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平性藥

一、平性藥概念分析

平性藥

中藥的藥性理論是指導中醫治療用藥的基礎,故明確平性藥的藥性對臨牀治療具有一定意義。

1.平性藥的概念

中藥有四性,寒、涼、溫、熱四種,四性之外還有一類平性藥。平性藥是指寒熱偏向不明顯、藥性平和、作用較緩的一類藥。

關於中藥的“四性”和平性, 一直有學者在不斷地挖掘與研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部目錄第十二卷的卷前諸論中有言:“五性焉, 寒、熱、溫、涼、平”。第1個提出了中藥藥性的五性分類之法, 認爲“平應入性”。

2.平性藥的藥性特點

2.1 藥性平和,不顯寒熱,溫涼偏差小

2.1.1 從對平性的理解上看平性藥藥性

對於“平”,《說文解字》曰:平“語平舒也”。徐大椿解釋爲“中和之性,無偏雜之害也,……和平之效”,繆希雍解釋爲“性稟沖和,無猛悍之氣”。都提出了平性藥藥性相對平緩,副作用少,藥效平和。

2.1.2從對“平入藥性”的分歧看平性藥藥性

不論“平”是否入藥性,對平性藥的特點卻有共識,即藥性平和,不顯寒熱,溫涼偏差小。

2.2 藥性調和,隨證配伍,適用廣泛

平性藥的“平”是針對寒熱而言,可以對寒熱不明顯的體質起作用。如感冒後咳嗽、風寒、風熱均不明顯者,可用“辛平”解表的桔梗,因其“本平辛散苦泄,宣開肺氣,祛痰利氣,無論屬寒屬熱皆可應用”;還可用於病情尚不明顯或過於複雜的病症,如病情不顯現的亞健康狀態或是治療老年人的複雜性疾病的“圍方”。

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滲溼,可隨證配伍用於各種水腫,與豬苓、白朮、澤瀉配伍,用於表邪不解的膀胱蓄水證;與滑石、阿膠、澤瀉配伍,用於水熱互結的小便不利;與附子、生薑配伍,可用於脾腎陽虛的水腫等。可見平性藥具有調和作用,隨證配伍,應用廣泛。

3.平性藥的作用特點

3.1 性平力不平

平性藥的“平”指的是可包容寒、熱、溫、涼,藥性平,其偏性小,故謂“平和”,但藥力並不一定“平緩”,即“性平力不平”。比如罌粟,性平,味酸、澀,其止咳止瀉之功用力宏而峻,可用於久瀉、久痢,肺虛久咳;辛、平的三棱、水蛭,爲破血藥,功擅破血逐瘀,其力峻效宏;酸、平的烏梅,其酸澀收斂之功顯著,可用於肺虛久咳。但要注意的是,平性藥雖力峻效宏,但部分也具有一定毒性,如全蠍、狼毒、白果等,在使用時應注意避免其不良反應的發

4平性藥的分類

4.1 性平力緩、以補爲主,多味甘

2010版《中國藥典》中標註“平性”的中藥有124種,其中標有“甘”味的65種,佔52%。如山藥、天麻、太子參、大豆黃卷、靈芝、茯苓等,

4.2性平力峻、藥效速猛,多味辛、苦、酸

藥性平並不一定是藥效平,相反有的藥效反而峻猛。如三棱,西青果,草烏葉,金櫻子

二、重點藥物分析

1.甘草

【藥性】甘,平。歸心、肺、胃經。

【基本功效】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炙甘草:補脾益氣,益氣復脈

【臨牀應用】脾氣虛證,心氣虛證,治心氣不足以及陰血虧虛,血脈失充,心失所養之心悸動,還有咳嗽,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食中毒等等,對於多種藥物或食物中毒,本品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調和諸藥多用於複方,毒藥得之減其毒,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得之可使相協而不爭,並能矯正方中藥物的異味,便於服用。

甘草,作爲平性藥的代表,其體平用偏、和合調節之特性在歷代醫家的論述中突出易見。其始於《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神農本草經》謂其“氣味甘平無毒,體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氣,金瘡腫,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2.黨蔘

