,有意促成這門親上加親的親事。然而,號稱“老夫子”的田員外深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不僅嫌貧愛富,而且還嫌魏魁元沒功名,沒地位,門不當戶不對,母女好說歹說,他就是不同意。

俗話說:“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愁。”田員外眼見媒婆都踏破了門檻,女兒瑞蓮也老大不小了,又不聽話,就張羅着給她訂婚,決意儘早把她嫁出去。田母聞訊,忙告知了瑞蓮,讓他們早做打算。事不宜遲。當晚,瑞蓮就心急火燎地把魁元約了出來,在蘭橋上相會。瑞蓮憂心忡忡地說:“魁元哥,狠心的老爹爹正張羅着要把俺嫁給外人。你快拿個主意吧。不然,妹子就成他人婦了。”魁元乃一介書生,聞聽此言,氣得直跺腳,急得團團轉。瑞蓮眉頭一皺,急中生智,說:“魁元哥,俺是非你不嫁,你是非俺不娶。既然老爹爹這麼頑固地反對咱們倆的親事,一心想拆散咱們倆的好姻緣,咱們就私定終身,把生米煮成熟飯,看他還能怎麼樣?”魁元嘆了一口氣,無奈地點了點頭。於是,倆人面對青楊山神廟,雙雙跪地,託紅霞爲媒,拜了天地。分手時,瑞蓮千叮嚀,萬囑咐,叫魁元想好說好,抓緊託人到她家提親。

婚姻,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訂終身,在當時,可以說是傷風敗俗、大逆不道之事。“老夫子”惱羞成怒,不顧瑞蓮母女苦苦哀求,張口就把給魁元提親的媒人罵走了。爲防“家醜”外揚,他趕緊把年輕貌美的女兒許配給了大羅莊村56歲的大財主——醜八怪周蘭寬做小。彩禮收下還不到三天,他就讓周家把尋死覓活的瑞蓮給擡走了。好端端的一樁姻緣竟成了鏡中緣。聽到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魁元驚呆了,一下子得了相思病。瑞蓮過門以後,周蘭寬把她當成了心肝寶貝,簡直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瑞蓮雖說在周家住的是高樓大廈,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過着錦衣玉食的日子,但是,一想到青梅竹馬的心上人魏魁元,再看着七分象鬼、三分象人的糟老頭子周蘭寬,香茶難嚥,寢食不安。不久,俏媳婦就變成了身瘦如柴的衣裳架。

9月13日是青楊山廟會。瑞蓮來孃家趕會,千尋萬尋,終於在廟院內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魏魁元。倆人不敢聲張,互使眼色,心領神會。他們悄悄地來到老地方——蘭橋上幽會。他們一見面,就有道不盡的離別之情,說不完的思念之意。他們越說越激動,禁不住擁抱痛哭。恰在這當口,倆人悲悲切切的哭聲把四處找人的周蘭寬給招來了。周蘭寬氣急敗壞,大發雷霆,強行把這對癡情的男女分開,當場就命家丁把魁元打得遍體鱗傷,並警告他們:以後再敢私通亂來,就會要他們倆的小命。

瑞蓮回到家中,就被周蘭寬嚴加看管起來。周蘭寬一改往日的笑臉相待,顯露出惡煞本性,折磨瑞蓮。瑞蓮痛不欲生,每日以淚洗面,度日如年。魁元被周蘭寬毒打致傷,倍受傷疼折磨。一想到心上人在周家身陷火坑,受盡煎熬,他更是肝腸寸斷,心如刀絞。他的棍傷剛治癒,又抑鬱成病,臥身在牀。

不久,田母病重,想念女兒心切。瑞蓮的小弟瑞林就僱轎到大羅莊村把她接了回去。半路上,瑞蓮忽然見到了爲哥哥抓藥的魁武。當瑞蓮得知魁元爲她身染重病,淚水直淌,哽咽着說:“魁武,俺也無時不在想你哥哥,怎奈……俺自知也活不了多久了。你回家當是跟你哥說,讓他明早一定到蘭橋去。我們無論如何也要見上最後一面。”

