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口語表達口語技巧【多篇】

口語表達口語技巧【多篇】

口語表達口語技巧 篇一

一、語音

講話中對於語音技巧的運用,須從以下幾個方面看:一是發音要規範。講話要說普通話,要按普通話的標準、規範來吐字發音。爲了保證發音的正確、規範,要經常查對工具書。講話中鄉音並不可怕,最關鍵是吐字要準確,要克服地方方言,要防止在情緒激動中把某個音節的漢字滑過去,或與其他音節混淆,發生新的合併現象。二是語音要正確。首先,要克服忽高忽低。以爲這樣就是“抑揚頓挫”,其結果適得其反。其次,要克服語音抖動。抖動是發音的痙攣病,會給聽衆造成煩躁感覺。糾正的方法是使呼氣吸氣有節制,避免氣息對聲帶的強烈衝擊,聲音延長時應力求平衡,從而保持正常的發音。再次,要注意鼻音。沒有鼻音字就不能夾進鼻音,鼻音過重過多,字音就顯得沉悶、曖昧,沒有響度和光彩,聽起來使人感到渾濁不清、難以入耳。第四,要克服朗誦腔。講話時,不要始終用一種生硬的、背誦式的朗誦腔,因爲這種“朗誦腔”與自然流暢的“講話腔”相差甚遠,產生不了講話應有的效果。三是音色要考究。

一般來說,講話者的聲音應當圓潤、清晰、純厚、洪亮、自然。各人應根據自己的自然條件,力求選擇適合自己講話的音色。那種不顧個人條件,一味要求圓潤、清晰、純厚、洪亮、自然是不切實際的。四是共鳴要良好。講話時,聲帶受氣息的衝擊而發出聲音,但音量很小,也不優美,這就要靠共鳴去擴大音量和美化音色。共鳴器官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會運用和控制。因此,講話者要有意識地通過訓練,加強共鳴,使聲音變得洪亮、圓潤,蘊含感情。

二、語氣

在講話中,語氣的強弱、清濁、長短、深淺、寬窄、粗細的變化,都可以產生不同的發聲效果。氣足則聲硬,氣沉則聲緩,氣滿則聲高,氣提則聲凝,氣多則聲敞,氣短則聲促,氣少則聲平,氣粗則聲重。而不同語氣、不同發音效果,則又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沉甸遲滯的語氣,表達講話者悲傷的感情;輕快跳蕩的語氣,表達講話者歡悅的感情;短促快速的語氣,表達講話者急迫的感情;平緩低沉的語氣,表達講話者冷漠的感情,等等。在講話過程中,所有這些感情的表達都不是孤立的,語氣的感情色彩永遠不會是單一的,而且經常交錯出現、結伴同行。不過,在綜合運用過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的,主要的感情造成主要的語氣色彩。主次之間,有交替,有重疊,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形成色彩繽紛的語氣。語氣是一種藝術創作,只有自己不斷的體驗實踐,纔可能真正把握。許多人講話時,往往不注意語氣的運用,很少語氣變化,形成某種語氣定勢,活潑者總是“氣滿聲高”,粗獷者總是“氣粗聲重”,急躁者總是“氣短聲促”;男性則大多“氣滿聲高”,女性則大多“氣徐聲柔”,很少懂得在不同的語境下選擇不同的語氣。發聲語言是表達思路的物質載體,語氣則是語言之舟航行的風帆;沒有語氣,語言便永遠停靠在平靜的港灣。