【藥性】味甘,性平。

《本經逢原》:甘,平。

《本草再新》:甘,平,無毒。

【功效】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血生津。

【主治】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懶言短氣、四肢無力、食慾不佳、氣虛、氣津兩虛、氣血雙虧以及血虛萎黃等症。但表證未解而中滿邪實的不能用。該品功效與人蔘相似,惟藥力薄弱。治一般虛證,可代替人蔘使用;虛脫重證,則仍用人蔘爲宜。

【藥理學研究】

黨蔘在傳統中藥中作爲一種補益類藥品而被廣泛使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爲黨蔘皁苷和黨蔘多糖等,在免疫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多方面具有廣泛藥理活性。

黨蔘的主要成分包括甾醇類、糖苷類、生物鹼類、揮發油類、三萜類等, 其中又以黨蔘皁苷和黨蔘多糖類爲主要活性成分。

1).影響血液與造血系統

2).影響消化系統(可治療胃潰瘍)

3). 影響循環系統

4). 抗疲勞:

5). 影響神經系統

6).其他作用

【臨牀應用】

1).代替部分方劑中的人蔘

2).治療胃潰瘍

3).防治冠心病

4).降血脂

5).治療低血壓

6).在腦缺血再灌注疾病中也表現出了巨大的治療潛能,其作用效果來自於多環節,在多個實驗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爲黨蔘防治腦缺血再灌注疾病奠定了理論基礎

3.山藥

【性味】甘,平。

【歸經】歸脾、肺、腎經。

【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主治】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用法用量】15-30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藥理學研究】山藥中的山藥多糖有多種藥理活性,如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以及調脾胃等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

圖一:山藥多糖的抗氧化與抗衰老機制

圖二:山藥多糖的免疫調節機制

圖三:山藥多糖改善胰島素抵抗機制

由於山藥多糖無毒性,單糖組成複雜、結構獨特且具有免疫調節、抗衰老、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種生物活性,使其在保健食品、化妝品和製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未來】爲了更加有效的開發利用山藥多糖,今後可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創新、完善分析方法,明確山藥多糖的高級結構,深入探究其與生物活性間的關係。對於化學修飾方面,可深入探究硫酸化修飾過程中,硫酸基團的取代位置、取代數量及與生物活性間的關係,同時在硫酸化修飾的基礎上衍生出其他化學修飾方法並探究其與硫酸化修飾的異同及對山藥多糖生物活性的影響。另外也可從分子結構及作用機制上尋找山藥多糖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作用規律,探究山藥多糖的新型活性,從而爲開發相關功能產品提供理論基礎。

三、平性藥研究的必要性及優缺點

1.必要性

平性藥作爲客觀存在的具有獨立藥性的一類藥物,是中藥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缺乏平性藥的深入研究,中藥四性的研究就不完整,這是關係到中藥藥性理論乃至整個中醫理論體系的重大科學間題。因此,有關平性藥的藥性理論及其寶貴的用藥經驗嘔待深入挖掘、整理和提煉,平性藥的藥性特徵、治病機理、配伍特點等共性規律需要進一步研究揭示。研究平性藥的藥性理論及其用藥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 優缺點

2.1優點

2.1.1根據藥性特點:藥性平和、不顯寒熱、溫涼偏差小,藥性調和、隨證配伍、適用廣泛。

2.1.2根據作用特點:

1).平性藥在不同配伍及不同生理病理狀態下其藥物偏性及治病效應是不同的

2).調和作用。

3).調和氣血陰陽。4).調和藥性

5).平性藥藥性平和,並非指藥效緩和,而是指無藥物作用之“急、猛、毒、偏”等特

性,或無明顯毒副作用。

6).平性藥具有“雙向適用,條件顯性”藥性平性藥在沒有其他條件的前提下(不經配伍或炮製),既可以用於寒證疾病,也可以用於熱性疾病,表現爲“雙向適用”的特性。而其他藥性(寒性藥、熱性藥)則只能通過配伍或炮製改性,才能夠達到寒熱雙向適用。

7).寒熱雙向作用。平性藥因其具有寒熱藥性而不偏,因此對寒熱有雙向調節作用,具有寒熱雙向適用性,無論寒證、熱證均可選用。

8).補泄雙向作用。9).通塞雙向作用。10).升降雙向作用

2.2缺點

偏性不顯著

標籤: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