小魁武一口氣跑到家,連招呼都沒跟父母打,就往哥哥的病房去了。魁武把情況一說,魁元竟眉開眼笑,馬上病就好了大半。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穿戴得整整齊齊,一個人到蘭橋去了。魁元到得橋上,撫欄深思,一幕幕玩耍的情景,幽會的往事就浮現在眼前,他又是高興、又是傷感。可是,魁元左等不來,右等不來,直到日上三竿,他把眼睛都望穿了,還不見瑞蓮的影子。還不是“老夫子”知道了實情,把瑞蓮關在家裏,不讓出門。看來,我們今生無緣,就連最後一面也見不成了。想到這裏,魁元痛不欲生。魁元俯視着橋下滔滔的河水,淒厲地喊了一聲:“瑞蓮妹,俺先去了。”就投河殉情了。

瑞蓮怎麼沒到蘭橋跟魁元相會呢?原來,瑞蓮剛到家,田母一看女兒被折磨得不成樣子,病情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瑞蓮又是熬藥做飯,又是好言勸導,爲母親忙得一天一夜沒閤眼。好不容易待到母親病緩,天已過午了。瑞蓮忙把與魁元相會的事告訴了母親。從不撒謊的田母竟向“老夫子”撒了個大謊,讓瑞蓮以“上青楊山神廟燒香”爲名去了。瑞蓮顛着三寸金蓮,大汗淋漓,跑到橋上,卻沒看到魁元。“魁元哥,妹子來了,你在哪裏?”瑞蓮一邊高聲喊,一邊四處找人。橋上橋下都找遍了,卻始終不見魁元的身影。難道魁元因病重不能前來?正當瑞蓮苦尋不到心上人,疑惑不解時,忽然橋下水聲大作,水波翻涌,只見萬千魚蝦托起魁元的屍體浮出水面。原來魁元已殉情而死。瑞蓮馬上就明白怎麼回事了。瑞蓮心如刀絞,雙膝跪地,大聲哭喊:“魁元哥,妹子來晚了,咱們生不能同牀,就到陰間共枕吧。”瑞蓮眼望着迴旋的激流,梳理了一下凌亂的頭髮,縱身跳河而去。瑞蓮投河以後,其屍體也很快被這羣魚蝦托出水面,與魁元的屍體並排在一起,在它們的團團圍護中,隨激流飄逝而去。一對苦命的有情人就這樣結成了眷屬。

上天竟被人間這對癡情的男女感動了,把一輪紅日點化成雙影,投到橋下河水裏。晴日雙影猶如金燦燦的兩面鏡子,迴旋在激流中,被世人稱爲“回瀾雙日”。“回瀾雙日”被這一出悽美的愛情悲劇塗上了一層神奇色彩,引來無數遊人前來賞景,聽故事。魏魁元和田瑞蓮的愛情悲劇很快就在中原大地傳開了。

明萬曆年間,湖北江陵舉人田大年到魏縣任知縣。當他聽到蘭橋會的故事,心中十分不安。田瑞蓮殉情而死,有失整個田氏家族體面,但是,這段民間愛情故事已被文人寫成了書,被藝人編成了戲,廣爲流傳,就是禁也不會止的,反而落個“昏官”的罵名。他一直爲這事苦惱。後來,在妻子的開導下,他重修蘭橋,乘青楊山廟會之機,假借皇帝聖威及神仙顯靈之道,當衆將田瑞蓮的田字改爲“蘭”字,並手書“回瀾橋”三字以示恩典。從此,田瑞蓮便改姓爲蘭瑞蓮,蘭橋也就成了“回瀾橋”了。