三、語速

講話中的語速,指講話者發音音節的長短和整個講話的快慢。根據音節長短情況的不同,可以把講話的語速分爲快速、中速、慢速三種。一個講話者,若能恰到好處地運用上述三種不同語速,就能造成語言的音樂美,增強語言的清晰度和節奏感。語速的快慢要根據講話的不同內容和情節而定。從內容方面說,敘述的較之抒情的語速慢,抒情的較之議論的語速慢,人物對話、情調低沉的敘述,也應該講得慢一些。反之,急切的呼籲,熱烈的爭辯,憤怒的指責,慷慨的陳述,緊張的場面,又應該講得快一些。這樣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來面貌,創造出應有的氣氛。從情節方面說,應當張弛不一,緩急得體。講話中只有控制調節好講話語速,才能充分表達講話者的思想感情,才能獲得較好的講話效果。同時,講話語速的快慢緩急是相對的,需要快,也不能無節制地快;需要慢,也不能一味地慢。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口語的表達力。

四、語調

語調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輕重構成的聲音色彩,即通常所說的抑揚頓挫。語言學家將漢語的語調歸爲四種類型,即平直調、高升調、降抑調、曲折調。平直語調平直舒緩,沒有高低升降的變化,多用於一般的敘述與說明;高升語調是由低升高、語勢漸升,常用於號召、鼓動、反問、設問、疑問等感情,也可表現激昂的情緒;降抑語調是先高後低、語勢漸降,多用於祈使、感嘆、祝願等;曲折語調是升高後再降,或降低後再升,有曲折變化,常用於表示含蓄、諷刺、誇張、幽默等。掌握語調的表現技巧,可以明顯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能夠準確鮮明地反映講話內容。

在講話中選擇和運用語調,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把握:一是控制音量變化。講話者音量大小的變化,是由講話者思想感情變化決定的。一般說來,思想重要之點、情感激盪之處,聲音就要大些,反之就要小些。變化時要自然、流暢,不能生硬地製造一大一小、忽高忽低的講話效果。沒有變化的音量是沒有吸引力的,然而變化不當的音量也同樣會使聽衆不喜歡。二是把握音調起伏。高音多用來表示慷慨激昂的感情,中音多用來表示較平緩的感情,低音多用來表示壓抑與悲哀之情。講話中,只有準確地把握高、中、低三種音的運用規律,纔可能在講話中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三是講究重音處理。講話時,講話者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故意把某句話、某個詞組或某個詞音量加大,講得重些,就形成了“重音”。在講話中運用重音的目的在於顯示詞語的主次關係,可以幫助講話者顯示某些重要思想的關鍵成分,產生對比性效果。重音處理的關鍵在於選擇好重音詞。確定重音的主要根據在於講話者的目的、理想、心境、感情等綜合因素。這可以列舉出很多情況,概括說來,一般是選在講話者着意強調以顯示區別之處。重音處理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對主要詞語和非主要詞語聲音的對比加工。重音詞語使用過多,就失去了實際意義;但如果在該使用重音技巧之處而不使用,則會使聽衆打不起精神。這兩種極端都應注意克服。

五、節奏

語言的節奏與語言的速度有密切聯繫,但二者又不是等同的,不能相互代替。有聲語言的節奏,主要指停頓和延續。在講話中對語言節奏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講話者的感情變化。講話者的感情處於積極的運動狀態時,爲了表達意義的區分、轉折、呼應,就需要一定的時間空隙,即停頓;當感情奔放之時,就需要一氣呵成,即延續。講話中的停頓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換氣停頓。講話時有些句子容量大,拉得比較長,一口氣讀不下來,出於生理上的需要,稍微停頓一下,這就是換氣停頓。換氣停頓,既可調節呼吸器官,又可加強語言的清晰度和表現力。二是語法停頓。講話中講話者根據句子的語法結構所作的停頓,叫語法停頓。在講話稿中一般用標點符號表示出來。各種標點符號表示的語法停頓,時間長短不一。

