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最後一課》有關資料:作者和背景【精品多篇】

《最後一課》有關資料:作者和背景【精品多篇】

《最後一課》有關資料:作者和背景 篇一

最後一課

教學目的

一、學習通過環境、氣氛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機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後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爲學生理解的情節(如:爲什麼不許教法語,韓麥爾先生爲什麼要穿上禮服……)。

二、教學中要着重抓住:

1.對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指導,要求讀得有感情,進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號、破折號以及某些感嘆號所表示的意思。

4 聯繫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三、結合作文《記一堂生動的課》,要求學習本文寫法,緊扣"生動"一詞,寫出課堂的環境氣氛,老師的外貌、動作、語言以及同學們聽課時的情景。

四、教時安排,三教時。

五、預習:

1.分29節,根據上學途中、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佈散學,分成四段。

2.能正確地讀課文,用幾句話簡要地講出全文大意。

3.查字典,爲帶點字注拼音:思量 捂耳朵 詫異 哽住 祈禱

4 把預習中弄不清楚的地方寫在小紙條上,課前交給老師。(提出的問題在講讀中有機地插入討論、解決。)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檢查預習情況,掌握全文脈絡,瞭解全文大意。

三、學習(1一10)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結合課文註解①、④、③)。

都德,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爲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要學生簡要地講述全文大意,井提出分段意見,然後由教師歸納,本文寫了阿爾薩斯某一小鎮上接到不準再教法語的通知後,當地人民深感亡國的痛苦,在國小校裏上最後一次法語課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節)上學路上;第二段(7-10節)上課之前。第三段(11-23節)上課經過;第四段(24-29)宣佈散學。

教師提請學生注意:分段方法比較靈活,不必拘泥,只要言之有理。(參前)

三、讀講課文

1.指名讀(1-6節)要求學生注意"我"在途中的所見所聞和活動。

提問:"我"爲什麼想"別上學了"?有幾個原因?

學生答後教師歸納提出:"況且"是連詞,用來進一步說明情況。這裏表示一共有兩個原因,小弗朗士這天遲到了,怕老師罵,特別是怕檢查功課,因此很自然地想到了逃學,再說野外的景色又是那麼地吸引人。"連……也"句式強調最起碼的條件也達不到,"一個字"是起碼的條件。

提問: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他呢?

答案:(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婉轉地唱歌;普魯士兵正在操練,有趣多了。)

教師歸納指出:暖和晴朗的天氣人人喜歡,畫眉是鳥類中唱得最好聽的,兩個"那麼"一個"婉轉"強調了環境的美好,看土兵操練,更是小孩子最喜歡看的。這樣的環境當然比關在教室裏學那種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有趣多了。但小弗朗士還是"能管住自己",還是到學校了。他不是走,而是"跑去",是"急忙"地跑去。明知遲到了要捱罵,明知老師要檢查功課,還是"急忙向學校跑去",從這些看來,小弗朗士對學習、對紀律還是比較重視的。

提問: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他能管住自己?

學生答後歸納:(1)看見許多人在看佈告,他只是邊跑邊猜測,沒有停步:"一"表示思想的跳躍,經過一番鬥爭還是"不停步"。(2)聽到華希特跟他開玩笑,還是繼續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

小結:

(1)這一段寫了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告訴我們小弗朗士有貪玩的一面,他沒有學好功課,但還能重視紀律,管住自己,急忙趕到學校。

(2)文章寫到普魯土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消息,這就巧妙地向我們暗示了時代背景。

(3)許多人圍觀新的佈告,但究竟出了什麼事卻並未直接寫出,這不僅使行文一氣貫串,避免了東拉西扯,又使讀者產生了懸念,有力地吸引讀者急於讀下去。

齊讀(1-6節),並作指導:

(1)"那麼……那麼……婉轉操練多管住跑"要讀重音,這兩節要讀出歎賞、興奮、感興趣的語氣。

(2)第四節中的破折號表示追憶中斷,語氣轉換,讀時要略作停頓,井讀出破折號前後不同的語氣。

(3)在心裏思量的話要輕聲讀,喊的話該在句子末尾略爲拖長。

2.讀講(7-10節):

指名讀課文,讀前提請同學注意:到了學校,小弗朗士發現有哪些情況不同往常?

讀後正音,提問:學校氣氛與往常有哪些不同?