時過境遷,回瀾橋已在魏縣大地上消失了,但這段民間愛情故事卻流傳至今,長長地訴說着封建禮教的罪惡。

橋的故事與傳說 篇二

安陽河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橋,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安陽人把這座橋稱爲安陽橋。說起這座橋的年齡,雖沒有趙州橋歷史悠久,但也是飽經了元、明、清的滄桑,經歷了從民國到現在的風雨。那這座橋是誰建的呢?民間傳說,當然,既然是傳說,那這背後肯定得站一位大人物,這個傳說裏的大人物是誰呢?不是別人,正是一代傳奇,實現了從和尚到皇帝這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任務的朱元璋。

話說朱元璋起兵反元時,在千萬次的戰鬥中,這一次,他被元朝士兵打敗了,一敗就敗到了安陽河。但令朱元璋無比傷心的是,安陽河上沒有一條船,正是前有追兵,後有堵截的關鍵時刻,怎麼辦?安陽老人說,別慌,朱元璋是誰呀?那是皇帝,真龍天子,哪能說不行就不行呢。說時遲那時快,絕望之中的未來皇帝朱元璋突然看到河面上出現了一條大鯨魚,那條鯨魚到底有多大呢?咱沒見過,反正是朱元璋帶着他的士兵,登上鯨魚背,順利通過了安陽河,你說那條魚有多大。更神奇的是,當元朝士兵趕來的時候,那條鯨魚就像它出現的時候一樣,轉眼就蒸發了。

脫險後的朱元璋暗暗下了決心,如果以後自己得了天下,一定要在安陽河上架一座像鯨魚一樣的橋。大人物都是說話算話的,後來,朱元璋果然當了皇帝,果然讓人在安陽河上架起了一座像鯨魚一樣的橋,這就是安陽橋。因爲安陽橋的橋背有點像鯨魚背,所以,站在安陽橋上看風景,就被稱爲鯨背觀瀾,這也成爲了安陽的著名一景。

實際上,修安陽橋的人,是元代人,名叫徐開林,時任安陽地方長官,因看安陽河上的浮橋經常毀於大水,本着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則,決定在安陽河上架一座石橋。據史書記載,修建安陽橋,先後投入人力兩萬餘人次,用時一年零4個月。安陽橋的建成,使得安陽河上第一次有了一座永久性的石橋。

橋的故事與傳說 篇三

永安鎮重石寨上有一座石拱橋,跨度不過一丈,寬不過四尺,因其橫掛在兩塊矗立的巨石之上,顯得氣派不凡。

據說,早年建寨和修廟時,開初只有幾個石工備料。一天,有個白鬍子老漢揹着鏨把手錘來攆廠。

幾個石工見他又老又瘦,便說:“我們的人已夠了,請你另找地方去。”

老漢說:“我遠道而來,還是收下我吧!”

幾個石工譏笑說:“看你那個老朽的樣子,莫把石頭打癢了。”

老漢說:“別嫌我老,打石頭是我從小就乾的手藝,還能行嘞!”

幾個石工不耐煩地說:“別囉嗦,快走你的!”

老漢來到河對面一戶姓楊的家裏,楊家請他打豬槽,他確實還行,一個豬槽不到半天就打好了。主人家一看,他不僅打了豬槽,而且還打了一塊條石放在那裏,非常高興,於是大酒大菜款待他。老漢臨走時,主人家問他要多少工錢。他說:“我人老了,手腳笨,打得不好,不要錢,只是那塊條石,你不要嫌它孬,將來會有人來買,到那時你不要輕易賣掉,至少要一錠銀子才賣它。”主人覺得奇怪,便說:“老師傅的話我們一定記住,但這工錢一定是要給的,”說完便進屋取錢去了。等主人取錢來,老漢不見了。

時間過去一年,建修重石寨的全部工程都即將落成,唯獨石拱橋的拱心石打不好,不是大了就是小了。聽說河對面楊家有塊石頭要賣,便去擡來試試,說也真巧,這塊石頭放下去,不大不小,剛剛合適。