一般地說,講話者能根據標點符號採取不同的停頓,就能使語言表達得層次分明,使語氣的變化與感情的變化和諧自然。三是邏輯停頓。講話中有時爲了表達某一觀點,突出某一事物,而在句子中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做適當的停頓,這種停頓叫邏輯停頓。一般來說,邏輯停頓是受語法停頓制約的。這是因爲,邏輯停頓一般停頓在較大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較長的賓語之間、較長的附加成分的中心詞之間、較長的聯合詞組之間。四是心理停頓。心理停頓也叫感情停頓。這種停頓沒有任何固定的模式。停頓的位置可以是在一個句子的開始,也可以是任何一個句子的中間或結尾。正因爲心理停頓沒有陳規,一切爲自由意志情感的運動決定,因而具有極強的藝術效果。心理停頓常用於以下場合:

①列舉事例之前,要略作停頓,給聽衆一個獨立思考的機會,讓聽衆從你要舉的事例類型中,聯想起其他事例。

②做出出人意料的回答之後,應略作停頓,這樣既可調動聽衆的'思維,又爲你的出人意料的回答鋪墊了懸念意境。

③當介紹了某種精闢的見解或感人事蹟後,稍作停頓,以加深聽衆印象。

④話題轉移或段落結束時的停頓,可以加深聽衆的理解和記憶,以便再接收新的內容。⑤當講到精彩之處,會場氣氛熱烈之時,停頓可給聽衆提供吐露情感的機會。

口語表達口語技巧 篇二

(一)發聲技巧

演講像唱歌一樣其發聲是有一定技巧的,不是亂喊亂叫。

(1)吐字準確清晰

吐字準確清晰是最基本的要求,這就要求演講者在演講時必須用普通話,運用普通話並且吐字清晰會避免因漢字一字多音現象而造成的聽衆對演講內容的誤解。相傳,明代嘉靖年間,一位姓解的欽差奉皇帝的旨意巡查運河航運。一天,他到達古城沛縣,縣衙見上司到來,連忙大擺筵席,爲其接風洗塵。宴會中,酒過三巡,這位解大人突來雅興,想出聯相對,於是便說:“今日衆人相聚,實在難得。我願出一個上聯,請各位對出下聯,以助酒興。”說完,衆官逢迎說好。他便說:“一杯清水,解解解元之渴。”衆官聽了,面面相覷,沒有一個能對,情形十分窘迫。正在這尷尬之時,只聽一陣箜篌的擊打聲。衆官擡頭,見一位被請來奏樂助興的伶女輕啓玉脣,鶯鶯之聲響起:半榻箜篌,樂樂樂府之詞。話音剛落,滿堂譁嘆。上聯中“解”字有三意:前一“解”乃是解渴之解,第二個“解”字是姓氏,而第三個“解”字便是解元的意思,這位解欽差乃解元出身。而伶女之對也十分巧妙,前一“樂”是快樂之樂,中間的“樂”字是彈奏之意,而最後一個“樂”字是“樂府”之意。

(2)聲音要圓潤響亮

響亮一般嗓音沒有問題的演講者都可以做到,但是圓潤就要求比較高了,圓潤的聲音讓人感覺優雅有磁性,有的演講者的聲音先天條件優越,但是條件不足的也可以通過後天訓練加以改善。

(3)聲音要富於變化

演講需要有激情,這就要求演講者的聲音富有變化,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出演講感情的變化多端,演講內容的輕重緩急。