學生答後,教師啓發學生共同歸納:小弗郎士到校發現了一系列不同往常的情景:(1)平常"喧鬧"的教室現在一切偏是"安安靜靜"的;(2)平時對學生要打要罵十分嚴格的老師,今天"很溫和";(3)老師穿上了遇到重大事件才穿的漂亮禮服;(4)後排還坐着好些鎮上的人,特別是郝臾老頭兒還翻開了一本初級課本。

小結:這一段通過對比寫了教室裏不平常的嚴肅氣氛。這氣氛使小弗郎士吃驚,也引起了讀者一連串的疑問,引人入勝,使小說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同時,它也告訴讀者,人們對這最後一課多麼重視,爲下文作了必要的準備。"這種寫法能夠緊緊地把讀者吸引往,值得學習。

四、作業 :

1.抄寫詞語:捂 詫異 哽 祈禱

喧鬧 郝叟 踱

2.說說下列各組詞義有什麼不同:

平靜 攤開 操練 視察

肅靜 推開 鍛鍊 觀察

安靜

3.認真讀課文,爲11-23節分層次,並找出各層大意。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第11-23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複習:

1.從到校時的情景看,你覺得小弗朗士是怎樣一個人?

2.教室裏那天有哪些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答案見上一教時教案)

二、引入新課: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平常的事?

1.指名讀第11節。

提問:韓麥爾先生的講話中用了兩個"最後",你覺得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

答案:前一個"最後"表現了他沉痛及憤慨的心情,後一個"最後"提出了希望"用心學習"的原因,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

提問:韓麥爾先生講話的態度是"又柔和又嚴肅又……又"聯繫並列着的兩件事,對誰柔和?爲什麼嚴肅?

答案:韓麥爾先生對孩子們充滿了愛,所以態度"柔和",但宣佈的是一個十分沉痛的重大消息,所以又很"嚴肅"。

指導朗讀:以沉痛憤慨的語氣,柔和而又嚴肅地讀韓麥爾先生的話,把重音放在"最後一次……德語……明天……最後一堂……多多用心"。

2.引入學習第12-16節(聽了這樣一個消息,小弗朗士思想上有了哪些變化?)指導朗讀第12節要把"萬分難過"的心情讀出來,(不僅難過,還有憤激的心情)把重音加在"啊……壞傢伙……這麼一回事,"

讓學生輕聲自由讀第12-16節,體會當時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

討論後小結:小弗郎土當時的心情變化是憤激→難過→懊悔→對祖國的語言、歷史的熱愛→對老師的深切同情和愛戴。

提問:-第15節爲什麼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呢?

討論後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爲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卻要被無辜地趕走,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但又豈只是敬愛呢?裏面還摻雜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複雜的感情。

指出:

(1)第13、15節都是名詞性的偏正詞組(獨語句)。它們比一般陳述句具有更爲強烈的感情。(舉例:"你這個壞蛋!"與"你是個壞蛋!多麼靈巧的手啊!"與"這雙手很靈巧!"比較。)

(2)小弗郎士原來是個頑皮、不懂事的孩子,但當他聽到要永久失去學習祖國語文的權利時,他的感情起了極大的變化,他感到了亡國的痛苦,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多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心在他思想上強烈地表現出來了。現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眼裏一切都跟"祖國"兩字分不開,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對課本、"戒尺、懲罰"的感情都變了。

這一切都因愛國主義激情而起了變化。

有感情地齊讀第11-16節。

3.提問引入下一段:輪到小弗郎士背書時,他只講了幾個字就弄糊塗了。這時韓麥爾先生怎麼說?

指名讀第18、19節。

討論:

(1)爲什麼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欺人最大的不幸?

討論後歸納:明天永遠沒有完,一直拖,拖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說,不會寫,卻已經永久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這句話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單引號裏的省略號表示了什麼意思?

討論後歸納: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很不願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節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麼意思呢?

討論後歸納: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負責。

4 串講第20節:"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這是一種又需要提又順便帶過的寫法。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這是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的高度評價和讚頌,這是他熱愛祖國語言,強烈的愛國心情的表現;不一定意味着法國語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提問:"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國當了奴隸,如何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鬥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爲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鬥爭,所以說這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討論:爲什麼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討論後歸納:小弗郎士受到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道了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自覺要求學好語文,聽得特別細心,所以會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裏去,小弗郎士又何嘗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呢!

小結:這一層裏韓麥爾先生責備了人們以及自己以前忽視孩子學習的過錯,並說明學好祖國語言的意義。

5.單講第21節:韓麥爾先生的教育,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大家決心要認真學好和牢記"法蘭西"和"阿爾薩斯",他們把這看成是祖國的象徵,因此把字帖也比成了小國旗,習字的時候也特別專心了。

提問: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描寫專心寫字的?