人們談起年前的情況,都猜測:那老漢一定不是別人,定是魯班顯世,所以,大家把這橋命名爲魯班橋。

橋的故事與傳說 篇四

萬年橋位於桐鄉市洲泉鎮馬鳴村北面,橋東是馬鳴村,橋西是夜明村。橫跨長虹大溪,東西向,單孔石拱橋。橋長29米,寬2.8米,高7.25米。東西兩側各有21級臺階,橋面金剛牆由13層方塊石構成。

拱券石以縱聯分節並列式砌置,橋拱由六塊弧形石上加一塊橫條石構成,拱券上方有陽刻楷書“萬年橋”橋名。橋兩側拱券旁各設有橋聯石4條,聯石頂置遮雨石,但橋聯石上已無楹聯。

長虹大溪,俗稱三洞環橋港,現通稱含山塘港。清光緒《石門縣誌》載:“長虹大溪與湖州交壤,隸縣境者十里,杭湖漕艘經此。”由此可見,該河是古代杭州、湖州兩府漕運的重要通道。該志還記載,當時在這條並不算長的河道上總共有萬年橋、青龍高橋(俗稱馬鳴高橋)、永勝橋(俗稱遷村高橋)、永福橋(俗稱南塘橋)、永祿橋(俗稱中塘橋),以及大善橋、聚寶橋(俗稱三洞環橋)等多座石拱橋。而今只剩下永祿橋、聚寶橋,及這座萬年橋了。

萬年橋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明萬曆《崇德縣誌》載:“萬年橋,永樂中建。”清雍正年間重建。

關於這座橋的興建與命名,民間流傳着一個故事。

相傳,師徒兩人同爲造橋工,分別建造兩座橋,一座即這座萬年橋,另一座是僅一里之南的大善橋。建造萬年橋的是徒弟,剛剛學成滿師,獨立謀生;而造大善橋的是他的師傅。萬年橋建成啓用時,徒弟請來了他的師傅與一幫師兄弟觀看,不料師傅卻惱羞成怒:“你這樣造橋,以後就再難修修補補,簡直是砸了大家的飯碗!”原來徒弟造橋精工細作,橋造得非常堅固,以至於業內人士說可以用上一萬年,於是這座橋後來就被命名爲“萬年橋”。如今,大善橋早已坍塌,而萬年橋依然挺立。

2003年12月15日,萬年橋被立爲桐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橋的故事與傳說 篇五

南京以“橋”爲名的地名不在少數,其中“小心橋”的名字,傳說在東晉就已經出現。東晉時候有一名叫周處,他曾是附近一帶的霸王,後來改過自新爲民除害。小心橋附近曾有一條巨蟒,周處因自己太不小心被蟒蛇一吞而下,爲了提醒當地居民故得此名。

這個傳說與地名的立坊,就在小心橋東街。從這裏往裏走,就能看到一片“被遺忘在時光裏”的老南京,從小心橋東街向老虎頭方向走,每一步都好像是穿梭時光,回到了老南京的感覺。這裏與周圍的住宅區有一些“格格不入”,破舊的平房之間,總有人穿梭其中,讓這片“老南京”充滿了人氣。

房屋的牆壁早已斑駁,房頂的瓦塊也層次不齊,證明着時光的流逝。這裏的“空中樓閣”,也成爲了一處特色,下面是一家古樸的雜貨鋪充滿了回憶的味道。在不起眼的角落裏,還藏着一口小古井,井上的青苔彷彿在訴說着從前的故事。在小巷的盡頭意外尋到了一處古寺——光宅寺,在梁武帝時期就由此寺。而如今褪去了曾經的輝煌與榮耀,隱匿在這處被時光“定格”的'老南京。

住在這裏的老南京人,用一口純正的南京話告訴我“快要拆遷了,快要拆遷了”,似乎其中摻雜着對新生活的嚮往,也有對這裏的不捨。老南京的記憶,在一代又一代裏慢慢流逝,這裏卻給了我們一處回憶中的風景。也許這裏並不是最美麗的,但是這裏確實“最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