(4)演講聲音持久有力

演講不是一句半句就會表達完畢的事情,是一個持續的語言活動,所以要求演講者的聲音需要有持久的穿透力,不能虎頭蛇尾。

(二)節奏技巧

同樣聯繫到唱歌,演講也需要節奏,一路像唸經一樣下來肯定讓人反感。

(1)重音

旨在表達思想重點、抒發感情、加重聽衆印象。重音又分爲語法重音和感情重音。

(2)停頓

停頓既是換氣時的生理需要,也是一種標點符號,也是演講者情感表達的技巧工具。停頓分爲:語法停頓、邏輯停頓、感情停頓、回味停頓四種。

1、語法停頓。一般句號、問號、感嘆號停頓的時間稍長;分號、破折號、冒號停頓的時間稍短;逗號、頓號停頓的時間更短。句與句之間的停頓長些,段與段之間的停頓更長。成分複雜的長句,通常在主語之後略作停頓。繼續往下說,也要注意句子成分之間的語義停頓。例如:“難道他們/不想將母親/從敵人手裏救出來,/把母親也裝扮起來,/成爲世界上/一個最初色,/最美麗,/最令人尊敬的母親嗎?”只有一個修飾成分的句子,一般可以不停頓,修飾成分多的,離中心詞遠的可做停頓,連着中心詞的成分可以不停頓。

2、邏輯停頓。爲顯示語義,突出停頓前後詞語,而不受標點約束的停頓。例如:

“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我們隨時象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家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前兩句是原因,後一句是結果,在表達這種因果之間的關係時,就需要一個較大的停頓。

3、感情停頓。這是依據演講者的心理和情緒所做的一種特別的停頓。它是爲了渲染某種思想情緒,或者是情緒轉化自然,有意識地、突然地做停頓處理。例如:

秋風裏,你們舉起了揮別的右手,鳳凰花下,請允許我們再道一聲:“辛苦了,實習老師,祝你們一路順風!”(陳爭《祝你們一路順風》)

演講者在“再道一聲”之後停頓一下,最後的問候語和祝願語就被強調出來了。這樣表達,把演講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又如:“偉大啊!什麼叫偉大?持續的平凡//就是偉大!”這裏的停頓就起到了強調、突出作用。

4、回味停頓。在句尾或段末所做的特意停頓,爲回味停頓,目的在於留給聽衆一個思考、體會、揣摩的餘地。例如:

“朋友,如果讓你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詞,你選擇哪一個呢?”您可能會選擇幸福,也可能選擇生活或者是愛……但是如果讓我來選擇,那我一定會選擇責任。”

在“選擇”之後做一個較大的停頓,然後再說出“責任”。因爲者重停頓能引起聽衆的揣摩,因而也增強了演講中的交流感。這種技巧運用的恰當,還常常可以調動聽衆的情緒,起到了空場的作用,據說,林肯在演說時,常常子阿說出重要的話之前,爲了給聽衆打下烙印,突然收住話音,看大家一會兒,然後再把話說出來。這是演講中的一種特別的技巧。會對演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停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演講中的特殊停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控制會場秩序。在演講中如出現觀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會場秩序不好時,演講者可適當的停頓一下,讓聽衆自覺不自覺的安靜下來,以達到“控場”的目的。例如:有一個演講員上臺演講,聽衆席上講小話的較多,演講者說了一句“同志們、朋友們:大家好!”後,發現講小話的聽衆並未減少,於是他便停頓了下來,站在臺上一動不動,也不說話,這一停頓就是1分多鐘,聽衆覺得非常奇怪,慢慢地都停止了講小話,接着就是會場靜悄悄,這時演講者纔不慌不忙的開了口,他說:“剛纔,作爲演講員的我站在臺上一分多鐘沒有講話,耽誤了大家的時間,在此說一聲:‘對不起’。我想演講員有演講員職業規範和要求,作爲聽衆是不是也應該有聽衆的規範和要求呢?那麼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人人都要講職業道德》”。話音一落,聽衆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就是特殊停頓產生的效果。但是這種長時間的停頓在演講中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要儘量少用。

二是列舉事例之前。演講者在議論說理之後,往往要給觀衆說一個事例或講一個故事和情節來加深聽衆的印象和了解,如果在舉例之前稍稍停頓一下,就能引起聽衆的注意和好奇,抓住聽衆的心。例如:一個演講者在宣講愛國主義精神時說:“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一種對祖國的深厚的愛。說到愛國主義,在這時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說到這演講者有目的的略作停頓,讓聽衆猜想和思考一下,然後再從容不迫的娓娓道來。