教師歸納:抓住聲音和最容易分心的人和事來寫:

①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②大家平常最感興趣的"金甲蟲飛進來"也"誰都不注意";③孩子越小越容易分心,可現在"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提問:這裏還寫了聽到鴿子叫聲後的聯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它表達了什麼感情?

教師歸納:表達了小弗郎士對敵人無所不致的暴行的極端憤慨和諷刺。

提問:第22節又寫出了什麼呢?(學生默讀課文)

討論中歸納:通過先生的神態和小弗郎士的設身處地想象、寫出了先生眼看要跟40年的教學生活永遠別離的難捨難分的心情。

提問:初級班學拼音,連郝叟老頭兒也在跟着一起讀,要認真上好最後一堂祖國語言課,感情是那麼的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注意:"那麼"表示加重語氣。)小弗朗士又想笑、又難過。他笑了沒有?爲什麼不笑?

歸納:從"想"字上可看出他感到可笑,但是他沒有笑,因爲感到"難過"。小弗郎士在這一課上受到很深刻的教育,他從一個不懂事的貪玩的孩子轉變爲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了。

6 小結:21-23節寫了人們在最後一課上專心學習的情況,從11-23節是《最後一課》的中心部分,着重寫了韓麥爾先生以自己對祖國無限熱愛的心情上好最後一課,以及小弗郎士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思想上起了極大轉變,專心上好最後一課的情景。

三、作業 :

1.反覆朗讀全文,結合"思考練習五"體會本文用詞的確切。

2 聯繫"思考練習題二",有感情地朗讀第11-16節。

3.說出句子的深刻含義。(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4 比較下面幾句話在說法上有什麼不同?

(1)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

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使他傷心。

(2)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可是我說不上一個字來。

(3)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裏那麼安靜!

個個人專心,教室裏安靜。

(答案(1)的疑問形式比一般陳述語氣強;(2)用"連……也"強調了"一個字";(3)用"那麼"表示強調。)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一、讀講24-29節。

二、討論主題和寫作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複習:哪些語句表現了教師認真教與學生認真學?小弗郎士過去不愛學習,爲什麼現在這樣認真?

答案:1.認真教學表現在:①教師"從來沒有這樣耐心地講解過恨不得一下子塞進……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②小弗郎士"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個個那麼專心……也算是法國字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發抖了。"2.小弗郎士感到了亡國的痛苦,激發了愛國心,懂得了學好祖國語言是熱愛祖國的表現之一,而現在這是最後一次了。他後悔過去沒有好好學,就全神貫注十分珍惜這一堂課,恨不得一下子都學進去,所以變得這麼認真。"塞"字充分體現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

二、讀講第24-29節

範讀後指出:鐘聲和號聲說明了放學的時間到了,它無情地宣告了最後一課的結束。

提問"忽然"一詞用在這裏又說明了什麼呢?

答案:這說明了大家學得十分專心,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又,"這麼"跟上文的"那麼"一樣,也是起強調作用。)

討論:聽到了鐘聲、號聲,爲什麼韓麥爾先生的臉色慘白?

討論後歸納:鐘聲和號聲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從此將和自己的祖國告別了。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說明了內心痛苦已極。也正因爲這樣,當他想跟學生和鎮上的人再講些什麼的時候,只開了個頭,卻怎麼也說不下去了,哽住了。

提問:"我--我--"這裏的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該怎麼讀?

答案:這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說不下去。該以悲憤痛苦的感情讀得略微拖長而又哽住。

指示學生練習讀第25、26節。

提問:韓麥爾先生在這最後分手的時候有不少話要講,卻又激動得說不出來,他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千句併成一句,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含有什麼意思?

歸納答案:這兩個字含有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激勵人們要永遠不忘記法蘭西祖國。這是韓麥爾先生愛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串講第29節。指出:他寫完字痛苦地"呆在那兒,頭靠着牆壁",既不轉身,也不回頭,他沒有勇氣說出"散學了"三個字,因爲這就是宣佈跟祖國語言的永別,他也沒有勇氣再看一下孩子們和其他一些聽課的鎮上人。眼前的這個刺激和打擊太大了,他悲痛已極,只能無力地做了個手勢,示意這最後一課的結束。先生的心碎了!

小結:1.通過這最後一課,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有了更進一層的瞭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高尚人格,因而"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麼高大"。2.這是最後一課的結束,也是整篇小說的結束。在這一段裏,小說情節發展到了高潮,十分感人!