三是讚歎議論之後。演講者講完一個動人的故事,介紹某種精闢的見解,讚揚一種高尚的精神和行爲,或發表一番高談闊論後,都應該稍微停頓一下,以便給聽衆一個思考、回味的空間,讓聽衆產生共鳴和聯想。如:一個演講員在講完吉鴻昌將軍被迫到美國考察的故事後,大發感慨地說:“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我們中國人民是何等的受欺辱,是何等的被人瞧不起,但是我們更可以看到吉鴻昌將軍這樣有骨氣的中國人!”至此,演講員有目的的停頓,深深地吸一口氣,表示對吉鴻昌將軍的敬佩和做一箇中國人的驕傲之情。

四是話題轉移或段落結束之際。在書面語言上,一個話題段落結束後,就另起一行,空兩格,給人一目瞭然。但口頭語言上,段落結束、新的話題開始之前,其標誌就在於停頓。這時的停頓,可以加深聽衆的理解和記憶,以便再接受新的東西。從心理學上說,這是即時記憶的最佳期,這裏的停一停,就像我們蓋圖章時使勁按幾下的動作,可使印象更加清晰和牢固。

五是會場氣氛熱烈,聽衆席中出現掌聲和笑聲時。當演講者講到精彩之處,全場笑語滿堂,掌聲大作,議論之聲不斷時,演講者該稍作停頓;如果聽衆的掌聲、議論聲較長,演講者還應用雙手朝下,輕輕地按一按,待掌聲、笑聲、議論聲結束之後,再作演講。這樣,可以給聽衆提供留有餘味、吐露情感、雙向交流、良性互動的機會,同時也是尊重聽衆的表現。

特殊停頓,雖然在演講中不是很常用,但演講當中若能恰到好處地運用特殊停頓,不僅可以給聽衆提供思索的機會和回味的餘地;還可以使聽衆去掉侷促感,爲聽衆留下必要的懸念;而對演講者來說,也贏得了一個休息,調整和轉換情緒的機會。

(3)速度

速度主要指演講中的語速。演講中的快慢對於表情達意是十分重要的,凡是興奮、激動時,語速加快;而沉思、平靜時,語速就變慢。演講的語速是介乎波音與報告之間,每分鐘發出200個左右的音節。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不同的演講風格酌情增減此外,每篇演講的開頭、高潮、結尾等各部分語速也應有所不同,否則就會呆板而缺乏變化。

(3)抑揚

抑揚是指句子高低升降的變化,這種升降變化能表達不同的語氣。演講中常用的語調有三種:

1、上揚調。聲音由低而高,一般用來表示驚訝、反問、號召、鼓動,或意猶未盡等,以此來引起人們的注意。

2、下揚調。聲音由高至低漸次下降,一般用來表示自然、肯定、祈使和話語結束等。

3、平直調。聲音從頭到尾比較平穩,變化不大。一般用來敘述、說明、解釋,表達莊重、嚴肅、悲痛,等情緒。

語調運用時必須投入真情實感,否者給人一種矯揉造作的感覺,會適得其反。

(5)節奏類型

因爲重音、停頓、速度和抑揚的排列組合不同,演講中使出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節奏。

一是明快型:感情脈絡平穩,語調變化小,語氣平和,中速或稍慢,重音和停頓較少,多用於敘述一件事,說明一個理。

二是凝重型:抒發沉思、悲傷、激憤的情感所使用的一種節奏,多用於抒情性演講。

三是激昂型:抒發激昂、喜悅、憤怒、緊張等多種感情時所使用的一種節奏。語調高揚,大起大落,語速快,節奏流暢,音色明亮,重音與停頓較多。

這三種類型的節奏,既可作爲整篇演講的基調,又可交替使用,靈活多變,但必須以演講者的情感爲依託。

口語表達口語技巧 篇三

一、口語表達的特點及技巧

口語表達的特點

1、同步性。即外部語言表達與內部語言思維是同步進行的,口語只是將思維外化了。

2、簡散性。即常使用的是一些短句、散句,有時可使用體態語都能表達,它的結構鬆散的。

3、暫留性。我們講話是通過聲波傳播的,而聲波瞬間即逝,有心理學家作過一次測試:我們聽話的過場中能夠精確留在記憶中的大概不超過7-8秒鐘。既然是短暫的,怎麼去評價一個人的口才呢?是從整體上把握、從語流上把握。語速給我們的啓示一,就是想好了再說,啓示二,是說話速度不可太快。一般的發言200字/每分鐘,最快不能超過280字/分鐘。每次發言(座談會、討論會)最好不超過2分10秒,否則,被吸收的信息大大削弱。

4、臨場性:

(1)表達的對象是特定的,聽衆是特定的。

(2)時空是特定的,說話必須符合時間和空間並受其制約,比如,我今天來講課,我不是來演講的、也不是來講故事的,我要受到這時空的約束。

(3)現場的氛圍是特定的。瞭解這點給我們兩點啓示,第一,由於是特定的,說出去的話想收回來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想好了再說;第二,說話要受現場氛圍的影響,要考慮“現場反映”,要適時調整語言,這要求提高本身的素質。

5、綜合性:

(1)手段的綜合。口語表達是傳聲的、有感情的,同時手段是多樣的。傳聲包括聲音的高、低、快、慢,強弱長短;表情包括面目、眼神、手足。

(2)系統的綜合,說話時,語言、聲調、態勢語要綜合考慮,如果語調沒有變化,語言是枯燥的,如果沒有加一點體態語,語言是不生動的,系統的綜合要求在說話是要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來完成說話內容,且各部門、各系統要有整體感、協調感。

(3)調動的綜合。口語表達有一個過程,就是從生活到思維,再由思維外化成口語,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所說的話,包含了這個人的生活體驗、文化素質、道德水準,聽其言可瞭解這個人。同樣的稿件各人說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就是因爲各人的生活閱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調動知識素養、要調動能力素養,要調動生活積累。

口語表達的技巧

(一)重音運用

生活中經常運用重音,重音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如,“這篇文章的大意是什麼”,“大意”是大概的意思,如果把“意”輕念,就是“粗心”的意思。所以,重音具有區別詞意的作用,讀重讀輕表達的意思不一樣,重音可分爲三種:

1、語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語法規律重讀的音,

2、邏輯重音。是根據演講說話的內容和重點自己確定。

3、感情重音。是表達強烈的感情或細微的心理來安排。重音不一定重,有時放輕也起了強調的作用。重音有二種,一種是重重音,一種是輕重音。重音怎樣體現?一是加大音量,二是拖長音節,三是一字一頓,四是誇大調值(調值有一個五度表:一聲55,二聲35,三聲214,四聲51)。

(二)停連掌握技巧

1、感情停頓。又叫心理停頓,邏輯停頓爲理智服務,感情停頓爲感情服務,表示一種微妙和複雜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頓。

2、邏輯停頓。是根據要強調的停頓,蘇聯研究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如果沒有邏輯的停頓的語言是文體不通的話,那麼沒有心理停頓的語言是沒有生命的。邏輯停頓是表達感情的需要。

3、語法停頓。又叫自然停頓,一個詞中間是不能停頓的,從語法上說中心語與附加語往往有一個小小的停頓,書面語用標點符號表示的地方要停頓,停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哪些地方該停呢?停頓時間是:句號(包括問號、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從結構上,是段落>層次>句子。

4、特殊停頓。爲加強某種特殊效果或應付某種需要所作的停頓。

停頓的表現力:第一,可以變含糊爲清晰;第二,變平淡爲突出;第三,變平直爲起伏。第四,變鬆散爲整齊;

連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氣氛,第二,增強氣勢,能表達激情推進內容;