學生自由練習輕聲朗讀,要求讀出感情來。然後請一名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作表情朗讀。

三、討論主題:通過最後一課的生動描述,反映了法國人民在遭到普魯士侵略以後所表現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大意)

結合學生實例,指出: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文,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不是也有個彆嘴裏喊着愛國,心裏也想愛國,卻並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嗎?學了這篇小說,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爲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四、總結寫作特點:(如果學生已有較好的基礎,只需要作簡要的歸納、提示或補充。)

1.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這樣就有利於對小弗郎士心理活動進行描述,寫出思想感情上的極大變化,突出主題,使文章顯得真切、感人。但要用好第一人稱,對所寫人物必須有深刻的瞭解。

2 通過對韓麥爾先生的服裝、語言、動作、表情的細緻描述,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寫出了他對祖國無比深厚的愛和對祖國淪陷的深切悲哀和痛苦。

(1)服裝:表現了對這一課的珍重和特別嚴肅的態度。

(2)語言:表現了對祖國、對祖國語言、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祖國兒童的深厚的愛("柔和"、"溫和")和無限的希望。

(3)動作、表情:表現了內心的十分激動以及沉痛、依戀、悲憤的心情(主要在第8、22、24-29節)。

3.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了人物的思想轉變,暗示了時代背景。

路上的景物描寫:(1)顯示了小弗郎士當時無憂無慮的心情,儘管普魯士兵已經佔領了阿爾薩斯,布告牌前經常出現壞消息,他還是與我無關,無動於衷,顯得無知、貪玩,這就與後來的懊悔、悲痛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轉變;(2)點明瞭故事發生在普魯士佔領區,小弗郎士的思想轉變是在這樣的特定環境裏發生的。

教室裏不平常的嚴肅氣氛,寫字課上專心學習的認真情景,也同樣渲染了沉痛而嚴肅的氣氛,襯托了人物的愛國思想。

五、作業 :

1.說說下列句子中省略號和破折號表示的意思。

(1)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

(2)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3)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4)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5)"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答案:

(3)(4)兩題的破折號都是註釋的記號,其餘三句中的用法見以上備課。

2.設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後一課,在回家途中再聽到和看到剛纔的景物時的感受(包括操練和布告牌),寫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話。

3.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4.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答案:

(1)把"就"移到"上氣"的前面。(2)"外"改成"後","鍛鍊"改成"操練"(3)"小黑絲帽"改成"三角帽"。。"(4)"小弗郎士他"都改成"我","韓麥爾先生"改成"他"。(5)全句改成"後邊幾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

(附註:如果學生語文基礎不牢實,分段就放在總結課文時進行。)

《最後一課》有關資料:作者和背景 篇二

作者: 餘映潮

[教例簡述]

這是《最後一課》的每一個教時,學生已經預讀課文,瞭解過課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個教學環節:閱讀,思考。(15分鐘)

思考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要求:閱讀全文。綜合全文內容,根據思考題表達見解。自讀課文15分鐘,並擬出發言要點。

(學生活動)

第二個教學環節:討論,朗讀。(30分鐘)

1、學生髮言,認爲韓麥爾先生: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師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①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普通的人:

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②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

最後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說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課文七處點至韓麥爾先生的愛國。)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3、討論,點撥。

作者爲什麼樣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大”的“英雄”,而讓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出現?

教師點撥:

正因爲普通,韓麥爾先生才能夠代表千千萬萬的法國人,他那熱烈深沉的愛國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國大衆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所表現的成爲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評析]

作爲中國小教材,《最後一課》在我國已大半個世紀的歷史。

它的教學內涵,實在是太豐富了。

於是像許多名篇一樣,在設計教案時往往讓人翻來覆去,頗費躊躇。

但此教例很有個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師扣往作品“一點兩線”(“最後一課”的激情點和兩個人物的思想發展線)這一藝術構思,開課便切入到一個主要人物身上,一線以串珠,相當成功地拎起了一連串的教學內容。

講析的角度好。教師變逐段講析爲選點突破,將選點突破設計成多角度透視。通過“韓麥爾”這個點,不僅立體地多側面地透視到人物的方方面面,還透視到課文的人物塑造藝術、結構藝術,主題表達藝術。這又是一個角度的“一線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師設計的線條明晰,引導學生從三個側面理解人物形象。對七年級的孩子們來說,這叫適度。從教師把握的討論內容看,具有相當的精度,從教學內容來看,有着較大的濃度。整個教例顯得豐滿、流暢,對“韓麥爾”的討論聯結着每一個教學步驟 ,這也是“一線以串珠”。

從此教例看來,名篇教學的最佳意境似乎應該是:在明快單純的教學視點中激盪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

《最後一課》有關資料:作者和背景 篇三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有:《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羅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爲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後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後,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俾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國,企圖佔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第三被俘,普魯士 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國小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爲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國小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摘自金留春《愛國主義的頌歌》,載《課文分析集》第二冊147頁)