表現停連技巧有三:一是氣息要調解。第二,接頭要扣“環”。第三,層次要“抱團”。

二、口語表達技巧的訓練

(一)語音訓練

演講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發音效果,必須加強語音訓練。“聲乃氣之源”,發音的基礎之一是呼吸。響亮、動聽的聲音與科學的呼吸訓練是分不開的。演講者要善於掌握自己的發音器官,自覺地控制氣息。一般來講,採用胸膛式呼吸較好,這種呼吸是通過橫隔膜的收縮和放鬆來進行的,氣量大,能爲發音提供充足的動力。平日可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練習,爲正確地吐字發聲打好基礎。

吐字發音要做到音節正確、準確,完全符合普通話的發音標準。戲曲藝術所謂的“吐字歸音”訓練,其目的就在於美化音色,使字音純正、清晰、響亮、圓潤,富有表現力。它要求發音時咬準字頭(即讀準聲母),吐清字腹(即讀清韻頭、韻腹)和收準字尾(即讀準韻尾)。“吐字”時,發音力量集中於“字頭”上,“歸音”時要讀準每個音節的韻尾,即要求“到位”。總之,發音時要正確把握每個音節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演講者平日要經常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同時爲了做到語句流暢,乾淨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據自己的發音難點,選擇一些繞口令和有一定難度的語言片斷,進行快口訓練,力求做到吐字準確、快速、流暢,快而不亂,語氣連貫,不增減詞句。

音量大小變化有利於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演講者要學會準確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變化。在情感激盪的地方,意思重複之處,音量要大些,反之則要不些。音量大不變化要自然、流暢,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時,音量大小變化也要恰當、適度,不能大到聲嘶力竟,也不能小得無法聽清。此外,演講者平時還要學會準確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運用規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點,多用來表示驚疑、歡樂、讚歎等情感;中音比較豐富多采,多用業表示舒緩的感情;低音則比較低沉、寬厚,多用來表示沉鬱、壓抑悲哀之情。這些訓練最好是通過朗誦進行。

科學的發音取決於科學的運氣,有些演講者時間稍長點就底氣不足,出現口乾舌燥、聲音嘶啞的現象,此時,只得把氣量集中到喉頭,使聲帶受壓,變成喉音。

“氣乃音之帥。”氣息是聲音的原動力,科學地運用運氣發音方法可以便聲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達到這個目的,平時要加強訓練,掌握胸腹聯合呼吸法。其要領是:又目平視,全身放鬆,喉鬆鼻通,無論是站姿還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傾,小腹自然內收。

吸氣方法是:擴展兩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帶漸緊,後腰有撐開感。橫隔膜下壓腹部擴大胸腔體積,小腹內收,氣貫“丹田”。用鼻吸氣,做到快、緩、穩。

呼氣方法是:控制兩肋,使腹部有一種壓力,將氣均勻地往外吐,呼氣時用嘴,做到勻、緩、穩。

(二)語調訓練

語調包括停頓、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語調訓練是口語表達訓練的重點和難點。演講者應在這方面加強訓練。

1、抑揚

語調大體可分爲四種,即平直調、高升調、曲折調、降抑調。

2、輕重

在演講時,人們常常把某些詞語講得比一般詞語重些或輕些,這樣便能起到強調突出的作用。

若按聲音強弱劃分,重音可分爲輕讀型重音和重讀型重音。若按表現思想感情、內容重點或句子語法結構來劃分,重音可分爲感情重音、邏輯重音和語法重音。

3、頓挫

在口語表達中,停頓既是一種語言標誌,也是一種修辭手段。它一般分爲語法停頓、感情停頓和特殊停頓。

語法停頓既能滿足演講者自然換氣潤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講的語句、段落層次分明。語法停頓一般用標點符號表示出來,按標點停頓,但有時在較長的主語和謂語之間、動詞和較長的賓語之間、較長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詞之間、較長的聯合成份之間,雖然沒有標點符號,也可作適當停頓。這種停頓往往是爲了強調某一觀點或突出某一事物。

感情停頓是爲表達複雜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頓常常以拖長音節發音,欲停不停或適當延長時間來表現,並且常常輔之以體態語言,使感情表達得更加自然清楚。有時,爲了加強某些特殊效果或應付演講現場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講者常常採用特殊停頓。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前面所提到的英國政治家賴白斯在倫敦一次參事會上就勞動問題演講時,中途突頓七十二秒的事例。這種根據表意需要面是設計的特殊停頓,可謂匠心獨具,高人一籌,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一般來講,在列舉事例之前,略作停頓,能引起聽衆獨立思考;在作出妙語驚人的回答之後,稍作停頓,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講出奇聞軼事和精彩見解之後,在聽衆讚歎之餘,特意停頓,可加深聽衆印象,引起聯想;在話題轉移之際或會場氣氛熱烈之時,稍稍停頓,可加深聽衆記憶,給聽衆以領會抒情之機。同時,恰當的特殊停頓,也可以使演講者本身贏得調整情緒的時機。

4、節奏--起伏結合

對藝術來說,節奏是各種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規律、有節拍的變化。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一書中指出,節奏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也是心理與生理的統一。它是內心生活(思想感情)的傳達媒介。據此分析,演講者思想感情起伏變化結構的疏密鬆散,語調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以及演講者的舉止等要素的秩序、有規律、的節拍的組合,便形成了演講的節奏。常見的演講節奏有輕快型、持重型、平緩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節奏類型主要特點適應範圍

輕快型輕鬆,歡快,活潑,語速較快歡迎詞,祝酒詞,賀詞

持重型莊重,鎮定,沉穩,凝重,語速較慢。理論報告,工作報告,開幕詞,閉幕詞

平緩型平穩自如,有張有弛,語速一般學術演講,座談討論

急促型語勢急驟,激昂慷慨,語速快緊急動員,反詰辯論

低抑型聲音低沉,感情壓抑,語速遲緩。悼詞,紀念性演講

5、緩急——弛緩結合

語速的變化也是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談話,每分鐘講大約120-150個字。演講的速率不能太快,一則聽衆難聽懂,二則也使人產生懷疑,認爲演講者怯場。因爲人們膽怯時往往語速較快。當然講話也不能太慢。太慢就顯得拉腔拖調,給人以愚笨、遲鈍、缺少教養的感覺。初次上場的演講者容易犯的錯誤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式的噼裏啪啦”,一個調子,一個速度。他們提醒自己“慢慢”後,又趨於慢得平坦,沒有變化。演講的速率不能總是“一嶄齊”,要做到急緩有致。

演講的速率一般可分爲快速、中速、慢速三種。

語速適合的內容適合的環境適合和心理情緒適合的句段適合的修辭手法

快速敘述事情的急劇變化;質問斥責,雄辯表態;刻畫人物機智、活潑、熱情的性格。歡快,緊急命令,行動迅速,熱烈爭執。急促,緊張,激動,驚懼,憤恨,歡暢,興奮。不太重要的句段。排比,反問,反語,疊聲。

中速一般性說明和敘述感情變化不大感情平靜。平靜,客觀。一般句段。一般陳述。

慢速抒情,議論,敘述平靜、莊重的事。幽靜,莊重。安閒,寧靜,沉重,沮喪,悲痛,哀悼。重要句段。比喻,引語,雙關,對偶,拈連。

演講語速要做到快慢得體,緩急適度,快而不亂,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張弛自然,錯落有致。這樣,便能顯示出語言的清晰度和節奏感,使演講具有音樂美。長時間的快會“供過於求”,引起煩躁,聽衆不易全面瞭解內容,理解感情;太慢則“則過於求”,聽衆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提不起來。

標籤:口語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